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红蜘蛛
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吸取植物的养分,造成 叶片失绿、黄化、脱落等。
潜叶蝇
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吸取植物的养分,造成 叶片卷曲、黄化、畸形等。
生物灾害
蜗牛:以植物的叶片和花朵为,造 成叶片缺刻、残缺、死亡等。
线虫:以植物的根部为食,造成根系 受损、植株萎蔫等。
蛞蝓:以植物的叶片和花朵为食,造 成叶片缺刻、残缺、死亡等。
详细描述
园林植物蜗牛的防治方法包括使用灯光诱杀 、人工捕捉等物理防治措施,同时也可以使 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案例四:葡萄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实践
总结词
葡萄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通过采 用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
详细描述
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栽培管理、 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使用化学药剂、生物防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色板诱杀
利用昆虫对颜色的趋避性,使用黄板、蓝板等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
正确选择农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农药,避免对植物和环 境造成过大危害。
安全使用农药
遵守农药使用说明,注意 个人安全和环境保护,避 免农药中毒和污染。
轮换使用农药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 ,以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
案例二:蔬菜蚜虫的生物防治实践
总结词
蔬菜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通过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数量。
详细描述
蔬菜蚜虫的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防治措施,同时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
案例三:园林植物蜗牛的物理防治实践
总结词
园林植物蜗牛是一种常见的害虫,通过采用 物理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数量。
治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⒈白粉病⑴病因及症状白粉病由白粉菌引起,主要侵害叶片和茎部。
病叶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变黄,影响光合作用。
⑵防治方法●采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温度适宜时,增加通风,减少湿度。
●病情初期可喷施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⒉蚜虫⑴病因及症状蚜虫为 sucking-mouth 昆虫,以植物汁液为食,严重感染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和卷曲。
⑵防治方法●增加植物多样性,吸引天敌控制蚜虫数量。
●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如拟除虫菊酯。
●适时进行采摘和清洗植物叶片,清除蚜虫。
⒊果实腐烂病⑴病因及症状果实腐烂病由真菌感染引起,常引入果实腐烂并产生黑色霉变。
病果呈软烂及有臭味。
⑵防治方法●采摘成熟果实后及时处理,除去病变部分。
●果树修剪时保持适当通风和光照。
●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如甲基托布津。
⒋根腐病⑴病因及症状根腐病由土壤中的病原真菌引起,导致植物根部腐烂,严重时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变黄、凋落。
⑵防治方法●改良土壤排水条件,避免根系过湿。
●避免连作,合理轮作来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使用含有生物防治成分的有机肥料,增强植物的免疫力。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植物保护法:植物保护法是一项以保护农作物、果树等植物免受病虫害侵害为目的的法律法规。
●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杀灭病原真菌、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有生物特性的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虫等,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农药类型。
植物保护知识点总结
植物保护知识点总结一、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病虫害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对植物造成危害的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昆虫、螨类等生物。
它们通过侵染植物组织、吸食植物汁液、传播病原微生物等方式,导致植物发生疾病、减产甚至枯死。
常见的病虫害包括小菜蛾、蚜虫、炭疽病、霜霉病、叶斑病等。
2. 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预防、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合理布局种植、保持植物健康等;化学防治主要采用农药喷雾、熏蒸等方式消灭病虫害;生物防治是通过引入天敌、施用生物制剂等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3. 农药的使用与管理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农药的过度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遵守使用说明,严格按照剂量和施用时间等要求进行操作,定期清洗施药器具,妥善保存和处置废弃的农药瓶。
4. 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管理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病虫害,需要采用综合管理的方法。
综合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植物和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环境因素等,运用不同的防治方法,以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综合管理的措施包括农业机械防治、文化防治、生物防治等。
二、草害防治1. 草害的种类及危害草害是指那些对植物造成危害的杂草,会抢夺植物的养分、水分和阳光,导致植物生长受到限制,甚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常见的草害包括稗草、苜蓿草、旱稗等。
2. 草害的防治方法草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使用除草剂对杂草进行喷雾消灭;物理防治主要采用翻耕、覆膜、遮草等方式防止草害的生长;生物防治是通过引入天敌、施用生物制剂等方法来控制草害的危害。
3. 合理施肥与草害防治合理施肥是防治草害的重要措施。
适量的施肥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促进植物生长,从而减少杂草的生长和传播。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施肥时间、施肥剂量和施肥方法,避免过度施肥导致杂草繁殖。
植物的病虫害与防治
植物的病虫害与防治随着农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植物的病虫害防治越来越重视。
