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思路
组织病理学 ✓ 分化好 ✓ 分化差 增殖活性(核分裂像) ✓ G1 ✓ G2 ✓ G3 肿瘤部位、大小、浸润/侵犯、转移(TNM) ✓ 食管、胃、十二指肠、空回肠、阑尾、结直肠
低分化NEC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小细胞癌的瘤细胞小、圆形或卵圆 形,似淋巴细胞;有些瘤细胞拉长 典型的低分化的NEC包括小 呈纺锤状,胞浆稀少,核细颗粒状 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简称小 或深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 细胞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 见,呈弥漫分布或巢团状排列,常 泌癌,形态与肺的相应肿瘤 伴坏死(图7) 相同 值得指出的是小细胞癌的瘤细胞一 般小于3个淋巴细胞,但是偶尔可 以大于3个淋巴细胞,甚至为巨细 胞,只要满足其它形态特点仍然可 以诊断为小细胞癌
后肠NEN多不表达,分化差的NET和NEC中可能为 阴性
神经分泌颗粒 的膜蛋白
肽类激素
在神经内分 泌颗粒内
分泌至血浆
嗜铬粒蛋白B( Chromogranin B, CgB)
Syn
直肠和卵巢NEN可表达
KI-67增殖活性
p53 和Rb(NEC :p53>90%, Rb >70%)
生物标记物
NEN
Klöppel G. et al.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NeuroendocrineTumours. Vienna, Austria. 2011.
神经内分泌标志物 增殖活性标志物
突触素和嗜铬粒素 可通过计数每个高倍
A(CgA)
视野的核分裂象数和
(或)Ki67阳性指数
来确定
可选择的项目
多肽激素和生物活性 其它标志物 胺
如类癌综合征中的 生长抑素受体,尤 5-羟色胺、胃泌素、 其生长抑素受体2 高血糖素或胰多肽 (SSTR2)等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舒尼替尼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历程
舒尼替尼
舒尼替尼是口服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点包括VEGFR-1, -2 和 -3,PDGFR-a 和 b, KIT, FLT3, CSF-1R 和RET
非临床研究
在RIP1-Tag2胰腺岛细胞癌转基因小鼠模型中, 舒尼替尼:减低肿瘤负荷并提高生存减少内皮细胞群 (抑制VEGFR)减少周细胞覆盖 (抑制PDGFR)
生 物 治 疗
Oberg, Ann Oncol. 2010 May;21 Suppl 5:v223-7
PROMID研究:长效奥曲肽VS安慰剂
评价奥曲肽LAR的抗肿瘤作用随机、双盲、前瞻、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2001-2008年,在德国18个研究中心开展计划入组162例患者,有85例接受了治疗(n=42 奥曲肽LAR; n=43 placebo)
胃NETs
胰腺 NETs
回肠 NETs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得肿瘤组织
病理学诊断
手术标本其他肿瘤信息HE发现具有内分泌特征必选检测和可选检测
TNM分期
ENETS 的TNM分期系统AJCC/UICC的TNM分期系统
NANETS/ENETS共识:GEP-NEN诊断流程
提示NENs的临床表现
II期研究: 至肿瘤进展时间
类癌(n = 41)中位TTP: 10.2 月95% CI: 9.2 to 17.4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 = 66)中位TTP: 7.7 月95% CI: 6.5 to 12.5
时间(月)
0
2
4
10
12
14
20
100
90
80
70
60
50403020100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ETs)是较少见的源 于胰腺内分泌细胞的肿瘤,按分泌激素的
类型进行分类,包括胰岛素瘤、胰高血糖
素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多肽分泌瘤 (VIP瘤)、生长抑素瘤等,其中,15~ 30%为无功能性肿瘤。
概述
? 肿瘤细胞具有共同的生物特性 摄取胺前体并脱羧 (APUD细胞) 产胺产肽 神经内分泌标志物: NSE,铬粒素等
2010年,WHO提出了胃肠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 分类(4类):
①神经内分泌肿瘤(neroendocrine tumours,NETs)
NET 1级(类癌)和NET 2级;
② 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NECs)
其中有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是一种高分化NENs,低级别恶性肿 瘤。肿瘤细胞与正常原肠(gut)神经内分泌细胞类似,表达 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常弥漫强阳性表达CgA 和Syn)和某些部 位相关性激素标记物,细胞核具有轻到中度的异型性,核分 裂象少。根据增殖指数和组织学特征常为1级和2级,相当于 WHO 2000年分类中的类癌。
