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刻之书画艺术

合集下载

陶刻艺术杂谈

陶刻艺术杂谈

1 立共 同的 目标 , 同的追求 。 . 确 共 人和是声合的基 础 。影响人和的因素很复杂 , 千头万绪 。我认为 , 首先
大厅 、 维也纳 大学孔子 学院 、 合 国奥地利 国际会议 联 中心 协办 的 “0 维 也纳 国际中老年合唱艺术节” 21 1 中
获得 了国际合唱金奖 ( OL 、 G D)最佳指挥奖 、 术指 导 艺 奖等 ,得到 了国际专 家的认 可及 国外观众 的一致好 评. 中外备 大媒体都 给予 了宣传报 道 , 江苏 广电公 共 频道成立 专题摄 制组 , 团跟踪 拍摄专题 片 , 随 记录 了
图・ 群 剧影月报 I 博・
草班 登 大堂 金杯耀 夕阳

支业余合唱团在金色大厅获 国际合唱金 奖之体会
■ 陈云梅
() 一 人和
江苏省 文化馆 老年文 化大学 “ 春之声 ” 唱团是 合

支 纯业余的 中老年女声合唱团。 0 年在 由奥地利 21 1 首都维也纳 市政府 、 界音 乐艺术 教育协会 、 世 奥地利 合唱协会主 办 , 奥地利 中国关系促 进会 、 也纳金 色 维
参赛前后的苦乐过程并 向公 众播出 , 了良好 的社 形成
会影响 . 得了很大成功。 取

力 、 于演 唱 民族性 较强 的经典合 唱作 品 、 自身 演 善 有 唱特点 、 在追 求合唱艺术提高 的同声合 唱团。艺术 志 方向 : 出自身 的艺术特 点 , 突 强化艺术欣赏性 , 兼顾 艺 术观赏性 。同时 , 重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 坚持多 榉 l的 艺术表现形式 。 生 2培育合唱 团良好 的团队文化 。这是形成 良好的 . 人文环 境的基础 。业 余合唱 团的组织者 没有行政 资
终生追求 , 需要有乐此不疲的精神。陶艺物件在手 , 没 有感 晤决不能轻易 动刀 。 每每想 起我 的恩师 ,已故 著名 山水画 家张文 俊 先生 ,他每 次在创作 完成一 幅作 品之后 ,总要 观望 多时 而不动 笔题跋 。此 时先生总 是烟不 离手 ,凝神 静气地 审视 作品 。我在一侧 静静 地等待 ,等待着 老

紫砂陶刻——书法与陶艺孕育的明珠

紫砂陶刻——书法与陶艺孕育的明珠
无涯际。
图 1 天 地 玉壶
2 紫砂陶刻是对书法艺术素养的考验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 : “ 中 国之 画 与 书 法 为 缘 ,而 多 含 文 学 之趣味。 ” 可见 . 无论 书法 还 是 绘 画都 不 仅 仅 是 线 条 、 结 构 和 章
法 的 技艺 . 其 间 还包 含 着 文 学 的 素养 和趣 味 . 书 法 和 文 学 的关
陶刻 在 明 代 万 历 年 间就 已风 行 .时 大 彬 之 秀 丽 、沈 子 澈 之 浑 朴、 陈 子 畦之 飘 逸 , 在 当 时 皆有 盛 名 。 到 了清 代 , 陈曼 生 的横 空 出世 更 是 造 就 了 紫砂 陶刻 史 上 的一 座 丰 碑 。 著名的“ 曼 生 十 八 式” 不 仅 造 型精 美 、 制 作精 良 , 是饮 茶 品茗 之上 层 良品 , 更 是 在 壶器 中契 合 了制 作 者 独 特 的思 想 和 感 悟 . 并集诗 、 书、 画、 印 于
紫砂陶刻 . 通 俗说 法 即是 在 紫 砂 器 肛 上 进 行 的书 画 展 示 . 这 需 要 陶 刻 者具 有很 高 的书 法 、 绘 画 功 底 。据 史 料 记 载 , 紫 砂
的 。如 作 品 “ 天地玉壶” ( 见图 1 ) , 在 四方 而 圆平 的 壶 身 上部 用
娟 秀 流转 的 小 楷 雕 镂 了 “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七个小字 , 环 延 壶 肩. 使 整个 壶 透 着 清 秀 的雅 致 。 很有些“ 冰心” 的味 道 。 同时。 又
关 键 词 紫砂 陶 刻 ; 书法笔法; 书 法 艺 术 素 养
从 春秋时期 “ 陶朱 公 ” 起讫 . 紫砂 艺 术 的萌 芽 便 如 星 星 之
陶、 刻玉、 刻瓷 、 刻 匾、 刻竹 、 刻木 、 刻 铜 等 等 发 展 庞 杂 。 而 紫砂 刻字 . 由于 紫砂 特 定 的材 料 、 工具、 技法 、 表 现 内容 和欣 赏所 形 成 的独 特 风 格 特 征 .又 与一 般 的刻 字 艺 术 有 着 不 同 的 表 现 手

浅谈紫砂陶刻的装饰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的装饰艺术

1前言宜兴紫砂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数百年来,她以独特的造型艺术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紫砂艺人与历代文人墨客合作,使得紫砂的造型和装饰等达到一定的高度。

文人、书画家积极参与和提倡陶刻装饰,将文字、书法、绘画、篆刻融于壶艺之中,使得陶刻装饰成为紫砂陶装饰的主流。

紫砂陶刻在初始之时已是紫砂装饰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篆刻作者铭款开始就被赋予了极大的意义,时大彬以竹刀画之,直至清朝“西冷八大家”之一篆刻名家陈曼生亲自刻陶,作为一县之长,由于自身喜好,把金石篆刻与紫砂造型艺术结合起来,并带动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参与紫砂陶刻装饰的行列中,对紫砂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紫砂陶刻不是单一地在壶体上进行刻画,它作为在胚体的一种装饰,讲究陶刻的刀法,要求技艺老道娴熟,在构图上要注重陶刻的内容安排,留白与整合,在内容上要切合壶的各方面形、态等,足见情趣和意蕴。

