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高三历史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精练精析]6.2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典例分析】【例1】阅读下面统计表,该统计表说明了A.经过农民战争大量土地抛荒B.官僚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C.农民战争后土地回到农民手中D.“阉党”排挤打击正直官员【解题分析】A项认为,从洪武到弘治,垦田数的下降是因为农民起义导致土地大量荒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因为明末农民起义最先发生于1627年,这和题目的时间是不符合的。
明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大量失去土地,地主官僚大量隐瞒土地以逃避赋税,使得国家财政空前紧张,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变式训练】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十分严重,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皇帝昏聩,皇权旁落B.正义势力势单力薄C.封建专制制度的存在D.宦官势力腐败答案:C【例2】明末农民战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因为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可参考下表:根据以上分析,A、B、D三项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选C。
答案:C【变式训练】下列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的理解,最全面的是()A.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反映了农民反对贫富不均和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一定程度上触及到了封建剥削的根源C.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的办法D.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B【基础测评】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加深,其主要表现有()①皇帝昏庸②奸臣把持朝政③“八股取士”的科举制④宦官专权⑤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2.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楹联,悬挂于大门两侧的书院是()A.岳麓书院B.白鹿洞书院C.东林书院D.梧桐书院3.明政府为筹集军费而加派“辽饷”是为了()A.抗击瓦剌进犯B.同辽军作战C.同后金作战D.镇压农民起义4.明末陕北农民起义的直接导火线是()A.土地兼并严重B.宦官专权C.连年灾荒,加派三饷D.农民揭竿而起5.17世纪40年代,有民谣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62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课用)PPT课件
根源: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
影响:排挤打击正直官员, 明朝政治更加混乱腐败。
东林党人的反宦官斗争
资料3:“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来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 买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 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花鼓词》
资料4:明朝中后期,一名四川官员上奏说: “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 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作用:
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免赋税 的迫切愿望,因此大大激发了农民的革命 积极性。
地位: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进入一 个新的阶段。(为什么?)
触及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触及到了封 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在近代中国又有何 新的发展?
太平天国时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 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对历次农民起义的起因、 结局及其影响的认识
农民起义的起因: 根本原因: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具体原因:政治:封建暴政、统治腐朽、赋税沉重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客观:天灾人祸