神经内分泌癌(NECs)是一种低分化NENs,高级别恶性肿瘤, 由小细胞或中~大细胞构成,有时可见类似NETs中的器官样结 构;弥漫表达神经内分泌分化标记物(Syn弥漫表达,CgA局 灶或弱阳性表达),核异型性明显,可见多灶性坏死,分裂 象活跃,按照增殖分数和组织学归为高级别(3级)。本肿瘤 相当于以往的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或低分化 (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表现包括①反复发作性低血糖症,即Whipple三联症—空腹和 运动促使低血糖症发作(其他诱发因素有饥饿、劳累、精神刺激、 月经来潮和发热等);发作时血糖<2.8mmol/L,供糖后低血糖症 状迅速缓解。②交感神经兴奋性表现,如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 对低血糖代偿反应。③脑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述临床表现易被误 诊为癫痫、癔症或眩晕症,应注意加以区别。
常见小肠肿瘤的CT诊断
十二指肠黏液腺癌
a b
十二指肠管状腺癌
a b
十二指肠乳头管状腺癌
a
b
十二指肠壶腹腺癌
a
b
十二指肠管状腺癌
十二指肠管状腺癌
a
b
c
十二指肠乳头状腺癌
a
b
十二指肠壶腹浸润型腺癌
a
b
十二指肠浸润型腺癌
a b
十 二 指 肠 腺 癌
空肠腺癌
b
a
c
小肠腺癌 浸润肌层
回 肠 腺 癌
小肠平滑肌肿瘤(间质瘤)
十二指肠淋巴瘤(NHL B细胞型)
a
b
十二指肠淋巴瘤(同前)
c
d
空肠淋巴瘤
(NHL B细胞型)
回肠淋巴瘤(NHL B细胞型)
a
b
c
d
回肠淋巴瘤(NHL B细胞型)
回肠淋巴瘤(NHL B细胞型)
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T细胞型)
a
b
c
d
回 肠 淋
巴平 瘤扫
(
N H L T 细 胞
型)
增强—1 回肠淋巴瘤( NHL T细胞型)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系指原发于小肠肠壁淋巴组
织的恶性肿瘤。继发性为全身性淋巴瘤对肠道
的侵及,又称为结外型淋巴瘤。
Dawson提出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5项
诊断标准为:1.未发现体表淋巴肿大;2.白细
胞计数及分类正常;3.X线胸片无纵隔淋巴肿
大;4.手术时未发现受累小肠及肠系膜区域淋
巴结以外的病灶;5.肝、脾无侵犯。临床上,
2. 肠内容物快速通过小肠,使小肠黏膜缩短 与致癌物质的接触。
3. 小肠内细菌数较少,碱性肠液降低了厌氧 微生物所产生的致癌因子的能力。
神经内分泌肿瘤ppt课件
治疗
控制肿瘤进展 控制激素分泌
治疗
控制激素
特异性:
奥美拉唑60-120mg/日 氯甲苯噻嗪150-600mg
非特异性:
生长抑素同功体:
善得定50-150ug/日 善得定LP 20mg/28日 IFN
局限期TNE 分化好:
手术 分化差
化疗+辅助性放疗
病理学分类病理学分类分化程度良分化程度良典型类癌典型类癌单核单核核浆适度核浆适度有丝分裂罕见有丝分裂罕见22个个2mm22mm2无坏死灶无坏死灶瘤界清楚瘤界清楚包膜包膜非典型类癌分化良的神经内分泌癌非典型类癌分化良的神经内分泌癌结构类似于典型类癌结构类似于典型类癌细胞多形性细胞多形性少见坏死灶少见坏死灶有丝分裂有丝分裂22102mm2102mm2病理学分类病理学分类分化程度差分化程度差大细胞或中等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大细胞或中等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细胞体积较大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或梭形多角形或梭形有丝分裂有丝分裂1010个个2mm22mm2坏死灶坏死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细胞体积小细胞体积小胞浆很少嗜酸内分泌颗粒胞浆很少嗜酸内分泌颗粒核圆卵圆形核浆多核外形无核仁核圆卵圆形核浆多核外形无核仁无坏死细胞无坏死细胞免疫组化免疫组化nseneuronspecificenolasenseneuronspecificenolasesynaptophysinsynaptophysin鉴别诊断鉴别诊断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黑色素瘤黑色素瘤特点特点确诊晚确诊晚一般情况佳一般情况佳合并转移合并转移5050331010原因原因9090非特征性除外胰腺原发非特征性除外胰腺原发偶然偶然体检体检手术胆囊阑尾手术胆囊阑尾肿瘤肿瘤疼痛疼痛腹部肿块锁骨上肿大腹部肿块锁骨上肿大淋巴结淋巴结梗阻和阻塞小肠梗阻梗阻和阻塞小肠梗阻黄疸肺炎黄疸肺炎出血咯血黑便便出血咯血黑便便1010特征性症状特征性症状胰腺原发除外胰腺原发除外分泌分泌55htht和多种激素和多种激素部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爱躲猫猫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钟捷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相对罕见,许多医生对此病不太熟悉。
加之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出台共识前,临床上已经使用了几十个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该疾病,这也造成了极大的混淆。
其实,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
它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单一的某一种肿瘤,而是一大类肿瘤的总称。
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根据原发肿瘤部位的不同,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前肠(胸腺、食道、肺、胃、胰腺、十二指肠)、中肠(回肠、阑尾、盲肠、升结肠)和后肠(远端大肠和直肠),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
