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凋亡研究

合集下载

活动期SLE患者T、B淋巴细胞CD69表达的动态观察

活动期SLE患者T、B淋巴细胞CD69表达的动态观察
化。 1 材 料 与 方 法
常 人 要 快 ,高 峰 出 现 的 时 间 提 前 在 4 h 正 常 人 群 在 2 , , 4 h 活 动 期 S 患 者 T B细 胞 C 6 E 、 D 9表 达 呈 逐 渐 下 降 ,正 常 人 群 呈 迅 速 下 降 趋 势 。 而 且 , 活 动 期 S 患 者 和 正 常 人 T细 E
李 富 荣 叶 志 中 , , 戴 勇 , 齐 晖 ,任 莉 莉 , 洪 小 平 王 新 根 ,
( . 圳 市 人 民 医 院 暨 南 大 学 医 学 院 第 二 附 属 医 院 ) 床 医 学 研 究 中 心 ,深 圳 1深 临 5 8 2 ;2 10 0 .风 湿 免 疫 科 )
CD1 FT / D 9 E D 5 eC 和 同 型 对 照 7 FT /7 P / 9 IC C 6 P /C 4 P r P 1 IC 1 E
C 3 e P,7 / D 5 eC D Pr C 1 C 4 P r P均 为 B D公 司 产 品 , 深 圳 晶 美 生
物 工程公 司提 供 。
1 2 主 要 试 剂 刀 豆 素 A ( o A ) 自 Sg a公 司 ; R MI . Cn 购 i m P
.、
50 5
、 _,
翟 器

14 60和 胎 牛 血 清 ( C 购 自 H eoe 司 ; 三 色 荧 光 标 记 单 F S) yl 公 n
抗 C 4 IC CI 9 E CD P r P,C nT / I6 P /C P r P, D FT / ) P / 3 eC 6 D8 C C )9 E D3 eC
培养 时 间(h)
图 1 活 动 期 S E 患 者 T淋 巴 细 胞 C 6 L D 9表 达 动 态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系统异样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系统异样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系统异样的机制及研究进展罗雄燕,吴凤霞,武丽君,袁国华【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累及血液系统,要紧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

SLE患者在其疾病的某一时期,可发生一项或多项血液系统异样,并以首发病症显现,而缺乏典型的皮肤、关节、肾脏等损害的表现,常难以识别。

故深切了解SLE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对及时诊断和正确医治SLE患者的血液系统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1 SLE血液学异样的发病率SLE发生血液系统异样较为常见,几乎所有的SLE患者在其疾病的某一时期都可发生一项或几项血液系统的异样,其中以贫血最为常见,其贫血的发生率可高达73%~90%,贫血的轻重与病程长短和病情的严峻程度有关,多数为轻至中度贫血,少数为重度贫血[1]。

约50%可有白细胞减少,25%~50%有轻度血小板减少,5%~10%有重度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PCP)者约5%[2]。

温习国内外资料发觉SLE归并血液系统损害占75%~%,其中贫血19%~57%,白细胞减少11%-75%,血小板减少7%~30%[3] 。

2 SLE相关血液系统异样的机制贫血发生的机制贫血是SLE血液系统最多见的一种表现,约60%~80%的活动期SLE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有人报导贫血发生率可高达98%,贫血的轻重与病程长短和病情的严峻度有关,多为轻至中度正细胞正色素贫血,少数为重度贫血。

造成贫血的缘故较复杂,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贫血。

前者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后者包括慢性病贫血(animea of chronic disease,ACD)、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IDA)等。

T、B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评价的临床研究

T、B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评价的临床研究

CHINA HEALTH INDUSTRY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 等各种造血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基本原理就是在给病人行大剂量放化疗前,首先将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或HLA相合供者从骨髓或外周血提取并保存起来,在给予病人大剂量放化疗后,再将预先保存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回输于病人体内,这些回输后的“种子”可产生新的血细胞,也就是恢复了造血功能[1]。

本文笔者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监测来辅助对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评价,现将材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入院接受HSCT治疗的患者20例,所有患者移植前均明确诊断,急性白血病经传统联合化疗取得病情完全缓解并巩固2~4个疗程,其中,男11例次,女9例次,男女比例1∶1,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46岁,平均年龄(30.6±2.1)岁,其中,急性白血病11例次(自体移植7例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8例次、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次。

20例正常对照者为参照研究对象,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器材与试剂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用Beckman-Coulter公司的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进行荧光抗体标记检测。

取患者的新鲜抗凝血标本100ttL放入样品测定管,加入相应的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振荡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20min,每管加入500vLOptilyse C(溶血素),振荡混匀,室温下溶血8min。

