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重难点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重难点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8527acafd0a79563d1e7206.png)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
的形状和体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充满各处。
2、空气的作用:维持呼吸、帮助燃烧、保温,发电、光合作用等。
3、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3、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风。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大。
5、篮球充气、轮胎都是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6、用天平可以测出空气的质量
7、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称为大气层,动物呼吸、植物生长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8、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较轻,热空气上升带动袋子上升。
空气受冷后会下降,受冷的空气下降的同时,塑料
袋也会下降。
9、动物、植物能在土壤里和水中生活,说明土壤和水里都有空气。
10、伽利略最早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11、风可以用来发电,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12、鱼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有空气,将花坛中的泥土放入水中,发现有许多小气泡冒出,说明泥土中有空气。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8267d7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8.png)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空气是我们周围的一种气体,无色、无味、无形。
它对人类的生命至关重要,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空气紧密接触。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总结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关于空气的重要知识点。
1. 空气的存在:空气虽然无形,但它无处不在。
从孩子们每天参与的自然现象可以看出,空气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例如,我们呼吸时,感觉到的就是空气的存在;放风筝时,线在空气中自由飘动;空气使风车转动等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其他少量气体组成的。
氧气占空气的比例最大,约为21%,氮气约占78%。
除此之外,空气中还含有一些稀有气体如氩气、二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的共同存在维持了地球上生命的正常运转。
3. 空气的重要性:空气对生命的存在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每天需要呼吸空气才能生存。
通过呼吸,我们吸入氧气,将其输送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将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细胞,从而提供能量和营养。
其次,空气还参与到循环系统、水循环等自然过程中,在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污染对空气的影响:空气可以被污染,当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超过一定的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危害。
例如,工厂的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大面积的森林火灾等都会导致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过敏反应、气候变化等问题,对人类和地球造成伤害。
5. 空气的变质和保护:我们需要保护空气,防止空气的污染和变质。
如何保护空气呢?首先,减少排放有害物质。
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环保能源,减少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其次,树木的绿化也可以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此外,我们还可以节约用电,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以降低污染物的生成。
6. 利用空气的方法:空气的存在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可以用于一些实用的方法。
例如,使用风能发电,利用空气的压力原理实现一些机械的工作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尝试的方法,通过理解和运用空气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其优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复习知识点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dc316f6bd97f192379e94f.png)
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1.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空气、水蒸气等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实验现象及解释:第一次,杯底的纸团没变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内的空间,导致水无法进入杯内。
第二次,杯底的纸团被完全浸湿了,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第三次,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3.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
3.压缩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也容易被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
2.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被压缩的越厉害弹性越大;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扩张,被扩张的空气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由此也会产生一股力量。
3.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是很容易改变的,因此很容易被压缩。
在压缩过程中,微粒的大小和数量保持不变。
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小了;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4.空气压缩枪利用了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
5.生活中的压缩空气:皮球、篮球、足球、充气轮胎、充气城堡、充气坐垫、给家具喷漆上色等。
6.看起来很鼓的篮球,还能继续打气,是因为空气容易被压缩;拍打篮球时,篮球能蹦得很高,是因为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具有弹性。
4.空气有质量吗1.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但是很轻。
2.简易天平可以用来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天平一端放上充气的皮球,另一端放上绿豆,如果平衡了,说明充气的皮球和放上去的豆子的质量是相等的。
(2)给皮球继续充气,天平会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增加了空气,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就大于豆子的总质量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空气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空气 知识要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1d0095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d.png)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要点复习1.空气的质量可以通过简易天平来测量。
2.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3.旗帜招展、柳枝摆动,可以感知风的存在。
4.空气由许多微粒组成,受到压力时微粒之间的距离会缩短,压力消失后距离会变长。
5.皮球、水枪、轮胎等都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6.空气虽然很轻,但是有一定的质量。
7.在XXX自制的天平上,左右两端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一些豆子,处于平衡状态。
当往皮球中继续打入10筒空气时,天平会向皮球这边倾斜。
