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金色笔记_看多丽丝_莱辛的两性观
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英国杰出的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她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其作品涉及范围广泛,因此我们很难将她的作品作一个总的概括。
但女性问题始终是她各个时期作品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作家五个时期的五篇反映女性生存状况的代表作进行研究,探究作家各个时期的女性思想以及女性思想的流变过程。
莱辛的童年及青年时代在非洲的南罗德西亚度过,她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描写了殖民地上女性的悲剧命运,女主人公独立自我意识的缺失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内在原因。
作品反映出作家对独立女性意识的强烈呼唤。
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作《暴力的孩子们》展现了解殖化浪潮中叛逆的女性思想。
第三个阶段的作品《金色笔记》体现了在反叛浪潮中追求男女和谐的女性思想。
第四个阶段的作品《黑暗来临前的夏天》表现出了作家回归传统的女性价值观的倾向。
第五个阶段的作品《又来了,爱情》表现了保守主义女性思想的价值观。
本论文共分五个章节,每章节对一个阶段的作品进行论述,以概括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思想。
本文认为作家在各个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女性思想倾向,这种倾向与时代的思潮密切相关。
作家的思想经历了从最初的对女性意识的寻求到反叛精神的展现,再到追求男女的和谐关系,进而回归传统,最终走向保守主义的女性思想
的流变过程。
这一过程契合了时代发展的特征,从而可以看出莱辛的女性主义与时代的思潮密不可分。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金色笔记》解读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金色笔记》解读《金色笔记》通过描写“自由女性”的生活状况与生存困境,从政治、社会、婚姻、爱情、自由等多个角度,刻画了自由女性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独立女性追求自由途中的困境,进而指出其真正出路,女性要获得自由,关键在于对自己的人生处境有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进行探索。
标签: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女性主义多丽丝·莱辛作为英国著名作家,其作品因深刻性、丰富性与哲理性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其作品中对独立女性的精神世界及其各种困境而更受到女性主义者的关注。
她的《金色笔记》〔1〕更是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为“以具有史诗般磅礴气势的女性经验,以怀疑的精神,强烈的使命感,透视心性的想象力,审视分崩离析的现代文明。
”〔2〕《金色笔记》包括一个独立故事与五本笔记,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由女性”,而“黑”、“红”、“黄”、“蓝”四种颜色的笔记分别象征了安娜生活的四个角度:作家生活、政治生活、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
这四种不同的颜色使安娜的生活始终无法统一,处于一种精神分裂状态之中。
最后《金色笔记》总结了安娜的生活,意味着她分裂的生活整合之后得到了统一。
〔3〕莱辛的《金色笔记》被视为女性解放与成长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她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解读《金色笔记》,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莱辛的《金色笔记》进行一番探讨,以求可以为读者解读莱辛的作品提供一些新角度或新思路。
一、莱辛创作中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这一思想反映在文学批评中就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女性主义批评逐渐融入了现象学、社会学、阐释学、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等理论之中。
英国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源头,这类文学的发展离不开英国资本主义的繁荣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在19世纪,英国文坛涌现了很多优秀女性作家,像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与勃朗特姐妹等,这些均为英国女性文学的奠基者。
从_裂缝_看多丽丝_莱辛对女权的超越
摘要:自《金色笔记》出版后,莱辛就被冠以女权主义者的称号。
本文试图以其新作《裂缝》为材料分析莱辛对女权主义的超越,从而更好的理解这本小说的主题,更全面地了解莱辛的人生观。
关键词:裂缝;女权;超越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2)07-0088-02多丽丝·莱辛是英国著名的多产作家,共创作了长篇小说二十余部,短篇小说近百篇,还有散文、诗歌、游记等其他类型的文章,可谓体裁多样;并且其作品主题也丰富多彩,涉及文化碰撞、个体内心矛盾和斗争、个体意识和集体利益的冲突、情感和婚姻等诸多方面。
2007年在莱辛88岁高龄之际,她出版了新作《裂缝》,同年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奖历史上第11位女性得主。
莱辛是一位不拘一格的人。
她从母亲那一代人身上看到了太多的悲剧,她曾这样形容她们:“整整一代女人,一旦生了孩子,自己的生命就仿佛停止了似的。
”她不愿像母亲那样做一名被模式化了的女性,而是不断地超越自我。
也许正是这种对女性角色的反叛行为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使她与女权主义有了不解的渊源。
本文以《裂缝》为例,分析莱辛对女权的超越,从而更深层地探索《裂缝》的主题,探讨莱辛的两性观和人生观。
1莱辛与女权的渊源1962年《金色笔记》的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因书中对女性独立意识及困境的率真描写使该小说被看做是女权主义的圣经,莱辛也因此被看做女权主义的先锋。
《裂缝》问世后,也有不少评论家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该小说,如田祥斌、张颂曾在文章中指出,“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另辟蹊径,尝试着从源头寻觅答案,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探讨出两性的和谐与不和谐之处,为女性主义开拓一片新的疆土。
”①虽然莱辛的作品多关注女性,但她不愿被人贴上女权主义的标签。
早在1971年《金色笔记》再版序言中,她刻意强调此书“是关于当代意识形态的坦诚告白,同时也是一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戏剧,其知性取向和复杂的程度远远超过只是一篇被视为女性自我觉醒之论述的层次。
