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常规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完整版)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目录一、术后出血二、术后切口感染三、术后切口裂开四、术后疼痛五、术后急性胃扩张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八、术后肺栓塞九、术后尿潴留十、术后腹腔感染十一、术后肠梗阻一、术后出血(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
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
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
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
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
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
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
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
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
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及全身情况分析:少量出血:仅伤口敷料或引流管内有少量鲜血,全身无失血性休克,经更换敷料、加压包扎或全身使用止血药即可。
出血量大:术后短期出现胸闷、脉速、烦躁、面色苍白、上肢湿冷、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内出血和休克表现。
除迅速加快输液、补液等积极抗休克治疗外,还应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静脉炎预防: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关节处穿刺。
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③ 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先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④ 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
⑤ 每次输液先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问询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
处理:①即将赋予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②在肿胀部位用硫酸镁或者土豆片湿敷20min/次,4 次/d。
2)液体渗漏预防:①妥善固定导管。
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
③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④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处理:对液体外渗者,予热敷、硫酸镁湿热敷等。
3) 皮下血肿预防:①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②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处理:可行冷敷或者热敷,每日1~2 次。
4)导管阻塞预防:①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③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在塑料管的近心端。
处理:发生堵管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将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拧下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静脉血栓形成预防:①再次输液时,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处,接上输液器,如果液体滴入不畅,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挤入循环而发生栓塞,应先调整肢体位置,检查静脉留置针有无脱出,然后用5 ml 针管抽取0.1%肝素盐水2 ml,连接输液针头回抽凝血块,通畅后再换接输液管输液。
②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且留置时间不可过长。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4. 采血类并发症
包括静脉采血、动脉采血等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如血肿、损伤神 经等。
5. 导尿类并发症
包括常规导尿、无痛导尿等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如尿道损伤、感 染等。
并发症对病人的影响
•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损伤,甚至加重病情,影响康复。例如,穿刺类并发症可能会导 致气胸、血肿等问题,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损伤;给药类并发症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给患者带来 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输液类并发症可能会导致静脉炎、血栓形成等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采血类并发症可能 会导致血肿、损伤神经等问题,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导尿类并发症可能会导致尿道损伤、感染等问题,影响患者的泌 尿系统健康。
处理静脉注射并发症的方法
静脉炎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更换透明敷 料,局部涂抹消炎药膏,如红霉素软膏等。
皮下血肿
冷敷或热敷,抬高肢体,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静脉血栓形成
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抬高肢体,给予抗凝或溶栓治疗。
处理采血并发症的方法
局部疼痛或淤血
01
压迫止血,冷敷或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总结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 强化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修护理设备,确保其正常运 行,减少故障导致的并发症。
总结02
03
04
迅速报告:一旦发现并发症, 护士应立即报告给上级医生或
护士长。
紧急处理:根据并发症的情况 ,进行紧急处理,如给予急救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处理氧气吸入不当并发症的方法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范和处理规范操作指南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范和处理规范操作指南本操作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并提供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方法,以确保患者术后康复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及其操作指南:感染- 提前准备好手术室和手术器械,并确保它们的清洁和无菌。
- 手术前适当清洁患者术前手部,预防细菌感染的风险。
- 术后提供合适的伤口护理,包括洁净和更换敷料。
- 定期监测患者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
出血- 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出血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术后出血。
- 术后提供合适的伤口护理,包括使用压力敷料和冷敷。
- 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情况。
血栓形成- 术后鼓励患者进行活动,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 定期评估患者血液凝固功能,并根据需要采取抗凝治疗。
- 教育患者关于血栓形成的风险和预防措施,如戒烟和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取。
腔道或器官损伤- 在手术前详细评估和标记手术部位,避免误伤重要脏器或血管。
- 注意手术器械的使用和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结构。