病虫害不仅会对植物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研究植物病虫害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病虫害的类型、原因以及常见的防治方法入手,讨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一、病虫害的类型植物病虫害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以及昆虫害四类。
真菌病害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如霜霉病、黑斑病等。
细菌病害常见的有炭疽病和细菌性溃疡病。
病毒病害可能引起植物叶片变黄、畸形等症状。
昆虫害包括蚜虫、飞虱等,它们会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二、病虫害的原因病虫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播途径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例如,病毒病害通常通过飞虫传播,细菌病害可能通过种子、土壤等途径传播。
其次,环境条件也会影响病虫害的产生。
例如,高温多湿的气候有利于真菌的繁殖,从而导致真菌病害的爆发。
最后,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也与病虫害的产生有关。
一些遗传上易感的植株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地防治植物病虫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选择抗病虫品种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通过培育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品种,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其次,合理施肥和灌溉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植物在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供应下更能抵御病虫害的攻击。
此外,定期巡视田间,及时移除受害植株,清除病虫害源也是有效的防治手段。
最后,化学防治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农药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总结起来,植物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它对植物健康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了解病虫害的类型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障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应用,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简版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1. 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和分类植物病虫害指的是植物受到病菌、真菌、、昆虫、螨虫等生物因素的侵害,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
植物病虫害可以分为两大类:病害和虫害。
1.1 病害病害主要是由病菌、真菌或引起的。
常见的病害有黑腐病、霜霉病、赤霉病等。
病菌通过侵入植物的细胞,繁殖和释放毒素,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引起病害的发生。
1.2 虫害虫害主要是由昆虫、螨虫等节肢动物引起的。
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螨虫、飞虱等。
虫害主要通过取食植物组织,造成植物叶片萎黄、死亡,甚至导致整个植株死亡。
2. 植物病虫害的危害植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减产病害和虫害会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到限制,产生严重的生理障碍,从而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减少。
2.2 传播病害常常是由引起的,它们可以通过昆虫媒介进行传播。
一旦农作物感染了,将会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3 破坏生态平衡病虫害的大量繁殖和侵害植物会导致植物的自然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平衡。
3.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为了防止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农民和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防治方法。
3.1 农艺措施通过合理选择作物品种、合理密度和间距、合理施肥和灌溉等方式,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害和虫害的发生。
3.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寄生虫等生物控制病害和虫害。
例如,利用寄生虫来控制虫害,利用拮抗菌来抑制病菌的生长等。
3.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控制病害和虫害。
化学防治具有快速、广谱的特点,但也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所以在使用时要遵循安全使用的原则。
3.4 植物保护剂的应用植物保护剂包括有机肥料、微生物制剂等,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4. 预防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性预防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远比治疗要重要。
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措施包括:合理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植物异常症状等。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植物病理学基础学问一、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受不良环境重要条件和病源的不断刺激,其新陈代谢受到持续的干扰,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因而在组织解剖上和外部形态上表现“反常”的状态(即是病态),并在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重要特点就是植物和病源互相作用的持续性,即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损害是特发的,没有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不能称之为病害。
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不能传染的,其发生主要是二方面的因素:即不利的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对这些因素的反映。
侵染性病害:是可以传染的,主要是由其他生物寄主引起的,也可称之为寄主性病害,引起该病害的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寄生种子植物等。
其中真菌引致的病害约点囫囵植物病害的80%以上,而真菌中,半知菌这类的高等真菌又占囫囵真菌病害的80%以上。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一)、症状变色:植物感病后,局部或整株失去正常的绿色。
常见的有:褪绿和黄化、红叶、花叶和斑驳。
