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22018《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旧人教高二上) 精品
高二政治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 人教版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一)课前准备1.搜集(1)身边的一些事实或变化。
如同班同学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不好等。
(2)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
2.思考(1)身边的这些事实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对教材中“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3)试举出一些互为因果关系的例子。
(4)在长江三峡工程修建之前,对哪些问题进行了考察?又预见到会有什么后果?。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二)思考导学《起风了。
小猫饿死了》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了。
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的水洒到了地板上了。
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倒了。
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修椅子了。
木匠砍倒了一棵树,大树把面包师的房子砸坏了。
面包师搬家了,老鼠没东西吃了。
老鼠不来了——小猫饿死了!这是一首英格兰童谣,这首童谣反映了一种怎样的联系?童谣反映了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却由于其间发生了一环扣一环的联系,最后竟成为因果联系。
(三)自学导引阅读教材,填表1.2.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关系。
思考: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它们之间是因果联系吗?“在此之后”等于“因此之故”吗?【答案】 不是。
“先行后续”不等于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
3.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4.归纳:事物的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只有承认它,揭示它,才能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
如果否认了事物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那就会对事物作出随意的解释,当然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事物,科学本身也就不会存在了。
5.把握因果联系的意义(1)名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穷根究底地追究问题了。
——爱因斯坦这段话说明: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分析漫画“找原因”由于一定的结果都是一定的原因引起的,这就要求人们应当善于从某一行动的后果中去分析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利于发扬成功的经验,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说课稿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一、说教材《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高二第一册,第二课中的一个内容,也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门科学是否成熟臻美,是和逻辑起点选择分不开的。
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就是联系。
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概念,由联系出发就形成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内容和基本体系。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而因果联系是人们最常见关系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用以探索和揭示事物奥秘的一种重要联系。
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是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要想使学生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因果观,反对唯心主义的错误的因果观,就必须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因果联系,也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联系。
本课的重点在于“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这两个方面。
因为并不是所有相继出现的现象都有因果联系。
在每一个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
如果混淆二者就会发生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错误。
不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讨和研究。
本课的难点是“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致力于解释疑惑,明确知识,使学生攻克这个难关。
二、说教法由于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知识,他们对哲学知识的领悟力和理解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本课的设计从学法看,着眼于指导学生采用自学阅读法,讨论学习法,知识迁移法等方法来掌握知识。
从教法上看,则以老师为主导,“把导、议、讲、练”相结合。
借助幻灯、多媒体等配合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的读、讨论、教师的引导与激发等方法,使学生养成自学——自悟——多向思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构健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者,积极的认知者。
三、说教学程序1、复习环节:必不可少,温故知新2、导入环节:出示幻灯片,利用美国科学家在1979年提出的著名的“蝴蝶效应”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还通过西方的一个民谣“丢失一个蹄钉,亡了一个帝国”让学生对因果联系有一个认识和感悟。
高二政治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教案 人教版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一)课前准备
1.搜集
(1)了解沈括《梦溪笔谈》中的“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
(2)“三个臭皮匠,顶上个诸葛亮”与“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意思是什么。
2.思考
(1)教材引用《梦溪笔谈》的例子,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从哲学道理上说说“坐井观天”这个成语为什么被当作贬语来使用?。
(3)“三个臭皮匠,顶上个诸葛亮”与“三个和尚没水喝”在哲学上分别指哪种情况?。
(4)整体重要还是部分重要?。
(5)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后,我们应如何去做?。
(二)思考导学
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这段话出自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的《难经》,“望闻问切”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织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通过望、闻、问、切,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准确“辨证”,然后治病。
用专业术语来说叫“辨证施治”。
从哲学上来讲,人体与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体与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归纳: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
归纳:整体和部分是有联系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不可分割。
没有部分无所谓
归纳: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人教版 思想政治 第二课第二框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第二课第二框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懂得事物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理解原因和的含义,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能力目标结合因果联系含义和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联系原因和结果区别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产生的原因,又要看到它引起的一定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因果联系理论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因果观,反对唯心主义错误的因果观。
