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峨眉山月歌》优秀课件PPT1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峨眉山月歌PPT 课件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 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 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 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 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 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 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令人陶醉。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 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 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 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我似浮云滞吴越, •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 •归时还弄峨眉月。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 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 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 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 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 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 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令人陶醉。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 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 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 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我似浮云滞吴越, •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 •归时还弄峨眉月。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渌(lù)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 其十三}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 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请同学们举手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李白描写 月光的诗句呢?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四川) 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 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 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川远游,向三峡 进发的途中,他怀着“仗剑去国”的政 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然而这 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 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有着留恋家乡的情 绪。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中共写了几个的地名,同学们都找出来吗? 峨眉 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你找对了吗?
不懂的词语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半分钟)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 的南津 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 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 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 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 月亮)了,多么想念你啊!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 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 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 情怀。
谢谢大家!
峨眉山月歌
-----李白
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有效方法,如记忆技巧、阅 读策略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困难与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 解答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下节课预告及预习任务
下节课内容预告
简要介绍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待。
预习任务布置
离别之情
通过描绘峨眉山月,抒发 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 思念之感。
人生感慨
借峨眉山月之景,表达诗 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歌艺术特色
音韵和谐
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 使诗歌音韵和谐、节奏明 快。
意象生动
通过生动的比喻、拟人等 手法,使诗歌意象鲜明、 生动。
情景交融
将情感融入景物描绘中, 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
创作风格
李白诗歌具有豪放奔放、意境深 远、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 诗仙”。
唐代文化背景
唐代文化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文 学艺术、哲学思想、科技教育等领域 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诗歌盛行
唐代诗歌尤为盛行,涌现出大量优秀 诗人和作品,形成了唐诗这一独特的 文学现象。
《峨眉山月歌》创作背景
针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如阅读课文、查阅资料等,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
THANKS
感谢观看
诗歌意象分析
峨眉山月
象征高洁、清幽的自然之美,表 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影入平羌江水流
描绘月光照耀下的江水流动,寓 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夜发清溪向三峡
以清溪、三峡为意象,展示诗人 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03
知识点梳理与掌握
重点词汇解析
学习困难与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 解答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下节课预告及预习任务
下节课内容预告
简要介绍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待。
预习任务布置
离别之情
通过描绘峨眉山月,抒发 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 思念之感。
人生感慨
借峨眉山月之景,表达诗 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歌艺术特色
音韵和谐
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 使诗歌音韵和谐、节奏明 快。
意象生动
通过生动的比喻、拟人等 手法,使诗歌意象鲜明、 生动。
情景交融
将情感融入景物描绘中, 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
创作风格
李白诗歌具有豪放奔放、意境深 远、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 诗仙”。
唐代文化背景
唐代文化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文 学艺术、哲学思想、科技教育等领域 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诗歌盛行
唐代诗歌尤为盛行,涌现出大量优秀 诗人和作品,形成了唐诗这一独特的 文学现象。
《峨眉山月歌》创作背景
针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如阅读课文、查阅资料等,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
THANKS
感谢观看
诗歌意象分析
峨眉山月
象征高洁、清幽的自然之美,表 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影入平羌江水流
描绘月光照耀下的江水流动,寓 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夜发清溪向三峡
以清溪、三峡为意象,展示诗人 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03
知识点梳理与掌握
重点词汇解析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半轮秋,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夜发清溪向三峡,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到了渝州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
三读诗歌——体会情感
1. 这首诗为什么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
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知识链接——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 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 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 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 仙逝。
知识链接——地点介绍
峨眉山:在四川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月影 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 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君:指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到了渝洲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
省峨眉山市西南, 有山峰相对如蛾眉, 故名。佛教称为光 明山,道教称为 “虚灵洞天”,是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之一。
初读诗歌——字音节奏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秋:半轮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影。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 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 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夜发清溪向三峡,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到了渝州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
三读诗歌——体会情感
1. 这首诗为什么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
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知识链接——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 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 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 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 仙逝。
知识链接——地点介绍
峨眉山:在四川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月影 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 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君:指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到了渝洲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
省峨眉山市西南, 有山峰相对如蛾眉, 故名。佛教称为光 明山,道教称为 “虚灵洞天”,是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之一。
初读诗歌——字音节奏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秋:半轮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影。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 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 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部编教材《峨眉山月歌》优秀课件1
首
“李白”(701年- 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被誉为“诗
描写月亮的诗歌,是李 白26岁第一次离开家乡 四川,出外远游时所作。
仙”,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其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
诗,对月亮情有独钟。
一 千 多 首诗歌 中 有近
四百首写月亮,月亮
是李白的诗魂。
写一写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依恋家乡、思念亲友
请大家诵读“夜 发清溪向三峡,思君 不见下渝州”这两句 诗,充分体会诗人此 时此刻的情感,并以 第一人称把李白此时 的心情用几句话描写 出来。
古诗中关于写月亮的很多,月亮是古诗常 见的意象。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月亮的诗吗?