结局:1、被封建地主阶级所镇压
2、成为封建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 3、农民起义领袖蜕变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
建立起新的朝代。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一、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 1、政治腐败 ①皇帝昏庸 ②奸臣当道 ③宦官专权 2、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3、田赋加重,加派“三响”
4、天灾不断
二、明末农民战争 ㈠揭开序幕:1627年,王二在陕北起义 ㈡经过: ⒈李自成(闯王)起义 ⑴1640年,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高三历史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例题解析 旧人教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例题解析【经典题】例1(1999上海卷试题)明太祖时,曾镌铁牌于宫门:“内臣(宦官)不得预政事,预者斩。
”然而,正是明朝,宦官专政曾几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直接原因是A.皇帝昏聩腐败少问政事B.宦官利欲熏心权力膨胀C.朝臣阿谀奉承治国无方D.藩王势力太大亟需监察【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朱元璋立牌限制宦官权力,可明成祖时对宦官管束逐渐放宽,导致其权力增大。
明英宗时宦官专政局面开始形成。
此后,许多皇帝不问朝政,大权掌握在宦官手中。
因此本题答案应为A【答案】A例2(1997年上海卷试题)下列农民起义领袖中曾在今西安建立政权的是①陈胜②张角③黄巢④朱元璋⑤李自成A.②④B.③⑤C.①③⑤D.③④⑤【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以及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陈胜曾在陈(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张角没有建立政权;唐末黄巢起义在长安(今西安)建立大齐政权;元末朱元璋起义,后在南京建立政权;明末李自成起义,曾在西安建立大顺政又。
据此可识别正确答案应为选项B.【答案】B例3 (2001年春季高考题) 阅读以下关于隋末、南宋、明末人民反抗斗争的材料:材料一王薄拥众据长白山……,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浪死:白白送死),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
——《资治通鉴》材料二“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持此说以动小民。
——《三朝北盟会编》材料三谓五年不征,一民不杀,且有贵贱均田…伪为均田免粮之说。
——《罪惟录》材料四……擅自加征,又妄议每一张税银三钱,人情汹汹,讹言四起。
于是机户皆杜门罢织,而织工皆自分(自己预料)饿死,一呼响应,毙黄建节(税官)于乱石之下,付汤莘(当地恶棍)等家于烈焰之中,……不挟寸刃,不掠一物,预告乡里,防其延烧,殴死窃取之人,抛弃买免(行贿求免)之财。
——《万历实录》回答:①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各次农民起义的主要斗争要求是什么?据此说明隋末至明末农民起义的发展与深化。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
明末农民起义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最 大的进步在于 答案:D A、革命的勇气 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比较、 B、建立了政权 鉴别和分析能力。造成农民被迫 C、作战的方式 起义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地主阶级 的残酷剥削和土地兼并,其基础 D、提出的口号 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而将斗争
汉、唐、明三个王朝统治的中后期,皇帝昏庸,不理朝 政,出现了或外戚或宦官或奸臣当政的局面,造成政治异 常黑暗;大地主大官僚大量兼并土地,一方面造成阶级矛 盾尖锐,另一方面造成了地方势力膨胀。加上天灾,大规 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其结局要么是农民起义取得胜利改朝换代,要么是地方 军阀割据,封建国家陷入分裂,旧王朝名存实亡。
太平天国时,进一步制定了以土地分配为核 心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进入最高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考题:
