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到都市:逸乐之美的两种形式——论陶渊明和白居易生活的艺术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艺术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艺术内容摘要: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陶渊明所开创的田园诗派对中国的诗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所建构的桃花源虽只存于幻想世界里,但这种平淡自然,返璞归真的意境,把中国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中国诗人的归隐传统可以说是在晋代形成的,要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诗人隐士,毫无疑问当推陶渊明。
他所描绘的挑花源虽只存在于幻想世界里,但是它喊出了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民众摆脱压榨的心声,不时激起人们的热情、期望与憧憬。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创了田园诗派!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田园诗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社会政治的剧烈动荡和陶渊明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与他的人格精神之间的矛盾,形成了陶渊明田园诗独特的审美意象,诗人通过其所营造的审美意象,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淳真、美丽、和善的一面,而且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那份崇高的情操和人生的理想。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生活平淡自然归真正文:陶渊明是我国晋宋之交的一位伟大的诗人、隐者,说他伟大,不仅是因为其诗其文优美绝伦,更他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出身官宦之家却生活窘迫,向往济世报国却被无情打击,归隐田园却声名远播,也正由此,才成就了陶渊明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与众不同的“独行侠”。
他的一生的后半段是在田园中度过的,而这时也是他的创作的丰收期,这一时期的生活使他确立了隐者的地位并为他赢得了流传千古的诗名。
本文就是基于陶渊明这一时期的田园生活,从自然、社会、人生等三个方面,探讨其田园生活中所反映出的哲理内涵。
一、消极避世、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历史悠久,从东周时的老子、庄子算起,到陶渊明所生活的年代,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在这千年中,道家思想历经各种演变,然而其避世逍遥、清心寡欲的遁世思想却始终没有变。
但陶渊明的道家思想,却与以往各家有所不同,并且直接继承了老庄思想,而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厌弃官场及刘宋新朝而归隐陶渊明出身官宦之家,尤其是曾祖陶侃的功绩使他从小就有报国济世的思想。
陶渊明田园诗歌艺术特征浅析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著名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多次出仕。
同时也受老、庄和当时隐逸风气影响,具有爱慕自然,向往隐居生活的倾向。
因此几经沉浮,感到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最终归隐,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
长久隐居清闲生活,开始大量的田园诗歌创作,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的田园诗的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他的诗中田园风光怡美,田园生活简朴自然,其心境悠然自得。
他叙写躬耕的乐趣,写农作生活体验,风格亲切、平淡,富有韵味。
陶渊明的田园诗意境独特,不但韵味醇厚富有冲淡美,而且创设出情、景、理浑融的意境,却又不乏理性。
他写景不求形似,叙事不求曲折,而是透过普通的人和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悟之理。
重在写心,写与景物浑融在一起的明彻心境。
而他诗歌的语言本色自然,精工简练。
他的每一首诗,语言质朴无华,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无雕饰之感,但却生动形象,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更是无人能及,对后世影响深远。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魅力,将会像“采菊东篱下”的诗句一样,历久弥新,久而愈香。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志趣。
陶渊明开始是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受人轻视,少日自解归。
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后归家,元兴三年,他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后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离职。
同年秋,他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授印去职。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优秀作文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优秀作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优秀作文(通用29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优秀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优秀作文篇1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他的一生,忙忙碌碌,反复辗转于官场与田园,他心所向田园,以一种隐逸者,高洁者的身份度过自已的余生,但他满心充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牵挂担忧之情,他一度充满憧憬,多次任官,但年近老烛之年的他真正意识到,田园是他的归宿,乡村车马野夫的生活才是他真正向往的,也是他原本该过的。
一生的孤洁,是门口杂草丛菊中的‘松菊犹存’,是久转徘徊的那颗孤松,坚韧挺拔,却只是孤且一颗,孤身一人而己,所以他盼归田园,以质朴的生活换得最纯的快乐,以脚踏实地来放心灵。