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全部放掉,天平又将向豆子这边倾斜。
8.挥动塑料袋几次后抓紧袋口,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鼓鼓的,这时塑料袋内装满了空气。
9.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将一个空瓶瓶口稍微向上倾斜放置水中,发现瓶口有气泡冒出,冒出的气泡是空气。
1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
12.水和空气的共同点是会流动。
13.一般情况下,空气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14.同一个气球可以变成各种形状,这主要是利用了空气的无固定形状特征。
15.杯子应该竖直倒扣放入水中,纸团才不会湿。
16.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17.能弹得很高的篮球里的气体是压缩的空气。
18.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19.做“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时,如果将活塞往下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活塞压下去后会弹回一点。
20.当天平达到平衡后,给一端的皮球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天平会向皮球一端倾斜。
21.拍打篮球时,篮球能蹦得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具有弹性。
22.在使用自制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的平衡。
23.一个充入20筒空气的气球的质量与1个乒乓球、5颗绿豆、1枚回形针的质量相当。
24.最适合用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天平。
25.用天平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26.用打气筒往一个装满空气的有封口的厚玻璃瓶里再打进一些空气,瓶子里空气的变化情况是质量增加,体积不变。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知识要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6be40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2.png)
第二单元空气单元知识要点一、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结论用塑料袋套空气塑料袋鼓起来证明塑料袋里有空气把注射器向水槽里推水槽里有气泡产生证明注射器里有空气把气球套在塑料瓶的瓶口,气球吹不起来证明塑料瓶里有空气用力吹气球把纸固定在玻璃杯的底部,纸没有湿证明玻璃杯里有空气倒扣在水槽中二、空气占据空间1、在塑料杯底粘一个纸团,把杯子慢慢竖直倒扣在水中,纸团没有被浸湿,这是因为塑料杯内有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接触到纸团。
2、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纸团被浸湿,这是因为杯中的空气被从小孔中挤出。
3、用打气筒连着气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能将水挤出杯子。
三、空气能被压缩和扩张在注射器里装满空气和水,推动活塞,发现空气很容易被压缩,水很难被压缩;拉动活塞,发现空气很容易被扩张。
这是因为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间的间隙很大,所以很容易被压缩或扩张。
四、空气有质量在简易天平两端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
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空气,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发现天平向皮球一端倾斜。
这说明空气有质量。
打入的空气越多,里面的空气微粒就越多,质量就越大。
五、空气的流动1、热空气比空气轻,在空气中向上流动,所以加热孔明灯和热气球中的空气后,孔明灯和热气球会在热空气的升力作用下升上天空。
2、由于不同位置的空气的冷热不同,使空气流动开成风(1)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2)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
(3)冷空气补充到暧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六、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
1、我们需要空气维持呼吸。
2、我们需要空气来助燃。
3、我们需要利用压缩空气所作充气床垫、轮胎、气钉枪、喷水壶、充气拱门等。
4、我们利用空气流动形成的风来发电。
作者留言: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529d1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9.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第⼀单元《⽔》知识点⼀、⽔到哪⾥去了1.⽔是⼀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板过⼀会⼉⼲了、湿的⼿⼲了是由于⽔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洼⼲了、⾐服晾⼲了、煮⾷物时⽔烧⼲了等等。
4.杯⼦装⽔后,加上盖⼦和不加上盖⼦相⽐,加盖⼦的蒸发慢,不加盖⼦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蒸⽓是⽓体,它是⽔的⼀种形态,它也是⽔。
6.⽔蒸⽓是⽆⾊⽆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蒸⽓存在我们⾝边周围的空⽓中,不管温度⾼还是温度低,⽔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间玻璃上的⼩⽔珠不是⽔蒸⽓,⽔蒸⽓是看不见的。
9.⼀杯热开⽔放在桌上,看到上⾯冒着的“⽩烟”不是⽔蒸⽓,⽽是⽔蒸⽓遇冷凝结的⼩⽔滴。
10.我们可以⽤加热、加快空⽓流动的⽅法让⽔蒸发得更快。
11.我们可以像海⽔晒盐⼀样增加⽔与空⽓接触⾯积的⽅法来加快⽔的蒸发。
12.空⽓中的⽔蒸⽓越多,湿度越⼤:⽔蒸⽓越少,湿度越⼩。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们⽤加湿器加快⽔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较⽔和⽔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没有⽓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蒸⽓看不见、摸不到,是⽓体。
15.不同的天⽓状况,空⽓中的⽔蒸⽓含量不同。
⼆、⽔沸腾了1.不停地给⽔加热,⽔会沸腾。
2.⽔沸腾时,⽔中和⽔⾯上会冒出很多⽓泡。
3.⽔沸腾时,⽔⾯上会看到很多“⽩烟",这不是⽔蒸⽓。
4.⽔变成⽔蒸⽓后,体积会⼤⼤增加。
5.当⽔的温度升⾼到100摄⽒度时,⽔会沸腾。
6.⽔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样的:⽔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蒸发的时候不⼀定沸腾。
7.⽔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度,是⾜以烫伤我们的,⼀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度就是以⽔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思维导图)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e96d807be518964bcf847cc3.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水沸腾了
1.沸腾是水受到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
的温度不在发生变化。
2.测量水温的方法
0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0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0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0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0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使用酒精灯加热
时的注意事项
0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0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0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0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
不要用手去触摸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
3.水结冰了
0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
态变成固体状态。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61457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3.png)
空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关于空气的知识,包括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等内容。