从《金色笔记》等作品中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
从《金色笔记》等作品中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
徐新明;魏静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5(0)4X
【摘要】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女性主义作家的代表。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几乎所有的小说都以关注女性命运为主题,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
本文通过对多丽丝·莱辛
的《金色笔记》、《又来了,爱情》、《简·萨默斯的日记》等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解析了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
【总页数】2页(P34-35)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女性主义
【作者】徐新明;魏静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与非女性主义思想——从男女不同视角解读《金色笔记》[J], 叶敬霞
2.困惑后的顿悟——从《金色笔记》和《天黑前的夏天》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
义思想的变化 [J], 梁艳;屈荣英
3.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管窥《金色笔记》中r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自由思想 [J], 郑继
明
4.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与非女性主义思想——从男女不同视角解读《金色笔记》[J], 叶敬霞;
5.浅谈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J], 何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观
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观作者:唐青赵亚珉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11期内容摘要:作为斩获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金色笔记》不仅以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和见解新颖在文坛上享有声望,更因其体现出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和解放的精神深入人心。
本文在梳理莱辛文学创作主题的前提下,着重阐明了《金色笔记》与女权运动的关系,分析了《金色笔记》中的两性观,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揭示了莱辛女性观的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金色笔记》女性主义自由平等自由女性被誉为“英国文学的常青树”的多丽丝·莱辛在其鸿篇巨制《金色笔记》(1962)中首次塑造了一位独立女性的形象,吹响了女性追求独立和解放的号角,成为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轰轰烈烈女权运动的独立宣言。
与其他当代女作家的女性题材小说一起,《金色笔记》“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探讨遥相呼应,为女权主义小说研究提供了精彩的文本,从而促进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进一步发展”[1]。
然而,一个惊人的事实是莱辛曾公开表明过自己对于女权运动的否定与批评,并声明自己的作品《金色笔记》也并非是指导两性战争和女性解放的武器。
[2]本文将通过梳理莱辛的创作主题、《金色笔记》与女权运动的关系及《金色笔记》中的两性观等三个方面来探讨莱辛的女性观,结合中国社会中的两性关系现状,揭示莱辛女性观的现实意义。
一.莱辛创作中的女性主题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2013),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是一位多产作家,曾创作过多部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作品,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从横向剖析了一位当代女性(安娜·伍尔芙)的精神世界”[3]。
小说的女主人公安娜的形象一直被认为是新型自由女性的代表,根本上区别于传统的受男性社会剥削和压迫的妇女形象,因此历来被推崇为呼吁女性自由和解放的指路明灯。
在《金色笔记》当中,莱辛打破了以往采用的按照时序叙事的传统写作方法,全书以名为“自由妇女”的第三人称中篇故事为框架,分五个小节记叙两位单身母亲(安娜和莫莉)的生活和事业。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管窥《金色笔记》中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自由思想
De c . 2 01 7
N0. 6
基 于女性 主义视 角管窥《 金 色笔记》 中 多丽 丝 ・ 莱辛 的女性 自由思想
郑 继 明
( 江 门职业技 术 学院外语 系 广东 江门 5 2 9 0 9 0 )
摘 要: 多丽丝 ・ 莱辛是 文学史上一位 杰 出的英 国作 家 , 她在 2 0 0 7 年获得诺 贝 尔文 学奖。作 为一位 多产
女性 主义 在 发展 过 程 中存 在 着 较 多 的磨 难 ,
一
男性 , 仅仅 是作为 男性 的附属物 出现 。与此 同 时, 当时社会是一个父权主义社会 , 其统治思想 是父权 思想 , 在这 个社会 下男性 主导和控 制社
会 。 在这 种 社 会 下 , 男性是尊严 、 力 量 以及 权 威 的代 表 , 女 性 是男 性 的 依 附 品 。美 国批评 家 芭 芭
的 内心世界进 行揭 示, 文章基 于女性主 义角度 , 管窥《 金 色笔记》 中女 性主义 思想 , 进 而深度剖析 莱辛的女性
自由 思 想 。
关键词 : 女性主义 ; 多丽丝 ・ 莱辛 ; 《 金 色笔记》 ; 自由思想 中图分 类号 : I 1 0 6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6 4 6 9 ( 2 0 1 7 ) 一 0 6 — 0 0 3 1 — 0 5
性争取 教育和工作的机会。在女性主义发展 的
收稿 日期 : 2 0 1 7 - 0 3 — 0 l
作者简介 : 郑继 明( 1 9 6 1 一) , 男, 广西柳江人 , 江 门职业技 术学院外语 系副教授 , 研 究方向: 英 美语 言文 学。
3 2
昌吉学 院学
2 0 1 7 生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两性观
