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
2007诺贝尔文学奖 多丽丝·莱辛(Do_20141008_164022
多丽丝 莱辛
多丽丝莱辛多丽丝·莱辛多丽丝·莱辛言语不多,与人叙谈很是专注,亦很少讲到自己。
1993年5月,莱辛与小说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传记作家霍尔罗伊德共同访问社科院外文所,我曾与上述诸位畅谈文学之味。
记得她言谈举止没有丝毫大人物的痕迹,自然流露出一种老奶奶的亲和力。
这是20年前的事了,今日犹在眼前。
斯人已去,只想把她的书再读一遍。
莱辛也是一位直言不讳的公众人物,对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的种族隔离与社会不公毫不留情地予以抨击,她为此曾被南非禁止入境30年。
但莱辛对非洲的一草一木都满怀深情。
2021年,莱辛获诺贝尔文学奖。
当年12月,她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斯德哥尔摩的颁奖仪式,但是准备了书面发言。
演讲题目出人意料——《论没有得到诺贝尔奖》。
她谈到一位年轻英国人在津巴布韦从事基础教育,历经艰难。
那里的儿童渴望书籍,学校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教育设备,何来图书?莱辛说,孩子们的祖父母生活的时代,尚有口头文学传统,不识字也能讲故事;然而在今天,口述传统消逝,小学生接触不到图书,长大自然就当不成作家,遑论得诺奖。
莱辛为他们难过,也希望听众伸出援助之手。
关心社会不公和弱势群体命运,为其他人的不幸而焦虑,这是莱辛60多年创作生涯的重要特征之一。
莱辛在漫长一生中,始终心系非洲,也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轨迹。
她父亲是派驻波斯(今伊朗)的英国军官,受重伤(失去一条腿)后与照顾他的英国护士结为连理。
莱辛1919年10月出生,5岁时父亲在南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买下一大片土地,举家迁往非洲务农。
莱辛在一家天主教女校就读,14岁就进入社会,没有受过正规大学教育。
她从此开始绵延一生的自学生涯,主要的学习材料便是19世纪俄国、法国及英国文学作品。
“二战”期间,她在左翼图书俱乐部影响下加入共产党。
1949年莱辛带儿子离开非洲,定居伦敦,留在身后的是两次婚姻和另两个孩子。
在非洲的生活经历是她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创作素材。
多丽丝·莱辛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多丽丝·莱辛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彭春燕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摘要:英国文坛的多丽丝·莱辛是富有独创精神、作品高产、思想独到的杰出女作家,最擅长的是以深刻的生态意识、多变的文学视角、丰硕的创作成果而享誉世界文坛,作品中常常出现种族主义、女权主义、父权制、心理学等内容,但这些都是基于当代政治背景和妇女所遭遇的不幸。
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角度出发,对多丽丝莱辛的小说进行重新阐释,揭示出蕴含于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深入思考,展现莱辛作品的时代性和艺术性,进而剖析多丽丝·莱辛的生态女性价值观,为新常态下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和价值参考。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父权制;生态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459-02引言随着社会进入新常态,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工作便捷性和高效性大大增强,然而,雾霾污染严重、水土植被破坏、人口基数增加、社会阶级明显、精神压力过大等问题也与日俱增,生态女性主义就是在这样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语境下诞生的,同时也是对男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双重解构,主张打破自然界不平等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和全面自由。
本文介绍的多丽丝•莱辛恰恰是拥有生态女性意识的文学大家,作品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蕴含了平等、和谐以及破坏、征服的诸多因素,均呈现出生态与女性的共性问题。
一、多丽丝•莱辛与生态女性主义的内涵关系作为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多丽丝•莱辛(1919-2013)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伟大的女性作家,于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的早期作品取材于她在非洲的经历,以自传性内容为主,她作为英国殖民统治在非洲的见证者,以锋利的笔触和犀利的文风揭露了殖民者在非洲所犯的罪行,批露了殖民文化的极度贫瘠。
生态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背景来自于统治妇女和征服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它既是妇女运动与环境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看待世界的哲学观与文化理论。
介绍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 英文版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Personal life
Honor award
Main compositions
作家简介
• 多丽丝· 莱辛,CH,OBE(英语:Doris Lessing,1919年10月22日-),英国女作 家,代表作有《金色笔记》等,被誉为继 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几次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 奖项。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迄今 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 此外她是历来第卅四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 在文学奖则是第十一位。
主要作品