根据肿瘤分泌的物质是否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神经内分泌肿瘤又分为两大类——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
流行病学显示,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约为0.5-1/10万左右。
其肿瘤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仅次于结直肠肿瘤居第二位。
在过去30年间,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提高了约5倍,这可能与临床诊断手段的进步有关,但实际发病率在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
腹痛腹泻或是早期信号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初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比如腹泻、头面部和躯干部皮肤潮红、腹部疼痛等,这也导致经常被误诊为其它病变。
患者起初都会因为腹泻、腹痛等原因到医院就诊,医生往往诊断为胃肠道功能紊乱(IBS);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者症状更加严重了,消化科医生或其他专家会要求做一些影像学的检查,进一步寻找原因。
这时候就会发现原发肿瘤有的已发生肝转移等情况。
临床数据显示,超过60%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诊断时已处于晚期。
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5年生存率同其它转移性肿瘤类似,65%的转移患者生存期不超过5年。
所以,专家一致认为,早期诊断对于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争取生存时间至关重要。
治疗途径多样目前临床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般采取生物治疗、化疗和手术切除等手段。
由于诊断的延误,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属疾病晚期,因而丧失了手术切除的机会。
2019who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 分类和分级标准
2019who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
和分级标准
2019年,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发布了关于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新分类和分级标准。
根据这个标准,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被分为两大类:功能性和非功能性。
1. 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F-NETs):这类肿瘤会分泌激素,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F-NETs又可进一步分为以下亚类:
- 胰岛细胞瘤:主要起源于胰腺,产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等激素。
- 皮质醇瘤:产生皮质醇,引起库欣综合征。
- 分泌肾上腺素瘤:产生肾上腺素,引发持续性高血压等症状。
- 甲状旁腺瘤:产生甲状旁腺激素,导致高钙血症等。
2. 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F-NETs):这类肿瘤不会分泌激素,因此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NF-NETs 根据组织类型和恶性程度进行分级。
根据2019年的WHO标准,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 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良性(低度恶性)和恶性。
- 组织学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核分裂指数、异型性以及实质性坏死等特征,将肿瘤分为G1、G2和G3级别。
总之,这些分类和分级标准有助于医生对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并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小肠肿瘤课件ppt
❖小肠癌的症状出现要早得多 50%小肠肿瘤患者 表现为梗阻或穿孔等急腹症 且随肿瘤增大而出现 比例增高
❖ 小肠腺癌与其他恶性类型相比更易出现疼痛和梗 阻 肉瘤经常表现为急性消化道出血 而淋巴瘤更 常见的是肠穿孔
❖不同亚型好发部位不同 腺癌主要位于十二指肠 ❖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位于回肠 肉瘤和淋巴瘤可发生
Through t his pu blicit y camp aign, furthe r impr ove th e sens e of b usines s inte grity of t为ou深ri入sm学e习nt习er近pr平is新es时t代o 中he国lp特t色ou社ri会sm主c义on思su想me和rs党a的nd十o九pe大ra精to神rs,贯to彻s全af国eg教u a育rd大t会h e精l神eg,i充ti分ma发te挥r中ig小ht学s 图an书d 室in育te人re功st能s, t o ensu re tha t our City's touri sm sus tainab le, he al thy and c oordin ated D evelop ment.
