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1物体的质量》word教案 (11)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一、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一、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课设计的主要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为本,提高全体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

为了秉承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精神,本节课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在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整体难度不大,又是生活中常用的物理知识。

所以,本节课通对物体进行分类引出质量概念,展示生活商品引入质量单位,学生通过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观看视频、PPT图片,个别学生演示实验,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理解质量的概念,会使用托盘天平,通过学生实验了解了天平的特点和使用,从而解决生活实际测量质量问题。

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

②知道测量质量的工具,熟练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技能。

③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科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交流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测量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生活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乐于培养操作实验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③通过对中国航天员飞太空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质量概念,学会使用托盘天平。

难点:(1)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3.教学方法引导式探究式问题情境式4.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演示实验多媒体视频5.教学资源:教师:托盘天平电子秤回形针学生:托盘天平橡皮泥食盐硬币。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1物体的质量》教案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1物体的质量》教案

教案: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1物体的质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物体的质量》。

本节主要介绍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以及质量的国际单位。

具体内容包括:1. 质量的概念及其特性2. 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等3. 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4.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特性。

2.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等测量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3. 熟悉质量的国际单位,能进行质量的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质量的特性及其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关系。

2. 重点:质量的测量方法、质量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托盘天平、电子秤、砝码、物体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物体(如苹果),请学生猜测它的质量。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是什么?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质量的概念、特性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

重点介绍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如何通过砝码进行质量的测量。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例题,如:“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关于质量的练习题,如:“用托盘天平测量一个苹果的质量,然后计算它的重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5. 知识拓展:教师介绍质量的国际单位,如千克、克、毫克,并讲解它们的换算关系。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质量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托盘天平测量一个苹果的质量,并计算它的重量。

(2)列举两个生活中的质量单位,说明它们的使用场景。

2. 答案:(1)苹果的质量:约150克,重量:约1.5牛顿。

(2)生活中的质量单位:斤(jin)、两(liang),使用场景:购买蔬菜、水果等。

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物体的质量教案

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物体的质量教案

教案: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物体的质量一、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介绍质量的定义、单位以及测量工具。

2. 质量的特性:探讨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关系。

3. 质量的测量:讲解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 质量的计算: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质量,以及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质量与物体形状、位置和状态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质量与物体形状、位置和状态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质量的定义、单位及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各种形状和材质的物体。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测量工具(如电子秤)。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称量苹果的重量,引出质量的概念。

2. 讲解:介绍质量的定义、单位(千克、克、毫克)及其换算关系。

3. 实验: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观察质量与物体形状、位置和状态的关系。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质量的特性。

5. 练习:让学生运用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物品的总质量。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定义2. 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3. 质量与物体形状、位置和状态的关系4. 质量的测量方法5. 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并说明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描述质量与物体形状、位置和状态的关系。

(3)计算一组物体的总质量,并解释计算过程。

2. 答案:(1)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克、毫克,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2)质量与物体形状、位置和状态的关系: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

(3)计算一组物体的总质量:将每个物体的质量相加即可。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6.1物体的质量》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6.1物体的质量》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6.1物体的质量》教案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一、物体的质量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质量;知道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2)了解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3)知道托盘天平的结构,通过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辨别天平使用过程中的错误。

(4)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5)通过练习,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学习质量的估测。

(6)通过活动初步认识测量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1)知道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2)学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三、教学资源托盘天平砝码盒橡皮泥金属块石块冰块多媒体课件等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称一称量一量,您的身材怎么样?”这句话中称的是什么?量的是什么?(1)学生体验:测自己的体重。

(2)向学生介绍身边的袋装食品的质量。

二、学生自主学习1、什么是质量?你能举例说明质量是有大小之分的吗?2、质量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其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

如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4、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的变化对其质量大小有影响吗?你想怎么去探究它?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课内自主学习,并交流与讨论。

三、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交流与展示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举例:桌子比凳子含有的木材多大玻璃杯比小玻璃杯含有的玻璃多铁锤比铁钉含有的铁多物体物质2、托盘天平的构造与使用:托盘天平的构造托盘天平的使用(1)调水平平衡调节横梁平衡调节(2)放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3)读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注意事项:1、注意量程,加减砝码轻拿轻放。

2、保持清洁干燥3、潮湿或化学药品不要直接放在天平上。

(1)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并到讲台前与同学们交流。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一、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一、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文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物体的质量》。

该节内容主要包括质量的定义、质量的计量单位、常见质量单位及换算以及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方法。

2. 难点: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秤、天平、砝码、物体(如球、尺、书本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尺子、温度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如购买水果、称体重等。

2. 概念讲解:介绍质量的定义,解释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3. 单位与换算:介绍质量的计量单位(克、千克、吨),讲解换算方法。