2紫砂陶刻的构图、内容、刀法(1)陶刻的构图紫砂作品可供刻绘的地方很小,如何在方寸之地,展开无尽的想象,篆刻出有独特意蕴的内容来,构图是极其重要的。

一副成功的陶刻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

构图需有章法,有层次,有了理解的构图才能够得心应手。

对于画作构图的处理可以简洁地概括,对于书法的构图可以是满身满面,例如曼生壶。

一般陶刻的构图与国画相似,就是一个山水的基本构图模式。

构图一般是三角形构图,从中有高低错落,有虚与实对比的关系。

在对比上讲求宾主,即陶刻作为装饰,不可本末倒置地盖过了紫砂的风头,其次是线条的曲直、动与静之间的对比等,只有融合了各个方面的构图,才是完整完美的构图。

(2)陶刻的内容陶刻的内容主要以传统的中国书画为题材,极具文人意味的内容,更为符合人们的赏美情趣。

陶刻作品特别讲究各体书法的展示,在书法上可以是篆书、草书、隶书、钟鼎纹等等,也可以是书画结合,工写相融。

凡此种种皆可表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来,同时整合严谨的构图形式,参差有致,比例协调,体现了陶艺的装饰的严整性。

谈陶刻艺术与中国书画艺术结合

谈陶刻艺术与中国书画艺术结合

谈陶刻艺术与中国书画艺术结合摘要:紫砂艺术历史悠久,这一艺术瑰宝享誉海内外,众多爱壶、玩壶的人士对其只是欣赏、赞叹,丰富的艺术内涵很少有人深层次地去探究,紫砂艺术涉及的内容多少广泛。

关键词:陶刻艺术;书画艺术;工艺质量;艺术价值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032-01一、陶刻的镌刻技法在传统上有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两种双刀正入法。

它指刻底子,即先用笔墨书画后循其迹而刻之。

操刀的方法不同于治印,以握毛笔状操刀,讲究运刀自如不留痕迹,上刀下刀,顺刀逆刀不拖沓松弛。

行刀时一刀至底,不滞留,轻重深浅恰倒好处。

各种书体、各种画面也有不同的刀法处理,其中要领当然要以明快果断、气脉相连来表现神韵的效果。

前人以快刀在刚料好的湿坯体上铭刻,有自然挺秀、古朴别意,使人耳目一新的晋唐风格。

亦有一种一根笔道往往由多次切法刀法接成,锋刃起至,似合似离,流露出犀利的刀痕,尤如书法中顿挫起伏的笔意。

单刀侧入法。

它是汇集了书画、金石、文学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表现,操刀者必须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及艺术素养。

并且需要具备双刀正入法的熟练的运刀基础,有扎实的书法、绘画技能,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要求作者胸有成竹,意在刀先,未着刀先构思布局,下刀要准而干练,刀刀起落都必须注重笔划的起势收势,时刻全神贯注,一气呵成。

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干净利落、胆大心细。

这样,才能从刀中见神采,刀下见精神,这样刻法的刀痕明显,锋芒毕露,刚劲挺秀,有如书法中之狂草,画中之写意,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觉。

除此之外,涩刀、迟刀、留刀、轻刀、切刀、舞刀等多种刻法,至于沙地刻、阳刻、着色刻等都属前二种刀法之源。

由于紫砂陶艺术与紫砂器皿风格和谐而协调一致,使紫砂陶刻既不属于一般的民间画派,又不属于旧的“宫廷画派”,形成了一门独特的陶刻装饰艺术。

二、陶刻装饰古今名人、名作紫砂陶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也就是嘉、道年间“曼生长壶时期”。

刻刀生辉隐尘埃——论紫砂陶刻艺术作品“兽耳博古瓶”的山水意境和人文韵味

刻刀生辉隐尘埃——论紫砂陶刻艺术作品“兽耳博古瓶”的山水意境和人文韵味
在的问题,有效提升建筑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筑技术,
2022,
53(
11):
1450-1453.
[
装配 式 建 筑 工 程 项 目 施 工 管 理 问 题 及
4] 李頔,黄厚军 .
对策[
住宅与房地产,
J].
2020(
12):
119-120.
[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及管理方法分析
5] 胡夏风 .
[
四川建材,
共鸣的情境,这件紫砂陶刻“兽耳博古瓶”上面刻绘“溪
山清隐”的山水意境,其实就是把人们日常所见的祖国
大好河山抽象的演绎 出 来,在 紫 砂 材 质 上 面 进 行 妙 手
天工的描绘和镌刻,融 合 了 绘 画 艺 术 和 金 石 篆 刻 的 功
力,更好的让束之高 阁 的 优 美 画 卷 非 常 立 体 的 呈 现 在
(上接第 69 页)
[
4] L
i
nd
l
ey,
J
o
s
eph,Ha
i
de
rAl
iAkma
i,
e
ta
l.
De
s
i
gnRe
参考文献
[
中国艺术精神[M].
桂 林:广 西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1] 徐复观 .
社,
2007.
[
2] Br
unoLa
t
ou
r.
Whe
r
ea
r
et
he mi
s
s
i
ng ma
s
s
e
s? The
59.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传承紫砂陶刻装饰文化之见

传承紫砂陶刻装饰文化之见
传承紫砂 陶刻装饰文化之见
蔡 俊
( 宜兴 2 1 4 2 2 1 )

要: 紫 砂 陶 刻 是 一 门艺 术 , 刻绘 、 装饰 手法多样 , 文 人 墨
客亦参 与其 中, 深受传 统文 化影响 , 至今长 盛不 衰 , 是 中华 文 化 中 不可 多得 的瑰 宝 。
关健词 : 紫砂 ; 装饰 ; 陶刻


