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常见的动物》(第4课时)(科学浙教七上) (1)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优质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优质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4 常见动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常见动物》。

具体内容包括动物分类、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我们将重点学习第24节,通过对几种常见动物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观察,让学生解动物界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动物分类特征。

2. 使学生解各种动物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物分类特征、生活习性及适应环境能力。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动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蜗牛、鱼、青蛙等)、显微镜。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蜗牛、鱼、青蛙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详细讲解动物分类、特征以及生活习性,让学生对常见动物有更深入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动物分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动物分类2. 常见动物特征及生活习性3. 动物适应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本节课所学三种动物,描述它们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谈谈你对动物适应环境理解。

2. 答案:(1)蜗牛:属于软体动物,有硬壳保护,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鱼:属于鱼类,有鳞片保护,生活在水中,用鳃吸。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用肺吸。

(2)动物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改变,以适应不同生活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常见动物分类和特征有更深入解,但在讨论动物适应环境问题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动物,解它们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能力,以加深对动物界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1. 这些动物外形有哪些特点?2. 它们生活在什样环境中?3. 你认为这些特点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生活环境?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从外观和生活习性两个方面去观察和思考,为后续知识讲解打下基础。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2、分类的特征必须具有稳定性。

3、对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上堂课的自然界的物体可分为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又可分为动物与植物的复习,初步理解分类的思想。

2、通过对熟悉的事物人的分类,了解分类的依据特征必须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3、通过对常见动物的分类得出自然界的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并理解逐级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分类的思想,并能从生活过渡到生物的分类,又从复制再生物的分类学习应用到生活中。

2、对分类的思想产生兴趣并能主动的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且掌握它。

【教学重点】分类思想的建立;生物逐级分类思想的建立。

【教学难点】分类的思想建立及掌握。

【教学模式】观察、讨论、实验、讲授。

【教学仪器】1、学生实验的器材:调查表格2、教师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根据物体的特征做过一些分类。

例如:自然界中的物体,根据能否生长、能否呼吸、是否需要营养等特征,将它们分为生物与非生物;根据是否能自己制造养料分为动物与植物。

通过前面知识的回忆初步理解分类的思想分类思想的建立1.用投影展示P.35的四张图。

2.①根据是水生还是陆生:水生动物:_______陆生动物:_______②根据是否有羽毛:有羽毛的动物______没有羽毛的动物_____③根据______可分为……④……3.引导学生归类出动物可分为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1.学生观察四幅图。

2.四人小级进行讨论完成投影片展示的表3.理解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但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提问:1、说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特征2、举例你所知道的动物并所它们进行归类。

七年级科学上册《2.4 常见的动物》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2.4 常见的动物》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4节常见的动物【教学目标】1、能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2、能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

3、说出五大脊椎动物的特征及代表动物【知识罗列】一、动物分类1、自然界中的物体,根据、、等特征,将它们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2、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构成分类的七个等级。

3、学习林耐与分类学二、常见的脊椎动物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鱼类: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靠鳍运动,身体表面常覆有鳞片。

代表动物: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黄鱼,带鱼,鲨鱼2、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腮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娃娃鱼(大鲵),蝾螈3、爬行类: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代表动物:蛇,龟,鳄鱼,蜥蜴4、鸟类: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卵生。

代表动物:鸽,鸡,鸭,鹅,鹦鹉。

5、哺乳类: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代表动物:大熊猫,狗,猫,猴,虎6、易错的物种:海马、鲨鱼是鱼类;鲸鱼、美人鱼、蝙蝠是哺乳类;鳄鱼、甲鱼食爬行类;娃娃鱼是两栖类;鲍鱼是软体动物;企鹅、鸡、鸭、鸵鸟是鸟类。

三、常见的无脊椎动物1、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

2、昆虫的特征。

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2.4.2《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4.2《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常见的动物”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常见的动物”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2.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反思活动中的评估结果,我将制定一系列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首先,我会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如设计一些辅助资料、提供一些参考书籍等。其次,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引入一些新的教学工具等。此外,我还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动物的角色,通过模拟动物的生活习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特征。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动物特征的实验,如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鸟类的羽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游戏:设计关于动物特征的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等级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1)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1)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4章《常见的动物》。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了解它们的特征、生活习性和分类。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24章第1、2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掌握常见动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常见动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实物(如鱼、青蛙、蜥蜴、鸟、哺乳动物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常见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动物及其分类。

