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肝硬化超声鉴别诊断.
肝硬化超声鉴别诊断【关键词】肝硬化超声图像诊断肝脏硬化缩小,肝脏被膜不光滑,呈凸凹的锯齿状改变,门静脉增宽等是典型的晚期肝硬化表现。
有研究报道肝硬化多有肝右叶缩小,肝尾状叶不同程度增大,当肝尾状叶和肝右叶比率≥0.65(正常比率<0.6)时,其肝硬化诊断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100%,准确率达94%。
亦有报道说肝尾状叶和肝右叶比率对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的敏感性最高,而其他各型肝硬化的敏感性较低。
超声显像在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中要注意以下内容: 1 各类型肝硬化超声显像特点超声显像显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扩张则提示淤血性肝硬化。
肝右叶缩小,特别是肝右后叶明显缩小,肝左叶相对增大或正常大小可提示为门脉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硬化则表现肝右叶缩小左叶增大。
肝右叶增大,在肝实质内可见多量粗大结节回声则提示为坏死性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的超声显像除具有肝硬化的表现外,还应有胆道系统梗阻的表现,即在小儿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在成人多为胆系结石或肿瘤。
肝豆状核变性为大结节性肝硬化,小儿或青年时期发生的肝硬化无病毒性肝炎病史者,要高度怀疑本病的发生,临床应做进一步检查。
2 复合型Caroli病Caroli病为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病理上分为单纯型及合并肝脏纤维化两种类型,前者肝组织无明显变化,后者合并肝脏纤维增生和门静脉高压。
临床曾有误诊肝硬化病例。
本病属家族性,可在儿童期发生,但最常在青年时期出现症状始被发现。
本病一般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肝内胆管增殖缺陷,引起肝内胆管囊性扩张。
本病常伴有肾脏畸形、肾盂或上输尿管扩张及肾囊肿。
3 骨髓纤维化症骨髓纤维化症是指骨髓中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纤维沉积伴有肝、脾等器官髓外造血特征的综合征,由于髓外造血引起相应器官的症状,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脾大,有报道脾增大的速度是每年1cm,约有50%的患者就诊时脾大已达盆腔。
脾增大与脾血流量增加、肝内血流阻力增加及脾脏髓外造血有关。
肝硬化超声诊断标准
肝硬化超声诊断标准
肝硬化是肝脏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变,其超声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脏边缘不规则或呈波浪状,缺乏光滑的外轮廓。
2. 肝包膜增厚,呈膜样结构,切线膜下腔较明显。
3. 肝内血管粗细不均,并可见曲张的团块状血管。
4. 肝内回声强度增高,呈“回声变低、脉动减弱、能见度降低”的特点。
5. 肝内血管客观为低阻性血流信号。
6. 肝门区的门脉血流速度增快。
7. 肝脏体积缩小。
8. 肝脏内出现结节状异常回声。
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的超声诊断需要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肝硬化早期b超报告单
肝硬化早期B超报告单一、概述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改变,常常导致肝功能衰竭。
通过B超检查可以评估肝硬化的程度和相关病变,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肝硬化早期B超报告单的相关内容。
二、检查结果1. 肝脏形态和大小肝脏呈现明显的弥漫性增大,边缘不规则。
肝脏体积略增大,较正常范围稍高。
2. 肝脏内回声肝脏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可见点状、斑片状高回声区域。
这些高回声区域可能是肝硬化早期出现的纤维化和炎症反应。
3. 血管影像肝血管显影正常,动脉、门静脉血流速度正常,无异常扩张。
4. 脾脏和淋巴结脾脏肿大,边缘光滑,回声均匀。
周围可见轻度淋巴结增生。
5. 腹腔积液腹腔内可见少量积液。
三、结论根据以上B超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初步诊断患者为肝硬化早期。
肝脏形态异常,呈现弥漫性增大,边缘不规则。
肝脏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可见高回声区域,可能是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的表现。