十二指肠
❖ 十二指肠长约2530厘米 位于胃幽门与空肠 之间 呈马蹄铁形状 包饶胰头
十二指肠分为上部 降部 横部和升部
❖ 空肠 回肠为腹膜 内位器官
Through t his pu blicit y camp aign, furthe r impr ove th e sens e of b usines s inte grity of t为ou深ri入sm学e习nt习er近pr平is新es时t代o 中he国lp特t色ou社ri会sm主c义on思su想me和rs党a的nd十o九pe大ra精to神rs,贯to彻s全af国eg教u a育rd大t会h e精l神eg,i充ti分ma发te挥r中ig小ht学s 图an书d 室in育te人re功st能s, t o ensu re tha t our City's touri sm sus tainab le, he al thy and c oordin ated D evelop ment.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诊疗知识】神经内分泌肿瘤一、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细胞遍布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可以产生和分泌常见的激素。
最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为消化系统和支气管-肺区域。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美国为仅次于大肠癌的第二大胃肠道肿瘤。
大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缓慢,早期难以发现,通常都是在已经发生转移之后才诊断出来,淋巴结和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有:潮红、腹泻、腹痛、消化不良、脂肪泻、气喘、溃疡、低血糖、风疹、糙皮病、咖啡牛奶斑等。
原发灶的完全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二、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因未明。
多为散发,少数可见家族聚集性。
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胰岛细胞、胃肠组织(来源于整个肠道的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分布在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这类肿瘤被称为甲状腺髓样癌)。
三、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解剖神经内分泌肿瘤镜下特点肿瘤细胞较小,呈多边形、卵圆形,胞浆中等量,核圆较深染,染色质分布较均匀,无明显核仁。
细胞排列方式可呈实心巢状、结节状、菊形团状等。
核分裂像少见。
小细胞NEC镜下特点小或中等大小癌细胞,像淋巴细胞,大小约十成熟淋巴细胞的2倍,胞浆少,弥漫性或呈巢状生长。
核分裂像常见,坏死比较常见,1/4的病例混杂少量(<30%)腺癌或鳞癌成分。
典型的小细胞癌HE即可判断。
大细胞NEC镜下特点肿瘤由大细胞组成,大细胞可呈巢状、小梁状、菊团形状和栅栏状排列。
与小细胞癌相比,LCNECs细胞的胞质丰富,核空泡化明显,核仁突出,常可见到局部的坏死。
必须有两个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CD56)阳性才能诊断为LCNEC.四、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分型神经内分泌肿瘤按组培起源分类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中肠)-胃泌素瘤-胰岛素瘤-胰高血糖素瘤-VIP瘤-生长抑素瘤-胰多肽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场肿瘤肺胃十二指肠起始部-中肠肿瘤十二指肠降段空肠回肠右半结肠-后肠肿瘤横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NCCN指南中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类分为8个类别(每类均有各自的治疗推荐)-类癌(非胰腺NEN)-胰岛细胞瘤(胰腺内分泌瘤)-原发部位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瘤-肾上腺肿瘤(包括肾上腺皮质瘤和肾上腺偶发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分化差(高分级或恶性)/小细胞肿瘤-多发性神经内分泌瘤I型(MEN1)-多发性神经内分泌瘤II型(MEN2)五、神经内分泌肿瘤按症状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大体被分为有临床症状和无临床症状2类,术语描述为有功能型和无功能型。
纵隔原发神经内分泌癌
纵隔原发神经内分泌癌(附1例报告)纵隔肿瘤中原发神经内分泌癌较罕见,现报告1例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起源、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与预后。
1.病例报告患者:男,35岁,体检发现左胸腔占位。
症状:活动后稍憋气。
查体:左胸触诊语音共振减弱、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外貌正常,无发热、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声嘶及颜面水肿。
既往余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常规无异常。