有文化底 蕴 。 切不可庸俗 , 更 不能有低级趣 味的文字及 图
案 现 在 紫 砂 陶 刻 装 饰 上 。 真 正 使 宜 兴 紫 砂 这 块 非 物 质

3 感 悟

文化遗 产招牌永 不倒 。给 我们 的后人 留下 宝贵 的精 神文
化财 富 , 才 是我们想要做 的而且必须做 的。

之 圆、 晶莹剔透 。 水滴、 水珠 , 古 今 有 多 少 文 人 墨 客 不 惜 笔 2 . 3 文人 之“ 雅” 意
曲 晚 步 十 韵 次 墨描 写 、 讴歌 她 。宋 梅 尧 臣《 王 德 言 夏 H西 湖 0
紫砂壶器 自明代文人 雅士参 与之后变 上升 到了艺术
而 和之 》 : “ 荷 积水珠 重 , 天 收霓 帔轻 。” 《 儒林 外史 》 第 一 的高度 ,由最初 的使用茶 器变成 了极具 收藏和雅 玩 的T
2 . 1 水滴之 “ 坚” 意
轻举 妄 动 , 更 多是稳 重 , 是思考 , 是 淡定 ; 不 悲喜 交 加 , 不
创作“ 一粒珠” 壶, 首先 想 到 的是 其 “ 圆” 型。 要 圆 且 心 随物动 , 不忧 形于色 , 更 多 的是处 变不惊 , 是上善 若水 ,
≯ 0 想 到 了水 滴 润, 圆而不涩 . 而又不 是标准 的几何 圆。于 是 是 心如明镜 。

浅析宜兴紫砂壶刻绘艺术

浅析宜兴紫砂壶刻绘艺术
艺术形式 。
但 要注重 形式 、 内容及手 法上 的技 巧 , 主要 的是作 者 的 最
看 紫 砂 刻 绘 艺 术 的优 劣 , 单 仅 看 刻 T如 何 , 要 看 文学素养 、 画功力 以及人格 气质整体 的表 现 。 不 更 书 因为表现 刻绘 内容与壶整 体造 型的协调性 , 达 主题是 否统一 , 表 文 形 质 的 笔 法 、 法 、 法 只 是 手 段 , 写 神 才 是 艺 术 的 本 技 章 而
让人赏心悦 染, 创制 出造 型新颖 、 胜似金玉 的“ 供春壶 ” 。时大 彬则 改 韵。深厚 苍劲的金石昧 内涵装 点于紫砂 陶上 , 倍 前 代 的大 壶为精致 的小壶 “ 干奇百状信手 出 ”风 范一变 。 目 、 受 青 睐 。 ,
这 也是与 时大彬游 历娄东 时 , 多与陈眉 多 、 王世 贞等文人
化、 韵味 、 情趣 等多方 面是否更具艺术 的价值 。 所谓 “ 知其 质 , 也是 艺术表现水 平 的重要 标准 。所 以 , 把茗 壶配上 一
白 , 其 黑 ”正 是 说 处 理 某 一 部 分 时 , 考 虑 到 其 未 处 理 得体 的 陶刻 书画装饰便 为好 的艺术作 品。 守 , 要
浅析宜兴 紫砂壶刻绘艺术
华珊
( 苏 宜 兴 2 4 2 ) 江 1 2 1

要 : 砂 陶刻 的装 饰 方 法 , 以 烧 成 前 后 来 分 , 烧 成 前 有 绞 泥 、 紫 若 在 浮
雕 、 绘 、 古 青 铜 器 纹 样 装 饰 和 陶刻 等 装 饰 手 法 ; 成 后 的装 饰 则 有 釉 堆 仿 烧
紫砂刻绘 装饰有别 于其他 陶瓷雕刻 ,紫砂壶 的器 表
通 及 名 士交流有很 大关 系 。清代名手 杨彭年 干脆与 文人陈曼 非 平 整 的 表 面 , 常 具 有 较 大 弧 度 与 倾 斜 度 , 多 线 条 等 复杂 的造 型 , 刻绘起来 有一定 的难 度 。从 刀法来 说 , 充 要

张晔,紫砂陶刻展现中国画意境

张晔,紫砂陶刻展现中国画意境

紫砂陶刻展现中国画意境——浅谈陶刻装饰的构图技巧张晔(宜兴214221)摘要紫砂陶刻,是受成熟的中国画技法影响之后的工美艺术,工艺精湛,题材多样化,极大地促进了紫砂文化的发展。

就紫砂陶刻而言,历史并不久远,最早紫砂器所见刀迹陶刻,仅局限于器品底部作为制壶艺人之款识而已。

清代为紫砂之繁盛时段,受江南金石篆刻流派影响,众多书画大家逐步将诗赋书画转载到紫砂陶坯上来,期间最具代表的有子冶、曼生等,在曼生等书画家前,许多紫砂名家,时大彬、陈仲美等大家还都只是用制壶用的竹制工具在紫砂坯上简单划刻,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装饰之用。

紫砂陶刻尤以清末为始,直至民国为百花争鸣之阶段。

越来越多书画家何心舟、任伯年,篆刻家岩如、宾如、若泉等参与到紫砂陶刻这个领域来,奠定了今日的陶刻基础,才有了紫砂陶刻工美艺术在今天的这般繁盛景象。

关键词紫砂陶刻;中国画;传承;布局构图紫砂陶刻以古朴雅致的紫砂“五色土”为创作载体,凭借慧心巧智的表现形式、淳朴古雅的迷人风采、精美绝伦的工艺特色与紫砂壶共誉四海。

宜兴紫砂陶艺长盛不衰,在于它蕴藏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这同紫砂陶刻的工艺传承与艺术审美是分不开的。

在今天,紫砂陶刻作为一门独立的工艺美术门类,而备受世人推崇,这足以说明历代陶刻家不断探索并传承下来的艺术成果,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融汇和升华。

在创作陶刻作品时,师习古人笔墨构图,拜读唐末山水画巨匠荆浩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荆浩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更进一步,具有更高的绘画理论价值。

荆浩重视笔墨技法理论,他在山水画中最早提出山石老树构图布景必须“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其作品被奉为中国画之典范。

中国画在宋代达到巅峰,我的陶刻作品大多从宋画中汲取灵感。

早在宋代,紫砂陶器已经在逐步显现雏形。

宋代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紧跟着灿烂辉煌的唐代之后,形成了与当时相适应的“大道至简”的文化特征,那是一种相对封闭、相对内省、色调淡雅,但又不乏炫目亮点的艺术审美。