溶血完毕,加入2mLPBS,1500r/rain洗2次。

加入1mL PBS混匀,立刻上机检测。

所用单抗为CD3、CD4、CD8、CDl9和HLA.DR,均购自Immunotech公司。

1.3 监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于造血干细胞动员前,移植后2周,1、3、6、9、12及18个月共8个时间窗监测受试者体内的淋巴细胞、T细胞(CD3+)、B细胞(CD19+)、Th细胞(CD3+CD4+)、Tc细胞(CD3+CD8+)的变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3-CD16+CD56+NK细胞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3-CD16+CD56+NK细胞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查,采用 SLEDAI 对病情进行评估和分级,另采集两
2. 1 SLE 组和对照组 CD3 - CD16 + CD56 + NK 细胞表
室温保存并采用 FACS Aria II 流式细胞仪( 美国 BD
SLE 组 CD3 - CD16 + CD56 + NK 细胞计数和百分
CD16 + CD56 + NK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SLE patients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bserving the changes of expression
level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judging the disease activity and renal function impair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WANG Xixie
( Clinical Laboratory, Dongfang Oriental Hospital,Dongfang 572600,Hainan,China)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peripheral blood CD3 - CD16 + CD56 + NK cells in patients with SLE. 94 patients
All Rights 组外周静脉血
Reserved. 3 mL 于 EDTA-K3 抗凝管中,摇匀后
达比较
公司) 及配套试剂检测 CD3 CD16 CD56 NK 细胞数
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 。 见表 1。

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研究

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研究
赵向东 【 要】 目的 探 讨 S E患者 外周 血 T淋 巴细 胞 亚群 、 免疫 球 蛋 白及补体 水平 的 变化 。方 法 采用 多参 数三 色免疫 荧光标 记流 式细 胞 术结合 摘 L 血 液 分析仪 对 1 6例 S E患者 进行 外周血 T淋 巴细 胞 亚群 的测 定 , 同时应 用双 光 径 免疫 浊 分析仪 检 测其 血 清 免疫球 蛋 白及补体 水平 。 3 L
结果 与正 常对照 组 比较 ,S E患者 组 外周血 C 3 L D + 巴细 胞 、c 4 T淋 D T淋 巴细胞 百分比 明 显降低 对照 组相 比较 并 无明显 差异 ( 尸> O 5; L . )S E患者 组 C 、 0 C 均显 著 下降
免疫球 蛋 白及 补体 有 明显 变化 。
中国医药指南2 1 年 1 00 2月第8 第3 期 卷 6
G ie f hn Mein, ee br 00V 1, o 6 ud o C i a dc eD cm e2 1,o. N . i 8 3

著 I 5 2
SE L患者 外周血T 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 蛋 白及补体水平 的变化研究 淋
Z HA0 Xin d n a g- o g
(h ni gB o dS t n Z ej n 1 0 1 C i Z ej n l ai , h ni g2 2 0 , hn a o t o a [ b ta t O j cieT x lr tec a g f - mp o yes bes i u o lb l n o l n l e i ep r h rl lo f L A s c] b e t oe poe h h n eo l h c t u st,mm n go ui a d c mpe t e l nt ei ea bo d o E r v Ty n me v h p S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作者:朱海燕等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23期[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征。

方法选择24例SLE病儿和20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

结果 SLE患儿外周血CD4+CD25+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480,3.773;P[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淋巴细胞亚群[中图分类号] R59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3-57-03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esus,SLE)是儿童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病之一,亚洲儿童SLE的发病率为(6.3~19.3)/10万,成人SLE患者中约15%~20%在儿童期起病[1],儿童SLE较成人临床表现更为严重,有潜在的致命性,预后更严重。

SLE为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以多克隆B细胞的活化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

其发病与多因素有关,包括个体易感基因、环境因素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造成患儿免疫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和失衡[2],其中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或功能异常、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基因结构、转录及功能缺陷、淋巴细胞凋亡失常等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3-4]。

本研究通过测定SLE患儿及健康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儿童SLE发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SLE组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住院诊治的SLE患儿共24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后的SLE诊断标准,男3例,女21例,男∶女=1∶7;起病年龄平均(10.6±1.9)岁。

1.1.2 正常对照组选取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女17例,男3例;平均年龄(9.5±1.9)岁。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IL-10和TGF-β1的表达及与抗双链D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IL-10和TGF-β1的表达及与抗双链D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IL-10和TGF-β1的表达及与抗双链D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陈登云;陈小婷【摘要】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抗双链DNA抗体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50例SLE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临床SLEDAI计分表2000版分为活动组(23例)和稳定组(27例),收集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IL-10和TGF-β1水平和抗双链DNA抗体。

结果活动组患者的外周血IL-10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患者(P<0.05);稳定组患者的外周血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外周血IL-10表达水平与抗双链DNA抗体的反应呈正相关(r=0.367,P=0.030),TGF-β1表达水平与抗双链DNA抗体无相关性(r=0.318,P>0.05)。