一、空气的组成1.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2. 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水蒸气的含量随着地点、季节和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 除氮气、氧气和水蒸气外,空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其他气体。
二、空气的性质1. 空气具有质量和重量,虽然它是无色无味的,但是它对我们的生活却至关重要。
2. 空气是可压缩的,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空气会被压缩变密。
3. 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中的气体成分可以分别提取和使用。
三、空气的作用1. 维持生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通过呼吸,人类和动物体内的废气能够排出,使细胞和组织获得充足的氧气供给。
2. 空气能够形成风,通过风的作用,对大气运动、气温分布和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3. 空气还能够传播声音和光线,这也是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和看到事物的原因之一。
四、关于空气的实验1. 利用气压实验说明空气的重量。
可以将气压计放在水中,然后打开水封,水会顶起气压计,说明空气有重量。
2. 利用点燃蜡烛实验说明空气中的氧气。
点燃蜡烛后,再将玻璃罩覆盖在蜡烛上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会熄灭,证明氧气在燃烧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利用电石实验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
将电石放入瓶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瓶中会冒出气泡,放火能够使火苗变暗,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五、生活中的空气利用1. 空气能够被用来制取氧气、氮气、氩气等工业气体。
2. 空气能够被用来驱动气动工具,例如气动钻、气动锤等。
3. 空气还能被用来携带气动运输工具,例如气囊、气垫船等。
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空气的知识,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能够认识到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掌握空气的知识,爱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共同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893724efc4ffe473268ab4f.png)
第二单元填空1.空气特征有(占据空间、可压缩、有质量、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无色、透明、在地球上无处不在)。
2.空气的组成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它不是(单一)空气,是由很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用(塑料袋)装空气,可以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3.空气的作用有(风力发电、充气玩具、轮胎充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
4.在做空气能占空间的实验中,要在水槽上撒一些漂浮物,目的是(观察水位变化),杯子要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中,水面要(完全没过)杯底。
扎入小孔的目的是(将把杯中空气挤出来),发现杯中液面(上升),再用打气筒打气时,发现杯中液面(下降)。
5.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和扩张的),当压缩空气时,组成空气的颗粒之间的距离会(减少),当扩张空气时,组成空气的颗粒之间的距离会(增大)。
打气筒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性。
6.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是(都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空气和水的不同点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而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液体。
7.在注射器中,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用(同样的力气)按压注射器,目的是保证(公平)。
8.(同样多)的水或空气中,空气的微粒数量比水的微粒数量(少),因此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比装有水的注射器(轻),空气在注射器的微粒分布是(均匀的)。
9.(伽利略)最早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10在使用简易天平时,要先将天平调(平衡),再在两边放上物体,如果重量(相等),天平就会平衡,如果重量(不相等),天平就会向(重)的一侧倾斜。
11.(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用测量绿豆或者回形针等来测量。
12.测量(100筒)空气的质量,可以先用绿豆、回形针等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在计算100筒空气的质量。
13.用蜡烛给热气球加热时,我们用纸筒或铁盒罩住蜡烛的作用是(防止塑料袋受热变形)。
14.空气与其质量相当的物品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要大得多)。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286e5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4.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科学知识点:三年级上册在三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基础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打下良好的科学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三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
1. 物体的性质和变化学生将学习到物体的一些基本性质,比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他们还将了解到物体可以通过加热、冷却、拉伸、压缩等方式发生变化,进而认识到物体的性质是可以改变的。
2. 材料的来源和分类学生将了解到常见材料的来源和分类。
他们将学习到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纸张等)和人工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属等)的区别,并能够将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3. 空气的存在和质量学生将学习到空气是无形的,但却存在于我们周围。
他们将了解到空气的质量有轻重之分,并通过实验了解到空气对物体的压力和浮力的作用。
4. 水的性质和循环学生将学习到水的基本性质和循环过程。
他们将了解到水的各种用途,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如蒸发、降水、水的自然与人工循环等。
5. 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学生将学习到植物的一些基本分类和特征。
他们将学习到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的区别,并能够通过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来进行初步的分类。
6.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学生将学习到动物的一些基本分类和特征。
他们将了解到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的区别,并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来进行初步的分类。
7. 环境保护学生将学习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他们将了解到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保护植被等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并将学会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8. 天气和季节学生将学习到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他们将认识到不同季节的特点,了解到天气的变化与季节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并能够简单预测天气的情况。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为重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好奇心。
同时,科学知识的学习也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空气
![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2ac807c504a1b0717fd5dd65.png)
呼吸 形成风第二单元 空气1. 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2. 空气的特征与作用气泡图:3. 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总会充满各处。