坏死:植物细胞和组织感病死亡,形成各样的病斑,是局部的。
常见的有:叶斑和叶枯、疮痂和溃疡、立枯和猝倒。
腐烂: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成。
植物任何部分都可发生。
常见的有:软腐和干腐、流胶和流汁。
(腐烂和坏死区分是:腐烂是整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轮廓)萎蔫植物的叶片因缺水而下垂的现象。
畸形常见的有:簇生和丛生、矮缩和皱缩、卷叶和缩叶、瘤肿和徒长、叶变。
(叶变是指植物花器各部分转化为绿色叶状结构的症状)(二)类型1、植物病原真菌在真菌分类中,无数学者认为真菌是属于菌物界真菌门,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五个亚门。
较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鞭毛菌亚门属低等真菌,半知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属高等真菌。
原核类—原核界(细菌等)鞭毛菌亚门:养分体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孢子为卵孢子,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主要以水传扬。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一.病害的分类和特征1.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类病害。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粉病、黑斑病、灰霉病等。
真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孢子传播,侵入植物体内繁殖,并引起植物叶片、茎干、果实等部位的病害症状。
2.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有炭疽病、溃疡病等。
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组织内引起病变。
细菌性病害一般具有明显的溃烂症状,如溃疡、溃烂等。
3.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的有花叶病毒、黄化曲叶病毒等。
病毒性病害主要通过叶螨、蚜虫等媒介传播,侵入植物体内并感染植物组织,引起植物叶片变黄、变形等病变。
4.昆虫性害虫昆虫性害虫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类害虫,包括飞虱、蚜虫、螨类等。
这些害虫以植物体内的汁液为食,从而导致植物叶片黄化、干枯等病变。
同时,一些害虫还会通过叮咬植物导致植物茎干、根系等部位受伤。
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真菌性病害的防治(1)合理的种植方式:选择抗病品种,适宜的栽培密度,保持植物之间的通风透光。
(2)病害症状的监测和诊断:及时观察植物是否出现病害症状,确诊病害类型,为后续防治提供依据。
(3)药剂防治:可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应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并注意药剂的剂量和频次。
2.细菌性病害的防治(1)消毒措施:将工具、设备和种植介质进行消毒处理,以阻断细菌的传播和侵入。
(2)病害综合治理:加强植物的管理,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化学防治:可使用抗生素类药剂进行防治,应注意药剂的种类、用量和使用频次,防止药物残留。
3.病毒性病害的防治(1)远离传播源:尽量避免与病毒源植物接触,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2)防治媒介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杀虫剂或生物防治剂对传播媒介进行控制。
(3)构建健康环境: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残体。
植物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防治病虫害,如 枯草芽孢杆菌可以防治一些病原菌。
植物源农药
利用天然源的生物农药,如印楝素、苦参碱等, 对某些害虫具有驱避、抑制或毒杀作用。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用黑光 灯、频振灯等诱杀害虫。
色板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色性,采用黄板、 蓝板等诱杀害虫。
温度处理
螟蛾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玉米等作物 。它们在夜间活动,常常隐藏在作物茎叶间。防治方法包括 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或天敌控制。
刺吸式害虫
蚜虫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主要危害蔬菜、果树等。它们通过刺吸植物 汁液获取营养,导致植物生长缓慢、黄叶和落叶。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化学农 药、生物农药或天敌控制。
蝉
蝉是一种常见的森林害虫,主要危害树木和灌木。它们通过刺吸取食植物汁 液,导致树木生长不良和枯萎。防治方法包括使用生物农药、人工清除或驱 赶。
地下害虫
蚯蚓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生物,虽然不是害虫,但它们会分解有机物质,导致土壤 肥力下降。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
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危害农作物根系。它们在土 壤中活动,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和减产。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或 天敌控制。
提高防治效果。
THANKS
植物病虫害的类型
根据侵扰生物的种类,植物病虫害可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 类。
病害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等,虫害包括咀 嚼式口器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锉吸式口器害虫等。
植物病虫害的影响
植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具有重大影响,不仅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异常和品质下降 ,还会造成产量损失甚至绝收。
常见植物病虫害与防治
常见植物病虫害与防治植物病虫害是困扰农业和园艺业的一大问题。
它们会导致庄稼减产、花草枯萎甚至死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蔬菜类病虫害与防治1. 番茄早疫病番茄早疫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为了防治这种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种植之前,选择抗病品种的番茄种子;- 避免盲目浇水,尽量保持土壤干燥;- 定期除草,保持植物周围的环境清洁;- 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以防治病害的扩散。
2. 黄瓜病毒病黄瓜病毒病是一种由虫媒病毒引起的病害。
下面是一些防治方法:- 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虫网和覆盖材料来阻止媒介昆虫的入侵;- 定期检查植株,发现病毒病早期症状及时处理;- 积极控制昆虫数量,如使用捕虫板、黄板等;- 使用病毒消毒剂喷洒植株,阻断病毒传播。
二、果树类病虫害与防治1. 苹果黑星病苹果黑星病是一种常见的果树病害,由真菌引起。
以下是一些防治方法:- 及时修剪枝叶,保持通风和阳光照射;- 注意农业行为的卫生和规范性,定期对果园进行清理;- 使用石硫合剂等化学杀菌剂进行喷洒,以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2. 柑橘黄龙病柑橘黄龙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严重病害。
