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公共

合集下载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课后习题网络言论的特性与形态【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课后习题网络言论的特性与形态【圣才出品】

第十章网络言论的特性与形态1.网络传播的特性及对网络言论的影响。

答:(1)网络传播的传播特性①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网络信息的制作与传播速度较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更为迅捷,其时效性已由及时性变为即时性,只有广播电视直播节目能与之相竞争。

②信息传播的丰富性网络的海量信息及多媒体传播方式,使其信息传播的内容及形式较以往任何大众传播媒介更加丰富与多样。

③传播范围的广泛性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与无国界性,使其传播范围无限扩展,弗远无界。

④传播方式的超链接网络传播突破了线性传播的限制,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为大量信息建立了彼此间相关的联系,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便捷。

⑤传播过程的互动性网络变传统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实现了传者与受者、受者与受者之问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2)网络传播的对网络言论的影响网络媒体的传播性对网络言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使网络言论具有除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新闻评论的共同特点之外的一些个性特点。

其个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选题的及时性与随动性网络言论的选题大都紧跟网上的热点新闻,及时或即时发表评论,形成热门话题;选题随着热点的升温而升温,随着热点的转移而转移。

②议论的自发性与互动性网络传播的广泛性与匿名性使人们的话语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现实了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的自发参与和自主评论;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又使网络言论的互动性得以充分实现,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讨论、交流、论辩与争鸣。

③观点的多元化与情绪化网络的开放性使多元观点找到了自由发表的空间;网络传播手段与方式的低门槛以及网络传播环境的虚拟性,又使网络言论具有情绪化、甚至非理性的特征。

④形式的多样性与随意性网络言论中既有传统报刊评论的体裁如专栏评论中的小言论、论坛评论及杂文等,也有BBS或聊天室上的即兴式言论,而且在写法及语言上也相当随意,不遵循以往的语言表达习惯,使网络言论在不拘一格的同时,显得良莠不齐。

2.网络言论的概念及主要特性。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含新闻采访专题讲解]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含新闻采访专题讲解]

目 录绪 论0.1 复习笔记0.2 课后习题详解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0.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记者篇第一章 记者的历史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记者的类型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记者的职责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记者的修养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4.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 记者的道德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5.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采访意识与原理篇第六章 采访性质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6.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 采访意识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7.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 采访原则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8.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 采访路线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9.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 采访作风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0.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采访方式与方法篇第十一章 采访方式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 采访方法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采访重点与环节篇第十三章 采访重点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 新闻线索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4.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 新闻策划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5.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 采前准备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6.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 访问规程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7.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 开座谈会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8.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 善于观察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9.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章 追踪采访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0.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一章 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采访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二章 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三章 旅行采访与旅途通讯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四章 隐性采访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4.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五章 积累资料25.1 复习笔记25.2 课后习题详解2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25.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附录:新闻采访专题篇[视频讲解]绪 论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1.研究对象(1)新闻采访学是以新闻采访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专指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学是以新闻采访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新闻传播理论-新闻理论【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新闻传播理论-新闻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编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闻传播理论第一部分新闻理论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中国新闻事业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取得的进步(1)宏观方面①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在新闻传播实务、研究和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在新闻、传播、法制、民主、自由、舆论、宣传等新闻传播学基本范畴上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共识。

②新闻法制的研究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民主与集中、自由与责任、党的领导与依法行政等关系上,建立起法制意识与依法传播的自觉性。

③从媒介本位逐步走向受众本位,对受众在新闻传受中的重要地位与能动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民意与舆论调查受到重视。

④驾驭新闻传播实务和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开始从以往的单一因果、逻辑演绎的简单模式,走向发散、系统、横向、逆向、求异等新思维方式。

⑤由于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发展的支持,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技术装备和传播手段空前强化。

互联网和新媒体自身已经成为新兴媒体的重要部分。

⑥新闻传播的文化学考察与研究有所加强,研究的初步成果表现为新闻传播文化内涵的增加与优化,在吸收西方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极其有力地促进了国际新闻传播的合作与竞争。

(2)中国新闻事业的新变化①市场因素对新闻传播业的制约力越来越大。

市场因素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新闻传播的全过程,尤其突出地显示在终端环节——受众市场的占有。

这种市场因素,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②社外资本对新闻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多。

社外资本对新闻业的投入,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合作办报,二是合作编报。

③新闻传播业结构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

新闻传播业结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新闻传播媒介及新闻信息资源相对稳定的配置。

④社会对新闻行业提升职业道德水准的呼声越来越高。

(3)中国的新闻改革以1979年北京新闻工作座谈会为发端,中国的新闻改革可分为三阶段:①1979年至1985年,新闻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新闻传播的指导思想和改进新闻业务。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课后习题稿件配置【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课后习题稿件配置【圣才出品】

第八章稿件配置课后习题详解1.稿件配置的意义和作用。

答:稿件配置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配置稿件有助于充分挖掘新闻信息资源全面反映报道客体,深化主题。

每一单篇的新闻稿件,其报道范围、报道深度相对于无限变化的客观存在而言都是极其有限的,难以展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貌,也难以揭示事物的本质。

稿件配置能够弥补单条稿件的这种不足,它以多篇稿件的组合或对稿件的发展,从多种角度、从各个层次上表现客体和深化主题。

(2)稿件配置有助于灵活多样地运用表现手法,加强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具体到任何媒介的某一条稿件,往往只能用一种体裁来表现主题。

