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7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分数:一、我会填。

(14分)1.李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车向前行驶的运动是(),方向盘的运动是()。

2.摩天轮的运动是()。

3.直梯的升降运动是()。

4.钟面上时针从12到6,所做的运动是()。

5.妹妹拉开抽屉拿出一个转笔刀,削起了铅笔。

这句话中“拉开抽屉”的运动是(),“削铅笔”的运动是()。

二、我会判。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5分)1.如,有3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一定有3条对称轴。

()3.在运动的过程中,平移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4.从6:00到9:00,时针旋转了90°。

()5.梯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三、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1.下面四个图形中,不能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2.下面()是由旋转一定角度,得到的图形。

A B C D3.下面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

A B C D四、分别把下面的图形补全,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

(20分)五、按要求画一画。

(21分)1.把上面的图形补全,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B。

2.将图形B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4格,最后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3.将图形C向右平移3格得到图形D。

六、旋转下面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变成我们学过的四边形,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8分)参考答案一、1. 平移旋转 2. 旋转 3. 平移 4. 旋转5. 平移旋转二、1. ✕ 2. √ 3. ✕ 4. √ 5. ✕三、1. B 2. A 3. D四、五、略六、【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二单元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分数:一、写一写,读一读。

(16分)写作:()读作:()写作:()读作:()写作:()读作:()写作:()读作:()二、我会判。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三单元测试卷-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三单元测试卷-1

苏教版四下第三单元测试卷三位数乘两位数一、选择题1.与109×22结果最接近的算式是()。

A.100×20B.200×20C.100×30D.110×20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个。

①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六位数。

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①万级包括亿万、千万、百万、十万、万五个数位。

①5厘米长的线段,向下平移20厘米,线段还是长5厘米。

A.1B.2C.33.一辆汽车装了6台同样的机器,每台600千克,没有超载,如果再装一台这样的机器就超载了.这辆汽车的载重量可能是()A.3吨B.4吨C.5吨4.下面四道算式中,与其他三道的积不相等的是()。

A.190×70B.19×700C.19×7×10D.19×7×100 5.不计算,判断下列第()题是正确的。

A.58×52=5656B.71×513=36423C.87×63=4166.已知每台电脑的价钱和买的台数,求一共用多少元,就是求()。

A.单价B.数量C.总价7.用1、8、5、2、3这5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中,乘积最大的是()。

A.851×23B.831×52C.82×531D.35×821 8.625乘35的积比325乘65的积()。

A.大B.小C.相等9.有一个占地2公顷的会展中心.如果每200平方米安排一位安全保卫人员,那么这个会展中心需要()名安全保卫人员.A.10B.100C.20010.150与40相乘的积是()A.600B.6000C.60000二、脱式计算1.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算.25×12+280÷35 23×37+37×27 [196-(37+59)]×32三、填空题1.算式308×2的积是四位数,那么里最大填(______)。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专项练习(解析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专项练习(解析版)苏教版

2021-2022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专项练习(解析版)一、填空题。

1.(2021·江苏无锡·四年级期末)如果a×b=200,那么a×(b×4)=( );如果a÷b=8,那么(a×10)÷(b×10)=( )。

【答案】 800 82.(2020·江苏南京·四年级期末)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20,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积是( ),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40,一个乘数乘5,另一个乘数乘6,积是( )。

【答案】 1200 42003.(2021·江苏·四年级期末)甲数×乙数=240,如果甲数扩大3倍,乙数不变,积是( );如果甲、乙两数同时扩大2倍,积是( )。

【答案】 720 960二、选择题。

4.(2021·江苏·四年级期末)仔细观察37×3=111;37×6=222;37×9=333;可以推算出37×18的结果是()。

A.555 B.666 C.777【答案】B5.(2021·江苏·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四年级期末)两个数的积是4500,一个乘数乘100,另一个乘数除以10,积变为()。

A.450 B.4500 C.45000 D.450000【答案】C6.(2020·江苏盐城·四年级期末)根据23×7=161,下列算式的结果是16100的是()。