-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和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任何潜在的器官损伤或出血。
麻醉相关并发症- 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麻醉史和药物过敏情况,以避免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 密切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麻醉相关问题。
- 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措施和团队,在麻醉相关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以上操作指南仅为参考,具体的防范和处理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而定。
即使遵循操作指南,医务人员也应密切监测患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实施方案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实施方案一)病因:术后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切口处出现细菌感染。
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切口处未能彻底清洁,手术器械或切口周围的皮肤等部位存在细菌,或手术中操作不规范,切口周围组织受到损伤,容易感染。
二)临床表现:手术切口处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炎症表现,有时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严重的切口感染可导致切口裂开、脓肿形成等并发症。
三)防治措施:手术前应对手术切口周围的皮肤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手术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切口周围组织受到损伤。
术后应及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情况,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对于高危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三)防治措施:术前应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和手术风险,对高危人群应加强术前准备。
手术时应注意缝合技术,选择适当的缝线和缝合方法,避免局部张力过大。
术后应加强监护,及早发现切口裂开的迹象,及时处理。
对于完全性裂开的切口,应立即进行手术处理,对于部分性裂开的切口,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局部湿敷、口服抗生素等。
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切口愈合。
切口感染和裂开是术后并发症中比较常见的两种,对于手术后的病人来说,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技术的精细、加强术后处理和营养支持等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率。
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和裂开,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患者及家属了解术后疼痛的可能性、程度和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预期和应对能力;2、术中使用多模式镇痛技术,如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神经阻滞等,以减轻术后疼痛;3、术后尽早给予镇痛药物,根据疼痛程度及时调整剂量和给药方式,以达到有效控制疼痛的目的;4、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冷敷、热敷、按摩、放松训练等,缓解疼痛和焦虑;5、加强术后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和自我康复能力,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对于已确定手术时间的患者,术前指导非常重要。
需要了解每个患者的个性、职业、文化修养等因素,并针对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1.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注射药物后外伤、出血:在注射药物时,应确保针头稳定,注药缓慢,避免对血管壁造成外伤,注射后嘱咐患者轻轻按压穿刺部位。
(2)静脉局部感染:应在操作前洗手、消毒,穿刺前用无菌巾固定表皮,确保穿刺部位干净。
穿刺后应巡视穿刺部位,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3)静脉穿透或穿透床单:穿刺时应注意选择静脉较深部位,并在穿刺后检查针头位置是否正确,避免在床单或患者体内穿透针头。
2.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尿道出血:导尿前要确定导尿管的位置,避免过度扭转或插入的力度过大,导致尿道黏膜损伤。
在拔除导尿管时要轻柔,避免拉伤尿道。
(2)尿道感染:导尿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洗手、戴无菌手套、穿无菌外科手术衣,使用无菌导尿包,而且要做好尿袋的消毒与更换,保持导尿管通畅,并经常巡视。
3.拔胃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恶心呕吐:在拔胃管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拔胃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和呕吐。
(2)反流性吸入:拔胃管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呼吸情况,避免管道内液体意外进入气管和肺部,可请患者深呼吸,且手指按压患者的套囊口,减少吸入风险。
4.换药、打针等操作的预防和处理:(1)药物过敏:在给患者新药物之前,要先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应采用皮肤试验等方式进行鉴别,并在给药前对药物进行过敏试验。
(2)局部感染: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无菌技术,包括手术常规洗手消毒、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棉签等。
操作后要及时处理穿刺部位的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3)疼痛和紫癜:在打针时要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技术,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但要避免插入太深,从而引起疼痛和紫癜。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过程中,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
四、静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与处理流程
四、静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一)血肿 1、适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2、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
行操作。 3、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动作轻巧、稳、准。 4、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以
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 48h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对于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 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二)皮下硬结 1、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避开瘢痕、炎症、
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⑤血压不回升,需扩充血容量,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血压仍不回升,可按