以下是一些防治方法:- 及时剪除患病部位,以防病害进一步蔓延;- 使用抗生素类杀菌剂喷洒植株,控制病害的发展;- 积极控制介体昆虫,如施行黄龙病管制措施,杀灭传播病菌的昆虫。
三、观赏植物类病虫害与防治1. 玫瑰白粉病玫瑰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观赏植物病害。
以下是一些防治方法:- 使用抗菌剂进行喷洒,防止真菌的生长;- 定期检查植株,及时移除受感染的叶片;- 给植物提供足够的阳光和通风,以降低真菌的发生概率。
2. 蝴蝶兰红斑病毒病蝴蝶兰红斑病毒病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病害。
下面是一些防治方法:- 经常检查蝴蝶兰植株,发现病害早期症状及时隔离患病植株;- 消毒工具,以防止病害传播;- 使用病毒消毒剂进行喷洒,阻断病毒的传播。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引言概述:园林植物养护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来维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其中包括处理病虫害问题。
病虫害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中常见的威胁因素之一,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园林植物养护中病虫害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正文内容:一、病虫害的识别与分类1.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果实等部位的异常症状来识别病虫害;2.根据植物受害部位以及虫害的外观特征,对病虫害进行分类。
二、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1.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园林植物进行常规检查;2.利用显微镜和专业设备进行病虫害的检测;3.建立病虫害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自然方式来控制病虫害;2.物理防治:采用隔离网、捕虫灯等物理方法来防治病虫害;3.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来控制病虫害,但需注意安全用药;4.种植结构调整:通过调整植物的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四、病虫害的治疗方法1.病害治疗:对已经发生病害的植物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2.虫害治疗:对已经受到虫害的植物进行治疗,例如使用杀虫剂;3.局部处理:对于受害部位较小的植物,可以进行局部处理来阻止病虫害的扩散。
五、病虫害的预防措施1.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园区内的落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孳生的环境;2.加强培养管理:注意植物的日常养护,合理浇水、修剪等;3.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进行种植;4.使用防病虫害器材:如使用防虫网、防鸟网等器材保护植物;5.培训园艺人员: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知识水平。
结论:园林植物养护中的病虫害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通过本文所介绍的病虫害的识别与分类、监测与预警、防治措施、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保护和维护园林植物的健康和美观。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资料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资料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传染性病害:由真菌、病毒、细菌、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叫传染性病害。
2.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
3.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的内部和外部,生理和组织上均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
4.寄生性:病原物寄生在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的能力。
5.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侵染后所造成损失的能力称为抗病性。
6.垂直抗性:垂直抗性的植物品种仅对病原物的某些小种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性,而对其它小种不具抗性。
7.生理年龄抗性:寄主植物不同生理年龄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有差异。
8.兼性寄生物:以腐生为主,兼能寄生的生物。
9.病程: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叫病程。
一般将病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及发病期。
10.症状: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由病状和病症两部分组成。
病状是植物本身表现的异常状态,病症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结构。
11. 全部种群治理: 是采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和方法,将害虫的种群彻底灭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12. 植物检疫: 是由国家颁布法规,并建立专门的机构,对植物及其产品的运输、贸易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的植保措施。
13. 世代重叠: 是指同一时期内,出现前代和后代混合发生,代界不明显的现象。
14. 生态系统: 是指自然界一定空间内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自然综合体,系统凭借其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名词解释21.侵染循环:侵染性病害从上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2.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个侵染过程的为单循环病害。
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病原物对寄主有多个侵染过程,为多循环病害3.世代重叠:是指同一时期内,出现前代和后代混合发生,代界不明显的现象。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VS
农业防治的具体措施包括:选择抗病 性强的品种、合理轮作、深耕细作、 科学施肥、适度灌溉等。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 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植物病虫害 的方法。
生物防治的具体措施包括:利用天敌 昆虫控制害虫、利用病原微生物控制 病害、利用农用抗生素控制病害等。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植物病虫害 的方法。
品质下降
植物感染病虫害后,果实 、花朵等品质会受到影响 ,如出现畸形、色泽不均 等问题。
02
常见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叶部病害
叶斑病
叶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 颜色通常为灰褐色或深褐色。防 治方法包括清除病叶、加强通风 、喷洒杀菌剂等。
锈病
叶面出现黄色或橙色的斑点,并 伴有锈色粉末状物。防治方法包 括选择抗病品种、减少氮肥施用 、喷洒杀菌剂等。
