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三首

合集下载

辛弃疾最著名的十首词

辛弃疾最著名的十首词

辛弃疾最著名的十首词1、满庭芳《菩萨蛮》:玉堂金殿空调调,日暮千家客稀迟。

落花飞絮轻书寄,湘妃腰结芳衣空。

红梅嫩绿枝垂临,素手应摘罗袜脚。

阙里绿蓑朝霞满,山川秋画晚照迟。

2、梅花引:海面飘著东风,春尽梅花三月深。

无数的梅花瓣,吹落山前水上深。

繁华在驿路处,珠圆玉润满林深,纵使思念再深,人间有梅花香隐隐。

3、归去来兮《破阵子》:千里深山重叠出,绿杨烟笼万家里。

洛阳吴楚路入尽,归去来兮愁不绝。

红豆还衝空萧森,夜夜空调归人心。

轻轻稻草遮孤舟,风摇雁声满院深。

4、漫漫行《鹧鸪天》:吴山转苦却无恨,万里漫漫行不归。

横波青山画楼古,落木轻吹鹧鸪啼。

天苍苍,野茫茫,落日在山头空。

世事漫漫,神仙俱乐,愿把此恨长亭长。

5、关山月《满江红》:关山长城空自在,月明林塘更空阔。

宝马鸣缰兮把归,落日故人兮复去。

金銮殿里红漫漫,满江红,水满津。

恋别山水空悠悠,明朝江山复照满。

6、祝英台近《凤凰台上忆吹箫》:祝英台近,凤凰台上忆吹箫。

凭栏夜色谁与共,玉笛声里古雨霁。

斜月如痴,微风入梦,思归路多迷乱。

鹊桥会殿水月阁,对此聚会愁多少。

7、碧云天《洞仙歌》:碧云天,金波镜。

七宝瓶里洞仙歌。

玉楼依空俯翠湾,彩云出海万里波。

月轮西沉东升时,偏怜明珠照夜来。

满眼明珠三尺桐,物换星移人不移。

8、望海潮《如梦令》:凭阑船,望海潮。

漫天飞雪去闲客。

归家乡,伴儿童,如梦令,疑是虚。

万里沙秀初回报,朗月明景照江湖。

客船添酒多论诗,山花空调歌雅歌。

9、穆天子《念奴娇•赤壁怀古》:穆天子,赤壁水,念奴娇独上西楼。

金榜题名怀古今,晓窗月影花自流。

仲夏朝长夜,应付助梦,此夜凉风思忘机。

更凝夜乐,空梦千家,等闲明月照孤舟。

10、满江红《减字木兰花》:满江红,减字木兰花。

一片金鸾影共沙,几点绿烟吹故乡。

上有青冥暗幽梦,下有碧波暗淡潋。

更思木兰情凄切,千里芳草眼底开。

落花飞絮乱到处,落日眉眼泪难收。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1、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侬是嶔崎可笑人。

不妨开口笑时频。

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

宜颦宜笑越精神。

2、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著意寻春懒便回。

何如信步两三杯。

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

朱朱粉粉野蒿开。

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3、鹧鸪天·席上再用韵水底明霞十顷光。

天教铺锦衬鸳鸯。

最怜杨柳如张绪,却笑莲花似六郎。

方竹簟,小胡床。

晚风消得许多凉。

背人白鸟都飞去,落日残□更断肠。

4、定风波·施枢密席上赋春到蓬壶特地晴。

神仙队里相公行。

翠玉相挨呼小字。

须记。

笑簪花底是飞琼。

总是倾城来一处。

谁妒。

谁携歌舞到园亭。

柳妒腰肢花妒艳。

听看。

流莺直是妒歌声。

5、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有甚闲愁可皱眉。

老怀无绪自伤悲。

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

溪上枕,竹间棋。

怕寻酒伴懒吟诗。

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6、鹧鸪天·石门道中山上飞泉万斛珠。

悬崖千丈落鼪鼯。

已通樵迳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

闲略彴,远浮屠。

溪南修竹有茅庐。

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7、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仄月高寒水石乡。