脾脏肿大,边缘光滑,回声均匀,周围有轻度淋巴结增生。
此外,还可见少量腹腔积液。
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了解肝硬化的进展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四、注意事项肝硬化早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肝功能和整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此外,饮食调理、适量运动以及避免过度劳累也是重要的保健措施。
五、参考资料1.张三, 李四, 王五. 肝硬化早期的B超检查及诊断[J]. 中华医学杂志,2010, 20(3): 123-135.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肝硬化早期诊断与治疗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肝硬化的超声检查
肝硬化的超声检查摘要】目的探通过超声检查对部分肝硬化患者恶性变引起充分的重视。
方法患者空腹,暴露检查部位,采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坐位。
在肝区作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
结果肝炎所致的217例典型肝硬化中发现恶性变9例,占4%。
结论肝硬化患者可发生恶性变,可见强回声型、混合回声型、低回声型。
【关键词】肝硬化恶变超声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
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继而出现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破坏、改建,形成假小叶,使整个肝脏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
1.肝脏大小、形态肝硬化早期肝脏可正常或轻度增大。
晚期肝形态失常,肝脏各叶比例失调,肝脏缩小,以右叶为著(图1-1-13);左肝和尾状叶相对增大,严重者肝门右移。
右叶下缘角或左叶外侧缘角变钝。
旰脏活动时的顺应性及柔软性降低。
2.肝表面肝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呈细波浪、锯齿状(图1-1-13)、大波浪状或凸峰状。
用5 MHz或7.5 MHz高频探头检查,显示肝表面更清晰,甚至可见细小的结节。
有腹水衬托时,肝表面改变亦更清晰。
3.肝实质回声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图1-1-13),部分患者可见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图1-1-14A、B)。
4.肝静脉早期肝硬化肝内管道结构无明显变化。
后期由于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肝小叶重建挤压管壁较薄的肝静脉,致肝静脉形态失常,管径变细或粗细不均,走行纡曲,管壁不光滑,末梢显示不清(图1-1-13)。
CDFI显示心房收缩间歇期肝静脉回心血流消失,多普勒频谱可呈二相波或单相波,频谱低平,可能与肝静脉周围肝实质纤维化和脂肪变性使静脉的顺应性减低有关。
5.肝门静脉改变及门静脉高压征象(1)肝门静脉系统内径增宽主干内径>1.3 cm,随呼吸内径变化幅度小或无变化, CDFI显示肝门静脉呈双向血流或反向血流,肝门静脉主干血流反向是肝门静脉高压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B超诊断肝硬化的价值与超声表现
肝硬 化患 者 17例及 健康 者 9 1 1例 , 进行 二维超声显 像 、 彩色 多普勒 、 频谱 多 普勒
分 析 则 可 用 于 失 代 偿 期 一 些 并 发 症 出 现 乃 至 出现 前 的检 测 , 积 极 的 临 床 意 义 。 有
3 19 4. 7
三维容 积 表 面 成 像 ( S 、 面 重 建 S D) 曲 (P 、 C R) 多层 面 重组 ( R) 多种 后 重 MP 等 建技术 , 贮存 图像 并对 图像进行 分 析、 测
量 。 结 果 :S S D可 获 得 颌 骨 牙 种 植 骨 床 的 形态 、 质地和 结构 图 象, 以显示 骨质 密 可 度 以及 颌 骨 缺损 程度 或倒 凹 , 牙槽 嵴 顶 的 资 料 与 方 法 20 0 6年 1 O月 ~20 0 8年 7月 对 2 4例 牙列 缺损 或缺失 患者 行颌 面部多 层螺旋 C T扫描 , 中上 颌 牙缺失 患者 颌 面部成 其
骨 密度
在 牙种 植 中的 应 用 价 值 。 方 法 :4例 牙 2 列缺 损 或 缺 失欲 行 牙种 植 的 患 者行 1 6层 螺旋 C T扫 描 , 描 层 厚 5 m, 建 l i, 扫 m 重 mn
将扫描数据传 至 工作站 , 上 、 对 下颌 骨 行
di1 . 9 9 j i n 0 7 —6 4 . 00 o:0 36 /. s .10 s 1x 2 1 .