紫砂陶刻艺术浅论

紫砂陶刻艺术浅论
体装 饰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有些 铭文 的撰 写甚 至是与 壶 型的设计 同步 进行 的。比如 “ 井栏 壶 ” 的“ 上 汲井 匪 深 , 瓶 匪小 , 饮 庶几 , 以为 好 ” “ 挈 式 永 ; 台笠 壶 ” 的 上
“ 阴喝 , 去 渴 , 二 是 一 , 佛 无 说 ” 等 ( 图 笠 茶 是 我 等 见
Hi ,9 3 l18 . l
【】 1陈顺珍, 陈颅涛.筒析紫砂发晨史叨.江苏陶瓷. o’) 2 1 . 2 76: — 5 0 (1 [] 秀 棠. 国紫砂 【 . 海 : 海 古 籍 出版 社 ,9 8 2徐 中 M】 上 上 19 . 【】杨 德 溯.江 苏 省 宜兴 主 要 陶 土 砂 矿 物质 成份 和 理 化 工 艺 性 能 及 资 3
1 。 些铭 文的 内蕴 深厚 。 )这 耐人 寻味 , 既与壶 型相合 , 又 与茶道 雅趣相 契 , 和砂 壶融 为一体 。 据顾景 舟大 师
() 3 以泥代纸 。 以刀 代笔
工具 决 定 了紫 砂 书 画刻 绘 对 技 法 的要 求 很 高 . 如没有 刻绘 的修养 能力不 如不刻 。 观来讲 。 客 刻刀 和
砂 泥对 于 表现 书画艺 术 .远没 有毛 笔 和宣 纸 的效果
研究 . 彭年 在 当时不 能算是 技艺 最高 的 匠人 。 杨 但他
收 稿 日期 :0 1 0 — 8 2 1 - 3 1
顾 跃鸣 : 紫砂 陶 刻 艺 术 浅 论
技 艺 探 讨
2 5
好 。比如 “ 印刻 ” 称“ ( 俗 刻底 子”用双刀 法依据 墨稿在 )
格 .朴实无 华而 又不失 典雅 。绵 里藏 针而 又不 失劲 逸, 然后做 到胸有 成竹 , 以刀 代笔f 用单 、 采 双刀法 1 将

紫砂壶(陶刻)刻绘艺术形式及其刀法

紫砂壶(陶刻)刻绘艺术形式及其刀法

紫砂壶(陶刻)刻绘艺术形式及其刀法文章来源:张大林刻绘艺术官方网站紫砂陶刻艺术又名紫砂壶刻绘艺术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紫砂壶肌理色泽丰富,器表光挺细滑,以其原汁原味的质朴古雅特色着称,十分迎合传统文人的欣赏趣味,所以自古以来便有文人雅士吟诗作画于紫砂壶上,再用钢刀进行篆刻做为装饰。

紫砂壶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留下许多切茶、切壶的壶铭,固而陶刻铭文内容丰富多彩,使紫砂壶一跃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文房用品。

下面请中国刻绘艺术名家张大林老师讲解紫砂壶陶刻常见的刀法:陶刻的执刀方法与执毛笔大体相似:"指实、掌虚、腕灵".执刀不能执死不动,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牢固地执住刀管,不同的是大拇指与食指需前后转动刀管,这就是刻绘的主要基本技法"捻管法",使刀游走于360.中,上下左右运动自如。

这也是陶刻中难度最大的基本操作技法。

图片:中国刻绘艺术家张大林老师单刀侧入法刻绘(以刀代笔)完成紫砂陶刻常见刀法有:双刀直人法、单刀加刀法、三刀法(由双刀直人法和单刀加刀法演变而来)、沙地法、冲刀法等等。

以点、线、面的表现形式刻出绢秀飘逸的神韵。

深厚苍劲的金石味内涵装点于紫砂陶上,让人赏心悦目,倍受青睐。

双刀正入法双刀正入法是两面用刀起底,刻出的底面为三角底、平圆底、沙地自然形底等,犹如碑碣石刻,比较端庄严谨。

单刀侧入法单刀侧入法运刀需胸有成竹,下刀可轻可重,虚实结合,恰似信马由缰却自然流畅。

陶刻装饰有别于其他陶瓷雕刻,紫砂壶的器表非平整的表面,通常具有较大弧度与倾斜度,及多线条等复杂的造型,刻绘起来有一定难度。

从陶刻的刀法来说,要充分表现刀在紫砂壶泥坯上刀痕的质感,不求雕琢的多么工整,但要突出字体的明快质朴,线条的流畅自如,气韵生动。

在掌握了传统雕刻技法的同时,紫砂陶刻艺术更是融合金石、书法、绘画、历史、文学、美学等诸多学问的综合艺术形式。

下面请中国刻绘艺术家张大林老师来给我们讲解几幅图片:此壶是生坯也就是未经过烧制的紫砂壶原坯体,很容易破碎,图上是张大林老师单刀刻绘的书画作品这幅图就是烧制好的紫砂壶了,大家比较一下.上面这几幅都是张大林老师单刀刻绘的紫砂壶精品,未烧制的生坯.中国刻绘艺术家张大林老师正在紫砂壶生坯上创作以上两幅是张大林老师在紫砂风水大缸上以刀代笔进行创作.看紫砂陶刻艺术的优劣,不单仅看刻工如何,更要看刻绘内容与壶整体造型的协调性,表达主题是否统一,文化、韵味、情趣等多方面是否更具艺术的价值。

紫砂壶型、画、刻之我见

紫砂壶型、画、刻之我见

3 紫砂壶的陶刻装饰需突出主题
在 紫砂 壶 的所 有 装 饰 中 . 合 文 人 心 意 、 最 堪称 陶 中绝 活 的
图 1 狄 夕 明 ・ 足 鼎 盛 壶 三
把 和 壶 嘴 也 是 传 统 造 型 艺术 处理 .壶 盖 上 的 钮 宛 如 : 鼎 上 青铜
系 绳 的 孔 。“ ” 古代 视 为立 国 的重 器 . 政 权 的象 征 。 般 鼎 在 是 一
为 三 足 两 耳 . 砂 壶 “ 足 鼎盛 ” 留了 “ ” 三 足 . 两 耳 分 紫 三 保 鼎 之 将
第4 4卷 第 6期 21 0 1年 1 2月