结论SLE患者的发病可能与外周血IL-10存在密切关系。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5(000)024【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抗双链DNA抗体;相关性【作者】陈登云;陈小婷【作者单位】福建 362000 泉州市第一医院检验科泉州市安溪妇幼医院检验科;福建 362000 泉州市第一医院检验科泉州市安溪妇幼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为自身多系统慢性免疫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复发,发病机制也十分复杂,突出表现为患者的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导致多器官和多系统遭到损害[1]。

新近医学研究发,调节性B细胞可通过患者白细胞介素-10或转化生长因子等抑制性细胞因子介导免疫耐受,有效抑制过度免疫反应[2]。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自身反应性B细胞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自身反应性B细胞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自身反应性B细胞发生机制研究进展作者:马龙姚新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和自身高反应性B细胞相关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胞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1. 激活自身反应性T细胞发挥抗原递呈功能。

2. 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化学因子尤其是抗体激活体内的炎症反应。

3. 通过分泌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多器官造成损伤。

但目前对造成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原因并不清楚,本文从目前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研究现状出发,讨论其产生的可能机理。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反应性B细胞;阴性选择;体细胞高频突变【中图分类号】R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32-03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慢性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病理特征为自身反应性细胞异常激活、大量自身抗体产生以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其具体发病机制并不清楚。

目前普遍认为SLE是一种原发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现今并不能确切证明SLE是由于多基因畸变及分子异常导致的多种异常病变的最终结果,但是多种狼疮鼠模型中存在的基因异常提示我们:SLE的发病可能和多种基因及分子的异常有关。

大部分的狼疮鼠模型都存在着自身反应性B细胞(Autoreactive B Cells)和凋亡分子的缺失,我们或许可以猜测人SLE的发病机制和鼠类似,存在着自身反应性B细胞和/或细胞凋亡分子的缺失。

传统的SLE诊断方法常用抗核抗体及抗Sm抗体的产生来反映体内免疫学异常,不论在SLE患者还是狼疮鼠模型中核心的改变是大量的自身抗体的产生。

虽然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的鼠模型的差异,检测到的自身抗体的组成有一些区别,但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提示在人及鼠中存在大量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

许多实验室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证明SLE 患者与狼疮鼠模型中B细胞的发育成熟及分化存在异常,进一步支持多种B细胞异常、广泛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以及大量的自身抗体的产生与SLE的发生发展有关。

医学论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医学论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疗法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见于年轻的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5~10[1]。

研究提示,SLE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紊乱、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SLE发病时不仅可有全身症状如疲劳、发热、关节痛等,更可以侵犯如肾脏、胃肠道、呼吸道、心血管、中枢神经和淋巴系统等全身多个系统。

SLE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血浆处理、全身淋巴结照射疗法等药物和方法[2]。

然而,至今这些药物和方法仅仅可以暂时控制病情。

与此同时,西药的某些毒副作用也日趋显现,如激素对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反馈抑制作用引起的器质性变化,免疫抑制剂所致的肝病、骨髓抑制、致畸胎等毒副作用。

在激素所致免疫抑制状态下,感染已跃居SLE的第一死因[3]。

中医中药的干预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还可以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无论在SLE的急性期还是缓解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医文献中无SLE 病名,根据红斑、发热等症状可将其归属于"阴阳毒"、"蝶疮流注"、"阳毒发斑"、"脏腑痹"等[4]。

中医认为,SLE的病因病机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衡,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而以肝肾阴亏为主;外因则由于湿热与热毒侵袭肌表,流注肌肤、肌肉、四肢关节,进而内舍五脏六腑。

SLE的基本病理特点是肝肾虚损为本,热毒瘀血为标,本虚标实,互为因果[5],在病理演变过程中虚实互见,错综复杂多变。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SLE的概况综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1.1 急性期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活动期即急性期,急则治其标,一般采用大剂量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法,同时应当注意顾护阴液。

SLE活动期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热毒炽盛、血热妄行、瘀血阻络、风湿热痹、阴虚内热、脾虚湿盛等类型。