【教学重点】1.因果联系的特点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教学难点】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教法设计】讲授法、问答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前几天,老师在北京上班的一个朋友打电话向我抱怨,她说这个油价啊,一直涨天天涨,害得她经常拉肚子。
我就觉得奇怪了这个油价上涨和她拉肚子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你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生:略师:一开始我也和大家一样感到迷惑不已,不过后来告诉了我前因后果之后,我就不觉得奇怪了。
原来油价上涨之后,她每天上班所用的打车费就上涨了,而她每个月的工资又是一定的,而且北京的物价有那么高,于是她只好节衣缩食,所吃的食物质量也就随之下降,因此她开始频频拉肚子(副板书:油价上涨——打车费用上涨——节衣缩食——食物质量下降——拉肚子)。
所以我们是不是看到,任何现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我们哲学上就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板书)讲授新课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1页,首先我们来看因果连续的含义(一)含义及特征(板书)1.含义(板书)师:大家看到51也的黑体字,做上记号,这就是因果联系含义。
在因果联系中,我们把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接下来大家来判断一下,下列几组因果联系,哪些现象是原因,哪些是结果。
高二政治教案-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2 精品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宣城市二中王蕾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①懂得事物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②理解原因和结果的概念,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③重点理解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2、能力方面①结合联系形式的教学,能使学生从“一”与“多”的关系中,即联系一个问题又具有多样性的形式,学会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②联系因果关系特点的教学,使学生在把因果关系与其它形式的联系相比较中,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针对若干基本事实,能判断何为原因,何为结果,并能列举若干互为因果的事例,培养学习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④根据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道理,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既要看到它产生的原因,又要看到它会引起一定的结果。
学会用因果联系的观点分析看待事物的方法,能对某些问题作出预见,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觉悟方面:①通过因果联系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因果观,反对唯心主义的错误的因果观。
②结合本框理论的学习,联系我国实际能使学生明确我国为什么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树立正确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难点: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问题。
三、课型:新授课四、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2001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原因,(一是气候异常,持续干旱,二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导入新课。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板书)1、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板书)2、事物的因果联系及其特点(板书)(1) 什么是因果联系(板书)任何现象其他现象(多媒体展示)师:其中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那么在上段影片中谁是原因,谁是结果?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是不是有先后关系就是因果联系?引导学生讨论回答:(2)因果联系的特点:(板书)先行后续的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同时具备)[多媒体展示]师:因果联系是最常见,也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用以探索和揭示事物奥秘的一种主要联系。
高二政治教案:《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教案:《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案: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目的:理解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及意义重点: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方法论意义难点: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教程:【复旧】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8年除夕之夜,从月球上空传回了"嫦娥的祝福"、传回了歌声,让所有的中国人如醉如痴。
加强了两球之间的联系。
请用哲学分析。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导新】联系具有五性: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我们今天学习一种特殊的联系--因果联系。
【导学检测】阅读教材第一段至第五段回答:1、因果联系的含义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① 和② 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2、因果联系的特点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必须是③ 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阅读教材第六段至第九段回答: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 区别: 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 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
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叫做结果。
如果混淆二者, 就会发生倒④ 为⑤ 、倒果为因的错误。
(2) 联系: ①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②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种转化有两种情形。
一种情形是, 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 在另一关系中则是⑥ ;反之亦然。
另一种情形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⑦ 因果。
阅读教材第十段至最后一段回答:4. 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1)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 进行科学研究的⑧(2)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⑨ 。
[分析归纳]: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1.含义:例:非典--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家减免税收;9.11事件--美国攻打阿富汗。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正确认识事物教案》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政治
教学课例名
《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正确认识事物教案》
称
本节课内容属于高二哲学知识点,本框题中对原因
教材分析 与结果相互转化的理解,特别是对互为因果的理解是难
点也是重点
知识目标:理解因果关系的含义、特点、原因与结
果的辩证关系。
述
学生在反复探究中感受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所
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为本,顺学而导,较好地驾驭 课堂。通过组织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授课,实现既定的教 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吗,为什么?(多媒体图片)
不是,因果关系具有因果制约性,并不是所有前后
