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点新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点新探]
【原文出处】江淮论坛
【原刊地名】合肥
【原刊期号】20055
【原刊页号】144~148
【分类号】J4
【分类名】外国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200601
【作者】苏忱
【作者简介】苏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93
【内容提要】当代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众多作品中,都会蕴涵着具有受虐倾向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爱情中放弃了自我,自愿成为两性关系中的牺牲品,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点新探。
本文试从这样1种重复的互文式的写作出发,以作者在4个不同时期的4部代表作为例,探讨莱辛在对待女性问题上的悖论,即女性必要经历受虐的过程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关键词】互文/自我/悖沦/女性自由/女权主义
【正文】
当代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生著述丰厚,题材各异,小说、诗歌、散文都有涉及,其中以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从处女作《野草在歌唱》(1950)到最新出版的《祖母们》(2003),莱辛共创作了25部长篇小说,以及若干短篇小说。
在其小说中,莱辛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各种社会问题都作出了深入的主题探索。
早期作品以《野草在歌唱》为代表,描写了非洲殖民地的生活和那里的政治斗争;在610年代创作的作品中,莱辛塑造了1批身处困境,寻求自由解放的女性形象,其中以《金色笔记本》(1962)中的安娜·吴尔夫最为典型;在7、810年代,她通过《幸存者的回忆》(1974)和系列小说《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这些寓言、幻想式作品,来显示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并且预言世界的未来。
进入910年代以来,其作品多描写寻常人的不寻常的事情,如1988年出版的《第5个孩子》和其续集《本,在这个世界上》(2000)就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我1直都对小人物的奇闻趣事感兴趣。
”①虽然莱辛的作品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在其不同的时代的众多小说中,总会存在着1种非正常的男女关系模式。
在《金色笔记本》1971年的再版序言中,莱辛把其定义为女性的“受虐狂”(masochism)②,即女性为获得爱情,自愿为爱而忍受痛苦,甚至走向毁灭,而男性却表现出冷漠、若即若离的态度。
从《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特纳与其夫迪克,与黑人奴仆摩西的非正常关系,《金色笔记本》中安娜·吴尔夫与情人麦克尔的爱情,到《幸存者的回忆》里爱米丽与杰拉德的纠葛,甚至是《本,在这个世界上》中特里莎与阿里克斯的交往,无不体现或暗含着这样1种关系模式,虽然4对男女主人公的结局并不相同,但是莱辛在描写两性关系时,这样1种持续了半个世纪的重复性写作,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本文欲以以上4部作品为例,试析莱辛创作中的互文现象,从而探讨莱辛在女性问题上的悖论。
关于“受虐狂”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弗洛伊德的《性学3论》中,弗洛伊德在狭义上把它定义为“与身体上的痛苦或蒙受的羞辱相伴随的性愉悦。
”④后来他又进1步把受虐倾向分为3种类型:性被虐狂、道德被虐狂和女性被虐狂。
他认为:“女性被虐狂是最易见到的,且最少有争议的”,他甚而总结说,受虐“事实上已经成为女性气质的1部分。
”(p414)弗洛伊德对女性的论述,长久以来1直受到女权主义者们或具有女权主义意识的作家学者们的批判,其中最为代表的是法国女权主义作家西蒙·德·波夫娃和她的理论著作《第2性》。
在《第2性》中,她对弗洛伊德的妇女观提出了质疑,认为他所谓的“恋父情结”,是他依照男性模式得出的“恋母情结”炮制出来。
从而批判了弗洛伊德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把女性的生理、心
理和处境归结为“性”的“性1元论”。
⑤然而对于弗洛伊德提出的“女性被虐狂”她不仅没有进行直接的批驳,而是在1定程度上认同了他的观点。
虽然波夫娃没有直接使用“女性被虐狂”这个术语,但是她指出,男性总是在床上要求女性又冷又热,“他也要求她完全属于他而又不成为负担;他希望她既能在世界上给他1个安定的窝,又能给他以自由,既能承担周围的单调的事务,又不会惹他心烦;他希望他既能占有她,又能不属于她,既能结伴生活又能独来独往。
