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赏析《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全文注释赏析
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诗词赏析:李白《峨眉山月歌》
诗词赏析: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所以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但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分类标签: 描写秋天初中作品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
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峨眉山月歌李白古诗赏析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说】《峨眉山月歌》李白古诗赏析【年代】:唐【作者】:李白——《峨眉山月歌》【内容】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李白诗词《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诗词《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境。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空灵入妙。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后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峨眉山月歌名句赏析
峨眉山月歌名句赏析
《峨眉山月歌》原文如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原文意思是: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前两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空灵入妙。
后两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这位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李白诗词《峨眉山月歌》的诗意赏析(一篇)
李白诗词《峨眉山月歌》的诗意赏析(一篇)李白诗词《峨眉山月歌》的诗意赏析 1《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峨眉山月歌原文: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11.影:月光赏析[赏析]1沁人心脾的幽美境界——读李白《峨眉山月歌》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
这次远游途中,再次一过。
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
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江。
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
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峨眉山月歌》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通过诗句来体现出来的?下面一起来看下!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词句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白话译文: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赏析:《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歌鉴赏及答案
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歌鉴赏及答案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歌鉴赏及答案在日常的学习、工作、日子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别陌生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这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歌鉴赏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歌鉴赏及答案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别见下渝洲。
【鉴赏关键点】这是少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依恋故乡山水的一首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动身,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往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别见了。
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经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思想内容】这首诗巧用地名,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友人的思念。
【中考链接】2011年湖北省恩施州23.观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咨询题(4分)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别见下渝洲。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⑴这首诗构思精致,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致之处要紧表如今哪里?答: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么样的一种动中之景?答:23.(4分)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并且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李白《峨眉山月歌》的翻译赏析《峨眉山月歌》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往常,描写了一幅峨眉山夜间的优美景象。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别见下渝州。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3、发:动身。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李白《峨眉山月歌》鉴赏《峨眉山月歌》译文及赏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鉴赏《峨眉山月歌》译文及赏析《峨眉山月歌》是由李白所创作的,作者不仅擅用地名,不露痕迹,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对于绝句诗艺的娴熟,尤其是第三句,承转很见工夫。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峨眉山月歌》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月歌》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峨眉山月歌》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峨眉山月歌李白〔唐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重庆、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境。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空灵入妙。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后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盛唐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及注释
盛唐-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秋天。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
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
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而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原文:峨眉山月歌盛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
〔半轮〕半边,半个。
〔平羌(qiāng)〕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发〕出发。
〔清溪〕即青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渝州〕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李白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诗圣”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李白一生傲视权贵,数次被谪,后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背景】李白幼年时随父亲来到蜀地生活,直到25岁离开。
《峨眉山月歌》是他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颔联: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全唐诗】《峨眉山月歌》李白唐诗鉴赏
【全唐诗】《峨眉山月歌》李白唐诗鉴赏【作品介绍】《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原文】峨眉山月歌⑴峨眉山月半轮秋⑵,影入平羌江水流⑶。
夜发清溪向三峡⑷,思君不见下渝州⑸。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白话译文】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赏析】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峨眉山月歌 赏析
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对于这首诗的赏析:
1. 意境清朗优美:诗中以峨眉山月为背景,描绘了秋天夜晚的美丽景色。
作者通过富有想象力的笔触,展现了月光、江水、山水交融的优美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2.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诗中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秋高气爽,月亮半轮,呈现出一片明亮的光辉。
这一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具层次感,让人陶醉于月色的美丽。
3. 影入平羌江水流:此句形象地描绘了月影映入江水,随江水流动的优美画面。
这一生动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领悟。
4. 夜发清溪向三峡:诗句中透露出作者夜晚乘船出发,前往三峡的情景。
这里的“夜发”与“江水流”相呼应,展现了作者行程的匆忙和壮志豪情。
5. 思君不见下渝州:诗的末句表达了作者对峨眉山月的依依惜别之情。
语短情长,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浅近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成为了李白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高度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古诗赏析、译文及诗词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古诗赏析、译文及诗词解析峨眉山月歌(李白)【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赏析】《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在途中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主题】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
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写法】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答案】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二、阅读理解1.“半轮秋”“ 影”分别是什么意思?2.诗歌首句点出了诗人远游季节的是“ ”字,第一、二两句分别以仰望和的不同视角,写出动静之景。
诗歌三、四两句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3.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歌鉴赏
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歌鉴赏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
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词赏析《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说明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正应了秋高气爽,月色皎洁的自然规律,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进入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示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第三句中人出现了,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赶去。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一般来说,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二十八字中地名就有五个占了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