A.(23×10)×7 B.(23×100)×7C.23×(7×10)D.(23×10)×(7×100)【答案】B7.(2020·江苏·盐城市第一小学四年级期末)甲、乙两数相乘,若甲数乘5,乙数除以10,则所得的积是甲、乙两数的积()。

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行程问题专项练习(解析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行程问题专项练习(解析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行程问题专项练习(解析版)1.(江苏·四年级期末)汽车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6千米,行驶5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时按原路返回,用了4小时。

汽车下山时平均每小时比上山多行驶多少千米?【解析】36×5÷4=180÷4=45(千米)45-36=9(千米)答:汽车下山时平均每小时比上山多行驶9千米。

2.(江苏·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四年级期末)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去时以每小时76千米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返回时行驶了4小时。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解析】返回时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76×3÷4=228÷4=57(千米)答:返回时汽车每小时行驶57千米。

3.(山西临汾·四年级期末)周日这天。

小莉和小宁约好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去图书馆借书,小莉每分钟走60米,小宁每分钟走65米,经过12分两人同时到达。

小莉家到小宁家的距离有多少米?【解析】(60+65)×12=125×12=1500(米)答:小莉家到小宁家的距离有1500米。

4.(江苏·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四年级期末)米老鼠和唐老鸭在环形跑道上跑步,它们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米老鼠每秒跑5米,唐老鸭每秒跑3米,经过100秒它们第二次相遇。

跑道长多少米?【解析】100÷2=50(秒)3+5=8(米)50×8=400(米)答:跑道长400米。

5.(河南周口·四年级期末)两辆卡车同时从一个工厂出发,向相反方向驶去。

两车的速度分别是80千米/时、95千米/时。

经过4小时,两辆卡车相距多少千米?【解析】(80+95)×4=175×4=700(千米)答:两辆卡车相距700千米。

6.(安徽合肥·四年级期末)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回家(如图)。

小明每分钟走86m,小红每分钟走74m,15分钟后两人同时到家。

苏教版数学四下3,5单元知识要点

苏教版数学四下3,5单元知识要点

瑞金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二)姓名:班级:第三单元三角形一、三角形的特征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要大于第三条边。

)例1:用一个2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最长的一条边要小于(12)厘米。

解答: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4÷2=12厘米 >12厘米 <12厘米例2:把一根长20厘米的小棒截成三段(每段的长都是整厘米数),再用这三段小棒围成三角形。

三段的长度分别是多少?(用表格例举各种不同的剪法)解答: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顶点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高底3.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较小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

其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

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例: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和等于另一个内角,那么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解答: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80°÷2=90°,两个内角的和是90°,另一个内角也是90°,所以是直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两个较小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8.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例: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解答:拼成的图形也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9.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28×76= 575×14= 48×137= 506×19=
①学生独立计算。
②指明演板。
③集体订正。
指出:三位数乘两位数要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3.完成练习五的第14题。
(1)出示第14题,请学生读一读题。
三、提高练习,拓展延伸。
1.练习五的第18题。
(1)出示第18题,请学生认真读题。
(2)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应该先求什么?
(3)指明回答,全班交流,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2.练习五的第19题。
(1)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再组内交换意见。
(3)组织全班交流。
四、全课梳理,完善认知。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练习五
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路程=时间×速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总价=单价×数量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4课时)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页例4、“练一练”,第35页的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乘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试读,练习本每本3元。(3元/本,读作元每本)
(3)根据题中告诉的信息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4)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板书)
根据公式计算出表格中的总价。
(5)讨论: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填一填。

(第 8 题 4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9 分) 1.【新考法】 一架飞机的速度是 285 米 / 秒,12 秒可以飞行多少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 24×500 的积是( )位数,积的末尾有( )个 0。

3. 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05×50 504×50 540×40 400×45( )<( )<( )<( ) 4. 高铁每小时行驶 300 千米,这是已知高铁的( ),可以写成( ),读作( )。

照这样计算,一列高铁从北京到上海大约需要 5 小时,这条线路全程约( )千米。

5. 如果△ × □ =900,那么(△ ×3)× □ =( ),△ ×(□÷3)=( ), (△ ÷3)×(□ ÷3)=( ),(△ ÷3)×(□ ×2)=( )。

