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剑君艺术漫谈

合集下载

“生命之花”的美学意境赏析

“生命之花”的美学意境赏析

“生命之花”的美学意境赏析作者:杨良君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9期摘要:紫砂壶在中国是十分常见且相当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一,精美绝伦的造型及多样的情感、文化、意境等的表达是紫砂壶艺术的特点。

此件“生命之花”紫砂壶来源于自然,在造型装饰的配合下形成独特的美学意境,绽放紫砂壶的魅力,热情讴歌着美好的自然、生命与艺术。

关键词:紫砂壶;生命之花;美学意境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031-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23纵观人类的艺术发展史,可以将艺术创作分为几种类型:一种是以艺术性为主的,有着历史文献价值,主要用于观赏或研究;一种是随着时代发展艺术性减弱实用性增强,与人们日常生活逐渐融合起来的;还有一种仅耀眼片刻存留在人们的想象或记忆中。

我们今天所要欣赏的紫砂壶艺术之所以独特,就在于它是前两种形式的集合,它既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又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在百年时光中踏着坚定的步伐,证明着自己的价值。

一件紫砂壶的构成包含了颜色质感、造型与装饰三个大方面,塑造起壶的客观形态,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追求、思想情感等。

“生命之花”这件作品的特征在于美学意境的构建,造型与装饰的配合是其完成实在造型的基础,关键在于由美学意境造成的意犹未尽的艺术体验,手工艺人在壶中又渗透了怎样的思想追求,或者说这一作品对人的哪些情感、心理等进行了概括,这些都要通过对壶的仔细分析才能找到答案。

北宋书画家米芾曾写过一首咏茶的诗,其中有这样一句:“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

”其中的“紫瓯圆”便是紫砂壶,这一名称也对紫砂壶的特征进行了概括,“紫”来源于紫砂泥,且大多数紫砂壶也呈现出紫色;“瓯”是指小盆或杯,这强调了紫砂壶身型小巧;“圆”则更加具体,这是紫砂壶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造型。

“生命之花”在这些基本特征之上又叠加了装饰,壶的个性就更加强烈,展现出一种生命力,这生命力是属于自然、花朵的,也是属于紫砂壶艺术的。

于寻常处见功力 于细微处见真章

于寻常处见功力 于细微处见真章

于寻常处见功力于细微处见真章作者:陈世海来源:《曲艺》2017年第07期西方美学家认为审美是无功利性的“无用之用”,而中国传统文艺观却秉持着古代政治或道德功利主义的“审美功利主义”文艺观。

这一观点经过启蒙思想家的现代性转化,就发展成利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来实现大众教育,即希望通过文艺的“美育”来对民族思想文化进行重建,这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不谋而合。

借助“美”的力量来实现当代意义上的“诗教”,是文艺家孜孜以求的境界,也是曲艺家心向往之的目的。

然而可惜的是,新中国文艺史上不乏急功近利的错误表率,空洞的政治说教与喊口号一般的“文艺创作”导致人们越来越不屑于本为中性的“宏大叙事”,也对文艺引导国民精神与社会文化的理想嗤之以鼻,进而疏远了价值观的重构这个重大历史命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提文艺的现实主义精神,着重细节描写与典型塑造,创作出令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实现包括曲艺人在内的文艺工作者“文章经国”的愿景,就变得尤为重要。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利用艺术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就必须要实现艺术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水乳相融,至少也要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件成功的文艺作品,作一个粗浅的比喻,把它比作一具人体,一个健康的人体,那么,故事就构成了这个人体的骨骼,而细节,就是这个人体的血肉了[1]。

以此而言,文艺作品要有看点、有特色,能够吸引听众为之驻足,没有细节是绝不可能的。

一、细节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构筑艺术作品真实性的基石本质真实是艺术真实的核心与灵魂。

所谓本质,不是玄妙的“自我意识”或笼统的“时代精神”,而是具体的社会生活的内部联系,是外在生活现象的内在逻辑。

[2]细节就是缝合本质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缝隙的针线,是突入本质的向导。

只有通过经过加工改造的细节,才能让作品与本质真实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声演员对于语言的掌握往往令人惊艳,基本上各地方言都能随手拈来,模仿个八九不离十。