因此,对于那些比较重要和复杂的报道客体,单篇稿件在表现手法上的局限性必然会影响传播效果。

稿件配置特别是“稿群”的运用,能够弥补单稿在表现手法上局限性,获得更好的报道效果。

(3)配置稿件有助于优化报纸版面表现风格特色报纸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系统,报纸的每个局部,像版、栏之类又是由若干具体的稿件组成的。

所以,新闻稿件是组成报纸的最小的元素。

不同的报纸,新闻稿件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方式不同,由此便表现出来的版面风格、专栏特色也就不同。

2.稿件组织的方法。

答:稿件组合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同题组合即将相关的若干条稿件放置在同一个标题或提要之下,作为一个整体发表或播出。

运用同题组合,首先要对稿件的主题与内容加以分析,以找出稿件的共同点。

确定统领这些稿件的共同的主题,以这一主题为基础制作稿件共同的标题。

同题组合稿件确定主题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①组合内容相同的稿件,从稿件内容的同一性中归纳主题;组合内容性质对立的稿件,从稿件内容的矛盾性中提炼主题。

②组合内容互为补充的稿件,从稿件内容的互补性中概括主题。

(2)专栏组合专栏是报纸版面中相对独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稿件组合成的。

专栏有两类,一类是固定的,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出现。

还有一类则是不固定的,非连续性出现的,编辑对这类专栏并没有事先的设计,而是在编排稿件时根据稿件之间的某种联系,临时将若干条稿件组合成一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以专栏的形式出现。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中国新闻传播史-日占区、上海租界和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中国新闻传播史-日占区、上海租界和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第二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十二章日占区、上海租界和台湾、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变化考点一:台湾地区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传播事业的畸变★★★1.台湾地区新闻传播事业殖民化的日益加深(1)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只准许日本人创办日文报刊。

1915年,台湾第一家新闻通讯社——台湾通讯社在台北创建。

1928年12月,台北广播电台开播,为台湾最早创办的广播电台。

(2)1920年7月,《台湾青年》在日本东京由台湾同胞创办,是中、日双语月刊。

《台湾青年》的创刊标志着台湾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3)1937年4月,台湾殖民当局下令宣布所有报纸的中文版、中文栏全部停刊。

2.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大劫难(见表2-12-1)表2-12-1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大劫难考点二: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新闻宣传活动★★★★1.以“洋旗报”为主干的抗日新闻宣传阵营的建成(1)自1937年11月12日起,上海租界就沦为“孤岛”。

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抗日爱国党派、爱国人士利用租界的特殊环境,采用灵活的斗争方式,开辟了新的抗日宣传阵地。

由于以外商名义发行的报纸可以免遭日伪的新闻检查,一批以“英商”“美商”名义出版的报刊(时称“洋旗报”)在1938年前后纷纷创刊。

(2)1939年5月后,由于受日本侵略军的胁迫,上海租界当局推出了一系列限制租界内抗日宣传活动的措施,再加上日伪的破坏与迫害,致使《每日译报》《文汇报》等一批“洋旗报”被迫停刊,但仍有十多种“洋旗报”在租界的艰难条件下坚持出版。

2.迫害与反迫害的殊死搏斗在上海“孤岛”时期,进步报馆与报人在极其险恶的生存环境下坚持抗日宣传。

日伪方面除了通过与上海租界当局交涉,想方设法予以取缔之外,还采取恐吓、投弹、袭击、暗杀等法西斯残忍手段,疯狂捣毁抗日报馆、迫害进步报人。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8)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8)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3.1.1复习笔记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式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

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勒温传统所代表的研究范式勒温传统主要是指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之后,他与同事、学生及其后继者围绕着场论的思想和方法所进行的研究。

1.勒温传统的主要理论假设勒温传统的假设前提:(1)认知一致性假设,即人们有一种最大限度地提高内在认知一致性的行为倾向,因此人们在群体中也是按照尽可能提高人际关系的内在一致性的方式去行动的;(2)格式塔心理学的信仰,即整体与部分存在这样一种前后关系,即不能用分离的部分事物的特征来推论整体的特性,但与此相反,整体中部分的情况则明显地是由其整体的内在结构的规律性来决定的。

2.该范式的主要研究方法与课题(1)勒温传统所倡导的仍然是实验的社会心理学,但是实验不单是像过去那样仅仅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手段,它还包括了态度、观点和方法论意义,勒温传统的实验已经走出了实验室,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实地研究。

(2)勒温传统所研究的主要课题有:紧张系统理论与蔡加利克效应,奥芙散金娜的确证实验,利斯纳和马勒关于替代价值的实验,抱负水平研究,群体氛围的实验研究,群体压力的实验研究,多伊奇的合作与竞争理论,费斯廷格关于认知失调的研究,海德关于人际关系认知理论的研究等。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1.基本假设该范式在研究假设方面不同于勒温传统的认知一致性假设,它认为人类和动物的全部行为完全可以从刺激—反应模式中得到解释,这正如行为主义的奠基者华生所说的,行为主义者完全可以重写一部客观的心理学,但决不用诸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灵、内容和在内省上可证实的意象等术语;相反,这部心理学可以用刺激和反应、习惯形成、习惯整合等术语来加以表述。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研究)【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研究)【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
第一部分传播理论
第九章传播效果研究
考点一:传播效果研究及其历史★★★★
1.传播效果的含义和层面
(1)传播效果的含义
①狭义和微观层面:指具有说服或宣传意图的传播活动使传播对象发生的心理、态度和行动的变化。