这些古诗都表达了思乡的情意,所以,在我 国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往往带着思念的情怀, 一般说来,月亮就是思乡的代名词。
读一读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活动二 揣摩意境,赏析画面美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名句。诗词皆然,持此以 衡古今作者,可无大误 也。”
——王国维《人间词 话》
“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
7.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 顺应自 己的天 性,找 到了自 己真正 喜欢做 的有意 义的事 ,并且 一心把 它做得 尽善尽 美,他 在这个 世界上 就有了 牢不可 破的家 园。
•
8.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 受外界 的压力 ,而且 会以足 够的清 醒来面 对形形 色色的 机会的 诱惑。 我们当 然没有 理由怀 疑,这 样的一 个人必 能获得 生活的 充实和 心灵的 宁静。
•
5.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 把外部 生活的 收获变 成心灵 的财富 ,缺乏 此种禀 赋或习 惯的人 则往往 会迷失 在外部 生活中 ,人整 个儿是 散的。 外面的 世界布 满了纵 横交错 的路, 每一条 都通往 不同的 地点
“李白”(701年- 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被誉为“诗
描写月亮的诗歌,是李 白26岁第一次离开家乡 四川,出外远游时所作。
仙”,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其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
诗,对月亮情有独钟。
一 千 多 首诗歌 中 有近
四百首写月亮,月亮
是李白的诗魂。
写一写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依恋家乡、思念亲友
请大家诵读“夜 发清溪向三峡,思君 不见下渝州”这两句 诗,充分体会诗人此 时此刻的情感,并以 第一人称把李白此时 的心情用几句话描写 出来。
古诗中关于写月亮的很多,月亮是古诗常 见的意象。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月亮的诗吗?
这些古诗都表达了思乡的情意,所以,在我 国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往往带着思念的情怀, 一般说来,月亮就是思乡的代名词。
读一读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活动二 揣摩意境,赏析画面美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名句。诗词皆然,持此以 衡古今作者,可无大误 也。”
——王国维《人间词 话》
“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
7.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 顺应自 己的天 性,找 到了自 己真正 喜欢做 的有意 义的事 ,并且 一心把 它做得 尽善尽 美,他 在这个 世界上 就有了 牢不可 破的家 园。
•
8.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 受外界 的压力 ,而且 会以足 够的清 醒来面 对形形 色色的 机会的 诱惑。 我们当 然没有 理由怀 疑,这 样的一 个人必 能获得 生活的 充实和 心灵的 宁静。
•
5.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 把外部 生活的 收获变 成心灵 的财富 ,缺乏 此种禀 赋或习 惯的人 则往往 会迷失 在外部 生活中 ,人整 个儿是 散的。 外面的 世界布 满了纵 横交错 的路, 每一条 都通往 不同的 地点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新)
轮夜 秋幕 月降
临 了 , 峨 眉 山 上 升 起 了 半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
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 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 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 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 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 空灵入妙。
(思念故乡和友人)
孤天 帆门
——
望
天 远 中 李
影断白
碧楚 空江
门
尽开 ,,
山
唯碧
见水
长东
江流
天至
际此
流回
。。
❖课外搜集李白描写安徽的古诗,在 班级内开展专题展览。
❖背诵并抄写《峨眉山月歌》。
谢谢大家!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读一读
lún
qiāng xiá yú
半轮秋 平羌 三峡 渝州
诗中共有5处地名,你 能都找பைடு நூலகம்来吗?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1)半轮秋:半轮秋月。
(2)影:指月影。
(3)江水流:(月影)随着江水缓缓 流淌。
(4)夜发:连夜出发
(5)向:驶向 (6)君:指峨眉山月,也可指作者的友 人。
(7) 下:顺流而下,前往。
半轮秋
半轮即半圆,是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峨眉山月歌 ppt课件
到天宝三载春,李白上书乞请还山, 唐玄宗同意。
这年春天,李白自长安回到东都洛阳, 会见了当时住在洛阳的杜甫,珠联璧合,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之后,他思 归故里,写下了这首诗。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4、《春夜洛城闻笛》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 情状的两句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1、背诵《峨眉山月歌》《春夜洛 城闻笛》,明天默写。
