网络犯罪问题研究(一)
网络犯罪及其法律对策研究

网络犯罪及其法律对策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并给社会治安和个人隐私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网络犯罪的形式繁多,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入、网络盗窃等。
本文将就网络犯罪的威胁和法律对策进行研究,旨在探索网络犯罪如何对社会造成影响,并借助法律手段加以遏制。
首先,网络犯罪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网络犯罪行为不受地域限制,犯罪分子可以遥控计算机进行攻击,并在虚拟空间中获利。
这种形式的犯罪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冲突,也可能演变成跨国的犯罪团伙,导致国际争端。
而且,网络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损失,还可能侵犯个人隐私,破坏社会秩序。
比如,网络诈骗往往以伪造网站和欺骗手段获取个人敏感信息,偷取财产等。
这种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人们的信任和安全感。
针对网络犯罪的威胁,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护公民的权益并打击犯罪行为。
首先是制定和修改相关的刑法条款,明确网络犯罪的性质和类型。
比如,大多数国家都将网络入侵、网络诈骗等行为纳入了刑法的范畴,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标准。
同时,为了深入打击网络犯罪,一些国家还制定了针对特定网络犯罪行为的专门法律,如网络侵犯和披露个人隐私的保护法、网络版权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操作规范。
其次,加强执法能力也是打击网络犯罪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大对警方的投资,提高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对网络犯罪的辨识和破案能力。
在这方面,适当的培训和设备更新是必要的。
此外,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
由于网络犯罪的跨国特征,禁止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国家间的法律合作和信息共享不仅有助于追踪并定位犯罪者,还可以提高打击网络犯罪的效率和范围。
然而,单纯依赖法律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犯罪问题。
在社会中,预防和教育同样重要。
公民的安全意识和网络素养的提高可以降低网络犯罪的风险。
政府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网络安全课程,向公众提供安全技巧和防范知识,加强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网络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研究

网络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研究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行为也逐渐增加,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威胁。
然而,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跨境特征,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和处罚也显得相对困难。
本文将从刑事责任角度出发,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刑事责任机制。
一、网络犯罪的类型与危害网络犯罪行为广泛,涉及领域多样。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电信诈骗、网络盗窃、网络敲诈勒索、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个人、团体和社会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网络犯罪行为的特点网络犯罪行为具有诸多特点,对打击和处罚构成了挑战。
首先,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很高,作案手段多样化,犯罪主体往往隐匿于虚拟身份之后。
其次,网络犯罪具有跨境性,犯罪分子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全球化犯罪活动,这给打击和定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再次,网络犯罪技术更新迅速,犯罪手段不断进化,对打击手段和技术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网络犯罪打击的刑事责任机制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建立健全的刑事责任机制势在必行。
一方面,需要完善国家立法,针对性地制定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网络犯罪活动。
另一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国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合作机制,形成合力。
此外,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网络犯罪的预防和侦测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持续改进刑事责任体系在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和惩罚过程中,持续改进刑事责任体系也至关重要。
首先,应加强对网络犯罪证据规则的研究,建立健全合理的取证机制,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次,加强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法律解释和裁判规则制定,提高网络犯罪行为定性和量刑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此外,对于未成年人在网络犯罪中的参与,还应建立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保护机制,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五、倡导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网络犯罪的氛围除了政府和执法机构的努力外,公众参与也是网络犯罪打击的重要一环。
网络犯罪现状与对策研究

网络犯罪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也越来越多。
网络犯罪种类繁多,网络钓鱼、网络诈骗、网络敲诈勒索等恶劣行为让人们的网络生活也不再安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制定了不同的网络安全法规和规定。
一、网络犯罪的种类网络犯罪可以分为个人型网络犯罪、团伙型网络犯罪和组织型网络犯罪。
个人型网络犯罪一般是一些孤独、寂寞、无聊的人员通过网络寻找刺激。
团伙型网络犯罪是指多人合作进行的网络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网络勒索等等。
组织型网络犯罪是指有组织、有计划、专业化的网络犯罪活动,如黑客攻击、网络盗窃等。
据数据显示,英国的网络犯罪主要是网络金融欺诈和网络钓鱼,美国则集中在网络黑客攻击和网络诈骗,而我国则主要是网络诈骗、网络侵犯个人信息和网络盗窃。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网络犯罪给个人、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损失和信息安全风险。
网络犯罪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信息泄露:很多人的信用卡、银行账户、电子邮件等信息都可能被盗取,会给个人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2.金融犯罪:诈骗、贪污等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进行传销、欺诈等活动,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财务损失。
3.危害国家安全:网络黑客攻击、政治宣传等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4.企业安全:网络攻击者利用技术漏洞和程序错误、网络欺诈等手段窃取企业的机密信息,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三、网络犯罪的对策为了应对网络犯罪日益严峻的形势,各个国家制定了不同的网络安全法规和规定,确保网络安全。