Grass is Singing' (1950) 《青草在歌唱》 Fiv‘ (short stories) (1953)《短篇小说五篇》,获得毛姆文学奖 The Children of Violenc' Series 《暴力的孩子们》五部曲(1952-1969) Martha Ques'《玛莎· 奎斯特》 (1952) A Proper Marriag'《良缘》 (1954)) A Ripple from the Stor') 《风暴的余波》 (1958) Landlocke'《被陆地围住的》 (1965) The Four-Gated Cit'《四门之城》 (1969) Going Hom' (memoir) (1957) The Habit of Lovin' (collection) (1957) Win' (short story) (1957) In Pursuit of the Englis' (nonfiction) (1960) Golden Notebook‘ 《金色笔记》 (1962)被公认是莱辛的代表作 Cat Tales猫系列: Particularly Cat'《特别的猫》 (stories & nonfiction) (1967) Particularly Cats and Rufus the Survivo'《猫语录》 (1学奖(Somerset Maugham Award) (1954年)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莱辛也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
《金色笔记》(1962年)奠定了她在西方文坛的地位,这也被公认为是其代表作。
这本大作叙述手法已有别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意识流,全书不分章节,由一个故事,5本笔记构成。
该故事题为《自由女性》,女主角为安娜。
故事似乎是相互连贯的,但莱辛将它分为五部分,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
虽然此书是安娜的成长纪录,但内容也涉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共产主义与男女间的爱情。
显然,这本小说内容丰富,兼具感性与知性。
《金色笔记》内容概要:《金色笔记》(中译本名为《女性的危机》),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情节”,难以复述其“故事梗概”。
在这部作品里莱辛打破了她以往所采用的按时序叙事的写作方法,从数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表现女主人公安娜·弗里曼·吴尔夫的生活。
人名具有象征意味,就象玛莎·奎斯特的姓(Quest )意为“追求”,安娜名字中的“弗里曼”(Freeman )意思是“自由人”。
全书以名为“自由女性”的第三人称中篇叙述为框架。
该故事分为五个小节,讲述安娜及其女友莫莉的生活和事业,每两节之间夹有一连串所谓的“笔记集”,其内容取自安娜的四个笔记本(即黑色,红色,黄色和蓝色四本),如此反复四次,在最后一节“自由女性”之前还插入了一个独立的“金色笔记”部分。
其中黑色笔记本中记载着安娜年轻时在非洲的主活,特别是她在当地一个左翼小团体中的活动,以及因此历经的幻想、激情与失望。
她的第一部小说《违禁的爱情》就是这段生活的产物。
红本记录着与政治事件和活动有关的事。
黄本中是一束草稿,描写一个叫爱拉的虚构的人物的爱情纠葛和写作生涯。
莱辛《裂缝》中的两性关系解读
莱⾟《裂缝》中的两性关系解读2019-10-29多丽丝·莱⾟是⼀位勇于不断⾃我超越的⼥作家,因为她从⼩便从母亲⾝上看到越来越多的悲剧,她认为那⼀代的⼥⼦就是为了⽣孩⼦,⽣完孩⼦之后,她们的⽣命便结束了。
因此,莱⾟希望做⼀位超越这种模式化的新型⼥性。
正是这样⼀种思想上的认识和叛逆⼼理才使得她在⾃⼰的多数作品中有着对⼥权主义的不断阐释。
在作品《裂缝》中,莱⾟向我们介绍了⼥权的⼀种超越。
本⽂将对其中所蕴涵的两性观和⼈⽣观进⾏探析,以更好地领会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类的起源――双性同体有关于⼈类的起源问题,在古代的《圣经》和神话传说中就已经进⾏过⽆数次的探讨,认为它从开始就是⼀种双性同体的现象。
《圣经》中将上帝描述成⼀种雌雄的共同体。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柏拉图也指出,在刚开始,⼈类是半阴半阳的,是宙斯将他们分开,并开始了他们对⾃⼰另⼀半的寻找过程。
在世界上,第⼀个男⼈是亚当,第⼀个⼥⼈是夏娃,她只是亚当的⼀根肋⾻⽽已。
在原始资料中所记载的⼈类双性同体的性质,我们在莱⾟的作品《裂缝》中得到了解释。
但是作者给我们呈现的这种⼈类的起源是基于⼀种⼥性的观点。
在书中,⼈类最先出现的是⽣活在海滨的⼥性,她们在铺满沙⼦的洞⽳中⽣存,在洞外⾯有着⼀条裂缝。
最开始,⼥性主要借助⽉亮的⼒量来进⾏⼦嗣的繁衍。
对于这些新⽣婴⼉,⼥婴被⼤家称作是裂缝⼈,⽽男婴则被认为是怪物。
刚开始,⼈类就是双性同体,他们之间是⼀种相互统⼀和对⽴的关系。
这样的思想是对基督教的⼀种颠覆,即基督教⼀直所信奉的是“⼥性是男性的附属品”。
⼆、两性的分裂与⽃争在《裂缝》中,作者向我们展⽰的是⼀种男⼥之间的⽃争和发展。
在经过分裂之后,两性之间在⾝体结构上出现了不同,于是便产⽣了彼此之间的排斥、仇恨等,冲突和⽃争便随之开始。
《裂缝》中所描述的男⼥,他们对彼此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对对⽅的⽣理特征进⾏了更多的丑化。
借助⽉亮的⼒量,⼥性开始进⾏单性繁殖。
男⼈和⼥⼈彼此之间是互相讨厌和憎恨的。
看似简单,实则博大——多丽丝·莱辛《草原日出》赏析
看似简单,实则博大——多丽丝·莱辛《草原日出》赏析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年出生于塞尔维亚,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草原日出一书曾获得1971年英国普利策文学奖,是她获奖的代表作。
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莱辛将草原的美好风光,城镇的生活气息,乡村的闲暇捕捉得淋漓尽致,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带给读者智慧和美好。
《草原日出》一书由18个短篇小说组成,每篇故事都是以草原作为背景,以草原里的居民作为主角,描写他们生活、习俗和性格,并结合着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特质。
《草原日出》中莱辛充分体现出“草原”这个主题,草原的长草、沙漠的炎热,草原上的祭奠,以及草原上牛羊的游荡。
每晚都有变化,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让人感受到整个草原的变幻无常。
莱辛的文字风格简洁朴实,就像是一块经常受到风吹日晒的草原,没有多余的装饰,每句话都深刻而又细腻,读者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真实地感受到草原上不同季节里的变化,以及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和习俗。
另外,莱辛在《草原日出》中也体现出一种隐藏的文化趣味。
比如,德龙马维托斯在《普雷斯里和他的狗》中,描写了普雷斯里在草原上追逐一只母狗的故事;《夫妇的一天》中,另一位草原牧民马克欧特文的行为,把生活在家庭里的夫妇的身份放在草原上,描述他们怎样以草原的幽默来解决家庭里的问题。
莱辛在《草原日出》中展现出了普通牧区生活的真实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生存和生活的尊重与关怀。
例如,《牧场里的故事》中,小说主人公头盖康,他经常把头盖康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以此来传承牧场的传统和智慧。