陶渊明的田国生话是一幅美好的图景,锄地拨草,时而弯腰劳作,时而矫首远观,汗水流过脸颊,带来了疲意,得到的却是心中无限的满足,陶渊明的生活是白朴平凡的生话,一个一普通农家生活——常常策扶老以流憩,活得自在悠然,亦是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的去苦劳作那般,生活虽苦,却无比惬意满足。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安然于现在,不求富贵,不盼长生,不虑生命之短暂,虽已花甲之年,感叹过光阴易逝,时无短暂,但其正的现实让他乐天安命,不顾虑将来,只享受现在。
田国是他精神寄托,在田园中,他乐天安命,在田园中,他虽苦犹甜。
他爱田园,爱他的美,一种超然世外的美丽,不夹杂社会,官场的黑暗,他爱田园,爱他的一切之物皆为、自然之生,没有别外的糅造,正如人的本性,质朴自然。
在田园中,他放飞心灵,安心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在田园中,他忘却忧虑,虽是年老的体躯,却杯有一颗对田园少年般炽热的心。
他以颗美好的心灵面对着田园,田园则以其方式加以反馈。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优秀作文篇2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陶渊明诗歌艺术风格
精品课件
10
艺术风格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陶诗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大类:田园 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但其最主要、最能代表其创作成就的则 是田园诗和咏史诗。田园诗描绘的是清 幽、静谧、平和、优美、安闲的田园风 光,抒发的是恬静淡泊、悠然自得的思 想感情,阐释的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的人生哲理,这种风格特别突出。而陶 渊明咏史诗中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 既咏史又抒怀,有一种雄健豪迈之气, 表现出慷慨豪迈的风格。除此之外陶渊 明诗中还有一种抑郁悲戚的风格
如:《读<山海经>》等
精品课件
9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读<山海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园田居(其三)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杂诗十二首
(白日沦西河)》
这些诗句平白如话, 但由于诗人有生活实践, 再加之能从诗的整体风 格上运用语言,把握每 一句诗,因而显得质朴 而生动,平淡中见绮丽, 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生 动性。诗人在语言锤炼 上,功夫颇深。为了丰 富诗的内涵,增强诗的 表现力,可谓真情吐露、 字字珠玑。极具有艺术 感染力,其锤炼词语之 功往往令人叹服。
如:《归园田居》其三 精品课件
5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中的景物有南山、豆苗、杂草、 锄头、露水等,这些景物都是极为淳朴 自然、平凡无奇,诗人通过极其普通的 景物,传达了心中的真实情感,描绘出 一幅和平、宁静质朴的田园风光,字里 行间流淌着诗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 自然”的喜悦之情。
隐逸诗人之宗
田园诗人之祖
精品课件
3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中学语文论文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张晓静东晋时盛行玄言诗歌,这种诗内容严重脱离现实,空谈玄理,诗坛上一片沉寂。
陶渊明则异军突起,以其淡远、清新、自然的诗歌,给诗坛吹进了一缕新鲜空气,开创了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以下艺术手法体现出来的。
一、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陶渊明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用十分淡朴、浅近的词语来描述事物的状貌,绝少华丽繁缛的辞藻,也很少空泛的议论。
如《归同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炯。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里所出现的,仅是草屋,果木、炊烟以及村中的鸡鸣狗吠之声,毫无修饰之辞,题材也普遍到了不能再普通了。
但我们透过陶渊明简单勾勒的网景,感到了田同乡村的淳朴、恬静。
再如《移居》其二,诗人用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记下了一年四季中农忙、农闲时的生活细节,再现了诗人移居南村后,和村居文士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乐数晨夕”的融洽无间、安逸淳朴的图画。
总之,陶渊明诗不刻意求奇,不故作惊人之笔,题材普通,色彩淡朴。
恬静的田园,旷达的心境,通过朴素无华的语言,率真自然地抒写出来,给人以自然和谐、朴实恬美之感,构成了与当时华而不实的形式之风相对立的淡远清新的诗风。
二、情景交融,意境深邃。
陶诗平淡中见丰采,简练中有深味。
他以极大的热情去发掘自然生活中的美,并且倾注了自己的爱。
虽然他的笔下多写寻常易见的景物,但这些景物并不是作为点缀物而存在,而是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成了诗人理想的寄托者。
如他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陶渊明悠然自在、为大自然所陶醉的隐居生活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对黑暗的不满以及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些都不是南诗人明明白闩地直接说出来的,但我们从这宁静安谧的环境中,看到了它的对立面,看到了诗人的理想情趣,看到了诗人笔下所蕴含的丰富感情。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 1《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般作六首)。
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
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
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陶渊明的隐居与沈约的郊居——超越的两种形式
陶渊明的隐居与沈约的郊居——超越的两种形式
何良五;杨青
【期刊名称】《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023)001
【摘要】陶渊明的隐居与沈约的郊居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引入沈之郊居作为参照点,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观照陶之隐居.沈约接受了佛教思想,以郊居来排遣俗累,以佛国净土的美妙幻想来消解对死亡的恐惧.陶渊明间接地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放弃了佛道解脱法,直面死亡的残酷,在隐居之中完成了对名利之心的消解,对新的人生价值的寻找和确认,以及对死亡恐惧的坚强博弈与最终超越.