2、读书笔记:赏读李白写酒的两 首诗,试从诗意、抒发的感情、表 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理解默写
1、 《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 情的句子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 《峨眉山月歌》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 的优美意境的句子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月”是诗歌的意象,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是诗情的触发点,
写
夜发清溪向三峡, “月”是为了抒发“思
思君不见下渝州。 君”之情。
朗读节奏:
轻快舒缓,略显深沉而不露痕迹。
知人论世
李白,生于西域,长于蜀地, 24岁出蜀漫游。《峨眉山月歌》 是李白年轻时初离蜀地所写。为 谋求政治出路,实现政治理想, 胸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 去国,辞亲远游”。当他乘船夜 行,仰望峨眉山上皎洁的月亮, 俯视月映清江的迷人景色时,感 慨万千,写下了此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诗经》
部编版教材《峨眉山月歌》ppt1
——
诗仙李白 《峨眉山月歌》是一首
“李白”(701年- 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被誉为“诗
描写月亮的诗歌,是李 白26岁第一次离开家乡 四川,出外远游时所作。
仙”,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其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
诗,对月亮情有独钟。
一 千 多 首诗歌 中 有近
四百首写月亮,月亮
是李白的诗魂。
•
1. 高考作 文不同 于“自 由写作 ”高考 作文为 了达到 一定的 考察目 的,考 生要“ 根据要 求写作 ”,在 这个基 础上鼓 励考生 发挥想 象和联 想写出 自己的 思考和 感悟, 因此, 若要写 好高考 作文, 既不能 不顾写 作要求 信马由 缰,也 不能被 要求所 限,畏 手畏脚 。
读一读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活动二 揣摩意境,赏析画面美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名句。诗词皆然,持此以 衡古今作者,可无大误 也。”
——王国维《人间词 话》
“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
4. 出现大 量的叙 述文字 ,而缺 少相应 的议论 性语言 点睛, 给人以 罗列事 例或者 啰嗦叙 事的感 觉,并 且暴露 自己欠 缺说理 能力的 缺点。
•
5. 空洞乏 味的议 论,缺 乏必要 的理论 和事实 支撑, 车轱辘 话绕来 绕去, 论述肤 浅无力 。
•
6. 段落中 有事例 有论述 ,但却 水是水 ,油是 油,没 有分析 融合, 论点就 如同生 硬地贴 在论据 上面的 标签, 缺乏说 服力。
学习 目标
1.诵读诗歌,揣摩意 境,体味情感。
诗仙李白 《峨眉山月歌》是一首
“李白”(701年- 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被誉为“诗
描写月亮的诗歌,是李 白26岁第一次离开家乡 四川,出外远游时所作。
仙”,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其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
诗,对月亮情有独钟。
一 千 多 首诗歌 中 有近
四百首写月亮,月亮
是李白的诗魂。
•
1. 高考作 文不同 于“自 由写作 ”高考 作文为 了达到 一定的 考察目 的,考 生要“ 根据要 求写作 ”,在 这个基 础上鼓 励考生 发挥想 象和联 想写出 自己的 思考和 感悟, 因此, 若要写 好高考 作文, 既不能 不顾写 作要求 信马由 缰,也 不能被 要求所 限,畏 手畏脚 。
读一读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活动二 揣摩意境,赏析画面美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名句。诗词皆然,持此以 衡古今作者,可无大误 也。”
——王国维《人间词 话》
“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
4. 出现大 量的叙 述文字 ,而缺 少相应 的议论 性语言 点睛, 给人以 罗列事 例或者 啰嗦叙 事的感 觉,并 且暴露 自己欠 缺说理 能力的 缺点。
•
5. 空洞乏 味的议 论,缺 乏必要 的理论 和事实 支撑, 车轱辘 话绕来 绕去, 论述肤 浅无力 。
•
6. 段落中 有事例 有论述 ,但却 水是水 ,油是 油,没 有分析 融合, 论点就 如同生 硬地贴 在论据 上面的 标签, 缺乏说 服力。
学习 目标
1.诵读诗歌,揣摩意 境,体味情感。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 四川时所作。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 人的感情。
请同学举手分别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第一、二句:· · · · · · 第三、四句:· · · · · ·
下面来看看整首诗的意思
诗歌大意
1秋高气爽,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 地挂在山头,特别明朗。 2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 下。 3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 4诗人思念友人却又看不到,只能怀 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驶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 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 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 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 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中共有5个地名,你能都找出来吗?