以下是网络犯罪的对策:1.完善法律法规:各国政府应当不断调整法律法规来制定新的对策,达到打击网络犯罪和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目的。
2.技术加强:不断测评和改进网络防御技术,争取通过在技术上防止网络犯罪的发生。
3.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尽可能减少个人被网络犯罪侵害的概率。
4.加强国际合作:各国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领域应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
浅谈网络犯罪论文(1)

浅谈网络犯罪论文(1)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盗窃等。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威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网络犯罪问题。
一、网络犯罪的常见类型
1.网络诈骗:诱骗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进行网络购物或资金交易,实施非法盈利活动。
2.黑客攻击:利用漏洞,对他人电脑进行非法访问、篡改、破坏等行为。
3.网络侵权: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复制、销售侵权作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网络盗窃:利用网络手段窃取他人银行账户信息、网上支付密码、个人身份证等。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
网络犯罪活动不仅危害个人和企业安全,而且可能引发社会和国家安全问题。
例如,黑客攻击可能导致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瘫痪,网络诈骗可能损害个人财产和信誉。
三、网络犯罪的防范措施
1.提高安全意识:加深人们对网络网络犯罪的认识和了解,学习安全知识,提升防范意识。
2.技术防范: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建设,必要时采取加密、防火墙、安全认证等技术手段防范攻击。
3.政策法规防范:制定网络犯罪防范政策和法规,严厉打击网络犯罪活动。
四、网络犯罪在全球范围的应对
随着网络犯罪活动越来越普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始加强合作,构建网络犯罪应对的全球网络安全体系。
例如,美国在2009年成立了网络犯罪调查和协调中心,以应对其国内和外部的网络犯罪活动。
总之,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需要人们齐心协力加以防范和应对。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构建网络安全的全球体系。
网络犯罪现状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

网络犯罪现状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网络犯罪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犯罪现状,提出一
些网络犯罪防范策略。
1.网络犯罪活动频繁,影响深远。
当今,侵害网络安全的方式多种多样,行为包括破坏网络,窃取网络资源,篡改网络资料,盗取网络账号,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
网络犯罪的高发生率严重影响着个人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2.由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犯罪行为也日益复杂技术。
有些犯罪
分子利用网络传播的信息,制造虚假信息,抹黑他人的形象,甚至欺诈他人,损害社会秩序。
3. 网络犯罪在司法调查和电子取证中存在难以磨灭的特点。
网络犯
罪行为是一种不可见的行为,犯罪分子往往采取掩蔽、使用虚拟ip、伪装等方式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难以追踪到犯罪源头。
网络犯罪防范策略:
1.加强法律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有效遏
制网络犯罪。
现行的网络安全法及其法律制度,必须适应当前网络犯罪的
动态变化,不断加强建设,以确保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
2.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犯罪不仅给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对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构成了威胁。
本文将围绕网络犯罪的若干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预防和打击的对策。
一、网络犯罪的种类和特点网络犯罪包括盗窃个人信息、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欺诈等多种形式。
网络犯罪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网络犯罪具有匿名性。
犯罪分子可以轻易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通过使用虚假身份信息或者专业技术手段,从而使得侦破和打击变得极为困难。
其次,网络犯罪跨国性较强。
网络犯罪不受国界的限制,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网络迅速跨越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犯罪活动。
这使得刑事调查和司法合作的难度增大。
再次,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
网络犯罪往往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容易被发现。
这就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也给受害者带来了更大的伤害。
最后,网络犯罪的受害者范围广泛。
网络犯罪威胁到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利益。
个人可能面临财产损失、隐私泄露和虚拟身份被盗用等问题;企业可能遭受经济损失、商业机密泄露和网络攻击等威胁;社会则面临了社会秩序被破坏、公共安全受威胁等问题。
二、网络犯罪的原因与影响网络犯罪的发生与多个方面因素相关。
首先,技术发展和网络普及使得网络犯罪的手段更加先进和便捷。
网络犯罪分子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而实施各类犯罪活动。
其次,社会和道德观念的缺失也是网络犯罪蔓延的原因之一。
一些人因为缺乏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对网络犯罪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从而成为犯罪分子的受害者或者帮凶。
网络犯罪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个人隐私被侵犯,個人財産遭受损失,而这些都给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企业面临着经济损失、商誉受损等问题,甚至会导致企业的倒闭。
社会则丧失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安全感,也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网络犯罪有罪推定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有罪推定问题研究一、前言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日益猖獗,越来越多的案件被揭开,对于网络犯罪的打击成为了当地警察部队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网络犯罪的立案调查中,由于证据的不一定全面、权力的滥用、计算机技术的先进和网络环境复杂等原因,网络犯罪的罪证确立存在困难和不确定性,如何正确处理网络刑事案件的证据推定,成为有罪推定问题的核心。
二、网络犯罪罪证确立的法定途径网络犯罪罪证的确立途径基本上与传统刑事案件相同,包括直接证据的查证、鉴定,间接证据的推物必理、林证配合、鉴别分析等。
其中,推物必理和林证配合是较为典型的证据推定模式。
三、网络犯罪的证据推定1.推理推定推理推定是指通过客观证据推理、推论出犯罪事实的推定方式。
这种证明方法多用于证明一些间接证据,如软件设计者在网上发表与侵权软件有关的言论等,推理推定方法就可以运用到此处。
但是,推理推定需要根据证据的逻辑关系、间接关系以及技术性知识的辅助医治,否则,就容易出现推断不足的情况,导致合理怀疑的共识得不到得到支持。
2.树索推定树索推定是指通过旁证来推定事实的情形,在网络犯罪中,旁证可以深入分析电脑历史记录、网络存证及其它网络信息来证明案件。