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

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
中世纪 的气氛 当中去 , 同时它也代表 了劳伦 神父的形 象 ; 乐 器 哀 诉 的 音 调 , 示 了故 事 的 悲 剧 性 结 弦 预 尾 【 l 。这首 曲子让人 内心泛起莫 名的哀 伤和惆怅 。
“ 音乐始于词尽 之处” 也许有些感情是无法用语言和 ,
场、 餐厅等各种 场所 的背景音 乐 , 至突 然 响起 的 手 甚 机彩铃等 , 都有可能是西方古典音乐 。一 部成功 的电 影或是 电视剧少不 了美妙的音乐 , 而古典 音乐 在这方 面更 占有优势 , 常常作 为背 景音 乐。例 如 , 前不 久热 播的电视剧《 色浪漫》 血 的背景音乐 就是 《 匈牙利舞 曲

紧迫而沉重, 音乐笼罩在阴霾中, 威风凛冽的命运动 机 占了先锋 。听者 眼前不 断浮现狂风怒号 、 浊浪排 空 的场 面 , 一艘破 旧的大船 , 在风雨交 加的大海 中飘摇 ,
甲板上站着一个头发花 白但神情坚 毅的绅士 , 迎着风 浪 的击打 , 身子随颠簸 的船上下起 伏 , 没有惶恐 , 没有
张 向 荣 : 方 古典 音 乐 的魅 力 西
所 以被称为经典 , 因为它久盛 不衰 、 听不厌 , 是 百 能给 人 以美 的享受 , 有助 于提高人们 的文化修养 和精 神文 明的境 界 。其 中 , 情感 和道德 的力量 是西 方古典 音乐 能够长久不衰的两大原 因 。音乐是感 情 的表达 、 魂 灵 的体 现。 当一个 人欣 赏一 首优 秀 的音 乐作 品 产生 强 烈的情 绪时 , 就可 以潜移 默化地提高 他 的道 德情操 和 思想境 界 , 心灵也就可 以得到净化 。西方古 典音乐 的
摘 要: 我们生活在被音乐包围的时代里。在各种音 乐形态里, 西方古典音 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我们, 并渗入到我们生活

巨石:用比较美术的视角看“在长安”的当下意义

巨石:用比较美术的视角看“在长安”的当下意义

巨石:用比较美术的视角看“在长安”的当下意义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8年第6期今天借“‘长安状态’——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座谈会”说一些我的心里话,我发言的题目是《用比较美术的视角看“在长安”的当下意义》。

传承是发展的必经之路,思考研究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我有幸参加2012年中国美协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究工程,带着中国美协的主题任务——构建美术国际视野的目的,把世界美术、东方美术和中美洲美术之间的联系做了系统梳理,从中受益匪浅。

所以,我心里就产生了一个很强的原始动力: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作为一名中国画的研究者和从业者,自己又非常爱好绘画艺术,我早就做好了为绘画艺术付出毕生努力的准备。

出于这个原因,只要有利于美术事业发展的事情我都感兴趣。

这次《艺术品鉴》精心策划组织了“在长安”系列活动,参与活动的八位画家在生活当中也都是知己、是朋友,从艺术上说是同道、是同仁。

和《艺术品鉴》的这种协作,我认为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的战略关系,按照我心目中设想的美好愿景,以后也许会走得更能贴合当下时代的实际需要。

所以,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站在我们五千年文化历史长河的脉络来看当代美术发展的现状。

二十世纪,是经过工业文明之后,人类进入由贪婪到疯狂、从理性到智性、从革命到革新的一个世绝。

学界认为,这个世纪的开端是1918年,结束是1989年,期间诞生了好几个伟大的画派和一大批优秀的画家,所以我就思考,如何看待二十一世纪的艺术群体和艺术家个人的作为,这个历史阶段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课题。

在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中,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诞生了两个伟大的艺术运动。