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不只是时间上的先
后顺序关系,而是以时间先后为条件、由一种现象必然
引起另一种现象的本质联系,即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四、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因果。(多媒体示例)
的学习兴趣,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学习。
教学策略选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主要采用以下三种
择与设计 教学方法:多层次阅读法、发现教学法、比较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看看我今天穿着上有什么不同。因为我要 上公开课,所以穿得比较正式。因为...所以...导入今 天的课题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正确认识事物。
五、总结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A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B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有区别)
C 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六、板书设计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高二政治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1)人教版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1)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懂得事物的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2)理解原因和结果的概念,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3)重点理解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觉悟方面(1)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因果观,反对唯心主义的错误的因果观。
(2)联系我国实际明确为什么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树立正确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教学难点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原因和结果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讨论法,例举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联系?它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
导入新课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事物的多种联系中,哪种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联系,是人们用以探索和揭示事物奥秘的一种重要联系呢?学生回答:原因和结果的联系。
教师评价:对。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讲授新课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学生根据下列的导学问题自学教材:(1)什么是因果联系?什么是原因和结果?(2)因果联系具有哪些特点?(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何?(4)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具有哪些方法论意义?学生自学回答后,教师和学生一道分析。
1.客观事物的困果联系(1)因果联系的含义学生根据自学回答,老师归纳: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它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它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2)因果联系的特点①先行后续提问:是不是所有相连出现的现象都有因果联系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回答,老师归纳:并不是,原因和结果之间不是简单的顺序性,主要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如,我们先见闪电,后闻雷鸣,闪电和雷鸣就不是因果联系。
闪电和雷鸣都是由于云层的猛烈放电同时造成的,只是因为光速比音速快得多,所以,我们先见闪电后闻雷鸣。
高二政治教案-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精品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 懂得事物的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2) 理解原因和结果的概念 ,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3) 重点理解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2、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3、觉悟方面(1)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因果观, 反对信心主义的错误的因果观(2) 联系我国实际明确为什么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树立正确环境意识教学重点:因果联系的特点 、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讨论法,投影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已经明确了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由于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无限多样的,所以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
我们熟悉的联系有的是直接联系,有的是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等。
其中的因果联系是一种重要的联系形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因果联系的内容。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板书)先请同学们看几幅图片,然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近50年来我国的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逐年增加,今年尤为严重,已由西北、东北、华北继续向南蔓延。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发生呢?这些现象的出现又会引起哪些后果呢?(投影显示:)既然因果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联系,所以,我们首先了解什么是因果联系,什么是原因、结果以及因果联系的特点等问题。
1、因果联系的含义(板书)教师举几个因果联系的例子,由学生概括。
例子:熟能生巧、磨擦生热、无风不起浪等。
(1)因果联系的含义(板书)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2)原因和结果的含义(板书)由学生回答: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原因,如熟、磨擦、风;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如巧、热、浪。
请同学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事物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果联系与其它形式联系的区别在哪里?即因果联系的特点是什么?2、因果联系的特点(板书)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1)从时间上看,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板书)即“前因后果”,就是说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出现在前,结果发生在后。
高中政治优质课比赛:《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进行“因果链条”的游戏接龙。
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因和果进行分析,进而明确两者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化
探究五
观看《食品安全法》通过的新闻及《食品安全之歌》视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把握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活动二
学生分析、讨论、回答问题。
活动三
自我剖析:即根据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因果分析。
(2)因果联系的原理内容
内容五
认识和掌握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探究二;
(1)播放视频。设疑:公安部为什么打击地沟油?学生的分析、讨论。
(2)展示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后理解原因和结果的概念。归纳出事物的因果联系含义
探究三:
根据前面的探究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使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把握原因和结果的区别,进而概括出因果联系的特点。