Vo .4 No6 1 , . 4
Ja gu Cea c in s rmis
De e e ,0 c mb r2 1 1
1 9
紫砂 壶型 、 、 刻之我见 画
狄 夕 明
( 兴 2 42 ) 宜 1 2 1
宜兴紫砂壶在茶、 文化的相互结合中形成“ 天 、 地 、 陶 容 容 容世界” 的艺 术 文 脉 . 赏用 兼 优 的 独 特 品 质 雄 立 于 中华 民族 以 文化之林 。 成为怡情 、 并 寄情 之物 , 其 是 文 人 雅 士 以壶 言 志 、 尤 以壶 抒 怀 . 就 了独 具 特 色 的 紫 砂 文 化 。品 茶 品心 境 , 壶 赏 造 赏 格调 。 在几 十年 紫 砂 壶 的设 计 创 作 中也 深 深 感 到 , 承传 统 还 继 必 须 有 自己 独 到 的 理解 和 突破 常 规 的创 新 .只 有 这 样 才能 给
传 统 的宜 兴 紫 砂 壶 注 入 新 的 活力 。 面 就 紫 砂 壶 的 造 型 、 下 书画 和 陶 刻 浅 述 实 践 中 的 一 些体 会

陶刻的装饰方法与艺术

陶刻的装饰方法与艺术

有崇高的声誉。从一般的 日用陶瓷到具有美学价值的高雅艺术品, 再到成为一种富有民族精神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陶刻艺术始 终如诗人般洒脱 、 哲人般淡然。紫砂陶艺在造型上十分丰富 , 工艺制 作上非常精致, 在陶刻装饰方面也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较高的艺 术水准。
形, 还谈不上陶刻装饰丁艺。紫砂陶刻是紫砂装饰最主要的手法之
在坯体上或书或画, 然后再用刀刻空刻 , 则要达到较高的境界, 必须 胸有成竹 , 意在刀先, 未落刀时 , 构思布局 已成, 下刀准确而洗练 , 全 神贯注, 一气呵成 , 既要放得开 , 又要收得住 , 干净利落 , 一刀起落都 必须注意笔厕的起势收势, 胆大心细。这样刻出来 的作 品方能从刀 中见神采 , 刀下见神韵。这种刻法, 刀痕明显 , 锋芒毕露 , 气势磅礴 ,
“ 洪 尚紫陶轩” 的创办人陆洪尚先生 自 1 9 9 5年从石家庄正定育
春美术学校国画系毕业后就一直从事着紫砂 陶刻与制壶的工作, 先
后曾得到著名书法家潘汉迟 、 段玉鹏 、 刘元珠 , 以及知名画家陈金 言、 马爱州等的指点 , 其作品精雕细刻, 雕砂细而匀称。此外, 陆老先
生 自创的十二生 肖系列、 “ 龙凤呈详” 、 “ 梅兰竹菊” 、 “ 百寿百福” 等, 完 美地将书画艺术与紫砂技艺有机结合 , 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推崇和
茶, 清隐 ’ 草书五字” 的记载, 由此说明早在元代紫砂器的初创时期 , 就已有艺人在紫砂器上进行陶刻了。 紫砂陶刻与坯体制作的造型设 计是分不开的, 陶刻的装饰作用远远超过了其装饰的本能。紫砂陶
种刀法刻画得栩栩如生传 神于紫砂陶上 ,他们付 出了心血和汗 水, 使之 出现今 天的盛世陶文化 。在研究紫砂 陶文化 的同时 , 必 须研究其陶上的装饰 文化。 从而使紫砂工艺与书画艺术结合 , 提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形式以及含义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形式以及含义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形式以及含义【摘要】紫砂陶刻艺术源自中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流程。

其形式表现多样,包括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题材,同时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对比。

紫砂陶刻作品寄托了丰富的意蕴,象征着生活、美好和希望。

在鉴赏方面,要注意细节和技法,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紫砂陶刻艺术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传承传统文化,推动民族工艺的发展。

未来,紫砂陶刻有望融入现代设计和艺术领域,继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通过对紫砂陶刻艺术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紫砂陶刻艺术、起源、发展、工艺流程、形式表现、意蕴、鉴赏、当代意义、未来发展1. 引言1.1 介绍紫砂陶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紫砂陶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宜兴的紫砂艺人开始将紫砂壶作为雕刻对象,并逐渐形成了紫砂陶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清代,紫砂陶刻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了宜兴的一大特色产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紫砂陶刻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形成了多样化的形式和风格。

2. 正文2.1 紫砂陶刻的工艺流程紫砂陶刻的工艺流程非常繁复,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陶坯的选择至关重要,选用高质量的紫砂泥才能保证作品的质量。

接着,陶工需要将陶泥搅拌均匀,制成坯体。

然后,将坯体放入模具中进行成型,待陶坯干燥后,进行修整和雕刻工艺。

紫砂陶刻的雕刻需要经过多次刻制,因为紫砂陶泥质地较为细腻,所以需要用细小的雕刻工具进行刻画。

雕刻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砂光和釉面等处理,最后进行烧制。

整个工艺流程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紫砂陶刻作品。

在整个工艺流程中,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品质控制,一丝不苟地完美呈现作品的每一个细节。

紫砂陶刻工艺流程的复杂性和精细度,体现了制作者对工艺的专注和执着,也展现了紫砂陶刻艺术的高超技术和独特魅力。

通过繁复的工艺流程,紫砂陶刻作品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传承着中国传统陶艺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刻艺术 。 使 陶刻 艺 术 得 到 了迅 速 的 发展 . 陶刻 艺 术 水 平 得 到 了 很 大 的提 高 .真 正 形 成 了 陶刻 艺 术 自身 完 整 的体 系 和 特 有 的
艺术形式 。
供春 , 是 紫 砂 陶艺 史 上 第 一 位 被记 载下 来 的大 师 傅 。 现 藏
中 国 国家 博 物 馆 中 的 “ 供春壶 ” . 在其 把 稍 壶 身 处 就 有 刻 划 的
午 邑秋 甲子 朔 书 于 阳羡 友 石 山房 杨 彭 年 制 ” 。 其 陶刻 装 饰 从 内
容到形式 , 与 造 型 水 乳交 融 , 陶刻 刀法 精 致 细 腻 。
特色的方块字 , 为 书 写 中华 文 化 、 传 承 中华 文 明 发 挥 了 巨 大作
用。 经 专 家认 定 . 六 千 多年 前 刻 画 在 陶 器 上 的符 号 就 是 汉 字 的 雏形 , 也是 最 早 的陶 刻 艺 术 。 由于 陶器 的泥 坯 易 于刻 画 , 在 最 早 的木 刻 文 字 尚 未 发现 以前 就 有 了陶 刻 文 字 。紫 砂 陶 刻 艺 术

