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教育学小学部分

合集下载

2020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2020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浙江省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

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

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

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浙江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考试说明-浙江教育考试院

浙江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考试说明-浙江教育考试院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考试说明中学信息技术I.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目标与能力要求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的目标1.考查考生对于中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

2.考查考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3.考查考生对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与教学技能掌握与应用情况。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的能力要求1.中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部分规定的知识范围内,测试考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及应用能力。

2.高等教育对应于中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选修模块。

具体课程有: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人工智能,比较全面测试考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及综合运用能力。

3.课程与教学内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阐明的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中共通的知识范围内。

III.考试内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信息技术基础及选修模块以及高等院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人工智能等课程的要求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的一般要求,并考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而确定的。

一、中学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解和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

1.信息概念和特征的识记和理解2.二进制代码的特征,字符编码、汉字编码、交换码、处理码和字形码等概念的识记和理解3.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换算4.声音数字化,图像和视频数字化的理解和应用5.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6.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古代、近代、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器人、数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区、因特网2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等概念)7.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二)信息的来源与获取理解和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教育学中学部分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教育学中学部分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中学)《教育基础知识》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浙江教师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真题4月17浙江教师招考基础理论考题(小学)

浙江教师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真题4月17浙江教师招考基础理论考题(小学)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卷4月17浙江教师招考基础理论考题(小学)小学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统考卷单项选择共15题,30分。

整理版)1、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2、不属于第二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是 A、筛选假设理论B、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C、社会化理论D、社会成层理论3、教师能解答学生的问题但不检查学习结果,属于放任型4、发展教学论是谁的理论赞科夫和布鲁纳5、一下哪项是德育中的说服教育 A、操行评定 B、艺术陶冶C、讨论与参观D、表扬与奖励6、坐火车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相邻的火车动起来的时候,感觉是我们坐的火车在动,这种现象叫做诱导运动7、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朝目标方向反复演算最终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是辐合思维 8、儿童守恒是在具体运算阶段形成的9、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人际智力特别突出 10、心理学家和对应的理论 A、布鲁纳----》连接说B、奥苏泊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C、加涅----》顿悟说D、班杜拉——》符号11、确定“优先发展、与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工作方针的是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教育规划纲要 C、小学德育纲要D、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12、教师法定的最基本权利教育教学权13、法规类型《教师资格条例》---14、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撤销教师资格15、学校对学生安全负有的职责A、教育监管保护B、教育教学监护C、教育管理保护D、教育劝导监管二、名词解释16.教科书17.美育18.人格19.教育政策三、简答题20.请写出五条教学原则21.班集体建设内容22.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23.学生权利四、论述题24.德育过程基本规律25.专家型教师VS新手教师五、材料分析题某中学设考分重点班,分配不同的教学资源,为重点班学生找“有背景”的家长或者相关工作人员制造类似少数名族等假资料,以求得加分;对普通班的学分,劝其选报高等职校等;劝问题学生退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内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内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内容一、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哪些内容1、教育学的考查重点在哪些章节?教育学的章节可以分为宏观教育原理、中观教育系统、微观教育实践三大部分。

其中宏观教育原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个体发展)多考查客观题,常出现细节识记型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观教育系统(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识记型、理解性题目都有涉及,还是以客观题为主,最多考查到简答题层面;微观教育实践(学生与教师、教学基本理论、德育基本原理、班级管理)更侧重于考查理解分析型题目,尤其是教学和德育两大部分。

其中德育与教学的原则、方法,教学过程,个别教育等知识点是材料分析题的高频考点。

在复习过程中,对核心的理论和观点深入理解,需具备联系实际以及较强的分析能力。

2、心理学的考查重点是什么?心理学内容相对较少,重点在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部分的个性心理特征等章节。

心理学主要集中在客观题上考查,较少出现案例分析题。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视细节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3、教育心理学的考查重点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相对最大的学科,涉及的章节内容也很多。

