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琴俱亡的成语典故
人琴俱亡(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
作者简介
刘义庆本为长沙景王刘道邻(武帝刘裕中弟)第二子。刘裕少弟临川I烈武王刘道规早死无子,刘裕遂以刘义 庆嗣刘道规为临川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一书,分门别类记述汉末至刘宋间名人雅士之遗闻轶事,主要为有 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及机智应对等故事。全书由刘义庆门下文人编写,刘义庆本人之作用主要在组织和主编方 面。除《世说新语》外,刘义庆又仿照班固《典引》而著《典叙》,“以述皇代之美”。此外,还著《徐州先贤 传》十卷。
人琴俱亡(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 文)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
01 原文内容
03 注释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译文 04 成语典故
《人琴俱亡》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王子猷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原文内容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 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王徽之性情放诞不羁,无法忍受朝廷中各种规矩的束缚,担任黄门竹,曾说:“怎么可以没有竹子相伴呢!’归隐后,他亲手在所住房子周围栽满了绿竹.并且每天 在竹林之下,吹箫咏竹。
王献之,字子敬。少年时声名远播,超然洒脱,不受拘束。即便整天闲居在家.举止、容貌也不懈怠,他的风 流洒脱成为当时之冠。
注释
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献之。俱:都。 病:生病。 笃(dǔ):(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左右:左右的人。 何以:为什么。 都(dū);总。 此:此时。 语:说话。 了:完全。 便:于是,就。
人琴俱亡 原文 注释 翻译 成语故事 类文阅读
人琴俱亡原文注释翻译成语故事类文阅读【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翻译】: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
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竟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释义】: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王子猷:即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
子敬:即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儿子。
笃:(病情)沉重而:表承接,不译左右:身边跟随的人何以:即“以何”,为什么都:副词,总,竟。
了:完全。
此:这余:整数的零头丧:死矣: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语:动词,说话索:要丧:丧事素:向来,一向琴:动词,弹琴既:已经掷:扔俱:全,都;亡:死亡,不存在。
绝:气息终止,死亡。
舆:轿子。
径:直往。
调:协调。
因:于是,就。
恸:痛苦,极度悲伤。
良:很。
卒:死。
【出自】:《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近义词】: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两亡、高山流水【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怀念死者的心情【特殊句式】:省略句:何以都不闻消息省略“子敬”。
倒装句:何以都不闻消息“以何都不闻消息”【有关成语】: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人琴两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伯牙绝弦的意思和注释
伯牙绝弦的意思和注释
“伯牙绝弦”是一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其中“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擅长弹琴;“绝弦”则指断绝琴弦,不再弹琴。
该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本味》,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擅长弹琴,而钟子期则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便说:“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高山!”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俞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琴声了,于是他便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中,“伯牙绝弦”表达了俞伯牙失去知音后的痛苦和决绝。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失去知己后的悲伤和孤独。