3. 新课讲解:(1)展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2)讲解各类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和分类。

(3)举例说明,如鲫鱼、青蛙、蜥蜴、麻雀、家兔等。

4.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实物,记录各类动物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5. 例题讲解:解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常见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2. 各类动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爬行类:体表有鳞片,用肺呼吸,卵生。

鸟类:体表有羽毛,前肢变成翼,用肺呼吸,卵生。

哺乳类:体表有毛发,用肺呼吸,胎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5种你熟悉的动物,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1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1 浙教版
(螺、蚕蛹、虾、蟹等)
图片显示几大类无脊椎动物。
1、按身体细胞的多少可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
2、单细胞的是原生动物
3、身体多细胞的又可按摄食和排泄口是否在同一开口区分;
4、摄食和排泄同一开口的,按其身体的形状区分,身体背腹扁平的为扁形动物;身体辐射对称的为腔肠动物;
5、摄食和排泄分两个开口的,再按体型是否长而薄区分;
课题
第2节 常见的动物
课时安排
4课时(第四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
2、知道昆虫的特征。
3、能说出益虫、害虫的益处或害处。
4、对学生进行分类、检索等科学方法的训练。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给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昆虫的主要特征。
难点:怎样给无脊椎动物分类。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9、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
课件显示讨论题:
(1)、图片中的昆虫,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对人类各有什么益处或害处?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或防治它们?
10。学生讨论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总结讨论结果。
了解
设 计 意 图
虾和蟹是我们平时爱吃的食物,在平常所吃的食物中,哪些是由无脊椎动物提供的?动物可按其有无脊椎骨,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125万种动物中,无脊椎动物有120多万种,因些面对这么多无脊椎动物,我们是否也像脊椎动物那样,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给它们分一下类呢?使每一种无脊椎动物都能找到它们的位置。
体型非长而薄的,再按其体外有无贝壳区分:身体柔软,有贝壳的为软体动物;无贝壳的,再按外表是否有外骨骼分为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
6、体型长或薄的,身体有许多体节的为环节动物;体型长或薄的,身体线形,不分节的为线形动物。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教案(教学设计)

第2章第4节常见的动物第1课时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2.了解各分类等级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能依据生物间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对几种常见动物进行逐级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在不断地完善着。

2.树立科学事业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是代代相传的事业的观念。

3.了解动物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感恩动物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依据生物间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对几种常见动物进行逐级分类。

各分类等级间的关系。

1.视频→动物种类多→你最喜欢或最熟悉的动物,你知道它的特征有哪些?2.自然界现存的动物有多少种?3.要把这125万种动物全部进行研究容易吗?4.挑选代表性动物进行研究,怎样才能确定哪种动物是具有代表性的,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以应用到哪些动物身上呢?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对动物进行什么工作?根据学生能否回答第4小问,决定要不一.活动:动手分一分要进行“小游戏”活动小游戏“比一比:看谁先找到”显示课件“回形针”图片,出示物品请2位课代表分别在讲台上的物品(一类是分类好的,另一类是没有分类的)中,找到回形针采访:(1)你觉得自己比对方能先找到回形针的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自己比对方后找到回形针的原因是什么?(3)把物体归类(分类)有什么好处?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用分类的方法将信息或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

同样要从125万种动物中选出代表性的动物,以便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先对动物进行分类。

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科学家,尝试着对屏幕上的5种动物进行分类先请大家认真阅读活动单第一模块的题干和例题,然后将你的分类依据和结果填写到活动单上寻找回形针1.分析原因2.分类的好处对动物进行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板书:1.动物分类的意义着重指导分类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二.科学家在生物分类上的贡献三.现在的生物分类方法出示图片:鸽子、蝴蝶、金鱼、海豚、老虎1.请一位同学上来将黑板上的动物分成两类,并说出自己这样进行分类的依据。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精品教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精品教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动物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中,深入学习第24节《常见动物》。

详细内容将包括动物基本特征、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分类及特征,特别是对这些动物在生态环境中作用和意义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常见动物基本分类和特征,理解不同动物类群生活习性和生态角色。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王国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和生命尊重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物分类依据,不同动物类群特征理解。

教学重点:常见动物识别,解各类群主要特征及生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动物模型,生态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动物分类工作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校园内拍摄常见动物图片,引起学生对动物多样性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认出这些动物?它们有什共同点?”2. 新课讲解:通过PPT介绍动物基本特征,讲解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定义和特征。