《 色 笔 记 》 多 丽 丝 - 辛 的 众 多 作 品 中颇 具 要 . 而 被 打 上 了女 权 主 义 的 标 签 。 金 是 莱 因 分 量 的 代 表 作 , 却 也 是 争 议 颇 多 的 一 部 作 品 。 从 其 次 . 说 在 描 述男 女 关 系上 。 辛 否 定 了传 小 莱 16 9 2年 此 书 一 经 出 版 . 就 被 评 论 界 和 女 权 主 义 者 统 的 男 尊 女 卑 的 父 权 话 语 . 塑 造 了 安 娜 和 摩 莉 这 她 看 作 女 权 主 义 的 宣 言 . 辛 本 人 也 被 誉 为 女 性 运 动 两 位 “ 由 女 性 ” 前 者 是 作 家 , 者 是 演 员 , 有 婚 莱 自 , 后 没 的 斗 士 , 为 在 他 们 看 来 《 色 笔 记 》 现 了 强 烈 的 姻 束 缚 , 主 见 , 济 独 立 , 书 中众 多 或 性 障 碍 或 因 金 体 有 经 与 女 性 自 我 意 识 . 且 对 女 性 所 面 临 的 一 些 困 惑 做 了 个 性 扭 曲 的 男 性 角 色 相 比 . 们 显 得 更 加 智 慧 和 敏 并 她 详 细 解 读 , 立 了 自由 女 性 的 榜 样 。 而 。 辛 却 对 锐 。 使 得 她 们 尤 其 是 安 娜 成 为 新 女 性 的 代 表 人 物 树 然 莱 这 这 种推崇 颇 为不 满 . 她 的 17 在 9 2年 的 再 版 前 言 里 , 和 学 习 榜 样 。 她 明确 指 出 : 然 而 .女 性 主 义 者 的 这 种 解 读 是 浅 薄 且 片 面 没 有 人 注 意 到 这 个 基 本 主 题 . 部 书 很 快 被 低 的 。 诚 然 ,金 色 笔 记 》 实 是 从 女 性 视 角 出 发 探 讨 这 《 确 估 了 ,无 论 友 好 的 评 论 家 还 是 不 怀 好 意 的 人 士 . 了男 女 关 系 . 是 莱 辛 显 然 要 比 女 性 主 义 者 站 得 更 都 但 说 它 描 写 的 是 性 战 争 . 人 们 还 宣 称 这 部 书 是 性 战 高 . 的小 说 是 反 映 二 十 世 纪 中期 整 个 世 界 的 精 神 女 她 争 的 一 件 有 用 的 武 器 … … 这 部 小 说 不 是 为 妇 女 解 风 貌 的 作 品 , 盖 了 政 治 意 识 、 族 主 义 、 争 、 涵 种 战 艺 放 吹 响 的 号 角 … … 妇 女 解 放 运 动 不 可 能 带 来 多 大 术 、 人 追 求 和 精 神 状 态 等 等 议 题 , 范 围 之 广 早 个 其 变 化 . 这 并 非 因 为 这 场 运 动 的 目标 有 什 么 差 错 . 已 超 出 了 女 性 主 义 的 议 题 范 畴 。 且 单 就 女 性 议 题 而 而 是 因 为 我 们 正 生 活 在 一 个 大 动 荡 的 时 代 . 个 世 界 而 言 , 辛 固然 支 持 女 性 的 解 放 运 动 . 同 情 女 性 整 莱 也 因 这 动 荡 而 改 变 了 模 样 。这 一 点 一 目 了 然 。如 果 这 的 命 运 , 说 : 她 场 动 荡 能 有 个 了 结 . 了 那 一 天 . 许 妇 女 解 放 的 到 也 就妇女 解放 而言 , 是支持 的 : 许 多 国家 . 我 在 都 目 标 已 显 得 渺 小 而 怪 异 了 ” 13 [5 1 1 有 人 口 口声 声 说 妇 女 是 二 等 公 民 … … 长 期 以来 . 她 可 见 , 金 色 笔 记 》 实 不 是 女 权 主 义 的 宣 言 或 们 都 处 在 半 奴 隶 的 状 态 … … 只 有 极 少 数 的 女 人 随 《 确 利 器 . 是 为 什 么 当 时 甚 至 直 到 今 天 有 读 者 还 是 认 时 准 备 站 出来 向 自 己相 爱 的 男 人 申 诉 她 心 里 真 正 可 为 《 色 笔 记 》 ~ 部 女 权 主 义 色 彩 浓 厚 的 小 说 , 所 思 考 的 , 感 受 的 , 体 验 的 一 切 。 一 听 到 男 人 金 是 为 所 所 什 么 读 者 在 理 解 这 部 小 说 上 出 现 了 偏 差 甚 至 误 读 说 : 你 不 像 个 女 人 . 太 专 横 。 让 我 失 去 男 子 气 “ 你 你 呢?究其 原 因 , 怕有 以下 几点 : 恐 概 了 ”. 大 多 数 女 人 会 像 被 人 丢 了 石 块 的 小 狗 那 绝 首 先 ,金 色 笔 记 》 表 于 1 6 《 发 9 2年 , 是 女 权 运 样 躲 到 男 人 身 边 『 正 I 1 憎 动风起 云 涌 的阶段 , 们 呼 吁女性 觉 醒 , 张 自由、 他 主 但 是 .莱 辛 并 不 认 为 男 女 关 系 应 该 是 对 立 的 . 公 正 和 平 等 . 停 止 性 别 歧 视 和 对 女 性 的 束 缚 和 压 更 不 主 张 两 性 战 争 ( e r 。 认 为 两 性 之 间 应 该 sxWa ) 她 迫 。 《 色 笔 记 》 恰 从 女 性 视 角 对 女 性 的 生 存 条 是 相 互 依 赖 和 相 互 需 要 的 互 助 关 系 . 女 是 相 辅 相 而 金 恰 男 件 、社 会 地 位 和 女 性 自 由 等 一 些 议 题 进 行 了 探 讨 . 成 的 整 体 . 一 不 可 。 缺 表 达 了 女 性 在 追 求 和 实 现 个 体 价 值 中 的 挣 扎 和 困 小 说 中 的 “自 由 女 性 ” 实 是 个 反 语 . 像 塞 万 其 “ 惑 , 且 以 罕 见 的 直 白方 式 讨 论 了男 女 爱 情 、 、 并 性 生 提 斯 以 模 仿 骑 士 文 学 来 否 定 骑 士 文 学 那 样 . 辛 也 莱 育 和 母 性 角 色 等 问 题 如 小 说 中 提 到 人 工 受 孕 时 这 是 想 以 标 榜 女 性 的 自 由 为 幌 子 来 证 明 女 性 自 由 的 么 说 “ 可 以 在 女 人 的 子 宫 里 放 上 一 块 冰 . 就 会 非 现 实 乃 至 荒 谬 的 只 不 过 她 的 行 文 不 像 塞 万 提 斯 你 她 有 孩 子 了 。 对 人 类 来 说 , 人 已 不 再 需 要 了 ”f . 那 样 辛 辣 、 咄 逼 人 , 是 更 温 和 , 含 蓄 ” : 是 男 2 咄 而 更 但 像 这 样 直 接 的 讨 论 , 文 中 还 有 不 少 . 在 当 时 可 我 们 仍 然 可 以 强 烈 感 受 到 女 主 人 公 安 娜 事 实 上 并 在 这 谓 惊 世 骇 俗 这 ~ 切 都 恰 好 迎 合 了 女 权 运 动 的 需 不 自 由 , 遭 受 了 爱 情 的 背 叛 、 仰 的 幻 灭 , 上 了 她 信 患
困惑后的顿悟——从《金色笔记》和《天黑前的夏天》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变化
梁 艳, 屈荣英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金色笔记》和《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作品中最为典型的展现女性在现代生活中的处境的两 部小说,从两部小说所共有的鲜明的女性主题入手,以女性理论为指导,分析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多丽丝· 莱辛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探讨莱辛从青年步入中晚年过程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变化,进而更加深刻地揭示 莱辛对于女性人生和女性命运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安娜声称自己是“自由女性”,但是纵揽全篇, 她一直是困惑、失落、处于矛盾之中的。莱辛本身是 对以安娜为代表的女子所追求的女性自由是心存 疑问的。就像译者陈才宇先生所说,或许作者的初