4. 实验探究:让学生用电子秤和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观察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5. 例题讲解: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密度、判断物体是否符合标准质量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质量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六章物体的质量一、质量的概念1.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二、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1. 克(g)2. 千克(kg)3. 吨(t)1千克 = 1000克1吨 = 1000千克三、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之间的关系1. 质量与物体形状:物体形状改变,质量不变2. 质量与物体状态:物体状态改变,质量不变3. 质量与物体位置:物体位置改变,质量不变4. 质量与物体温度:物体温度改变,质量不变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物体的质量,并填写在表格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6.1 物理的质量 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6.1 物理的质量 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6.1 物理的质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的质量的概念;2.掌握质量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质量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实验材料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主要内容:物理的质量。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物理的质量是什么,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 探究与讲解(20分钟)步骤一: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在班级前方准备好一副天平,然后拿出两个物体,一个较大,一个较小,放在天平的两端,然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步骤二: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天平上的两个物体要保持平衡?学生可能会说是因为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质量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点?步骤三:讲解质量的概念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是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数量大小。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步骤四:质量的计算方法教师讲解质量的计算方法: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需要先将空秤质量记为零,然后将物体放在天平上称量,称量出的数值就是该物体的质量值。

3. 实践与体验(30分钟)步骤一: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上前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提供不同的物体供学生进行质量的测量,学生利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量,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步骤二: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并比较实验数据,讨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一致,为什么会有差异等问题。

然后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

4. 拓展应用(20分钟)步骤一:例题分析教师提供几个例题,让学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小华使用天平称量了一块物体的质量为1.5千克,小明称量同一块物体的质量为1500克,他们对质量判断正确吗?步骤二:学生解答例题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并解答例题。

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

5. 总结与小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随时复习掌握的知识点,并留下必要的课后作业。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主要讲述物体的质量。

具体内容包括质量的定义、单位、测量工具以及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单位,如克、千克、吨,以及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天平的准确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容器等。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如购买水果、蔬菜时称重。

2. 概念讲解:讲解质量的定义,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3. 单位学习:介绍质量的单位,如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天平使用:讲解天平的结构、原理,演示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5.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如“一个苹果的质量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质量的概念和单位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一些关于质量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6.1 物体的质量1.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 质量的单位:克、千克、吨,及其换算关系3. 天平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出你熟悉的质量单位,并说明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答案:克、千克、吨,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2. 题目: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多少?请用所学知识进行估算。

答案: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在150克左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和意义。

在讲解质量单位时,注重换算关系的介绍,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在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天平,提高实验技能。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一、物体的质量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一、物体的质量_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物体的质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质量的定义、质量的测量工具、常见物体的质量以及质量的国际单位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如托盘天平、电子秤等。

3. 让学生能够正确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并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的使用。

难点:质量的单位换算、常见物体质量的估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托盘天平、电子秤、各种常见物体。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场景会用到质量这个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介绍质量的测量工具,如托盘天平、电子秤等。

讲解质量的国际单位,如克、千克、吨等。

3. 例题讲解:用实例讲解如何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教具中的常见物体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5. 知识拓展:讲解常见物体质量的估计方法,如水的质量、苹果的质量等。

7.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知识,整理笔记。

(2)请估计一下自己的质量,并说明估算的方法。

(3)请列举三种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说明它们的换算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第六章物体的质量一、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二、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等。

三、质量的单位克、千克、吨等。

四、常见物体质量的估计水的质量、苹果的质量等。

七、作业设计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整理笔记。

2. 请估计一下自己的质量,并说明估算的方法。

3. 请列举三种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说明它们的换算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了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质量的测量工具的使用。

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能够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八年级物理下册《6.1物体的质量》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6.1物体的质量》教案(新版)苏科版

6.1 物体的质量
【学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和单位,能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2、借助实物和说明书了解天平的构造,并通过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3、会估测日常生活中所见物体的质量
4、通过探究活动,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重点难点】
1、质量的定义及单位换算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突破】
质量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也很抽象,本节课通过物体所含物质多少引出质量概念,再通过实验熟悉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知道了如何运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以后,再或过头来运用天平验证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和状态无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____
说说托盘天平
”:观察天平”:游码放。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收获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1物体的质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1物体的质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1物体的质量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难点:理解质量的本质,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质量计、天平、砝码、物体。

学生准备:记录本、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为什么需要测量质量?引起学生对质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2. 介绍质量的测量方法:用天平和砝码进行测量。

3. 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毫克。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天平,进行质量测量实践活动。

2. 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了解质量的测量过程。

3.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形状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活动重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难点:理解质量的本质,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质量的本质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更多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概念。