2005年4月首诊,胸片示左中肺野可见类圆形高密度影,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周围肺野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主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未见明显狭窄,左侧脊柱旁线存在,左膈面、膈角及左心缘消失,可见胸腔积液征象,心影稍向左移位,右肺野及右膈未见明显异常。
行胸部CT平扫示左前上纵隔可见巨大密度增高影,大小约7.8×9.0×9.5cm,密度不均匀,平扫CT值约17-51Hu,形态规则,无分叶,边界清晰,与纵隔夹角呈钝角,周围肺野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与前胸壁及左锁骨下动静脉、颈部动静脉分界不清,肿块周围左肺上叶肺组织受压体积变小,主气管及各叶段支气管通畅。
双侧可见游离胸腔积液,CT值约12-40Hu。
未行增强检查。
临床给予抗生素及抗痨治疗2月(具体用药不详)后复查。
病灶体积明显缩小,临床怀疑炎症或出血吸收。
2007年4月复诊,症状同前,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肿块部位形态同前,体积增大,大小约9.6×13×13.8cm,平扫CT值约29-51Hu,增强检查病灶不均匀强化,CT值约29-89Hu,突入左侧胸腔内,与心包、部分前胸壁及上纵隔血管分界不清。
术中所见:抽出血性胸水200ml,前上纵隔可见巨大肿物,大小约20×20cm,质韧,鱼肉样,表面血管紧张丰富,侵及左肺上叶及纵隔,呈固定状态,穿刺无明显液体。
术中冰冻切片:神经内分泌癌,倾向典型类癌。
因肿物较大,血运丰富,与纵隔固定,且左肺上叶大部受侵、病理提示恶性,故放弃切除,术后化疗。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 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tumor, GNET) 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罕见肿瘤。
它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包括胃、小肠、结肠、直肠和胰腺等。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T成像已成为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一、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CT征象1. 肿瘤形态学表现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呈现为囊实性肿块、实性肿块或结节状肿块。
肿瘤周围可有明显的包膜,也可呈现出模糊不清的边界。
囊实性肿块多见于小肠,实性肿块则多见于胃和结肠。
肿瘤还可因存在病灶坏死、出血等情况而呈现出不同的CT表现。
2. 强化特点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在增强CT扫描中通常表现为渐进式强化,即肿瘤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依次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强化。
这与肿瘤内部血供丰富、血管生成增多的特点有关。
但也有少部分肿瘤可表现为强化不显著或不均匀强化的情况。
3. 淋巴结转移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CT扫描可以帮助评估局部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和密度。
转移性淋巴结常表现为增大、增多和边缘模糊,有时还可见到淋巴结内出现坏死、钙化或强化等征象。
4. 其他表现部分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可侵犯邻近器官或结构,如肠管狭窄、肠壁增厚、脏层腹膜转移等。
肝转移是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CT可显示肝内多发性结节状影或实质性肿块。
二、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1. 组织学类型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包括多种组织学类型,最常见的有类癌瘤病、类癌瘤和类癌瘤病混合型等。
类癌瘤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神经源性肿瘤的70%以上。
其次是类癌瘤和类癌瘤病混合型,分别占约10%到20%和5%到10%。
2. 分化程度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分为高度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度分化。
NCCN2019v1l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分期和病理诊断(内分泌科选编)
NCCN2019v1l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分期和病理诊断(内分泌科选编) 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根据原发部位、分期和组织学特征进⾏再分类。
组织学分类 组织学上,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肿瘤的分化情况(⾼分化或低分化)和肿瘤级别(1-3 级)进⾏分类。
⼤多数神经内分泌肿瘤归⼊3 ⼤类:⾼分化、低级别(G1);⾼分化、中级别(G2);和低分化、⾼级别(G3)。