衷是,“以标榜女性的自由为幌子来证明女性的自 由是非现实的乃至荒谬的”[5]。对“女性自由”的思考 是莱辛女性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她摆脱了传统女 性主义的窠臼,对“女性自由”有着更深层次的理 解,从而得以更深刻地探讨女性问题。“自由女性” 在她笔下更像是一个反语。小说中与安娜相似的自 由女性们也都处于内焦外困之中。莱辛并不是想说 女性自由的荒谬,而是向我们指出“自由女性”这个 目标的局限性。任何的自由都是相对的,“女性主 义”也好, “自由女性”也好,不是要女性独自撑起一 片天,甚至把男人们踩在脚底下或者与男人为敌。 “女性主义”是一种对女性权利和独立的呼唤和争 取,并没有与谁为敌。陈才宇先生说“男女的世界是 一个相辅相成的世界”[6]。在女性争取自由的问题 上,莱辛看到了女性自由不可能脱离男性孤立存 在,而是把女性自由放在了整个社会大环境中进行 辨证的分析和思考。这世界由男人和女人组成,他 们各有所长,只有男人和女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这世界才能和谐。莱辛通过安娜这个人物向我们指 出女性在追求男女平等过程中不能太过于执着,男 女平等并不等同于男女等同,男女彼此包容、协调, 又不否定差别,才能促使双方相互融合。小说中,安 娜患上了写作障碍症,写不出东西,精神濒于崩溃。 这时同样处于崩溃边缘的美国作家索尔·格林出现 了。他们在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最后在 彼此的帮助下,从对方处获得写作灵感,重新找回 面对生活的勇气。这帮助安娜意识到了男性跟女性 不是对立的,只有彼此包容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更 美好的未来。在《金色笔记》中,莱辛通过讲述安娜 和索尔从相互爱恋又彼此折磨到互相帮助共同进 步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男女之间和谐相依的可能 性。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观
及苏俄文坛的熏陶 ,种种磨难磨砺着莱辛让她更深 刻的体会
其作 品涉及范 围广泛 , 很难将她 的作 品作 一个 总结 。 但是女性 到女性 在社会生存 的不易并且思 考着女性走 向幸福 的道路 。 问题在她各个时期作 品中都 有所 涉及 。在其代表作 《 金 色笔 莱辛不仅关心女性 的生存状况 ,还将 我们熟悉 的女性主题与 记》 中, 莱辛不仅描 写 了“ 自由女性 ” 的生 活状况 和生存环境 ,
2 0 1 3 _ 1 1
文艺 生活 L I T E RA T URE L I F E
外
国 文 艺
从《 金色 笔记》 看 多丽 丝莱辛 的女性主义观
汪 钰
( 池州学院外语 系, 安徽 池州 2 4 7 1 2 2 )
摘 要: 《 金 色笔记》 是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性作 品。 多丽丝莱辛以及她 的《 金 色笔记 》 一直是人们研 究的热点。 通过 对《 金 色笔记》 这部 莱辛的代表性作品 的研读来研究 莱辛的女 性主义观 , 更具有典型性的意义。 关键 词 : 多丽丝 莱辛 ; 《 金 色笔记》 ; 女 性主义
、
女性主义和莱辛
女性主义始于 1 9世纪 的欧洲社会 , 随着女性解放运动 的 发展而 出现 的。 女性 主义也得 到了蓬勃 的发展 , 女性 主义在二 十世纪后也一 直是 研究 的焦点 . 回顾女性 主义 的发展历 程 , 它 大致经历 了两个 阶段: 第一 阶段 始于 十九世 纪末 , 当时是女性 主义 的第一次浪潮 ,为妇女争取 政治权利是: 这次浪潮 的主要
丝 莱 辛 的 独 特 女 性主由和幸福的道路希望 。 其次 , 作者用独特 的结构表 达 了“ 自由女性 ” 的迷茫 。 《 金 色笔记 》 的机构是 反传 统的 , 作者 将作 品分割成 了六个部分 : 前四个部分 由四个笔记本构成 , 它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关怀
战之 后 . 随着 女 权 运 动 逐 渐 兴 起 , 性 的 社会 地 位 也 日 女 益 提 高 , 时女 性 作 家 作 为 一 支 新 生 力 量 , 始 登 上 文 学 的历 同 开 史 舞 台 , 于二 战之 后 开 始 真 正 繁 荣 。二 十 世 纪 中后 叶 , 于 并 由 社 会情 势 的急 剧 变 化 , 识 女 性 获 得 了 自由 的活 动 空 间 , 知 女性 作 家 们 也 开 始 采 取 文 学 这 一 形 式 来 越 来 越 多 地 表 达 女 性 意 识 , 且作 品 由原 先 的女 性 单 一 主 题 逐 渐 扩 展 开 去 , 直延 伸 并 一 到 包 括 政 治 、 济 、 教 等 社 会 生 活 的其 他 各 领 域 。 男 作 家 经 宗 与 们共 同撑 起 文 学这 片天 地 , 多丽 丝 ・ 而 莱辛 就 是 其 中 的 一位 。 多 丽丝 ・ 辛和 她 的 小 说 《 色 笔 记》 莱 金 多丽 丝 ・ 辛 ( oi L si ,9 9 ) 9 0 出 版 了处 莱 D r es g 1 1 一 s n 自1 5 年 女作 《 草 在 歌 唱》 后 一 举 成 名 , 1 8 年 登 上 了诺 贝 尔 文 野 之 于 92 学 奖 的领 奖 台 , 为 与 弗 吉 尼 亚 ・ 尔 芙 齐 名 的 当代 著 名 女 作 成 伍 家 。 辛 在 自己 的 文学 生 涯 中一 直 笔耕 不辍 , 品数 量 多 且 内 莱 作 容涉 及 广 , 有 鲜 明 的 时 代 精 神 和 强 烈 的 生 活 气 息 . 些 都 使 具 这 得 莱 辛 有 资格 成 为 英 国 文 坛 中最 重 要 的作 家 之 一 。 《 色 笔 记 》 T eG le N t o k ( 9 2 )一 般 被 认 为 金 ( h o n oe o ) 1 6 年 d b 是 多 丽 丝 ・ 辛 的 一 部 力作 。该 作 把 女 主 人公 安娜 ・ 尔 芙 生 莱 伍 活 中的 主要 事 件 加 以横 向剖 析 , 过 对 安 娜 内心 深 处 的透 视 . 通 读 者 能够 了解 到 当代 女 性 甚 至 整 个 当 代 西 方 人 类 社 会 所 面 临 的生 存 困境 ; 同时 由于 该 作 真 实 记 录 了知 识 女 性 安 娜 在 男 权 社 会 中奋 力 拼 搏 的艰 苦 历 程 , 因而 被 奉 为 西 蒙 尼 ・ 伏 娃 《 波 第 二性 》 姊 妹 篇 。《 色 笔 记 》 部 作 品分 为 两 个 板 块 : 一板 的 金 整 第 块是 作 品 的女 主人 公 安娜 ・ 尔 芙 写 的小 说 《 伍 自由女 性 》 第 二 ; 板块 是 小 说 《 自由 女 性 》 作 所 用 到 的素 材 , 创 即安 娜 记 录 的 四 本笔 记 , 别 被 称 作 黑 色 笔 记 、 色 笔 记 、 色笔 记 和 蓝 色 笔 分 红 黄
从《金色笔记》的女主人公看多丽丝·莱辛的创作
、
小 说 中女 主 人 公 安 娜 为 独 立 人 格 的奋 斗
《 色笔记 》 的女主 人公安 娜为 了创造 有序 的生活方 式 , 自己 的生活分别 记 录在 不 同 的笔记 中 :一 本 金 中 把 “ 黑色笔 记 , 是有 关作 家安 娜 ・ 沃尔夫 的情况 ; 一本 红色 笔记 , 政治 有关 ; 本黄 色 笔 记 , 来 根据 自己的 经历 和 一 用 编写故 事 ; 还有 一本 蓝色 笔记 , 我尽量 把它 当作 日记” 。安娜 本 想通 过写 作 、 通过 对共 产 主义 的追 求 . 以及对 一
二、 多丽丝 ・ 莱辛 的创作 思想
安娜 的信念就是莱辛对人文主义坚定不移的信念。在战后 的英 国文坛 中, 多丽丝 ・ 莱辛 以她特有 的道德 风格坚持一条 当时大多数西方作家甚少涉足的道路, 形成 了她 自己的文学传统和创作风格。她一直呼吁人们
收稿 日期 :06一 -1 20 0
作者简 介: 李玉萍 ( 1 2一) 女 , . 沈农业大学讲师 . 士, 硕 从事英国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份真挚爱情的追求来保持 自己完整的人格 , 创造完整有序的人生。然而, 她借以抵制混乱 、 寻求解脱的笔记记
录反 而加剧 了她孤立 地 观察 生活的方 式 , 理想 与现实 之间 的 巨大差 距最 终导 致 了她 对生 活 的绝 望 。 因此 , 而 在
每本笔记中都呈现出一个 困惑、 矛盾和被挫败感深深围困的安娜。当她苦苦维系的外在 的生活形式最终从她 的生活 中消 失后 , 她陷 入 了破 碎 的生活状态 , 与索尔 的一 番 经 历又 进而 使她 陷 入 了精 神崩 溃 的境地 。然而 , 她
从《 色笔 记》 金 的女 主人 公 看 多丽 丝 ・ 辛 的创 作 莱
从《裂缝》看多丽丝·莱辛的双性同体观
构成 的新词 ,意指一种 同时具有男 性和女性特 点的人 ,这 生活 在海滨 ,住在铺满 沙子的洞穴里 ,洞穴外面 有一道裂 种人 在古希腊神 话和宗教 里并不罕 见。弗吉尼 亚 ・ 伍尔 夫 缝 。 “ 很 隐蔽 ,却 是我 们 生命 中最 重 要 的东西 ,一直 它 把这 个名词作 为一个概念 引入女性 主义批评 的语 境 ,在其 以来 都是 最重 要 的 。我们 就 是那 道裂 缝 ,那 道裂 缝 就是 著作 《 一间 自己的屋子 》中提 出了双 性同体 的思想 。伍 尔 我 们 。 ”…() 初 的女性 是靠 月亮 的力 量进 行 单性 繁殖 P最 。