SLE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IL-10,TGF—β1的检测

SLE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IL-10,TGF—β1的检测

520 ) 1 10
【 要】目的 : 究 S E患 者 外周 血 C 4C 2 摘 研 L D D 5调节 性 T细 胞 (eua o e sT 细胞 ) 相关 细胞 因子 的变 化 , rg lt nT cH , r i 及 分 析它们 在 S E发病 机 制 中的作 用 。 法 : L 方 收集 S E患 者及 健 康对 照组 外周 抗凝 静 脉血 , 离纯 化 T淋 巴细胞 。 E标 L 分 P
【 键 词 1系 统 性 红 虎 狼 疮 ; 节 性 T 细 胞 ; - 0 TGF B 关 调 I 1; L — 1
【 图分类 号】R 9 .4 1 中 5 32 +
【 文献 标识 码】A
【 文章 编 号】 1 7 - 2 0(0 7 1 b 一 1 — 3 6 3 7 1 2 0 ) 0( ) 0 5 0
L I nja A -i Re n ( e at e t f l i l a oaoy Quin i r t epeSHoptl S ag a 5 2 0 , hn ) D p r n i c brtr, j gD s c o l si , h o n 1 10 C ia m oC n aL a t P i a u
rp e a lo n S E a e t, n n lz h eain h p ewe n CD4CD2 rg lt n T c l n h mmu o ah - i h rlbo d i L p t ns a d a aye te rlto s i sb t e i + 5 e ai el a d te i u o s n p to g n sso LE. eh ds e e i fS M t o :CD4 CD2 r g lto c l r ee td b o yo t n p r h rlb o d Be ie , e + 5 e ainT el we ed tce yf w c tmer i e p ea lo . sd s r - u s l y i ltd c tk n si e p e a lo r sa e y EL S ae yo ie n p r h r lb o d wee a sy d b I A.Reaiiyb t e i lt t ewe n CD4 C 5 rg lt n T el a d r ltd v + D2 e a o c l eae u i sn c tkn s a aye .Re u t:C D2 rg lt n T c l r e r a e b iu l n p rp ea lo n S E p - yo ie wa n lzd s ls D4 C 5 e ai el wee d c e s d o vo sy i e h rlbo d i L a u o s i

SLE中医辨证分型与淋巴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SLE中医辨证分型与淋巴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111 病例来源 ..
3 3例 S E患者来 自 20 L 03—1 ~2O —0 2 O4 9
广东省 中医院皮肤科 门诊或住 院病人 , 有患者均符合 S E 所 L
病、 证诊断标准。男 2例 , 3 例 , 女 1 男女之 比 1 1. , 均年 :65 平 龄 3 岁 。其中阴虚 内热证 1 , 肾阳虚证 1 , - 4 6例 脾 0例 热毒 炽
, 避
光, 冰浴 4 5分钟 ; 5 lB 加 mP S混匀 ,50/ i 10rrn离心 5分 钟 ; a 弃 14 数据处理 .
2 结 果
者及实 习学生 , 1 , 9人 , 女 之 比 1 9 平 均 年龄 3 男 人 女 男 :, 2
岁。
采用 S S1 . 进 行独立样本 的 t PS 15 检验 。
S E中 医辨 证 的微 观 指 标 之 一 。 L
主题词
红斑狼疮 , 系统 性
辨 证规 范化
细 胞 凋 亡 C to u br FO R D P 染 液 : ek a ue。E IS al a gN m e D S O. & 。 I Bcm nC lr PC t
系统性红斑狼疮 ( L ) S E 是一种原 因未 明的 自身免疫性 疾
盛证 7例 ; 康 对 照 组 1 来 自广 东 省 中 医 院 皮 肤 科 进 修 健 O例
加固 定液 lOa 孵 育 l Ot , 5分钟 ; l lB 加 m P S混 匀 ,50/ i 10rrn离 a 心 5分钟 ; 弃上清 , 加入穿透 剂 loa 稀 释好 的抗体 o t,
上 清 , 入 30a B , 匀 ; 机 检 测 。 加 0 t S混 P 上
息 传 递 中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 Fs B l 2 ] a、 c 一2蛋 白 的 异 常 将 导 致 自身 反 应 性 淋 巴细 胞 的异 常 , 起 自身 免 疫 性 疾 病 L 。鉴 于 引 3 】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Caspase表达研究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Caspase表达研究
的分 布 基 本 相 同 , 后 者 的 发 病 率 主 要 集 中 在 5 而 O~8 O岁 , 尤 其是 7 8 O~ O岁 是 一 个 高 峰 , C D 的 年 龄 构 成 非 常 一 致 。 与 SH 这 也 间 接提 示 C D 可 能 与 T E之 间 存 在 因 承 关 系 , 不 太 SH S 而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差 异 均有 统计 学 意 义 ; C sae一 、 其 其 aps 2 3蛋 白表 达 水 平 由低 到 高 依 次 是 : 动 组 <缓 解 组 <正 常 组 。结 论 活 患 者 的 外 周 血 淋 巴细 胞 C sae 、 aps2 3蛋 白水 平 低 于正 常 对 照 组 是 自身 外 周 血 淋 巴 细 胞 凋 亡 障 碍 导 致 的结 果 。
维普资讯
医 研 杂 27 月 学 究 志 0 年7 第3卷 第7 0 6 期
双 凸形 而 明 确 C D S H化 6 7处 , 括 曾 行 手 术 干 预 仍 C D 化 包 SH
2例 ; 时 间 没 有 变 化 l 长 7处 。
讨 论
・专 题研 夯 ・
4 4 4
接 转 化 为 C D 的病 例 发 现 。 但 A D 区 域 脑 脊 液 渗 入 形 成 SH SH T E后转 化 为 C D 的 可 能 性 就 很 高 , 资 料 达 3 % 。其 从 S SH 本 2 外 伤 到 转 化 为 C D 的 时 间 间 隔 较 单 纯 T E更 短 , 收 也 快 , SH S 吸 且 少 有 明 显 体 积 增 大 的 病 例 。 双 侧 T E 的 转 归 并 不 一 定 同 S
徐 爱芳 许志良
摘 要 目的 研 究 S E患 者 外周 血 淋 巴细 胞 凋 亡 及 细 胞 凋 亡 c sa e 径 在 S E病 人 中 作 用 机 制 。方 法 选 取 S E患 L ap s 途 L L