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可同时应用钙剂,以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1倍的5%氯化钙溶液静脉推注,使 链霉素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症状。 ⑥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如实施体外心脏按压、气管内插管、人 工呼吸等。 ⑦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不断评价 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皮肤破损处。 2、正确掌握进针角度、注射深度。左手提起注射部位的皮肤,针头以
30-40度的角度迅速刺入,注射深度约为针头长度的2/3。 3、注射后要给予局部按揉,以帮助药物渗入脂肪、结缔组织,加速药
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揉,以免加速 药物吸收,使胰岛素药效提前产生。
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一)病因:手术后切口感染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器械、手术区域和手术者自身的细菌污染等因素引起的。
此外,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会增加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二)临床表现:术后切口感染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渗液、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切口裂开、脓肿形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三)防治措施:手术前应做好皮肤消毒,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手术后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密切观察切口情况。
术后应积极预防感染,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对于已经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手术处理。
三、术后切口裂开一)病因:术后切口裂开是指手术后手术切口未愈合或愈合不良而发生的切口裂开。
其主要病因是手术操作不当、局部缺血、感染等因素引起的。
二)临床表现:术后切口裂开常表现为切口疼痛、渗液、局部红肿、裂口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切口感染、内脏脱垂等并发症。
三)防治措施:手术前应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手术中应注意缝合技巧,避免切口张力过大。
术后应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避免切口受到过度张力或外力冲击。
对于已经发生切口裂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修补,并加强术后护理,避免切口再次裂开。
四、术后疼痛一)病因: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神经刺激等因素引起的。
二)临床表现: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手术部位、手术方式、个体差异等因素而异。
轻度疼痛可表现为局部酸痛、胀痛,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活动和休息,影响恢复。
三)防治措施:手术前应对患者的疼痛风险进行评估,手术中应注意缝合技巧,避免创伤过大。
术后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性进行适当的镇痛治疗,同时加强康复训练和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一)病因:术后急性胃扩张是指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胃排空受阻,导致胃扩张和胃内容物反流。
术后如何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术后如何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术后可能会面临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增加痛苦,还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感染是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切口、呼吸道、泌尿道等都可能成为感染的部位。
切口感染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呼吸道感染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泌尿道感染则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
出血也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并发症。
少量出血可能表现为伤口渗血、引流管内血性液体增多;大量出血则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等休克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常见的血管并发症。
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如果血栓脱落,还可能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并发症,如胃肠道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胀、肠梗阻等;心血管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等。
那么,如何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呢?术前准备充分是预防并发症的基础。
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压等。
对于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将病情控制在稳定范围内。
同时,患者也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手术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医生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精细操作,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术后的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在切口护理方面,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按时换药。
如果切口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要及时处理。
对于呼吸道的管理,患者要在术后尽早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促进痰液排出。
对于不能自主咳嗽的患者,可以通过拍背、吸痰等方法帮助其排痰。
预防泌尿道感染,要鼓励患者多喝水,尽早拔除尿管。
如果需要留置尿管,要做好尿管的护理,定期进行尿道口消毒。
在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患者要尽早下床活动。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留置时间长(最长可达1年)、操作简单、操作危险性低,临床广泛应用于中长期(5天~1年)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但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1 、导管堵塞:原因①导管被夹闭;②导管打折;③不正确、不充分的冲管和封管方法;④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
预防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25U/m1)冲管,每次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行脉冲式推注冲管,肝素帽正压封管[2]。
输注高浓度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
未输液时每1~3天封管1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
处理方法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夹闭,导管是否打折,使其顺畅。
若为血栓阻塞导管,可用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3]。
用针管抽取药液10ml,通过肝素帽先稍用力回抽,然后放松,使药液与血栓充分接触,如此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弃掉,不可推注入血管,以免再次造成栓塞。