②广义和宏观层面:指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活动对社会和受众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和。

(2)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和表现阶段有三个层面:
①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外部讯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的知识构成和知识量的变化。

②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作用于观念、意识而引起的情绪或感情的变化。

③行动层面上的效果:由认知、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外化为人们的言行。

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

2.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见表1-9-1)
表1-9-1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
3.第二时期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概念(见表1-9-2)
表1-9-2第二时期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概念
考点二: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和制约因素★★★
1.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见表1-9-3)
表1-9-3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2.传播技法与传播效果(见表1-9-4)
表1-9-4传播技法与传播效果。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媒体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也逐渐受到了广大同等学力考生的关注。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考试是评价考生在该专业领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考试的特点、准备方法以及应试技巧,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考试特点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考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型多样性:《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形式。

考生需要既具备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又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2.知识广度:该科目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包括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媒体发展与变革、传播伦理与法规等方面。

考生需要系统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3.时效性强: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内容与时事紧密相关,其中不乏涉及当前热点事件的考题。

因此,考生需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紧跟时事新闻,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应用。

二、准备方法针对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考试的特点,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准备方法。

1.学科知识复习:系统学习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注重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借助教材、参考书籍以及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同时结合习题进行巩固。

2.解析历年真题:分析和解析历年的考试真题,了解考试命题的规律和重点方向。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和解答,可以找到备考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3.跨学科知识整合: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考试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因此考生需要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学科的论文、书籍或者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增强对相关知识领域的了解和掌握。

4.创造性思维训练:考试中的论述题和简答题往往需要考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发挥。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中国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中国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曲折发展14.1复习笔记一、新闻传播事业的超前发展与全面调整1.新闻传播事业的超前发展①1957年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大跃进期间,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步子日益加快,并出现了超前发展的态势。

②时政、理论期刊的纷纷创刊,是这一时期报刊发展的一个新现象。

1958年,《红旗》杂志在北京创刊。

③“大跃进”兴起后,县级党委机关报以及面向工人和农民的企业报、农民报在“大跃进”高潮中大批出现。

体育报也开始问世并迅速发展。

④电视事业的早产与初步发展,是这一时期新闻事业超前发展的一大标志。

2.新闻传播事业的全面调整60年代初,国民经济陷入困境,新闻传播事业也从超前发展转为全面调整。

各地的市级日报按规定一律被并入省报或改为晚报。

许多广播电台、电视台纷纷停办。

国民经济调整结束后,随着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新闻事业也由收缩再次转入发展时期。

二、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1.“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与“政治家办报”的提出①1957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在会议期间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进行谈话,一再说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长期的、基本的方针。

②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标志着反右派运动的兴起。

③在反右派运动前夕,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家办报”的主张,发展了“全党办报”思想。

政治家办报是指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

2.“大跃进”宣传与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①1958年5月“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后,报刊、电台和通讯社无不大唱赞歌,出现了以大放高产“卫星”为主要标志的“浮夸风”,还错误地宣传了“唯意志论”,错误地批判了所谓的保守派、观潮派、秋后算账派以及悲观论、条件论等。

②1960年后,党和国家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新闻界认真回顾与总结了前几年新闻工作中出现的“左”的错误,恢复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九章 新闻传播规律【圣才出品】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九章 新闻传播规律【圣才出品】

第九章新闻传播规律9.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传播规律的本质与特征1.新闻传播规律的本质(1)哲学层面上规律的基本含义从辩证唯物主义上看,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些关系是指构成事物的要素之间的稳定的、持久的关系。

(2)新闻传播规律①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遵循社会活动的普遍规律,也具有自己特殊的活动规律。

②新闻传播,是由传播主体、收受主体、新闻媒介和传收内容四大要素构成的,这四大要素的相互关系最终可凝结为传收主体之间的关系。

③新闻传播规律要探讨的问题,是新闻传收(传递与收受)过程中,传收之间内在的、稳定的、本质的关系。

④新闻传播规律,揭示的是传播主体如何通过传递新闻满足收受主体新闻需求的内在关系,这种内在关系就是存在于、作用于新闻传播过程的不以主体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新闻传播规律。

2.新闻传播规律的特征(1)新闻传播规律的客观性客观性,是指新闻传播规律的存在及其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新闻传播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它的存在和作用,它都在自在地发挥着作用。

(2)新闻传播规律的主体性新闻传播规律是新闻主体——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的一种活动规律,即新闻传播规律具有主体性。

(3)新闻传播规律的稳定性新闻传播规律的存在与作用具有历史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4)新闻传播规律的历史性新闻传播规律,作为一种主体性的实践规律,具有随新闻传播水平、新闻传播方式、新闻传播规模不断变化而变化的特征,这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历史性特征。

(5)新闻传播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基于新闻传播规律的稳定性与历史性,新闻传播规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①普遍性,是指新闻传播规律存在于、作用于所有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过程中。

①特殊性,是指新闻传播规律在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过程中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既有历史性又有共时性。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公共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公共

第七章公关活动规律与公关策划7.1复习笔记一、公共关系活动规律1.公关状态与公关活动(1)公关状态分析①公共关系状态,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社会组织与公众所形成的关系情况。

它主要通过公众对组织整体形象和具体行为所持的态度评价来判断。

②公共关系状态是公共关系活动策划、实施、效果评估的依据,又是公共关系活动策划、实施的制约因素;公共关系状态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出发点,又是公共关系活动(改变原有状态)的结果。