6. 400…0⏟ 10个0×200…0⏟ 10个0的积的末尾有( )个 0,400…0⏟ 10个0÷200…0⏟ 10个0的商的末尾有( )个 0,400…0⏟ 10个0+200…0⏟ 10个0的和的末尾有( )个 0。

7.【无锡市期末】 龙龙在计算 20+ □ ×5时,他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得到的结果是240。

□所代表的数是( ),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 )。

8. 用1、3、5、7、9 这五个数字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数字不重复) 。

(1)要使积最大,列式为;(2)要使积最小,列式为。

二、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 分,共10 分)1.【新角度】丽丽在文具店买了4 本单价是5 元的笔记本、5支单价是3 元的铅笔、1 个文具盒,剩下19 元。

丽丽一共带了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增加下面的( )条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

(2)找对应点。

(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如:100×10=1000,900×90=81000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计算器上的“ON”键表示(),“OFF”是(),“AC”是()。

第三单元 3 积的变化规律(课件)-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备课(苏教版)

第三单元 3 积的变化规律(课件)-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备课(苏教版)

20
3×2
120
60×( 2 )
20
3×10
600
60×10
20×一4 个乘数不3 变,另一2个40乘数乘几60,×4得
20×5
3
300
60×5
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举例说明
15 × 4 =
×2
15 × 2 =
×4
60 × 2 =
60
×2
30
×4
60
50 × 20 = 1000
×5 ×5
50 × 4 = 200
另一个乘数应该除以3。
五 课堂小结 积随乘数变化的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 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 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积的变化
60×( 2 ) 60×10 60×4 60×5
观察发现
乘数 20 20
乘20 4和5
20×4 20×5
积由原来的60乘4和乘5。
乘数

3
60
3×2
120
3×10
600
3 不变 24 60×4 60×5
总结规律
乘数
乘数

积的变化
20
3
60
——
2◎00一个乘10数0 不变4,00另
一个乘20,积为400;
2. 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 的积。
24×3=72
7×15=105 16×5=80
24×30= 720 7×150= 1050 16×20= 320
24×300= 7200 7×1500= 10500 16×35= 560

第三单元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

第三单元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

第三单元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三单元:三角形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上课时间:3/10 累计课时:12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有趣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产生对生活的理性思维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认识三角形的特征1、〔由课前“考眼力〞游戏中,不见了三角形导入〕三角形躲到哪儿去了?哦!它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你找到了吗?〔斜拉索和桥面形成三角形,桥柱和桥面形成三角形。

〕2、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三角形?〔举例〕3、请同学们自己想方法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

4、展示作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在汇报摆三角形时,说明每条线段都必须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5、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来,教学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请一位同学上来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下面的同学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呢?请你们结合刚刚做的三角形,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6、我们知道了这些三角形的特征,那么我们就用这些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二、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用三根小棒围三角形。

2、汇报。

3、实践操作,探索发现。

〔1〕〔出示4种小棒〕老师准备了这样4根小棒,请你任选3根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2〕边操作边由小组长负责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中。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第三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第三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第三单元)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两条短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生活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顶角底角底角腰腰底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重合。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1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是45,顶角等于90。

12、求三角形的一个角 =180-另外两角的和1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180-底角2 =180-底角-底角14、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180-顶角)215、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数}一、填空。

01、三角形有()条边,()个角,()个顶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02、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是()度。

0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00,它的一个底角是()度。

04、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三角形、()三角形和()三角形。

05、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

0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00,它的顶角是()度。

07、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的和一定是一个()角。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复习一》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复习一》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8页~第39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和单价、速度有关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2.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1.回顾数学书第27页至36页,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点。

(展示一下学生的思维导图)相信你的整理收获会更多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1)我们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3)知道了积会随着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4)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回顾与整理。

(1)我们先来梳理笔算乘法,从二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乘法。

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学习乘法的?首先是这样的9×7=63表内乘法,然后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例如:19×7,189×7,接着三年级我们还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比如67×89;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67×189;观察每题的计算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是的:计算的道理都是相同的,就是把几个几合起来的过程。