其中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习心理等章节的知识是考查的重点。

教育心理学的考查题型较为广泛,主客观题都有所涉及,主观题一般以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出现。

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识记重点知识理论之外,还要能举例子并联系实际,达到掌握应用的水平。

4、教育政策法规考什么?教育政策法规包括两方面内容的考查,一方面是法理学基础知识,一方面是重要法律条款。

法理学基础知识往往只在浙江、四川等地的考试中涉及到,大多数地区的教育政策法规以重要法律条款的识记、应用为主,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常考的教育政策法规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等。

5、教师职业道德考什么?教师职业道德是国家对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的要求,在近年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且常常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必须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

A.计划B.实施C.检查D.总结解析:答案B,班级管理的计划是导向作用,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后续工作,总结是反思,为今后做准备。

2.我国古代教育家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张教育目的为“明人论”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解析:答案B,孟子提出了“仁有四心”,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3.学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S小学成立了十几个学生社团,开设了30多门兴趣活动课。

这一做法依据的是:()。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解析:答案C,十几个不同的社团,20多门兴趣活动课,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遵循了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顺序性要求教学要“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教师不能“一刀切”;不平衡性要求抓住“关键期”。

4.学校教育作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成长起着()。

A.主导作用B.保障作用C.决定作用D.基础作用解析: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5.“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陶行知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践锻炼法解析:答案B,处处是楷模,体现了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

6.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反应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是()。

A.中数B.标准差C.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解析:答案B,在教育统计中,用于反应数据的离散趋势的量数包括标准差和方差。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什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什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什么前言教师招聘考试是选拔优秀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招聘到具备扎实教育基础知识的人才,考试中通常设置了教育基础知识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见的教育基础知识考点,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1.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涉及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考生需要掌握有关教育发展史、教育规律、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了解一些教育学家的代表性理论也是备考的重要内容,如杜威的“体验学习”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考点。

它研究人的心理过程与行为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考生需要了解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此外,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发展阶段以及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是备考的关键。

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考察考生对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了解程度的考点。

考生需要熟悉有关学校管理、教师职业道德、学生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等。

了解这些法律法规有助于考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更好地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权益。

4.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考察考生对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理解和运用的考点。

考生需要熟悉课程与教学原理、课程设计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等。

此外,了解教学策略、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也是备考的重要内容。

5. 教材与素材使用教材与素材使用是考察考生对教学资源的了解和运用的考点。

考生需要掌握教材的选用原则、使用方法以及多种教学素材的寻找和运用技巧。

了解如何选用和运用教材和素材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6.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是考察考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测量方法和评价体系,包括测试、问卷调查、观察等。

同时,了解如何分析测量结果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备考的重点。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培训文章本文旨在为准备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的培训。

通过阅读本文,考生可以了解教师招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的要点、难点以及常见题型,为顺利通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一、考试大纲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

考试形式多以客观题和主观题为主,考查范围广泛,难度适中。

二、知识点梳理1、教育学:教育学是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史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现代教育家的思想。

2、心理学: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心理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

3、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律制度、学校管理条例、教育行政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以备应对相关考题。

4、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理论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考生需要掌握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新课程改革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

5、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知识,以备应对相关考题。

三、考试难点解析1、教育学难点:考生需要重点掌握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如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等,理解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关系,明确教育制度与教育实施的关系。

2、心理学难点:考生需要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特点,了解心理学的各种流派和理论,并能实际运用。

3、教育法律法规难点:考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法律精神,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熟悉各种教育法律文书,如合同、协议等。

浙江小学教师考试大纲

浙江小学教师考试大纲

浙江小学教师考试大纲
一、简介
浙江省小学教师考试大纲是为了规范浙江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而制定的参考文件。

本大纲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等相关内容,旨在确保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培养优秀小学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二、考试科目
1. 课程与教法
考察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相应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包括教材解读分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内容。