③人们一般把公关状态分为“消极型”与“积极型”。

“消极型公共关系状态”是指各方在无意识中形成的公共关系状态。

“积极型公共关系状态”是组织机构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各种活动之后所形成的公共关系状态。

(2)公关活动类型①宣传性公共关系活动。

其特点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直接向公众传递组织的各种信息,加强公众对组织的了解程度,形成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

②交际性公共关系活动。

其特点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交朋友,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建立直接的、有一定权威性的信息网络。

③服务性公共关系活动。

这是一种以向社会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为手段的公共关系活动。

目的在于以实际行动和看得见的产品获得公众的了解与评价,用事实影响并改变公众。

④公益性公共关系活动。

这是以各种精心设计的公益性活动、赞助性活动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

它以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和人物为主要活动对象,通过调动人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达到树立组织形象、改善公众关系的目的,追求的是长远的、整体的利益。

⑤征询性公共关系活动。

是指以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主测验等形式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

2.公共关系活动规律:公关活动模式(1)公关活动的几种模式①纳格(Neger)和阿伦(Alien)的轮盘模式②马斯顿(Marston)的螺旋模式③柯特利普(Scott M.CuttliP)和森特(Alien H.Center)等人提出的④环状结构模式(2)公关活动的阶段①公关事前调查。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传播理论-总论)【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传播理论-总论)【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第一部分传播理论第一章总论考点一:传播与信息★★1.信息与社会信息(1)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其功能是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同时反映事物的内部属性、结构、状态、相互联系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

(2)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指除了人的生理或生物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社会信息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3)社会信息的特殊性①社会信息及其传递不仅仅表现为物理或生物条件的作用或反作用,还伴随着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

②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产物。

2.社会传播的定义和特点(1)社会传播的定义社会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也指一定系统内的社会信息的运行。

(2)社会传播的特点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互动、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具有社会关系性,是一定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

③社会传播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进行的双向交流行为。

④社会传播的进行需要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社会传播具有行为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考点二: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是在社会信息系统内进行的。

其基本形态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五种,它们都是不同类型的社会信息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运动规律,执行不同的社会功能。

2.社会信息系统是社会的基本系统(1)布克里的环境适应五要素①要有不断向社会系统内引进“复杂性”(多样性)的源泉。

②要有既保持系统内“紧张”状态又不断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机制。

③要有将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有机联结的双向传播网络。

④要有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而进行自主决策的系统。

⑤要有保存并扩散意义、象征和价值体系的有效机制。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前提条件是开放性。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

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第九章新闻统制制度的建⽴与国民党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1.国民党的新闻统制制度是什么时候建⽴的?答:1927年国民党统治建⽴后,⽴即实⾏以统制为本的新闻政策,并利⽤政权的⼒量,通过法律⼿段,建⽴起以统制为本的新闻法律制度,简称新闻统制制度。

(1)1928年6⽉间,国民党中央制定与公布了具有法律效⼒的《指导党报条例》、《指导普通刊物条例》、《审查刊物条例》。

l930年12⽉16⽇,国民政府公布《出版法》,将其施⾏的种种新闻出版统制⼿段⽤法典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l934年1⽉,国民党当局明确提出了“新闻统制”这⼀概念并做了具体解释,即⼀⽅⾯要强化国民党⾃⾝的新闻事业以获取“新闻最⾼领导权”,另⼀⽅⾯要限制⾮国民党的即民营的新闻事业的发展。

(2)1932年后,国民党开始酝酿新闻检查制度。

1933年,国民党当局通过了《新闻检查标准》、《重要都市新闻检查办法》等⽂件,并先后在上海、北平、天津、汉⼝等⼤都市设⽴新闻检查所,要求当⽇出版的⽇报、晚报、⼩报、通讯社稿以及增刊、特刊、号外等必须在发稿前将全部新闻稿件送请检查。

1934年后,国民党当局⼜通过《中央宣传委员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组织规程》、《图书杂志审查办法》等⽂件,成⽴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实⾏图书杂志原稿送审制度。

(3)对于⼴播事业,国民党当局在这⼀时期也先后通过并颁布了《电信条例》、《限制民营电台暂⾏办法》、《民营⼴播⽆线电台暂⾏取缔规则》、《指导全国⼴播电台播送节⽬办法》等⼀系列法律、法令。

根据上述法律、法令的规定,凡政府机关、公私团体和个⼈均可经营⼴播电台,但须事先经有关⾏政管理部门特许并领得许可证;各⼴播电台必须按交通部的规定转播中央⼴播电台的播⾳,⽆转播设备者届时⼀律停播。

2.国民党的新闻统制制度在抗战期间是如何进⼀步强化的?答:抗战爆发后国民党的新闻统制制度的⽇趋强化。

(1)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以国家处于战时为由,先后颁布了《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办法》、《国家总动员法》等⾮常法,要求⼀切思想⾔论和⾏动,⼀律以国民党的意志为准绳。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章 新闻活动的本质与演变【圣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章 新闻活动的本质与演变【圣

第一章新闻活动的本质与演变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活动的产生1.传播的概念(1)杨保军(本书)的观点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交往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观念和情感。

简言之,传播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活动,这里的人不单是个人,也可能是由个人组成的群体或团体,这里的“信息”是广义的,包含所有的精神产物。

(2)施拉姆的观点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中,施拉姆指出: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3)郭庆光的观点在《传播学教程》中,郭庆光指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4)张国良的观点在《传播学原理》中,张国良指出:“所谓‘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2.新闻传播(1)定义新闻传播,是指传播新闻的活动,也是传收新闻的活动;传收新闻的活动,也是新闻活动的核心内容。