峨眉 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你找对了吗?
不懂的词语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影。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夜间。 发:出发。 清溪:地名,在四川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 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4)君:指住在峨眉山的友人。指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 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 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 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 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 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 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 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 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 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 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 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 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 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歌
-----李白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 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 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 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 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诗中共有10字的地名,你能都找出来吗?
❖ 峨眉 ❖ 平羌 ❖ 清溪 ❖ 三峡 ❖ 渝州 ❖ 你找对了吗?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夜间。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
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4)君:指住在峨眉山的友人。指作者的家人,朋 友。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请同学举手分别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 第一、二句:······ ❖ 第三、四句:······
❖ 下面来看看整首诗的意思
诗歌大意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新)
写一写
眉
溪
君
诗中共有5处地名,你能都找出 来吗?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1)半轮秋:半轮秋月。 (2) 影:指月影。 (3) 江水流:(月影)随着江水缓缓流淌。
《峨眉山月歌》写作背景:
李白幼年时随父亲来到蜀地生活,直 到25岁离开。《峨眉山月歌》是他最早 的一首写月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 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 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 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 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 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歌
巢湖市城北小学 刁秀兰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唐朝著名诗人,是继 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诗圣”杜甫齐名 ,世 称“李杜”。李白一生傲 视权贵,数次被谪,后游 历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 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峨眉山简介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山高林密, 景色秀丽。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峨眉山月, 自古闻名,“象池月夜”是峨眉十景中最富 感情色彩的一景。
夜峨 发眉 清山 李 溪月 白 向半 三轮 峡秋 ,, 思影 君入 不平 见羌 下江 渝水 州流 。。
峨 眉 山 月 歌
——
读一读
lún qiāng xiá yú
半轮秋 平羌 三峡
渝州
想一想
●你能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吗? ●这首诗的韵脚是哪几个 字?押什么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件《峨眉山月歌》PPT完美版1
•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学习 目标
1.诵读诗歌,揣摩意 境,体味情感。
2.品析语言,揣摩诗 歌意境,挖掘 “月亮” 意象。
3.体会诗人对故乡亲 友的思念情感。
活动一 诵读诗歌,欣赏音律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初 读 1
读准字音节奏 语气和语调
情 读 2
进入诗歌情境 有感情地朗读
复 读 3
多形式地反复 朗读熟读成诵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胡应麟《诗薮》
思乡类意象—月亮 鸿雁 闲适类意象—五柳 东篱 送别类意象—杨柳 长亭 酒 抒怀类意象—菊花 梅花 松柏 竹 爱情类意象—红豆 莲 连理枝 比翼鸟 愁苦类意象—梧桐 芭蕉 流水 杜鹃 斜阳 战争类意象—投笔 长城 楼兰 柳营 羌笛
拓展视野,弘扬月文化
请欣赏自制微课《诗意月亮》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
情 景 交 融
品一品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这 两句诗中哪些词既描 写景色又能传达诗人 的情感?试赏析这些 词的表达效果。
“半轮秋”写 出了秋高气爽, 月色明朗的情境。 月只“半轮”, 使人联想到青山 吐月的优美意境。
“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了月影映入江水, 又随江水流去的情境。而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 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 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 境可谓空灵入妙。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
峨眉山月歌
-----李白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 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 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 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 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 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 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 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 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 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 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 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 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 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 四川时所作。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亲 人的感情。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 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从开 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 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 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 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 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 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 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 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 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李白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 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 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 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 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 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 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 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 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 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 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 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 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 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 四川时所作。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亲 人的感情。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 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从开 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 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 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 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 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 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 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 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 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峨眉山月歌语文PPT课件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 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
(3) 酒。
峨眉山月歌
2、思乡类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 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 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峨眉山月歌
(3)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 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 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 流。
(4)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 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
(5)杜鹃鸟。(也叫“子规”)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
下——顺流而下、前往 君——作者的友人
峨眉山月歌
了解诗意
• 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 • 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 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向三峡驶去。
峨眉山月歌
想意境,悟诗情
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 • 低头看到了什么? • 这时他会怎么想?
