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摇篮曲浅析
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
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
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
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
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
以柔和为主要基调.
摇篮曲是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
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近似船歌,以中等速度的拍最为常见。
摇篮曲源于一种形式简单、节奏摇曳、为小孩催眠而唱的摇儿歌(又称催眠歌),后来才演变为一种音乐创作体裁。
《摇篮曲》常用于小提琴独奏,原是一首通俗歌曲,作于1868年。
相传作者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易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她。
法柏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时,曾听过她演唱的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当时勃拉姆斯深深地被她优美的歌声所感动,后来就利用那首圆舞曲的曲调,加以切分音的变化,作为这首《摇篮曲》的伴奏,仿佛是母亲在轻拍着宝宝入睡。
原曲的歌词为“安睡安睡,乖乖在这里睡,小床满插玫瑰,香风吹入萝里,蚊蝇寂无声,宝宝睡得甜蜜,愿你舒舒服服睡到太阳升起。
”那恬静、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诗。
后人曾将这首歌曲改编为轻音乐,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就像一首民谣那样深入人心。
流行、古典、民间小曲轻快优美的旋律,对培育优质胎儿及婴幼儿有着绝对的益处,让宝宝沉浸音乐的国度中,自然而无拘无束地感受所聆听的音乐,让宝宝和你在舒适的音乐中获得稳定而愉快的心情,进一步刺激宝宝大脑的成长,逐渐开发宝宝的心智,让宝宝享受一个快乐而聪明的童年。
《摇篮曲》有很好的安神、催眠作用,而且还会激发宝宝的无穷想象力,既能促进宝宝健康发育,又可抚慰婴幼儿的焦躁情绪,为宝宝早期音乐启蒙打下良好基础,让宝宝尽早接触人类文化中最伟大的心灵。
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
由于摇篮曲和船歌的节奏很接近,又都具有抒情歌唱性的旋律和安静气氛,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所以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在他的《家庭交响曲》的摇篮曲中,采用了门德尔松的《船歌》旋律。
《家庭交响曲》是写作曲家家庭生活中的一天的。
摇篮曲是其中的一段。
在这段音乐中有两个旋律:一个是代表孩子的旋律,也就是孩子主题。
由古双簧管、大管和加了弱音器的中提琴奏出。
古双簧管所吹的音比现在的双簧管低一个小三度,是一种A调的双簧管。
另一个是摇篮曲的旋律,它是描写母亲的歌来的。
由低音单簧管吹出,开头两小节就是门德尔松的《g小调无词歌》的旋律。
作者用复调的手法,把这两个旋律结合在一起。
支持着这两个旋律的,是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音型,由两个大管吹出。
在这段音乐的末了,我们可以听到钟鸣七下,是由钟琴奏出的。
这时大提琴上出现了父亲的主题,小提琴上出现了母亲的主题,描写父母以祝福的眼光,投向甜蜜入睡的孩子。
摇篮曲也象船歌一样,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
6/8拍子也是摇篮曲的典型节拍。
如下面的一首6/8拍子的声乐摇篮曲,作曲者据说是莫扎特。
这首歌是以一个两小节的短小旋律作为主题核心发展而成的,音调明朗热诚,充满对孩子未来的希望。
描写摇篮轻轻摆动的节奏,从
头贯穿到底。
歌中唱道:“睡觉吧,我的宝贝,小蜜蜂已经休息,小鸟儿也已回巢,花园里多么安温。
月亮在天上微笑,一片银光多美丽,透过窗户照着你,睡觉吧,我的宝贝,快睡,快睡!”除了6/8拍子的摇篮曲外,三拍子和四拍子的摇篮曲也都可以利用和声和节奏的手法,来描写摇篮的摆动。
舒伯特的《摇篮曲》是利用稳定和弦和不稳定和弦的不断交替,来体现摇篮摆动的效果的。
这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音乐充满无限的温存和抚爱。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
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的。
这也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曲调温柔美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晚上好,夜里好,玫瑰花、丁香花都已闭上眼,你也快睡觉。
到明天,大清早,又是会说会跳。
晚上好,夜里好,天使在守卫你,睡吧,圣婴树会在梦里出现。
睡得香,睡得甜,你会梦见乐园。
”
作曲家常常把摇篮曲采用到歌剧中去。
如法国作曲家戈达尔在歌剧《约塞兰》中就写了一首摇篮曲。
但它的对象不是婴儿,而是一个垂死的女人。
这是一首具有歌剧音乐特点的抒情歌曲。
全曲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相当于歌剧中的宣叙调,第二部分相当于歌剧中的咏叹调。
宣叙调是以语言音调为基础的朗诵调。
这首摇篮曲的第一部分具有宣叙调的性质,但有严整的三拍子节拍,不象真正的宣叙调那样节奏自由。
咏叹调是歌剧中的抒情性或戏剧性独唱曲。
这首摇篮曲的第二部分具有抒情咏叹调的某些特点。
但并不具备咏叹调常用的三段式结构。
歌剧《约塞兰》取材于法国诗人拉马丁的诗,叙述修道院的修土约塞兰在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时,藏身在陶菲尼山谷的鹰洞里。
贵族少女劳伦丝也化妆成一个男孩,躲避到这个山谷里来,约塞兰把她藏在自己藏身的鹰洞里,发现她是一个少女,两人相互发生了爱情。
劳伦丝提醒他不要忘记自己是个修土,于是约塞兰就和劳伦丝分手,回到修道院去了。
多年以后,约塞兰在巴黎被邀请去为一个垂死的女人做忏悔,这个女人就是劳伦丝,她临终表示希望和约塞兰在天上结合。
这首摇篮曲是约塞兰为劳伦丝唱的安眠曲。
第一部分是宣叙调性质的独白。
第二部分是四拍子的摇篮曲,伴奏描写摇篮的晃动。
除了为人声创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
这种器乐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
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划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
肖邦的摇篮曲是一首意境深远的钢琴音诗。
左手从头到尾是一个稳定和弦和一个不稳定和弦的不断反复。
描写摇篮的摆动,这种不断反复的短小旋律或和声,叫做固定动机。
右手是一个乐句的不断变奏,全曲根据一个乐句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连绵不断地展开;在固定动机的衬托下,由一声部单独进行发展为二声部重迭;由单纯的、匀称的节奏发展为轻巧的华彩旋律。
右手好象风吹杨柳,婆娑起舞;而左手则象稳固的树干,岿然不动。
全曲始终保持着安静的气氛,而又充满微妙的色调变化。
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一部戏剧作品中讲到肖邦的摇篮曲时,有一段生动的描写,他说:“静穆的音乐渐渐弥漫于大气之中。
把我们笼罩在同一种感觉里,这种感觉可以比得上洗过土耳其浴后,一切意识都被驱散,进入了一种平静状态。
这时和谐地耗损了的身体,除了需要休息以外,再没有别的欲望;心灵看到囚禁它的牢门已经统统打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去,但它总是趋向于蓝色的梦境。
经过讨论,我们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还是比较喜欢中国的摇篮曲。
中国的摇篮曲相比于外国的摇篮曲,简短有趣,通俗易唱,旋律优美,且符合各地民风民俗,受大多数中国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