体 .表 达 一个 主题 或 抒 发一 种 思 想 感 情 ,表 现 一 种 艺 术 感
受. 使 欣 赏 者 能 从 中得 到深 刻 的 思 想 启 迪 , 浓郁 的生活情趣 ,
丰 富 的美 感 享受 . 令 人 心 旷神 怡 、 乐趣无穷。
成熟 的紫砂壶艺术风格应该就是 “ 文人壶 ” 的艺术风 格。
砂 艺 术 作 品文 化 气 息 浓 郁 . 几乎件件都是集 “ 陶瓷造 型美 、 紫 砂材质美、 中 华茶 韵 美 、 古典诗词美 、 书 画篆 刻 美 ” 于 一 体 。 尤 其“ 五代 诗 韵 留香 壶 ” ( 见图 1 ) 更 是 在 广 泛 吸取 古 典 文 化 中 的

浅谈中国书画在紫砂装饰中的应用

浅谈中国书画在紫砂装饰中的应用
度来 看 。 字在 世 界语 言文 字艺 术 中独 树一 帜 , 世 汉 是
字 的线 的排 列组 合 中形 成硬 与 软 、 与 细 、 粗 长与 短 的 对 比 ; 汉 字 的外 形 上 形 成 大 与小 、 与 圆 的对 比 ; 在 方
在 布局 章法 上形 成 聚 与散 、疏 与密 的节 奏韵 律 的对 比。因此 , 紫砂 装饰 中 的陶瓷 书法 既是表 现书法 艺术
法 结合 应 用 的产物 , 两种 艺术 相 互融 合 的过程 中 , 在
字 系统 之一 , 中古 埃及 的圣 书 字 、 河 流域 苏 美尔 其 两 人 的楔 形文 字 皆已失 传 , 唯有 中国汉 字沿 用 至今 : 中 国画 同样历史 久 远 ,远在 战 国时期 就 出现 了丝织 品 上 的绘 画— — 帛画 ,而在 这之 前还 有 更悠 久 的原 始
第4 3卷 第 4期
21 0 O年 8 月




Vo .3 No4 1 , . 4
Ja g u C rmis in s ea c
Au u t 0 0 g s, 1 2
35
浅谈 中国书 画在 紫砂装饰 中的应用
杨 晓 兰
( 铸工 艺 职业 技 术 学使 , 兴 24 0 ) 无 宜 1 2 6
字。
和 深厚 的文 化 内涵 ,往 往能 够增 添 紫砂 作 品 的整 体
艺术 价值 。 以作 品 “ 书道 ” 见 下 页 图 1 为例 , ( ) 细细 观 之可
汉 字 既可 以作 为 图形 去认识 ,也 可 以作为 语 言
工具 去使 用 , 是 由于 汉字 如此 独特 的艺术 魅 力 , 正 所 以千百 年来 依托 博 大精 深 的 民族 文 化底 蕴 ,书 法 艺

浅谈紫砂陶刻文化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文化艺术

画, 便能壶随字贵 , 欺哄紫砂玩家, 漫天要价, 这一错误的概念 , 误解
了陶刻的存在价值, 也阻碍了陶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总之, 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 、 内容及- T : -  ̄上的技巧 , 最主要的 是作者的文学素养 、 书画功力 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 。因为表现 形质的笔法 、 技法 、 章法只是手段 , 而写神才是艺术 的本质 , 也是艺 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
关 键词 : 紫砂 陶; 陶刻 ; 技 法 中图分类 号 : J 5 2 7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l O O 8 ~ 4 4 2 8 ( 2 0 1 3 ) 1 0 — 1 5 3一 O l
紫砂是我国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 她像一颗璀璨 的明珠 闪耀在 太湖之滨——江苏宜兴。 这里山清水秀 、 人杰地灵 , 是人人 皆知的世
紫砂陶 , 是一种典型的手工艺陶器 , 是 中国陶瓷艺苑 中一颗璀 璨的明珠 。紫砂陶刻的起源 、 紫砂陶刻艺术和造型艺术是宜兴紫砂
的两支主要命脉紫砂陶刻在明代万历年问 日渐风行, 时大彬之秀丽 , 沈子澈之浑朴 , 陈子畦之飘逸 , 皆负盛名。清末 民国初时, 刻陶就成 为一种特有 的职业 , 当时就出现 了一些刻壶高手 , 声名响亮。 上世纪
界制壶中心 。宜兴紫砂以她古朴 、 内秀 、 五彩的颜色 , 从古到今的发
深浅宽窄、 刀势的气脉连贯, 以显示出迹外传神的韵致 。 空刻用刀必 须胸有成竹 , 自由驰骋 , 犹如天马行空, 刀法多变 , 可轻可重 , 或虚或
实, 可粗可细, 或刮或划, 粗犷豪放 , 耐人寻味 , 这样才能反映出紫砂 陶刻的艺术特点。
展历程 , 一辈一辈的优秀艺人 、 大师们 的传奇故事, 吸引了国内外人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形式以及含义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形式以及含义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形式以及含义紫砂陶刻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

紫砂陶刻作品不仅具有美丽的外形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紫砂陶刻艺术的形式以及含义两方面进行浅谈。

1.器型紫砂陶刻艺术品大多是以陶制茶器、酒器、花器等为主,具有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器型多样化,如壶、杯、瓶、罐、盆等等。

在这些器型中,紫砂茶壶尤其出类拔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功能备受推崇,成为紫砂陶刻的代表作品。

2.材质紫砂陶刻艺术品的材质主要是紫砂泥,在制作中需要进行筛选、晾晒、制泥等工序,不同地区的紫砂泥质量和含量不同,所以同样的器件在不同地方制作会有不一样的质感和纹理。

紫砂泥有多种颜色,如朱砂红、紫罗兰等等,而且它在制泥时需要加入其他材料,如黄泥、白泥、绿泥等等,所以不同的泥料可以制成不同的颜色和纹路。

3.刻法紫砂陶刻艺术品主要是通过雕、刻、划等方式加工完成。

其刻法有两种,一种是画风雕,将器物表面镂刻成白线清晰、流畅自然的图案;另一种是浮雕刻,浮雕刻在器壁的图案立体感极强、清晰流畅。

这两种刻法都需要经过复杂的手工技艺,需要艺术家严谨的造型能力和出色的雕刻技术。

1.文化内涵紫砂陶刻艺术品内涵丰富,它既蕴含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承载着各种历史文化的痕迹。