点增 料 、 节 样 改 变 , 5 . % ,7例 胆 结 占 95 7 囊啭增厚 、 水肿 , 6 . % ,6例 出现 脾 占 36 9 脏 肿 大 , 7 . % 、9 例 出 现 腹 水 , 占 93 4 占 4 . % 。②彩色多普勒 、 05 频谱 多普勒超声
超声肝硬化检测报告
超声肝硬化检测报告概述: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主要特征是肝组织的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
超声检测是一种常用且无创的肝硬化检测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肝硬化检测的步骤和结果分析。
1.前期准备:在进行超声肝硬化检测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例如,患者需要空腹,一般要求至少8小时内不进食。
此外,还需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便更好地评估肝脏的情况。
2.检测步骤:超声肝硬化检测通常由专业的医生或技师执行。
以下是一般的步骤:–患者躺在检查床上,暴露腹部。
–医生或技师将使用超声探头涂抹凝胶,然后将其放置在腹部的特定位置。
–超声仪器将发出高频声波,并记录回波的图像。
–医生或技师将探头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以获取多个角度的图像。
–在整个过程中,医生或技师会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和测量,以获取精确的数据。
3.结果分析:超声肝硬化检测的结果将根据图像和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医生将评估以下几个方面:–肝脏大小和形状:正常的肝脏大小和形状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腹腔内液体:肝硬化患者常常有腹腔积液的情况,超声可以检测到这些积液。
–肝脏回声:肝硬化会导致肝组织的回声改变,常见的表现为回声增强或减弱。
–肝内血流:肝硬化可能会影响肝内血流的情况,超声可以评估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
–脾脏情况: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脾脏肿大,超声可以评估脾脏的大小和形态。
4.结论和建议:根据超声肝硬化检测的结果,医生将得出结论并提供建议。
例如,如果检测显示肝硬化的严重程度较高,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调整现有的治疗方案。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定期的超声检测,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总结:超声肝硬化检测是一种简单、无创的肝硬化评估方法。
通过超声图像和测量数据的分析,医生可以评估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然而,超声肝硬化检测结果仅供医生参考,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还需与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相结合。
肝脏超声米老鼠征的解剖基础
肝脏超声米老鼠征的解剖基础肝脏超声米老鼠征是一项临床检查方法,常见于检测肝脏疾病。
该方法是通过超声波与肝脏的解剖结构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声波束的传播和反射,来评估肝脏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的改变。
米老鼠征,则是指在肝脏的表面发现许多大小不一的、类似于“米粒”的结节,这是一种肝硬化病变的表现。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右上方。
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胆汁,代谢和转化营养物质,过滤和分解血液中的毒素和废物等。
肝脏的外形呈叶状,由大小不一的叶片组成。
每个叶片都包含有肝细胞、血管和胆管等结构。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会先确定肝脏的大小、位置、形态和结构。
如果发现肝脏有异常的硬化表现,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有米老鼠征。
米老鼠征是一种反映肝硬化病变的症状,表现为肝脏表面出现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类似于米粒的小结节。
这些小结节是由于肝脏内的纤维组织增加,使得肝脏变硬,并对血管系统的血流造成阻碍,导致血流的淤积和堵塞。
米老鼠征是肝硬化病变的主要体征之一,也是临床上诊断肝硬化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若发现米老鼠征,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目前,治疗肝硬化的方法包括口服药物、介入治疗以及器官移植等,具体治疗方法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化情况综合考虑。
总之,肝脏超声米老鼠征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能够有效地评
估肝脏的病变情况。
若发现米老鼠征,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延缓病程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和寿命。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肝脏健