结合动物模型,具体阐述各类群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动物分类工作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模型进行分类。

播放生态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动物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策略。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本例题,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动物特征进行分类。

解答学生疑问,强调分类时要注意关键点。

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示答案,集体讨论,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动物基本特征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特征动物分类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学习,绘制一张动物分类表,至少包括四大类群及特征。

选择三种动物,描述它们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特征。

2. 答案:动物分类表:按照模型和PPT内容进行绘制。

描述动物生活习性:如蝴蝶迁徙、鲫鱼吸适应、青蛙变态发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反思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和教学方法适用性,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4《常见的动物》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2.4《常见的动物》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常见的动物》教学方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一些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

2. 学生能够了解动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游戏互动,学会分类和识别常见动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常见动物的识别和特征描述教学难点动物分类的理解和记忆教学准备常见动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动物分类的图表或PPT练习题目纸张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常见动物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视频和图片可以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动物,如猫咪、狗狗、熊猫等。

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接下来,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具有启发性,可以让学生们回顾已知的动物知识,同时思考这些动物的特点。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所期待。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们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动物特点,以此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例如,学生们可以讲述猫狗的习性、熊猫的可爱之处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如表扬、鼓励等,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

在引出本节课主题之后,教师可以正式开始教学。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动物的分类、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方面。

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实例进行讲解,使得抽象的知识点更具有现实感和趣味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动物的特点和知识。

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也能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邀请各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和进步。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7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7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7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动物的分类、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重点介绍哺乳动物、鸟类、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特点,并通过实际观察让学生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动物类别的特征,能正确区分各类动物。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提高保护动物、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各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掌握各类动物的特点并正确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名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介绍哺乳动物的特点,如胎生哺乳、体表被毛等,举例说明如猫、狗等。

(2)介绍鸟类的特点,如体表有羽毛、前肢演变为翅膀等,举例说明如麻雀、鹦鹉等。

(3)介绍昆虫的特点,如三对足、一对触角等,举例说明如蝴蝶、蚂蚁等。

(4)介绍两栖动物的特点,如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能在陆地上生活等,举例说明如青蛙、蝾螈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发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动物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1)展示一道有关动物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2)讲解解题过程,强调关键点。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常见的动物》2. 内容:哺乳动物:胎生哺乳、体表被毛等鸟类:体表有羽毛、前肢演变为翅膀等昆虫:三对足、一对触角等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能在陆地上生活等七、作业设计猫、狗、麻雀、蝴蝶、蚂蚁、青蛙2. 答案:哺乳动物:猫、狗鸟类:麻雀昆虫:蝴蝶、蚂蚁两栖动物:青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动物分类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对部分动物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下节课加强讲解。

《第4节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4节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种类,如猫、狗、鱼、鸟等。

2. 了解动物的习性、特征和生活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图片,描述动物的特征,并讨论动物的习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识别更多的动物种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如猫、狗、鱼、鸟、兔子、乌龟等。

2. 准备一些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如森林、海洋、草原等。

3. 准备一些动物玩具,让学生在教室上可以触摸和感受。

4. 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视频展示:播放一些常见动物的视频,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动物名称,如猫、狗、兔子等。

3. 引出课题: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动物,并提出问题:“常见的动物有哪些?它们有哪些特点?”(二)新课展示1. 动物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将常见的动物按照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等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2. 动物特点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种常见动物的特点,如狗的嗅觉、猫的捕猎能力、蛇的毒性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其特点,鼓励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动物的习性。

4. 小组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5. 教师点评和总结: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常见的动物及其特点,鼓励学生关注动物珍爱和生态环境。

(三)教室互动1. 互动问答:教师提出一些与动物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狗会摇尾巴?”“蛇是如何捕食的?”等,引导学生回答。

2. 互动游戏:组织学生参与“找动物”游戏,通过寻找教室内的动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常见动物的形态和生活环境。

(四)安置作业1. 要求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更多的常见动物名称和特点,并整理成笔记。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精品教案7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精品教案7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动物》精品教案7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动物》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和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类及特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基本特点,以及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动物分类基本方法,认识各类动物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动物特征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物分类依据理解,各类动物特征记忆。

2. 教学重点: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基本特征,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图片、动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熟悉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分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解动物分类基本原则,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3. 讲解新课:a. 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特征。

b. 分析各类动物特点,如鱼类鳃吸、两栖类变态发育、爬行类肺吸等。

c. 结合动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解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特征。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动物特点,进行分类。