而在《云开》中,莱辛用轻松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图画,描绘了一个快乐的家庭,当太阳刚刚从云端升起时,他们一起欢庆祖先给他们带来的财宝,同时也维护着自然的秩序和生命的根源。
总之,多丽丝莱辛的《草原日出》这本书,通过描绘草原上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和蕴含的哲理,深刻地彰显出人性的博大,同时也传递出作者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和关怀。
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女性形象研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英国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洞察而闻名。
她的非洲题材小说尤其精彩,展现了非洲大陆上不同文化、不同人群的生活和命运。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展现了她对于女性命运和社会地位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从多丽丝·莱辛的非洲题材小说入手,探讨她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观念。
多丽丝·莱辛的非洲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多种多样,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
她深入描绘了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们各自的命运和挣扎。
农场主妇、土著女性、城市妇女等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在她的小说中频繁出现,通过她们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多丽丝·莱辛对女性处境的关注和思考。
在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中,农场主妇是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
在非洲的殖民地时期,许多英国人在非洲经营农场,其妻子则成为了农场主妇。
多丽丝·莱辛通过对这些农场主妇的描写,展现了她们在异国他乡的艰难生活和内心挣扎。
这些女性在非洲的土地上,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养育子女,同时还要应对殖民统治者的压力和对土著劳工的管理。
她们经常面临着孤独、无助的境地,同时又要保持坚强和果敢。
多丽丝·莱辛通过对这些农场主妇的塑造,展现了她们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命运,对她们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刻的刻画。
除了农场主妇,土著女性也是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重要形象。
在殖民地时期,土著女性承担着农场劳工、家庭女佣等重要角色,她们的生活常常被边缘化,受尽压迫和剥削。
多丽丝·莱辛通过对这些土著女性的塑造,展现了她们在压迫和剥削下的艰难生活和对抗精神。
她关注这些女性的命运,揭示了她们被殖民统治者和社会边缘化的痛苦处境。
在小说中,这些土著女性常常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奋起反抗不公义,展现了她们的坚韧和勇敢。
多丽丝·莱辛——英国女作家
多丽丝·莱辛——英国女作家
多丽丝·莱辛介绍
中文名:多丽丝·莱辛
外文名:Doris Lessing
国籍:英国
出生地:伊朗
出生日期:1919年10月22日
逝世日期:2013年11月17日
职业:学者,作家
主要成就:1976年梅迪西斯外国小说奖
1981年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
1989年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1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金色笔记》,《暴力的孩子们》
笔名:简·萨默斯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年10月22日-2013年11月17日),笔名简·萨默斯,英国女作家,代表作有《金色
笔记》等,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
在2007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这位英国女作家。
她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
此外,她是历来第三十四位诺贝尔奖得主,第十一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13年11月17日,英国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去世,享年94岁。
多丽丝莱辛小说主题的多元性探讨
摘要:多丽丝·莱辛是英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她的创作形式多样、主题多元、风格多变、影响深远。
本文从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莱辛小说主题的多元性,借此扩大对莱辛的文学作品的研究范围,增进对莱辛创作的多层次的理解。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小说主题;多元性多丽丝·莱辛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莱辛共出版50余部长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集,还有不少散文集、自传和回忆录。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莱辛的创作研究多从莱辛小说的艺术形式、创作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综合性研究。
但也存在研究视角趋、研究内容重复、研究对象集中、孤立研究不足等问题。
与多丽丝.莱辛作品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对莱辛作品的研究时间要晚一些,2000 年以前涉及到莱辛及其作品的研究数量比较少;2000 年之后,莱辛及其作品研究在国内发展较为迅速,但是许多研究都是集中在对她的小说《金色笔记》或其他几部长篇小说方面。
而对她短篇小说及她中后期的作品较为忽略,比如,其科幻作品,以小说《玛莎和丹恩历险记》为例,此小说仅在2022年由刘颖翻译,此后便再无其它译本,再具体到小说《三四五区间的联姻》,以及《玛莎和丹恩历险记》等,国内对这些作品的解读与研究并不多。
较多研究者往往习惯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析莱辛的小说,研究方向稍显单一。