2 穿刺点渗血、水肿:原因①穿刺针过粗;②病人凝血功能异常;⑧穿刺部位过度活动。
预防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
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30min,24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4]如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局部压迫止血时间可适当延长。
处理方法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并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3 静脉炎:原因①在小静脉内放置过大的导管,持续刺激静脉内皮;②在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刺激;⑧通过尖端不在中心静脉内的导管输入刺激性药物。
预防置管前选择好血管和导管。
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
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
输入刺激性药物如某些化疗药时,可用硫酸镁湿敷。
若封管前输的是刺激性药物,宜用生理盐水冲净药物后再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
处理方法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
如抬高患肢,放松肢体,上臂予湿热敷。
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24h应换药1次,此后每周2次,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整形外科护理常规
整形外科护理常规
整形外科的护理是指在整形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的一系列常
规操作和注意事项。
下面将介绍整形外科护理的一般步骤和要求:
1. 术前准备:
- 在手术前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其病史、药物过敏情况
以及手术需求。
- 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身体状况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适
合接受手术。
2. 术后护理: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 注意观察患者的伤口,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 控制患者疼痛,及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
- 检查患者的尿量和排尿情况,保证排尿通畅。
- 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避免压迫受创部位。
- 注意患者的饮食摄入,根据医嘱进行合理的饮食安排。
3. 并发症预防:
- 防止术后感染,保持手术部位清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 防止血栓形成,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并及时给予抗凝治疗。
- 防止创伤、烧伤等意外伤害,加强安全宣教,保持环境整洁安全。
以上是整形外科护理的一般常规,具体的护理操作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沟通能力,与患者和医生密切合作,为整形外科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药物抗凝,预防血栓形成:(1)小剂量肝素。(2)口服抗凝剂。(3)抗血小板 制剂。
[护理评价] (一)病人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血压是否维持在正常范围,尿量是否大于25ml/h。 (二)病人切口愈合是否良好,或已感染的切口是否正在愈合。 (三)病人有否发生切口裂开,或裂开的切口是否正逐渐愈合。
(四)病人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的主诉,尿常规检查结果是否正常。 (五)病人有否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的主诉,肺部听诊呼吸音是否清晰。 (六)病人有无小腿胀痛的主诉,双下肢腿围是否一致,有否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体征。 (七)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呕吐。
病例分析 刘桂琮,男,66岁。于2012年12月04日16点20分因“尿频、排尿不畅1天 “入院。患者于1天前无明显诱因渐起尿频,约15~30分钟1次,排尿不畅 ,呈滴沥状,下腹部胀痛不适,无发热、腰痛、尿痛及肉眼血尿,未行诊 治,门诊即以”急性尿潴留、前列腺增生症“收入住院。
病后,精神可,饮食可,睡眠欠佳,大便无异常,小便如上述。
对易发生此并发症,如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应给予预防措施。
术后切口裂开病例图
处理:对切口完全裂开者,加强安慰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镇静;禁食、胃肠减压;立即用无菌生 埋盐水纱布覆盖切口,并用腹带包扎;通知医师,护送病人入手术室重新缝合处理。若有内脏脱 出,切勿在床旁还纳内脏,以免造成腹腔内感染。
04:15输血完毕,患者未诉不适。尿管通畅,继续膀胱冲洗,冲洗液颜色为淡红色,持续心电 监护。
普外科常规术后护理措施
一、概述普外科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术后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观察、饮食与活动指导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外科常规术后护理措施。
二、生命体征监测1. 术后患者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中小手术患者术后血压监测6小时,大手术患者持续心电监测,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停止检测。
2.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 观察患者尿量,若尿量减少,应及时通知医生。
三、伤口护理1. 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等。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3. 根据医生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 术后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四、引流管护理1.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堵塞、意外脱落。
2.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判断术后有无出血、感染和瘘。
3. 妥善固定引流管,应固定在低于引流口部位,避免反流,防止逆行感染。
4. 注意无菌操作,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
5. 留置引流管较多者,做好标记。
五、并发症观察1. 严密观察术后有无出血、感染、静脉血栓和疾病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2.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六、饮食与活动指导1. 局麻或小手术患者术后即可进食,全麻患者当日禁食,第二天可进流质,以后视情况逐渐半流质、普食。
2. 胃肠道手术者,待恢复胃肠蠕动,肛门排气后给小量流质,2-3天后全量流质,再过1-2天后改半流质,2周后可改软食或普通饮食。
3. 术后活动指导:(1)术后24-48小时内,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根据手术部位和医生指导,逐渐增加活动量。
(3)预防肠粘连,术后第二天开始督促患者下床活动。
七、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2. 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知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泌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泌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1、麻醉术后注意事项及体位:
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采取患侧卧位或半卧位,以利于渗血、渗液的引流,防止血肿、脓肿的形成引起切口感染.阴囊手术后,采取平卧位并将阴囊托起,以防肿胀影响愈合。
2、饮食护理:
一般小手术及腔镜手术病人禁食水6小时后普食,并指导多饮水,开放手术患者术后应暂禁食水,待肠功能恢复后,指导患者进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
3、引流管的护理同泌尿外科一般护理.