【总页数】5页(P53-57)
【作者】何良五;杨青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沈约、江淹与陶渊明 [J], 刘中文
2.诗意栖"居":从潘岳《闲居赋》到沈约《郊居赋》 [J], 郭常斐
3.陶渊明<述酒>诗补证--兼论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度及其隐居前后两期的不同意义 [J], 邓小军
4.陶渊明《述酒》诗补证--兼论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度及其隐居前后两期的
不同意义 [J], 邓小军
5.从乡村到都市:逸乐之美的两种形式——论陶渊明和白居易生活的艺术 [J], 王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目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一、“诗意阅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 (2)(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2)(二)语文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艺术 (2)(三)诗意阅读课堂特征 (2)二、诗意阅读方式的培养 (3)(一)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 (3)(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三)注重朗读训练,在朗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 (4)(四)坚持课前即兴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三、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 (5)(一)积累丰富的阅读语言....................................... .5(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6)(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结论 (7)参考文献 (7)论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30411375524 章诗玉【摘要】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最负盛名的作家,也是屈原之前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诗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题而进行的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
本文旨在讨论陶渊明田园诗派的风格与艺术特征。
【关键词】陶渊明道家思想田园诗创作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玄学陶渊明一生主要接受了儒家“入世”和道家“出仕”两种思想。
儒家的“出仕”思想指导着年轻的陶渊明选择他的人生目标,但这种目标并不固定长久,时断时续的13年官场生活就是最好的明证。
当无法融入现实世界时,陶渊明性格中的道家“出仕”精神就逐渐显现,成为他思想性格中的主导方面。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成因及影响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成因及影响摘要:陶渊明将田园生活题材成功地引入诗歌创作当中,成为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陶渊明田园诗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个人经历、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其田园诗开辟了一种新的审美艺术表达方式,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依靠深厚的艺术底蕴和非凡的文学功力,将田园生活题材成功地引入诗歌创作当中,成为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后半生一直隐居在浔阳,田园为伴,亦耕亦读,怡情养志。
对于陶渊明来说,乡土田园并非暂时的居所,而是真实而可靠的生存空间,是精神和肉体永久的归宿。
陶渊明将自己的耕种和文学创作看作田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田园诗所反映的不仅是田园生活,更有内心情怀的升华。
与此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和对命运的感叹。
田园被陶渊明用文学手段纯化了、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这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学表达手段,为后来的中国落魄文人所纷纷效仿。
一、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成因(一)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个人志向。
陶渊明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为其田园诗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而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也是东晋名士。
陶渊明年幼时,其家庭开始衰落,特别是在父亲去世后,陶渊明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家里生活。
家乡故园的风光和外祖父孟嘉的名士风度影响着少年时期的陶渊明,这对他将来的思想形成和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成年后的陶渊明曾做了几年的小官,但终因不得志而弃官归隐,仕宦归来的陶渊明“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晋书?隐逸传》)。