SLE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SLE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1 3 统计学 处理 . 用 P MS3 1统计学 软件对数 据进 行统 E .
计学处 理 , 计量资料 采用 ( ±S 表示 , 间 比较 采用 t 验 , ) 组 检
P<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0
2 结 果
1 1 一般 资料 2 0 . 0 9年 8月 一 0 1年 1 驻马 店市 中心 21 1月 医院确诊 S E患者 12例 , 中男 l , 9 L 1 其 4例 女 8例 , 龄l 年 8~ 7 , 5岁 平均 4 .5岁 , 17 所有病例 均符合 19 9 7年美 国风湿 病学 会 ( C 修订 的 S E诊断标准 J A R) L 。采用 19 9 2年欧洲 S E活 L 动性评分 标准 判 断 S E病 情 活 动性 J L 。其 中活 动 期 6 0例 ( 活动期 患者未用糖皮质激素 ) 非活 动期 5 。10例 健康 , 2例 5 体检者 无免疫 性疾 病 , 无症状 , s g HI 梅毒 检测 均为 HB A 、 V及 阴性 , 肾功能 正 常 , 细胞计 数 正常 , 中男 5 肝 血 其 3例 , 9 女 7
ss m c uu r h m t ssG i l e J . r r sR em, y e i L p sE y e a uu u e ns[ ] Ati hu t t o di ht i
19 4 ( ) 18 99,2 9 :7 5—19 . 76 ’
显 增高 ( 00 )而 S E非 活 动 期 淋 巴 细胞 数 与 正 常对 P< .5 , L
参 考 文 献
[ ] u e na o r 1 G i le f f d i re ad aae et fyt i L ps r hm t n ngm n o s e c uu y e a — m sm et o

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凋亡特点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凋亡特点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检验指标相关 , 而且与 C 4 / D 比值减少 、D D C 8 C 4 T细胞高表达 F L相关 ( s a P<0 0 ) 随访研究显示 , .5 ; 随着 S E病情 好转 、 L 稳 定, 血清 I- 水平下 降明显 、 L1 0 T细胞亚群 FsF L的表达率 明显减 少 、 a/ a s T细胞亚群 凋亡逐渐 减少 , 以上变化 均在 C 4 D T细胞
尤为显著 ( 00)C T P< 细胞 膜表 面表 达增 高的 F /a 密切相 关 ( 00 )各组 s s a FL P< . ; 5
SE患者外周血血清 I-O水平均明显 升高( 0 0 )高活动性 SE患者更为明显 , L LI P< .1 , L 血清 I-0水平升高不仅 与 SE主要 临床 L1 L
S E患者异常增高的 I-0 可能通过 F / aL E L1 很 s s a F 途径促进 了 T细胞尤其是 C 4 T细胞亚群 的凋亡 。 D [ 关键词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T细胞 ; 细胞凋亡 ; -0F ;a I 1 ;a Fs L s L
St d n t e a o o i fT y p o y e fp rp r lb o d i y tm i u s e y u y o h p ptsso lm h c tso e ihe a lo n s se cl pu r -
制 。方法 : 采用三色荧 光流式细胞术检测高活动性 SE患者 、 , 活动性 SE患者 以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 的百分 L 低/ E j L 比例 、 T细胞亚群膜 表面 F / a s s a F L的表达率 、 T细胞亚群早期凋亡 ( V I ) A P一 的情况 ; 采用 A CE I B —LS A法测定各组 SE患者和正 L 常对照者血清 I- L1 0水平 ; 1 对 0例血清 I- 水平异 常升高 的高活动性 S E患者进 行体外 P MC 培养 实验 , 中分别 加入抗 LI O L B s 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研究进展
1.1 CD4+CD25+Treg
调节性T细胞的种类和表面标志 是目前研究最多的Treg,
占胸腺和外周血中CIM+T细胞的5%~lOOk,可抑 制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维持机体免疫稳定,控 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口1。CIM+CD25+Treg表 面表达多种分子标志,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2受体的a链(CD25)、CD45RBlow、CD62L、 CDl0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 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等。 然而这些细胞表面分子均非Treg的特征性标志,不 能据以区分Treg与活化的T细胞。Hori等发现
af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subsets.And the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
s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This review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different subsets of and thei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ducible eostimulator,ICOS)信号通路缺陷有关。
TNFR,GITR)、Toll样受体(ToU-
receptors,TLR)也是Treg介导免疫抑制功能的
重要分子。CD4+CD25+Treg的功能需由特异性抗 原激活,一旦被活化,其免疫抑制作用即为非抗原特 异性,且不具有MHC限制性,可抑制同种同型或同 种异型T细胞的增殖。 Trl、Th3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分别是通过IL-10、 TGF-B实现的,具有广泛的免疫抑制效应。这些细 胞之间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相互交叉重叠,形成网 络,协同发挥作用¨引。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VCS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VCS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的 P C患者的 A J、 S 、 L B I A T G B水平 明显低 于 M。阴性患者 ( T P < . 1 , 说 明 M 阳性 的 P C患 者 的病 情 较重 , 0O )也 B 预后 不 良, M 阳性 的 P C患者 的病 情较 轻 , B 预后 良好 。因此 M 、 。 M 的检测对于病情 的判断有一定 意义 . 总之 , MA亚型 的检测 对 于 P C的诊断 与病情 的判断 A B 具有一 定的临床价值 , M, 抗 抗体对 于诊断 P C的敏感 性和 B 特异性均较高 , 具有诊 断意义. 已确诊 P C的患者 , 对 B 检测抗 M 和 M 抗体对疾病 的病情判 断有意 义 。可见 , 检 A — 联 MA M: M 、 优于 A — 单独检测 。 、 M MA M
[ Ivri i . o fX crmoo edfc npi r iaycr 4] nenz R l o ho sm e t i r ybl r i zP e es ma i - roi J . ptl e ,0 7 3 ( ) 343 6 hs s[ ] Heao R s2 0 ,7 6 :8 -8 .
放 射 免 疫 学 杂 志 2 1 第 2 筇 1期 o a i n nl ̄2 1 2 ( 0 2年 5卷 f d(r u o y0 2,5 1 R fm i o