拓展延伸: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形状有什么关系?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1. 质量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苏科版八下物理6.1物体的质量教案

苏科版八下物理6.1物体的质量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 6.1物体的质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下物理第6章的第1节,主要讲解物体的质量。

具体内容包括: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kg),还有克(g)、毫克(mg)等。

3.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的关系。

4. 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 能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的关系。

2. 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托盘天平、电子秤、各种物体(如书本、钢笔、苹果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物体,思考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都有质量。

2. 讲解质量的概念:向学生讲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3. 讲解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介绍国际单位千克(kg),以及克(g)、毫克(mg)等。

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换算关系。

4. 实验演示:用托盘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测量身边的物体质量,并记录数据。

6. 讲解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无关。

7.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6.1 物体的质量1.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千克(kg)克(g)毫克(mg)3.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无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所学知识,测量身边的物体质量,并记录数据。

(2)举例说明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一、物体的质量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一、物体的质量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一、物体的质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等。

4. 质量与物体位置、状态、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让学生熟悉质量的单位,能够进行质量的换算和计算。

3. 让学生学会使用测量质量的工具,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

4.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质量与物体位置、状态、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测量质量的方法。

难点:质量与物体位置、状态、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托盘天平、电子秤、各种物体。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如购买水果时称重、行李托运等。

2. 概念讲解:介绍质量的概念,解释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 单位学习:介绍质量的单位,如千克(kg)、克(g)、毫克(mg)等,并进行换算练习。

4. 测量方法:讲解如何使用托盘天平和电子秤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5. 实例分析:分析质量与物体位置、状态、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如水结冰后质量是否变化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质量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物体的质量1.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等。

4. 质量与物体位置、状态、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计算1千克、1克、1毫克分别相当于多少克。

答案: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1物体的质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1物体的质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1物体的质量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1物体的质量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的定义,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能够正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难点:质量的单位换算,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容器等。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测量工具、记录表格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物体的质量,如苹果、书本、书包等,引导学生对质量的概念产生兴趣。

2. 实验探究(1) 分组实验:每组学生准备一个测量容器,放入不同质量的物体,如苹果、书本、书包等,并记录物体的质量和容器总质量。

3. 知识讲解(1) 讲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讲解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主要工具,测量方法是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右盘放入砝码,使天平平衡,读取砝码的质量即为物体的质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质量,进行质量的单位换算等。

5. 活动重难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质量的单位换算。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练习,加深对质量的理解和掌握,并尝试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1《物体的质量》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1《物体的质量》WORD教案1

6.1物体的质量一、物体、物质、质量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2、不同物体算喊物质的多少一般相同;3、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质量-m主单位:千克-Kg其他单位:二、质量的测量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重要部件:平衡螺母、游码、标尺、分度盘(一) 称量前1、 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2、 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辅导:向右移动平衡螺母、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增加质量。

(二) 称量时1、 左物右码;2、 用镊子加减砝码:从大大小原则;3、 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辅导: 不一定等指针静止时再判断,可观察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称量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只能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因为在称量时,向右移动平衡螺母、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增加质量,移动游码增加的质量可以从标尺上读出,但移动平衡螺母增减的质量却无法知晓。

重要操作:加上最小砝码指针偏右,拿下最小砝码指针偏左,应该: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三) 读数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质量+游码示数(四) 天平使用常见错误1、 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2、 用手抓取砝码;3、 物体、砝码位置放反;4、 被测物体质量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

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辅导: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所以,质量也可理解为物体所含所有分子的质量总合。

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改变时,物体所含分子的总质量肯定不变。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四、物理量的估测.一只鸡蛋: 50g 中学生质量: 50kg 10 103 t Kg g 103 mg物理课本: 350g 一枚邮票: 50mg热水瓶中的水: 2Kg 一桶纯净水: 19Kg苹果的质量: 150g 一元硬币的质量: 6g大象的质量: 2~6t 鸡的质量: ( 2~2. 5)Kg 教师空气的质量: 200Kg 人(鲸等海洋动物)的密度: 1. 0×103Kg/m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1物体的质量word教案1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1物体的质量word教案11

《6.1物体的质量(1)》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教学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

2)通过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协作精神教学准备天平教学过程修注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导课:学生学会了“比较”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周围的所有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本节导图)围绕质量的概念,让学生多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归纳出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符号教师作介绍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先讲授,后练习)建立质量单位的大小的具体体验,一只苹果质量约0.15kg,一只大公鸡质量约2.5--3kg质量的测量工具(重点介绍托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作回忆,接触过的有哪些?学生板演学生当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验室面对天平学习的思维方式,同时采用了讨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放开了巩固已学过的单位换算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大小的具体体验更直观明了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盘天平)结合实物讲授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使用注意点。