(2)新闻传播的特点①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②是传播者与收受者之间双重主体的互动性活动,即由传播新闻的人和收受新闻的人共同完成的活动,也是对新闻信息的共享或分享活动。

③是一种关于真实信息、新鲜信息的传受活动。

④是一种及时的、公开的传播。

3.传播与新闻传播的关系(1)新闻传播是传播的一种传播包含着新闻传播,传播是一般,新闻传播是特殊,二者不能完全等同。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所有传播活动,但新闻学只重点研究人类的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活动。

(2)新闻传播遵循传播的一般规律由于新闻传播是传播的一部分,因此,新闻传播遵循传播的一般规律,传播学的一些概念、范畴、原理、规律等,能够运用到新闻学中。

但新闻学有自己一整套特殊的概念、范畴、原理,有自己特殊的学科话语方式和学科体系。

(3)二者研究方法统一,但有所不同①传播学,以定量分析作为基本方法,同时,传播学的一些学派也采用思辨的、定性的方法。

②新闻学,运用的主要是定性描述,但在传播学的影响下,也在采用实证的、定量的研究方法。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传播理论-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传播理论-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第一部分传播理论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考点一:传播的基本过程★★★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1)传播者——传播行为的发起人,又称信源。

(2)受传者——又称信宿,讯息的接收者或反应者。

(3)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完整意义的信息。

(4)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或传播工具、手段,是讯息的搬运者,是将传播过程的各种因素和环节相互联结的纽带。

(5)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

2.传播过程的特点(1)动态性——体现为讯息在特定渠道内的流动和传受双方的互动。

(2)序列性——一环扣一环的链式联结是传播过程的序列性。

(3)结构性——传播过程是各要素、各环节相互关系的有机整体。

3.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见表1-4-1)表1-4-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考点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1.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系统模式下,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信息系统的活动,多重结构是社会信息系统的本质特点:(1)每个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个体系统,有其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

(2)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作用,构成人际传播。

(3)个体系统并非孤立,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或组织,形成群体和组织传播。

(4)群体和组织传播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联结。

较为有名的系统模式有马来兹克的系统模式和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等。

2.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1)总过程理论以田中义久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图示”为代表。

这种理论将现代社会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与宏观社会结构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2)总过程理论把人类的交往分成三类:能量交往、物质交往和信息交往。

信息交往即传播,建立在前两种交往的基础之上,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保持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传播还是一定阶级结构的体现。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外国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外国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部分 外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 新闻传ຫໍສະໝຸດ 业的诞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
一、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近代新闻业诞生之前,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大致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和印刷传播 三个发展阶段。 1.口头传播 口语传播的具体形式有部落、团体、民族的集会,田间地头的传闻,广泛流传的民谣, 行吟诗人的说唱,等等。 由于口头语言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古代人类还借助体语、标记、图 式、声光等多种方式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辅助手段。 2.手写传播 (1)文字的产生 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四千年创造了一种象形文字。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重要 里程碑,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书写材料的改进 公元 105 年,东汉人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开始用树皮、破布、纤维和渔网造纸。这一 技术传到高丽、日本,后经中亚、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为各国采用。 在数千年的手写新闻时期,具有今日新闻纸性质、正式载入史册而见诸后世的计有以下
三、近代报刊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报刊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正式提出这一主 张并加以深刻论述的人是约翰·弥尔顿。1644 年,弥尔顿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 出版自由思想,即《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于 18 世纪开始在英、法、美广泛流传,影响日益扩大,至今在西方仍 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的经典论著。 2.美国独立战争和新闻出版自由的确立 ①独立战争期间,出现了一些卓越的革命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1776 年,托马斯·潘恩 出版了他的政论小册子《常识》。《常识》在舆论上起了极大的动员作用。 ②1789 年,美国国会在 1788 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的基础上增加了 10 条修正案, 此法案(又称《人权法案》)于 1791 年 12 月正式生效。其中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 通过建立遵奉某一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之法律,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会、 请愿、诉愿之自由”。 3.法国大革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历年真题【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历年真题【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历年真题【圣才出品】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一部分历年真题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2014年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新闻传播学试卷I.新闻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竖三民”2.埃德加·斯诺3.北岩报团4.新闻把关人5.新闻线索6.辅题7.同题组合8.社论9.实况广播10.电视专访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2.简述新闻采访的任务。

3.简述新闻报道策划的依据。

4.与其他媒介的新闻相比,电视新闻有哪些个性特征?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分析黄远生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2.联系新闻工作实际,阐述正确引导舆论的基本方法。

四、实务操作题(30分)根据以下材料写作两条不同角度的导语,每条导语(含标点)不超过100个字(12分,每条导语6分);制作一则复合型标题(包括主题与辅题,4分);根据所提供的材料配发一篇500字以内的短评(14分,其中标题2分)。

2009年,武汉开始在全市密集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市民可在所有站点免费租用自行车,买菜、出行、逛公园更方便,“满街都是自行车”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首批2万辆公共自行车一经推出,每天一大早就被“一抢而空”。

最多时,建有上千个站点,近10万辆自行车,近100万人办理租车卡。

杭州、太原及安徽、湖南等地先后来武汉学习,计划在当地推广。

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采取“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模式,由企业出资建设站亭、配置车辆,政府免费出让广告资源作为投入。