陶渊明的后半生更是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乡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茶淡饭的贫士生活。
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陶渊明作为魏晋南北朝最负盛名的作家,他的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了新的突破。
他的诗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的作品,将人生的哲理与自然的美融为一体,为诗坛增添了一抹生机。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第一,陶渊明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
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
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
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由衷的喜爱。
第二,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
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
第三,陶渊明田园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并通过这些田园诗寄托了自己的社会思想。
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
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人人参加劳动,劳动所得也全归自己所有,没有封建的剥削。
“桃花源”这个空想社会,本身就是对当时晋代社会政治的彻底否定。
陶渊明的笔下的“桃花源”对后世的影响是强烈的、积极的。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他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具体地说,陶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是情、景、事、理的浑融,平淡而有意境。
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三篇,还有《读史述九章》和《扇上画赞》两篇接近四言诗的韵文。
诗歌是诗人成就最突出的方面,一百多首诗,具有丰富的内容。
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一部分作品表现出守志不阿的耿直品格。
《和郭主簿》诗说:“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饮酒》第八首说:“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霜威下盛开的菊花和不凋的青松,正是诗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
诗人在《咏贫士七首》和《扇上画赞》中还歌颂了不少固穷守志的人物。
正是由于有着这样的品格,诗人一方面对腐朽的统治阶级表现了一种孤高的态度。
《咏贫士》第一首说:“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辉?”这朵晴空飘浮的孤云,象征诗人的处境和命运,它孤独无依,会无声无息地消灭,但也表现了诗人的态度,它要远去尘埃,永远保持自由和高洁。
另一方面,也对污浊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在《饮酒》二十首里,他借着“醉人”的语言,或是指责社会上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第六首),或是揭露政治的陷阱危机(第十七首),或是鄙弃世俗的虚伪和欺诈(第十二、十九首),在最末一首里,他说:“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虽然是美化了孔子,但他更主要的是对驰逐名利的颓败士风感到无比的愤激和沉痛。
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
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
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
陶渊明的经典作品与赏析
陶渊明的经典作品与赏析引导语: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与《归园田居》都是杰出的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的四首经典的作品与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本篇写诗人离开仕途,归隐田园的简朴生活,抒发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和归田后的喜悦安适的心情。
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人采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使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境界,使读者通过想象觉得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意境美,从而受到感染。
如诗中我们所感触到的田亩草屋,成荫的榆柳,列植的桃李,黄昏的远村,依依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颠上的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点化,都增添了无穷的情趣,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它们有近有远,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的生机,有自然的趣味。