5.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容易混淆部分,进行典型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动物分类选择题和填空题,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脊椎动物:a. 鱼类:鳃吸、用鳍游泳b. 两栖类:幼体蝌蚪、变态发育c. 爬行类:肺吸、卵生d. 鸟类:羽毛、飞行e. 哺乳类:哺乳、胎生2. 无脊椎动物:a.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有体腔b. 软体动物:软体、有壳c. 节肢动物:身体分节、外骨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五种脊椎动物,分别说明它们特点。

《第4节__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4节__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种类,如猫、狗、鱼、鸟等。

2.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或模型,以便在教室上展示。

2. 准备一些动物名称的卡片,以便随机提问。

3. 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的小问题,用于教室互动。

4. 准备一些动物相关的书籍或视频,供学生课后阅读或观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动物王国美丽的景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引出课题:常见的动物。

(二)动物特征探究1. 动物外形特点观察a. 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图片,说出动物外形特点,并尝试总结。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外形特点的一般规律,如:昆虫多为对称的几何形,鸟类多为流线型,哺乳动物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等。

c. 让学生尝试根据总结规律,判断未知动物所属类别。

2. 动物生活习性了解a. 教师介绍常见动物的习性,如:猫科动物的捕食习惯,鸟类的飞行高度和速度等。

b. 学生分组,通过互联网、书籍等途径搜集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并进行分享。

3. 动物分类整理a. 学生根据动物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特点,将动物进行分类整理。

b. 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分类标准,并补充一些常见的动物种类。

(三)教室互动1. 问答环节:教师提出一些与动物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

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鸟类有哪些共同特点?昆虫有哪些共同特点?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动物与环境的干系,以及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分享环节: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效果,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物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 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并思考如何珍爱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浙教版(1)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浙教版(1)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动物的分类、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重点介绍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等常见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常见动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周围环境中的动物进行识别和分类;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物分类的依据及各种动物的特征;2. 教学重点: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等常见动物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常见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物的特点,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详细过程:学生观察图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对动物的了解。

2. 新课讲解:(1)节肢动物:介绍节肢动物的特征,如身体分节、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

详细过程:教师讲解,结合PPT和实物模型,学生做好笔记。

(2)鱼类:介绍鱼类的特征,如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等。

详细过程:教师讲解,结合PPT和图片,学生做好笔记。

(3)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依次介绍这些动物的特征。

详细过程:教师讲解,结合PPT和图片,学生做好笔记。

3. 随堂练习: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周围环境中的动物进行识别和分类。

详细过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常见的动物》2. 主要内容:(1)节肢动物:身体分节、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2)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3)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4)爬行类: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卵生(5)鸟类: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用肺呼吸、卵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绘制一张动物分类图。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出包含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等常见动物的分类图。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分类及代表动物;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动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区分不同类群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代表动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对动物分类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各类群动物的代表动物。

难点:动物分类的理解和应用,动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物世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第一环节:无脊椎动物(1)教师讲解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展示相关图片。

(3)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特征,判断给定动物属于哪个类群。

3. 第二环节:脊椎动物(1)教师讲解脊椎动物的特征,展示相关图片。

(3)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特征,判断给定动物属于哪个类群。

4. 第三环节:实践与探究(1)分组实验:观察蚯蚓、鲫鱼、家鸽等动物的结构特点,探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小组讨论:分析动物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1.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2.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5种无脊椎动物和5种脊椎动物,并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2. 答案示例:无脊椎动物:(1)环节动物:如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节组成,有刚毛辅助运动。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1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1 浙教版
课题
第2节 常见的动物
课时安排
4课时(第四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
2、知道昆虫的特征。
3、能说出益虫、害虫的益处或害处。
4、对学生进行分类、检索等科学方法的训练。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给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昆虫的主要特征。
难点:怎样给无脊椎动物分类。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虾和蟹是我们平时爱吃的食物,在平常所吃的食物中,哪些是由无脊椎动物提供的?动物可按其有无脊椎骨,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125万种动物中,无脊椎动物有120多万种,因些面对这么多无脊椎动物,我们是否也像脊椎动物那样,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给它们分一下类呢?使每一种无脊椎动物都能找到它们的位置。
(6)、生活在海洋中的海星,体表具有棘皮。
(7)、能培育中美丽珍珠的河蚌,身体有柔软,体外有贝壳。
(8)、寄生在人体内的血吸虫,其身体背腹扁平。
8、在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这一大类中,有动物界中成员最多的一个大家族— —昆虫。目前已经命名的昆虫就有100多万种。
显示几种昆虫图片,讨论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体型非长而薄的,再按其体外有无贝壳区分:身体柔软,有贝壳的为软体动物;无贝壳的,再按外表是否有外骨骼分为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
6、体型长或薄的,身体有许多体节的为环节动物;体型长或薄的,身体线形,不分节的为线形动物。
这样我们按照逐级分类,对于具体的每一种无脊椎动物,我们都能找到其位置了。
7:练习:请同学们根据所给的这些无脊椎动物的具体特征,判断它具体为哪一类。。
9、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