汉、唐、明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中央集权 加强的朝代。其统治的前期都出现了皇帝勤于政 事、大臣廉洁奉公的清明政治景象,封建王朝也 走向兴盛;而这三个王朝的中后期都出现过政治 异常腐败黑暗,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 伏的局面,最后直接或间接地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请结合史实概述这两种历史现象的表现和特 征,并分析其原因,解释为什么这种现象在中国 历史上反复出现。
明朝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横征暴敛,造成广 大农村一片凄惨悲凉的景象。使阶级矛盾 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和明王朝的灭亡。
1、农民起义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 ①政治腐败 ②土地兼并严重 2、直接原因:陕北地区连年灾荒,政府又 向农民加派三饷加重了农民负担。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学习教育课件PPT
明末社会危机
宦官专权
与汉、唐相比,明代宦官数量庞大,机构发达, 权力广泛。 明朝宦官机构非常庞大,重要的有十二监、四 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
明太祖时,曾铸铁牌置宫门内: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明末社会危机
宦官专权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 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后来例用司礼 监太监提督,开宦官干政之端。
《廿二史札记》卷三三《明内阁首辅之权最重》 “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长君在御,尚以票 拟归内阁,至荒主童昏,则地近者权益专,而阁臣 亦听命矣”。
庙号 年号 正统 成化 正德 天启 宦官 王振 汪直 刘瑾 魏忠贤 主管 司礼监 锦衣卫 司礼监 司礼监
四 大 权 阉
英宗 宪宗 武宗 熹宗
明末社会危机
明朝废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权力真空,这为明 代宦官专权提供了空间,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 奴的身份窃取了部分皇权。
通政司 →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 内阁 票拟↓
内阁
← 司礼监 ←
皇帝 批红
← 司礼监
通政司
→
司礼监
→
内阁
票拟
→ 司礼监 →
批红
内阁
明末社会危机
皇帝不理政事的时候,容易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宦官专权
明代宦官掌握东、西厂 和锦衣卫,是明朝特务 政治的代表,是其得以 专权一因。 王 振 像
明末社会危机
豹 房 勇 士 铜 牌
上……遍游宫中,日率小黄门为角觝蹋毱之戏,随所处辄饮宿 不返,其入中宫及东西两宫,月不过四五日。…别构院籞,筑 宫殿数层,而造密室于两厢,勾连栉列,名曰“豹房”。初日 幸其处,既则歇宿,比大内。令内侍环值,名“豹房祗候”。 群小见幸者,皆集于此。 ——《明武宗外纪》
高三历史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高三历史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历史:6.2《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教案(2)(旧人教版高三)[基础知识]明中后期政治危机的表现严嵩专权宦官专权东林党人土地兼并陕北起义李自成推翻明政权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基本理论]联合所有学过的明代相关知识,得出结论明朝时已经是封建专制陷入没落时期。
[能力培养]1.归纳相关历史现象,推论出:明朝中后期后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没落的尽头;2.比较历史次农民起义的特点。
[重点难点]明朝政治危机与封建专制的没落。
[教具教法]地图,资料,讲述,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明加强专制主义措施的内容及联想其影响而导入。
一.明中后期的政治危机。
1.君昏臣奸。
(1)武宗。
长期不上朝。
朱厚照(1491年-1521年),重用刘瑾等八党,建造豪华宫殿,营建密室,称“豹房”、“新宅”,沉湎其中,频繁出巡,寻欢作乐。
后南巡途中因捕鱼船翻落水,获救后死于豹房,时年31岁。
(2)世宗。
迷信道教,朝政尽由严嵩父子指把持。
朱厚[](1507年-1566年),宪宗之孙,孝宗之弟。
太监引诱下迷信道教方术,企还应长生,二十余年不朝臣,由严嵩当政。
朱翊钧(1563年-1620年),10岁即位,由陈皇后与生母李贵妃主持,后居正辅佐改革。
居正去世九个月,下诏夺其官秩,抄家,从此不视朝政,大肆敛财营建。
[资料]张居正。
张居正为何身后被抄家柯愈春文(人民网)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说:“张居正本身是一个令人感情激动的题目。
”令人感情激动的事有两件:一是张居正生前做了一番轰轰烈烈的改革事业,解除了明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史称万历中兴;二是他死后被抄家问罪。
原因是他生前干了一番改革事业,反贪和取消赋税特权的改革冲击了皇权,得罪了官僚特权阶层,得罪了阻碍他改革的官场势力。