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
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人琴俱亡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 qín jù wáng。
它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所以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注释】王子猷:王徽之。
子敬:王献之。
俱:都。
病:生病。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左右:手下的人。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都(dū);总;竟。
此:此时。
语:说话。
了:完全。
便:于是,就。
索:要。
舆:轿子。
奔丧:看望丧事。
都:竟。
素:向来。
琴:弹琴。
径:直往;径直。
入:进入。
既:已经。
调:协调。
掷:扔。
因:于是。
恸:痛哭,极度悲伤。
绝:气息中止。
良.:很。
卒:死亡。
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人琴俱亡_5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人琴俱亡_500字人琴俱亡从前有一个叫张洪的人,他是一个非常喜欢音乐的人。
每天晚上,他都会坐在窗前弹琴,享受着美妙的音乐。
他的琴技非常高超,弹出的曲子总能打动人心。
有一天,张洪在市场上见到了一把非常漂亮的古琴。
他对琴一见钟情,立刻决定花大价钱买回家。
从那天起,他更加钟爱这把琴,在琴声中沉醉。
由于他的琴技太过高超,整个城市的人都开始传着他和琴有着不可思议的关系的传言。
有人说他和琴是一体的,有人说他是琴的主人,而琴是他最亲爱的朋友。
这让张洪非常得意,他开始骄傲起来,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和古琴是一体的。
有一天晚上,一个陌生人找到了张洪,他对张洪的琴技非常赞赏,希望能够和他合作。
张洪非常高兴,立刻答应了这个陌生人。
他们商量好时间,准备在家里见面进行合作。
合作的那天晚上,陌生人来到了张洪的家中,他带来了一个非常华丽的琴,声音优美动听。
张洪听到了这个琴的声音,震惊了,他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音乐。
陌生人见到张洪的反应,非常高兴,他说:“这把琴是古时的圣器,它的琴声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够弹出。
你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家,我愿意把这把琴送给你,希望你能够把它弹得更完美。
”张洪非常感激,他下决心要把这把琴弹到最完美的程度,让它的音乐感动每一个人。
于是,他整天整夜地弹琴,不顾身体的疲惫,不顾身边人的劝告。
他发现自己弹出的每一曲子都不如之前的好,他很懊悔自己的决定。
他想起之前的琴声,感到十分寂寞。
他意识到他和古琴并不是一体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艺术家,他自私地以为自己和琴是一体的,才让他失去了真正的琴声。
从此以后,张洪再也没有弹出过那么美妙的曲子。
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他决心放下自己的骄傲,好好学习琴技,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应该过分自负,自以为是。
也不要把自己和某个物品、某个事物等同起来,因为那样只会让自己失去真正的价值。
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够成为优秀的人。
人琴俱亡这个成语的理解
人琴俱亡这个成语的理解
“人琴俱亡”这个成语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在极度悲痛之中,面对亲人的离世,无法自制地哀伤不已。
这里的“人”指的是离世的人,“琴”则代表了一种象征,代表着世间的欢乐与美好。
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悲痛之中,面对亲人的离世,内心充满了哀伤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这个成语的背后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生死的无奈,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亲情和时光,不要等到失去后再去追悔。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在亲人离世时所表现出的悲痛之情。
同时,它也可以提醒我们要时刻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学会感恩和珍惜。
人琴俱亡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人琴俱亡成语:人琴俱亡成语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成语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成语繁体:人琹俱亡成语简拼:RQJW成语注音:ㄖㄣˊ ㄑㄧㄣˊ ㄐㄨˋ ㄨㄤˊ常用程度:生僻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怀念死者的心情。
人琴俱亡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两亡成语例子:鲁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所谓‘人琴俱亡’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