2.4《常见的动物》第4课时优秀教案

2.4《常见的动物》第4课时优秀教案

2.4 常见的动物【内容来源】七年级浙教版(2014年版)上册第2章第4节【主题】蚯蚓是怎么生活的【课时】第4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饲养和观察蚯蚓,阐明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点说出蚯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助的能力培养学生判断.总结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心,树立“动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的观念,强化“生物与其环境想适应”的观点。

通过把蚯蚓放归到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力。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教学难点: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活的蚯蚓.硬纸板.玻璃板等等。

四.教学过程活动11.复习(1)我们学过哪几种无脊椎动物?(2)请说出这几种无脊椎动物的代表动物?活动22.导入小调查:哪些同学害怕蚯蚓?为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学生回答,坦言害怕的原因。

【教师活动】2008,全世界的目光将聚集到北京奥运会。

本着绿色奥运的理念,许多著名专家的最大愿望就是让“蚯蚓”进军奥运会。

漂亮的蚯蚓处理垃圾反应器将成为奥运村的一景,蚯蚓吃过的蚓粪是优质的生物有机肥,从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

【学生活动】学生说说2008奥运的理念活动33.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归纳总结,使学生抛开“以貌取动物”的错误观点。

活动44.蚯蚓是怎么生活的【教师活动】蚯蚓是怎么生活的?同学们想了解蚯蚓哪一些方面的情况呢?【学生活动】1.蚯蚓的形态是怎么样的?2.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3.蚯蚓要吃什么?4.蚯蚓是怎么运动的?5.蚯蚓是怎么呼吸的?【教师活动】1.蚯蚓的形态是怎么样的?需要观察哪一些部位,需要什么器材?【学生活动】哪一端是头部。

那一端是尾。

有没有脚、腹部;放大镜,找出各部分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
(第4课时)
本课时编写:双辽一中肖杰
◆教材分析
无脊椎动物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没有专门介绍过无脊椎动物各门的特征。

这样要学生来进行分类较为困难,同时又不可能展开详细介绍各门的知识,因此学习时应该是教师参与的观察各门的代表动物和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代表动物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一些标本或图片能够归纳出它们的特征,并且较好地掌握这些特征,利用这些个特征来判断有些动物是否属于这一门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代表动物的名称
【教学难点】
利用分类学知识解决动物分类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大约有4.7 万种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约有120 万种,因此大自然中的动物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

二、新课讲授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1)原生动物:
特点:只有一个细胞组成,是单细胞动物
代表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2)腔肠动物:
特点:有口无肛门,身体辐射对称。

代表动物:海蜇、水螅、海葵、水母、珊瑚虫
(3)扁形动物:
特点:有口,无肛门,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代表动物:涡虫、血吸虫
(4)线形动物:
特点:身体线形,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蛔虫、蛲虫等
(5)环节动物:
特点:有口和肛门,身体分节。

代表动物:蚯蚓、水蛭
(6)软体动物:
特点:身体柔软,不分节,有贝壳。

代表动物:蜗牛、田螺、河蚌、鲍鱼、乌贼等
(7)节肢动物:
特点: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

代表动物:蚱蜢、蟹、虾、蜘蛛、蜈蚣等
(8)棘皮动物:
特点:体表具有棘皮
代表动物:海星、海胆、海参
节肢动物的分类
节肢动物分成: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介绍昆虫纲
①种类: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道的种类大约有100 万种。

②形态:昆虫体内没有骨骼,但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

(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如:金蝉脱壳)
【设计意图】这节课我们要了解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

每个门类都有许多相同的特征。

其中昆虫占无脊椎动物的大多数,有100多万种,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希望同学了解他们,并能加以利用。

◆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模式教学为主,鼓励、启发、讲练结合为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注意力易分散的弱点,达到“以参与求体验,以体验求感悟”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