65 一
和 A T呈 轻度升高 ; Sபைடு நூலகம்数据 显示 , L 、— T与 TBl转 氨酶均 A Pr G —i 、 不 成 比例 的升高 , 这提 示 了胆 管 细胞受 损程度 高 于肝 细胞 。 8 . %的患者 T Bl明显 升 高 ,0 6 的患者 D.i轻 度 升 52 —i 6 .% Bl 高, 这一 点提 示 了在 反 映胆 汁淤 积程 度 的敏 感 性方 面 的特

系统性红斑狼疮38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38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38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杨宇峰;朱剑;茹晋丽;车国柱;靳志勇;孙慧萍;靳雪琴;陈伟华;李小峰【摘要】目的:探讨 T 淋巴细胞亚群、B 淋巴细胞及 NK 细胞的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解放军264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 SLE 380例及健康体检者58例,SLE 患者分为稳定期组157例、轻度活动期组79例、中度活动期组82例、重度活动期组62例。

检测各组外周血中 T、B 淋巴细胞、NK细胞、Th、Ts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并分析 SLE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 SLE 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

结果活动期 SLE T、Th 及 NK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Ts 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B 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P <0.05)。

T、Th、Ts、NK 细胞计数、T 细胞百分比与SLEDAI 评分呈负相关,B 细胞百分比与 SLE-DAI 评分呈正相关(r =-0.347、-0.311、-0.326、-0.351、-0.318、0.455,P <0.05)。

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为 SLE 患者病情评估及诊治效果提供依据。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 lymphocyte cell subsets, B-lymphocytes and NK cells changes in the pathogenesy and develop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Methods A total of 380 inpa-tients with SLE and 58 healthy controls taking medical examination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and then the SLE in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inactive SLE subgroup (subgroup A, n = 157), gentle active SLE subgroup (subgroup B, n =79), midrange active SLE subgroup (subgroup C, n = 82) and severe active SLE subgroup (subgroup D, n = 62). The counts and percentages of T-lymphocytes, B-lymphocytes, Th, Ts and NK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cted in the four group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 subsets and disease activity indexes of SLE (SLEDAI) in SLE patients were also analyzed. Results In active subgroups, the values of counts and percentages of T, Th and NK cells and Ts cell cou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hile B-lymphocytes percent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inactive SLE subgroup (P < 0. 05). The counts of T, Th, Ts, NK cells and percentage of T cell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LEDAI score, while percentage of B cel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LEDAI score ( r = - 0. 347, - 0. 311, - 0. 326, - 0. 351, - 0. 318, 0. 455, P < 0. 05). 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lymphocyte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SLE patients may be helpful in evaluating pathogenetic condition and diagnosis of the SLE.【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69-72,93)【关键词】免疫系统疾病;红斑狼疮,系统性;淋巴细胞亚群【作者】杨宇峰;朱剑;茹晋丽;车国柱;靳志勇;孙慧萍;靳雪琴;陈伟华;李小峰【作者单位】100039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风湿免疫科;100039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风湿免疫科;030001 太原,解放军 264 医院风湿免疫科;030001 太原,解放军264 医院风湿免疫科;030001 太原,解放军 264 医院风湿免疫科;030001 太原,解放军 264 医院风湿免疫科;030001 太原,解放军 264 医院风湿免疫科;030001 太原,解放军 264 医院风湿免疫科;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1*共同第一作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以多脏器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全世界SLE患病率为17/10万~48/10万,我国有近100万的患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因其高患病率、高病死率而对社会人群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危害[2]。