峨眉山月歌
想一想
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
主旨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 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 人的感情。
统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峨眉山月歌 课件 (1)
2、“入”“流”两个动词,写 出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入”“流”两个动词构成连 动式,意言月影映入江水, 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 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
3、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
中心:全诗意境清朗秀 美,风致自然天成, 抒发诗 人江行思友之情。
六、总结
•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 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 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 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 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 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 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 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 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 见此老炉锤之妙。”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思亮但 朋月 顺夜在 念总在 友影 流里一 不被从 一映 而,个 已两清 样在 下我秋 。岸溪 ,江 。乘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 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 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 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 人的眷恋。
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 ”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在秋天。次句“影”
指月影。此句不仅点明了月影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峨
●
2 . 而 要 既 符合 要 求 , 又 要有 张 扬 个 性 的出 彩 的 地 方 。所 以 说 高 考 作文 不 是 自 由 写作 , 既 有 限 制又 有 开 放 的 空间, 既 有 考 生 必 须 完成 的 规 定 动 作又 要 有 彰 显 特色 的 自 选 动 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 倒影在平羌江中的月亮,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
思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 向渝州驶去了。
《峨眉山月歌》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诗中包含了五处地名是:
峨眉山
山名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峨眉山月半轮秋,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影入平羌江水流。
影:月影
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发:夜间出发 向:驶向
平羌:青衣江 流:流动
清溪:地方名,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下:顺流而下(从上游向下游驶去)
思念 君:友人
渝州:今重庆市
诗句解释:
é méi yuè lún
峨 眉 山 月 半 轮 秋,
yǐnɡ
qiānɡ
影 入 平 羌 江 水 流。
夜 发 清 溪 向 三 峡, yú zhōu
思 君 不 见 下 渝 州。
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准
峨眉/山月/半轮秋,
节
影入/平羌/江水流。
奏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探究与拓展
●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主旨
《峨眉山月歌》描写秋月下平羌江美景, 表达了作者思念友人和家乡的情感。
●
1 . 高 考 作 文不 同 于 “ 自 由写 作 ” 高 考 作文 为 了 达 到 一定 的 考 察 目 的, 考 生 要 “ 根据 要 求 写 作 ”, 在 这 个 基 础上鼓 励 考 生 发 挥 想 象和 联 想 写 出 自己 的 思 考 和 感悟 , 因 此 , 若要 写 好 高 考 作文 , 既 不 能 不顾 写 作 要 求 信马 由 缰 , 也不 能 被 要 求 所 限 ,畏 手 畏 脚 。
平羌
江名
清溪、三峡、渝州
地名
诗中的“峨眉”是山名,
“平羌”是江名,
清溪、三峡、渝州都是 地名。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 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 思乡的情怀。
《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 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这次
远游途中,再次一过。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 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 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 染衣,故又名青衣江。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 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 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 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 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 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 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怀友之情。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 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 乡的情怀。
《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 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 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 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 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平羌江流
入泯江,二江合流后又投入长江。诗人一叶 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 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 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 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 月,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 惜别的离情使他深深地沉思起来。抒发思乡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 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 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 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 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 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 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 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 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 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 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 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 华章。