在网络犯罪犯罪证据确立不充分的情况下,树索推定成为了最常用的证据推定模式。
但是,树索推定需要充分证明旁证和树索证据的关联性,否则会造成证明难度较大的情况。
综上所述,网络犯罪的证据推定需要尊重证据规律,因情因证而施策,尊重人权和人格尊严,让法律实现真实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四、网络犯罪证据推定的困难与反思网络犯罪的证据推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1.间接证据的确立难度大,间接证据又需要进一步鉴定和分析技术性问题。
2.网络犯罪的立案过程中,信息的认证、数据的采集与完整性的保持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同时电子证据汇总、保存和出示的技术性问题也是困扰网络犯罪罪证确立难度的重要因素。
3.网络犯罪的网上和网下行为互相关联,因此对电脑网络语言的理解和双重证明的技术性问题也大大增加了证明的难度。
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也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新型犯罪形态。
网络犯罪以其隐蔽性、跨境性和高效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网络犯罪的定义、类型、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网络犯罪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对网络犯罪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以非法获取、篡改、破坏、泄露信息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并获利的行为。
网络犯罪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侵权、网络攻击等。
网络犯罪之所以愈演愈烈,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犯罪分子可以利用技术漏洞进行犯罪活动。
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犯罪分子往往可以隐藏身份和追踪,从而减少被发现和打击的风险。
此外,一些犯罪分子还利用网络犯罪获取非法利益,这也进一步促使了网络犯罪的蔓延。
网络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网络犯罪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比如,网络诈骗不仅给广大群众带来了财产损失,还破坏了人们的信任和安全感。
其次,网络犯罪严重威胁国家的网络安全。
网络攻击、信息窃取等活动可能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构成威胁。
此外,网络犯罪还会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造成社会治安的恶化。
针对网络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网络犯罪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刑事法律手段存在局限性,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更加严格和灵活的法规来惩治网络犯罪分子。
其次,加强警察和司法部门的网络犯罪技能。
这涉及到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问题。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也是解决网络犯罪的关键。
网络犯罪通常是跨境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打破边界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
除了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努力外,个人和企业也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网络环境的安全。
个人和企业应定期更新软件、加强密码管理、警惕网络诈骗等行为,为网络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护。
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

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年龄在13岁至19岁之间的青少年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活动。
随
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青少年的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
行研究,探讨其原因、特点和对策。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
青少年缺乏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容易被网
络犯罪分子利用。
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使其更容易陷入网络犯罪的泥潭。
他们追求刺
激和冒险,容易受到网络诱惑,从而参与犯罪活动。
一些青少年为了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故意利用互联网进行欺骗、诈骗等犯罪行为。
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一些特点。
他们的犯罪行为往往隐藏性强,很难被发现和识别。
他们常常利用他人的身份信息或伪造虚假身份进行犯罪活动,很难被追溯和追究责任。
青
少年网络犯罪更易于造成社会负面影响,如信息泄露、金融诈骗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
应加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犯罪的认知水平,增强防范意识。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制定严格
的网络犯罪惩治措施,加大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加强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共同关注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只有通过加强
教育宣传、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保护青
少年的网络安全。
法学视角下的网络犯罪问题研究

法学视角下的网络犯罪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问题也愈发突出。
从法学视角来看,网络犯罪是一个既有挑战又有机遇的领域。
本文将从法学视角出发,探讨网络犯罪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网络犯罪的定义。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隐私、网络色情等。
网络犯罪的特点是隐蔽性强、跨国性明显,并且技术手段和手法不断更新,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
一方面,网络犯罪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首先,网络犯罪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网络犯罪还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
特别是网络诈骗,不仅导致大量个体财产损失,还使全社会的信任度大幅降低。
同时,网络犯罪还给执法机构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和跨国性使得追溯和处罚难度极大。
另一方面,网络犯罪也给法学领域提供了一系列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机遇。
首先,面对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和手法,法学需要不断更新相关法规和政策。
例如,针对网络犯罪分子利用虚拟货币进行洗钱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监管机制。
此外,法学也需要研究如何加强跨国合作,构建网络犯罪的国际治理机制。
网络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作与努力。
同时,法学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对抗网络犯罪。
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网络犯罪的快速发现和打击。
通过分析网络犯罪相关数据,可以找出犯罪活动的模式和线索,并进行预警和预防。