”(P573)而女性对男性的这些要求没有作出任何抵抗,而是全盘接受,而且全身心的投入以攫取意想中的男人,并为拥有这样的爱情而感到幸福。
由此可见,对于女性的受虐倾向的论述,两位学者1个从男性的角度显示了对女性的歧视,而另1位则是从女性的角度,对男性的行为进行了谴责。
而对于这样1种两性关系的存在,两位性学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了认同。
而从莱辛的创作中可以发现,其中的男性人物形象,无论是安娜的情人麦克尔,爱米丽的情人杰拉德,还是特里莎的情人阿里克斯,他们都具有波夫娃所谴责的男性的思想观念。
虽然有评论家指出,莱辛书中的男性人物的这种若即若离、不负责任的性格特点,与英国心理学家莱恩在其专著《分裂的自我》中提到的“存在性不安”有不谋而合之处⑥,即“个体感到正常世界的生活威胁着他的生存,使他面临被吞没、被爆聚、被僵化的危险”⑦,个体感到与现实世界的接触,处处都是威胁,因而无法与他人正常的交往. 但是其女性人物都多少表现着或隐含着自我受虐的倾向。
它不仅仅表现在男女性关系上,而更多的指是男女在爱情中,女性放弃了感情上的独立,依附于男性,在感情中自愿毁灭自我的倾向。
因此两位学者在著述中都涉及的男女关系模式,在莱辛的作品里成了1种两性关系的原型。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现象是源于女性本身具有的气质,无可改变,因而成为男性优于女性的基础。
莱辛在她的作品中通过她的女主人公的情感历程探索出了1条打破这种关系的出口。
从她的第1部小说《野草在歌唱)中,莱辛已经接受了弗洛伊德关于女性自虐症的观点。
女主人公玛丽·特纳生长在1个种族戒备森严的社会,为了结束大龄单身生活,怀着“接近自然”
⑧(p48)的美梦,她仓促地和并不了解的农场主迪克结了婚。
在他们的婚姻生活里,她强迫着自己去爱和他没有任何共同语言的丈夫,因为她觉得“她需要1个比自己坚强的男人,……如果他的意志力确实比她强,并因此真的占了她的上风,那她1定会爱她……可惜迪克不是。
”(P132)有评论家曾指出:矛盾的是,玛丽对迪克的在性生活和精神上的冷淡是致使迪克懦弱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是玛丽仍然无意识地极力屈服于这个“比自己强壮的男人”。
在虚无的婚姻生活里,玛丽又与黑人奴仆摩西发生了关系。
早期白人文化的种族歧视教育与她现在对摩西的爱欲交织在她心里,令她10分痛苦。
她早已意识到这种关系必然会走向毁灭,可自己却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最终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婚前那个独立自由的玛丽在婚姻生活中1步步地走向自掘的坟墓。
在整部书中,玛丽1直都处在被动的地位,自愿承受爱情婚姻的痛苦,强迫自己去爱自己不爱的丈夫,无果后又与黑人奴仆摩西发生越轨关系。
在种族划分森严的社会,她却甘心冒大下之大不韪,在这种危险的、预示着毁灭的爱情中寻求愉悦与快感。
在临死前,玛丽终于认识到:“她1步1步地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变成了1个没有意志力的女人,坐在1张又脏又臭的破沙发上,等待着黑夜来毁掉她,社会文化论文《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点新探》。
◆分享好文◆那是她应得的,她自己完全知道这1点。
但是为什么呢?她又犯了什么错呢?”(p211)由此可以看出,玛丽身上已经开始体现了弗洛伊德关于女性自虐倾向的观点,她的自我毁灭倾向最终把她带到了生命的尽头,只是她至死没有察觉到摧毁她的就是被她的自虐倾向而消磨了的脆弱的意志。
关于弗洛伊德的女性自虐症在莱辛的《金色笔记本》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在《金色笔记本》中,安娜与其情人麦克尔的1段感情历程被安娜以自传小说《第3者的影子》的形式记述在了“金色笔记本”中。
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爱拉和保罗就是生活中的安娜和麦克尔。
保罗是有妇之夫,爱拉明知如此却仍然与其维持了5年的婚外恋关系。
在他们的爱情中,爱拉放弃了独立的人格,她的职业和她的社会活动。
她不再是原来那个有点女权主
义思想的女作家,因为保罗不希望她写作,还曾因此而挪揄她(P217)。
爱拉离开了自己的世界,而生活在保罗的世界里,屈尊俯就,愿意满足保罗所有的意愿。
还要克制自己不为保罗与其他女人有染而嫉妒。
她所做的1切都只是为了把保罗留在自己的身边。
爱拉越陷越深,完全失去了自我。
而保罗自始至终只想与爱拉保持着介乎朋友与情人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不希望爱拉介入他的私生活,也没有打算投入太多的感情。
当他察觉到爱拉泥足深陷会导致他们之间关系变质的时候,他没有留下任何理由就离开了爱拉。
在两人的关系中,爱拉承受着作为1个第3者的耻辱,忍受着放弃自尊和自由的痛苦,还要按捺着保罗若即若离的态度预示着他随时会离开的恐惧。
然而,在羞耻与痛苦的折磨下,爱拉(安娜)觉着是在享受着被爱的快乐,并对这样1种快乐依依不舍。
与玛丽不同的是,安娜意识到了他们这种非正常关系的危险性,她求助于心理医生,马克斯夫人。
在1次心理治疗中,安娜曾向马克斯夫人描述了这样1件事:她曾经在睡梦中哭泣,而且她觉得在睡前她就知道自己会哭的,而哭泣让她感到快乐。