一个是在大西洋彼岸,1910年爆发了墨西哥壁画运动,它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用美术作品解救了一个国家,解救了一个民族用壁画的形式呼唤民主、呼唤自由,呼唤光明,试图以此教育和激励民众,不断向他们灌输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推翻独裁统治。

江南古典园林的诗画意境美解析

江南古典园林的诗画意境美解析

江南古典园林的诗画意境美解析
孙俊桥;苏洋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以园林学、生态学、文学等学科为基础,从历史溯源.社会背景、造园特点、文化内涵及美学思想等角度对江南园林进行解析,运用比较法、田野调研、案例解
析等方法系统阐释江南古典园林诗意设计,总结出其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对现代设
计中地域特色营造,文脉传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页数】4页(P429-432)
【作者】孙俊桥;苏洋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江南古典园林意境美之例证分析 [J], 王一鸣;谢敏;李雪;袁欣;杨秋生
2.略论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空间的意境美 [J], 王玲
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中国诗画意境美之感想 [J], 郭喜斌
4.以诗入画——试论工笔花鸟画的意境美 [J], 华灵
5.浅谈山水诗画的意境美 [J], 张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微典型意象提升审美水平

探微典型意象提升审美水平

探微典型意象提升审美水平
袁立民
【期刊名称】《教育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上下五千年,连绵不断留下了灿若星河的诗词.中学课本的古典诗词佳篇中产生出来的深厚、丰富的民族文化心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并塑造着中学生的文化人格.在语文教学中,解读中国诗词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品格,必须从"意象"切入,了解意象诗的典型意象,对中学生提升朦胧美感效应的欣赏水平,以及高层次的文化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袁立民
【作者单位】石家庄美术职业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提升课堂教学质效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J], 陈娟
2.探微典型意象提升审美水平 [J], 袁立民
3.提升课堂教学质效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J], 陈娟
4.提升课堂教学质效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J], 陈娟
5.探微典型意象提升审美水平 [J], 袁立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软木画的兴衰看工艺美术的传承

从软木画的兴衰看工艺美术的传承

天工|2020年第5期文 陈君锟诞生于福建省福州的软木画工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名扬海内外,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是福建地区的重要艺术遗产,也是福建人民生活智慧的体现。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软木画这一民间艺术面临着新的发展以及挑战,软木画的兴衰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正在经历的流变以及发展,以软木画的兴衰了解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能够更好地在当代传承我国工艺美术,让这门艺术可以绽放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一、软木画的特点福州软木画是一种基于树皮的皮层进行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软木画所采用的树皮材料是盛产于南欧、北欧和阿拉伯地区的栓皮栎树,这种树皮材质松软且富有一定的弹性,软木画在绘制上融合了中国雕刻的相关技法,在圆雕、浮雕、透雕、微雕中吸取雕刻的灵感,同时也借鉴了中国民间刻纸和剪纸的相关技法。

在创作上,软木画的匠人会先取一块软木木材,将其切片之后雕刻上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雕刻结束后再将树皮粘在衬纸上。

软木画具有一定的立体观感,在进行装裱后,这种独特的艺术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易脱胶和腐蚀。

在艺术创作中,软木画匠人们也从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汲取了精华和灵感,将园林中常用的框景手法,与中国水墨画中的留白和意境相融合,经过装裱后的软木画能在小小的方寸之中展现出特有的艺术层次和深远意境,令人过目不忘。

二、软木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软木画的起源形式上可以发现其是对中国木雕工艺的延伸,并且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与欧洲西方文化进行了结合,这种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

在清末民国时期,福州的木雕名师将传统的雕刻技法和剪纸艺术创作方法融于软木画的创作中,在软木片上进行精雕细刻,软木画正式宣告诞生。

20世纪30年代,福州城内成立了第一家软木画门店,从此软木画这种新型的艺术创作形式开始正式登上民间艺术的舞台。

1953年之后,从事软木画创作的大师能人不断涌现,福州市工艺木画厂、工艺美术厂、环城工艺美术厂等生产单位成立,更多的人加入软木画创作的行列中,甚至很多家庭都以软木画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很多家庭式的作坊成为软木画创作的主力,也意味着软木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到来。