明代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身后被抄家,400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与议论的热门话题。
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张居正辅佐十年的明神宗朱翊钧突然翻脸,下诏查抄张居正的家产,派司礼太监张诚、刑部侍郎丘前往张居正的家乡湖北江陵办理。
高三历史:6.2《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素材(旧人教版)
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素材明武宗明武宗(1491—1521),即朱厚照。
武宗即位不久,就重用刘瑾等“八党”,对刘瑾擅权乱政不闻不问,在西华门建造宫殿,营造密室,称为“豹房”“新宅”,沉湎玩乐其中,还频繁出巡,寻欢作乐。
宁王朱宸濠伺机造反。
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仁会合吉安知府伍文定镇压反叛,将朱宸濠生擒。
明武宗在南京设广场,命令释放朱宸濠等,然后与侍从再行擒拿,以为自功。
正德十六年(1521),明武宗南巡途中,在清江浦积水潭捕鱼时因船翻落水,获救后致病而死于“豹房”,时年31岁。
明世宗明世宗(1507—1566),即明世宗朱厚。
宪宗之孙、孝宗之弟,即位前被封为兴献王。
由于是由藩王入继大统,又多谋、刚愎,即位后就同内廷、内阁产生矛盾。
为兴献王主祀之争,将二百多名朝官四品以上夺俸、五品以下杖责,十七人因杖责致病而亡。
后提拔张等推行改革,在抑制宦官外戚勋贵势力方面收到一定成效,但改革数度中止,加上用财无度,赋役苛重,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在太监崔文等引诱下,他崇信道教方术,企求长生,二十多年不见朝臣,由宰相严嵩当国,政治腐败。
东南有倭寇侵扰,北方有蒙古鞑靼进扰,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病亡。
明神宗明神宗(1563—1620)即朱翊钧。
即位时(1573)年仅10岁,政务由穆宗陈皇后及自己生母李贵妃主持,后由张居正辅政实行改革,缓和了统治危机。
万历十一年(1583)三月,张居正去世后九个月,神宗下诏追夺张居正官秩,抄了张居正的家。
从此他常不视朝,而大肆聚敛钱财,大搞营建。
万历二十四年(1596)起,派遣宦官充任矿监、税使,到各地疯狂掠夺,弄得百姓苦不堪言,引发多起事变和朝野不满。
严嵩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庵、分宜等,江西分宜人。
他出身寒士,少年聪慧,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
嘉靖二十一年(1542)任大学士,入阁,专国政二十年,官至太子太师。
明朝的灭亡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动态PPT课件
宣不上如 讲少朝明 :机与神
构大宗
朝
瘫 痪 , 政 事 乏 力
臣 见 面 , 不 批 奏
48
在 位
的 年 0
, 竟
灭 然
亡 疏 有
致年 使不
目
01
录
明政
亡 之 背 景
治 腐 败 与 社
会
动
荡
02
明李
亡 之 过 程
自 成 起 义 推
翻
明
朝
03
明满
亡 之 后 续
洲 兴 起 和 清
兵
入
关
明 第 会 政
明亡之过程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推翻明朝统治:建立 政权后,李自成挥师 北上,直抵北京。 1644年4月,百万大 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 挥下,京城发起猛烈 进攻
不到两天就攻进 城内,明朝末帝 崇祯在绝望中自 缢。统治长达276 年 的明王朝,最 终被农民起义推 翻了。
明 第 兵 满
入洲
关兴 起
亡
三
和 清
李自成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 年时给地主牧羊,长达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 民起义后,他投奔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 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 “李闯王”。
明亡之过程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经过
陕北起义 进入中原 攻克西安 攻克北京
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 1644年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动治
荡腐 败
亡
一
与 社
之 背0
章
景
明亡之背景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明神宗
如明神宗在位48年,竟然有 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 当时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政治腐败,明代中 后期,政治日益腐败。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历史:6.2《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教案(2)(旧人教版高三)[基础知识]明中后期政治危机的表现严嵩专权宦官专权东林党人土地兼并陕北起义李自成推翻明政权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基本理论] 联合所有学过的明代相关知识,得出结论明朝时已经是封建专制陷入没落时期。