这一项目曾引来众多商家的争抢,鑫飞达、中正通、龙骑天际等三家企业最终“脱颖而出”。

其中,鑫飞达拿下除青山区外的所有主城区运营权,几乎垄断了武汉市场。

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

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

2020年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本书是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科⽬的题库,包括历年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四⼤部分,具体为:第⼀部分,历年真题。

根据⼤纲教材,对近年来考试真题进⾏了详细解析。

第⼆部分,课后习题。

对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了解答。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遵循教材章⽬编排,精⼼选编了典型常考题,并提供答案。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根据历年考试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编写了两套模拟试题,其试题数量、难易程度、出题风格与考试真题基本⼀样,⽅便考⽣检测学习效果,评估应试能⼒。

本书提供电⼦书及打印版,⽅便对照复习。

⽬录第⼀部分 历年真题 2014年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 2013年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 2012年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 2011年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 2010年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 2009年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 2008年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 2007年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 2006年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 2005年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真题及详解第⼆部分 课后习题 第⼀篇 新闻理论 第⼀章 绪 论 第⼆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第三章 新闻传播的过程 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要求 第五章 新闻传受的⼼理机制 第六章 新闻传播的选择 第七章 新闻传播的演进和新闻事业的产⽣ 第⼋章 新闻媒介的有机运⾏ 第九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章 新闻从业⼈员的⾏为规范 第⼆篇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章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章 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 第三章 外报在中国的拓展与垄断 第四章 国⼈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报刊的出现 第五章 民族报业的勃兴与国⼈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第六章 ⾃由新闻体制从确⽴到扭曲与民族报业的职业化⾛向 第七章 通讯社、⼴播电台及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章 新⽂化运动中报业的发展变化与我国⽆产阶级报业的兴起 第九章 新闻统制制度的建⽴与国民党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第⼗章 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成熟与全⾯胜利 第⼗⼀章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 第⼗⼆章 ⽇占区、上海租界和台湾、⾹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五章 改⾰开放与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趋繁荣 第⼗六章 l949年后港澳台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篇 外国新闻传播史 第⼀章 新闻传播业的诞⽣与发展 第⼆章 ⼯业⾰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章 “⼀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四章 “⼆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五章 “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六章 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四篇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章 新闻采访的特点与任务 第⼆章 记者的新闻敏感与语⾔敏感 第三章 掌握新闻线索和设计采访⽅案 第四章 访问的艺术 第五章 善于⽤眼睛采访 第六章 事件性新闻和⾮事件性新闻 第七章 增加新闻报道的信息量 第⼋章 消息写作 第九章 通讯写作 第五篇 新闻编辑 第⼀章 新闻编辑概论 第⼆章 报纸设计 第三章 新闻报道策划 第四章 新闻稿件的分析与确认 第五章 新闻稿件的修改 第六章 新闻标题 第七章 图⽚编辑 第⼋章 稿件配置 第九章 版⾯编辑 第六篇 新闻评论 第⼀章 绪 论 第⼆章 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论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说理艺术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体裁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边缘体裁 第⼋章 ⼴播评论的特殊样式 第九章 电视评论的特殊样式 第⼗章 ⽹络⾔论的特性与形态 第七篇 ⼴播电视新闻 第⼀章 ⼴播电视传播⼿段与特点 第⼆章 ⼴播新闻概述 第三章 ⼴播新闻的常⽤体裁和报道形式 第四章 新闻性⼴播节⽬的编辑与主持 第五章 电视新闻概述 第六章 电视新闻的常⽤体裁和报道形式 第七章 电视新闻节⽬策划 第⼋章 电视新闻节⽬的编排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第⼀篇 新闻理论 第⼀章 绪 论 第⼆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第三章 新闻传播的过程 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要求 第五章 新闻传受的⼼理机制 第六章 新闻传播的选择 第七章 新闻传播的演进和新闻事业的产⽣ 第⼋章 新闻媒介的有机运⾏ 第九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章 新闻从业⼈员的⾏为规范 第⼆篇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章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章 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 第三章 外报在中国的拓展与垄断 第四章 国⼈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报刊的出现 第五章 民族报业的勃兴与国⼈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第六章 ⾃由新闻体制从确⽴到扭曲与民族报业的职业化⾛向 第七章 通讯社、⼴播电台及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章 新⽂化运动中报业的发展变化与我国⽆产阶级报业的兴起 第九章 新闻统制制度的建⽴与国民党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第⼗章 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成熟与全⾯胜利 第⼗⼀章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 第⼗⼆章 ⽇占区、上海租界和台湾、⾹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五章 改⾰开放与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趋繁荣 第⼗六章 l949年后港澳台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篇 外国新闻传播史 第⼀章 新闻传播业的诞⽣与发展 第⼆章 ⼯业⾰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章 “⼀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四章 “⼆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五章 “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六章 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四篇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章 新闻采访的特点与任务 第⼆章 记者的新闻敏感与语⾔敏感 第三章 掌握新闻线索和设计采访⽅案 第四章 访问的艺术 第五章 善于⽤眼睛采访 第六章 事件性新闻和⾮事件性新闻 第七章 增加新闻报道的信息量 第⼋章 消息写作 第九章 通讯写作 第五篇 新闻编辑 第⼀章 新闻编辑概论 第⼆章 报纸设计 第三章 新闻报道策划 第四章 新闻稿件的分析与确认 第五章 新闻稿件的修改 第六章 新闻标题 第七章 图⽚编辑 第⼋章 稿件配置 第九章 版⾯编辑 第六篇 新闻评论 第⼀章 绪 论 第⼆章 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论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说理艺术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体裁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边缘体裁 第⼋章 ⼴播评论的特殊样式 第九章 电视评论的特殊样式 第⼗章 ⽹络⾔论的特性与形态 第七篇 ⼴播电视新闻 第⼀章 ⼴播电视传播⼿段与特点 第⼆章 ⼴播新闻概述 第三章 ⼴播新闻的常⽤体裁和报道形式 第四章 新闻性⼴播节⽬的编辑与主持 第五章 电视新闻概述 第六章 电视新闻的常⽤体裁和报道形式 第七章 电视新闻节⽬策划 第⼋章 电视新闻节⽬的编排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模拟试题及详解(⼀) 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模拟试题及详解(⼆) 同等学⼒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平考试(新闻学专业)》模拟试题及详解(三)。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传播理论-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传播理论-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考点知识第一部分传播理论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考点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1.动物传播的普遍性和局限性动物传播的局限性有:(1)动物的信息传递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