(6)完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四、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设置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以网友身份,在微博在发表看法,为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组织引导
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因果联系观点的理解有新的提升,进一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科学性。
(3)理解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教学资源
配套教材、《教师用书》、网络参考资料等
教学重点
(1)因果联系的特点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问题。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究法等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 人教版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懂得事物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理解原因和结果的含义,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能力方面,结合因果联系含义和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联系原因和结果区别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若干基本事实,能判断何为原因,何为结果,并能列举若干互为因果的事例,培养学生学习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根据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道理,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产生的原因,又要看到它会引起一定的结果。
学会用因果联系的观点分析看待事物的方法,能对某些问题作出预见,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因果联系理论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因果观,反对唯心主义错误的因果观。
教学重点:因果联系的含义,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
教学难点: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
教学方法:采用讲、读、议、练相结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主体。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西方有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丢失,本来是件非常小的事,但是他的长期效应却是让一个帝国或存或亡,这便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蝴蝶效应”。
一个钉子和一个帝国看起来似乎毫无联系,但通过一些中介,两者之间就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这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因果联系。
(新课教学)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板书)(回忆)什么叫联系?事物联系的特点有哪些?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其他特点?1、联系具有多样性(板书)含义: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举例: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直接联系)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⑶“唇亡齿寒”(唇齿之间是内部联系,唇齿与气温之间是外部联系)⑷“时势造英雄”(时代与英雄的联系是必然联系,谁在这一时代成为英雄则是一种偶然联系)⑸“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主要和次要联系)(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果联系)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果联系)⑻“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与部分的联系)⑼“无风不起浪”“谦虚使人进步”(因果联系)为什么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复杂的?(由于事物千差万别,事物存在的条件不同,事物的联系也就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完整版)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第一: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第二:理解因果联系的含义、特点、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2)能力方面:第一:结合因果联系的教学,能使学生从一与多的关系中——一个联系,又有多种形式——学会辩证的思考问题。
第二:使学生在区分因果联与其他联系形式中,学会比较分析能力。
第三:学会用因果联系的方法分析地看待问题,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预见事物可能的后果。
提高因果分析能力。
(3)觉悟方面:通过因果联系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因果论,反对唯心主义的主观因果论。
教学重点:因果联系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原因与结果相互转化的理解,特别是对互为因果的理解。
教学内容概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1、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因果联系的含义3、因果联系的特征4、原因与结果原辩证关系5、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1)承认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教学过程:引入教学:我写了首联系歌,我们一起来读好不好?天体有引力联系,社会有生产关系,思维有逻辑联系,它们还相互联系。
创新在于探索联系,成功就要建立联系。
无为缘于忽视联系,失败皆因破坏联系。
联系之外还是联系,联系之中仍有联系。
客观者承认联系,主观者想象联系。
一旦没有联系,存在就失去意义。
你我要携手努力,把现实联接到理想天地!(简单过渡):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多样的。
(多媒体演示)在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形式中,因果联系是极其重要的一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果联系。
或采用(详细过渡):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千回百转的迷宫,隐藏着无穷的秘密,交织着无尽的联系。
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揭开秘密,认识联系。
物质世界本身的无限性和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决定了事物联系形式的无限多样性。
(演示媒体)其中因果联系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联系形式。
高二政治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设计
高二政治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设计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高二政治教学新增的内容,教学难度比较大,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目的:理解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及意义重点: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方法论意义难点: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教程:【复旧】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8年除夕之夜,从月球上空传回了"嫦娥的祝福"、传回了歌声,让所有的中国人如醉如痴。
加强了两球之间的联系。
请用哲学分析。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导新】联系具有五性: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我们今天学习一种特殊的联系--因果联系。
【导学检测】阅读教材第一段至第五段回答:1、因果联系的含义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① 和② 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2、因果联系的特点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必须是③ 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阅读教材第六段至第九段回答: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 区别: 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 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