蛀干害虫
蛀干害虫是指那些危害植物茎干的害虫,如天牛、吉丁虫等。
防治方法:可以使用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同时,加强植物检疫和农业措施也是预防 的重要手段。
04
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耕作、施肥、 灌溉和除草等农业措施,改善植物的 生长环境,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从 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病毒病害
花叶病
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斑,严重时叶片皱缩、畸形。防治方法包括加强蚜虫和飞虱的防治、使用抗病品种、加强 管理等。
蕨叶病
叶片细长、扭曲,严重时叶片呈蕨叶状。防治方法包括加强蚜虫和飞虱的防治、使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等。
03
常见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刺吸式害虫
刺吸式害虫是指那些以刺、吸等方式 危害植物的害虫,如蚜虫、叶蝉、粉 虱等。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植物病虫害是指植物受到有害微生物、昆虫、螨类和鸟类等生物的侵害,导致植物生长受限、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植物病虫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其他措施。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覆盖:可以使用网罩、塑料布等覆盖植物,阻挡昆虫侵袭,同时可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 洗涤: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受害植物的叶片,可以清除一部分病虫害。
3. 剪除:及时发现并剪除植株上的受害部位,避免病虫害的扩散。
4. 清除病虫源:深翻土壤,清除病虫源,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或者拮抗微生物对抗植物病虫害,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引进天敌:根据病虫害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天敌引进,如引进捕食性昆虫控制各种害虫。
2. 寄生防治:利用寄生虫、寄生昆虫为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或寄生虫卵中,控制害虫的数量。
3. 拮抗微生物防治: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对抗病原菌,控制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病虫害,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农药喷洒:根据病虫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熏蒸:使用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熏蒸,杀死病原菌和害虫。
3. 涂抹:使用农药涂在植物的叶片上,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除了以上三种常用的防治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措施也可以用来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1. 轮作:将同一种植物定期更换种植地,避免病虫害在植物间传播。
2. 混种:合理搭配不同植物,助长种植地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清洁栽培:保持种植地的清洁,及时清除病虫害,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4. 肥水管理:提供适宜的肥水条件,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5. 使用抗病虫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进行种植,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
总之,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多种措施来进行。
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其他措施的综合运用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稳定。
植_保_基_础_知_识
农业科技培训材料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一、植物保护的性质和任务植物保护学是研究病、虫、草、鼠的生物学特性、种类、发生规律及测报调查、防治原理、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植保的任务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使植物免遭病、虫、草、鼠的危害。
二、植物病害在植物生长、发育、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或有害生物的侵染,使其在生理和形态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使植物的经济价值受到影响。
这种变化统称为病害。
根据其发病原因,又分为非侵染性(又称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又称传染性)病害。
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土壤、栽培等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所引起。
不具传染性,所以又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例如:水稻秧田2~3叶期,秧苗正处于离乳期前后,遇低温冷害后,易造成青(黄)枯死苗;水稻缺素症,缺氮发黄,缺磷发红,缺钾赤枯等都属生理性病害。
2、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病害。
具有传染性,所以又称传染性病害,是我们防治的重点对象。
病原真菌是一群低等植物,有细胞壁和细胞核,其形态大多有菌丝,适宜的繁殖温度为10—24°C,农作物80%病害都是真菌引起的。
病原细菌是比真菌还小的低等植物,故常称微生物,适宜温度为18—28°C。
病原病毒是一种比细菌更小的颗粒,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病原线虫是一种体型细长的低等动物,可以在动植物和人体内营寄生生活,也可以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我县最为常见的是小麦线虫。
病原物的来源主要是病株、种子、土壤、肥料、杂草和带毒昆虫。
病原物的传媒主要是风、水、虫和人的活动。
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是通过寄主的自然孔、伤口和直接穿透。
不同病原物致病的诊断。
真菌性病害病征非常明显,发病初期可见菌丝体,后期可见霉层、粉状物、锈状物、小黑点、小颗粒。
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油菜菌核病都是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在早晨有露水的潮湿情况下病部常有菌浓溢出。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一、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1. 根腐病
识别特征:植物根部变黑、软烂,植株萎蔫。
防治方法:合理排水,改善土壤通气性,使用抗病品种,适时施用有机肥,轮作休闲。
2. 黄化病
识别特征:植物叶片黄化,出现斑驳状。
防治方法:及时给植物补充养分,避免过度施肥;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干旱。