论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和意境

论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和意境

论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和意境
宿秋羲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 对于艺术作品来说,典型和意境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共同包含于美学之中,两者相互对应又存有一定的联系.典型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总页数】1页(P228)
【作者】宿秋羲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谈艺术作品中"意境"的营造 [J], 宋后斌
2.谈粉彩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处理 [J], 吴艳青
3.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诗意"的美学精神追求及其意境表现——以南宋院体花鸟画艺术作品《枇杷山鸟图》图像分析为例 [J], 姚远;金纳
4.落刀有诗情——试论篆刻艺术作品中的诗歌意境 [J], 邓定剑
5.中国书法艺术作品中的意境美探究 [J], 陆卫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中国艺术歌曲与德奥艺术歌曲

早期中国艺术歌曲与德奥艺术歌曲

早期中国艺术歌曲与德奥艺术歌曲
夏美君
【期刊名称】《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24)4
【摘要】艺术歌曲起源于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是德、奥音乐的经典体裁形式之一.中国音乐家开始尝试艺术歌曲创作的时间,大约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其作品创作与德、奥艺术歌曲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研究早期中国艺术歌曲与德、奥艺术歌曲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我国近现代音乐先驱所取得的伟大艺术成就,有助于我们在先人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中西结合的道路,更有助于我们在汲取世界音乐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优良传统.
【总页数】6页(P139-144)
【作者】夏美君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42.5
【相关文献】
1.音乐人类学视野中的中国艺术歌曲——意境是中国艺术歌曲表演之灵魂
2.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的变迁历程——兼及对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一些看法
3.德奥艺术歌曲与中国艺术歌曲特征与差异性探讨
4.德奥艺术歌曲的研究及演唱对中国
艺术歌曲演绎的启示5.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内涵——评《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文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

浅谈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

浅谈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
郝晓声
【期刊名称】《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0)0S1
【摘要】美是大自然的特质之一,也是客观事物的属性。

形式美的原理是对比统一的规律,我们要创作美的作品就要研究美的客观规律,应用这种规律,在繁杂的对象中建立一种有条理的秩序。

【总页数】1页(P)
【作者】郝晓声
【作者单位】太原市少年宫;山西太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1
【相关文献】
1.浅谈作业批改中的"√"或"×"符号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J], 董中山
2.浅谈书法中的形式美在创作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J], 李鑫
3.浅谈形式美法则在电力机柜设计中的应用 [J], 丁文;韩德斌
4.浅谈陶瓷雕塑造型中形式美感的把握 [J], 黄建民
5.从美术作品中的创意之“源”说起——浅谈生活素材在创作中的应用 [J], 陈巧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艺术史上的奇葩──基督教艺术巡礼

艺术史上的奇葩──基督教艺术巡礼

艺术史上的奇葩──基督教艺术巡礼
李荣启
【期刊名称】《创作与评论》
【年(卷),期】1994(000)005
【摘要】艺术史上的奇葩──基督教艺术巡礼李荣启艺术与宗教的联系已成为当今文艺研究的热门话题。

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用图象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形下,艺术确是在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130页...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李荣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19
【相关文献】
1.世界翡翠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葩《翠魂》论——《中国古典文学翡翠名雕大系》评介 [J], 翠涵
2.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试析《荷花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J], 齐红
3.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的一枝奇葩——唐弢杂文艺术 [J], 吴明
4.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和林格尔剪纸巡礼 [J], 刘新丹
5.土乡大地彩虹飞民间艺术放奇葩——互助土族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 [J], 保广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浙江先秦雕塑的工艺性特征