夫认为 , “ 在我们之 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 一切 ,一个 的。 “ 当月亮最 大最亮 的时候 ,我们会 跑到长满 红花的裂
男性 的力量 ,一个 女性 的力量 。在 男性 的大脑 中,女性不 缝 上 面 , 把 红 花 摘 下 ,于 是 有 了大 片 大 片 的 红 色 , 我 们 让 如 自己;在女性 的大脑 中,男性不如 自己 。正常而 又舒适 水从上 面 的泉 眼流 下 ,冲刷着 红花 ,流淌 过裂缝 。于是我 的状态 ,就是两者共 存于 内。如果一个 人是男性 ,那么其 们 的血 液也随之流 淌 。这样 一来所有人 都会 很快 生孩 子 。 脑 中的女性部分会 有一定 的影 响 ,而一 个女性也一 定与其 好吧 ,随你怎么理 解 ,是 月光,而不是流 过裂缝 的那 些红
文
j
从 裂缝 看多丽丝 ●莱辛的双性同体观
0张建春 雷明珍
解读多丽丝·莱辛和她的《金色日记》
安娜 ・ 里曼 ・ 弗 吴尔夫 是位女 作 家 ,她的 名字 中的 “ 弗里 曼 ” (re n意思 是 “ F ema1 自由人 ” 。象
征 主人 公 一 心 想 要 做 自由 人 。她
巨大 的心灵创伤 。事实证 明 ,安 娜想要 的那种男女爱 情 A由的需
是一 位理想 主义者 ,想摆 脱婚姻 的羁绊 ,独 自一 人赡养孩 子 ,可 是却无 法摆脱男 人的 纠缠 。奠莉 作 为安 娜 的朋友 同样都是 单亲家 长 ,都 有 各 自的工 作 ( 娜是 作 安 家 ,莫 莉 是 演 员) ,她们 每每 在 莫莉 的厨房会 面 ,探讨各 自生活
菇云刚 刚散 去 ,朝鲜 战场 又 冒起 了熊熊 战火 。美 国 、英 国 、苏 联都忙 于 扩军备战 ;人 们似乎 嫌原 子弹杀人 太少 ,不过瘾 ,威力 比之更 大的氢 弹
加 紧试 验 。在 美 国 ,麦 卡锡 主义搞得 人 心惶惶 。一 九五 三年 三月 六 日,
斯 大林死 ,赫鲁 晓夫 上 台 ,召开 了苏共二 十大 ,通过 了秘 密报告 。英 国 共 产党开始分 化 ,解 体… 小说中 的黑 、红 、黄 、蓝 ,象征 着多人 种 、多 主义的整个世 界 。虽 然我们 不能机 械地说 黑色对应 殖 民主 义 ,红 色对应 共 产主义 ,黄 色对应 资本 主义等 ,但作 者显然模 模糊糊 暗示 了这个意 思。一方 面 ,女性无 论是在 家庭还是 在工作 中,与现实之 间 的落差 给 当
文学教 育2 1 .1 0 1 1
解读多丽丝・ 莱辛和她的 《 金色 日记》
回 信雅 玲
内容 摘要 :《 金色笔记》 是英 国女作 家 多丽 丝・ 辛最著名 的一部 小说。这部作 品最 吸引读者 的地方在 莱
《金色笔记》中“负心汉”心理矛盾与两性和谐的探究
去 。这种 矛盾心理 在其他 文学作 品 中屡 比最 终 的悲惨 结局 就在 于他 把一切 都献
给 了 自己对初恋 黛西 的幻想 。 尽 管盖 茨 比清楚 地 听出 “ 她 的 声音 充满 了金钱 ” , 却仍 固执 地追 求重 温 旧梦 。除 了这 种 主
状 态 。文 学界对 这部 巨作 的研究 主要 分 为三个 部分— —小 说 写作手法 、 女性视 角 、 男 性视 角。 对《 金 色 笔记 》 研 究 频 率最 高 的是 女 性视 角 , 记 录 了书 中女 性心 理挣扎直 至统一 的过 程 。“ 在莱辛 笔下 自由和 囚禁 的对立 状态在 女性 的经历 和体验 中变得 互相依 附 ” … 。这种
顿. 从 侧 面 反 映 出 了 两性 和谐 所 需 的 基 本 要 素 。
关键词 : 《 金 色笔记》 矛盾心理 两性 和谐
多丽丝 ・ 莱辛( 1 9 1 9 年1 0 月2 2日一 2 O l 3 年1 1 月1 7日 ) , 英
中心 的社会 产生 的男人 对 女人 的遗弃 , 以及 人 们 希望 巩 固
整合 分裂 的内心 , 实 现两性 和谐 。
一
说 写作手 法 。在结构 上 , 主要 研究小说 的“ 乱” 以体 现和谐 的 主题 。 “ 拼盘式 的结构 布局 , 以结构上 的 ‘ 乱’ 象征着 外部世界 的乱 . 使主题 结构 完美地 体现 了 ‘ 混乱 与和谐 ’ 创作 意 图” { = 3 J 。 意象上 主要包 括安娜 5 本 不 同颜 色 笔记 的象 征意 、 安娜 创作 小说 中主人公 的象征意等 , “ 《 金色笔记 》 中无 论是作 品结 构 、
《 金 色 笔 记》 中“ 负 心汉 ’ ’ 心 理 矛 盾 与 两 性 和 谐 的探 究
从《金色笔记》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整体观的开题报告
从《金色笔记》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整体观的开题报告《金色笔记》是由美国作家罗伯特·帕西克(Robert Pirsig)撰写的一本探索心灵与哲学的自传式小说。
这本书不仅探讨了人类对于品质的定义和追求,还涉及到了对自然和生态问题的思考。
其中,书中的人物多丽丝·莱辛提出了生态整体观,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深远的启示。
因此,本文将从《金色笔记》中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整体观,以此作为论文的开题报告。
生态整体观是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了人类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
多丽丝·莱辛认为,生态整体观应该是我们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原则。
她认为,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有其自然的环境,人类应该尽可能保护这个环境,让生命体可以在其自然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环境,让其自然地演化。
多丽丝的生态整体观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平衡的思想,认为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每一个生命体都担负着特定的生态角色,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生态平衡。
如果破坏了其中一个生命体,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最终影响到整个自然环境的稳定。
因此,多丽丝强调,我们必须要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以保证自然系统的稳定与健康。
多丽丝还声称,我们不能仅仅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待自然环境,而是应该从整个自然环境的角度进行思考。
对于整个生态系统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并不是必需品。
因此,我们必须要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需求,制定出适合自然环境的理念和方法,以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并为未来留下更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整体观是一种重要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它强调了人类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并强调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对于我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有着深远的启示。
透析《金色笔记》主题
透析《金色笔记》主题摘要:《金色笔记》是以和谐为主题的小说。
