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重庆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冷与热1.知冷知热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二.活动感觉冷热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刻度、玻璃管、玻璃泡)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
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再测4杯水的温度。
(安全教育)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1.蚕宝宝出生了第一课时布臵养蚕任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查资料或询问他人,了解养蚕的有关知识。
2.能制订计划,做有计划的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
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有关知识。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动植物1. 课时一:认识可食用的植物课时一:认识可食用的植物- 目标:让学生了解可食用的植物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可食用植物,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可食用植物,让学生触摸、尝试、认识它们的形态和口感2. 课时二:观察花的特点课时二:观察花的特点- 目标:让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颜色-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花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展示不同种类的花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和形态,讨论花的功能和花的重要性3. 课时三:观察昆虫课时三:观察昆虫- 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教学重点:认识昆虫的外形和触角等特征- 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并描述它们的外形和动作,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的生活性4. 课时四:认识动物体的不同部位课时四:认识动物体的不同部位- 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体各个部位的功能-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头、身体、四肢和尾巴等部位-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研究认识不同动物体部位的名称和功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第二单元:自然界1. 课时一:认识四季的变化课时一:认识四季的变化- 目标: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天气和自然景观-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四季的图片和描述,让学生了解每个季节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四季的变化2. 课时二: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课时二:观察天空中的云朵- 目标:让学生了解云朵的形态和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云朵和它们的特征-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学生描述云朵的形态和变化,并了解不同类型的云朵所代表的天气3. 课时三:认识地壳的变动课时三:认识地壳的变动-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壳的变动和地震的发生- 教学重点:认识地震的原因和对人们的影响-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模型,向学生展示地壳的变动和地震的发生过程,让学生了解地震对人们的危害和防范措施4. 课时四:认识植物的繁殖方式课时四:认识植物的繁殖方式- 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方式-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自然繁殖方式如种子和花粉的传播,以及人工繁殖方式如扦插和嫁接等第三单元:物质与能量1. 课时一:认识常见的物质课时一:认识常见的物质- 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物质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不同的物质,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常见应用2. 课时二:认识身边的能源课时二:认识身边的能源- 目标:让学生了解身边的能源和能量转化-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能源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身边不同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电能等,引导学生了解能源的利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3. 课时三:认识常见的材料课时三:认识常见的材料- 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铁、铜,以及非金属材料如木材和纸张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4. 课时四:观察物质的溶解和凝固课时四:观察物质的溶解和凝固- 目标: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溶解和凝固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溶解和凝固的条件和特征-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在冷却过程中的凝固,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和凝固的条件和特征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的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晴天、多云和雨天。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3. 掌握衡量温度的方法,如使用温度计。
4. 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和变化。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本。
2. 教具:温度计、图片资料、天气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天气现象的观察与描述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晴天、多云和雨天的画面,激发学生对不同天气现象的兴趣。
2. 观察实验:分组观察校园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用简洁语言描述。
3. 讨论研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并概括归纳。
4. 教师示范:教师用明确的语言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鼓励学生模仿和表达。
5. 小结概括:向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复不同天气现象的描述。
第二课时:温度的衡量方法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温度的概念。
2. 教学展示:使用温度计向学生展示温度的衡量方法,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亲自测试不同地点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4.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在小组内进行温度的比较和讨论。
5. 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温度的比较方法。
第三课时:季节与天气的关系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四个季节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季节和天气关系的注意。
2. 季节分析:学生自由讨论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和变化,并记录在活动表上。
3. 活动展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个季节的天气特点,如温度、降水等。
4. 小结总结:教师对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梳理季节与天气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针对三年级下册科学的内容编写了一份教案。
通过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衡量温度的实践操作以及季节与天气关系的讨论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天气现象和季节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能够简洁明了地描述和比较天气和温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
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
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2、师: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3、揭题:摆的研究。
(板书课题)二、玩摆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
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
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
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
猜想: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我们的研究方案第()小组我们研究的问题:摆摆动的快慢与是否有关。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研究和生活打好基础。
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研究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研究,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固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研究,学生们已具有肯定的探讨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出格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力低。
每每只看事物外表,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接洽。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讨的认识不够,出格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案背景本节课主要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科学下册教材内容涵盖了动物的生存和环境适应等方面。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动物生活和适应环境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动物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食物链的构成和破坏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的生存环境2. 动物的适应能力3. 食物链的构成和破坏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动物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食物链的构成和破坏。
2. 难点:理解和掌握不同动物的适应能力及其原理,理解食物链的复杂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猜测动物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适应方式,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学习内容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互动问答的形式,介绍动物的适应能力和食物链的概念、构成及破坏原因。