(2)动物的信息传递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不伴随能动的意识活动。

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不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

2.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人类传播诞生的根本标志是语言的诞生。

(1)语言是在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协作中产生和发展的。

(2)语言的特性有:①具有跨越时空的能力;②巨大的灵活性;③发音的经济性;④无限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考点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见表1-2-1)★★★表1-2-1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考点三: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1.媒介进化与社会发展美国传播学家哈特把在历史上依次出现的媒介系统分为三类:(1)示现的媒介系统:不使用任何机器手段。

(2)再现的媒介系统:部分使用机器。

(3)机器媒介系统:完全使用机器。

媒介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每一种媒介的出现都掀开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篇章;反之,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媒介系统的发达,也使得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愈来愈重要。

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1)信息爆炸信息爆炸是指信息绝对量的增加,主要体现为人类拥有的信息量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倍增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

它是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

(2)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信息社会的经济结构特点是:①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信息和知识产业。

②劳动力主体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而不再是体力劳动者。

③交易结算主要依靠信用,而不是现金。

④全球贸易和跨国贸易成为主流。

(3)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从媒介普及的角度,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新闻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新闻

第八章广播评论的特殊形式8.1复习笔记一、广播评论的特点广播新闻评论(简称“广播评论”)是新闻评论在广播媒介的具体运用。

广播评论的特点和要求是:快捷、浅显、平易、生动。

二、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包括:广播谈话、评论员(主持人)评论和音响评论。

1.广播谈话(1)广播谈话的定义广播谈话是一种“为说而写”的评论,它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价事物与分析问题,以聊天或交谈的手法,力图模仿或直接采用日常谈话的方式。

(2)广播谈话的形式广播谈话在播出时有三种不同的形式:漫谈式,对话式与座谈式。

①漫谈式广播谈话采用谈话的写法和口吻,在播音员播报评论稿件的过程中,营造一种与听众进行拟态交流的氛围。

②对话式广播谈话变一人口播为两人对播,消除了一人口播的单调感,通过一问一答、探讨切磋、关照呼应等方式,使谈话形成交流和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评论的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听众的思维,使其置身于对话与交锋之中。

③座谈式广播谈话是由两人以上直接参与,在交流与讨论中对事物或同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展开讨论或论辩的谈话类评论。

2.评论员(或主持人)评论(1)评论员(或主持人)评论的定义评论员(或主持人)评论又称为口头评论,是一种与播音员播诵的广播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自己播讲的评论形式。

(2)评论员(或主持人)评论与口播评论员文章的不同①它将评论的写作者与播出者合二为一,由评论员(主持人)直接播讲自己写作的评论,有助于文字语言与有声语言的有机结合、写作风格与播出方式的和谐统一,以便更准确、更充分地传达评论的内涵。

②与代表媒介编辑部的评论员文章相比,评论员(主持人)评论虽然同样反映媒介的态度和倾向,但不直接代表编辑部发言,它以个人名义发表看法,从特点到手法均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③评论员(主持人)的口头评论往往比其他口播评论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在现场直播或热线直播节目中经常采用,并多为离开文字稿的即席分析与点评,更容易发挥广播快捷、灵活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公关机构、人员与职业伦理
11.1复习笔记
一、公共关系机构
1.组织的公关管理部门
(1)公关机构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
公共关系机构在组织管理中有三种不同地位:
①由组织的总负责人直接掌管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

②有专门的机构,由专人负责,并设立有负责主管公关事务的副总裁职务。

③公共关系负责人处于决策层低一级的,和其他中层职能部门并列的地位。

(2)设立公共关系机构的基本形式
专人兼任的形式、外聘顾问的形式、专人专职负责的形式、设立公共关系部的形式、设立委员会的形式。

2.专业的公共关系公司
(1)公共关系公司的的定义
公共关系公司,是一种向各种组织提供收费的公共关系咨询或代理服务的机构。

(2)公共关系公司的分类
①从隶属关系看,有三种类型:独立的公共关系咨询或顾问公司,广告公司隶属的子公司,广告公司的公关部。

②从经营方式看,有三种类型:只提供咨询服务,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是由客户自己执行;提供咨询并代理业务;提供咨询,并与客户共同承担实施公关计划。

③从服务内容看,有两种类型:综合性的公关咨询或代理公司和专业性定向服务的公关咨询或顾问公司。

3.两类公共关系机构的利弊
①看问题的客观性。

外部公关公司旁观者清,看问题会更客观。

②服务的专业水平。

外部公关公司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

③社会联系的广泛性。

外部公关公司同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内部公关部的优势是在本行业以及与本行业相关的社会联系方面。