”英语翻译:Both the man and his lute have perished.成语谜语:伯牙悼子期成语故事: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对他的弟弟非常钦佩,王献之对哥哥也很敬重,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后来,兄弟两人都患了重病,王献之先去世。
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没有把这坏消息告诉他。
王徽之老是听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担心。
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道:“子敬的病怎样了?为什么长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家人含糊回答,不向他吐露真情。
王徽之终于明白过来,悲哀地说:“看来子敬已经死了!是吗?”家人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便说了实话。
王徽之听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仆从准备车辆去奔丧。
到了王献之家,王徽之在灵床上坐了下来。
他知道献之生前爱好弹琴,便对献之的家人说:“把子敬的琴取来。
”琴拿来后,王徽之就在灵床上一面弹,一面想着过去兄弟两人的情谊。
他越想越悲伤,弹了几次,都不成曲调。
于是举起琴向地上掷去,然后叹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叹罢,他悲痛得昏过去了。
人琴俱亡一个多月以后,他也离世而去。
每日成语典故:人琴俱亡
每日成语典故:人琴俱亡典出《晋书·王羲之列传》未几,献之卒,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顿绝。
王羲之和王献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大书法家。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有个哥哥叫王徽之,两人性情相投,感情很好。
王徽之生性傲慢,自恃有才,非常任性,做事喜欢我行我素,对做官毫无兴趣。
开始他在大司马桓温手下当参军。
他整天蓬头垢面,不梳不理,官袍穿在身上连带子也不系,别人看见他这副模样,常常笑他。
后来他给车骑将军桓冲当骑兵参军,仍然是不闻不问,只管自己读书吟诗,寻找乐趣。
一天,桓冲问他:“你是管哪个差事的啊?”“好像是管骑兵战马吧?”王徽之答道。
“那么你管多少马呀?”“连马我还不知道呢,哪里知道马数?”“马死了几匹?”“未知生,焉知死?”桓冲面对他这种如呆如痴的派头,只好叹口气走开。
有一次,王徽之听说有一户人家院里种有好多竹子,便坐着车子去观竹。
主人把院子打扫干净,摆上椅子请他坐,可他只顾着看竹子,对院子主人理也不理,别人对他这种行为很不理解。
王徽之与弟弟王献之很要好,两人常在一块读书,作诗。
王献之从小喜欢写字、画画,后来到朝廷做了中书令。
王徽之晚年弃官回到故乡,正赶上弟弟献之重病卧床。
他很伤感,便求巫师说:“听说人的寿命是有定数的,活人可以把寿命借给死人,我的才能不如弟弟,我愿意把自己的寿命给他,我替他去死,让弟弟再活几年吧!”巫师说:“不得啊,你的寿命也到了限数了,没有给别人的了。
”没过几天,王献之病故。
家人悲痛欲绝,可王徽之却不哭。
他坐在灵床上,取下王献之的琴弹了起来,但怎么也弹不上个调子。
他长叹一口气,哀伤地说:“呜呼,献之啊,人死了,琴也死啦……”说完,便昏厥过去。
由于过分悲痛,王徽之背上的疮痈溃裂不愈,一个月之后也病死了。
成语“人琴俱亡”就是由此而来的,后人用它来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成语典故:人琴俱亡(写作素材)
成语典故:人琴俱亡(写作素材)
成语“人皆死”常用来形容对亲友之死的哀悼。
成语
来源于宋。
刘义庆的《世界说新词》。
对过去的悲伤”。
紫晶的竖琴弹得很好,他径直走到灵床的座位上,带着孩子去弹竖琴。
弦没有调音。
他把它扔到地上说......
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非常崇拜他的哥哥。
王献之也非常尊敬他的兄弟。
这两个人感情很深。
后来,两兄弟都病重,王献之先死了由于担心他的悲伤,王徽之的家人没有告诉他这个坏消息。
王徽之总是担心,因为他听不到他哥哥的消息。
一天,他忍不住问他的家人,“紫晶的病怎么样了?为什么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了?出什么事了吗?”
家庭成员回答含糊,不信任他。
王徽之终于明白了,悲伤地说,“看来紫晶死了!是吗?”
个家庭成员知道他们不能再隐瞒下去,并说出了真相。
王徽之听后没有哭,而是下了病床,命令他的仆人为葬礼准备车辆。
到了王献之家,王徽之在床上坐下他知道自己在死前喜欢弹钢琴,于是对家人说:“把儿子尊敬的钢琴拿来。
””
秦被带走后,就打起了精神床,想着两兄弟过去的交情他越想越难过。
他弹了几次,但那不是一首曲子。
然后他举起竖琴,扔在地上。
然后他叹了口气,“紫晶!紫晶!现在每个人都死了!”叹息
,他因悲伤而晕倒。
一个多月后,他也去世了。
人琴俱亡的典故
人琴俱亡的典故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人琴俱亡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人琴俱亡的典故: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
他这七个儿子中,比较有名气的有五个。
其中又有四个在《晋书》中有传,可谓名垂青史。
长子玄之早年夭折,不大为人们所知;次子凝之死于战乱之中,所以对他的事迹的记载也不多。
对于他的儿子记载较多的是徽之和献之。
特别是献之,他是继父亲王羲之之后又一位大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王徽之字子猷,曾在大司马桓温帐下作过参军。
王徽之性格狂放,不拘小节。