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叫做结果。
如果混淆二者, 就会发生倒④ 为⑤ 、倒果为因的错误。
(2) 联系: ①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②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种转化有两种情形。
一种情形是, 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 在另一关系中则是⑥ ;反之亦然。
另一种情形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⑦ 因果。
阅读教材第十段至最后一段回答:4. 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1)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 进行科学研究的⑧(2)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⑨ 。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教学目标:按照新一轮课改要求,通过老师的主导教学和学生的探究学习,明确原因、结果、因果联系的含义,懂得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学会用因果联系原理分析和解决时政问题和自己身边的事例。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体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因果联系的重要意义,即方法论意义。
教学难点: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教学方式:借助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乌鸦喝水》这个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有何启示呢?启示我们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性——这是作者的出发点。
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这只乌鸦是否一定能喝到水呢?请同学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略(要求说出自己的理由)通过学生的回答可得出两种结论:喝到了水喝不到水(理由多样化)师:由此得出结论,无论是喝到了水还是喝不到水这两种现象都有一定的原因,都是由一定的现象引起的。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我们哲学上所讲的因果联系。
(投影显示)那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这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研究的内容: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投影显示)师: 1、原因、结果、因果联系的含义(投影显示)师:无论是喝到了水还是没有喝到水这一现象都是由一定现象所引起的。
因此,我们说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其中(投影显示)反之,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可见,因果联系具有什么特点呢?(普遍性)因果联系和其他联系一样都是普遍存在的。
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同学常说……没有结果——这就是结果师: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是原因出现在前呢?还是结果出现在前呢?常说“事出有因,前因后果”可见,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
高二政治教案: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
[键入文字]
高二政治教案: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
小编寄语: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二政治教案: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希望对老师教学有帮助。
高二政治教案: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
目的:理解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及意义
重点: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方法论意义
难点: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
教程:
【复旧】
2007 年10 月24 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8 年除夕之夜,从月球上空传回了嫦娥的祝福、传回了歌声,让所有的中国人如醉如痴。
加强了两球之间的联系。
请用哲学分析。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导新】联系具有五性: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我们今天学习一种特殊的联系--因果联系。
【导学检测】
阅读教材第一段至第五段回答:
1、因果联系的含义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
①和②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2、因果联系的特点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必须是③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阅读教材第六段至第九段回答:
1。
高二政治教案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掌握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价值取向:使学生明白生活的智慧就在于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学习中要有探究的热情、勇气和信心,并且在生活中要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点】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和方法】思考提问和教师点拨法。
复习:同学们听说过“蝴蝶效应”的原理吗?谁能给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原理的内容?这个原理体现了什么哲理呢?蝴蝶效应的原理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着的。
导入:美国媒体声称洛杉矶污染物25%来自中国美联社的这条消息称,“中国的空气污染影响到了邻近的韩国和日本,不过,直到最近研究者才意识到,其实中国空气污染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日韩,它已经到达了北美上空”。
美国环保署甚至作出了更惊人的估计:“在某些时候,洛杉矶上空的空气污染有25%都可溯源到中国。
”。
对此报道的结论你是否认同呢?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美国的污染是不是部分地由于中国造成的,这就要看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联系。
那么什么是因果联系呢?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板书)1.事物因果联系的含义、特点和辩证关系(板书)⑴因果联系的含义(板书)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引起被引起的关系,哲学上称为因果关系。
其中,引起其他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作为引起者总是出现在先,结果作为被引起者,总是出现在后,我们常说的“事出有因”“前因后果”。
可见,因果联系是指原因和结果之间的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
设疑:那么,是不是说事物之间具有先行后续关系,就一定是因果联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如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虽然是先行后续的关系,但他们之间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也就构不成因果联系。
高二政治教案全国一等奖教案及点评:《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全国一等奖教案及点评:《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一、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第一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它从根本上明确了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从总体上讲述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而联系作为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概念,由联系出发就能形成唯物辩证法丰富内容和基本体系。
而因果联系作为联系的具体形式,是人们最常见与人们关系密切的一种联系,是对联系问题的具体化和浅显化,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联系的观点。