将这画面有机地组合起来,便又构成一幅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图景,并从这图景中体会到诗人那归隐的无穷乐趣和乡居的安适心情,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意境美。
全诗语言平易朴实,多用偶句,对仗工整,琅琅成诵,富有音乐美。
《归来去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飘,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衙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一、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陶渊明诗歌的内容大都是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
他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田园诗,一类是咏怀、咏史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的景色和农村的生活,按它的内容又可分成三个方面。
第一,是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的第一首。
这首诗是诗人从彭泽归隐后第二年写的,主要写辞官归田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趣。
《饮酒》诗的第五首“结庐在人境”,写他的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的田园诗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所歌咏的是陶渊明自己个人悠闲的生活,这似是他的不足。
但是陶渊明从官回到田园,他是带着对官场的憎恶,以及不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来观察才体验田园生活的,在诗中他往往把田园和官场对立起来,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田园诗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第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极大的热情歌咏发农业劳动中和农民建立的友谊,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的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这首诗真切地抒写了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和自己希望庄稼顺时生长的意愿。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写庚戌岁秋收时的愉快心情和表示愿意长期躬耕的志趣。
第三,陶渊明还有一小部分田园诗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穷困的生活。
这方面的代表作是《归园田居》第四首(久去山泽游),此诗反映了经过战乱,或是饥荒、瘟疫,农村残破荒凉的情形,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形。
要《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在汉乐府的楚调曲里有《怨诗行》,这首《怨诗楚调》就是模仿汉乐府的体裁。
庞主薄,名遵,是陶渊明的老朋友。
“主薄”和“治中”都是官名。
邓治中名字不详。
这首诗写在陶渊明的晚年,写诗人生平的艰难处境。
《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新的发展。
这是他晚年的作品。
从仕途到田园,再从田园到桃源,是诗人对理想的进一步的追求。
早年“大济生”的理想,在仕途上破灭了,他就把理想寄托在田园,隐居躬耕,独善其身。
谈谈陶渊明的诗意生存方式(随笔)
谈谈陶渊明的诗意生存方式(随笔)谈谈陶渊明的诗意生存方式(随笔)陶渊明在东晋士族社会时代就选择退官归隐的生活方式,真是超尘拔俗的创举。
然而我赞赏陶渊明的不仅仅是如此,还更赞赏他开创作了田园诗,为高洁的文化人打造出了美好的精神家园。
以致与后来的王维,李白、苏轼、马致远等都爱在田园里诗意的栖居。
因此我以为:凡是有点文化的老人都要学习一下陶渊明,乐于在田园里生活,那才是科学的选择。
东晋士大夫阶层表面看起来还是有点平等的,士族出生的人不论官位大小、资财多寡,在个人身份上都被看成是“士”。
所以又称“士大夫”、“士君子”、“衣冠”群。
但是士族以外的庶人虽然读书,却很难有进入“士” 族的机会。
而是被称为“后门”,稍具门第的,有时被称为“寒士”。
陶渊明的家族祖上曾为军功贵族,但陶侃却出身于南方未入士大夫之流的边鄙豪族,虽然被南方士族社会的一些名士接纳,但在朝中士族社会里,仍被视为庶人、“小人”一族。
陶渊明祖陶侃虽因军功获得了世袭贵族的地位,但他本人及其子、孙,都是被视为武夫,不入士大夫之流的。
因此陶渊明虽然小有名气,但家族的成份不算是士族。
陶渊明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寒素士人,而且与庶人阶层很接近。
陶渊明写了一篇《自祭文》,文中写道:“自余为人,逢运之贫。
箪瓢屡罄,絺绤冬陈。
含欢谷汲,行歌负薪。
翳翳柴门,事我萧晨。
春秋代谢,有务中园。
载耘载耔,乃育乃繁。
欣以素牍,和以七弦。
冬曝其日,夏濯其泉。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从陶渊明的这篇自叙文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寒士身份是十分明确。
陶渊明归隐,不管其家族原本的政治地位如何,到陶渊明自己的身上,他完全是以寒庶士人自居了。
他在《与子俨等疏》中说:“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过的是与“庶人”农夫之事的躬耕生活。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赏析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赏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赏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下面是《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课文赏析,一起来看看下吧。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注释⑴适俗韵,适合世俗的性情。