紫砂壶所展现出来的文化,不仅仅是茶文化,而是涵盖了中国历史、地理、文学、哲学、风俗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如有一种形似仙鹤的壶,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因而这种紫砂壶就传递出一种吉祥如意的文化内涵。

2.历史意义紫砂陶刻艺术品在中国历史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最初的紫砂壶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成为中国最富有特色的陶瓷艺术品之一。

紫砂壶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来自于它的生产、传承,以及器形风格的演变等方面。

因此,每一个紫砂陶刻艺术品都是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记录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精神内涵。

总之,紫砂陶刻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是中国陶瓷文化的代表之一。

紫砂器上的刻画艺术论析

紫砂器上的刻画艺术论析

重 ,泡 茶 效 果 不 佳 ,终 究 未 能 成 为 风 尚 ,仅 在 晚 清 品 。宜 兴 陶 工 所 用 摹 本N L0 > J o A1金N11》 一美 术 与 设计。杨F EA T l嘉 庆z — 光l\ _ 著 名 紫 《 s一 T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报 LU ,有 金 石艺 、- 一 .1 、 0 RA 1z N 索 R∞ 石 录JE 昙 花 一 现 版 彭 年 ,清8 0sG、道 o 0宜 I 开s 代 El N 时 o兴 l ( 古 斋钟 鼎 彝 器款 式 》 ( ( 积 、( 芥子 园 画谱 点石 斋 画 、 砂 艺 匠 ,生 卒 年 不详 ( 王健 华 依 北 京 故 宫 博物 院藏 谱 》 风 雨楼 画集 等 。 、 『 l “ 洛 图盘 ”推 断 ,杨 彭 年 当生 于 乾 隆 晚 期 ,卒 于 河 道光晚期 ) 。杨 彭 年 弟杨 宝 年 、妹 杨 凤 年 , 艺 亦 技 精 湛 ,一 门 眷 属 并 工 此技 。杨 彭年 善于 配 泥 ,所 制
草 、隶 、篆等兼备 ,争奇斗妍 。宜兴紫砂 器大行其
道 ,至抗 战 爆 发之 前 ,上海 的茗 事 砂壶 ,盛 况 非 常 , 土 抵 黄 金 。黄 宾 虹 、李 景 康 的 阳 羡 砂 壶 图 考 》成 书 于此 一 时期 ,为 砂壶 留下 最珍 贵 的资 料 。至现 代 , 制 壶 名 家辈 出 ,设 计 创 新 ,并 与 朱 纪 瞻 、唐 云 、亚 明 、范 曾 、程十 发等 大 师 合作 ,创 作 出不 少砂 壶 精
壶的大小尺寸 , 用薄锡片包裹壶体 , 流、把 、钮等附
件上 则镶 玉 ,最 后 在 包 锡 表 面 镌铭 或 刻 画 ,书 画 兼
备 ,成 为 紫 砂 壶 的 新 品 种 。砂 胎 锡 壶 的 锡 面 较 软 ,