此外,法学还可以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网络犯罪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通过引导和教育,可以增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最后,我们也要认识到,法学视角下的网络犯罪问题研究并不仅仅是法学的事情。
解决网络犯罪问题需要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政府、执法机构、互联网企业、学术界以及公众都需要参与其中,形成合力。
网络违法犯罪及其对策研究

网络违法犯罪及其对策研究网络违法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或其他信息技术手段,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违法犯罪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和应对措施。
网络违法犯罪的隐蔽性和扩散性更强。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许多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查处,而且这些犯罪行为往往是通过网络传播和扩散的,进一步增加了打击难度。
网络违法犯罪的类型和手段不断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一些不法分子不断变换手法,利用新技术和新工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治理和网络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要强化技术防范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来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再次,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素质;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跨境网络违法犯罪的问题。
网络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紧密协作和配合,才能构建起更加坚固的网络安全防线。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科技的普及也为青少年网络犯罪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对青少年自身、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和原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对策。
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要表现为网络诈骗、网络盗窃、传播色情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数量逐年上升,且年龄段呈现低龄化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数量已占整体网络犯罪案件数量的60%以上。
青少年自身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差: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为敏感的时期,部分青少年由于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到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最终走上网络犯罪的道路。
网络犯罪侦查与打击方法研究

网络犯罪侦查与打击方法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日益增加,成为当今社会安全的一个主要挑战。
网络犯罪的侦查与打击是保障社会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课题旨在研究网络犯罪的侦查与打击方法,探讨如何提高网络犯罪的预防和处置能力。
二、网络犯罪的定义与分类1. 网络犯罪的定义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其特点是难以追踪和控制,并且可以跨国界进行。
2. 网络犯罪的分类网络犯罪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入、网络色情、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等。
对不同种类的网络犯罪进行准确的分类,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打击策略。
三、网络犯罪侦查方法研究1. 数字取证技术在网络犯罪侦查中的应用数字取证技术是网络犯罪侦查的基础,研究数字取证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可以提高侦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数据挖掘在网络犯罪侦查中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网络数据,发现潜在的犯罪线索。
研究数据挖掘在网络犯罪侦查中的应用方法,可以提高侦查的智能化水平。
3. 网络犯罪侦查中的合作机制与国际交流网络犯罪具有跨国界、跨地区的特点,需要建立起国际合作机制,共同打击网络犯罪。
研究网络犯罪侦查中的合作机制和国际交流方式,可以提高侦查的国际化水平。
四、网络犯罪打击方法研究1. 法律手段在网络犯罪打击中的应用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需要针对性的法律手段进行打击。
研究法律手段在网络犯罪打击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打击的效果。
2. 技术手段在网络犯罪打击中的应用网络犯罪往往伴随着高度复杂的技术手段,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打击。
研究技术手段在网络犯罪打击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打击的科学化水平。
3. 社会预防手段在网络犯罪打击中的应用网络犯罪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通过社会预防手段可以降低网络犯罪的发生率。
研究社会预防手段在网络犯罪打击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打击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五、网络犯罪侦查与打击团队构建研究1. 网络犯罪侦查团队的职责与要求网络犯罪侦查团队是保障网络犯罪侦查与打击的重要力量,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网络刑事法律问题研究

网络刑事法律问题研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网络刑事法律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键的网络刑事法律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首先,网络诈骗是当前互联网中常见的犯罪行为之一。
随着电商平台和支付方式的普及,网络诈骗手法也越来越狡猾多样化。
虚假销售、假冒网站和欺诈行为给消费者和经济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法律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以加强网络监管和打击网络诈骗犯罪。
其次,网络侵犯隐私是另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随着个人信息的数字化保存和传输,个人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
盗取个人信息、网络监控和网络暴力是网络侵犯隐私的主要形式。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机制,并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此外,网络犯罪还威胁到国家安全。
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间谍活动已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挑战。
网络犯罪的威胁不仅仅是个人隐私的问题,而且可以对国家战略、军事力量和经济利益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法律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并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措施来保护国家安全。