在安娜记述的她与心理医生的几次治疗中,人们知道安娜的哭泣是因为无法承受她与麦克尔的关系的痛苦,而她明知是苦,却快乐地享受着,她把这称之为“在痛苦中的快乐”(P419)因而她问马克斯夫人:“你认为我是被虐狂吗?”(p219)安娜意识到了自己的受虐倾向,却无力摆脱它,直到麦克尔抛弃了她,她得以解脱。
[NextPage]
随着莱辛笔下的女性逐渐意识到女性在爱情中表现出的受虐倾向,先前那种不公平的,非正常的两性关系模式,在莱辛的创作中转化成了1种原型模式,成了莱辛在日后描写两性关系时,极力颠覆的对象。
在千禧年之际,已入耄耋之年的莱辛又出版了她的新作《本,在这个世界上》。
这本书是1988年出版的《第5个孩子》的续集。
本是戴维和哈里特·落瓦特夫妇的第5个孩子。
他生来就是个“怪物”——体格健壮惊人,还很野蛮冷酷,像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前的野蛮人,他把1个好端端的家庭搞得4分5裂。
在《本,在这个世界上》1书开始,本已经18岁了,已经离开了家,在外流浪3年了。
《第5个孩子》描写了本在家庭中与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冲突,最终他被不容于家中,而不得不流浪街头。
续集讲述了本与整个社会中的各种人和事的冲突,和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伦敦的时候,他被同情他的妓女瑞塔的男友约翰赶出了英国,骗到了法国尼斯,在那里在他感到无法独立生存的时候,又被美国电影制片商阿里克斯诱拐到了巴西里约热内卢。
本1生都在试图融于这个世界中,找寻在这个世界上属于他的1方土地和与他是同类的人们。
在这样的寻找失败后,他选择了自杀,最终消失在了曾经生活过和他同类的人(原始人)的山林中。
此书主要叙述了本的种种经历,但是书中也描写了1对恋人的情感生活,即阿里克斯与他的巴西女友特里莎。
虽然两人的关系已经不再具有莱辛先前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沉迷、自虐,而男性置若罔闻的关系,但是这样1种关系代码却隐含在两人的关系之中,莱辛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在颠覆那种不平等的关系。
在书中,和先前其他男性形象1样,阿里克斯也是1个不负责任,花花公子类型的男子。
他在巴西拍片时曾雇佣了特丽莎,随后两人成为了恋人。
他需要特里莎不仅因为她漂亮,更因为他需要有个女人为他料理他在巴西的家,帮他款待他的形形色色的朋友。
就好像杰拉德需要爱米丽1样。
“1个男人拥有1个女人,1个出席正式场合的女人,就像是他的第1个妻子,甚至在他拥有1后宫嫔妃的时候……”(p140)然而,特里莎却拒绝像爱米丽1样做“后宫”中的皇后。
她1开始就知道她与阿里克斯的关系的实质,但是她又清楚地知道,和阿里克斯在1起,由阿里克斯供养她,可以使她不会再回到为了养家而出买身体的凄惨生活,在她遇到可以为她带来终身幸福的人之后,她毅然选择了离开,奔向了自己的新生活。
在莱辛的小说中,这是1种新的两性关系模式,女性不再追求虚幻的爱情,不再为爱而折磨自己,不再自愿为爱而受男性的控制,女性最终摆脱了弗洛伊德所认为的女性生而具有的受虐倾向,而走向了情感上的独立。
莱辛对女性的问题的关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评论界1向颇有争议的是莱辛在作品中是否在
宣扬女权主义。
也曾有评论家把莱辛与波夫娃做比较,把《金色笔记本》誉为是“女权主义宣言《第2性》的姊妹篇。
”⑩就此问题,莱辛在1971年《金色笔记本》的再版序言中,矢口否认自己的作品“是在为妇女解放运动吹响号角”(p9)。
而另1方面,莱辛作品中的女主角所表现出的对爱情的无能为力,在感情上的不独立,也曾让许多女权主义批评家感到失望。
莫瑞·阿里特曼在其文章“在我们说‘我们’之前”中,就清楚的使用了受虐狂这个词来形容安娜对其情人的态度(11)。
思格瑞特·霍姆奎斯特在其专著《从社会到自然:论多丽丝·莱辛的〈暴力的孩子们〉》中也谈到了主人公玛莎·奎斯特在感情上的不独立。
诚然,莱辛也关心妇女的自由问题,但是与波夫娃以对男性的控诉为主的论述中,莱辛通过描写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受虐倾向,到她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主动摆脱了这种精神病症,可以看出莱辛认为女性问题的症结在于其自身,女性要寻求自由应首先从自身开始,只有取得精神上的独立,她们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就像安娜,她虽然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拥有自己的职业,自己的1间房,可是在感情上对男性的依赖摧毁了她所拥有的1切。
男权社会的统治是根深蒂固的,它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社会改革是1项长久而深远的运动,它不是1朝1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1部分人可以彻底改变的,女性的自由之路不在于推反她的压迫者,而在于战胜自己。
莱辛在《金色笔记本》1971年版序言中提到:“女人们都是懦弱的,因为他们处在半奴役的状态下太久了,那些准备为她们真实的思想、感受和经历抗争的女性人数,与那些被女人们爱着的男性人数相比,还实在太少了。
”(P9)女性们真正可以做的应该是对自身的正确的认识和对自我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