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全文注释赏析
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峨眉山月歌的注释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的注释及赏析峨眉山月歌的注释及赏析峨眉山月歌⑴峨眉山月半轮秋⑵,影入平羌江水流⑶。
夜发清溪向三峡⑷,思君不见下渝州⑸。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白话译文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创作背景编辑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作品鉴赏整体赏析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峨眉山月歌》解释大全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二、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重庆、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四、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五、赏析(一)赏析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李白《峨眉山月歌》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通过诗句来体现出来的?下面一起来看下!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词句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白话译文: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赏析:《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李白诗词《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诗词《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境。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空灵入妙。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后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峨眉山月歌》李白古诗赏析
《峨眉山月歌》李白古诗赏析《峨眉山月歌》李白古诗赏析【年代】:唐【作者】:李白——《峨眉山月歌》【内容】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峨眉山月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峨眉山月歌》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峨眉山月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盛唐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及注释
盛唐-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秋天。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
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
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而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原文:峨眉山月歌盛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
〔半轮〕半边,半个。
〔平羌(qiāng)〕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发〕出发。
〔清溪〕即青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渝州〕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李白《峨眉山月歌》的翻译赏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的翻译赏析《峨眉山月歌》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描写了一幅峨眉山夜间的优美景象。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名,即今青衣*,在峨眉山东。
3、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5、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译文】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即今青衣*,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水,又随*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峨眉山月歌》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峨眉山月歌》原文及译文
《峨眉山月歌》原文及译文《峨眉山月歌》原文及译文峨眉山是中国四川省境内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名山,这里山高林密,山川秀丽,名闻遐迩。
峨眉山以其独特的山势和美丽的月光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峨眉山月歌》的原文及译文,让我们领略其中的风采与韵味。
《峨眉山月歌》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峨眉何处是,眉间雪岭云作层。
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三千丈顶引人灵。
绝顶一霎眉山玉,千古难忘光芒景。
《峨眉山月歌》译文:从侧面看,山峰就像连绵的山脉,从正面看,山峰就像高高矗立的峰顶。
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山巅的高低各不相同。
尽管我不知道这里就是峨眉山,但我可以看到山峰之间的云层上覆满了白雪,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景色。
峨眉山的景色独具一格,千姿百态,各种奇特的景观各自争奇斗艳。
三千尺高的山峰使人心灵为之一振,仿佛能引发心灵的触动。
峨眉山顶的景色如同一颗玉石般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让人终身难以忘怀。
通过这首《峨眉山月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峨眉山独特的地貌景观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峨眉山山势雄伟,山峰如剑,给人一种壮丽之感。
同时,山峰之间的云雾弥漫,雪山覆盖,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这首诗歌通过简练而生动的文字描绘出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魅力。
峨眉山地处四川盆地内侧,有着复杂而多样的地质结构,造就了其独特的山势。
在这里,山峰之间错落有致,形状各异。
峨眉山不仅有高耸入云的主峰,还有众多的次峰和山脊。
这些山峰交错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峨眉山的山峰被称为眉峰,是因为其形状宛如眉毛而得名。
眉峰嶙峋秀丽,层层叠叠,像一条优美的龙脊,纵横交错于云海之中。
不同角度的观看,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特别是在峨眉山的山顶,可以饱览山川的壮丽与美丽。
青翠的群山、蓝天白云、白雪皑皑的山巅,构成了一幅独特而美丽的画卷。
峨眉山还有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生物群落。
山上的森林茂密,树木繁多。
其中,以松树为主,矗立在山峰上,形成了一片翠绿的海洋。
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歌鉴赏及答案
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歌鉴赏及答案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鉴赏关键点】
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思想内容】
这首诗巧用地名,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友人的思念。
【中考链接】
xx年湖北省恩施州
23.欣赏下面一首古诗,答复下列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
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
23.(4分)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诗
以下是《峨眉山月歌》李白唐诗:
1、《峨眉山月歌》的原文: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的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月影倒映在青衣江澄澈的水面上,仿佛在随着江水流动。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3、《峨眉山月歌》的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重庆、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月歌》 译文
《峨眉山月歌》译文
原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字词解释
1.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2.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3. 影:月光的影子。
4.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5. 夜发:连夜出发。
6.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7.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8.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9. 下:顺流而下。
10. 渝州:今重庆一带。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分类标签: 描写秋天初中作品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
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峨眉山月歌诗意解析
《峨眉山月歌诗意解析》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解析一下《峨眉山月歌》这首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先来看第一句“峨眉山月半轮秋”,想象一下,在秋天的夜晚,峨眉山上挂着半轮明月,那景色多美呀!这里的“半轮秋”,就是说秋天的月亮像半个车轮,是不是很形象?
