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上《日食和月食》备课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18 日食和月食》教案 青岛版
《18 日食和月食》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二、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三、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四、课时安排0.5课时五、教学准备日偏食、日全食、日全食过程、日食成因示意图、日食和月食网络视频。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你知道日食和月食吗?新课讲解: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出示月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月食”)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日食”)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 日食和月食的特点4.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5.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和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特点和观测方法。
难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测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日食和月食的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日食和月食是什么现象。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特点。
3. 讲解:教师结合PPT和教学视频,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特点和观测方法。
4.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
6.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7.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观测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特点和观测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意识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
2. 引导学生进行日食和月食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3. 邀请天文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教师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了解。
九、教学资源:1. PPT、教学视频、日食和月食的图片等教学资源。
2. 观测日食和月食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2课时。
小学六年上册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意识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日食、月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三、教学准备课件、材料包、手电筒、科学记录单、大小圆纸片、篮球、小地球仪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讲古代战争与日食的故事在2500多年前,有两个小国家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连续五年未见胜负,将士们尸横遍野,老百姓哀声载道。
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泰理士预先知道有天文现象要发生,便扬言上天反对战争,某一日会使太阳消逝。
到了那一天,两军正在酣战不停,突然,光芒四射的太阳被一个黑影遮住了,黑影从太阳的西缘渐渐向中心靠近,黑影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太阳不见了,天色一片昏暗,仅有一团淡黄色的薄雾笼罩着远方的地平线。
双方士兵将领大为恐惧,于是停战和好,后来两国还互通婚姻。
据考证,这是发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一次天文现象。
2.同学们肯定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吧?(揭题并解释“食”的意思)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二)探索新知1.电脑演示日食现象(修改说明:虽然学生知道日食现象,但很多同学没有见过或者即使以前见过因现象不很明显或时间过长而印象不深了,所以此处再用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有利于下面的学习。
)2.电脑演示日食过程并让学生小组内猜测什么挡住了太阳并讨论分析原因。
(修改说明:要想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必须有一个“点”来支撑,学生才能有理有据的完成任务。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意识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三、教学准备课件、大中球各1、小球20、科学记录单40、大中小圆纸片2、球形灯1、四、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播放给大家看,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等会请你们回答两个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这个现象是怎么发生的?播放日食录像。
(介绍:这是2008.8.2下午2点新疆地区拍摄的,人们用特殊的眼镜观看太阳)(一)导入1.投影出示两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回答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遮挡物、球形、会运动、(画箭头)、并用3幅图画出日食刚开始时、全遮住时、快结束时的图片。
3.猜一猜,这个遮挡物是什么?有什么理由?4.出示太阳系八大行星图片,这是太阳系的图片,请你仔细观察,说说还有哪些星球可能会遮挡住太阳,为什么你只猜这几个星球?(二)探究1.那么发生日食的时候,到底是谁遮挡住了太阳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模拟实验。
你觉得这个模拟实验需要哪些材料?2.材料准备齐了,那么如何做这个实验呢?,在设计模拟实验前,我们先要了解他们在宇宙中到底是怎么运转的。
播放幻灯片动画。
现在请你们来说一说这个实验怎么做。
(1)、水星怎么转?拿着一个球围绕太阳转,在哪个位置呢?为什么不放在外面去?我们作为地球上的观察者又应该怎么做呢?(2)、金星公转实验怎么做?(3)、那么月球呢?是不是也和刚才的一样?应该怎么做呢?老师请两个同学上台,一人做地球,另一人拿着月球围绕他公转。
最新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修改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修改精编版18、《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用多种方式表达研究成果,从而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成因及相关知识。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4、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的态度,体验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炽灯泡、乒乓球、三球仪、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知识。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什么样的物体才有影子?2、我们居住在北半球,看太阳和月亮时应该面向哪个方向?3、在地球上看,太阳的右边应该是太阳的东边还是西边?月亮的左边应该是太阳的东边还是西边?一、设疑导入:谈话:同学们,2009年7月22日,咱们这个地区发生了一种天文现象日食,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吗?(板书:日食)谁来说说你当时看到的日食的情景好吗?看来你们没有观察过,或者忘记了日食的情景了。
当时,老师拍了两幅日食的照片,现在咱们来欣赏一下。
出示课件:7月22日拍摄的日食照片看到关于日食的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8课,日食和月食(板书课题:18、日食和月食)二、探究活动(一)认识日食的成因1、同学们看教科书P51,这是日食形成过程的图片。
为了方便教学,我把这些图片放在了课件上,请同学们看黑板(示课件:日食形成过程部分图片)2、关于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两种说法:①太阳本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
②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
你们认为哪种说法最有道理?小组间互相说说。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
【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月球公转时出现的两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学生对这两种现象的认识可能来源于一些神话传说,诸如中国的天狗吃月亮,也可能来源于生活中的日食现象。