此外,网络色情和网络暴力也是网络刑事法律问题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尤其是网络暴力,伤害了无辜的受害者,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为了纠正和惩治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有效的投诉机制,并对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此外,社会也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引导和培养正确的网络行为,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然而,要解决网络刑事法律问题并非易事。
网络跨国性和匿名性使得犯罪行为更加复杂和难以查处。
此外,法律的滞后性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给解决问题带来了挑战。
因此,政府、法律专家和技术专家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制定更加全面、灵活和适应性强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监管和应用。
综上所述,网络刑事法律问题是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议题。
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网络犯罪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且涉及范围广泛,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网络犯罪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加深对网络犯罪的了解,提出对策以应对和防范网络犯罪。
一、网络犯罪的定义和形式网络犯罪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犯罪活动。
网络犯罪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欺诈、网络侵入、网络色情、网络赌博以及网络盗窃等。
这些犯罪行为破坏了社会秩序、侵害了人民权益,对于社会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和影响1. 经济损失:网络犯罪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网络进行的盗窃、诈骗和敲诈等犯罪行为,使许多人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企业和国家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个人隐私泄露:网络犯罪使个人的隐私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个人信息被窃取或泄露,可能导致个人信用受损、身份被盗用,甚至导致人生安全受到威胁。
3. 社会安全受威胁:网络犯罪使社会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网络犯罪分子可能通过网络散播虚假信息、传播恐怖主义思想,甚至制造网络攻击,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三、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1.技术进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分子获得了实施犯罪行为所需的技术条件。
网络犯罪行为在匿名性、隐蔽性和传播范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社会经济因素:网络犯罪存在严重的经济利益驱动。
一些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犯罪获取非法收益,这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网络犯罪行为层出不穷。
3.法律监管不完善:网络犯罪的发生与法律监管的滞后有关。
网络犯罪行为的形式多样化,但相关法律体系相对滞后,使得网络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四、应对网络犯罪的对策1.加强立法:应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网络犯罪的界定和处罚标准,依法打击网络犯罪分子。
加大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治理网络犯罪的效果。
2.技术防范: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提高国家和个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隐患。
从个人信息泄露到网络诈骗,从网络侵权到网络恶意攻击,各种形式的网络犯罪层出不穷。
然而,由于其隐蔽性和跨界性,网络犯罪给法律的执行与审判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对执法部门的调查与取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较于传统犯罪形式,网络犯罪常常不留痕迹或痕迹难以追踪。
例如,黑客入侵他人电脑的行为,往往通过遮掩IP地址、删除日志等手段,使得调查人员难以找到准确的罪犯身份。
与此同时,网络犯罪还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跨境作案,使得执法机构需要更广泛的合作与沟通。
因此,执法部门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手段,利用网络安全技术与数字取证等手段,加强对网络犯罪的调查与打击。
其次,网络犯罪涉及的法律边界模糊,给司法制度带来了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的手段和手法也在不断更新。
然而,法律对于这些新型犯罪的定义和界定往往滞后于现实。
例如,个人信息泄露犯罪,由于其不属于传统的犯罪形式,立法部门对该罪名的界定与处罚措施多样化,导致了法律执行与审判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立法机构需要及时修订法律,以跟上网络犯罪形式的变化,并形成一套广泛适用的法律框架。
此外,网络犯罪还给个人隐私权与网络自由带来了冲击。
为了打击网络犯罪,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实施过度的监视措施,对公民的网络活动进行广泛的监控。
虽然这些措施可能有效降低网络犯罪的发生率,但也对公民的隐私权和自由权利进行了侵犯。
因此,如何在保护网络安全的同时,维护个人的隐私权与网络自由,成为了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网络犯罪常常涉及跨境作案,因此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与协调。
例如,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等,可以起到信息共享和制定国际标准的作用。
另外,各国法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十分重要。
通过互访、学术交流等方式,各国法官可以分享案例经验,共同探讨解决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
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

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网络犯罪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互联网进行诈骗、信息盗窃、网络攻击等非法活动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日益增多,给社会安全和个人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分析网络犯罪的特点、影响和防范策略。
首先,网络犯罪具有匿名性和隐形性的特点。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便利性,网络犯罪分子能够隐藏身份进行犯罪活动,使侦破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网络犯罪具有国际性和跨界性的特点。
网络犯罪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得执法难度加大。
再次,网络犯罪具有快速传播和扩散的特点。
网络犯罪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迅速传播,使得其影响范围更广。
网络犯罪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首先,网络犯罪对个人财产造成损失。
通过网络犯罪手段,诈骗分子可以获取个人银行账户和身份信息,进行非法转账和盗取个人资金。
其次,网络犯罪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威胁。