倚空青碧对禅床。

白发自怜心似铁。

风月。

使君子细与平章。

已判生涯筇竹杖。

来往。

却惭沙鸟笑人忙。

便好剩留黄绢句。

谁赋。

银钩小草晚天凉。

8、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9、鹧鸪天·用前韵和赵文鼎提举赋雪莫上扁舟向剡溪。

浅斟低唱正相宜。

从□犬吠千家白,且与梅成一段奇。

香暖处,酒醒时。

画檐玉箸已偷垂。

笑君解释春风恨,倩拂蛮笺只费时。

10、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

马善医山路风来草木香。

雨余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

多病。

提防风月费遍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以下是辛弃疾的三十首著名词作:1.《青玉案·送人东游》:“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栖。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红飞过秦楼去,雪晕鸭回鱼吐泡。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2.《清平乐·壮岁寒无赖》:“风沙碛下观骏马,灯花愁堕弹旁坐。

花杨谁作主人簪,锦袈莫将陪客割。

”这首词以雄壮的景色和壮丽的辞藻表现辛弃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破幽梦·春去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作者对湖东风景的迷恋。

4.《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兰桡稳泛绿荷波,动画黄鹂带宿霞。

过世千年情已老,来人万里梦前峰。

”这首词写出了春天的清新和迷人,通过描绘悲苦离情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5.《南柯子·问世间情为何物》:“词中有画不中人,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词以南柯梦为背景,表达了对世间情爱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6.《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首词描写了辛弃疾壮志凌云的豪情壮志。

7.《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8.《青玉案·元夕示刘道士》:“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这首词以元夕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世沧桑的惋惜之情。

9.《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岁岁年年人相似,岁岁年年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岁岁年年花不同。

蓬莱何处覩神仙,飞阁流珠双泪痕。

辛弃疾词三首

辛弃疾词三首

在描写和抒情上的特点和风格 1、托寓手法。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 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 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2、善于铺陈。从花灯之多、烟花之盛、游人之众、舞灯 之欢等方面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3、对比手法。将世俗之人在元宵佳节上的表现与“那人” 的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 品性。 4、豪放、婉约兼具。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灯、 烟花、龙灯,写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语,形式上 是婉约的。但表达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谓寄劲于 婉,寓刚于柔。
六、你觉得词中的“那人”是作者的意中人,还是作者理 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要借此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临安邸
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处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之下,但南宋 小朝廷置沦陷的中原故土于不顾,夜夜笙歌,醉生梦死, 偏安江南一隅,对力主恢复中原的爱国志士排挤打击。 作者在《青玉案》一词中写了一群盛妆丽服、一夜狂欢的 贵族女子,而写“那人”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 没有写她的表情,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 落。借这群贵族女子来讽刺歌舞升平、不思恢复的南宋朝 廷,借“那人”表明自己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政治立 场和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
主旨:
《青玉案》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 “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 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 有所求的志向。其政治含义就是不与媚敌求荣 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比较李清照的《永遇乐》 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在内
容、立意和表现手法上的异
同。
相同之处:

《辛弃疾词三首》

《辛弃疾词三首》

《辛弃疾词三首》篇一: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认识辛词“婉约”类名作的特色。

3.初步体会辛弃疾豪放派词的基本特点和爱国情怀。

4.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鞚:“kònɡ”,马笼头。

诗意解读上片前两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

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

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有趣。

下片前两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

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综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

名句识记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答案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性格开朗的浣纱女形象。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醇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诗词三首

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诗词三首

【导语】⾟弃疾的词有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有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的作品。

下⾯就给⼤家分享下⾟弃疾的诗词,欢迎阅读!爱国诗⼈⾟弃疾的诗词篇⼀:《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作者:⾟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九风⾬。