[能力培养] 1.归纳相关历史现象,推论出:明朝中后期后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没落的尽头; 2.比较历史次农民起义的特点。
[重点难点]明朝政治危机与封建专制的没落。
[教具教法]地图,资料,讲述,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明加强专制主义措施的内容及联想其影响而导入。
一.明中后期的政治危机。
1.君昏臣奸。
(1)武宗。
长期不上朝。
朱厚照(1491年-1521年),重用刘瑾等八党,建造豪华宫殿,营建密室,称“豹房”、“新宅”,沉湎其中,频繁出巡,寻欢作乐。
后南巡途中因捕鱼船翻落水,获救后死于豹房,时年31岁。
(2)世宗。
迷信道教,朝政尽由严嵩父子指把持。
朱厚[ ](1507年-1566年),宪宗之孙,孝宗之弟。
太监引诱下迷信道教方术,企还应长生,二十余年不朝臣,由严嵩当政。
朱翊钧(1563年-1620年),10岁即位,由陈皇后与生母李贵妃主持,后居正辅佐改革。
居正去世九个月,下诏夺其官秩,抄家,从此不视朝政,大肆敛财营建。
[资料]张居正。
张居正为何身后被抄家柯愈春文(人民网)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说:“张居正本身是一个令人感情激动的题目。
”令人感情激动的事有两件:一是张居正生前做了一番轰轰烈烈的改革事业,解除了明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史称万历中兴;二是他死后被抄家问罪。
原因是他生前干了一番改革事业,反贪和取消赋税特权的改革冲击了皇权,得罪了官僚特权阶层,得罪了阻碍他改革的官场势力。
明代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身后被抄家,400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与议论的热门话题。
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张居正辅佐十年的明神宗朱翊钧突然翻脸,下诏查抄张居正的家产,派司礼太监张诚、刑部侍郎丘前往张居正的家乡湖北江陵办理。
张诚是万历皇帝早年安插在张居正身边的一名探子,丘则是当年张居正厌而不升的旧臣。
张诚等查抄张居正的兄弟及几个儿子的所有家财,共得黄金万两、白银十余万两。
张诚等看到张家的全部财产不及明嘉靖时宰相严嵩家产的二十分之一,于是对张氏家属严加拷讯,逼迫招认分散寄存银钱200万两。
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被逼自诬,以至株连亲友,荆川骚动。
张敬修不堪严刑追逼,痛写血书鸣冤,然后自缢身死。
三子张懋修投井自杀未遂,又绝食未死。
张氏子孙家属饿死及自杀者数十人。
张居正的母亲年逾八旬,惶惧哭泣,求死不得。
事情的发生,离张居正去世只有一年又十个月。
因反贪结怨于天下明代中叶的国家,官场腐败,贿赂成风,经济崩溃,边防危急。
官员本着做官就是为了捞钱的宗旨,“入朝视事,循例取索”;人事部门与富豪勾结作弊,“贿多者阶崇,巧宦者秩进”;司法机关利用手中权力,“权门之利害如响,富室之贿赂通神”。
一种以吏治腐败为主体的污浊空气毒害社会,国家处在忧患危困之中。
隆庆六年(1572年)神宗即位,司礼太监冯保掌管代皇帝批阅文件及用印的大权,内阁首辅高拱对此极为不满,要求将这些大权归还内阁,开始密谋驱逐冯保。
此事被冯保察觉。
六月十六日,冯保宣读皇后、皇贵妃李氏及小皇帝的谕旨,称高拱“揽权擅政,夺威福自专”,限令高拱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清康熙年间常熟人陶元淳说:“冯保驱逐高拱,其谋全出于徐阶,张居正只是后来听说而已。
”徐阶在高拱之前任首辅,是高拱的对头。
高拱下野,张居正升任首辅,张居正时代从此起步。
张居正顺应时代的需要,接受辅佐10岁小皇帝的重托,总揽朝纲,锐意改革。
考成法的实施,打击了农村中的豪富势力,取消了这部分人的赋税减免特权,扭转了赋税转嫁到小农身上的状况,开辟了国家的赋税之源,形成“财裕民足,四海晏然”的局面。
整顿学政的措施,遏制了竞奔请托以成生员的腐败风气,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改革驿递制度,煞住了官员私用驿站、饱肥私囊的腐败之风,为国家节省大批资金,以至“小民欢呼歌诵”。
一条鞭法的推行,取消了豪绅势宦利用优免特权逃避赋役、偷漏税粮的特权,一律强制纳税,达到“贫民之困以纾,而豪民之兼并不得逞”的目的,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张居正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解除了明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减轻了百姓的沉重负担,但触犯了一大批官僚富豪的特权和利益,所谓“即达官显贵,亦不能少贷”。
他的反腐败措施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但他仍然坚持秉公执法,非议的人愈急,他执行得愈力,自我表白说只能“弃家忘躯,以殉国家”。
廉者自律而贪者不容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是围绕反对贪贿开展的,贪贿之事也是反对他的人密切注视他的焦点。
张居正认为,上层官员应做奖廉抑贪的表率,政府首脑及地方督抚是正风之本。
他先从自己做起,仅两广官员送给他的礼物不下万金,他都拒绝接受。
他明白这些礼金都是官员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