有一次,大司马桓温问他:“现在你负责哪一项工作?”王徽之回答说:“我好像是管马的!”桓温又问:“你管多少马?”王徽之回答:“我连马都不知道,怎么会知道它们的数量呢?”后来王徽之被调到车骑将军桓冲的帐前,作骑兵参军。
一次,王徽之与桓冲出门,恰逢暴雨倾盆,王徽之立即跳下马,钻入了桓冲的车中。
进到车里,他对桓冲笑笑说:“外面下雨,你怎么好意思独自坐一辆车呢?”王徽之曾在山阴后住,这天夜里,大雪初停,一轮明月照得四野生辉,银白世界让人生出许多遐想。
王徽之忽然想起好友戴逵家住郯溪,王徽之驾起小船,赶了一夜路,来到戴逵的家门前,可是,连招呼也没打,竟返身回去了。
有人知道了这件事就问他:“你这算怎么回事呀?”王徽之回答说:“我乘着兴致而去,到了那儿,访友的兴致已经尽了,兴致满足了就回去,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逵呢?”(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王徽之的弟弟王献之,不仅精于书法,而且善于绘画,为人则风流倜傥,豪放不羁。
一次,一个小偷潜入他的住宅进行盗窃,将他屋里的物品偷了个精光,小偷正要走,他却不慌不忙地对小偷说:“梁上君子,那条青毡是我家的旧物,请把它给我留下。
”一句话把小偷吓跑了。
王献之任秘书丞时,有一次路过吴郡,听说顾辟疆家的花园景色秀美,便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就闯进去游玩。
事后,甚至连招呼也没有与主人打一声。
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
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人琴俱亡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 qín jù wáng。
它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所以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注释】王子猷:王徽之。
子敬:王献之。
俱:都。
病:生病。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左右:手下的人。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都(dū);总;竟。
此:此时。
语:说话。
了:完全。
便:于是,就。
索:要。
舆:轿子。
奔丧:看望丧事。
都:竟。
素:向来。
琴:弹琴。
径:直往;径直。
入:进入。
既:已经。
调:协调。
掷:扔。
因:于是。
恸:痛哭,极度悲伤。
绝:气息中止。
良.:很。
卒:死亡。
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人琴俱亡_5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人琴俱亡_500字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叫做李明。
李明是村里的一位优秀琴师,他的琴艺高超,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有一天,李明得了一场重病,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
村里的医生们都束手无策,李明的父母焦急万分,日夜祈祷着儿子的病情能够好转。
就在这时,村里传来了一条消息,说是有一位名医会诊。
李明的父母急忙将名医请来,名医面色凝重地诊断了一番,最终说道:“李明的病情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我无能为力了。
”李明的父母悲痛万分,而李明却笑了,他说:“我已经准备好了,也许这就是上天的安排。
”李明的父母不明白他的意思,但李明却对他们说:“我想请你们带我去山上一趟。
”李明的父母只能按照他的意愿去办。
他们带着李明来到了山上的一处湖边,李明吩咐他们在湖边找一块好木头。
李明的父母按照他的指示找到了一块好木头,李明便开始了他最后的艺术创作。
他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了这块木头上,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终于,李明的艺术创作完成了,他做好了一把精美的琴。
李明的父母为李明的执着和坚毅拭目以待,李明则抱着琴对他们说:“我已经准备好了,今天就是我的离别之日。
”李明拿起琴,走向了湖边。
他开始弹奏起了他最后一曲《人琴俱亡》,琴声悠扬动人,在山间回荡。
李明的父母泪如泉涌,他们知道这是儿子最后的告别。
当琴声结束时,李明轻轻地把琴放在了湖水中,琴在湖水中慢慢地沉了下去。
李明向父母微微一笑,然后静静地闭上了眼睛。
湖水轻轻地荡起涟漪,悠扬的琴声还萦绕在湖边。
李明的父母默默地为儿子祈祷着,他们知道在那一刻,儿子已经与琴合为一体,他们永远都离不开对方了。
从此之后,村里的人们在山上的湖边常常可以听到悠扬的琴声,那是李明和他的琴永远相伴在一起的声音。
人琴俱亡,这个成语以李明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琴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最终也在一起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人和琴的分别之时,他们的心已经合为一体,永远也无法分开了。
人 琴 俱 亡
不调
人已亡故,琴已经失去存 在的价值,亦“亡”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 余亦卒”,子猷为什么也死了呢? 一方面是因为生病; 另一方面是因为悲痛过度。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两段课文的内容:
一、索舆奔丧
本文特色:
二、摔琴恸绝
记叙简约冷峻,在平静的叙述中蕴涵深沉的感情。
你知道哪些与“人琴俱亡”类似的写 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吗?