4. 物体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为(固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形状的为(液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为(气体)。
其中我们喝的牛奶属于(液体),空气是(气体)。
5. 空气虽然很轻,但也具有一定的(质量),并且可以被测量。
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来衡量,如:绿豆、回形针等。
也可以用(天平)和(电子秤)来称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6. “热气球”的原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变冷后又(下降)。
7. 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风,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生活中有多种制造风的方法,如:用电风扇吹,用扇子扇,快速走过等。
8. 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在生活中压缩空气的用途很广,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例如:(给自行车打气)和(气垫船)等就利用了压缩空气。
特征 空气 作用 形状不固定 摸不着 帮助燃烧 会流动 轻、软9.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用风能来发电。
10.最早证明空气有重量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11.根据右图,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或者扩张的理由是什么?答:空气是由很多微粒构成的,空气可以被压缩,是因为空气中微粒的距离变小,空气可以被扩张,是因为空气中微粒的距离变大。
12.通过风的模拟实验,你能解释在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吗?答: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就是空气的流动。
13.天气预报中提到的“空气质量”,反映的是(空气的污染程度)14.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最早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由质量的。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24d23eaa00b52acec7cae0.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空气》一、基本知识1.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人们的呼吸离不开(空气),火柴燃烧离不开(空气)。
2.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3.生活中,有许多和空气有关的物品。
如:(皮球)、(气球)、(轮胎)等。
4.空气的特征有(无色)、(无味)、(透明)、(很轻)、(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有质量)、(占据空间)、(可压缩)。
5.在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塑料杯)、(装水的水槽)、(纸团)、(针)、(打气筒)。
6.在做空气压缩实验时,我们使用的实验仪器是(注射器),我们用(水)和(空气)进行对比。
7.(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容易发生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很难发生变化。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空气既没有一定的(形状),又没有一定的(体积)。
8.注射器包括(针筒)、(刻度)、(管口)、(活塞)等几部分。
9.堵住空注射器的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或用力向上拉动活塞,活塞会(运动)。
这说明空气可被(压缩)或(扩张)。
10.篮球充气就是利用了空气(可被压缩)的性质,用手拍篮球,篮球会跳得很高,是因为(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11.空气很轻,但有一定的(质量),可用(天平)精确地测量到空气的质量。
实验室用的天平一般是(托盘天平),被称量的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托盘上。
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0)枚回形针的质量。
1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受冷后体积会(减小),说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空气受热后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空气手冷后(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的有(孔明灯)、(热气球)。
1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条件下发生的。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4.在做风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有(蜡烛)、(透明塑料薄膜)、(无盖长方形纸盒)、(蚊香)、(纸条)。
(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06b2c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9.png)
(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
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表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三课、水结冰了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的温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
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食盐和沙。
2.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
3.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液,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66d860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3.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4d3f23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0.png)
三上科学知识归纳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为100℃,并且不再发生变化。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5.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6.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冰。
7.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8.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10.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11.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12.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1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因此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14.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5.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7.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18.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凝结成冰,冰融化成水,这些是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
19.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将纸折叠或者撕扯,改变的是它们的状态。
20.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凹进去的部分鼓起来了,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
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2.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距离会变得更小。
3.空气是有质量的,但空气的质量很轻。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9c8b2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8.png)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1、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2、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3、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