康的重视和关注,及时进行体检和检查,以保障自身健康和幸福。
肝硬化的超声特征分析
维普资讯
第2 卷第3 3 期
仪
器
仪
表
学
报
肝 硬 化 的超 声 特 征分 析
周 国 辉 汪 源 源
( 旦 大 学 电子 工 程 系 上海 复
‘ 威琪 孙 王
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 3) ( 0 4 3 上海 市崇 明 县庙 镇 人 民 医 院 上 海
2 25 ) 0 1 3
Ab t a t A o nv sv s i a i n s s e f rt a d e s o ie sw h c a e lc h ls iiy o i e si s r c n n i a ie e tm to y t m o heh r n s flv r ih c n r fe tt e ea tct flv r n tm ei i n f a o d a n s n o t o h s a e I hi a e n M o e u ta o nd i g s fr ty o — i ss g ii ntt i g o ea d c n r lt edie s . n t s p p ra m d lr s u ma e wa is l b c t ie r m hehu a ’ ie sn e e a hr s n cs a e . r m h si a e t e mo in e e o eo hel an d f o t m n s l r u i g ag n r lu a o i c nn r F o t i m g , h to nv l p ft i v v rwa x r ce n he c r ea in c e fce v f r b t e a r fA c n sg a s c lult d The e se t a t d a d t o r lto o fiintwa e o m e we n p is o s a in lwa a c a e . n s v r lfa u e p r m ee s we e e tm a e r m h b an d m o in e v lp n o r lto o fiin a e e e a e t r a a t r r s i t d fo t e o t i e to n eo e a d c re a in c efce tw v
肝硬化检查报告单
肝硬化检查报告单1. 患者信息•姓名:XXX•性别:XXX•年龄:XXX•就诊日期:XXX2. 检查结果2.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主诉及病史,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水等临床表现。
2.2 影像学检查2.2.1 腹部B超腹部B超显示肝脏表面结构不规则,肝实质回声增高,肝脏边缘不规整,门脉高速血流信号显示明显。
2.2.2 腹部CT扫描腹部CT扫描显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呈现不规则结节,门静脉系统明显扩张,肝内血管影变细、变直。
2.3 实验室检查2.3.1 血常规血常规显示:红细胞计数偏低,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小板计数下降。
2.3.2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总胆红素(TBIL)升高,白蛋白(ALB)降低。
2.3.3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INR)升高。
2.4 活检结果腹腔镜下透视下行肝活检所得到的病理结果显示:明显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明显。
3. 诊断与治疗建议3.1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活检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确诊患者为肝硬化。
3.2 治疗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住院治疗,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抗病毒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和改善肝脏炎症程度。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考虑给予肝保护药物如S-adenosylmethionine(SAMe)等,以促进肝脏细胞修复和代谢功能恢复。
3.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症状,例如腹水,可以进行腹水穿刺或者放置腹水引流管,以减轻腹水压力。
4.营养支持治疗: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摄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5.并发症防治:对于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随访计划对于肝硬化患者,建议定期复诊,进行随访。
肝硬化b超报告单
肝硬化b超报告单
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岁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部位:肝脏
检查结果:
1. 肝脏大小:左右叶大小均匀,肝左右叶索大,肝内型肝硬化。
2. 血流方向:肝门脉血流速度7.0cm/s,肝脏边缘及纵膈静脉
血管内径增粗,肝脏内门静脉宽约8.1mm,肝右门静脉宽约
10.6mm,流速约13.7cm/s,肝右下叶分支静脉血管内径增宽,肝
内血管分支不明显。
3. 声像图表现:肝右叶、左叶回声不均,存在包括点状、条索
状在内的多种回声强弱混杂,肝内血管分支不清晰,可见肝内血
流紊乱。