本课在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这两种现象的形成,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揭开宇宙天体奥秘的乐趣,养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习惯,保持和发展对研究宇宙天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猜想相比较,并用多种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3.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探究日食的形成模拟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课件,圆纸片,手电筒,垒球,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片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图片)。
1 / 4〔设计意图:由欣赏图片激活学生大脑中对日食已有的意识,产生想要探究的欲望。
〕这是什么现象?(学生会猜到是日食)关于日食现象你最想知道什么?(从学生提出问题的不同问题中选定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同学们想知道的这么多,这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究学习,今天我们主要来探究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二、探究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一)课件播放日食发生过程并提问:(播放视频日食 1) 1.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分析黑影的特点,圆、黑、自西向东运动、在地球跟太阳之间等,进行猜测)2. 发生日食时,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学生猜测月球)谈话:咱们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那么月球又是怎样挡住太阳的光而形成日食的呢?现在我们就来做模拟实验探究一下吧。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从自主观察中发现自然现象,以独立思考、小组集中讨论来找出日食与月食的成因,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1、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
2、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及其成因。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模拟实验和现象,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合作,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现象细致观察,激发学生探索天文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教学准备课件、材料包 16、手电筒 16、科学记录单 16、大小圆1 / 4纸片 1、篮球1、小地球仪 1 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并有机播放日食动画。
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两千多年前,国外有两个部落发动战争,一直持续了五年,谁也不肯停止。
老百姓深受痛苦,一个名叫泰理士的人, 他向这两个部落说:如果你们再不停止战争,那么太阳将熄灭。
2、提问交流:你见过这一奇特的天文现象吗?是什么原因形成这种现象的?(请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或调查搜集的资料初步交流。
)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日食和月食的神秘面纱(一)研究日食的成因 1、播放发生日食的动画,观察: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为了研究日食的秘密,现在,我们借助网络技术,来再现日食现象,请你边看边想:我们能从日食发生过程中发现什么? 2、学生汇报。
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通用6篇)日食和月食都是天文学中一种有趣的现象,但它们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接下来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制教育小学自然第11册第15课教学目的和要求1.科学知识与技能知识——知道日食、月食是自然现象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活动,能对问题结果进行猜测,形成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根据有关信息作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事实,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乐于合作交流,保持并发展乐于探究的欲望。
教学设计理念从自主观察中发现自然现象,以独立思考、小组集中讨论来找出日食与月食的成因,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日食与月食”的教学挂图、“三球仪”、CAI课件等教学程序一、课件引入:1987年9月23日上午,在天空中发生了一个特殊有趣的现象——明亮的天空突然变得昏暗了,透过墨色玻璃看,发现太阳右上角的光被一星体遮住了,太阳出现了一个弧形的小缺口,渐渐地,缺口越来越大,太阳像一轮弦月挂在天空中…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现象就是日食。
你觉得有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它的成因,好吗?(板书:日食和月食)二、自主探究:1.关于“日食和月食”,你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此时可能会问:(1)什么叫日食,什么是月食?(2)日食有几种?(3)日食与月食各是怎么产生的?… … …2.出示日食图,结合书上的图,同桌研究、讨论:(1)在日食发生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现象?(2)太阳肖可能被哪个星球遮住了?为什么?(3)太阳光为什么会被遮住?为什么一会儿又重新复原?3.演示“三球仪”,学生小结:(1)日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2)介绍日食的种类。
4.学生自主探究月食的形成:(1)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这时地球、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是怎样的?(2)月食时,月亮的哪一边先出现阴影?为什么?(3)月食是怎样形成的?三、总结拓展:1.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有没有什么疑问?2.运用“日食”、“月食”知识破除类似“天狗吃月”的迷信说法。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这样,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笼统,而同学由于年龄的特点,笼统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议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笼统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引导同学模仿课件自身动手做实验,破除天狗吃了月亮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2.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课件、录像资料、球、手电筒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探究:1、激趣导入,并有机播放“日食”动画。
【演示课件】2、提问:你见过这一奇特的天文现象吗?是什么原因形成这种现象的?(请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初步交流。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日食的神秘面纱(板书)二、新知探究(一)研究日食的成因1、【演示课件】:发生日食的动画,观察:“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为了研究日食的秘密,现在,我们借助网络技术,来再现日食现象,请你边看边想:“我们能从日食”发生过程中发现什么?2、学生汇报。
3、小组交流推测:什么原因导致产生了这一现象?根据你了解的信息,请你大胆地推测一下,请小组长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结果。
5、谈话:有人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根据学生推测结果而做变动)。
如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6、先让学生畅谈证明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研究。
“通常科学家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7、提问:采用哪些物体进行模拟实验研究?模拟实验具体操作?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老师播放一段“日食”的特景,来帮助你思考。
8、【演示课件】播放“日食”现象并小组讨论:“日食”现象的形状变化及运动方向的变化。
9、学生汇报,并有机演示方法:(1)、从太阳遮挡的部分边缘来看是圆形的,即挡住的是球体。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案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播放《舟山日食食既前》视频录像。
观看通过视频再现、学生观日食照片,引领学生轻松进入09年日全食场景,及时进入到教学情境中。
并通过回忆,让学生显现对日食的前认知。