⑵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
意谓仕途有如罗网,使人不得自由。
⑶三十年,有人认为当作“十三年”,因从陶氏初仕江州祭酒至辞彭泽令归田,前后恰为十三年。
⑷羁,jī。
羁鸟,谓被束缚于笼中之鸟。
池鱼,谓被养于池中之鱼。
此二句以羁鸟池鱼比自己过去仕途生活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田园。
⑸守拙,自己没有智能继续做官,故说“守拙”。
拙,指不善为官,也就是不会取巧逢迎之意。
⑹罗,排列。
⑺暧暧,昏昧。
⑻依依,轻柔。
一说,隐约可见。
⑼虚室,静室。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赏析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
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
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
对比陶渊明与白居易的隐逸思想
对比陶渊明与白居易的隐逸思想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将诗人安贫固穷、勤劳质朴的气节和操守表现的淋漓尽致,影响了后世许许多多的文人;白居易也将他的中隐的思想坚持到底,在朝隐和小隐之间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标签:陶渊明白居易隐逸思想陶渊明和白居易,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文人,都曾积极投身于政治生活中,但在经历官场的黑暗、斗争后,又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隐逸的人生之路。
“酒”和“鸟”是他们作品中的主要意象,这些意象充分的折射出的诗人的精神品格、隐逸思想、诗人气节。
一、隐逸与酒自古以来,隐士或诗人似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陶渊明和白居易既是隐士又是诗人,当然更不能摆脱酒的“束缚”,在两位诗人的生活中,无不表现了对“酒”的热爱。
如果说为官期间,疲于应酬和交际,无法摆脱饮酒;那么,辞官隐逸之后的生活就是无酒不欢了,仔细观察两者的饮酒诗作,他们对待酒的态度,虽有“酒中有深味”这样韵味深长的相似之感;但同为写“酒”,酒亦有所不同,虽同为“酿酒”,但其中的心境又大相径庭。
1.借酒抒发远离官场的无可奈何和悲痛宗白华先生曾经说过:“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混乱时代的陶渊明,尽管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远大志向,但在东晋时期门阀制度的制约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陶渊明曾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官场奋斗,但在官场的时间越长,就越清楚的了解其中的险恶与黑暗,且不说实现自己的政治志向,连最起码的自由都没有,更别提“欢乐”两字。
其《归去来兮辞》中就写到,“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表明他周旋于险恶的官场,早已心力交瘁,渴望退隐山林。
当诗人真正的退隐山林以后,便将内心的政治抱负全部倾泻于酒中。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王瑶先生就有论:“以酒大量地写入诗,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的,却以陶渊明为第一人”,萧统的《陶渊明集序》曰:“有疑陶渊明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陶渊明对白居易闲适诗的影响
陶渊明对白居易闲适诗的影响陶渊明是古典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对后世诗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他的诗风独特,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而白居易也正是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
白居易是唐朝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与陶渊明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白居易的诗歌仍然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
首先,陶渊明的抒情诗给白居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抒情诗大多是关于自然的描写,充满了丰富而详实的感受。
他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自然的美,让人们能够体会到生活的美丽。
白居易也借鉴了陶渊明的抒情诗,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诗歌中。
在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陶渊明诗歌的喜爱,以及他借鉴陶渊明的抒情诗的影响。
其次,陶渊明的诗歌富有哲理性,给白居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不仅抒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而且也在诗中传达了他深刻的哲理思想。
他在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对人生的经历和观察。