4. 其他:胆囊大小形态正常,不见结石、壁厚增厚及胆道扩张等异常。
结论:
1. 左右肝叶大小均匀,肝内型肝硬化。
2. 肝门脉血流速度7.0cm/s,右门静脉宽约10.6mm,流速约1
3.7cm/s,肝内血管分支不明显,可见肝内血流紊乱。
3. 肝右叶、左叶回声不均,存在包括点状、条索状在内的多种回声强弱混杂,肝内血流紊乱。
建议:
综合临床资料,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
根据B超检查结果,建议患者积极接受治疗,规范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身体调节,定期复查。
肝脏超声检查诊断技术规范
一、门静脉高压症1、病理与临床各种原因引起门静脉血流收到阻碍,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称之为门静脉高压症,可分为肝内型和肝外型两类。
肝内型常见,占95%,主要由肝硬化引起。
肝外型少见,多由肝外门静脉栓塞引起。
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脾脏淤血及纤维组织增生,使脾大,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和扩张。
临床表现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主要是脾大、脾功能亢进、呕血、黑便、腹水等。
2、声像图表现(1)门静脉系统:门静脉主干和属支的内径增粗,尤以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明显。
门静脉主干内径大于13mm,脾门静脉内径大于9mm,走行迂曲。
根据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其血流可表现为出肝血流、双向血流或仍为入肝血流。
可合并门静脉栓塞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门静脉高压时,主干入肝血流速度常减低,如形成肝内侧支循环,门静脉主干流速可正常。
门静脉高压时,主干入肝血流速度常减低,如形成肝内侧支循环,门静脉主干流速可正常。
门静脉高压时脾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占门静脉血流量的一半以上。
(2)侧支循环:声像图上可显示胃左静脉曲张和脐旁静脉开放。
胃左静脉位于肝脏左叶、胃与腹主动脉所围城的三角区内,可沿腹主动脉在上腹部纵断扫查和高位横断扫查进行观察,正常胃左静脉平均内径1.6mm,超声不易显示,,门静脉高压时内径在4mm以上,容易观察到。
脐旁静脉开放表现为肝圆韧带为低到无回声,内径3〜IOmm,从门静脉左支囊部延伸至腹壁,其内充满血流信号,也可观察到脾肾静脉侧支曲张。
(3)脾大,多为中度或重度肿大。
脾静脉增宽,走行迂曲。
(4)腹腔积液:腹腔积液较少时,仰卧位扫查,可在膀胱子宫直肠窝或膀胱周围、肝肾隐窝、肝周围间隙发现很窄的无回声带。
腹腔积液较多时,除上述部位外,在腹部两侧和盆腔、隔下间隙皆可发现大片无回声区。
实时超声可见小肠在腹腔积液中浮动。
有些患者可见右侧胸腔积液。
(5)肝动脉:肝动脉代偿性增宽,较正常易于显示,尤其在肝门部常可显示搏动性条状彩色血流,在肝内也可见到点状闪烁搏动血流。
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17
2019.02 No.4
文/ 张心怡(江苏省中医院超声医学科)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细胞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在我国,患者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
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的出现,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主要是因为肝脏代偿功能增强,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晚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的情况,部分患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或者是癌变等并发症。
女,36岁,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8年,近来出现右上腹不适,偶有腹胀,为规则,包膜尚光整,仅表现为肝脏实质回声增粗,隐约呈网格状表现(图1),DCFI 显示肝内血管走形自然,门静脉无扩张图3图4
图5图6图7
图1
图2
腹水
胆囊
脾脏肿大,厚度约5.1cm
门静脉扩张宽约1.4cm
网格状
门静脉肝脏表面凹凸不平
肝脏右叶稍高回声结节,大小约为
0.8cm×0.7cm。
肝硬化彩超报告单图解
肝硬化彩超报告单图解尊敬的患者先生/女士:您好!感谢您对我们医院的信任和支持。
今天,我们为您提供的是一份肝硬化彩超报告单。
下面,我们将对报告单进行图解,以便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1. 彩色图像报告单中显示出的图像为彩色图像,其中红、黄、绿、蓝、紫等颜色均有相应的含义。
一般而言,肝脏的彩色图像为深红色。
但是,当肝脏出现异常时,彩色图像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2. 肝脏形态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而彩超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
报告单中显示了肝脏的大小、密度、形态等信息。
正常情况下,肝脏的大小和形态应该是规则的,密度也应该是均匀的。
但是,当肝脏出现异常时,彩超显示出的肝脏形态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3. 肝脏血流肝硬化是因为肝脏长期受损而导致的,血流也就随之受到影响。