而莱辛小说主题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女性等,内容丰富,对小说主题的多元性的研究是对莱辛小说文本研究理论的纵深扩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对莱辛的关注早于中国,已形成体系化、学术化和理论化的研究。
欧美文学界、批评界对莱辛的评述,自五十年代起逐年递增。
1971年美国学者Paul Schlueter在现代语言学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年会上专题研讨她的作品。
1975年狄. 斯林民创办多丽丝?莱辛专刊,1976年出现了以她的作品为题的博士论文,到70年代末在美国已有35篇有关她作品的博士论文。
多丽丝莱辛多丽丝莱辛的励志人物故事
【多丽丝•莱辛】多丽丝•莱辛的励志人物故事【-父亲节祝福语】1919年10月22日,多丽丝降生在波斯(如今的伊朗), 父母都是英国人。
童年生活大都在英国殖民地南罗得西亚,现在的津巴布韦度过。
他父亲是个极富浪漫情调的人,希望过隐居的农场生活,期待通过耕种玉米致富,但财富不但始终没有踪影,反而债台高筑。
7岁那年,多丽丝被送进修道院的寄宿学校,修女们用地狱烈火之类的故事吓唬孩子们。
13岁,多丽丝由于眼疾中途辍学了。
之后,她先后从事过保姆、电话接线员、办公室工作人员、速记员和记者等职业,但她始终没有停止过阅读。
多丽丝的童年几乎在孤寂中度过,孤独之中,她与19 世纪的文学大师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开始她并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小说家,但狄更斯、司各特、斯蒂文森、吉卜林,D-H •劳伦斯、司汤达、托尔斯泰和陀斯妥也夫斯基,这些19世纪的文学大师的作品给了她取之不尽的营养,也赋予了她批判社会的勇气和智慧。
为了读到更多的书,多丽丝甚至加入了左翼社团。
多丽丝•莱辛在自传中写道:“童年时期的压抑和艰苦通常造就出作家来,因为这样的童年让你学会处处提防,事事留心,而正是一个作家应该具备的。
” 18岁,多丽丝开始向南美的一些杂志岀售自己所写的故事,也完成了她的两部练笔小说,使她逐渐成为了一名作家。
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多丽丝开始涉足反种族歧视的激进的政治生活。
1945年她再婚,但紧接着就是又一次婚变。
1949 年,多丽丝独自带着与第二任丈夫莱辛先生所生的儿子回到英国。
多丽丝没有将丈夫的姓改成原来自己的姓一一泰勒,而是一直称呼自己为多丽丝•莱辛。
从此也可以看出,她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女权主义者。
二战后的岁月是艰辛的,莱辛说她几乎生活在梦魇里,经济状况一度陷入窘迫。
1950年,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在伦敦岀版,为她赢得了声誉,登上了英国文坛。
小说以一名黑人男仆杀死白人女主妇的案件为中心,通过对女主人公玛丽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殖民统治制度下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剖析了造成玛丽悲惨结局的社会根源,被评论界誉为战后最杰出的英语小说之一。
多丽丝·莱辛和她的作品
多丽丝·莱辛和她的作品多丽丝·辛(Dons Lessing,1919一)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出生在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国人。
她五岁时父亲率全迁到南非罗得西亚场(现称津巴布韦)农,家境一直比较困窘。
莱辛十五岁(又有说是十二三岁)时因眼疾辍学,十六岁开始工作,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
她青年时期积投身反对殖民主义和法西斯战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加入共产党。
她曾两次结婚,有三个孩,莱辛是第二个丈夫的姓。
她在结束了第二次婚姻之后,于1949年携幼子移居英国,当时两手空空,全部家当是提包中的一部说草稿。
该文稿不久后付梓出版,名为《青草在歌唱》(1950),记述非洲农庄中黑人男仆杀死白人女主人的案件,侧重心理刻画。
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暴力的孩子们》五部曲──即《玛莎·奎斯特》(1952)《良缘》(1954)《风暴的余波》(1958)《被地围住的》(1965)以及《四门之城)(1969),以诚实而冷静的笔触记述了一名在非洲长大的白人青年妇女的人生求索。
《金色笔记》(1962)通常被公认是莱辛的代表作。
在那部作品中,她打破了以往采用的按照时序叙事的传统写作方法。
全书以名为“自由妇女”的第三人中篇故事为框架,分五个小节记叙两位单身母亲(安娜和莫莉)的生活和事业。
各小节之间夹有一串安娜的“笔记集”。
这些笔记片段以笔记本的颜色(黑、红、黄、蓝)命名,分别记录着女作家安娜过去的非洲经历、与政治生活相关的事件和体验、一篇正在构思的小说和她当时的人生活。
最后一节“自由妇女”之前还嵌入一个独立的“金色笔记”部分。
全书呈现一种刻意安排的万花筒式的混乱,其多重结构与作品的多重主题相对应。
该书引起广的共鸣和女权主义者的关注,它在写作手法上的尝试和创新也得到了评论界的重视。
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莱辛对心理学及伊斯兰神秘主义思想的强烈兴趣开始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简述地狱之行》(1971)《黑暗前的夏天》(1973)和《幸存者回忆录》(1974)等品发表后,她又另辟蹊径,推出一系列总名为《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的所谓“太空小说”,包括《什卡斯塔》(1979)《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198O)《天狼星试验》(1981)《第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等,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写出了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率比虑。
英美多丽丝·莱辛研究概述[权威资料]
英美多丽丝·莱辛研究概述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本文概述了多丽丝・莱辛的国外研究现状。
从作品研究、理论视角和关注侧重等方面考察了英美莱辛研究呈现出的特点、不足和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与之前大多数莱辛研究综述性文章不同,本文以一种宏观的视野放眼国外,对英美莱辛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概述,以期更完善、充实莱辛及其作品的研究。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国外研究概述一、研究现状多丽丝・莱辛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女作家”。