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形态学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形态学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形态学分析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形态表现。

方法观察25例SLE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

结果96%患者的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96%患者粒系增生活跃,88%患者红系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80%患者淋巴细胞相对减少,80%患者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但血小板减少,36%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72%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

结论SLE患者骨髓形态复杂多样,对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患者应常规做有关免疫学检查。

标签: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象;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病,常累及血液系统,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但是,对于SLE患者骨髓象研究还是比较少,现就本院收治的25例SLE患者的骨髓象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03年以来本院住院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25例中男性2例(8%),女性23例(92%),平均年龄32.5岁。

贫血18例(72%),白细胞减少9例(36%),淋巴细胞低于1.5×109/L者13例(52%),血小板减少10例(40%)。

1.2 方法25例患者在骨髓穿刺时尚未明确诊断SLE。

以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为穿刺点,骨髓片及血片经瑞氏吉姆萨染色,低倍镜下观察骨髓增生程度,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油镜下(×1000)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同时观察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形态。

2 结果2.1 增生程度骨髓增生明显活跃7例(28%),增生活跃17例(68%),增生低下1例(4%)。

2.2 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2例(8%),增生活跃20例(80%),增生低下3例(12%)。

形态正常者7例(28%),红细胞大小不等12例(48%),晚红体积小、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小、中心淡染区扩大4例(16%),巨幼红细胞2例(8%)。

2.3 粒细胞系统增生活跃24例(96%),增生低下1例(4%),核左移10例(40%),中晚幼粒细胞及成熟粒细胞胞浆中见中毒颗粒、空泡变性8例(32%),比值、形态正常6例(24%),分叶过多1例(4%),分叶减少1例(4%)。

流式细胞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流式细胞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流式细胞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王丽娟1,托娅2,白世杰1,王雅菲1(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人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选取我院2015-02 2016-02SLE住院病人70例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荧光法检测SLE 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绝对计数及百分比。

结果:实验组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CD3+CD16+ CD56+)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抑制性T淋巴细胞(CD3+CD4-CD8+)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辅助性T淋巴细胞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比值倒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与淋巴亚群的异常分布密切相关。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细胞亚群中图分类号:R4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2X(2016)S1-0128-04DOI:10.16343/ki.issn.2095-512x.2016.s1.047FLOW CYTOMETRY LYMPHOCYTE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WANG Li-juan,TUO Ya,BAI Shi-jie,et al.(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010059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patients with the changes of lymphocyte subsets.Methods:70cases of in our hospital in2015-02 2016-02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LE compared with30cases of healthy check-up,flow cytometry is used to direct fluores-cence detection in SLE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blood T lymphocyte subsets,B lymphocyte and absolute count and the percentage of the natural killer cells.Results:The total number of lymphocyte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The helper T lymphocytes(CD3+CD4+CD8-)and natural killer cells(CD3-CD16+CD56+)percentag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The weak T lymphocytes(CD3+CD4-CD8+)percentag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ealthy controls;Inhib-itory and helper T lymphocytes and T lymphocyte ratio invers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pathogenesi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bnormal distribution of lymphocyte subsets.Key words:flow cytometry;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the lymphocyte subgroup作者简介:王丽娟(1990-),女,内蒙古医科大学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SLE的免疫发病机制包括B细胞异常

SLE的免疫发病机制包括B细胞异常

SLE的免疫发病机制包括B细胞异常,抗DNA抗体异常,T淋巴细胞异常以及补体系统异常。

在正常个体中,异常的免疫反应(包括高反性T辅助细胞和高反应的B细胞的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对机体有潜在危害的免疫复合物被清除;而在SLE患者,其体内的这种抑制性控制机制存在着缺陷。

SLE 的发病是由于易感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异常的免疫反应,产生具有致病作用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从而引起器官和组织的损伤。

B淋巴细胞异常:骨髓中多克隆B细胞的过度产生,导致多克隆抗体分泌过多,自身抗体的水平与SLE的疾病活动明显相关。

抗DNA抗体的异常:由于SLE患者体内并无游离的DNA,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凋亡细胞可能是SLE患者DNA抗体产生的原因。