他在给一位官员的信中说:“当事以来,私宅不见一客,非公事不通私书,门巷阒然,殆如僧舍,虽亲戚故旧,交际常礼,一切屏绝,此四方之人所共见,非骄伪也。
”辽东总兵李成梁晋封宁远伯,是在张居正的提议下得到的。
为感激提拔之恩,李派人到张家送礼,张居正对送礼的使者说:“你主人的功勋是从百战中得到的,我要是接受他的礼金,是对高皇帝的侮辱。
”他怕李成梁误会,又写信给李的同事、辽东巡抚周咏书,说明李成梁应当殚精竭虑以报国家,即使酬谢知己,也不在于厚重送礼。
张居正自持其身,也“严饬族人子弟,毋敢轻受馈遗”,但无法控制他的父亲张文明。
地方官为巴结首辅,往往到张家送礼,张家积蓄的家财,应该包括这些礼金在内。
张居正对自己身处险境早有认识。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任事以来,“所结怨于天下者不少矣”。
这些结怨的人,有遭他整肃的特权人物,也有被他触犯的既得利益者,还有被他革职或降级的官员,另有长于文笔而短于治国被他弃而不用的笔杆文人。
这些受过他打击的人无时无地不在盯着他,寻求报复的机会。
“自知身后必不保”,这是张居正自己的话,但他明知身危而不退步,不顾一时之毁誉,也不计万世之是非,忘身殉国,“虽机阱满前,众簇攒体,孤不畏也”。
身后被他言中,由于万历皇帝的鼓动,贪贿者以报复张居正为反攻倒算之机,新进者以攻击张居正为升官取仕之途,张居正成了“乱政之权奸”、“万古之罪人”。
张居正当年深深忧虑的是他本人的安危,万万没有想到死后居然祸及自己的老母及子孙。
抄家的罪名是贪贿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皇帝查抄太监冯保家,聚得金银百余万两,外加珠宝无数。
年已20岁的万历皇帝,找到了抄家得财的门路。
这时辽王朱宪的次妃王氏上疏,指说“庶人金宝万计,悉入居正府”。
辽王朱宪是朱元璋的第十五个儿子朱植的后代,是万历帝的嫡系宗亲,封地在湖北荆州。
因为荒诞暴虐,隆庆二年被明穆宗朱载废为庶人。
王府为张居正家据为己有,后以建坊银两折价购买。
贪爱财宝的万历皇帝,下诏查抄张居正的家产。
明代的法律规定,抄家之罪有三条:一是谋反,二是叛逆,三是奸党。
查抄张居正家产的决定公布之后,左都御史赵锦上疏提出异议,以为张居正“未尝别有异志”,意思是张居正没有犯抄家之罪。
还有一位官至左谕德的于慎行,在写给执行抄家任务的刑部侍郎丘信中说:“张居正平生行事,务在建功立业,他以法绳天下,自己的荷包不会鼓起来;张居正以盖世之功自豪,不会用贪贿的行为玷污自己,他家的积蓄不会太多。
”信中还指出:“张居正为国家操劳,结怨于上下,当其柄政之时,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
”于慎行希望丘不要太重金钱而给后人留下话柄。
丘对于慎行的一番劝诫置之不理。
赵锦与于慎行都曾惹过首辅张居正的不快,后来被迫退休归里,复出任职后不仅没有投井下石,反而上疏营救落难的对头,时人称为有德的长者。
万历皇帝看到对张居正家查抄金银不多,就从政治上定罪,说张居正“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不提张居正贪贿敛财之事。
但仍然馀恨未释,说张居正的罪本当“剖棺戮尸”,只是念着他对朝廷效劳有年,才没有这样执行。
张居正的兄弟及几个孙子都被充军边地。
一代名相、十年皇师张居正,身后落得如此下场,让后来以国为重的仁人志士寒心战栗!万历皇帝妒忌与报复张居正权力是改革的基石,要改变朝廷的腐败局面,必须掌握真实的权力。
张居正多次试探万历皇帝对他掌权的态度。
万历四年御史刘台疏劾张居正擅作威福、目无朝廷;万历五年,一些同僚参劾张居正父死不奔丧在于留恋首辅大权;万历六年,户部员外郎王用汲弹劾张居正擅作威福、独揽朝纲。
张居正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以谢弹劾之人,都被皇帝恳切挽留而止。
张居正从中掂出劾者所扣帽子的分量,明白“高位不可久窃,大权不可久居”,担心这些言论会引起皇帝的疑虑,自己可能“中奇祸而不能自保”。
皇帝对首辅说:“先生功大,朕无以为酬,只是看顾先生的子孙便了。
” 万历皇帝懒惰成性,他不习惯于张居正遇事兢兢业业的认真作风。
此人贪奢淫逸,热衷于宫廷气派,多次要求增加宫中的奢糜用度,屡次受到张居正的谏阻。
皇帝派心腹太监张诚刺探张居正的行居,张诚听信反对派的恶言,密报张居正“宝藏逾天府”。
万历七年(1579年),皇帝命令内阁拟旨晋封自己的岳父王伟为永年伯,两年后又命令内阁拟旨将王伟的弟弟、儿子晋封爵位,要求世袭。
张居正引用祖宗对外戚封爵的先例,在外戚官职世袭待遇上坚持不能破例,让皇帝心埋抵触与不快。
张居正忤旨独断,得罪了皇帝,得罪了皇后,也得罪了外戚。
张居正结怨于皇家,身后付出惨重代价成了必然的事情。
万历皇帝支持张居正掌权处理朝政,完全出于迫不得已,是从皇家自身利益考虑的一种选择。
对于朱明朝廷来说,张居正不过是一条善于捕猎的走狗,小皇帝需要张居正去挽救颓危的朱氏朝廷,一旦首辅弃世归天,这具尸体对于皇帝来说己经没有任何用处。
首辅威风凛凛的形象,帝师严厉斥责的声音,权臣行使权力的姿态,太师以身作则的身影,一幕幕都在已经亲政的皇帝的脑中闪现。
至于首辅当年劳瘁心骨、弃家忘身的精神,非议满朝、左右受敌的处境,使大明国库积金四百余万两、存粮可支十年之需的功绩,统统都化为乌有。
这时皇帝心中燃起的是权力旁落的妒忌心理,一心“追仇居正”,抄家得银。
而抄籍张家所得,还不及万历皇帝此后的一次性奢侈花费。
张居正去世的第二年,万历皇帝以各种名目从国库中支取银两,一年即超支176万余两。
追仇张居正导致明帝国的败亡天启、崇祯年间,国力衰微,险象丛生,这时人们开始记起了起衰振隳的张居正。
先是御史邹元标建议肯定张居正的功绩,接着礼部侍郎罗喻义为张居正讼冤,至崇祯十三年(1641年),尚书李日宣等建言说,张居正“功在社稷,日久论定”,思宗准奏,至此张居正才得到朝廷公正的评价。
这时有人在张家的故宅题诗说:“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