①她的创作思想深邃,不拘泥于传统,获得了多个世界级文学奖,并于2007年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从20世纪50年代出版第一部小说开始,多丽丝・莱辛就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持续关注。
英国的多萝西・布鲁斯特(Dorothy Brewster)是最早对莱辛的小说及代表作《金色笔记》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进行研究的学者。
她的《多丽丝・莱辛》(1965)是关于这位女作家最早的一部评论集,也是早期莱辛研究的代表。
1971年,美国学者保罗・施吕特(Paul Schlueter)在现代语言学会年会上把莱辛的作品作为专题,之后,莱辛在美国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并且被拉到了美国女性主义的阵营。
1975年和1977年,美国成立了莱辛研究会,并分别创办了《多丽丝・莱辛专刊》和《多丽丝・莱辛通讯》,1980年《现代小说研究》出版了莱辛研究专刊。
到70年代末,国外已有35篇有关她作品的博士论文,24本专著出版发行。
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多萝西・布鲁斯特(Dorothy Brewster)、迈克尔・索普(Michael Thorpe)、保罗・施吕特(Paul Schlueter)和罗伯特・鲁宾什坦(Roberta Rubenstein)。
多萝西・布鲁斯特(Dorothy Brewster)侧重于对莱辛整体创作的研究,保罗・施吕特(Paul Schlueter)则从作者本身特质和自我认知角度来分析,罗伯特・鲁宾什坦(Roberta Rubenstein)对《金色笔记》的形式创新做了精彩的评述。
寻求女性意识--论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摘要:20世纪英国文坛杰出的女作家之一、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以其怀疑、热情与洞察力,仔细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
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笔触刻画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当然也不乏众多形象鲜明的男性形象。
在她的众多作品中女主人公们大都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表现出极强的母性意识,“性解放”的进一步发展也增强了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社会深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女性形象;女性意识;母性意识;性解放Abstract: Doris Lessing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ontemporary female writers in Britain, who also won the Nobel Literature Prize in 2007. She uses her doubt, passion as well as inspection to survey our decomposed civilization carefully. And her unique style of writing depicts not only lots of impressive female characters, but also considerable brilliant male characters. In her works, most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are full of strong feminine consciousness, matern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xual Liberation” improves her female characters’ social meaning and impact.Key words:Doris Lessing; Images of Women; Female consciousness; Maternity; Sexual Liberation“人们逐渐明白在我们中间这么多年一直生活着一个伟大的小说家,而我们大家竟谁都没有察觉。
Doris Lessing (多丽丝·莱辛--诺贝尔获奖作家)
留学(英美澳法加新六国)租房
• 留学公寓在线隶属于同维思 创网络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公司 总部位于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 中国人民大 学文化科技园。
• 提供免费的海外学生公寓在 线预订服务,不收取任何手续费或中介费。 留学生直接向海外学生公寓支付费用, 无任 何中间环节。
1. Somerset Maugham Award (1954) 2. Prix Médicis étranger (1976) 3. Austrian State Prize for European
Literature (1981) 4. Shakespeare-Preis der Alfred
Dramas
Each His Own Wilderness (1959) Play with a Tiger (1962)
Poetry
1. Fourteen Poems (1959) 2. The Habit of Loving (1957) 3. A Man and Two Women (1963) 4. Winter in July (1966)
Doris Lessing
Doris Lessing’s works
Novels:
The Golden Notebook(1962) The Grass is Singing(1950) Briefing for a Descent into Hell(1971)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1973) Memoirs of a Survivor(1974) The Good Terrorist(1985) The Fifth Child(1988) Mara and Dann(1999) The Sweetest Dream(2001) The Cleft(2007)
多丽丝·莱辛小说《天黑前的夏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外国文学研究多丽丝・莱辛小说《天黑前的夏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郭倩茹(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多丽丝•莱辛(1919—2013)通过关注女性和自然,反思现代社会文明。
在她的小说《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多次梦见一只受伤的海豹,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描绘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共情关系。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角度,具体从父权制管控下的女性与自然、女性与自然的共情关系以及女性与自然的未来三个方面探索女主人公的认知困境和成长过程。