4、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5、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生活,比如,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垫。
6、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7、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
8、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知道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被测量。
9、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10、放飞“热气球”活动,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11、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12、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
13、人们在加热进程中并没有加热热气球本身,而是加热了里面的空气14、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构成风。
15、热空气上升引起的空气流动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16、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17、空气能被压缩,流动,占据空间18、充满气的皮球一拍能跳起来,说明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9、注射筒的活塞能够压下去一点,但手放松后,活塞又会弹回原先的位置。
因为里面装有空气,而空气能够被压缩。
20、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皮球、轮胎、气垫船等都利用了压缩空气的这一原理。
21、打足气的皮球跳得高是因为皮球内有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22、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大小。
23、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说明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4、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的运动速度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4943fb16fc700aba68fc68.png)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第一课:《感受空气》1.空气和石头、水一样,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
2.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特征。
空气属于气体。
3.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举例:固体:冰、石头。
液体:水、牛奶、酒。
气体:空气、水蒸气。
4.比较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水和空气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不同点:水:(看的见、摸的着、比空气重、液态)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比水轻、气态)5.空气的特征、作用学或者到其他地方,必须把它装进密闭的容器中。
第二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在各处。
2.将一整瓶的水倒出一半后,瓶子里面还剩(半瓶空气和半瓶水)3.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气球膨胀、给轮胎打气、给足球充气4.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
5.在做纸不湿的实验时:①纸团要粘在杯底防止掉落在水中。
②在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把杯子里的空气放出去,不再占据杯子空间,杯子里的水会慢慢满上来。
③用打气筒杯子底部向杯子打入一些空气,空气占杯子的空间,杯子中的水会慢被挤出来。
6.乌喝水的故事,乌鸦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
第三课:《压缩空气》1.空气占有一定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2.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改变。
3.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利用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制造了充气轮胎、充气城堡,充气坐垫等。
4.空气压缩枪利用了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5.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较,质量不变,空气粒子的间隔变小了。
6.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较,质量不变,空气粒子的隔变大了第四课:《空气有质量吗》1.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并且可以被测量。
2.简易小天平可以用来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天平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
3.天平一端放上充气的皮球,另一端放上豆子,如果平衡了,说明充气的皮球和豆子的质量是相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空气》
班级:姓名:
一、基本知识
1.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人们的呼吸离不开(空气),火柴燃烧离不开(空气)。
2.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3.生活中,有许多和空气有关的物品。
如:(皮球)、(气球)、(轮胎)等。
4.空气的特征有(无色)、(无味)、(透明)、(很轻)、(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有质量)、(占据空间)、(可以压缩)。
5.在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塑料杯)、(装水的水槽)、(纸团)、(针)、(打气筒)。
6.在做空气压缩实验时,我们使用的实验仪器是(注射器),我们用(水)和(空气)进行对比。
7.(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容易发生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很难发生变化。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空气既没有一定的(形状),又没有一定的(体积)。
8.注射器包括(针筒)、(刻度)、(管口)、(活塞)等几部分。
9.堵住空注射器的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或用力向上拉动活塞,活塞会(运动)。
这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10.篮球充气就是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用手拍篮球,篮球会跳得很高,是因为(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11.空气很轻,但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精确地测量到空气的质量。
实验室用的天平一般是(托盘天平),被称量的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托盘上。
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0)枚回形针的质量。
1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受冷后体积会(减小),说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空气受热后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空气手冷后(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的有(孔明灯)、(热气球)。
1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条件下发生的。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4.在做风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有(蜡烛)、(透明塑料薄膜)、(无盖长方形纸盒)、(蚊香)、(纸条)。
实验时,我们可以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的(飘动)观察空气的流动。
15.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为(大气层)。
16.我们利用空气做了许多事情:做饭时,利用空气帮助燃烧;用打气筒把空气打进自行车轮胎里,使自行车跑得又快又稳;把空气装进充气玩具里;人们利用空气流动来发电。
17.石头、空气、水比较。
1.做实验探究空气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