在计算的方法上也是相通的。

都是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梳理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知识是有联系的,新知识会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出来。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笔算乘法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一套运动服189元,沁园小学体育组买了67套这样的运动服,一共要付多少元?师:求67个189元,用乘法计算。

6、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五篇][修改版]

6、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6、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三角形(第5课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目标:1、在实际的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具体要求画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例题中的三角形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主动发现1、认识等腰三角形。

讲述: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量一量这三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并纪录下来。

学生操作。

2、提问: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三角形都有两条边是相等的。

师小结:向这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

3、出示图,提问:照下面的方法剪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学生小组内讨论。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3、出示等腰三角形,介绍各部分名称。

讲述: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出两个底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二、认识等边三角形1、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

学生小组活动,要求:通过量一量,看看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教师个别辅导学生。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学生照样子用一张正方形纸剪出一个等边三角形。

介绍剪的方法。

弄清三个角的关系。

3、提问:等边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也相等。

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1题,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第2题,学生独立操作,可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时说清楚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第3题,学生先按要求画,再依次说明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还可怎么分类?第4题,通过画图,学生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锐角三角形,还可以是钝角三角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3.根据 52×14=72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52×140=( ) 520×1400=( )
728÷14=( ) 520×( )=7280
4.A×B=200,如果 A不变,B乘 5,那么现在的积是( ) ;如果 A
乘 2,B乘 3,那么现在的积是( ) ;如果 B不变,A变为原数的一
半,那么现在的积是( ) 。
4. 60 千米/时是普通摩托车的经济时速, 这样的速度既安全又省油, 且对车辆磨损小。 李叔叔新买了一辆摩托车, 从甲地出发以经济速度 骑行 8 小时后到达乙地。 如果他要在 5 小时内到达乙地, 你推荐他选 择下列哪种交通工具?
5.市美术馆的门票价格如下: 购票人数 1~50
51~100 100 以上
三、判断。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六位数。
()
2.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乘几,另一个乘数除以几,积不变。
()
3. 204×50=1020 ( )
4. 729×58=42386,不用竖式检验就能看出计算出错了。
()
5.除 0 以外的自然数乘 10,所得的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
0。 ( )
6.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没有 0,积的末尾最多可能出现三个
答:该厂一天能输送 120 万千瓦·时的电量。
(2)1200000 ÷200=6000(个)
答:江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日发电量可确保 6000 个家庭一
个月的稳定用电。
3. (224+210+192+202+172+236+248)÷7=212(元)
212×
30=6360(元)
答:李叔叔一个月( 30 天)可获利 6360 元。 4. 60×8÷5=96(千米/时) 100 千米/时> 96 千米/时 答:我推荐他选择大客车。 5.三个班合起来购票: 46+47+51=144(人) 144×12=1728(元) 三个班分开购票: 46×20=920(元) 47×20=940(元) 51×15=765(元) 920+940+765=2625(元) 2625-1728=897(元) 答:三个班分开购票比合起来购票多用 897 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第三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三单元所学知识点的回顾与整理。

2. 针对第三单元的典型题目进行练习。

3. 分析学生在第三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在第三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第三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如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等。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典型题目练习:选取第三单元的典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4. 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练习中的难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作业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第三单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巩固了第三单元所学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以帮助教师
进行课堂教学。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教案概述:
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整数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整数的概念引入、正整数与负整数的认知、整数的加法及减法运
算等内容。

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和大小
比较。

教案包括小数的引入、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

第三单元:分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分数的引入、分数的读写、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法及减法运算
等内容。

第四单元: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的绘制。

教案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图的制作等内容。

第五单元:时间、面积和体积
本单元主要介绍时间、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时间的认识、面积的认识、体积的认识等内容。

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名称、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图形的命名、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应用等内容。

第七单元:数的整体感
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对数的整体感的认知能力,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教案包括数的整体感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等内容。

以上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概述,旨在提供一个简洁明了的指导教学的参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第7课时 认识梯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第7课时 认识梯形