文章通过追踪主人公安娜的经历,不仅展现了一个四分五裂的文明,也探讨了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生的意义。
本文从两性和谐和灵魂和谐两个方面探讨了小说“和谐”的主题。
关键词:多丽丝·莱莘;《金色笔记》;分裂;整合;和谐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08-01多丽丝·莱莘是当今最丰产的英国小说家,1962年其凭借代表作《金色笔记》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蜚声文学界。
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展现的不仅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文明,她在追寻审验人类存在的同时,也探讨了一个永恒的主题:生命的意义。
世界并不是完美的,不能苛求世界来适应你,而是需要自身不断努力去适应它,要想获得生存的真正意义,和谐才是关键的价值选择。
和谐是《金色笔记》的最终主题,主题通过作品的结构体现出来。
《金色笔记》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五本笔记分别叙述了主人公安娜的各个不同侧面。
黑、红、黄、蓝四本笔记分别讲述安娜的自我分裂。
这些分裂的笔记象征着安娜分裂的内心世界;最后合四为一的“金色笔记”讲述了安娜的自我整合,代表了她走向了自我和谐。
《金色笔记》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现代知识女性真实而又普遍的生存状态。
那是一个疯狂错乱的年代,广岛原子弹爆炸,朝鲜战争,美、英、苏扩军备战,斯大林主义瓦解,氢弹试验,冷战爆发,英国共产党开始分化解体。
人们悬着的心在破碎甚至濒临崩溃的边缘,而这个不安宁、不和谐的年代必然会造成个体的自我迷失,对未来充满不安和惶恐必然加剧个体的自我异化和自我分裂。
小说主人公安娜正是一位在四分五裂的世界中经历了个人意识异化和分裂的小说家。
她和女友摩莉同是追求独立的自由女性,独自抚养孩子,拒绝教条,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简而言之,过着“自由女性”的生活。
但安娜渐渐在挫折中开始承认她生活的失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新女性。
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文学创作观
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文学创作观作者:贺秀秀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0期摘要:《金色笔记》是当代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作品于1962年出版后,获得很大反响,蜚声海内外。
2007莱辛更是凭借这一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许多评论家对《金色笔记》发表了独特的见解,现有的研究已经涉及女性主义、解构主义、叙事风格、历史观等,而她的文学创作观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从内容、形式、语言三个方面来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文学创作观。
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证莱辛作品的巨大影响,为精彩纷呈的研究再添一笔。
关键词:《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文学创作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131-03《金色笔记》是一本“自由女性”安娜的成长记录,全书由小说自由女性、黑色笔记、红色笔记、黄色笔记、蓝色笔记以及金色笔记构成。
黑色笔记代表着安娜的作家生活,红色笔记代表安娜的政治生活,黄色笔记代表安娜的爱情生活,蓝色笔记代表安娜的精神生活。
而金色笔记,则是一份生活的总结。
它的多彩反映着主人公在这个混乱无序的世界里迷乱失重的灵魂。
作品发表后一些批评家的评论使莱辛大失所望,于是在1971年再版的《金色笔记》中莱辛增加了前言的内容。
在这篇前言中,莱辛不仅就作品本身的争论做出了说明,而且就文学创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一步进行了很好的阐释和表达。
一、文学与真实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对多丽丝·莱辛的文学创作观影响深远。
她非常欣赏现实主义传统文学中蕴含的时代思想潮流、强烈的作家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对于人的爱与关怀。
她认为,19世纪小说是文学的最高峰,托尔斯泰、斯丹达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屠格涅夫、契诃夫,这些作家的作品,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者的作品。
“阅读《红与黑》和《红与白》,你能了解法国,似乎你自己就生活在那里。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两性观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两性观
张清
【期刊名称】《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2)005
【摘要】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从诞生起就被认为是为妇女解放吹响了号角,但是作者在1972年的再版前言里断然否认了这一点.文章试图通过对<金色笔记>文本的一些粗浅分析,探讨莱辛的两性观被广泛误解的原因,进而提出并证明莱辛的雌雄同体的性别观.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张清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英语系,福建,福州,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
【相关文献】
1.从《金色笔记》的女主人公看多丽丝·莱辛的创作 [J], 李玉萍
2.困惑后的顿悟——从《金色笔记》和《天黑前的夏天》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变化 [J], 梁艳;屈荣英
3.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后现代叙事解读 [J], 赵娇娇
4.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后现代叙事解读 [J], 赵娇娇
5.女性主义视角下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的解读 [J], 郝健;许伟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权战士与推石者——从《第二性》和《金色笔记》看波伏娃和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
Feminist Fighter and Rock-Roller -The Feminist Thoughts of Beauvoir and Lessing in The Second Sex and The Golden Notebook 作者: 王丽丽[1];林凌[1]
作者机构: [1]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出版物刊名: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5-15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第二性》;《金色笔记》;西蒙娜·德·波伏娃;多丽丝·莱辛;女性主义