介绍日常生活中质量的其它测量工具(可利用实物或实物投影仪)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6.1归纳分析探究结果小结布置作业练习天平的调节方法、游码的读数方法分组讨论图6-2的问题利用托盘平天进行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及地理位置的变化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1物体的质量》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1物体的质量》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1物体的质量》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1物体的质量》教案【课前预习】
1、铁钉这一物体是由_____这种物质所组成的;木椅这一物体是由_______这种物质所组成的。

2、结合上题所举的两个例子谈一谈“物体”和“物质”的区别,并模仿题1写两个类似的例子。

3、铁钉和大头针所含的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一样吗?桌子和小木椅所含的木头这种物质的多少一样吗?在物理学里我们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4、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符号。

常用单位有:吨(符号:)克(符号:)毫克(符号:)
1t=kg1kg=g1g=mg
5、结合下图写出托盘天平各个部分的名称(请写在数字的后面)。

请认真阅读课本上的说明书,认清它的称量、分度值。

【学习过程】
(1)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从组成的物质角度)
(2)物理课本与练习本比较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从组成的物质角度)
结论: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步骤:
4、小结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点:
(1)天平调节:应将天平放在上;将移至处,再调节横梁上的 ,使指针.
(2)天平称量:
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盘;用向右盘加减砝码;在标尺上移动,使指针.此时,右盘中与
之和,即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1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1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着物体的形状、空间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能对质量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养成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建立质量的概念,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

2.理解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学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三、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及砝码、杆秤、电子秤、水、烧杯、橡皮泥、一元硬币、乒乓球、铅笔、橡皮。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

五、教学过程自主先学自学课文小组讨论1.什么是质量?2.物体的质量会不会随着它的形状的变化、位置的移动、状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呢?3.质量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它有哪些常用单位?它们之间如何换算?交流展示知识点一:物体的质量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上述事实说明: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知识点二:质量的单位1.国际单位:千克(符号:㎏)2.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等3.换算关系:1t=1000㎏1㎏=1000g1g=1000㎎课堂练习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3.5×105㎏=____t=______g2.8×104g=______㎏=______㎎2.在物理量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一只苹果的质量约100___一只大公鸡的质量约3___一张邮票的质量约10___3.下列现象中,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不断地蒸发b.将一段金属丝加热c.将一段铁棒从地球带到月球d.将铜块压成铜片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头大象比一匹马的质量大b.1㎏铁比1㎏棉花含有的物质多c.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跟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d.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自学课文第115—116面:1.观察天平,熟悉它的主要结构。

苏科版八下物理6.1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下物理6.1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钢笔的质量、
橡皮的质量、
课桌的质量……
进行交流。
1.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总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方法。
2.在活动中学习,练习中巩固能加深学生对质量的理解。
三、测量质量的工具
1.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的测量工具。
2.杆秤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直沿用至今,几乎家家都有。
3.板书:实验室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观察并交流6-2图中的错误情况和原因,克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4.www练习3学会认读游码。
1.在具体操作中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学习借助说明工具的说明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在交流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点评
(3)称量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4)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所表示的质量
讨论3
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1.具体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留心生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3.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点评
二、质量的单位
1.由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
教学设计
一、物体的质量
课题
一、物体的质量
教者
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的单位,能进行不同单位间的换算。
2.借助实物和插图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在说明书和教材的帮助下学习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3.通过练习,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在实际测量中培养估测质量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物体的质量(1)》
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教学课时共 2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

2)通过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天平
教学过程修注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
导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我们周围的所有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本节导图)
围绕质量的概念,让学生多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归纳出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单位、符号
教师作介绍
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先讲授,后练习)
建立质量单位的大小的具体体验,一只苹果质量约0.15kg,一只大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联系生产
生活实际举例
让学生根据已
学过的知识作
回忆,接触过
的有哪些?
学生板演
学生当堂练习
学生学会了“比较”
的思维方式,同时采
用了讨论、交流合作
的学习方式,让学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
思维放开了
巩固已学过的单位换

帮助学生建立质量
单位大小的具体体验
公鸡质量约2.5--3kg
质量的测量工具(重点介绍托盘天平)
结合实物讲授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使用注意点。

介绍日常生活中质量的其它测量工具(可利用实物或实物投影仪)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6.1
归纳分析探究结果
小结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实验
室面对天平学

练习天平的调
节方法、游码
的读数方法
分组讨论图
6-2的问题
利用托盘平天
进行探究物体
的形状、物质
的状态及地理
位置的变化与
物体质量大小
的关系
完成课本P4
的填空部分
更直观明了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
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
操作技能,又能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