“影入平羌江水流”,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里,江水不停地流淌着,月影也跟着江水一起动。
就好像月亮在跟着诗人一起走呢。
再看“夜发清溪向三峡”,诗人在夜晚从清溪出发,要去三峡。
这一路上,他心里可能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最后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里的“君”指的是月亮。
诗人一边赶路,一边想着月亮,可是却看不到它,就这么一直到了渝州。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来帮助理解。
就好像咱们出去旅行,晚上出发的时候,看到天上的月亮特别美,一路上都想着它。
可是走着走着,被山挡住了,看不到月亮了,心里有点失落,但还是继续往前走。
同学们想想,如果咱们在这样的夜晚出行,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这首诗虽然短,但是李白把他的所见所感都写进去了。
总之,《峨眉山月歌》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夜行旅图,也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首诗,感受到李白诗歌的魅力!。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诗原文及鉴赏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诗原文及鉴赏《峨眉山月歌》李白唐诗原文及鉴赏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这首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峨眉山月歌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鉴赏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峨眉上月歌译文
《峨眉山月歌》的译文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赏析: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月如镜,新月如钩,这是说月的形状。
“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主人出 美酒,灭烛延清光。”(《送崔氏昆 季之金陵》)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 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 宗之》)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 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 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 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 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 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 诗人就是李白了。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 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 杜”,还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峨眉山月歌》的抒情
本诗在抒情方面,除“峨眉山月” 外,几乎没 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 二字外,也没有 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峨眉山—平羌江—清 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然而 “峨眉山月”这一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 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韵相当丰富:山月 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感慨愈 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 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令人陶醉。关于“君”字,一说是指峨眉山月,一 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一说指山月兼友情的象征。
这首小诗把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因此这些地名在诗
中所起的作用,也值得细心推究。“峨眉山”、“平羌江”
是具有诗情画意的两个地名,一是巍峨俊秀,一是碧绿可爱, 再加上明月相映,那样的美景就自然可爱了。当然它还交待
了诗人的游踪。李白此诗首句写天空明月静景,次句写江中
明月动景,上下相映,动静相衬,构成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幽 美明亮的境界。第三句连用两个地名,既点明了出发地点和 将要达到的目的地,语调显得轻快而急促,表现了诗人爽朗 奔放的性格。这一句轻轻喝起,末句没有顺流直下,却回波 倒卷。“下渝州”点明行舟将到的地点,也意味着船行很远 了,“思”的情绪也就产在了。五个地名,前两个重在写景, 中间两个偏重叙事纪行,最后一个则侧重抒情,当然这是就 其主要作用而言的。如中间两个也有抒情成分。
《峨眉山月歌》赏析
1、首句点明什么? 点出远游的时令在秋天。“秋”字因入 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 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 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 角有平羌江(今青衣江),源出四川芦 山,流至乐山入岷江。
《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的意境
诗歌风格明朗,语言浅近,音 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峨眉山月歌
李白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才情如大江,妙思似 明月,自从年轻时候写出了《峨眉山月歌》之后, 那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他手中又幻化为《静夜 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 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 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精品。谪仙之月,是想 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再加上渗 透民间风俗,后经苏轼等一系列诗人赋予月以人间 亲和力的想象和意义,终于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 郁的中国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
2、次句“影”指什么?点明什么? “影”指月影,“入”“流”两个动词构成连 动谓语,意思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 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 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 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 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点明了月影 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 谓灵空入妙。
歌》),这个世界无处不在。
李白爱月,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是空前 绝后的,就是他的仙逝,人们也附会了与月 有关的动人传说。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五 笔》中记载:“世俗言,李白在当涂采石, 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 死。”传说自是传说,但李白爱月却是不争 的事实。李白的许多诗中都写到了月,月是 承载诗人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品读李白的 咏月诗,可以多角度,多侧面了解到大诗人 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李白 半轮秋:半圆形的秋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平羌:即平羌(qiāng)江, 影入平羌江水流。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北。 夜发清溪向三峡,发:出发。 思君不见下渝州。清溪:指清溪驿,在今四
川犍(qián)为县峨眉山 附近。
峨眉山月歌 注释:
《峨眉山月歌》散译
秋天夜晚的峨眉山,半轮明月 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 江中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我正 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直向 三峡驶去,再也见不到你了。一路 上思念着你啊,渝州就要在眼前了。
这是写月出的位置及其周围环境。李白写得最 多的是山上月和山间月,视野开阔,月的动态 使人顿生清新明媚的舒畅之感。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是一个远离喧嚣尘世的未受 污染的世界,它无论怎样变化,永远是那样幽冷而 静谧,使人产生达到透明和空灵程度的纯洁感。这 个世界的自然存在既是真实的,而它在李白诗中出 现又具有特殊的意义。李白写过许多游仙诗,也写 过不少歌咏隐逸的诗,这些作品经常是借题发挥, 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却很少把自己的苦恼 和愤懑带进笔下的月光世界。李白象别的不满现实 的诗人一样也需要有个世外桃源,但他的世外桃源 不在仙山也不在田园,而在与污浊现实截然分开的 月光世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
《峨眉山月歌》赏析
3、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 故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 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 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了。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的 无限情思。
《峨眉山月歌》的构思
本诗是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上颇受限制, 一般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本诗所表现的时空跨度真 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 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其原因在 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 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 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 是地名附加于景,是虚用;“发清溪”“向三 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 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歌》赏析
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 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 命和感情。《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 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 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 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 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 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