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合集下载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李白诗词《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诗词《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诗词《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境。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空灵入妙。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后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峨眉山月歌原文: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11.影:月光赏析[赏析]1沁人心脾的幽美境界——读李白《峨眉山月歌》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

这次远游途中,再次一过。

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

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江。

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

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

《峨眉山月歌》唐诗原文及鉴赏

《峨眉山月歌》唐诗原文及鉴赏

《峨眉山月歌》唐诗原文及鉴赏《峨眉山月歌》唐诗原文及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峨眉山月歌》唐诗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鉴赏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质朴,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说明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

“秋”字为入韵倒置句末。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正应了秋高气爽,月色皎洁的自然规律,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进入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平羌江在峨眉山的东北,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无论河水怎样流动,“ 水中月”也不会随之流走,月随水流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观月老也顺水而去。

因此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示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第三句中人出现了,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歌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旅行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没有更具体的景物刻划;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明晰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诗原文及鉴赏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诗原文及鉴赏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诗原文及鉴赏《峨眉山月歌》李白唐诗原文及鉴赏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这首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峨眉山月歌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鉴赏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及注释】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2、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光。

4、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5、夜:今夜。

6、发:出发。

7、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8、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9、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10、下:顺流而下。

11、渝州:今重庆一带。

【赏析】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

李白《峨眉山月歌》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白《峨眉山月歌》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白《峨眉山月歌》 (带拼音、注释、译文)《峨é眉méi山shān月yuè歌gē》作zuò者zhě:李lǐ白bái峨é眉méi山shān月yuè半bàn轮lún秋qiū, 影yǐng入rù平píng羌qiāng江jiāng水shuǐ流liú。

夜yè发fā清qīng溪xī向xiàng三sān峡xiá, 思sī君jūn不bú见jiàn下xià渝yú州zhōu。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君:指峨眉山月。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峨眉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里随水缓缓流淌。

夜里从清溪乘船出发,思念你却看不见,而我又要去渝州了。

李白《峨眉山月歌》的翻译赏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的翻译赏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的翻译赏析《峨眉山月歌》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描写了一幅峨眉山夜间的优美景象。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名,即今青衣*,在峨眉山东。

3、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5、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译文】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即今青衣*,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水,又随*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峨眉山月歌原文及翻译

峨眉山月歌原文及翻译

峨眉山月歌原文及翻译峨眉山月歌原文及翻译《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下面小编整理了峨眉山月歌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峨眉山月歌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翻译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赏析这首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李白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诗圣”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李白一生傲视权贵,数次被谪,后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背景】李白幼年时随父亲来到蜀地生活,直到25岁离开。

《峨眉山月歌》是他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颔联: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2023年峨眉山月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峨眉山月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峨眉山月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年峨眉山月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翻译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

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

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

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

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

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

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

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巴东:即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巴东郡。

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

沧海:此泛指江湖。

黄鹤楼:原在今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黄鹤矶上。

月华:即月光。

峨眉客:指蜀僧晏。

秦川:指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古为秦地,故称秦川。

此指长安。

黄金狮子:指当时的皇帝与王孙贵族。

麈尾:麈是似鹿而大的一种动物。

其尾可制为拂尘,魏晋以来的玄学家清谈时执之以示高雅。

重玄:“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重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一股重要的哲学思潮,也是隋唐之际的首都哲学体系,上承先秦魏晋玄学的发展脉络,后启宋明理学的哲学思考,在华夏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成玄英、王玄览、李荣皆因善谈重玄学而被皇帝所青睐。

吴越:此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丹阙:指皇宫。

帝都:即首都,指长安。

创作背景此诗是李白在江夏送蜀僧晏上人入长安之作。

据两唐书载,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原西京长安改为中京,上元二年(761年),中京又复为西京。

此诗当作于至德二载至上元年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释归的途中。

可以说,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她相伴而行。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古诗赏析、译文及诗词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古诗赏析、译文及诗词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古诗赏析、译文及诗词解析峨眉山月歌(李白)【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赏析】《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在途中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主题】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

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写法】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答案】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二、阅读理解1.“半轮秋”“ 影”分别是什么意思?2.诗歌首句点出了诗人远游季节的是“ ”字,第一、二两句分别以仰望和的不同视角,写出动静之景。

诗歌三、四两句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3.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通过描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和友人的感情。

二、峨眉山月歌原文及翻译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三、诗句赏析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

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四、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
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
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峨眉山月歌》原文及译文

《峨眉山月歌》原文及译文

《峨眉山月歌》原文及译文
《峨眉山月歌》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峨眉山月歌》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qiānɡ):*名,即今青衣*,在峨眉山东。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地名,指清溪驿,在四川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洲:今重庆一带。

【古诗今译】半轮秋月挂在高高的峨眉山头,皎洁的月影映在平羌奔流不息的*水中。

在天光月影的陪伴下,我离开了清溪,一路向三峡顺流而下,皎洁的明月啊,思念你却看不见你了,原来我已经到了渝州。

【赏析】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因依恋家乡山水而写下的一首小诗。

诗人乘着小船儿在夜里离开清溪,向着三峡沿*顺流而下。

高悬于峨眉山头的半圆秋月映入平羌*中,随着奔流的*水一路跟随着诗人跳跃前行。

当小船儿转入渝州以后,家乡的月亮就再也看不见了。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用了五个地名,同时还通过“半轮秋”月一线贯穿,巧妙地将一幅千里蜀*行旅图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写出了时间,从清溪出发的时间是在夜晚;“半轮秋”交代了季节,此次出行是在秋天,并且是个与象征团圆的“月满”相反的“月缺”的时候——“半轮秋”,足见诗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不舍和眷恋。

作品把“半轮”与“秋”连在一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仿佛带着几分凉意,另外秋也含有残缺之感,不难看出这里多少渗透了些惆怅,然而又只轻轻带过,不显沉重。

“影入平羌*水流。

”这一句诗人将目光从天上、山间回到船边,从写高挂于峨眉山头的“山月”转而写映入“平羌”的“水月”。

一*秋水,载着“半轮”秋月,时缓时急地流动着。

月光如水,水流月也走,既有一种流动的神韵,又有一种宁静的美。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
峨眉山月歌
原文: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
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

峨眉山月歌
原文: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
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周啸天)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峨眉山月歌
原文: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 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 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 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 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 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 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
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 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 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 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 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
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 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 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 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 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 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
千里光”了。末句 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一-羌江一溪一州一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幵 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 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 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 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 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 夜可见,使 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 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 畅。
诗从 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
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 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