3. 白粉病
识别特征:植物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
防治方法:适时修剪感染叶片,保持植物通风,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4. 炭疽病
识别特征:植物茎、叶上出现黑色病斑。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斑,保持植物通风,避免高湿度环境,合理施肥。
5. 落叶病
识别特征:植物叶片逐渐脱落。
防治方法:适时修剪植物,除去感染部分,保持植物通风,合理施肥。
6. 蜘蛛螨
识别特征:叶片上出现黄斑,后期形成螨丝。
防治方法:喷洒有机农药,增加湿度,及时将感染严重的植物移出。
7. 白蚜
识别特征:叶片上出现黏稠物,植物生长受阻。
防治方法:喷洒有机农药,增加天敌,保持植物通风。
8. 斑点病
识别特征:植物叶上出现黄褐色斑点。
防治方法:适时修剪感染叶片,保持植物通风,合理施肥。
二、
通过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的特征,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
以有效地保护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施肥、保持通风、增加湿度以及喷洒有机农药等,以提高防治效果。
选择
适应性强的品种也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这不仅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还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观赏植物失去观赏价值等问题。
因此,了解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对于保护植物健康至关重要。
一、植物病虫害的类型(一)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理和形态上的异常变化。
常见的植物病害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和线虫病害等。
1、真菌病害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
例如,白粉病会在植物叶片表面形成白色粉状霉层;锈病则会在叶片上产生锈色的孢子堆。
2、细菌病害细菌病害通常会导致植物出现斑点、溃疡、腐烂等症状。
如软腐病会使植物组织变软、腐烂,并伴有恶臭。
3、病毒病害病毒病害会使植物出现花叶、黄化、畸形等症状。
例如,烟草花叶病毒会导致烟草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
4、线虫病害线虫会侵入植物根部,引起根部肿大、坏死等症状,影响植物的水分和养分吸收。
(二)植物虫害植物虫害是指由昆虫、螨类、蜗牛等害虫对植物造成的损害。
常见的植物虫害有咀嚼式害虫、刺吸式害虫和蛀食性害虫等。
1、咀嚼式害虫这类害虫会直接啃食植物的叶片、茎干、果实等部位。
比如,蝗虫会吃掉大量的农作物叶片;天牛会蛀食树木的枝干。
2、刺吸式害虫它们通过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汁液。
常见的有蚜虫、介壳虫、叶蝉等,会导致植物叶片卷曲、发黄、生长不良。
3、蛀食性害虫蛀食性害虫会在植物内部蛀食,如螟虫会蛀食水稻茎秆,影响植株的生长和结实。
二、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一)病害的发生规律1、病原菌的越冬和越夏病原菌在冬季或夏季会以不同的形式存活下来,如在病残体、土壤、种子等中潜伏,等待适宜的环境条件再次侵染植物。
2、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初侵染是指病原菌首次侵染植物引起发病,再侵染则是指发病后产生的新病原物再次侵染植物,导致病害的扩散和加重。
3、环境因素的影响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常见植物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植物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植物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植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预防目录01常见植物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由真菌引起,导致植物腐烂和霉变。
防治方法:使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喷洒杀菌剂。
灰霉病由真菌引起,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色或褐色锈状斑。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叶,使用抗病品种,定期喷洒杀菌剂。
锈病真菌性病害软腐病由细菌引起,导致植物组织软化和腐烂。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检查并及时清除病株,使用抗菌剂。
溃疡病由细菌引起,导致植物茎秆和枝条出现溃疡状病斑。
防治方法:加强苗木检疫,定期喷洒抗菌剂,及时清除病株。
细菌性病害花叶病由病毒引起,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斑。
防治方法:加强苗木检疫,选用抗病品种,定期喷洒抗病毒剂。
丛枝病由病毒引起,导致植物枝条和叶片出现丛生和萎缩现象。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使用抗病毒剂。
病毒性病害02常见植物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蚜虫分为棉蚜、桃蚜、菜蚜等,是园林植物最常见的害虫之一。
蚜虫类种类蚜虫吸取植物汁液,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同时还会引发煤污病、病毒病等。
危害化学防治可使用蚜虫特效药,如吡虫脒、啶虫脒等;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瓢虫、草蛉等。
防治方法危害蛾类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和嫩枝,造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可将整个叶片吃光。
种类蛾类主要有美国白蛾、舞毒蛾、小菜蛾等。
防治方法化学防治可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内吸性杀虫剂;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赤眼蜂等。
蛾类螨类主要有红蜘蛛、黄蜘蛛等。
种类危害防治方法螨类吸取植物汁液,影响植物生长,还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脱落。
化学防治可使用阿维菌素、螺螨酯等;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瓢虫、草蛉等。
03螨类020103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改进耕作制度,合理轮作,清除杂草,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作物抗病性。
精耕细作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的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品种。
植物的病虫害与防治保护植物的健康
植物的病虫害与防治保护植物的健康植物作为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基础。
然而,病虫害对植物的生长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重点介绍植物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旨在提供保护植物健康的有效措施。
一、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危害1. 病害植物病害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引起的植物组织的异常生长和功能紊乱。
常见的植物病害包括霜霉病、白粉病、叶斑病等。