摘要:�第二性》和《金色笔记》的问世不可避免地将波伏娃和莱辛与女性主义紧密联系起来.评论界都注意到波伏娃和莱辛对女性问题的共同关注以及她们各自对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影响,然而却忽视了波伏娃和莱辛在各自作品中所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差别.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维度源自她们对女性生存和女性出路的不同视角,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她们后期对女性主义运动持不同态度的关键.了解这一点,不仅会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变化轨迹,也给予我们对女性主义发展前景的巨大启示.。
女性视角下对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解读
女性视角下对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解读
秦雪飞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3(0)06Z
【摘要】作家莱辛对女性问题是非常关注的。
她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
《金色笔记》就是莱辛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女性在父权体制下所遭遇的一系列生产危机,在发行后引起了社会对女性问题的重视。
《金色笔记》更向
读者展现了女性的主体性,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女性书写自己的主体身份。
本
文将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解读这部经典的著作。
【总页数】2页(P46-47)
【关键词】女性视角;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
【作者】秦雪飞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与非女性主义思想——从男女不同视角解读《金色笔记》[J], 叶敬霞
2.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管窥《金色笔记》中r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自由思想 [J], 郑继
明
3.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与非女性主义思想——从男女不同视角解读《金色笔记》[J], 叶敬霞;
4.女性主义视角下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的解读 [J], 郝健;许伟丽
5.重读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多丽丝·莱辛——以《金色笔记》为例 [J], 范楠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众多作品中颇具分量的代表作,却也是争议颇多的一部作品。
从1962年此书一经出版,就被评论界和女权主义者看作女权主义的宣言,莱辛本人也被誉为女性运动的斗士,因为在他们看来《金色笔记》体现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并且对女性所面临的一些困惑做了详细解读,树立了自由女性的榜样。
然而,莱辛却对这种推崇颇为不满,在她的1972年的再版前言里,她明确指出: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基本主题,这部书很快被低估了,无论友好的评论家还是不怀好意的人士,都说它描写的是性战争,女人们还宣称这部书是性战争的一件有用的武器……这部小说不是为妇女解放吹响的号角……妇女解放运动不可能带来多大变化,这并非因为这场运动的目标有什么差错,而是因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大动荡的时代,整个世界因这动荡而改变了模样。
这一点一目了然。
如果这场动荡能有个了结,到了那一天,也许妇女解放的目标已显得渺小而怪异了。
”[1]153可见,《金色笔记》确实不是女权主义的宣言或利器,可是为什么当时甚至直到今天有读者还是认为《金色笔记》是一部女权主义色彩浓厚的小说,为什么读者在理解这部小说上出现了偏差甚至误读呢?究其原因,恐怕有以下几点:首先,《金色笔记》发表于1962年,正是女权运动风起云涌的阶段,他们呼吁女性觉醒,主张自由、公正和平等,停止性别歧视和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而《金色笔记》恰恰从女性视角对女性的生存条件、社会地位和女性自由等一些议题进行了探讨,表达了女性在追求和实现个体价值中的挣扎和困惑,并且以罕见的直白方式讨论了男女爱情、性、生育和母性角色等问题。
如小说中提到人工受孕时这么说“你可以在女人的子宫里放上一块冰,她就会有孩子了。
对人类来说,男人已不再需要了”[2]225,像这样直接的讨论,在文中还有不少,这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
这一切都恰好迎合了女权运动的需要,因而被打上了女权主义的标签。
其次,小说在描述男女关系上,莱辛否定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的父权话语,她塑造了安娜和摩莉这两位“自由女性”,前者是作家,后者是演员,没有婚姻束缚,有主见,经济独立,与书中众多或性障碍或个性扭曲的男性角色相比,她们显得更加智慧和敏锐。
这使得她们尤其是安娜成为新女性的代表人物和学习榜样。
然而,女性主义者的这种解读是浅薄且片面的。
诚然,《金色笔记》确实是从女性视角出发探讨了男女关系,但是莱辛显然要比女性主义者站得更高,她的小说是反映二十世纪中期整个世界的精神风貌的作品,涵盖了政治意识、种族主义、战争、艺术、个人追求和精神状态等等议题,其范围之广早已超出了女性主义的议题范畴。
而且单就女性议题而言,莱辛固然支持女性的解放运动,也同情女性的命运,她说:就妇女解放而言,我是支持的:在许多国家,都有人口口声声说妇女是二等公民……长期以来,她们都处在半奴隶的状态……只有极少数的女人随时准备站出来向自己相爱的男人申诉她心里真正所思考的,所感受的,所体验的一切。
一听到男人说:“你不像个女人,你太专横,你让我失去男子气概了”,绝大多数女人会像被人丢了石块的小狗那样躲到男人身边。
[1]154但是,莱辛并不认为男女关系应该是对立的,更不主张两性战争(sex war )。
她认为两性之间应该是相互依赖和相互需要的互助关系,男女是相辅相成的整体,缺一不可。
小说中的“自由女性”其实是个反语,“像塞万提斯以模仿骑士文学来否定骑士文学那样,莱辛也是想以标榜女性的自由为幌子来证明女性自由的非现实乃至荒谬的。
只不过她的行文不像塞万提斯那样辛辣、咄咄逼人,而是更温和,更含蓄”[3]8;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强烈感受到女主人公安娜事实上并不自由,她遭受了爱情的背叛、信仰的幻灭,患上了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两性观张清(福建农林大学英语系,福建福州350002)[摘要]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从诞生起就被认为是为妇女解放吹响了号角,但是作者在1972年的再版前言里断然否认了这一点。
文章试图通过对《金色笔记》文本的一些粗浅分析,探讨莱辛的两性观被广泛误解的原因,进而提出并证明莱辛的雌雄同体的性别观。