4、病情观察:
(1)护士应了解患者麻醉方式及术中情况,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手术切口有无出血、渗液,尤其是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前列腺切除术、外伤等患者,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5、并发症的预防:
(1)泌尿系感染:①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每日用0.2%。
碘伏棉球擦试尿道口,女性患者用O o2%。
碘伏溶液行会阴冲洗,以去除尿道口及导尿管上的血痂及分泌物,确保尿管及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尿路逆行感染。
②更换引流袋、引流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凡大、中手术后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和保持皮肤的完整性,超声雾化每日2次,鼓励病人翻身,咳痰,早日下床活动。
(3)腹胀的预防及护理:向患者讲解腹胀的原因是由于麻醉造成肠蠕动减慢、肠道细菌作用产生大量气体所致。
说明术后早日活动的意义,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
腹胀时,协助取舒适卧位,可轻揉腹部,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腰椎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腰椎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淮北市第四人民医院外二科李利伟腰椎疾病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腰椎结核和肿瘤等,主要表现为腰痛,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双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
手术方式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摘除术、腰椎不稳的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腰椎结核或肿瘤的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手术时间3—7h,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脊髓反应性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多年来,通过对腰椎手术后的护理体会,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总结如下。
1 脊髓反应性水肿脊髓反应性水肿,是最常见的腰椎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24h易发生水肿。
病人可出现双下肢麻木,肌力减弱或运动障碍.严重出现双下肢感觉和运动丧失。
预防措施:(1)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特别是远端足趾的伸屈,发现问题后。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其反应程度;(2)术后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由于手术造成的脊髓反应性水肿、病人常规术后1h内给甲基强的松龙按每公斤体重30mg计算加入0。
.9%生理盐水250ml,60min内滴注毕,以后23h按5.4mg/|kg静脉滴注,维持治疗23h;(3)采取轴位翻身,可避免脊髓的损伤。
2 脑脊液漏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2.31~9。
37%。
预防措施:(1) 术中避免损伤硬脊膜,术后经切口椎旁肌放置引流管,并严密缝合腰背脊膜; (2)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向医生了解术中情况,了解有无硬脊膜损伤及硬脊膜缝合情况放置患者于正确体位,防止脊柱扭曲;(3)正确放置引流袋位置,并严密观察引流量及性状,如24h后还有血性液体流出,引流液多且清亮,病人主诉头晕,头痛应考虑脑脊液漏的可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4)术中已发生硬脊膜损伤或疑有脑脊液流出者,手术后取头低脚高位,切口加压包扎,并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补充白蛋白及少量血浆,防止咳嗽、咳痰,大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腹压,增加脑脊液流出。
术后预防出血的护理措施
术后出血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术后预防出血是外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术后预防出血的护理措施。
一、术前准备1. 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
2. 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评估患者出血风险。
3. 术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术前禁食禁水、保持情绪稳定等。
4. 术前备血,根据手术需要备足血源。
二、术中护理1.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引起的出血。
2.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术中注意手术器械的锋利度,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4. 术中合理使用止血药物,如止血海绵、凝血酶等。
5. 术中妥善处理血管、神经等组织,避免误伤。
三、术后护理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 观察伤口情况,注意有无出血、渗血、红肿、硬结等异常情况。
3.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潮湿、污染。
4. 合理使用止血药物,如止血海绵、凝血酶等。
5. 术后适当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6.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饮食,如高纤维饮食、低盐低脂饮食等。
7.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8. 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
四、预防出血的具体措施1. 伤口护理:术后伤口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发现出血、渗血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 血压控制:术后血压波动可能导致出血,因此需密切监测血压,根据医生指导调整降压药物。