所以把握事物因果联系这一框题在本课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关于重点的确定本框教学重点是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因为事物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了解因果联系的特点,才能把因果联系与其他形式的联系区别开来。
本框题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判断何为原因、何为结果。
要达到目标必须掌握因果联系的特点。
另外,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实践上使学生在承认因果联系普遍性与客观性前提下,提高自己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又必须重点掌握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关于难点的确定本框教学难点是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问题。
在事物的因果联系中,并非任何一种因果关系都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一部分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这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互为因果。
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中,也是从关系双方的互相作用中才能理解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使学生很难理解,由此成为本框的难点。
四、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首先是知识与技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事物多种多样,当然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通过学习必须理解因果联系及原因和结果是什么?即掌握含义,还要弄清因果关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学完这一世界观怎么在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动呢?所以,方法论也要理解和掌握;其次,是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过程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不同联系的能力,而且特别是掌握了因果联系就得让学生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比如说学习失败了就要找出原因,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还要预见原因的结果,来决定该不该做,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设计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设计
徐杨彬
【期刊名称】《政治课教学》
【年(卷),期】2000(000)007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徐杨彬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202
【相关文献】
1.高二《思想政治》第二课"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案 [J], 邬满君
2.如何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性与事物运动的绝对性 [J], 周玉彬
3.把握特征彰显个性——事物性说明文写作谈片 [J], 周永沛
4.学会观察事物的特点把握说明事物的顺序 [J], 杨晓白
5.把握因果联系再现地壳运动 [J], 黄晓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说课稿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说课稿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刘玄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下面,我对本课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高二政治(人教版)上册第二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也可以说是唯物辩证法的浓缩、结晶,是从总体上体现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内在的高度的有机统一的重要内容;又是指导人生观、价值观研究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在本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本课第一节第二框题,其中所讲的因果联系作为人们最常见、关系最密切的一对基本哲学范畴,是对联系问题的具体化和浅显化,学好本课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联系的观点,树立科学意识、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预见性有着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
同时,作为《考纲》中重要考点,近年来在高考中多次涉猎,特别是围绕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等热点问题进行考查,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语。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并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事物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重点理解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能力目标:结合联系形式多样性的教学,能使学生从“一”与“多”的关系中,学会辩证理解问题的能力。
通过因果联系特点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因果联系与其他联系形式的异同,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针对若干基本事实,能判断何为原因,何为结果,并能列举若干互为因果的事例,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因果联系理论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因果观,反对唯心主义错误的因果观。
结合本框理论的学习,联系我国实际能使学生明确我国为什么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掌握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价值取向:使学生明白生活的智慧就在于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学习中要有探究的热情、勇气和信心,并且在生活中要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点】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和方法】思考提问和教师点拨法。
复习:同学们听说过“蝴蝶效应”的原理吗?谁能给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原理的内容?这个原理体现了什么哲理呢?蝴蝶效应的原理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着的。
导入:美国媒体声称洛杉矶污染物25%来自中国美联社的这条消息称,“中国的空气污染影响到了邻近的韩国和日本,不过,直到最近研究者才意识到,其实中国空气污染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日韩,它已经到达了北美上空”。
美国环保署甚至作出了更惊人的估计:“在某些时候,洛杉矶上空的空气污染有25%都可溯源到中国。
”。
对此报道的结论你是否认同呢?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美国的污染是不是部分地由于中国造成的,这就要看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联系。
那么什么是因果联系呢?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板书)1.事物因果联系的含义、特点和辩证关系(板书)⑴因果联系的含义(板书)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引起被引起的关系,哲学上称为因果关系。
其中,引起其他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作为引起者总是出现在先,结果作为被引起者,总是出现在后,我们常说的“事出有因”“前因后果”。
可见,因果联系是指原因和结果之间的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
设疑:那么,是不是说事物之间具有先行后续关系,就一定是因果联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如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虽然是先行后续的关系,但他们之间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也就构不成因果联系。
“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
设疑:那么,因果联系除了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还必须具备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并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事物的因果联系既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一种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只有这两个特点同时具备才叫因果联系,这就是因果联系的特点。