试论浙江先秦雕塑的工艺性特征

试论浙江先秦雕塑的工艺性特征
毛宁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 现今的考古发现,为出土实物一直较少的浙江先秦雕塑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通过对浙江先秦时期青铜、玉石、陶瓷三类雕塑以及其雕塑性器物的梳理,基本勾勒出先秦时期浙江雕塑的大体轮廓.依附于工艺品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浙江先秦时期雕塑强调象征性、装饰性和抽象性的工艺性特征.而且,相较于这一时期的中原雕塑,其工艺性特征更为鲜明,与中国古代雕塑的整体发展趋势不谋而合.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毛宁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
【相关文献】
1.试论浙江先秦雕塑的工艺性特征 [J], 毛宁
2.从焊接工艺的视角试论焊接雕塑艺术 [J], 陈健;冷冰;张毅梅
3.试论先秦诸子学说的共性特征 [J], 陈学举
4.浙江先秦雕塑的工艺性特征分析 [J], 黄楠
5.革新抑或消亡\r——试论材料与工艺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J], 彭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末民初的中国书画雅集及其变异

清末民初的中国书画雅集及其变异

清末民初的中国书画雅集及其变异
苏滨
【期刊名称】《中国书画》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正> 在晚清时代,古风盎然的书画雅集,依然为某些文人士子所崇尚。

他们既以书画为清高嗜好,又以书画交流为超凡脱俗的雅事。

1851年成立于上海西城关庙的萍花书画会,即是典型的雅集。

此会初创时名为萍花诗社,后来由以诗会友
转变为以书画雅集为主。

由吴宗麟发起创办兼主持人,顾梦芗、俞少甫任社长。


吴宗麟的《萍花社雅集图》题记,便可大致想见书画雅集的活动情况: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苏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9.2
【相关文献】
1.清末民初中国书画的现代化转型初探 [J], 范美俊
2.论清末民初时调(小曲)曲词的传承与变异 [J], 李秋菊
3.宋江形象在清末民初的变异——基于清末民初京调折子戏《乌龙院》的考察 [J], 李志红
4.《回首》的汉译分析与哈代在清末民初中国的译介与变异 [J], 朱洪文
5.清末民初的社会心理变异与文学兴替 [J], 耿传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写景散文因彰显美学而精彩

写景散文因彰显美学而精彩

写景散文因彰显美学而精彩
苏官金
【期刊名称】《甘肃教育》
【年(卷),期】2008(000)020
【摘要】中学语文(初中北师大版)选取的作品都渗透了美学内容,特别是写景散文,意蕴深幽,耐人寻味,美不胜收,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典范材料。

【总页数】1页(P35)
【作者】苏官金
【作者单位】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甘肃兰州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精彩解读——读静轩新作《红楼梦与明清美学》
2.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精彩解读--读静轩新作《红楼梦与明清美学》
3.“合作”与“语文”共舞,彰显语文别样精彩
4.运用美学创造城市之美践行美学彰显城管之美
——开启成都市城市管理美学提升之路5.彰显“四性”之美的企业美学专著--评《企业美学纲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美术欣赏与鉴赏的几点思考

对美术欣赏与鉴赏的几点思考

对美术欣赏与鉴赏的几点思考
苏鹏
【期刊名称】《甘肃教育》
【年(卷),期】2006(000)08B
【摘要】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法课轻鉴赏课的现象,但事实上.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都属于美术教学的基础内容,是学生进行审美实践、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其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完善学生人格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总页数】1页(P64)
【作者】苏鹏
【作者单位】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甘肃兰州73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55
【相关文献】
1.千虚不搏一实r——兼谈实物鉴赏在绘画类美术欣赏课上的点睛作用
2.让美术欣赏成为艺术与生活的纽带--谈对一堂美术欣赏课的几点思考
3.如何在中学工艺美术欣赏课堂中r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浅谈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高宽课程视觉艺术鉴赏的思考
5.浅谈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高宽课程视觉艺术鉴赏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油画的材质美

论油画的材质美

论油画的材质美
吴东弓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美学(下)》
【年(卷),期】2003(0)6
【总页数】3页(P20-22)
【关键词】油画材料;文艺复兴;色层;伦勃朗;材质美;画家;当代艺术;达·芬奇;艺术家;现代艺术
【作者】吴东弓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视觉艺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8
【相关文献】
1.发现材质之美——《立体构成》教学中的材质探索 [J], 张淑蘅
2.油画材质技术之美 [J], 刘萍
3.材质之美——论室内空间中的材质设计 [J], 苏谦
4.服装材质创造服装美--浅谈服装材质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J], 龚湘波
5.浅论古典油画中的加光术(节录)——兼论古典油画的材质与技巧 [J], 魏鲁安;沈行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刍议中国文人山水画于当代工业设计之启示