高山流水
人琴俱亡
刘义庆
靖江市实验学校 陈宏
本文作者是谁?选自哪本书? 兄弟俩是谁?他们的父亲是谁?
作者是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记载魏 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兄:王子猷(王徽之) 父:王羲之(晋朝)
弟:王子敬 (王献之)
1、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 (向来,一向) 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 ”因恸绝 . (已经) (于是,就) (气息终止,死亡) 良久。月余亦卒。 . (死)
(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 了。 (原文)因恸绝良久。 (译文)于是痛哭得昏过去好长时间。
“魏晋风度”:
阅读,思考: (1)这段文字写的是怎样的一件事? (2)王子猷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我们经常说“同学如姊妹如兄弟”,那你认
为应该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这种手足之情 呢?
他把这种知心之言,当成自己艺术创造的极好的 报偿和满足,遂与子期结为异姓兄弟,到子期逝世之 时,便碎瑶琴于他的祭案之上,流露出一种“斯人不 重见,将老失知音”的难以慰藉的伤痛,难以平息的 怅惘。音而有知.是艺术家的幸福:音而能知,是欣 赏者的幸福。这种幸福的创造、再造和转让,构成了 艺术世界的心的交流。
人琴俱亡的译文
人琴俱亡的译文如下: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琴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于是痛苦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人琴俱亡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
人琴俱亡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
人琴俱亡的近义词/同义词:
人琴俱逝: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同“人琴俱亡”。
睹物思人:睹:看;思:思念。
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人琴两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同“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的反义词:
长相厮守
人琴俱亡汉语词典意思详解:
成语读音:rén qín jù wáng
成语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成语出处:《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
人琴俱亡的故事描述:
王献之与王徵之兄弟感情非常深厚,在老年兄弟都患重病。
王献之先去世,王徵之的家人封锁消息,他坚持要去找王献之,在他的灵床上坐下,要弹奏几曲不成调子,就举琴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悲痛得昏死过去。
人琴俱亡的例句:
1、每次看到他的遗物,都有人琴俱亡之感。
2、一串串的忧伤滑过,跌宕在欲言又止的哽咽里,谁说过人琴俱亡?
3、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同人琴俱亡。
4、沉心反思他十年来的轨迹和蜕变,人琴俱亡。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的成语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的成语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的成语: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琴。
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琴俱亡的成语典故
关于人琴俱亡的成语典故
“人琴俱亡”这则成语常用来比喻对知已、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曰……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对他的弟弟非常钦佩,王献之对哥哥也很敬重,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后来,兄弟两人都患了重病,王献之先去世。
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没有把这坏消息告诉他。
王徽之老是听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担心。
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道:“子敬(王献之的字)的.病怎样了?为什么长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家人含糊回答,不向他吐露真情。
王徽之终于明白过来,悲哀地说:“看来子敬已经死了!是吗?”家人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便说了实话。
王徽之听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仆从准备车辆去奔丧。
到了王献之家,王徽之在灵床上坐了下来。
他知道献之生前爱好弹琴,便对献之的家人说:“把子敬的琴取来。
”琴拿来后,王徽之就在灵床上一面弹,一面想着过去兄弟两人的情谊。
他越想越悲伤,弹了几次,都不成曲调。
于是举起琴向地上掷去,然后叹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叹罢,他悲痛得昏过去了。
一个多月以后,他也离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