[关键词]《金色笔记》;女性;雌雄同体[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30(2010)05-0047-02[收稿日期]2010-06-27[作者简介]张清(1982-),女,福建福清人,福建农林大学英语系助教。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2010年第5期第12卷(总第63期)No.5,2010General No.63,Vol.12淮南师范学院学报第12卷The androgynism in Doris Lessing ’s The Golden NotebookZHANG QingAbstract:The Golden Notebook by Doris Lessing has always been misunderstood as a trumpet for Women ’s Liberation even after she explained her purpose in the famous 1971introduction for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novel.This essay is meant to analyse the reason for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then propose Lessing ’s 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of men and women.Key words:The Golden Notebook ;women ;androgynism精神分裂和写作障碍症,不得不依靠心理治疗和四本笔记来梳理自己陷入混乱的生活状态,以期能实现自我拯救。
而安娜和摩莉的最终救赎都是基于对男性的依赖和爱的,因为她们渴望爱情,她们的幸福来源于爱情[4]35。
例如在红色笔记II 中,安娜与迈克尔在一起,感到“我其实一点也不关心政治、哲学这一套东西,我唯一关心的是迈克尔会不会在黑暗中转过身来,把他的脸贴在我的胸口上。
”[2]317在黄色笔记中,安娜的另一个自我(alter-ego )爱拉对保罗的人工受孕的说法是这样回应的“[她]放肆地大笑起来:‘但哪一个神智正常的女人宁愿将冰块放进子宫,而不要男人呢?’”[2]225。
她还认为:“妇女的情感依然只适合一个已不复存在的社会。
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我的真正的情感,仍与某个男人联系在一起。
不错,是有个男人。
但我并没有过着那样的生活,我知道,很少有女人过那样的生活。
”[2]333安娜一直担心自己“老是沉湎于我们这时代女人常有的感情中不可自拔,这种感情令她们痛苦,或孤独,或热衷于同性恋”[2]510。
但是她最后也承认“我最大的需要是什么———和一个男人在一起相爱,就这么回事。
这方面我倒是真有本事的。
”[2]661一旦女性失去了对男性的依靠,被男性抛弃这种打击近乎是灾难性的。
同居五年的迈克尔离开安娜而投向另一个女人怀抱时,她感到非常痛苦和孤独,生活变得一团糟,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和写作障碍症,感觉周围一切都开始分裂。
安娜的这种情绪更真切地通过爱拉反映出来。
当爱拉逐渐变得依赖保罗的时候,保罗却弃她而去,使爱拉陷入迷茫而混乱的生活。
“自保罗离开她以后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她所做的,所说的,所感觉的始终摆脱不了他的影子。
她的生活笼罩在一个不可能再回到他的身边的男人的阴影中[……]她已万念俱灰。
保罗带走的不仅仅是她的幸福,而且是她的意志。
”[2]325爱拉希望自己能再爱上一个人,然后获得解脱,恢复正常。
可见,小说并不是宣扬女性革命与自由,而是倡导男女之间基于互爱与尊重的正常健康的,甚至是雌雄同体的两性关系。
尽管作者并没有用到这个词,但是这一观点在小说的最后体现得尤为明显。
安娜最后遇到了索尔·格林,一个遭遇了严重精神创伤的左翼人士,他们同病相怜,相互理解,相互影响。
在内置金色笔记里安排了这么一个情节,索尔建议安娜重新开始写作,并给了她小说的第一个句子:“两个女人单独待在伦敦的一套住宅里。
”这也就是《自由女性》的开头,由此我们知道,原来这部《自由女性》是安娜在克服了写作障碍后写下的小说。
与此同时,安娜也帮助索尔克服了写作障碍,她把金色笔记本给了索尔,并写下了他的小说的第一句:“在阿尔及利亚一道干燥的山坡上,有位士兵看着月光在他的枪上闪烁。
”后来,索尔也确实由此写出了一部颇获好评的中篇小说,这正应了索尔的那句“如果你能写,那么我也能”[2]676。
由此可见,安娜和索尔已经消除了两性之间的对立,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安娜所说的“我感觉与他很亲近,仿佛他就是我的弟弟。
仿佛,作为弟弟,我们再怎么分开,相隔无论多么遥远,都算不了什么了,我们永远血肉相连,心心相印”[2]678。
在这样的雌雄同体的关系中,他们都开始接受现实,重新认识自己,摆脱了精神分裂,实现了自我拯救。
综上可见,小说既不是两性战争的号角,也不是女性的解放宣言。
相反地,它恰恰阐明了所谓自由女性生活的复杂性,以及女性完全解放的艰巨性。
安娜和摩莉对抗传统、冲破婚姻藩篱独立生活,试图在男性世界中寻求个体身份的认同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是,对自由的追求却使她们变得脆弱、缺乏安全感乃至精神分裂。
离婚固然将她们从不幸的婚姻关系中解救出来,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但这并不能让她们真正走出困境。
作为脱离婚姻束缚的自由女性,她们非但没有逃离孤独和情感空虚的折磨,反而更加渴望爱情与婚姻,对男性的依赖不减反增,有限的自由让她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正如Ruth Whittaker 所说的,金色笔记“并不是女性独立的宣言,而是对其艰巨性的悲歌”(“is not a treatise advocating autonomy for women ,rather it is a lament for its seeming impossibility ”)[6]71。
莱辛自己也承认所谓的女性彻底解放不过是一种妄想,以安娜、摩莉为代表的女性不可能摆脱男性而生存。
虽然莱辛同情女性的命运,也不满于女性被视为二等公民的现实,但她并不认为女性一定要排斥甚至战胜男性。
小说的最后,安娜在索尔的帮助下摆脱了精神分裂和写作障碍,摩莉重新嫁人。
由此可见,莱辛在《金色笔记》中最终想要传达的信息是男女两性应建立起和谐健康的两性同体关系,而不是两性分裂对立,男性和女性始终相互依赖,并且应该相互帮助以达到人生的完整与圆满。
参考文献[1]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前言[A].陈才宇译.《金色笔记》阅读提示与背景材料附录I[C].杭州: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151-170[2]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M].陈才宇,刘新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陈才宇.《金色笔记》译序[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10[4]Ghosh ,Tapan.K.ed.Doris Lessing ’s The Golden Notebook :A Critical Study[M].New Delhi :Prestige Books ,2006[5]陈才宇.《金色笔记》阅读提示与背景材料[M].杭州: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6]Whittaker ,Ruth.Doris Lessing[M].New York :St.Martin ’s Press ,19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