1、看照片:我们在看什么?板书:日食2、回忆:2009年7月22日,我们很多同学都去看了这场几百年一遇的日全食,你能说说当时看到的日食情况吗?回忆并简述观看到的日全食过程。
二、实践感受阶段(观察)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并进行合理推理1、让我们一起欣赏陈方维同学拍的日食照,边欣赏边思考: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光?个人汇报,教师整理记录。
2、反问:为什么可能是月球呢?你有什么理由?(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
挡住太阳的物体在运动。
)3、(出示图)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小小的月球凭什么挡住太阳的光呢?(近大远小,天空中只有月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1、学生能回答出: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它是运动着的;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它可能是月球。
2、能说出是月球的推测依据。
通过观看同班学生所拍的日食照片,进一步加深了解日食发生过程,能试图发现日食发生时的特点。
并能有根据的进行推测。
推测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前制造前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是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科学概念的有效途径。
这一过程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品质,纠正不合逻辑的猜测。
三、实践感受阶段日食模拟实验1、大家推测认为: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收集信息,观测)科学家还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2、模拟实验计划讨论:①用什么实验材料做?什么材料代表什么天体?──方案一:手电筒、大小球:手电筒代表太阳,大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
方案二:手电筒(太阳),垒球(月球)和头部(地球)②如何做模拟实验?(材料怎么摆?距离怎么控制?月球放在哪里?月球怎么移动?)3、学生汇报演示,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并小结:虽然模拟实验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但我们必须尽量使它接近真实,这是尊重模拟实验。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
结合实验单的教学过程:1.学生根据实验单分组独立自主探究实验,老师巡视指导。2.观察思考后,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用圆片摆出形成月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并让小组代表交流月食的形成原因。3.结合视频验证探究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思考三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播放视频月食)4.总结:看科学家们总结的月食形成原因(课件出示月食成因)5.关于月食还有一段小资料需要同学们了解(课件出示月食资料)
同学们想知道的这么多,这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究学习,今天我们主要来探究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二、探究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
(一)课件播放日食发生过程并提问:(播放视频日食1)
1.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分析黑影的特点,圆、黑、自西向东运动、在地球跟太阳之间等,进行猜测)
2.发生日食时,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学生猜测月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猜想相比较,并用多种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3.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探究日食的形成模拟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结合实验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亲历探究过程,及时加上实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点在什么情况下“月亮”会遮挡住射向地球的“阳光”,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并让学生用圆片摆一摆,把空间认识转化为平面上的认识,也是学生思
3
维的一种提升。〕
三、推想月食的成因
谈话:白天有日食这一自然现象,晚上也会发生另一种现象。(学生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六年级上册18《.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的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 →“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
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在学生学习了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运动后,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探究月球、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对太阳系运行形成整体、宏观的认识。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让学生观察日食形成图片,获得日食发生时的事实资料,让学生猜想日食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日食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依据探究日食的方法自行探究月食的成因。
第四部分是拓展活动,通过查找资料,找寻近年在我国可以看见的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日期,进而进行实际观测。
本课学习的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模拟实验效果明显,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相互运动关系,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日食和月食产生的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等知识,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
部分学生甚至现场或通过电视直播观察过月食甚至日食,接受过相关内容的培训,能够对日月食作一个初步的解释。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进行推理、假设。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2.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日食和月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月食”)
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日食”)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6、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分析过程预设:(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弧形的,说明挡光的天体是圆的。
(2)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一般大小(3)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综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
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
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
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
4、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
5、过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国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
在印度,某些部落认为月食是一条龙吞食了月球,幸运的是有一个英雄砍掉了龙的头,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现了。
)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
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
5、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6、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六、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
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
板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