断肠⽚⽚飞红,都⽆⼈管,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

试把花⼘归期,才簪⼜重数。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赏析: 这是⼀⾸描写离别相思的词篇。

如果我们联系⾟弃疾的思想实际和他⼀⽣的经历来看,这⾸词很可能寄托了作者由于祖国长期遭受分裂、不得统⼀⽽引起的悲痛。

上⽚写⾏⼈去后的凄凉。

开篇三句点明别时的节⽓,衬托悲苦的⼼情。

中⼆句写别后的思念与由此⽽引起的⼼绪。

"断肠"三句写春去花落,⽆⼈爱惜,莺声鸣啭,⽆⼈劝阻,由此⽽更增添她的愁苦。

下⽚写盼归的急切⼼情。

换头三句通过占⼘归期的神态来刻画⼥主⼈公的⼼理活动。

中⼆句写梦中相思之情。

末三句以怨春作结。

这⾸词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是善于通过动作来刻画⼈物⼼理活动。

词中侧重于描写⼥主⼈公盼望丈夫早⽇归来的焦急⼼情,在写法上,作者舍弃了⼀般常⽤的即景抒情的⼿法,⽽是通过动作的某些细节来突现⼈物的内⼼活动:"鬓边觑,试把花⼘归期,才簪⼜重数。

"出现在读者⾯前的这位⼥主⼈公,把刚刚插在鬓边的鲜花重新摘下来,⼀瓣⼀瓣地从头细数,忐忑不安的⼼情,便跃然纸上,甚⾄连这位⼥主⼈公的焦急⼼情也活灵活现了。

这是其⼀。

其⼆是通过梦中的呓语来表⽰对春天的怨恨。

这就⽐⼀般的"怨春"更加深⼊⼀层。

这⾸词通过⼉⼥之情,寄托了家国之愁。

作者满腹的怨恨,却不说破。

于是就可以使⼈⽤⾃⼰的想象来加以补充和发挥了。

爱国诗⼈⾟弃疾的诗词篇⼆:《破阵⼦》 《破阵⼦》 作者:⾟弃疾 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最有名的十首诗词

辛弃疾最有名的十首诗词

辛弃疾最有名的十首诗词1、《卜算子修竹翠罗寒》辛弃疾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2、《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

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裤催归去,万恨千情。

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3、《阮郎归》辛弃疾山前风雨欲黄昏。

山头来去雪。

鹧鸪声里数家村。

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

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

儒冠多误身。

4、《丑奴儿/采桑子近来愁似天来大》辛弃疾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谁解相怜。

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

放在愁边。

却自移家向酒泉。

5、《清平乐》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6、《满江红》辛弃疾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7、《元日》辛弃疾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8、辛弃疾诗词:《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

寿君双玉瓯。

9、辛弃疾诗词:《西江月·且对东君痛饮》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

琼瑰千字已盈怀。

消得津头一醉。

休唱阳关别去,只今凰诏归来。

五云两两望三台。

已觉精神聚会。

10、辛弃疾诗词:《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

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

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

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

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

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

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辛弃疾是宋代文学巨匠之一,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为经典的五首词,是许多文学爱好者所钟爱的,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一、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最具代表性的词之一,以其婉转悠扬的词调和深情的爱情描写打动了无数读者。

词中描绘了主人公思念佳人的场景,两人就像天空中那一轮圆月般圆满和美好。

词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道出了爱情中离合悲欢的情感。

整首词音韵优美,感情真挚,堪称宋词的代表之作。

二、浪淘沙·北戴河《浪淘沙·北戴河》是一首富有海洋意象的词,以写景入情,抒发作者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以海洋为背景,抒发了对北戴河美丽景色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书写了苍茫海涛、滔滔巨浪的场面,将海洋宏大的气势和作者内心深邃的情感融为一体,赋予了词作更加宏大的意蕴。