网络犯罪可以通过网络攻击等手段破坏国家和企业的信息系统,导致社会服务中断和经济损失。
再次,网络犯罪对个人隐私造成侵犯。
通过网络犯罪手段,黑客可以获取个人隐私信息,并进行敲诈勒索。
针对网络犯罪,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策略。
首先,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提升网络防御能力和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完善的网络防护体系,为网络犯罪的发现和打击提供技术保障。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网络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机制。
再次,加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提高公众对网络犯罪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培养公众网络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网络犯罪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防范。
只有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网络犯罪的蔓延和发展,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网络犯罪是一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不断增加的犯罪形式。
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因网络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面对这样的背景,如何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探讨相关的法律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
从严打网络犯罪的角度来看,立法上的落后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前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差异极大,且作案人员难以追踪,容易通过网络界面跨越边界作案,而现有法律监管不够完善,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不足。
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立法监管是当前应优先解决的问题。
其次,应加强立法部门的协同合作,以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
当前立法部门较少涉及网络犯罪的领域,各部门的法律规定需要协同沟通才可以形成更加完善的监管网。
同时,国家间可能存在一些法律差异,应加强法律协作,共同制定有效的打击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提高国际间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加强法律认知和宣传普及。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犯罪日趋普遍,各种网络犯罪手段更加隐蔽,人们要更加警惕,增强对网络犯罪的防范意识。
同时,法律的普及也非常重要,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让人们了解网络犯罪的危害性,提高依法防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同时也便于相关部门更好地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
除此之外,减少网络犯罪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网络犯罪的产生是与社会治理的缺陷有关,打击网络犯罪需要借助整个社会的公共治理和公共安全意识的提高。
而全社会需要共同承担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除了政府、立法部门的取法公诸于众外,企业、学校、家庭等各个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提高技术手段和法律意识,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综上所述,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跨领域合作。
除了完善传统的法律制度和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外,需要加强实际执行力,为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更强有力的切实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合法需求。
网络犯罪刑事立法问题研究

网络犯罪刑事立法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各国都开始加强网络犯罪的立法工作。
然而,网络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也给刑事立法带来了诸多难题。
本文将围绕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完善网络犯罪刑事立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网络犯罪行为的定义和界定问题一直是网络犯罪刑事立法中的一个难题。
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边界模糊,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网络犯罪的确切定义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罪犯的巧妙手段,网络犯罪的形式层出不穷,使得刑法的定义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需要在刑法中明确网络犯罪的范围和种类,以便为执法机构提供法律依据,同时保护公民的利益。
其次,跨境网络犯罪的立法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往往跨越国界进行,使得国家之间的执法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各国的刑法体系和执法机构之间的差异使得跨境网络犯罪的打击变得困难重重。
因此,需要加强国际间的执法合作,并通过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法律和条例,为打击跨境网络犯罪提供依据。
此外,在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过程中,隐私保护问题也应得到重视。
一方面,为了打击网络犯罪,执法机构需要获得相关个人信息以及网络数据。
然而,随意获取和利用个人信息可能侵犯个人隐私权,引发社会的担忧。
因此,应在立法过程中平衡打击犯罪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权益。
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常常伴随着匿名性和隐蔽性,破坏了侦查、取证的难度。
因此,在刑事立法中应该允许执法机构使用必要的技术手段,确保犯罪分子的有效追踪和打击。
此外,网络犯罪长期以来对刑事法律程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刑事法律程序往往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和全球性使得传统的刑事侦查和取证手段难以提供充分的证据。
因此,为了更好地打击网络犯罪,需要针对性地修改和完善刑事法律程序,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刑事调查中的作用,同时保证被告人正当权益的受到有效保护。
网络犯罪与网络法律研究

网络犯罪与网络法律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性威胁的犯罪形式。
虽然网络犯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但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小觑。
网络犯罪活动包括黑客攻击、网络钓鱼、网络诈骗等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建设和谐的网络环境,当今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强网络法律体系的完善与研究。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犯罪与网络法律研究进行阐述。
一、网络犯罪的类型与危害1.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行为的行为。