刍议中国文人山水画于当代工业设计之启示

刍议中国文人山水画于当代工业设计之启示
宫力
【期刊名称】《包装工程》
【年(卷),期】2011(32)16
【摘要】以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形成以及所包含的美学思想为启示,分析了文人山水画中以少胜多的格调、"度"的把握、暗示性、节奏性等几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所能带给当代工业设计发展的积极影响为启示。

同时通过了解中国文人山水画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不足,对当代工业设计提出要重视可能产生的弊病以及如何消除弊病的方法,来提高工业设计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总页数】3页(P109-111)
【关键词】文人山水画;工业设计;启示;弊病
【作者】宫力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72
【相关文献】
1.试谈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文人情怀 [J], 李贞艳;
2.试谈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文人情怀 [J], 李贞艳
3.中国古代文人隐逸题材山水画刍议 [J], 周云
4.刍议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文人情怀 [J], 吴敏
5.元代文人画对当代古村落题材山水画创作启示 [J], 何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象油画的写意性技法探索

意象油画的写意性技法探索

意象油画的写意性技法探索
吕寒冰
【期刊名称】《天工》
【年(卷),期】2016(0)4
【摘要】中国的写意性油画是一种西方文化逐渐向东方文化扩展的现象.当然,这归功于诸多的中国油画画家的不懈努力,将国外的画种融入中国特有的文化气息.所以,意象油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油画在欧洲国家不管是在写实性还是科学性方面都已经达到不可攀登的高峰,虽然中国油画目前还不可能到达那个高度,但是在意象油画的写意性方面却充满了信心.
【总页数】1页(P147)
【作者】吕寒冰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群众艺术馆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技法的不断创新实践的成功探索--评苏厂元先生的《写意山水画写生技巧研究》[J], 范进军
2.浅谈意象油画中写意性的画面变化 [J], 刘雷
3.任伯年写意花鸟画技法探索 [J], 李长民
4.肌理技法在写意花鸟画中的探索 [J], 洪丽莎
5.浅谈意象油画对传统中国画写意性的借鉴 [J], 王威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歌剧《莎乐美》中的音乐意象

浅谈歌剧《莎乐美》中的音乐意象

浅谈歌剧《莎乐美》中的音乐意象
沈苏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24()8
【摘要】从《圣经》中渺小的配角到西方艺术史上的灵感缪斯,莎乐美神秘而难以捉摸的幻影在视觉艺术、文学、建筑和音乐中挥之不去。

本文以歌剧为切入点,将笔者在配器、和声、作曲分析等专业领域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从声音、音调、戏剧、宗教和文学等方面诠释她在作品中被重新赋予的意义。

与王尔德的歌剧不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莎乐美》值得从音乐这一专业的角度,从半音和声、不协和音程、无调性乐谱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在《莎乐美》中,构成整部作品的关键元素是舞蹈、布景设计以及相对应的具有特色的配曲,而表现这些艺术元素的形象与理查德-施特劳斯本人的经历、作曲环境以及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经验密切相关。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沈苏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32
【相关文献】
1.浅谈高等音乐院校歌剧排练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歌剧——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艺术形式——浅谈歌剧艺术中声种与歌者、角色
3.浅谈歌剧《木兰
诗篇》中花木兰的音乐形象——以《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为例4.浅谈中国歌剧《逐月》中嫦娥咏叹调——《情分飞,离别难》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5.浅谈歌剧《再别康桥》中现代诗歌与音乐的交融现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戏曲“美的形式”与“形式美”——读宗白华先生《艺境》

戏曲“美的形式”与“形式美”——读宗白华先生《艺境》

戏曲“美的形式”与“形式美”——读宗白华先生《艺境》张绵君
【期刊名称】《当代戏剧》
【年(卷),期】2002(0)S1
【摘要】形式美的秘密和奥妙中国戏曲自进入“表演者时代”以来,就特别重视听觉与视觉上的表情达意功能。