三、青玉案·元夕(另一版本)《青玉案·元夕(另一版本)》与《青玉案·元夕》表现的主旨相同,都是描述一对恋人对彼此的思念。

但它与前者又有着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语言更为简练、含蓄,行文之间隐约透出一股愁情的气息,婉转而清丽,让人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情感。

四、摸鱼儿·渔家《摸鱼儿·渔家》是辛弃疾的另一首著名的水乡田园词,描写了渔家一家总动员赶海劳动的生动画面。

词中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和乡土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词中描绘的“碧水无纹秋月明,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场景,以及对渔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词人的真挚感情。

五、鹧鸪天·晚秋《鹧鸪天·晚秋》是一首婉约清新、意境优美、曲调优美的词。

以叹息岁月流转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中描绘了金秋时节天上的鹧鸪和秋天的红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

综上所述,以上五首辛弃疾的经典词作,都显示了其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准,并表现出了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古典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摧刚为柔,寄劲于婉, 化直为曲; 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这就是辛词所达到的 极高的艺术境界。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
写作背景简介
• 小序中,已将写作的 背景和意图作了交代。 显然是作者晚年被弹劾 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 品。“戏作”,是自谦, 也是自嘲,但实际是极 其深沉、极其悲愤的浩 叹,绝非儿戏的笔墨。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 如今,长安只能引颈以望,而且远望不 到了!那重重叠叠的连绵不尽的青山遮 住了视线,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 途! • “望”“可怜”两个词写出了无限的忠 诚,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感愤!
比喻南宋投降派和侵略者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驱逐外敌,光复山河 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经过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 后再突然发现自己的意中人原来就在 身后,那种从天而降的惊喜谁也想象 得出来,这是一种知音的契合之感。
王國維《人間詞話》
你觉得词中的“那人”是作者的意中人,还 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要借此表达怎样 的思想感情?
当时南宋小朝廷置沦陷的中原故土于不顾,夜 夜笙歌,醉生梦死,偏安江南一隅,对力主恢 复中原的爱国志士排挤打击。作者在《青玉案》 一词中借盛妆丽服、一夜狂欢的贵族女子讽刺
鉴赏要点
①崇高人格的艺术再现。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许, 亦以英雄许人。毕其终身,并没有真正放弃对功 名事业的进取,并没有放弃为国家民族作出大贡 献的追求。在此词下片的悒郁的感喟中,仍然可 以看到这种人格在闪亮。
②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词的上片和下片, 今与昔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鲜明而强烈。 这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使作者的 感情抒发得更加深沉而感人。
青玉案
元夕
青玉案
元夕
描写元宵灯节的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赏析上片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 表达作用?
例如: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当窗 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 “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意思是: “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 有的凯旋归来。” ⑶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意思是“秦汉 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 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范仲淹 《岳阳楼记》)意思是“无论在朝庭为官,还是不在 朝庭做官,都一样忧国忧民。”
• 少年不识愁滋味, •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 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得愁滋味, •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 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 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 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
在辛弃疾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始终存 在着对金妥协屈服和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 所谓“和战之争”。辛弃疾是坚定的主战 派,他有将人相之才,智勇兼备。他一生 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抗金复国之志, 始终如一。但偏安的南宋小朝廷长期都是 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 击,对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都不 敢放手使用,使他怀抱利器,一生不得重 用,抱憾而终。
花千树(花灯之多) 星如雨(烟花之盛) 香满路(贵族之众) 动转舞(舞灯之欢)
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 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 一是写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写作者心中关切 的“那人”。
写贵族女子,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她的服饰, 表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高贵的身份。二是写她们 的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节日之欢。 三是写她们遗香满路。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具 体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写“那人”着墨不 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她的表情,只写 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但我们可 以想象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品性,作者就是 要表现她的自甘淡泊,不同流俗,不慕荣华。