这种攻击可能通过入侵系统来窃取敏感信息、篡改系统数据、干扰网络系统以及拷贝或者销毁重要文件等等,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可用性造成威胁。
黑客攻击可能以各种形式出现,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邮件钓鱼攻击、网络侵入攻击、恶意软件攻击等等。
2.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工具实施的各种欺诈行为。
常见的有冒充领导、公检法机关、银行、网络商城等等诈骗方式。
这些诈骗者常常伪造身份换取对方信任后,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他人钱财或者信息等财产性利益。
3.网络侵犯网络侵犯是指以网络的形式,侵犯他人财产、人身、名誉等权益行为。
网络侵犯常见的有网络抄袭、网络诽谤、网络盗版和网络侵权等等。
不同的网络侵犯类型侵害的权益和受害程度也不尽相同。
二、网络法律的研究与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随之而来。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建设和谐的网络环境,各国都在逐渐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以便于对网络犯罪及时处置。
以下将从网络犯罪的早期阶段、网民的责任属性等角度来探讨完善网络法律的构建。
1.网络犯罪的早期阶段网络犯罪在其早期发展阶段,因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而较为猖獗。
针对这种情况,各国政府在逐渐认识到其威胁的同时,也开始加强网络法律的研究和建设。
除此之外,各国政府还加强了对网络犯罪的监管,制定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和政策措施,为网络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网民的责任属性网民是指使用互联网的人。
网络犯罪问题研究(一)

网络犯罪问题研究(一)内容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正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它们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网络犯罪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危机,网络犯罪已成为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本文拟在对网络犯罪的发展、含义进行阐述后,分析我国网络犯罪的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待对我国遏制网络犯罪的立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网络犯罪问题应对措施一、网络犯罪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含义1979年,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刑法典没有关于网络犯罪的规定,直到1981年我国才着手制定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八十三次常委会议通过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继而1994年2月18日,我国国务院令第147号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这都是我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法规。
其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惩治侵害计算机安全的违法犯罪的法规,在我国网络安全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应用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也相应地表现出新的特征。
于是,1997年10月1日起我国实行的新刑法,第一次增加了网络犯罪的罪名,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罪,破坏计算机系统数据、程序罪,制作、传播计算机破坏程序罪等。
这表明我国计算机法制管理正在步入一个新阶段,并开始和世界接轨,逐步进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的法治时代。
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犯罪类型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同时,关于网络犯罪的概念的定义也是层出不穷,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网络犯罪发展的趋势的不同,致使其在概念的表述上存在差异,关于网络犯罪概念的界定,各国有多种不同的表述方法:美国将网络犯罪定义为“任何在犯罪、调查或起诉过程中,必须具备特别电脑网络技术知识的不法行为”。
①]日本将“对非法连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通讯电缆等附带设备的犯罪,以及所有消除、改换现金卡、信用卡的磁条部分的犯罪”界定为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犯罪问题研究(一)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正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它们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网络犯罪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危机,网络犯罪已成为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本文拟在对网络犯罪的发展、含义进行阐述后,分析我国网络犯罪的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待对我国遏制网络犯罪的立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网络犯罪问题应对措施一、网络犯罪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含义1979年,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刑法典没有关于网络犯罪的规定,直到1981年我国才着手制定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八十三次常委会议通过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继而1994年2月18日,我国国务院令第147号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这都是我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法规。
其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惩治侵害计算机安全的违法犯罪的法规,在我国网络安全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应用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也相应地表现出新的特征。
于是,1997年10月1日起我国实行的新刑法,第一次增加了网络犯罪的罪名,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罪,破坏计算机系统数据、程序罪,制作、传播计算机破坏程序罪等。
这表明我国计算机法制管理正在步入一个新阶段,并开始和世界接轨,逐步进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的法治时代。
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犯罪类型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同时,关于网络犯罪的概念的定义也是层出不穷,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网络犯罪发展的趋势的不同,致使其在概念的表述上存在差异,关于网络犯罪概念的界定,各国有多种不同的表述方法:美国将网络犯罪定义为“任何在犯罪、调查或起诉过程中,必须具备特别电脑网络技术知识的不法行为”。
①]日本将“对非法连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通讯电缆等附带设备的犯罪,以及所有消除、改换现金卡、信用卡的磁条部分的犯罪”界定为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
②]法国学者对网络犯罪作如下陈述:根据有关法律专家的见解网络犯罪的概念实际上涵盖了两种类型的刑事犯罪,以信息技术为犯罪对象的犯罪,以信息技术为实施犯罪方法的犯罪,并根据法国的立法对网络犯罪进行区分。