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级别往往与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 增殖指数相关。
实际上,最常⽤的组织学分类⽅案,包括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和世界卫⽣组织(WHO)系统,整合了有丝分裂率和Ki-67 指数。
多个研究已经证实有丝分裂率和增⾼和Ki-67 指数的上升与更具侵袭性的临床病程和更差的预后有关。
在⼤多数情况下,⾼分化、低级别肿瘤的核分裂象计数<2/10 ⾼倍视野(HPF)和/或Ki-67 计数<3%。
⾼分化、中级别肿瘤通常的核分裂象计数为2-20/10 ⾼倍视野(HPF)和/或Ki-67 计数为3%⾄20%。
⽽对于⾼级别肿瘤,核分裂象计数通常超过20/10 ⾼倍视野(HPF)和/或Ki-67 计数>20%。
级别⼀般根据核分裂象计数和/或Ki-67 指数来确定,取两者之中的最⾼者来定义。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肿瘤可能⽆法明确归⼊某⼀类中。
例如,具有低核分裂象计数的形态学上⾼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Ki-67 增殖指数可能被归⼊⾼级别肿瘤。
尽管从技术⾓度⽽⾔会被分为⾼级别肿瘤,但对于这类病例,治疗决策应采纳临床判断的意见。
⼀个重要的建议是,肿瘤分化情况、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 指数均应被写明到病理报告中。
这样做可以使主治医师将这些数据融⼊临床情况中以制定适宜的治疗决策。
肺和胸腺类癌的分类系统在某些⽅⾯不同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特殊之处在于未包括Ki-67 增殖指数,⽽包括了对坏死情况的评估。
⾼分化的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典型(低级别,核分裂象<2/10HPF,⽆坏死)和⾮典型(核分裂象2-10/10HPF,伴或不伴局灶坏死)两种。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
免疫组化:CK(+)、Syn(+)、CgA(+)、 NSE(+)Ki-67(+)> 80%
CK:细胞角蛋白,CK光谱可以识别几乎所有类型的上皮 细胞机上皮性肿瘤。CK的阳性部位为胞浆或者胞膜。 Syn:突触素神经组织标记:S-100神经组织标记,存在 于神经组织,垂体、颈动脉体、肾上腺髓质、唾液腺、 少数间叶组织,常用于神经鞘瘤、脂肪肉瘤机软骨类肿 瘤诊断。 CgA:嗜鉻素,存在于正常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各种神经内 分泌肿瘤组织内。CgA的阳性着色部位为胞浆。 NSE:神经元特异性稀醇酶,存在于神经元细胞及各种正 常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许多相应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 NSE的阳性着色部位为胞浆。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 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 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它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胃、小肠和直肠最为常见。
这类肿瘤通常具有慢性生长的特点,且多数为良性,但也有一部分属于恶性,容易转移至周围组织和器官。
由于其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常常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准确的CT征象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对于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CT征象和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介绍。
1. 良性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良性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多为单发,直径一般较小。
CT表现为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通常呈低密度或等密度。
肿瘤内可见钙化灶或囊变,但相对较少。
增强扫描后肿瘤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不如胃肠道的肿瘤。
良性肿瘤不具有浸润性生长,周围组织未见受侵蚀现象。
1. 病理学类型根据病理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类癌瘤、类腺瘤、类平滑肌瘤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为常见,其组织学可分为类癌瘤、类腺瘤、类平滑肌瘤和神经纤维肉瘤等亚型,其中类癌瘤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2. 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和细胞增殖标记物。
神经内分泌标记物主要包括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球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其阳性表达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增殖标记物主要包括Ki-67、P53、P21、P27等,在临床上常用于判断肿瘤的生长活性和预后情况。