3. 实验环节:设置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在模拟环境中的生存情况,激发他们动手实践和探究的兴趣。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际环境中动物适应能力和食物链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5. 综合小结: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带领学生展示他们对动物生存环境和食物链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表达。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当天学习内容,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索更多关于动物适应和生存的知识。
六、教学手段1. 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2. 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3. 教师课件和PPT4. 故事、案例等教学辅助材料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技能。
2. 作业评估:评价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对动物适应和食物链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小学科学下册的相关知识,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掌握小学科学下册的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科学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下册)》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4. 课件、音乐、动画等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个例、图片、视频等方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简要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3:实验操作(15分钟)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Step 4:讨论和总结(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5: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7: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供学生巩固和拓展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蚕蛹这一蚕的生命形态,通过观察和比较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了解蚕蛹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并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了解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a. 理解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b. 理解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 科学探究目标:a. 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b.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3. 科学态度目标:a. 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b.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a.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在比较研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蚕蛹和幼虫的图片、蚕茧、画纸、彩色笔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带来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蚕蛹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方案、述职报告、思想汇报、演讲稿、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thought report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能够事先规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育,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第一课: 动物与人类
目标
1. 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 掌握人类对动物的影响
3. 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介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 分享人类对动物的影响,如破坏动物的栖息地、过度捕猎等
3. 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4. 了解常见的保护动物的措施如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宣传保护动物知识等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 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人类对动物的影响以及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感受人类对动物的影响,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2.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探究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以及保护
动物的措施
第二课:天气变化
目标
1. 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
2. 掌握天气的变化规律
3. 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
1. 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雪天等
2. 分析天气变化的规律,如四季变化、日夜变化等
3. 讲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并阐述全球变暖的影响教学重点
1. 让学生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
2. 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它对人类的影响教学方法
1. 实验法:通过在不同环境下观察气温、气压等数据,让学生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气候变化对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时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一、教学分析:在学习物体的运动方面,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基础而重要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观察和描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并通过实验和探究,体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异同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感受物体运动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思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感受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异同点。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来感受物体的运动变化。
他们对于直线和曲线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方法:1. 示范引导法: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实验活动。
2. 互动探究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教学课件和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示意图和实例。
2. 各色小球:用于进行实验和观察活动。
3. 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用于模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场景。
七、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物体的运动方式的知识。
现在,我想通过一个问题来复习一下。
请问,物体可以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吗?能否给出一些例子来说明呢?学生A:物体可以做直线运动,比如一辆汽车在直路上行驶。
教师:非常好,学生A!你给出了一个例子,一辆汽车在直路上行驶时,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还有其他的例子吗?学生B:物体也可以做曲线运动,比如一个足球在空中被踢出一条曲线。
教师:非常棒,学生B!你提到了一个足球在踢出时做的曲线运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科学下册中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课:植物的种子
教学目标
-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 研究植物的种子结构和功能
- 掌握植物种子的播种方法
教学准备
- 科学下册教材
- 植物种子模型
- 播种工具和
教学步骤
1. 引入课题:和学生一起观察已经落地并发芽的树苗,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思考。
2. 呈现知识:通过教材呈现植物的生长过程,重点讲解植物的
种子。
3. 观察实践:给学生展示植物种子模型,让他们观察并描述种
子的结构和功能。
4. 实验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种子的播种实验,观察并记录种
子的发芽和生长情况。
5. 总结归纳: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总结种子的播种方法。
第二课:动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
- 了解不同动物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 掌握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教学准备
- 科学下册教材
- 动物图片或实物
教学步骤
1. 引入课题:与学生分享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故事,
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 呈现知识:通过教材和图片呈现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个动物,并根据其特征和生活性进行展示和分享。
4. 探究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观察实践活动,让他们记录不同动物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让他们理解动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以上为教案的简要概述,具体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和资源使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1、小车的运动教科书说明: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谈就“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理由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的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于什么有关;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小车、用来大斜坡的硬纸板、软尺、木块。
(每组一套)三、教学过程:(一)欣赏片断,谈话导入1、欣赏一段运动中的汽车片断2、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行驶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而快,时而慢,在他们身上好象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它们的小秘密?3、揭示课题:小车的运动(二)引出问题,提出假设1、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2、过渡:怎样是一辆小车跑得快些?3、引出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会与什么有关呢?4、猜测与坡度会有怎样的关系?5、提出假设:与坡度有关。
坡度越大,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三)设计计划,实验验证1、我们的假设究竟成立不成立?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