教师设疑:一种关系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才构成因果联系。
这两个特点相比,哪个更重要呢?(学生讨论并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起被引起的关系更重要。
因为,事物之间光具备先行后续的关系,而不具备引起被引起的关系不能构成因果联系,而具有引起被引起的关系,一定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就一定是因果关系。
所以,它是因果关系的本质特征。
⑵因果联系的特点(板书)①先行后续②引起被引起(因果联系的本质特征)对于“污染事件”美方作出了他们的解释,中方也作出了反驳。
美方观点:美国媒体在报道中还找到了研究人员,出示了“证据”。
文章称,加州塔玛佩斯山州立公园空气监测站的研究人员克里夫说,他搜集到大量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它们是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烧煤的工厂、熔炉、柴油机和沙尘暴中飘来的。
克里夫一直在塔玛佩斯山州立公园、太浩湖边多内峰等地的空气监测站进行研究。
他发现,这几处的空气污染源都不是当地,沙尘中的成分与戈壁滩和其他亚洲地区的成分一致。
克里夫说,亚洲地区1/3的污染是尘土污染,这是因为森林退化和干旱越来越严重,其他的污染还有硫磺、煤烟、金属颗粒,这些都是从煤、柴油和其他燃料燃烧中产生的。
中国的空气污染物是如何到达美国的呢?美国研究人员解释说,亚洲空气污染物随着气流达到美国,亚洲任何地方的空气污染,在气流的影响下,在5天到2周的时间里都能穿越太平洋达到美国。
中方观点: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对此予以否认:“这个事不太客观,结论有点令人怀疑。
”他表示,空气污染物的传输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其成因、传输的客观规律都在研究之中,并没有确定性的答案。
污染物万里迢迢到美国洛杉矶,其间有哪些变化很难说。
能够精确测算出25%来自于中国,更是令人怀疑。
你认为哪一方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呢?你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⑶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板书)①区别教师分析:正因为原因和结果有这些严格的区别,所以我们不能把它们混淆。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我们不能随意颠倒原因和结果的顺序,否则,将会闹出笑话。
例如:在“侵略者侵略,被侵略者反抗”这个因果联系中,因果就不能颠倒,否则,将是非常荒谬的。
设疑:原因和结果能否相互分离呢?②联系分析:第一,原因离不开结果,一定的原因必定引起一定的结果;同样,结果也离不开原因,一定的结果必定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二者互相依赖,密不可分。
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环境污染在工业排出的废气废水中是结果,在危害人体健康中就成了原因。
损害人体健康在环境污染中是结果,在影响工作和学习中就成了原因。
可见,一种现象,在这一场合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说明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这是转化的第一种情形。
学生活动:小游戏“因果链条”,老师说出一个结果,看那个组的同学能把这个因果链条尽可能地接续下去,接续最多的一组为获胜方。
如:小刚迟到了-因为昨晚没睡好-作业写得太晚-基础不扎实-上课听讲不认真……例如: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中,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是因,消费是果。
而消费反过来也影响生产的发展,能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是因,生产是果。
可见,在这一关系中,它们是互为因果,这是转化的另一种情形。
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互为因果的例子呢?【特别注意】因果之间的转化是存在着一定的条件的,这种条件不具备时,因果之间的转化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并非任何一个因果联系都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一部分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设疑:掌握这一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和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2.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⑴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前面提到的“蝴蝶效应”是混沌理论的重要成果。
但它还需要人们给予进一步的科学论证,究竟美国的污染和中国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还需要两国的科学家对污染的原因,污染物的传输规律等问题进一步加以研究,否则只能是感情层面的对峙和抗争,谁都缺乏说服力。
请看福寿螺该怎么吃?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至4000双筷子,我们一年要吃掉2500万棵树日本奢侈地消费中国森林,一次性筷子99%来自中国设疑:你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⑵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任何事物都含有其根源,而导致一次次损失,一场场事故,一次次灾难的,往往是人为的原因――因某个人缺乏自觉性和责任感,某个环节没有做到位等。
一个小小的失误,便可能酿出一场大祸。
如果我们对某一事物当作原因来看待。
预见它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了对后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人们所期望的结果发展。
如果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的结果,必然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危害。
同学们我们应该明白,人的智慧就在于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学习中要有探究的热情、勇气和信心,在生活中要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课堂练习】1.(06,广东政治卷,28)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
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
从哲学上看(BD)A.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B.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C.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D.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2.(05,北京卷,35)漫画和成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与图10漫画反映相近哲理的成语是(A)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C.失之东隅,收之桑榆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2004年,江苏卷)近几年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识。
“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已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战略。
上述材料表明(B)①科技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因果联系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促进的③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④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4.(2004年,北京文综卷)近两年,全国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都在100万起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安全就是效益。
这个事实说明(B)A.有失误必有安全事故 B.安全事故是经济损失之故C.有安全必有利润 D.安全与效益互为因果关系5.(2001年,广东.河南卷)2000年10月,广东南海石化项目正式签约。
该项目总投资40多亿元,年产乙烯80多万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大的工业合资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广东的产业升级,带来巨大的石化下游项目投资机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对我国石化工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这一项目的建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B.矛盾双方可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C.整体和部分之间不可分割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