关键词:《天黑前的夏天》;多丽丝•莱辛;凯特;海豹;共情关系;生态女性主义0.引言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文学的“常青树”,瑞典学院的评价一“她是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她用怀疑、热情和远见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一体现了她对女性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当代社会文明的反思。
《纽约时报》高度评价《天黑前的夏天》一“不仅是多丽丝•莱辛最好的小说,也是继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Lenard,1973:113),以独到的视角审视中年女性的精神危机,细述女性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书中多次出现的海豹受伤的梦境和主人公凯特的心理变化以一种隐喻的方式相互映衬,海豹不仅是凯特的化身,也代表自然,凯特和海豹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女性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研究成果丰硕,大多从女性主义角度但颇具争议。
一类认为凯特构建新的身份,实现精神上的再生,斯内哈•帕塔可%Sneha Pathak)表明,“凯特完成自我探索后,以回归家庭的方式开启新旅程”%Pathak,2014:371)。
另一类认为凯特的回归家庭没有打破传统观念,艾莉森•卢里%Alison Lurie)认为,“凯特回到不知感恩的孩子和不忠的丈夫身边,未能实现真正的解放”%Lurie,1973:18)。
此外,不少文献提到海豹之梦,贾妮斯•斯托特%Janis Stout)从象征主义阐述“海豹之旅象征着凯特的自我发现之旅”%Stout, 1990:16),孙元从心理学分析“海豹是凯特心理的外在反映,海豹从受伤到得到拯救反映了凯特的人格从失衡到平衡的过程”%孙元,2010:8),但很少有研究把海豹和自然联系起来,凯特与海豹、花园等自然的接触,增强女性与自然精神上的相知,产生了共情关系。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研究述评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研究述评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中期世界现状和人们精神风貌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和研究。
本文将从该作品的艺术形式、主题内容和创作风格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述评。
《金色笔记》在艺术形式上的大胆改革和尝试,是该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该小说采用了五本笔记穿插的形式,将整个故事分为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不仅使作品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更在文学创作上引领了一种新的潮流。
通过对不同类型笔记的运用,作者将不同类型的故事和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加丰富和多元。
《金色笔记》的主题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政治生活、爱情生活等。
通过这些主题的交织,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四分五裂。
其中,黑色笔记和红色笔记是该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部分。
黑色笔记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在非洲的经历,涉及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时期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红色笔记则记录了主人公的政治生活,展现了她对斯大林主义由憧憬到幻灭的思想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
《金色笔记》的创作风格也非常独特。
作者采用了多样化的叙述方式,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真实。
同时,作者还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自传色彩。
《金色笔记》的创作风格还表现在其结构的设计上。
作品采用了开放式结局的结构,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和推测,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和启发性。
《金色笔记》是一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作品。
通过对其艺术形式、主题内容和创作风格的研究和述评,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多丽丝·莱辛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魅力和敏锐洞察力。
作为一部反映20世纪中期世界现状和人们精神风貌的作品,《金色笔记》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四分五裂的精神风貌,更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多丽丝·莱辛
• 从结果上看 杰瑞在经历生活的磨难后,获得了对社会、 对人生、对自我的明确的重新认识。
三个视角看《游过隧道》
• 对母亲来说,她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 演什么角色 • 对青少年来说,他来说,他们对杰瑞的态度又 会给杰里带来什么影响
• 母亲在杰瑞成长中扮演的角色,不是开荒 者,而是引导者 1 杰瑞,十一二岁,丧父 2 在“安全的海滩”还是去“岩石嶙峋的海 湾”的问题上 3 母亲从来没有将眼光从儿子身上移走,一 直在沙滩上关注着杰瑞
• 青少年(杰瑞)成长的艰辛 1 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没有父亲的陪伴, 引导和保护。 2 受到异国文化的排斥,在度假地,他是个 外国人,语言不通,肤色各异,无法被当 地男孩所接纳。
• 杰瑞成长程中的遇到的障碍 作为当地人,那群男孩,在一个游客用取悦 的方式向他们示好,想跟他们融为一体时, 他们给杰瑞的不是友好的态度,不是友谊 的支持。相反,他们给这个纯洁无瑕的心 灵的却是漠视甚至敌视,全然不顾及这个 单纯的小男孩是否能承受这心灵的摧残。
短篇小说 《游过隧道》