小组讨论:(1)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2)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3)你们小组准备怎样进行实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的计划?2、小组汇报,教师综合意见,分配实验任务3、开始实验、汇报结果、及时点评4、小结结论:通过同学们的实验验证,我们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说明我们刚才提出的假设是成立的。
【实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篇)
【实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知识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二.活动物体怎样传热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测量变化的水温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二):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范文参考☆观察:观察对象果实的特点推测传播种子的方式油菜果荚鬼针草果实番茄果实蒲公英果实☆填一填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________传播,如油菜等;靠________传播,如槭树等;靠________传播,如鬼针草等;靠________ 传播,如椰子等。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以下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单元一:植物的生长主题1: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根茎、叶、芽等。
知道植物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如风、动物、水等。
掌握一些常见的植物繁殖方法,如扦插、压条等。
主题2: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掌握一些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单元二:动物的生命主题1:动物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动物的种类、特征和习性。
知道动物的生命周期,如孵化、抚养、成长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行为,如迁徙、捕食、防御等。
主题2:动物的照顾教学目标:了解如何照顾动物,如饲料、兽医、居住环境等。
知道动物的需求和情感,如饥饿、口渴、孤独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照顾技巧,如洗澡、修剪、护理等。
单元三:物体的性质主题1:物体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物体的种类、特征和用途。
知道物体的物理性质,如重量、形状、颜色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化学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等。
主题2:物体的使用教学目标:了解如何使用物体,如工具、设备、材料等。
知道物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如操作、维护、保养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使用历史和文化,如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等。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通过多个主题和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物质世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冷与热1.知冷知热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二.活动感觉冷热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刻度、玻璃管、玻璃泡)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
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再测4杯水的温度。
(安全教育)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1.蚕宝宝出生了第一课时布臵养蚕任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查资料或询问他人,了解养蚕的有关知识。
2.能制订计划,做有计划的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
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有关知识。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人类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蚕卵、以及用来孵化蚕卵的丝绵纸,小纸盒等。
养蚕史及养蚕过程的有关课件。
课前布臵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养蚕。
一.教学导入1.出示课件: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历史。
2.提问:我国有这悠久的蚕文化和如此发达的丝绸业,你有什么想说的?3.过渡:想不想我们动手来养蚕?二.活动了解怎样养蚕1.提问:怎样养蚕?2.学生根据所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的汇报。
3.交流后明确:蚕宝宝的家的安排:温暖、通风、清洁、舒适的环境。
(准备丝绵纸,小纸盒等。
)蚕的食物:新鲜、干净的桑叶。
……4.为了能把蚕养得更好,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一个养蚕计划。
三.布臵养蚕任务1.分组,按家庭住址就近为原则。
2.分发蚕卵,课后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状。
3.密切注视蚕卵的孵化,结合教材第30页的提示探究怎样的环境更适宜蚕卵孵化。
4.做好观察记录(写好观察日记)。
记录孵化出来的蚁蚕(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
5.待大多数小组都开始孵化的时机组织课上观察和讨论。
课后反思:第一单元冷与热2.热胀冷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2.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对学生的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预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3.)方法指导。
(4.)学生观察。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1.)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1.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空气球、橡胶管、带玻璃棒的橡胶塞、平底烧瓶等。
一.教学导入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提问: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活动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实验的设计:(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①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②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
启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
〃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
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
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等等。
(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跃的同学给予肯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方案。
2.实验现象猜想。
3.按设计的方法完成实验。
4.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5.分析比较,我们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吗?三.小结: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学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1.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道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准备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踩瘪的乒乓球等。
一.教学导入1.阅读指南车信箱。
2.液体、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思考: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3.让我们一同来研究研究吧!二.活动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1.实验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1)教师演示: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步骤:①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交待注意事项。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
(4)描述实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2.补充实验:玻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老师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热不易炸裂)可以顺利地进入管内到达底部,用酒精灯加热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内,你们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内,你们又推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2)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看到的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4)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1)解释教材出示的三种现象。
(2)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课后反思:4.热的传递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知识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教学准备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二.活动物体怎样传热1.教师介绍实验装臵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测量变化的水温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
课后反思: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1.蚕宝宝出生了第二课时养蚕第一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细致观察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以及蚕卵孵化的过程,并用合适的方式做好记录。
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什么样的环境比较适宜蚕卵孵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爱生命,善待蚕卵、蚁蚕。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1.知道蚕卵孵化与气温等条件有密切关系。
2.观察蚕卵和蚕蚁的特征,以及从蚕卵到蚁蚕发生的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人类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意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体和人类是有密切关系的。
教学准备(学生在平时的养蚕活动中需要:蚕卵、以及用来孵化蚕卵的丝绵纸,小纸盒、放大镜、气温计、记录纸等。
)养蚕记录表、养出的蚁蚕。
一.教学导入1.提问:同学们,老师发给你们的蚕卵孵出蚁蚕了吗?2.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交流其中的发现吧!二.交流蚕宝宝出生记1.指导交流:围绕中心、语言简洁、如实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