“思君不见下渝州”,《唐诗笺注》:“君”指月。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法是实有其人,是指李白在即将 离开家乡时亲友。那么,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出游时,很想再见 一见蜀中的亲友,但是却未能如愿,最终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另 一种解释是指“月亮”,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平羌江——清 溪——三峡——渝州的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如见故人。我以 为,还是后者较为空灵更有味道。你看,在全诗中除“峨眉山月” 外,几乎没有景物描写,除“思君不见”外,也不见言情,但我们 读到“思君不见下渝州”时,已觉纸短情长情无限了,究其奥妙, 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下有“影入平羌”这一无处不在上下相 伴的明月形象,融入了诗人因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友情 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可及的无法割舍的情怀之中了。
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 ”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在秋天。次句“影”
指月影。此句不仅点明了月影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峨
●
2 . 而 要 既 符合 要 求 , 又 要有 张 扬 个 性 的出 彩 的 地 方 。所 以 说 高 考 作文 不 是 自 由 写作 , 既 有 限 制又 有 开 放 的 空间, 既 有 考 生 必 须 完成 的 规 定 动 作又 要 有 彰 显 特色 的 自 选 动 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 倒影在平羌江中的月亮,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
思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 向渝州驶去了。
《峨眉山月歌》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诗中包含了五处地名是:
峨眉山
山名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峨眉山月半轮秋,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影入平羌江水流。
影:月影
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发:夜间出发 向:驶向
平羌:青衣江 流:流动
清溪:地方名,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下:顺流而下(从上游向下游驶去)
思念 君:友人
渝州:今重庆市
诗句解释:
é méi yuè lún
峨 眉 山 月 半 轮 秋,
yǐnɡ
qiānɡ
影 入 平 羌 江 水 流。
夜 发 清 溪 向 三 峡, yú zhōu
思 君 不 见 下 渝 州。
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准
峨眉/山月/半轮秋,
节
影入/平羌/江水流。
奏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探究与拓展
●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主旨
《峨眉山月歌》描写秋月下平羌江美景, 表达了作者思念友人和家乡的情感。
●
1 . 高 考 作 文不 同 于 “ 自 由写 作 ” 高 考 作文 为 了 达 到 一定 的 考 察 目 的, 考 生 要 “ 根据 要 求 写 作 ”, 在 这 个 基 础上鼓 励 考 生 发 挥 想 象和 联 想 写 出 自己 的 思 考 和 感悟 , 因 此 , 若要 写 好 高 考 作文 , 既 不 能 不顾 写 作 要 求 信马 由 缰 , 也不 能 被 要 求 所 限 ,畏 手 畏 脚 。
平羌
江名
清溪、三峡、渝州
地名
诗中的“峨眉”是山名,
“平羌”是江名,
清溪、三峡、渝州都是 地名。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 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 思乡的情怀。
《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 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这次
远游途中,再次一过。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 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 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 染衣,故又名青衣江。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 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 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 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 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 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 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怀友之情。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 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 乡的情怀。
《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 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 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 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 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平羌江流
入泯江,二江合流后又投入长江。诗人一叶 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 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 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 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 月,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 惜别的离情使他深深地沉思起来。抒发思乡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 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 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 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 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 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 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 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 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 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 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 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 华章。
“思君不见下渝州”,《唐诗笺注》:“君”指月。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法是实有其人,是指李白在即将 离开家乡时亲友。那么,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出游时,很想再见 一见蜀中的亲友,但是却未能如愿,最终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另 一种解释是指“月亮”,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平羌江——清 溪——三峡——渝州的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如见故人。我以 为,还是后者较为空灵更有味道。你看,在全诗中除“峨眉山月” 外,几乎没有景物描写,除“思君不见”外,也不见言情,但我们 读到“思君不见下渝州”时,已觉纸短情长情无限了,究其奥妙, 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下有“影入平羌”这一无处不在上下相 伴的明月形象,融入了诗人因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友情 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可及的无法割舍的情怀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