经过多少代艺术家的打磨、提纯,才使得具有特殊表达方式的戏曲艺术语汇——程式,释放出形式美的光辉。

在戏曲艺术中,作为美的技术——程式来讲,最容易被感知,具有独特的艺术魁力。

【总页数】3页(P4-6)
【关键词】形式美;美的形式;宗白华;戏曲发展;戏曲艺术;中国戏曲;艺术家;艺境;程式化;大制作
【作者】张绵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
【相关文献】
1.融汇中西创建美学--读《艺境无涯--宗白华美学思想臆解》 [J], 凤文学
2.浅谈美感的培育——读宗白华《艺境》有感 [J], 张晟
3.论戏曲舞美的形式美 [J], 魏立平
4.关于当代戏曲形式美的思考 [J], 余笑予
5.在当代戏剧观的漩涡里——戏曲表演艺术形式美的今日观 [J], 陈幼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剑君艺术漫谈
苏剑君,字子修,男,汉族,1963年8月生于济南,祖籍河北交河,号野岸,别署山左唯石,海右唯石,燕赵之士,唯石斋主人。

现为山东印社社委、常务副秘书长,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济南铁路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作品多次入展省部、全国及国际性大型书法篆刻展并获奖,并多为文史部门、学府、寺院及海内外知名人士所收藏,作品及传略亦被《中国印学年鉴》、《中国印谱》、《中国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共和国书法大系•篆刻卷》等多种文集辞书所收录。

曾多次担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和山东印社、西泠印社等部门组织的书法篆刻大赛评委。

熟悉苏剑君的朋友或有机会接触到他的作品的人,对他都会有相当的评价。

人们看他的画,都说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画家;看他写的字,又赞他是颇具禅意的书家;再看他的治印,更有行家点评他是一个相当有造诣的篆刻家;而把玩一下他收藏的那些满目琳琅的“灵石”,你更不难理解剑君的别号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石”了山左唯石、海右唯石、唯石斋主人……有朋友说凡有缘与剑君一起夺席谈经、激扬文字的人,几乎都被他的热情、他的睿智、他的勤奋和他的坚毅所感动、激动和撼动过。

当然,还有他的成功。

苏剑君现在除却他钟情的本职工作以外,还是以“研究印学、保存金石、兼及书画”为宗旨、以篆刻书画创作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而被誉为“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社员。

同时,他还担任着山东印社社委兼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委员,济南铁路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这么多耀眼灼目的桂冠,很能让人顿生敬慕之心。

然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都不是什么官衔,而是自然酬勤的、道德与艺术的馈赠。

说春秋事、论魏晋风、游经史集、修道德法;吟哦言志、镌石炼心、泼彩抒情、挥毫写意,“亦佛亦道”、“出佛出道”……这就是苏剑君。

苏剑君于绘画,自幼得冯春晓(舍羽)先生的启蒙,而在天缘地和中经几十年的磨砺锤炼,独有一辟。

他的画,从来不是为画而画,自始自终地服从、表现和互动于他的思想和境界。

无论是西画还是国画,他的这种风格特点都非常明显。

在油画创作中,他受西方非理性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十分注意主体个性和意识的张扬。

大胆破格和不断出新甚至让人看来不可思议的非理性主义表现,实际上内涵却非常深刻、入理。

后来他又汲取了后印象派的创作笔法,泼辣地运用色彩和线条来实施这种表现,在抽象的形式中渗透着对自然的别样感悟和向往、辐射着生命的不屈与张力。

戴泽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油画《天心》:“很有思想、有诗意,不是诗人是画不出这样的画的”。