这些病害往往导致植物叶片凋谢、扭曲、变形,严重时甚至使植物死亡。
2. 虫害植物虫害是指各类昆虫对植物进行摄食、危害和侵害的现象。
常见的植物虫害包括蚜虫、蝗虫、飞虱等。
这些虫害取食植物的叶片、茎干和根系,导致植物受损,严重时可能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
二、病虫害的发生原因1. 病害病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大量繁殖引起的。
如霜霉病的发生需要高湿度和低温条件;白粉病则多见于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中。
2. 虫害虫害的发生常常与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干旱和高温容易导致虫害的暴发,而湿润的气候则有利于虫害的传播和生存。
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为了保护植物的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来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 病害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常见病害具有抗性的植物品种,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的种植密度:适当调整植物的种植密度,增加植物之间的通风和光照,降低病害传播的机会。
(3)土壤消毒: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对土壤进行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2. 虫害防治(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益虫等对植物害虫进行控制。
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或施用含有病毒的杀虫剂,以达到减少植物虫害的目的。
(2)化学防治:适时使用安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以杀灭植物害虫。
但使用农药应该科学合理,避免滥用造成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3)物理防治:使用物理手段对植物害虫进行控制。
如利用粘虫纸、黄板等诱捕器具,吸引并捕杀害虫。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一、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及分类
1.1 植物病害的定义及特征
1.2 植物虫害的定义及特征
1.3 植物病虫害的分类和常见病虫害种类介绍
二、植物病原体的类型及传播方式
2.1 植物病原体的类型及特征
2.2 植物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措施
三、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机理
3.1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因素
3.2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3.3 植物病虫害的天敌和天敌的作用
四、植物病虫害的预防与防治策略
4.1 植物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4.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4.3 环境友好型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五、植物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
5.1 植物病虫害监测与监控
5.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5.3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管理体系
附件:
1.图表:植物病虫害常见种类及其特征
2.表格: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实验数据:植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效果对比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业法:指规定农业行为的法律法规。
2.植物保护法:指用以保护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以及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免受植物病虫害威胁的法律法规。
3.农药:指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化学药剂。
附件:
1.图表:植物病虫害常见种类及其特征
2.表格: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实验数据:植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效果对比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业法:指规定农业行为的法律法规。
2.植物保护法:指用以保护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以及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免受植物病虫害威胁的法律法规。
3.农药:指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化学药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受不良环境重要条件和病源的不断刺激,其新陈代谢受到持续的干扰,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因而在组织解剖上和外部形态上表现“反常”的状态(即是病态),并在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重要特点就是植物和病源相互作用的持续性,即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伤害是特发的,没有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不能称之为病害。
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不能传染的,其发生主要是二方面的因素:即不利的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对这些因素的反映。
侵染性病害:是可以传染的,主要是由其他生物寄主引起的,也可称之为寄主性病害,引起该病害的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寄生种子植物等。
其中真菌引致的病害约点整个植物病害的80%以上,而真菌中,半知菌这类的高等真菌又占整个真菌病害的80%以上。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一)、症状
变色:植物感病后,局部或整株失去正常的绿色。
常见的有:褪绿和黄化、红叶、花叶和斑驳。
坏死:植物细胞和组织感病死亡,形成各样的病斑,是局部的。
常见的有:叶斑和叶枯、疮痂和溃疡、立枯和猝倒。
腐烂: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成。
植物任何部分都可发生。
常见的有:软腐和干腐、流胶和流汁。
(腐烂和坏死区别是:腐烂是整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轮廓)
萎蔫植物的叶片因缺水而下垂的现象。
畸形常见的有:簇生和丛生、矮缩和皱缩、卷叶和缩叶、瘤肿和徒长、叶变。
(叶变是指植物花器各部分转化为绿色叶状结构的症状)(二)类型
1、植物病原真菌
在真菌分类中,很多学者认为真菌是属于菌物界真菌门,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五个亚门。
较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鞭毛菌亚门属低等真菌,半知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属高等真菌。