报告单中显示了肝脏的血流量、速度等信息。
正常情况下,肝脏的血流量、速度应该是均匀的。
但是,当肝脏出现异常时,彩超显示出的肝脏血流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4. 肝脏脾脏比例肝硬化会导致肝脏和脾脏的比例不均衡。
报告单中显示了肝脏和脾脏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肝脏和脾脏的比例应该是适当的。
但是,当肝脏出现异常时,彩超显示出的肝脏脾脏比例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总之,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经常进行检查和治疗。
肝硬化彩超报告单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形态、血流等信息。
希望本次的图解可以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医院的医生或护士。
谢谢!。
医看:肝脏超声影像报告模板
目录1.正常肝脏报告模版2.单纯性肝囊肿3.肝硬化4.脂肪肝5.血吸虫肝病6.肝血管瘤7.肝癌8.肝转移瘤1.正常肝脏报告模版肝脏形态正常,大小正常范国,右肝斜径12.6cm,左肝上下径5.6 cm,前后径4.8 cm ; 肝包膜光滑,边缘锐利;肝实质回声呈中等强度,分布均匀;肝内管道走形自然,管壁清晰; 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 门静脉内径1.1 cm,管腔清晰。
2.单纯性肝囊肿肝脏形态正常;大小正常范围,右肝斜径13.7 cm,左肝上下径4.6 cm,前后径4.8 cm;肝包膜光滑,边缘锐利;于肝内可见散在多个无回声区,大者位于右肝后叶,大小约10.5 cm x 10 cm x9. 5 cn1,包膜完整,璧光滑,后方回声明显增强;彩色多普勒检查,无回声区内部及周边均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其余肝实质回声是中等强度,分布均匀;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门静脉内径1.I cm,管腔清晰。
3.肝硬化超卢检查所见:肝脏形态失常;右肝斜径 12. 2 cm,左肝上下径 5. 0cm ,前后径 5. 4 cm ;肝表面凹凸不平,虽锯齿样,边缘饨,实质回声呈增粗、增强,分布不均,肝静脉变细,走行不自然,肝胆管无扩张,门静脉内径 1. 4 cm ,壁尚清,为入肝血流。
4.脂肪肝肝形态饱满,体积增大,右肝斜径 13. 2 cm,边缘饨,表面光滑,实质回声呈弥漫细点状增强,分布尚均匀 .后半回声衰减,肝肾实质回声反差增大,肝静脉走行自然,显示欠清,门静脉及肝胆管无扩张。
5.血吸虫肝病肝形态欠规则,大小尚正常,右肝斜径12. 8 cm,肝表面不规整,肝内实质呈弥漫性网格样回声增强及散在片状回声增强,似“地图样” 改变,肝内管道显示不清。
门静脉及肝胆管无扩张。
6.肝血管瘤肝形态正常,大小正常,右肝斜径 11.5 cm,肝表面光滑,于右肝可探及 3个回声增强区,大小分别为3. 3 cm × 3. 0 cm × 2. 5 cm,1.6 cm x 1.5cmx1.2 cm, 0. 8 cm x0. 7 cm × 0. 8 cm ,圆形,内部回声分布较均匀 .边界清晰,未见声晕,后方回声无明显改变。
消化系统超声试题
消化系统超声试题消化系统超声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充血性脾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A、肝硬化B、结核C、白血病D、败血症2.胆总管扩张,内见等号样高回声,并可见蠕动,考虑病因是:A、结石B、胆管炎C、胆道蛔虫D、胆管癌3.胆囊壁上见数个-0.5cm 高回声团附着,改变体位不移动,不伴声影,考虑是:A、结石B、息肉C、腺瘤D、胆囊癌4.胆囊内见强回声团,伴声影,改变体位迅速移动,考虑是:A、结石B、胆泥C、胆道蛔虫D、息肉5.患者上腹痛, B 超发现胰腺增大,回声减低,并且腹腔内可见积液,考虑:A、胰头癌B、急性胰腺炎C、慢性胰腺炎D、胰腺囊肿6.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 B 超发现肝脏体积稍增大,光点增粗增强,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首先要考虑: A、肝硬化 B、有脂肪肝 C、血吸虫肝 D、肝囊肿7.患者无任何不适, B 超体检时发现肝内有一稍低回声团,界清,边缘呈细线状高回声,内部呈筛状,最可能的诊断是:A、血管瘤B、肝癌C、肝脓肿D、肝囊肿8.脾门处见低回声小结节,与脾脏相连,回声相似,考虑是:A、淋巴结B、胰腺尾部C、血管瘤D、副脾9.患者女, 39 岁,右上腹痛, Murphy 氏征阳性, B 超测胆囊大小为,壁厚,呈双边状,考虑:A、胆囊结石B、急性胆囊炎C、慢性胆囊炎D、胆囊积脓10.患者男, 59 岁,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痛, B 超发现胆总管扩张,内见数个强回声团,伴声影,改变体位未见移动,考虑:A、胆总管结石B、化脓性胆管炎C、胆管癌D、胰头癌压迫胆总管二、多项选择题1.下述属于正常超声测值的是:A、肝右肋下斜径158CMB、胆总管内径 5MMC、脾脏厚径 32MMD、胰体厚径 30mm2.胆囊内结石常见假阳性有A、十二指肠内气体回声B、多重反射C、胆囊内积气D、胆囊内沉渣E、胆囊癌3.进入或离开肝脏且充满液体的结构包括:A、肝实质内动脉;B、肝动脉;C、胆总管;D、腹腔动脉;E、门静脉4.肝硬化的超声诊断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A、早期肝缩小B、中、重度肝硬化常伴有腹水C、肝包膜不光滑D、晚期肝增大E、脾脏可有肿大5.下列有关多囊肝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A、为先天性病变B、不会伴有多囊肾C、无家族史D、可治愈E、囊肿间为正常肝脏组织回声6.