3、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哪 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动感十足。 “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用比 喻手法写烟花之盛;“宝马雕车”写观灯的贵族女 性的华贵,“香满路”写观花灯和烟花的贵族女性 之众多。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用动、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 (排)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 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 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 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怕登临的地方就是“江西
造口壁”。所怀的古指40年前的当朝旧事。据有关记
载: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侵入江西,
隆祐太后从洪洲(今江西南昌)沿赣江南逃,先乘船
成鲜明对比。
课外拓展
词人在2l岁的时候,就为了推翻金侵略者的 统治而发动了农民起义,并带领2000多义军投 奔到耿京所领导的义军中,当了掌书记。这是 当时北方最大的一支起义军,已有20多万人。 他建议起义军和南宋王朝取得联系,以便配合 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带领十余人到南宋 见宋高宗。高宗得到消息,封耿京为天平军节 度使,封辛为承务郎。在他返回途经海州时, 知道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了金人,义军 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了50名勇敢义兵,直 趋敌营,活捉了张安国,带领上万的义军,直 奔南宋,把叛徒张安国交给南宋朝廷正法。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 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 ▲他流传至今的词作计有620多首,数量 居两宋词家之冠。 ▲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 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歌舞升平、不思恢复的南宋朝廷,借“那人” 表明自己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和 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
元宵之夜,倾城狂欢,在极繁华极 热闹的描写后,令人意外地勾勒了一 位超凡脱俗、置身事外的人物。在倾 城观灯之时,却有人自立于灯火阑珊 处;在举世把杭州作汴州之时,仍有 人忧虑那锦簇花团之外的世事。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chuò) 银胡 革录 (lù ,汉箭朝飞金仆姑。 )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zī)须。却将万字平 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追往事,叹今吾。
上片: 追忆少年的英雄壮举
雄壮
对 比
下片:
感慨老年闲散的处境
沉郁
这首词在描写和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风格? 1、托寓手法。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 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 表明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 的正义立场。(主旨) 2、善于铺陈。从花灯之多、烟花之盛、游人之众、舞 灯之欢等方面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3、对比手法。将世俗之人在元宵佳节上的表现与“那 人”的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那人”自甘淡泊、不 同流俗的品性。 4、豪放、婉约兼具。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形式上是 婉约的。但表达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谓寄劲 于婉,寓刚于柔。
“叹今吾”中的“叹”的内容是什么? “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叹”的内容有二:一是“春风不染 白髭须”,即年纪老大,一生的宏愿没 有机会实现了。二是自己被闲置田园, 无处施展抱负,满腹经纶而无所施用 。 ▲“却”表达作者壮志未酬却被闲置的 幽愤和憾恨。
主旨
这是一首典型的“英雄之词”。 通过追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己过去壮烈的经历, 对比眼下投闲置散的处境,发 出了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的喟 叹。
逃至造口,后转陆路流亡到赣州。当时,金兵追太后
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
众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40年后,作者在任江西提
点刑狱的时间里,来到这惨烈史事的见证地,浮想联
翩,感慨万千,写下此词。
1、中间多少行人泪
“多少”如何理解?
一是说明受苦受难的民众之多,
二是表明民众所受灾难之多、苦难之深, 三是表明作者悲愤之强烈。
“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用的是什么修 辞手法?你还能举出几例来吗
提示:“燕兵夜娖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 姑”用的是互文,意思是当初率领万众南下 渡江之时,部队和金兵朝夕战斗,互相射杀, 一路飞箭不停,表现了紧张而又惨烈的战斗 情景。 所谓“互文”,就是在连贯的话语中,上文 省了下文出现的词,下文省了上文出现的词, 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提示:暗喻。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 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 般落下的星星,形象地渲染了元宵之夜 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 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香”“暗香”均是借香气来指代那 些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的女子, 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 闹与下文在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追往事”中的“往事”主要指什么事?作者追 忆这些往事要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往事”指上片第一句的参加领导抗金 义军,第二句说的率领50精兵闯金营,活捉叛
徒张安国,第三、四句所说的南奔时与金兵互
相射杀的情形。追忆这些往事,一是为了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