现已发现SLE患者外周血内可溶性Fas的水平异常增高,提示可能存在着免疫细胞凋亡机制的障碍。

T细胞的异常:T抑制细胞减少及其对B细胞调节功能的异常,亦可能与细胞凋亡的紊乱有关。

T淋巴细胞的异常又可以引起细胞因子的表达紊乱,产生异常免疫,炎症阀反应。

补体系统异常:SLE患者的补体系统缺陷,可导致免疫复合物不能被迅吞噬而清除,从而导致免疫复合物异常沉积。

雌性激素受体引起SLE的免疫失调:50多年来,人们注意到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与女性年龄有关。

育龄妇女的发病率是男性的10倍,非育龄妇女发病率为男性的3倍。

在小鼠亦见到上述趋势,雌鼠发病早于、重于雄鼠。

口服雌激素避孕药的SLE妇女,会出现SLE 临床的初期症状或使病情恶化(1)。

Junlger研究证实,男性SLE患者血中睾酮(TG)正常,雌二醇(E2)则升高;女性SLE患者Te降低、E2正常。

但不论男女患者血中Te、E2水平高低,阴性SLE血中E2代谢产物16-羟雌酮一定升高,16-羟雌酮具有雌激素样活性,能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发挥作用,提示雌激素与SLE发生发展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凋亡研究
作者:饶莉石哲群杨静等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9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超过100万,为全球之最,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病率在我国约为7/100000,在女性患者中接近1/1000。

目前发病机制尚未肯定。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本市各大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3例,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34.58±5.87)岁,平均病程(4.38±1.34)年,以此作为SLE患者组。

另外再选取健康女性3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无内分泌和代谢性病史,年龄在
(36.84±6.59)岁,两组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主要试剂小鼠二步法和兔二步法检测试剂盒都采用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小鼠抗NFκB一抗和兔抗Bcl-2选用Santa Cruz公司产品,AnniexⅤ/PI凋亡检测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公司。

淋巴细胞分层液选用的是TBD公司产品,比重为1.077。

1.3免疫学检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约90%以上患者抗核抗体为阳性,其滴度在1:64~1:80时方有诊断价值。

荧光染色的核型一般分为均质型、斑点型、核仁型和周边型。

其中周边型主要发生在SLE病例;约75%~95%患者血清总补体值下降,C3、C4亦下降,尤其是C3下降明显;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活动期上升;用免疫印迹法检查如狼疮带试验阳性,此法特异性高,灵敏度高。

1.4方法收集33例SLE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10m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再经两次微绒毛法分离T、B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Anniex Ⅴ/PI凋亡检测试剂盒,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百分率,Bcl-2和NFκB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

2 结果
2.1 SLE 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凋亡状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SLE患者T、B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
2.2 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Bcl-2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发现Bcl-2阳性染色为细胞质中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Bcl-2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
2.3 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NFκB表达见表3。

3 讨论
对于整个免疫系统的自身耐受能力而言,细胞凋亡机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参与对抗原的应答之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外周T、B细胞就会发生凋亡消除,而未成熟的淋巴细胞为了有效避免发生自身免疫病,也会自行凋亡 [1]。

从近年来的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自身抗原的形成过程中,SLE患者大多都会有凋亡调控和免疫细胞凋亡的现象,诸如凋亡基因表达异常、凋亡速度快、凋亡率高等,细胞凋亡异常往往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另外,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表明:SLE患者的多种血细胞[3]中往往都会存在着凋亡加速的情况。

凋亡加速能够活化B细胞,增加核小体的释放量,加速导致体内细胞凋亡,但是在SLE动物模型中我们发现SLE的发生与凋亡障碍直接相关,如MRL/gld 和MRL/lpr[3]小鼠中存在着单基因突变,分别是FasL和Fas,它们将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凋亡信号降低,从而导致发生SLE。

我们在人类身上和临床上都发现有SLE的表现,凋亡的降低或增加都会明显增生淋巴组织。

我们在实验中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明显增加了SLE 患者的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NFκB和NFκB表达,而明显降低了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率。

所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B细胞凋亡的变化会延长B细胞寿命,增加自身抗体,降低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调控障碍,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增加凋亡紊乱,进而抑制了细胞对凋亡的敏感性以及淋巴细胞的凋亡,最终使得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

参考文献:
[1]Vilen BJ, Rutan JA. The regulation of autoreactive B cells during innate immune responses[J]. Immunol Res, 2008, 41(3):295-309.
[2]Mackay IR, Leskovsek NV, Rose NR. Cell damage and autoimmunity: a critical appraisal[J].J Autoimmun, 2008, 30(1):5-11.
[3]Oates JC, Gilkeson GS. Nitric oxide induces apoptosis in spleen lymphocytes from MRL/lpr Mice[J].J Investig Med, 2004, 52(1):62-71.
[4]Yilmaz Turay U,Yildrim Z,Turkoz Y,et e of pleural fluid Creactive protein in diagnosis of pleural of effusion[J].Respir Med,2000,94(5):432.
编辑/哈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