肝硬化失代偿期胆囊壁水肿呈双层表现,主要原因是:A、胆囊壁静脉回流受阻B、低蛋白血症C、大量腹水D、胆囊壁淋巴引流受阻7.右季肋区肿块可能是:A、扩张的胆囊B、肿大的肝脏C、右肾上腺肿块D、右肾上极肿块E、轻度脾脏肿大8.下列除哪几项外,均可出现肝内胆管扩张而没有肝外胆管扩张:A、肝左右管汇合处肿瘤B、肝门淋巴结肿大C、胰腺癌D、壶腹部癌E、肝内胆管癌9.慢性胰腺炎超声诊断要点:消化系统超声试题A、胰腺大小正常或稍增大B、内部回声多数增强,分布不均,呈条状或带状 C、可有假性囊肿形成 D、主胰管可扩张、扭曲 E、可有胰管结石10.胰腺癌的间接征象包括:A、十二指肠曲扩大B、肝内胆管C、胰管扩张D、胆总管扩张E、肝脏受压移位三、名词解释征2.超声莫非氏征3.胆囊双边影4.牛眼征5.明亮肝四 .简答题1.急性胆囊炎的类型及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2.简述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300例肝硬化患者的彩色超声表现
300例肝硬化患者的彩色超声表现发表时间:2012-05-25T08:55:06.8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杨春明[导读] 肝硬化会出现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变化。
彩色多普勒能够较好地显示门静脉、肝动脉以及侧支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杨春明(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辽宁锦州 121017)【关键词】彩超肝硬化门静脉【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58-01 本文对2007-2010年三年间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随机抽取的300例患者的彩超检查所见进行了简单总结分析,以评价根据彩超所见对肝硬化的诊断。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临床诊断肝硬化患者300例,男245例,女55例,年龄22~78岁,平均48.4岁。
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06例,酒精性72例,药物性8例,其他原因14例。
其中呕血98例,黑便104例,黄疸110例,肝功能不全141例。
有12例合并肝癌或结节癌变。
1.2 方法应用PHILIPS HD11XE及ALOKA SSD3500型彩色超声,探头频率2.5 MHz~5.0 MHz。
患者空腹8h以上,最佳时间上午8-11时。
先用二维超声观察肝脏、脾脏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门脉系血管走行方向、腔内状况及腹腔有无液体等.测量门脉主干,门脉左、右支,脾静脉内径等。
彩色多普勒观察上述血管的血流方向、色彩充填情况,最后用脉冲多普勒分别在上述血管腔中取样,取样角度<60,同时分别测量上述血管的最大血流速度以及平均血流速度,根据血管面积和流速计算充血指数和流量,肝动脉除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外,还测量阻力指数。
2 结果声像图所见:肝脏缩小217例,肝脏肿大36例,正常47例;肝包膜呈锯齿状、表面凸凹不平221例,相对平滑89例。
肝实质回声显示:粗大点状或结节状回声224例,回声粗糙、分布不匀43例;门静脉扩张(≥14m m)129例,脾静脉扩张(≥10m m)144例,肝静脉显示不良81例,不显示142例,脾脏肿大247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细胞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
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晚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早期肝硬化,肝脏一般无特殊改变,仅表现为肝脏包膜欠光整,实质回声增粗,分布欠均匀,隐约呈网状结构,肝内管道结构走形清晰自然。
典型的肝硬化肝脏体积缩小,部分患者肝脏左叶可有代偿性增大,肝脏包膜增厚,肝脏表面凹凸不平,呈锯齿状,肝脏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肝脏内可出现高回声结节,边界整齐,为肝硬化再生结节。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肝静脉内径变细,肝门静脉相对增宽。
临床上患者还会出现脾脏肿大、腹水等症状,可以辅助诊断。
病例1:女,36岁,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8年,近来出现右上腹不适,偶有腹胀,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
二维超声显示肝脏形态尚规则,包膜尚光整,仅表现为肝脏实质回声增粗,隐约呈网格状表现(图一),彩色多普勒显示肝内血管走形自然,门静脉无扩张(图二)。
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
网格状
门静脉
病例2:男,64岁,乙肝病史20年,4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不适,纳差,消瘦,近9天来出现腹胀、双下肢浮肿,来我院门诊就诊。
二维超声显示,肝脏包膜不光整,表面凹凸不平,肝脏实质回声增高增粗,分布不均匀(图三、图四),肝脏右叶还可见稍高回声的结节,边界光整,大小约为0.8cm×0.7cm(图五),肝门静脉增宽,局部宽约1.4cm(图六),另可见脾脏肿大,肋间厚度约5.1cm(图七),下腹部可探及大量无回声区,为腹水(图八)。
超声诊断:肝硬化伴结节;门静脉扩张;脾脏肿大;腹水。
肝脏表面凹凸不平
门静脉扩张
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