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三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 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 ▲他流传至今的词作计有620多首,数量 居两宋词家之冠。 ▲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 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提示:暗喻。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 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 般落下的星星,形象地渲染了元宵之夜 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 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香”“暗香”均是借香气来指代那 些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的女子, 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 闹与下文在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 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 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 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
在辛弃疾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始终存 在着对金妥协屈服和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 所谓“和战之争”。辛弃疾是坚定的主战 派,他有将人相之才,智勇兼备。他一生 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抗金复国之志, 始终如一。但偏安的南宋小朝廷长期都是 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 击,对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都不 敢放手使用,使他怀抱利器,一生不得重 用,抱憾而终。
经过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 后再突然发现自己的意中人原来就在 身后,那种从天而降的惊喜谁也想象 得出来,这是一种知音的契合之感。
王國維《人間詞話》
你觉得词中的“那人”是作者的意中人,还 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要借此表达怎样 的思想感情?
当时南宋小朝廷置沦陷的中原故土于不顾,夜 夜笙歌,醉生梦死,偏安江南一隅,对力主恢 复中原的爱国志士排挤打击。作者在《青玉案》 一词中借盛妆丽服、一夜狂欢的贵族女子讽刺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 如今,长安只能引颈以望,而且远望不 到了!那重重叠叠的连绵不尽的青山遮 住了视线,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 途! • “望”“可怜”两个词写出了无限的忠 诚,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感愤!
比喻南宋投降派和侵略者
3百度文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驱逐外敌,光复山河 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成鲜明对比。
课外拓展
词人在2l岁的时候,就为了推翻金侵略者的 统治而发动了农民起义,并带领2000多义军投 奔到耿京所领导的义军中,当了掌书记。这是 当时北方最大的一支起义军,已有20多万人。 他建议起义军和南宋王朝取得联系,以便配合 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带领十余人到南宋 见宋高宗。高宗得到消息,封耿京为天平军节 度使,封辛为承务郎。在他返回途经海州时, 知道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了金人,义军 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了50名勇敢义兵,直 趋敌营,活捉了张安国,带领上万的义军,直 奔南宋,把叛徒张安国交给南宋朝廷正法。
这首词在描写和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风格? 1、托寓手法。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 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 表明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 的正义立场。(主旨) 2、善于铺陈。从花灯之多、烟花之盛、游人之众、舞 灯之欢等方面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3、对比手法。将世俗之人在元宵佳节上的表现与“那 人”的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那人”自甘淡泊、不 同流俗的品性。 4、豪放、婉约兼具。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形式上是 婉约的。但表达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谓寄劲 于婉,寓刚于柔。
• 少年不识愁滋味, •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 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得愁滋味, •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 却道天凉好个秋
3、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哪 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动感十足。 “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用比 喻手法写烟花之盛;“宝马雕车”写观灯的贵族女 性的华贵,“香满路”写观花灯和烟花的贵族女性 之众多。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用动、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 (排)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歌舞升平、不思恢复的南宋朝廷,借“那人” 表明自己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和 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
元宵之夜,倾城狂欢,在极繁华极 热闹的描写后,令人意外地勾勒了一 位超凡脱俗、置身事外的人物。在倾 城观灯之时,却有人自立于灯火阑珊 处;在举世把杭州作汴州之时,仍有 人忧虑那锦簇花团之外的世事。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用的是什么修 辞手法?你还能举出几例来吗
提示:“燕兵夜娖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 姑”用的是互文,意思是当初率领万众南下 渡江之时,部队和金兵朝夕战斗,互相射杀, 一路飞箭不停,表现了紧张而又惨烈的战斗 情景。 所谓“互文”,就是在连贯的话语中,上文 省了下文出现的词,下文省了上文出现的词, 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南宋政权的日益腐朽和倾颓 时局严峻,令人担心
1、艺术手法:比兴 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意内言外之 极高境界。
2、主旨: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爱国词,对朝廷 奉行投降国策并由此带来的国破家亡表示 强烈不满和无限悲愤,从而表现自己对祖 国和人民的炽热的爱和壮志难酬的情怀。

丑奴儿
“追往事”中的“往事”主要指什么事?作者追 忆这些往事要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往事”指上片第一句的参加领导抗金 义军,第二句说的率领50精兵闯金营,活捉叛
徒张安国,第三、四句所说的南奔时与金兵互
相射杀的情形。追忆这些往事,一是为了表明
自己年轻时以身许国、矢志抗金的政治理想,
二是为了与下文的被闲置而难展抱负的现实形
例如: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当窗 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 “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意思是: “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 有的凯旋归来。” ⑶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意思是“秦汉 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 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范仲淹 《岳阳楼记》)意思是“无论在朝庭为官,还是不在 朝庭做官,都一样忧国忧民。”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chuò) 银胡 革录 (lù ,汉箭朝飞金仆姑。 )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zī)须。却将万字平 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追往事,叹今吾。
上片: 追忆少年的英雄壮举
雄壮
对 比
下片:
感慨老年闲散的处境
沉郁
摧刚为柔,寄劲于婉, 化直为曲; 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这就是辛词所达到的 极高的艺术境界。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
写作背景简介
• 小序中,已将写作的 背景和意图作了交代。 显然是作者晚年被弹劾 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 品。“戏作”,是自谦, 也是自嘲,但实际是极 其深沉、极其悲愤的浩 叹,绝非儿戏的笔墨。
鉴赏要点
①崇高人格的艺术再现。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许, 亦以英雄许人。毕其终身,并没有真正放弃对功 名事业的进取,并没有放弃为国家民族作出大贡 献的追求。在此词下片的悒郁的感喟中,仍然可 以看到这种人格在闪亮。
②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词的上片和下片, 今与昔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鲜明而强烈。 这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使作者的 感情抒发得更加深沉而感人。
“叹今吾”中的“叹”的内容是什么? “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叹”的内容有二:一是“春风不染 白髭须”,即年纪老大,一生的宏愿没 有机会实现了。二是自己被闲置田园, 无处施展抱负,满腹经纶而无所施用 。 ▲“却”表达作者壮志未酬却被闲置的 幽愤和憾恨。
主旨
这是一首典型的“英雄之词”。 通过追忆自己过去壮烈的经历, 对比眼下投闲置散的处境,发 出了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的喟 叹。
花千树(花灯之多) 星如雨(烟花之盛) 香满路(贵族之众) 动转舞(舞灯之欢)
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 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 一是写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写作者心中关切 的“那人”。
写贵族女子,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她的服饰, 表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高贵的身份。二是写她们 的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节日之欢。 三是写她们遗香满路。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具 体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写“那人”着墨不 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她的表情,只写 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但我们可 以想象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品性,作者就是 要表现她的自甘淡泊,不同流俗,不慕荣华。
青玉案
元夕
青玉案
元夕
描写元宵灯节的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赏析上片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 表达作用?
逃至造口,后转陆路流亡到赣州。当时,金兵追太后
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
众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40年后,作者在任江西提
点刑狱的时间里,来到这惨烈史事的见证地,浮想联
翩,感慨万千,写下此词。
1、中间多少行人泪
“多少”如何理解?
一是说明受苦受难的民众之多,
二是表明民众所受灾难之多、苦难之深, 三是表明作者悲愤之强烈。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 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 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 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怕登临的地方就是“江西
造口壁”。所怀的古指40年前的当朝旧事。据有关记
载: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侵入江西,
隆祐太后从洪洲(今江西南昌)沿赣江南逃,先乘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