原核类—原核界(细菌等)
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孢子为卵孢子,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主要以水传播。
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有性孢子是接合孢子,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主要是以气流传播。
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主要以气流传播。
半知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没有有性阶段,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主要以气流传播。
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孢子为担孢子,大部分没有无性阶段,以气流传播
从真菌分类中我们可以知道,象鞭毛菌亚门这类的低等真菌,其再侵染是靠无性孢子游动孢子进行重复侵染造病害流行的,孢子主要是靠水传播因此,病害发生流行要求湿度较高;半知菌亚门这样的高等真菌是分生孢子的重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孢子靠气流传播,要求的湿度没有鞭毛菌亚门这样严。
在用药方面,对低等真菌引至病害特效的药剂,对高等真菌效果十分差,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大的方面要将这二类病害分清。
鞭毛菌亚门等低真菌引起的病害与半知菌亚门引起病害的区别:低等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上以坏死、腐烂的为多,如荔枝霜疫霉病,在湿度大时有霉状物的病症出现,如瓜类霜霉病。
病害病程较短,扩散迅速较快,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以叶斑为主,如香蕉叶斑病,后期在病斑上有小黑点病症,如花生叶斑病,荔枝炭疽病等。
、植物病原细菌
引起植物病害的细菌种类:主要是五个属,他们是:黄单胞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棒状孢属、欧氏杆菌属和野杆菌属。
病原细菌的侵入方式和症状类型:
症状类型侵入方式细菌在植物内的分布坏死自然孔口及伤口薄壁细胞组织
腐烂伤口薄壁细胞组织
蔫萎伤口维管束组织
瘤肿伤口薄壁细胞组织表层坏死如柑桔溃疡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腐烂如白菜软腐病,蔫萎如辣椒、番茄青枯病,瘤肿如柑桔疮痂病。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靠水传播,侵入方式以伤口为主。
(三)、植物病原病毒及类菌原体
植物病毒的成分: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植物病毒的侵染和传播:植物病毒除花粉传染的外,其他的只能从机械的或传毒介体所造成的伤口侵入,其传播方式大部分是媒介昆虫传播,如瓜类病毒病,柑桔黄龙病,少部分由接触传播,如花叶类病毒病(烟草花叶病)。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变色、坏死和畸形
病毒病的特点:植物病毒病除少数为局部枯斑外,大部分是全株性的病害,在肥水管理水平高时,病害症状不明显,如蔬菜病毒病加强肥水管理,会延迟病害症状的表现,目前尚没有一种药剂对病毒病有效,在生产上主要是喷施病毒钝化剂如病毒A、宁南霉素等,加强肥水管理,目前,大部分的防治病毒病的药剂大多数是叶面肥或激素,激素的原理刺激植物生长,降低植物体内病毒量,从而减轻症状,给人一个可以防治的错觉。
类菌原体引致和的病害特点与病毒的相似。
(三)、植物病原线虫
线虫是虫,但其引起的症状叫线虫病,这是因为线虫虽然线虫穿刺及食和在组织内造成的创伤,对植物有一定的影响,但线虫对植物的破坏作用最大的是食道腺的分泌物,其植物的影响有是:1、剌激细胞的增大,经致形成巨型细胞,2、刺激细胞分裂形成肿瘤和根部过度分枝等畸形,3、抑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4、溶解中胶层使细胞离析,5、溶解细胞壁和破坏细胞。
由于上述影响到,植物产生各种各样类似病害的症状,因而叫线虫病。
线虫病的主要类型
目前田间常见的是由根结线虫属为害引起的根结线虫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根部产生瘤状,除此之外,还有茎尖线虫引起的水稻茎尖干枯病等,但目前损失最大的是根结线虫属为害引致的根结线虫病,目前发现并造成损失的作物有:水稻、花生、蔬菜(如辣椒、茄子等)等。
防治线虫病的药剂不多,且发生时十分难控制。
(五)、寄生种子植物如免丝子、列当等,目前还未引起重视,并且都是以人工铲除为主,故忽略。
三、植物病害的发病过程
接触期病原物与感病植物接触时,植物传染性病害的病程就开始了。
初侵染体的来源
带病的繁殖材料
病株和病株残余
带菌的土壤、肥料和灌溉水
无病状寄主和野生寄主
带菌(或带毒)的传播媒介
四、染体的传播方式
气流传播获如霜霉病、锈病、各种叶斑病等
水流传播如细菌病害等
昆虫传播如病毒病等
线虫传播如棉花枯萎病
人为传播主要是人为地带入带菌的繁殖材料等
侵入期
侵入前对真菌来说,这一时其包括孢子萌发和芽管在植物表面上的生长。
侵入
侵染体的侵入是侵染病发生的先决条件,萌发和孢子未必能完全侵入,只有侵入植物体内才有可能发生侵染。
(一)、真菌、线虫依靠其自已的生长运动主动侵入植物体内,细菌和病毒的侵入则是被动的。
从自然孔口侵入
气孔如某些锈病、霜霉病只能从气孔侵入侵染叶片的半知菌一般都是从气孔侵入,细菌通过气孔隙外面的水膜主动或被动进入气孔。
水孔
细菌通过吐水现象被动吸入维管束系统,或通过本身运动而主动进入组织内,如水稻白叶枯病。
皮孔如马铃薯晚疫病等。
从伤口侵入如病毒病和细菌性病害等
直接穿透侵入
影响侵入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湿度和温度)
水分和湿度的影响如水稻稻瘟病孢子在水滴中发芽率达86%,在相对湿度小于90%则完全不发芽,白粉病的孢子例外,在水滴中发芽率只有8%,在饱和空气中为47%。
大气湿度的升降与植物的气孔的开闭有关,高湿量气孔开张,有种于病原物侵入。
温度
主要是影响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速度。
其他环境条件
潜育期指病原物侵入寄主体内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刚刚表现症状之间这一段时期,但一般地是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开始计算。
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定殖
获得营养方式
定殖部位体外细胞间细胞内
病原物在体内的扩展动力、途径和范围被动和主动二方面的扩展
潜育期的因素
温度如稻瘟病9~11℃为13~18天,24~25℃为5~6天,28~30℃为4~5天,33℃以上则不发病
寄主植物的种类和生理状况
发病期病害症状开始出现,症状]出现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是温度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侵入都表同症状,有些无症状的带菌体,如荔枝霜疫霉病,在温超过30℃时并不一定出现症状,但温度适宜时马上表现症状。
影响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
寄主因素存在大量高度感病寄主是病害流行的首要条件.
病原因素存在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体是病害流行的必需条件.
环境因素当寄主、病原物两个群体的“质”与“量”的因素基本确定之后,病害流行与否,流行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对病害流行的影响是通过对寄主植物,对病原物或对寄主—病原物的相互关系起作用而实现的。
环境因素包括气象因素、栽培措施、生物条件
气象因素以温度、温度为最重要,其主要影响
影响病原物数量的积累。
降低了寄主植物之抵抗力
在某些情况下,同一气象条件既有利于病原物的发展,又降低了寄主的抵抗力。
有利于病害流行的人为因素。
病害的防治(化学防治)
化学保护
对田间可能被侵染的植物表面施药,其作用在于杀死附在植物的表面的病原物。
对初侵染源施,其作用是杀死种苗、土壤和病株残体中休眠、越冬的病原体,以减少初始菌量。
化学治疗
药剂在植物体内杀死或抑制病原物。
药剂在植物体内,影响病菌的致病过程,从而减轻或消除病害所造成的损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