白居易也受到了陶渊明诗歌中深刻的哲理思想的影响,他在自己的诗歌中也加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也给白居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融合了传统的文化、哲学、宗教的元素,并以独特的诗体表达出来。
这种独特的诗体在白居易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
他也借鉴了陶渊明的诗体,将其用于自己的诗歌中,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陶渊明对白居易闲适诗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的抒情诗给白居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的诗歌也充满了哲理性,这也给白居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陶渊明的诗体也给白居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也借鉴了陶渊明的诗体,并将其用于自己的诗歌中。
因此,可以说,陶渊明对白居易的影响是巨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的 出世思 想和逸乐情 怀 创 的“ 逸乐 ” 美学 传统最 能体 现出一个 “ 新” 字, “ 逸乐” 亦 的政治功能和功利性的价值 观 , 很难被后世的儒家文 人所接受 。王 维、 李 白、 杜甫 、 韩愈 等 是现代性的特 征之一 。柏 桦在 < 逸乐 也是一 种文学 观》中
第l 3卷 第 5 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 社科版)
2 0 1 3 年1 0月
V o 1 . 1 3 N o . 5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O c t . 2 0 1 3
作者简介 : 王
珍( 1 9 8 4 一 ) , 男, 安徽太和人 , 安徽师 范大学文 学院硕 士研 究生, 安徽 省界首 一 中教师 , 主要从 事
艺术 学理 论 研 究 。
王
珍: 从 乡村到 都 市 : 逸 乐之 美的两种 形式
6 9
把逸乐之美 的豪气发 展到 另外 的一极 。陶和 白 酒 的 “ 中国文学传统 上最 和谐 最 完美 的人 物 ” ・ “ 。 。林 语 堂 给 流 ,
“ 自居 易是 唐代接 受 把逸乐作为新 的价值 观和 文学观 提 出来。他说 : “ 那便 是 大诗人都 曾否定 过陶及 陶诗 的价值 , 他对 陶渊明文学创 作的评价有 一 生命并非 只有痛苦 , 也有优雅 与逸乐 , 也有对 于时光 流逝 , 陶渊 明成就最高的诗人 ,
。在 白遭贬谪 以后 , 良辰美景 , 以及友谊 和爱情 的缠 绵与轻 叹。 ” “ 你 可 以认 为 个从怀疑否定 到认 同接受 的过 程” 他 的思想 有 了很 大变 化 , 开始接 受喜爱 陶诗 , 并 自觉 地模 活在苦难里并 呐喊着更有 意义 , 但不应 以所谓高 尚的道德 逸乐 ” 美学 精神 真正 来仇恨逸乐之美 。 ¨ 柏桦用< 水绘仙侣》 来反对 “ 热 血与 呐 仿 陶诗 。自居 易把陶 渊明所 开创 的“ 从 而生发 出一种不 同于陶 的 喊的文 学” , 他强 调的 是逸乐应 该作 为一 种新 的美学 观 得 地融人到 自己的生命进 程 中, 逸乐 ” 之 美。下面我们 来分 析陶 和 自如何 在 生 到 世人 的尊重 。杨键 说 : “ 柏 桦曾提 出的 ‘ 逸乐 观 ’ 所引 起 另外 一种 “ 逸乐” 之美 。 的争议 , 跟‘ 逸乐 ’ 这一 词语 的来 源有关 , ‘ 逸乐’ 如果改 成 活的艺术中呈现两种不同的“
关键词 : 陶渊明; 白居 易; 乡村 ; 都 市; 逸 乐; 生活的艺术 中 图分类号 : o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0 2 9 7 I 2 0 l 3) 0 5— 0 0 6 8一 o 4 陶渊 明及 陶诗 的价值在 很长 一段历 史 时期 内没有 得
易 为求 得进 步 和再 生 , 在现 实不得 意 的情 况下 , 内心转 向 诗 的价值地 位在 宋代 以后 才被真 正确 立。林语 堂把 陶 渊 了颓废 ( 独善 ) 。
明称为 “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 中国文化上 最和谐的产物 ”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6一o 5
‘ 独善 ’ 也就不会有任何 问题 。 ”
中国文人 的“ 独善 ” 往
陶渊 明是中 国文学史 上光耀千古 的田园诗人 , 经过唐
往表现在逸乐 中, 而逸 乐在西 方现代美学观念 里与“ 颓 废” 是相对应 的。“ 进步 即颓 废 , 颓废 即进 步 。就 其生 物学 含
义而言 , 颓废的真正对立面也许是再生 。 " 1 陶渊 明与 自居 人 的否定与 接受 以后 , “ 渊明文名 , 至宋 而极 ” 。陶与 陶
到世人的认可 , 就连刘勰亦 没在< 文心 雕龙》 里提及 陶及陶
一般 的诗 人 和普 通 读者 更 是认 识不 到 陶及 陶诗 的价 江弱水在 《 古典 诗的现代 性》 中将“ 现 代性 ” 追 溯至南 诗 , 值 。陶及 陶诗在 后 代的存 在 是与后 人 自我 创造 性地 解读 朝 文学 , 他把“ 少 陵、 长吉、 义 山、 清真 、 白石 、 梦窗 ” 的写作
每一部艺术 作品其 理解 性只有 一部分 视作 “ 现代性 ” 的“ 新 美学 ” , 却把 “ 渊明 、 太白、 韩、 白、 苏、 和阐释分不开 的。“ ” 所 以一直到唐代 , “ 拒 陶” 的现 辛” 归属于“ 古典式写作的伟大传统 ” 。这 种分类显然是粗 是得 自于其原来 的规定 。
为现代 性的特征之一 , 在 陶渊明与 白居 易的诗歌 中却表现 出很 大的差异 。陶渊明开创的是 乡村 的逸 乐之 关, 他 的逸 乐是生命与 自然的融合 ; 白居 易开创 的是都 市的逸 乐之美 , 他 的逸 乐是 生命与世俗 的融合 。逸乐是生 活 的艺术 , 具有现代性的永恒之 美, 不仅 对于古人 重要 , 对于崇尚休 闲的今人 同 之 美 的两 种 形 式
论 陶渊 明和 白居 易 生 活 的 艺 术
王
珍
(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 院 , 安徽 芜湖 2 4 1 0 0 0 ) 摘 要: 中国文人的“ 独善” 往往表现在 “ 逸 乐” 中, 而“ 逸 乐” 在 西方的 美学观 念里与“ 颓废” 相对应 。逸 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