他在中国画的艺术朝觐中,追求的是一种古朴高旷、超然隐逸、淡泊虚无的意境,追古人、师造化、采诸长、得心源。

他的画用笔简约,设色恬淡,显然是受了国学中儒释道思想文化的熏陶和练就。

其艺风深得诸多书画大师和学者的赞赏和好评。

著名书画大师魏启后老先生在观他的画后曾欣然命笔写下“子修意在表现大千世界之微妙化机,虽一枝两叶,然生机满纸”的佳评。

剑君之书法,无疑而得意于他的篆刻而齐驱。

从甲骨、钟鼎铭文入,继进石籀小篆而切
汉隶,工章草、行书,尤以章草见长。

以《封龙山颂》、《出师颂》、《十七帖》诸古帖墨迹为楷;剑君的行草,先师米(元章)帖,后深受弘一大师的影响而潜工之,又受益于当代书法艺术大师邹振亚、魏启后诸当代名家的把腕点教,取法乎上,潜心攻研,得其心悟,濯深潭而后出水。

其作品古朴自然、清新逸静,知白守黑布局有法、节奏欣然疏密有致,境随心转、笔随意到,有禅茶三昧更是道法自然,常令观者驻步凝思,悦心称颂。

剑君治印,当是他的众才之长。

学印之初他师法左次修,后师从篆刻名家邹振亚先生,基从秦玺、汉印,上追甲骨、钟鼎兼取封泥、铜铸,又采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王褆等诸家之风,篆刻刀法稳准精到,章法布局不颇绳墨。

方寸之间,天地虽小而气象万千;铁刃之下,纵横古今而刻意随心,天道酬勤。

经多年的历练和追寻,剑君治印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自有新意,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

在1991年的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中,与会专家对他的作品作出了“苏剑君学古玺空灵古朴”的极佳专评,作为当时全国不同流派书坛新人13个代表之一,备受书画界人士的赞誉和推崇。

读书、爱书、藏书和赏石、悟石、藏石是苏剑君的两大嗜好。

书,为他的博采深汲打开了广博的天地,提供了丰富的矿源。

他读书的范畴广涉政治、经济、社会、哲学、心理学、文学、音乐、书画、篆刻等领域,特别注意研习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及西方哲学诸家思想,博采互补,相得益彰。

而悟石,则是剑君钟情所至,亦是他境界所至。

山无石不峭,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居无石不雅。

为了读懂这个“石”,倥偬中的他几乎倾其了所有的业余时间,不断的去探索、去追求、去体验“石不能言,最可人”的真谛。

古人曰:“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

”悟石即人石合一,悟石即出神入化。

清《灵石记》语:“石体坚贞,不以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

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扣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将以为友”。

剑君悟石,一得观石,二得观我;《说文》释:“石之美者,玉也”,而玉的品质是外表温润、含蓄内敛,然内在刚健、凝结坚硬,剑君追求做人、做事亦是如此,观石以融情趣,观我以德通心,能不两悦乎?
而与剑君结交较深的朋友都认为,苏剑君本质上是一个诗人。

因为他有一颗很纯粹的、至善至美的诗心。

表面看起来,剑君的诗无怒无怨、无喜无忧,没有疾呼、没有呐喊。

他在貌似无题无意之中,而恰恰又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丰富、充实、张扬着个性与共性交织熔融的审美。

剑君的诗容涵了广阔的艺术时空,简练悠远的诗句中,熔融了音乐的节奏、绘画的墨彩、书法的神逸、篆刻的苍古,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认识自己、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可能和契机。

人们可以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得到诗人情感、灵性、思辨的突涌激荡。

而他又在空灵、幽静、古朴自然之中,不知不觉地把人带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之中,干净且平寂。

艺者,术之为形,道之为心。

传统的继承与反动、借鉴与批判、师法与创新,是苏剑君始终不渝的执艺圭臬。

他把自然造化与心灵感应相糅合,把情感与理性相冲撞,不时地在追寻的过程中掀起巨涌大波,而又訇然摔碎、筛分、积淀和升华。

如此复复反反,终炼就一泓月色、一缕梅魂、一潭禅意、一袖道风,而进入一种物我两忘、超然隐逸的高层境界。

视之无形却有形,听之无声胜有声;境随心转,月到风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意识里,琴与剑是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和意蕴的。

墨与风,也有着特定的彪炳和指向。

我想,用“抚琴三尺剑、研墨四时风”来概述苏剑君的艺术风采,应该是贴切的。

木雁
抚琴三尺剑石墨四时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