50mm 30mm
90mm
量一量梯形中两条腰的长度,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边长
角度
量一量
量一量梯形中两条腰的长度,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两腰相等,两组底角分别相等;
这样的梯形叫作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一条腰和梯形的底互相垂直;
这样的梯形叫作直角梯形。
我们用认集识合了图哪表些示四。边形?
长方形
课堂小结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梯形的高是上底、下底之间的垂直线段, 梯形有无数条高,且这些高都相等。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作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作直角梯形。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四边形 梯形
随堂练习
1.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分别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腰Leabharlann 下底上底【选自教材90页 练一练 第1题】

上底
下底
腰 腰
2.画出下面梯形的高,再量出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
米。
【选自教材90页练一练 第2题】
3. (1)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 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认识梯形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像上面这样的围起来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像上面这样的围起来的图形是梯形。
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梯形,和同学 们交流一下吧。
获取新知
在右边的方格纸上 画一个梯形,并说说梯 形有什么特点。
梯形也是四边形, 有4条边,4个角。
有两组对边,一组对边平行, 互相平行的一组
下底
梯形的底角。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易错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易错题

四年级第三单位易错题汇总一、填空1、两个数相乘的积是800:①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后,积是();②两个乘数同时扩大为原来的100倍,积扩大为原来的()倍;③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缩小100倍,积是();④两个乘数同时缩小10倍,积是()。

2、用8,0,3,1,6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式。

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要使乘积最小,应该是()×()。

1~2常雅3、3□9×3要使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4、120乘5的积末尾有()个0,125乘8的末尾有()个0。

5、一个三位数乘以3的积和45乘以8的积相同,这个数是()。

6、125×24=125×()×3;250×4×6=250×()3~6黄新妹7、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大约有140名婴儿出生,平均每小时大约有()名婴儿出生。

陈志勇8、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

范佳杰9、211x39的积大约的(),498x21的积大约是()。

张浩10、320×24的结果比320×25少()。

张夏青11、2×2×2×2×()括号里最小填几?积的末尾有连续的4个零。

王志12、350981209这个数读作(),在这个多位数中划去4个数字,使剩下的5个数字(前后顺序不变)组成的五位数最大,这个五位数是()。

韦永勇13、12×3的积比13×2的积()。

周荣荣14、根据62×35=217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20×350=() 62×70=()21700÷350=() 31×140=( )周易平二、选择题1、两位数相乘的积是720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0,那么积是()A、7200B、720C、72潘颖婷2、三位数乘二位数,积最少是(),积最多是()A.四位数B.五位数C.六位数D.无法确定饶佳佳三、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1)□8 □(2)□ 2 □□×□5 ×□64 □35 □□0 41 □□4 □□2 02 □1 □□□□□□□东莉(X 61 2 1 8X 8 9吴俊昊(4)在右边的算式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乘数中间、末尾的0的乘法在笔算时的正确计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
这道题是练习积的变化规律。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说说是怎样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判断。
(4)完成教材第38~39页“练习与应用”第4、5、6题。
第4、5题:
学生直接根据数量关系来解答。
第6题: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点:回顾、整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一、知识系统整理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回顾与整理。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
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你还知道哪些数量关系?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提问: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4)复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提问: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2.交流质疑点。
先自我梳理再交流
自我写出数量关系
二、查漏补缺训练
1.交流质疑点。
师:在本单元的知识点中,你感到有困难的知识点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
2.完成教材第38~39页“练习与应用”。
(1)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对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是否能做出正确处理。
学生交流
让学生独立进行口算,交流时说说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出示题目后,独立笔算。
先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出这周的营运总收入,再求出每天利润的平均数,最后计算一个月获得的利润。
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说出思路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39页“探索与实践”第7题。
这道题是积的变化规律知识的拓展。从一个乘数变化拓展到两个乘数都发生变化。
得出:一个乘数“×几”,另一个乘数“×几”,所得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几×几”。
2.完成教材第39页“探索与实践”第8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时,先计算出左边各题的积;再填写右表;最后进行观察、比较。
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课题: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P38-39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探索与实践”第7—8题和“评价与反思”。
主备:王珂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