④意见受重视的程度。

外部公关公司更易为组织的决策层重视和接受。

⑤管理的灵活性。

外部公关公司有较大灵活性。

⑥服务的及时性。

内部公关部门在紧急的情况下,可做出快速的决策和反应,有利于组织的公关工作持续和稳定发展。

⑦职工的参与感。

内部公关部门组织的活动较易引发组织职工的参与感,更有利于培养职工的公关意识。

二、公共关系人员
1.公共关系从业人员队伍的基本特点
①从地域分布看,专业公共关系人员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发达国家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

②从服务的行业分布看,专业公共关系人员集中于工商企业。

③从所受的教育状况看,专业公共关系人员最主要是来自新闻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企业管理专业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④从性别分布看,专业公共关系人员男女性已平分秋色。

女性人数正在日益增长。

2.公关人员在组织公关管理中的角色
公关人员在组织公关管理中的角色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公共关系活动的决策者,公共关系活动的促进者,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者。

3.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要求
①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要求:公正的品德、真诚的态度、服务的精神。

②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质要求:有较高的思想水平,能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判断问题;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能掌握国家和组织的各项有关政策。

③理论知识方面的素质要求: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要有较广博、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

④实践能力方面的素质要求:调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变反应能力、创造创新能力以及传播沟通能力(会听、会讲、会写、会画)。

⑤心理素质方面的素质要求: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有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有广泛的兴趣和较强的求知欲,有追求精神及雄心大志。

4.公关人员的知识结构类型:通才型、专才型
三、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
1.道德、职业道德的概念
①道德,是指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同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发生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公共关系中的道德选择
(1)道德选择的依据
人们在做道德选择时有两个基本的依据:一是直觉的,二是自然主义的。

(2)影响道德选择的因素
①宏观的社会、行业的道德氛围。

②影响组织中道德行为的规模因素有两个:一个是雇员的数目,一个是组织的资产。

③不同的工艺和技术对道德行为也有影响。

④公司制度的文明程度的影响包括三方面:
a.规章制度;
b.奖惩机制,奖惩机制可以加强规章制度的效果;
c.层级,层级可以说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3)影响人们采取不道德行为的个人因素
支配权、经济倾向、强烈的赚钱欲望、政治倾向、处事哲学。

3.公共关系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1)会员的道德规范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通过的《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员行为准则》规定了会员的道德规范的7个大方面:
①信息传播的行为规范方面;
②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行为规范方面;
③为客户保守机密的行为规范方面;
④化解利益冲突,建立信任的行为规范方面;
⑤行业竞争的行为规范方面;
⑥人力资源开发、人才流动的行为规范方面;
⑦维护、提升本行业职业地位的行为规范方面。

(2)三个公关协会的道德规范
美国公共关系协会、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和国际企业传播协会对职业道德概括内容如下:
①从业者与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关系;
②从业者与法律、公共政策的关系;
③从业者与处在客户控制之外的外部公众的关系;
④从业者与所属企业、客户的关系;
⑤从业者与自身的关系,不仅需要对他人保持诚实,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诚实。

11.2课后习题详解
1.比较分析两类公关机构在开展公关工作中的利弊。

答:(1)从看问题的客观性看,外部公关公司旁观者清,看问题会更客观。

(2)从服务的专业水平看,外部公关公司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

(3)从社会联系的广泛性看,外部公关公司同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内部公关部的优势是在本行业以及与本行业相关的社会联系方面。

(4)从意见受重视的程度看,外部公关公司更易为组织的决策层重视和接受。

(5)从管理的灵活性看,外部公关公司有较大灵活性。

(6)从服务的及时性看,内部公关部门在紧急的情况下,可做出快速的决策和反应,有利于组织的公关工作持续和稳定发展。

(7)从职工的参与感看,内部公关部门组织的活动较易引发组织职工的参与感,更有
利于培养职工的公关意识。

2.公共关系人员在组织管理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更有利于公关工作的推行?
答:(1)公共关系人员扮演的角色
公共关系人员在公共关系活动中扮演三种角色:公共关系活动的决策者;公共关系活动的促进者;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者。

公共关系人员不同程度地担任其中的一个角色或全部角色。

公共关系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或特定的工作环境内与他人接触,总是以其中的一种主要角色身份出现。

①公共关系活动决策者
a.能充当公共关系活动决策者的公关人员都是公共关系专家,这类公共关系专家有权决定公关的工作目标与方式,可以确定公关问题,设计方案并负责方案的实施。

这种角色对公共关系人员很有诱惑力,容易使公关人员得到心理满足。

委托人或组织决策者也会信赖这样的公共关系专家,常常将公关事务全权委托给他们,自己则从公关事务困扰中超脱出来。

b.这类公关人员有较大的主动权,较强的独立性,但组织的决策者不直接参与公关,投入相关的知识有限,公关容易脱离组织的目标。

长期担任这种角色,也不利公共关系思想的传播和对管理层的影响,全权垄断公关事务还容易招致别人的不满。

②公共关系活动促进者
这类公共关系人员是公关活动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负责与组织决策层以及其他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并提供咨询服务,这类公共关系人员是组织整个管理的一部分。

公共关系人员就能较有效地通过解决公共关系问题的合理程序,对组织的公关问题进行服务与指导,也便于把公共关系的思想、观念、意图转化为组织决策层或各职能部门进行决策、计划、实施中的自觉行动,从而推动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促进公关管理的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