四君子——浅谈陶刻作品“梅兰竹菊”的创作

四君子——浅谈陶刻作品“梅兰竹菊”的创作
对于竹的刻画相对于梅与兰,紫砂陶刻有着天然 的优势,因为紫砂诞生的故乡毗邻竹海,竹子的造型装 饰在紫砂艺术创作中早已轻车熟路,在这件作品中这一 点亦表现得炉火纯青,将生活中的竹带到陶刻的创作 中,六方形的“竹盘”就如同郊外庄园中的古宅一般, 透过窗洞就是竹林,正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 竹。”竹刻的君子气如一股清风惹人安静,借用刻画 “竹影”的方式营造出潇洒的竹之韵味。
“四君子”的创作是源自于中国传统绘画所特有的 题材,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以梅、兰、竹、菊谓四君 子,他们分别是指:梅花、兰花、翠竹、菊花,这四种 植物所代表的品质分别是:傲、幽、澹、逸。中国现代 画家潘天寿先生就曾说过:“盖梅兰竹菊等,为植物中 清品,不可假丹铅以求形似,须以文人之灵趣、学养、 品格注之笔端,随意写出,以表作者高尚纯洁之感情思 想,一如《三百篇》之草木鸟兽,《离骚》之美人芳草 者然。故世称为四君子。”这段话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 梅兰竹菊能被称作“四君子”,其背后是中国长达数千 年的文人文化,用陶刻的形式来演绎“四君子”正契合 了紫砂本身的人文风格,同样的文人气为当代紫砂陶刻 的再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作品“梅兰竹菊”的创作将梅花、兰花、翠竹、菊 花,分别融入形状各异的紫砂干泡台中,将紫砂陶刻的 文人气与茶文化相关联,在展现经典的传统文化风格的 同时,用现代美术思想重新设计,从而创作出既含有古 典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紫砂陶刻艺术。
明代黄凤池是万历年间著名的书商,在他辑有的画 谱《梅竹兰菊四谱》中写道:“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 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 莹其神骨。”可见梅花、兰花、翠竹、菊花四物之所以 被称为“四君子”是有着它们自身特色的,且这种特色 可以“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各自具有优秀的品 质,以我们今时今日的理解来看,梅花剪雪裁冰,一身 傲骨;兰,空谷幽兰,孤芳自赏;竹子,筛风弄月,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嘉道年间的“ 曼生壶” , 在紫砂陶刻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它不拘泥于
艺作品的个 性和气质。 将书法作为紫砂陶艺的主体 , 来表现该作品的
思想 、 感 情、 风格以及丰富的内涵。 而在紫砂陶艺中变现书法艺术, 最 主要的一方面就是通过书法的线条与紫砂壶作品的造型、 色彩 、 材料 等有着内在的一致与融合。作品或古朴端庄、 或高贵典雅、 或霸气十 足, 很多方面都是通过书法艺术来展示的。 陶刻艺术的特 是用各种 刀法来表现线条的粗细和力度的刚柔及墨的韵味 ,在紫砂坯体上巧 妙运用指 、 腕、 肘各部分的力量 自如地刻画 , 章法构图 、 方圆曲直、 刀 路的交叉等诸多变化, 以表达出作品的整体意念及思想感情。
因为每—件陶艺作品其实都是包含着一种感睛、 一种思想 、 一种
境界的, 不管是刀法 、 刻法还是表现内容都需要与作品所呈现出来的 感 情、 思想相一致。 紫砂陶刻的思想丰富而深邃 、 感f 青 丰满而浓烈 , 它 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文化的积淀孕育的最宝贵的珍品。 有人曾说“ 一 个民族可以没有传奇 , 但不能没有传承” , 紫砂陶刻 , 就是中国民族千 百年来最好的传承。
的制作工艺同行 , 受到了几乎同样的高度赞誉。宜兴紫砂长盛不衰 , 在于她丰厚的文化底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这同紫砂陶刻的文化艺 术品位及其内涵是分不开的。 它具有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 、 淳朴雅致 的迷人风采 、 精湛绝伦的手工工艺。 可以通过紫砂陶刻完成陶刻艺术 家与制壶艺术家的相互交流,再在此基础上完成与鉴赏者的心灵交 流。紫砂陶刻是一种情感和生命的形式 , 交流有多种形式, 可以通过 语言作思想交流 , 通过艺术形象作心灵交流。 宜兴紫砂已经成为一种艺术 、 一种文化、 一种实用、 一种欣赏 、 成 为 材料与审美相结合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紫砂壶以素 面为主 , 为了提高它的观赞} 生 和文化品味 , 不少艺人对紫砂壶进行表
对比中找出统一的因素,使设计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具有一定的联 系, 这种结构美与形式美, 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一是遵循秩序的美 , 一 是打破常规的美。使作品整体协调需要注意, 对比不是无限度的 , 使
对 比的矛盾相互接近, 达到协调。 其次 , 要重视构图的对称与均衡。 一
般 情况下, 如果变化过多, 就会破坏整体的秩序美感 , 可采取渐变 、 重 复和近似的元素 , 对称与均衡导一 对相对的矛盾 , 对称是从均衡中分 离出来的, 是一种静穆大方的美。 另外 , 要重视陶刻的节奏与韵律。 这 是借用音乐的“ 节奏” 和诗歌的“ 韵律” 在构成设计中的应用, 节奏 町
面装饰。 在众多的装饰技艺中, 最有代表陛的就是陶刻。 现就关于陶刻
的装饰功能从 个方面作简要的论述。1 陶刻装饰凸现作品的人文元 素。紫砂壶是中国茶文化的承载体, 获得了文化人的支持和参与, 使器 皿造型 日 趋丰富, 寓意深远, 问或饰以诗书画印, 品位高雅。其问, 最具 传统文脉的是陶刻装饰 , 它始终保持着独有的工艺活力。尤其是形制 各异的紫砂壶 , 其造型与装饰在传承中脉络清晰且绵延不绝, 展示出
紫砂 陶刻之书画艺术
余奇志
( 江 苏 宜兴 , 2 1 4 2 2 1 )
摘 要: 因为每 一件 陶艺作 品其 实都 是 包含 着 一种感情 、 一种 思 想、 一种境 界 的 , 不 管是 刀法 、 刻 法还是 表现 内容都 需要 与作 品所
呈现 出来的感情 、 思想相 一致 。 紫砂 陶刻 的思想丰 富而 深邃 、 感情 丰满 而浓烈 , 它是经过 时 间的洗礼和 文化 的积淀 孕育 的最宝贵

以是视觉对比的造型因素有规律地重复呈现,韵律则是使节奏具有
强弱起伏变化 , 使人审美 理变化产生良好的反应。 引起观赏者视觉
心理的有序律动 , 但过于对称 , 就有可能产生单调 、 呆板和沉闷的感
觉, 均衡则是打破这种静止的局面 , 追求一种富于动感的美。 “ 在陶刻中彰显书法的魅力 , 在书法 中衬托陶刻的韵味” 一句就 能很好地概括书法与陶刻的关系。 紫砂壶的手法多种多样, 有仅仅在
技巧的陈规 , 跳出清代乾隆后期流行的繁缛和追求精致的风格 , 成为
作者表达真 睛实感的载体, 还原紫砂壶朴黎睫致的本质。
紫砂陶刻的刀法主要是借鉴我国古代碑刻 、篆刻而形成的一种
独特的刀法 , 它既不同于碑刻 、 篆刻的刀法 , 又具有碑刻 、 篆刻的艺术 效果。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变的陶刻刀法 , 刀法
参考 文献 : 【 1 】 佛 山陶 瓷【 M】 . 2 0 1 3 . f 2 】 韩 其楼 . 紫砂 壶全 书 [ M] . 华 龄 出版 社 , 1 9 8 0 . [ 3 ] a 4 g - . 中国 紫砂 大师 ( 精) J . 上 海 古 籍 出版 社 , 2 0 ( ) 3
的珍 品 。
关键 词 : 紫砂 ; 装饰 ; 陶 刻
中 图分 类号 : l 5 2 7
文献 标 志码 : A 丈章编 号 : 1 0 0 8 — 4 4 2 8 ( 2 0 1 3 ) 1 1 _ 1 5 6— 0 1
紫砂陶刻以世界独有的“ 五色土” 为载体, 在各方面都与紫砂壶
成为 陶刻最 基础也 是最丰 富的技法表 现形式 ,通过 各种 刀法表 现 出
各具特色的意味。主要分阳刻与阴刻两大类, 根据画面的需要 , 选择
不同的刀具 , 通过起、 行、 收、 停等力度的变化 , 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线 条, 而画面中的点与面同样也由刻刀完成。 陶刻艺术家们通过一刀刀 的镌刻 , 籽隋感也充分融入其中, 刀意的存在 , 使紫砂陶刻尽显力之
线条 E 进行描绘的线条装饰 ,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灯草现、 子母线 、 云
肩线 、 凹肩线和自陶刻艺术诞生以来 , 在书法中衬托陶刻 的韵味 , 似 乎是很多紫砂陶刻艺人永叵的追求 , 书法与陶刻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 在陶刻中可以彰显书法的魅力 ,陶刻艺人常常以书法来表现紫砂陶
高妙的境界 , 所散发的文化灵气透溢着艺术的魅力和价值。特别是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