• 成长小说 • 成长小说限制在主人公对成人世界的无知 状态进入有知状态的叙事,只有主人公迈 出了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才是成长小说。 根据这些标准,《游过隧道》是一篇成功 的成长小说。
内容简介
• 故事讲述了一位十一岁的英国男孩,杰瑞,跟随母亲去海 边度假。他内心很渴望能真正脱离母亲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勇气的男子汉。在一次游泳的经历 中,杰瑞发现了岩石嶙峋的海湾,不同于他所呆的那片人 潮攒动的安全海滩。在那儿,他意外地碰到了一群当地男 孩。他们善于游泳,并能自豪的游过一片未知的海底隧道。 杰瑞想跟男孩们一起游泳,但他的想法遭到了拒绝。这使 他年幼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之后他苦练游泳,想独自穿过 海底隧道。但这个过程并不顺利,险象环生的探险让杰瑞 的生理和心理都经历了残酷的考验。最后他实现了自己的 愿望,也真正获得了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藏∙分享多丽丝·莱辛编辑词条多丽丝·莱辛(英语:Doris Lessing,1919年10月22日-2013年11月17日),英国女作家,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她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
迄今最年长的男性诺贝尔获奖者是2007年经济学奖得主里奥尼德·赫维克兹,生于1917年8月21日。
此外她是历来第三十四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在文学奖则是第十一位。
其代表作有《金色笔记》、《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们》等。
中文名多丽丝·莱辛国籍英国出生日期1919年10月22日职业学者、作家代表作品《金色笔记》、《暴力的孩子们》外文名Doris Lessing出生地英国罗得西亚逝世日期2013年11月17日主要成就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目录∙1人物介绍∙早年时期∙开始创作∙辉煌时期∙逝世∙2主要作品∙3写作特点∙4人物思想∙哲学思想∙对女性主义∙写作思想∙5人物评价1人物介绍早年时期多丽丝·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于伊朗,原姓泰勒。
父母是英国人。
[1]在莱辛5岁的时候,她那向往田园生活的父亲带着妻儿移居到南罗德西亚(现津巴布韦),在一个农场工作。
然而农场生活对于多丽丝的父亲绝非天堂,不过却是莱辛幻想的家园。
年幼的多丽丝是一个“神经质”的女孩,在学校里,爱幻想的她尽了最大的努力才没有白白浪费更多的时间。
[2]16岁开始工作,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等。
她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参加共产党。
莱辛曾两次结婚并离异,共有3个孩子。
[3]在非洲早年的艰苦生活中,十九世纪小说大师如狄更斯、吉卜龄、史汤达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为莱辛最重要的精神伴侣,也为她的文学生涯奠定厚实基础。
[4]开始创作1939年,莱辛和法兰克·惠斯顿结婚,生了一男一女,这段婚姻维持了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莱辛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投身反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
1945年,她与德国共产党人戈特弗利·莱辛结婚,生下儿子彼德,但两人的婚姻关系也只是维持了4年。
[5]1949年她携幼子移居英国当时两手空空,囊中如洗,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
该书不久以《野草在歌唱》(1950)为题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它以黑人男仆杀死家境桔据、心态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为题材,侧重心理刻画,表现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与种族矛盾。
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即《玛莎·奎斯特》(1952)、《良缘》(1954)、《风暴的余波》(1958)、《被陆地围住的》(1965)以及《四门之城》(1969)——以诚实细腻的笔触和颇有印象主义色彩的写实风格展示了一位在罗得西亚长大的白人青年妇女的人生求索。
辉煌时期1962年她还完成了一般被公认是她的代表作的《金色笔记》。
[6]奠定她在西方文坛的地位。
[7]莱辛出版两卷回忆录,叙述其从童年到50年代的生活。
人们曾认为,她接下的书该是回忆录的第三部分,内容将写到60年代。
恰好相反,她却用小说手法描写这段生活,并取名《最甜蜜的梦》(TheSweetestDream),定于9月出版。
她在这本书里,通过讲弗兰西斯和其前夫约翰尼的故事,探讨“妇女如何在60年代转错方向”。
“我不喜欢60年代,”莱辛说。
“我不喜欢女性那时的所说所为,比如像她们吹嘘和多少男人睡过觉。
”她将妇女解放归功于技术而非女权主义。
她认为,避孕药片和省时设备,比如洗碗器,作用要比意识形态更大。
[8]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莱辛对当代心理学及伊斯兰神秘主义思想的兴趣在作品中时有体现,但她仍然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
进入1970年代之后,风格与题材屡次转变。
[9]70年代中她撰写了有关个人精神崩溃的《简述下地狱》(1971)及讨论人类文明前途的《幸存者回忆录》(1974)。
《天黑前的夏天》(1973)讲述一位中年家庭主妇的精神危机。
此后她另辟蹊径,推出一系列总名为《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的所谓“太空小说”;之后她从浪漫主义出发,探索超越理性与自我的领域,写下多部“内在空间”小说。
后来又深受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教派“苏菲派”的影响,并将笔锋转向科幻小说。
[10]包括《什卡斯塔》(1979)、《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1980)、《天狼星试验》(1981)、《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等,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写出了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与忧虑。
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长篇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中也有不少佳作。
如今仍不断有新作问世。
像《简·萨默斯日记》(1984)和《好恐怖分子》(1985)一类作品,就题材和风格而言,似是对作者早伍写实方法的一种回归。