台湾地区学者习惯于将网络犯罪叫做电脑犯罪,通说:“凡犯罪人行为是通过电脑之使用或对电脑本身所造成之损害皆属之”或指
“凡犯罪行为与电子资料处理有关的即是电脑犯罪”关于犯罪的种类名称也有学者主张用“电脑滥用”一词代替“电脑犯罪”。
③]
在2001年11月通过的欧洲理事会《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中将网络犯罪的内涵,界定为“危害计算机系统网络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滥用这些系统、网络和数据的行为”,即指那些通过国际互联网和其他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特别是包括了利用互联网实施的侵犯着权犯罪、计算机相关诈骗、儿童色情犯罪和侵犯信息网络安全的犯罪行为。
④]国内学者对网络犯罪的概念表述也不一致,几个代表性表述如下:有的学者将网络犯罪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或者其特征,危害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安全,危害社会信息安全,社会危害性严重的行为”。
也有一些学者从刑法学意义上对网络犯罪进行了界定。
如一些学者认为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软件指令、网络系统或产品加密等技术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或瑕疵,抑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接入服务供应商、应用服务供应商等特定地位或方法,在互联网上实施触犯特定刑法规范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我们认为,要对网络犯罪这类新兴犯罪的概念进行准确、科学、全面的总结,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注意犯罪形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和易变性,同时还应在概念中体现其成立犯罪所具有的特征。
正如一学者所说:“刑法学意义上的网络犯罪应该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两个基本特征”⑤]。
综上,网络犯罪可以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或者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犯罪手段,实施危害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安全的
行为或者实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二、我国网络犯罪存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也相应地制定和修改了一些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打击我国的网络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从网络犯罪的现状来看,我国对防范网络犯罪在立法上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相关法条无法具体适应今日的网络犯罪的发展。
笔者主要从刑事法学的角度来简要分析,我国现行的法律在网络犯罪方面存在的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的方面:
(一)立法方式问题。
目前我国以刑法法典为主,以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及其他规范文件为辅的立法方式,使得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明显具有滞后性、分散性和不和谐性。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些新型的网络犯罪。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此就无用武之地了。
(二)犯罪构成问题。
在网络犯罪方面,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自然人可以构成相应的犯罪,对法人或单位的网络犯罪并无规定。
但在实践中,由单位实施的网络犯罪却很普遍,这就使得许多由单位实施的相关的网络犯罪行为得不到法律的制裁,于是会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相应的犯罪行为。
(三)罪名问题。
现行刑法规定的几种罪名难以涵括所有的网络犯罪,如我国刑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都只对“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事务、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规定为犯罪,其保护的范围相对于狭窄,难以保护如银行金融信息系统等一些与社会公益和经济安全有关的汁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四)刑罚问题。
第一是刑罚种类问题。
我国刑法对网络犯罪的规定,自由刑,没有规定财产刑和资格刑。
这既不符合世界刑罚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对网络犯罪的打击,这是我国刑事立法上的不足。
第二是量刑问题。
网络犯罪往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取证又比较困难,司法成本高,而我国现行刑法对于网络犯罪量刑却相对较轻。
如刑法第285条侵入计算机系统罪,法定最高刑只有3年。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越来越严重,而其法定刑则仍然没有提高。
(五)司法实践中的证据问题。
网络犯罪的特殊性,给我国具体的刑事诉讼中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如上文所述,最主要和明显的困难是在证据的收集上。
退一步来讲,即使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搜集到一些电子数据记录,是否能作为法庭证据还是个问题。
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了七种征据形式,但并没有包括电子证据。
电子数据证据,是网络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证据形式,在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计算机数字作为证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仍然是个难题。
⑥]这就使得网络犯罪的认定存在一定难度。
(六)刑事管辖问题。
目前,以属地原则为主,以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为补充的综合刑事管辖原则是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刑事管辖原则。
但是,由于网络犯罪的跨地域性和超国界性,运用传统的刑事管辖权原则来确定其管辖权就会出现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因此,网络犯罪的刑事管辖权问题一直是一个我国网络犯罪的法律大难题。
我国的刑事法律对于如何确定网络犯罪的刑事管辖的问题并末作出明确规定。
三、网络犯罪应对措施的几点思考网络犯罪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综合治理,如技术层面、法律层面、道德层面、教育层面、管理层面、国际合作的层面等多方面的防控,才能使我国的网络犯罪的现象有所好转。
笔者仅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探索我国网络犯罪的应对措施:
(一)技术层面上的防控对策。
网络的发展依赖于其共享性、易用性,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虽然这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网络技术的脆弱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提高技术防控来控制网络犯罪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目前许多计算机公司都在积极研制并不断推出防范犯罪的新技术产品。
一类是对软件进行保护的技术措施,主要有软件加密法、数字签名法、抵御软件分析法等。
二是对访问者进行身份鉴别的
技术措施,其基本思路是通过鉴别访问者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验证访问者是否合法,阻止非法用户访问系统,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密。
三是对网络加设密码的技术措施,根据国际化标准组织制定的相关安全机制和加密所处层次、对象的情况,分别设置不同的密码,保证系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