3. 临床病理学特征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生长速度、恶性程度等。
该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40-60岁的中年人最为常见。
胃、十二指肠和结肠是其好发部位,这与该部位分布有关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多是癌瘤的原发巢。
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的生长速度通常较慢,但一旦转变为恶性肿瘤后,可出现快速生长的情况。
神经内分泌肿瘤读片
但是长期以来还是来源于胰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主 要被称为“胰岛细胞瘤〞
2021年WHO统一用“NEN〞术语取代,这种描述 性名称泛指所有来源自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
6. 嗜铬细胞瘤:大局部位于肾上腺区,但也有 15%-20%发生在交感神经节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
嗜铬细胞组织内,如肾门、肾上极、肝门区、肝及 下腔静脉间,胰头旁、膀胱等部位。因为肿瘤细胞 分析大量肾上腺素和少量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内 儿茶酚胺升高,临床出现高血压及代谢增高。多见 于20~40岁。恶性可引起肝转移。CT平扫表现为
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类圆形或圆形肿块,局部可 见钙化、囊变、坏死,增强后动脉期强化不明显, 静脉期显著强化。临床病症及血检可以加以鉴别。
CASE 2
病史:女、52岁,于1月前开场,患者在无明显诱因 下出现上腹胀痛,进食后尤为明显,因疼痛不明显, 开场时未引起重视,但疼痛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 上腹部可扪及一小包块,患者2021-2-20到本院 体检中心承受体检,检查腹部B超提示:胆囊结石, 胆囊壁增厚,占位待排。随即在我院检查PET-CT 提示:胆囊底部壁不均匀增厚伴软组织密度肿块, FDG摄取增高,考虑胆囊癌伴邻近肝脏侵犯;肝转 移,腹腔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NEN发生部位: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消化道60%-70%;其次是呼吸道〔近30%〕
发生在消化道NEN部位
1.在欧美国家以直肠和空回肠最多见,其余依次为 胰腺、胃、结肠、十二指肠、盲肠、阑尾、肝脏以 及胆囊。
2.中东及亚太地区以胰腺和小肠最多见。
1907年,Oberndorfer将其称为“类癌〞意指其 不同于常见的癌症,具有良性的生物学特征。
神经内分泌瘤
(1)无功能, 分化良好, 大肿瘤(>2cm) 或扩展超过 粘膜下层。 (2)有功能, 分化良好, 任何大小, 不论扩展范 围
(1)无功能, (1)无功能, (1)无功 1无功能, 分化良好 分化良好、 能,分化 分化好, 大肿瘤 大肿瘤 良好,大 大。 (>2cm)或 (>3cm),累 肿瘤 2有功能、 超越粘膜 及阑尾系 (>2cm)常 分化良 下层或有 膜深部, 蔓延至粘 好 血管受累。 产生5-羟 膜下层之 (2)有功能, 色胺肿瘤。 外。(2) 分化良好, (2)有功能, 有功能, 任何大小, 分化良好, 分化良好, 扩展范围 任何大小, 大小与扩 不论。 扩展范围 展范围不 不论。产 论,产生 生5-羟色 5-羟色胺 胺肿瘤, 伴类癌综 有类癌综 合征。 合征。
个人史
类癌发生部位
肺与支气管——约10% 胃肠道——85%,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 回肠、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胃肠 道类癌以阑尾类癌最多,其次为直肠与 回肠。 喉、胸腺、卵巢、前列腺与皮肤——5%。
个人史
内镜下形态
多呈广基隆起性 病变, 有蒂或亚蒂, 有 黏膜下滑动感, 表面 光滑或充血糜烂, 直 径以小于或等于2cm 多见。少数呈全周型 肿块、局限性肿块、 不规则溃疡。
小贴士
嗜银是指类癌细胞的胞浆能摄取和还原 银盐成为嗜银染色阳性的棕黑色分泌颗 粒。 亲银是指类癌胞浆中可摄取银盐,但需 加还原剂后才能将棕黑色的分泌颗粒显 露出来。
^-^
谢谢
有许多共同的形态、生物学和功能特性, 故又 称神经内分泌细胞(neuro-endocrine cell,NE 细胞)
1952年 指出嗜铬细胞分泌5-羟色胺。 ( 对类癌的分泌功能进行了描述) 1954年 第一次描述一组患者类癌综合征 表现( 对类癌的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研究其医学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这2年内收治的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20例,接受CT检查之前所有患者都经过病理确诊为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然后将病理证实结果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病变在十二指肠的患者为15例,空肠3例,还有2例为回肠。
临床表现有肠壁或者肠腔内肿块14例,肠管壁局限性增厚者3例,3例为肿块伴局部肠管壁增厚,直径为1.2~7.0 cm。
CT检查结果显示均匀软组织密度为14例,软组织密度伴小片稍低密度为6例。