[11]1993年5月,时年75岁的莱辛开始了她仅有的一次访华,同行的还有英国作家德拉布尔及其丈夫——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主席迈克尔·霍尔洛伊德。
从5月2日到15日,莱辛先后访问了北京、西安、上海和广州四个城市。
[12]莱辛应邀以文化交流为题,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英国文学研究中心发表讲话时。
莱辛严肃地指出:东西方文化交流要有所选择,取长补短,不要盲目跟风。
如今在西方出现了一代“文明的野蛮人”。
[13]她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已经88岁,是文学奖开设以来年龄最大的获奖者,也是第11位获得该奖项的女作家。
然而,莱辛本人似乎对这篇授奖辞并不十分认同。
10月11日,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新闻主编亚当·史密斯打电话采访莱辛,询问她对于授奖辞有何感想。
莱辛回答道:“您瞧,我真不明白当他们写评语时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我的意思是说,他们面对着令人吃惊的一大堆五花八门作品。
要确切地加以概括,是相当困难的。
您想是吗?”[14]2008年,她在《泰晤士报》“1945年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作家”排行榜上列第五位。
[15]逝世英国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2013年11月17日去世,享年94岁。
她的出版商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宣布,多丽丝·莱辛于周日凌晨平静地离世。
出于隐私方面的考虑,她的家属并未透露她去世的原因。
[16]“多丽丝·莱辛是我们这一时代的伟大作家之一,”哈珀·柯林斯公司英国负责人查理·雷德梅因接受《卫报》采访时说,“她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作家,有智慧,有热情,为了自己的信仰敢于战斗。
”[17]2主要作品作品名称原文名年份《野草在歌唱》TheGrassisSinging 1950《这原是老酋长的国ThisWastheOldChief'sCountry 1951度》《短篇小说五篇》Fiveshortstories 1953《暴力的孩子们》ChildrenofViolenceSeries 1952-1969 《金色笔记》TheGoldenNotebook 1962《特别的猫》ParticularlyCats 1967《简述地狱之行》BriefingforaDescentintoHell 1971《黑暗前的夏天》heSummerBeforetheDark 1973《幸存者回忆录》MemoirsofaSurvivor 1974《希卡斯塔》Shikasta 1979《第三、四、五区域TheMarriagesBetweenZonesThree,FourandFive 1980间的联姻》《天狼星试验》TheSirianExperiments 1980《第八号行星代表的TheMakingoftheRepresentativeforPlanet8 1982产生》《第五个孩子》TheFifthChild 1988《又来了,爱情》Love,Again 1996《猫语录:大帅猫的TheOldAgeofElMagnifico 2000晚年》3写作特点莱辛笔耕五十多年,是位多产作家,花样层出不穷,有前期的批判写实,也有中期的心理分析和苏菲主义迷思,更有晚期的“内太空”探索──她就是执拗,不愿意称之为“科幻小说”;既写人的生存处境,也写动物(尤其是猫)的生存之道;既写成人复杂而多变的阴暗内心,也写儿童的丑陋与野蛮。
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锐利,见解新颖,极具创造力。
除了长篇小说,还着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等。
[18]莱辛小说的主题和风格,大致上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以非洲殖民地生活为背景,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为题材的作品,采用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包括长篇小说《野草在歌唱》,短篇小说《非洲故事集之一:这是老酋长的国土》、《短篇小说五篇》、《非洲故事集之二:阳光洒在他们脚下》以及散文集《回家》等。
[19]第二类以现代妇女所面临的困境和她们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为题材,在艺术形式技巧上大胆实验,并且试图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更深层次。
此类作品包括著名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脍炙人口的《金色笔记》以及表现中老年家庭主妇悲惨命运的《黑暗前的夏天》。
[20]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莱辛偏爱描写婚姻破裂的女人,确切地说,是描写因为失去丈夫而生活支离破碎的女人。
她的作品有的带有半自传色彩,描写她在非洲的经历,有的着重刻画人和动物的生存之道,还有一些带有心理分析和科幻色彩。
[21]诺贝尔文学奖把莱辛作为一个女性主义的先锋战士来奖赏;可这对于莱辛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22]莱辛本人说过:“我在六十年代不是一位积极的女权主义者,从来不是。
我从来不喜欢女权运动,因为我认为这项运动的基础太意识形态化。
”——莱辛似乎不太乐意被定型为“女性主义作家”。
[23]第三类型,是用寓言、幻想形式来显示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并且预言世界的未来,包括长篇小说《简述地狱之行》、《幸存者的回忆》、系列小说《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档案》。
[24]第四类型,莱辛又回到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然而文风更为简洁,每部小说针对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小说的结构和风格由题材来决定。
小说《简·索默斯日记》写独身妇女的困境,《好恐怖分子》写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斗争,《第5个孩子》写一个怪诞而令人震惊的青少年暴力故事,散文集《风儿吹走了我们的话》支持阿富汗民族独立斗争。
《又来了,爱情》写老年人的感情纠葛。
在莱辛心目中,爱情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是追求复归整体的人生基本权利。
然而,有些人却非常不幸地被剥夺了这最基本的人权。
为了维护这最基本的权利,莱辛站在人道主义立场,发出了极其痛切的呼吁。
[25]4人物思想哲学思想关于莱辛作品的哲学思想及其小说形式联系的评论,试图探讨她的生命哲学理念及其小说形式的关系,对莱辛提出的漩涡与喷泉、“双姓同体的人”和“大家人物”、流动的时间、比喻的世界和苏菲主义进行了精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