3. 适当使用抗凝药物:术后适当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饮食调理:术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增加高纤维食物摄入,预防便秘。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术后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6.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一段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章
第一节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常规
(外科围手术期)
【护理评估】
(一)术后出血
伤口敷料被血液渗透时应及时打开检查伤口,若血液持续涌出,或在摘除部分缝线后看到出血点,可明确诊断为出血;若术后病人早期出现低血容性休克的各种表现或有大量呕血、黑便;或引流管中不断有大量血性液体流出,CVP低于5cmH2O,尿量少于25ml/h,特别在输给足够液体和血液后,休克征象或实验室指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或曾一度好转后又恶化都提示有术后出血。
(二)切口感染
病人主诉切口疼痛加重或减轻后又加重,伴体温升高、脉博加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波动感等典型体征。
(三)切口裂开
多发生于腹部及邻近关节处。
腹部切口裂开常发生于手术后一周左右,病人在突然增加腹压,如起床、用力大小便、咳嗽、呕吐时,自觉切口剧痛和松开感
(四)尿路感染
分上尿路和下尿路。
前者主要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
急性肾盂肾炎以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胃寒、发热、肾区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段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细菌。
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一般无全身症状;尿常规检查有较多红细胞和脓细胞。
(五)肺不张
早期发热、呼吸和心率加快;继发感染时,体温升高明显,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
胸部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有局限性湿啰音、呼吸音减弱、消失或为管样呼吸音,常位于后肺底部。
(六)深静脉血栓形成
主诉小腹轻度疼痛和压痛或腹股沟区疼痛和压痛,体检示患肢凹陷性水肿,腓肠肌挤压试验或足背屈曲试验阳性。
【护理措施】
(一)术中出血较多者,必要时应用止血药物;凝血机制异常者,可在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确诊为出血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
通知医生,完善术前准备,再次手术止血。
(二)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
接触病人前后严格执行洗手制度,更换法律时严格执行无菌制度,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若切
口已出现早期感染症状时,采取有限措施加以控制,如勤换敷料、局部理疗、有
效应用抗生素等;已形成脓肿者,及时切开引流,争取二期愈合。
必要时可拆除
部分缝线或置引流管引流脓液,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三)手术前加强营养支持;对切口完全裂开者,加强安慰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镇静;
禁食、胃肠减压;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块覆盖切口,并用腹带包扎;通知医生,护送病人入手术室重新缝合处理。
若有内脏脱出,切勿在床旁还纳内脏,以免造
成腹腔内感染。
(四)术后鼓励病人尽量自主排尿。
保持排尿通畅,鼓励病人多喝水,保持尿量在1500nl 以上。
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残余尿在500nl以上者,应留
置尿管,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继发二重感染。
(五)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及体位排痰,以解除支气管阻塞,使不张的肺重新膨胀。
鼓励病人自行咳嗽排痰,对咳嗽无力或不敢用力咳嗽者,可在胸骨切迹上方用手指
按压刺激气管,促使咳嗽;对因切口疼痛而不愿咳嗽者,可用双手按住季肋部或
切口两侧,以限制腹部或胸部活动幅度,再于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并作间断深呼
吸;若痰液不易咳出,可使用蒸气,超声雾化吸入或用糜蛋白酶,沐舒坦等化痰
药物使痰液稀薄,利于咳出;痰量持续增多,可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保证
摄入足够水分。
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六)抬高患肢,制动;忌经患肢静脉输液;严禁局部按摩,以防止血栓脱落。
发病三天以内者,先用尿激酶8万单位/分,溶于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溶栓治疗,继
之抗凝治疗;发病三天以上者,先肝素静脉滴注,停用肝素后第二天起口服华法
林,持续3-6个月抗凝溶栓治疗期间均需加强出血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
【健康宣教】
1.指导患肢保护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伤口渗血或被污染时及时通知医生
更换。
2.避免用力咳嗽,用力大便,动作幅度过大等增加腹部(伤口)压力的行为,指导咳
嗽时用双手按住切口两侧一保护伤口;若伤口裂开或内脏脱出,立即通知医生,卧床休息,禁食,切勿自行用手将内脏还纳。
3.指导术前行床上大小便练习,术后尽量自主排尿;多喝水以保持尿路的通畅。
4.术前锻炼深呼吸,有嗜烟爱好者,术前两周停止吸烟,以减少气道的内分泌物;鼓
励病人深呼吸,咳嗽及体位排痰,注意口腔卫生,对切口疼痛不敢排痰者指导双手按住季肋部或切口两侧,以限制腹部活动幅度,再于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并作间歇性深呼吸。
5.鼓励病人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卧床期间进行肢体主动和被动锻炼,如每小时10次
腿部自主伸、屈运动,或被动按摩腿部肌、屈腿或伸腿等,每天四次,每次十分钟,以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高危病人,知道下肢使用弹性绷带或弹力袜以促进血液回流。
避免久坐,坐时避免跷脚,卧床时膝下垫小枕,以免妨碍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