腹膜后或者腹腔淋巴结转移3例,肝内、外胆管以及胰管出现扩张现象3例。
病理提示只有2例转移,类癌14例,不典型类癌4例,小细胞癌2例。
结论CT检查联合临床特征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患者的肿瘤部位,是诊断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个很好的凭据。
为制定出详细的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明显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CT检查;病理
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由于小肠黏膜或者黏膜下层神经内分泌细胞的造成的恶性类癌,该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或者无特异症状,多数患者在进行剖腹探查的时候才会发现,有时可在内镜检查并取活检,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时偶尔发现。
肿瘤增大或发生肠套叠、肠梗阻时才发生症状[2]。
据相关研究表明,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所占比例为25%,只排在小肠腺癌之后,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目前临床上对于CT检查和病理提示在诊断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方面的准确率的高低尚未十分明确,所以本文通过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这2年内收治的20例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对比分析了他们的CT表现和病理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取的20例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均是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为28~78岁,平均年龄为48岁。
1.2 临床表现①患者的腹部感觉膨胀,消化出现不良反应,有时候感觉恶心、呕吐。
②右上腹部感觉疼痛:肝部会有持续性或者间歇性疼痛,变化体位的时候疼痛感加剧。
③有不同程度的无力、消瘦症状,伴有发热。
④有些患者会有黑便或者血便。
上述症状多发生在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早期,容易被人们忽视,一旦有上述不适感,应该立即就医检查。
满足上述症状3个或者3个以上的就可以确诊为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1.3 CT检查术前禁食6~8 h,接受检查之前的半个小时内嘱咐患者服用温水。
运用2002年从美国引进的GE-CT/E扫描,其矩阵为512×512,层厚5±0.02
至10±0.02 mm,电压为100 kv,电流为78 mA时间为3.2 s,先经过平扫再增强。
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扫描部位的厚度选择5~10 mm,层间距选取5~10 mm。
取患者的仰卧位,首先采用平扫,然后采取增强扫描,范围选取后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对重点检查患者
1.4 观察项目观察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形状、范围、密度等,还有病灶、血管受累和周边是否有肿大淋巴结。
2 结果
2.1 CT检查结果显示均匀软组织密度为14例,软组织密度伴小片稍低密度为6例。
腹膜后或者腹腔淋巴结转移3例,肝内、外胆管以及胰管出现扩张现象3例。
病变临床表现有肠壁或者肠腔内肿块14例,肠管壁局限性增厚者3例,3例为肿块伴局部肠管壁增厚,直径为1.2~7.0 cm。
病灶在十二指肠降部6例,十二指肠水平部为6例,回肠远段3例,还有十二指肠球部5例。
2.2 病理提示提示只有2例转移,类癌14例,表现为胞质比较丰富,瘤组织没有出现坏死现象。
不典型类癌4例,表现为瘤细胞的形状多样,胞质属于中等,坏死的瘤细胞比较多。
小细胞癌2例,表现为瘤细胞体积比较小,坏死的瘤细胞在三种中最多。
3 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CT检查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患者肿瘤部位的特点作出相应的调整,对患者进行扫描时,也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从而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比研究20例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CT 表现和病理,发现CT检查联合临床表现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患者的肿瘤情况,为制定出详细的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很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泳瀚,梁长虹,曾辉,等.原发性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7):1289-1292.
[2] 陈易人,汪良.国内小肠肿瘤近况.实用外科杂志,2001,11(8):437-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