2. 心理学基础与教育
考察小学教师对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基本了解,以及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指导的能力。

3. 教育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
考察小学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了解,以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1. 课程与教法
1.1 教材解读分析
考察教师对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等特点的把握,以及针对不同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有效解读和分析的能力。

1.2 教学设计与方法
考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3 教学评价
考察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评价,包括对学业和品德的评价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

2. 心理学基础与教育
2.1 儿童心理发展。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小学 教育基础知识教材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小学 教育基础知识教材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窑小学中公教育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编著严格依据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编写北京·广州·上海·西安前言浙江省从2009年开始,统一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招聘采用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的内容可以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种,公共科目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科目考查的则是相应科目的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为琐碎,考生较难全面把握,而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招聘考试对教育理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牢牢掌握理论知识,并能结合教学实际、新课程改革进行思考,学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本着对广大考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中公名师及相关专家结合近几年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的特点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说明,精心编制出了这一着重体现针对性与适用性的教材。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全面覆盖考点,精准把握考纲★获取教师招聘考试高分的关键在于知识的全面性及准确性,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即对所有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有很深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这些知识点又极为庞杂和分散,需要系统的梳理。

为此,本书在精细研究考试说明和真题的基础上,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使读者能真正把握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做到成竹在胸。

★结构科学合理,重点清晰明了★本书以实用与高效为理念,在栏目的设计上充分贯彻此理念。

在每章伊始,本书设置了考试范围与要求,帮助考生迅速把握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从而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在正文中本书设置了高效提升训练,对重要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和训练,真正使考教育基础知识·小学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小学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浙江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考纲

浙江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考纲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小学)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就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就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与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考试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就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与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就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就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与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她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与功能的类型。

教育类(小学)笔试大纲

教育类(小学)笔试大纲

教育类(小学)笔试大纲第一部分教育政策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年)七、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年)第二部分教育基础理论一、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我国的教育目的(二)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作用(三)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修养(四)小学的师生关系二、小学德育的实施(一)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二)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三)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四)小学德育方法的运用三、小学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二)班主任的角色和职责(三)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四)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四、小学课外校外活动与少先队工作(一)小学的课外校外活动(二)少先队的性质、基本任务与特点(三)少先队教育活动(四)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和条件五、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小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感知力的发展与培养(二)记忆.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三)想象.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四)思维.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生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小学生思维品质及其培养(五)言语.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与培养.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与培养(六)注意.注意的类型及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六、小学生的情意发展(一)情绪情感发展.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生高级情感的发展特点.小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二)意志发展.意志的品质.小学生的意志特点.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意志七、小学生的人格发展(一)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涵义与基本心理成份.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作用与类型.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三)人际关系.小学生亲子关系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四)品德心理发展.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五)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的涵义.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八、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制约.教师应如何对待小学生的遗传差异(二)家庭因素.家庭客观因素的影响.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教师应如何对待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三)学校因素.教师人格特征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教师期望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校风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同伴交往的影响(四)社会因素.社会文化对儿童发展途径的影响.文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第三部分教师职业素养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一)基本理念(二)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三)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建议三、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的素质结构.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二)教师的自我意识.教师自我意识及其特点.教师教育效能感及其作用.教师自我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培养(三)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师人际关系及其形成.教师威信及其形成.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四)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问题及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心理问题的矫正.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五)教师的认知.教师认知问题的类型.教师认知问题的成因.教师认知问题的调适(六)教师的情绪.教师情绪问题的类型.教师情绪问题的成因.教师情绪问题的调适(七)教师的人格.教师人格问题的类型.教师人格问题的成因.教师人格问题的调适(八)教师的行为.教师行为问题的类型.教师行为问题的成因.教师行为问题的调适第四部分教学实施要求一、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一)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二)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二、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目标编制技能.教学设计编制技能三、课堂教学技能.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课堂小结技能.教学管理技能四、教学评价技能.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评价技能.教学反思技能。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以及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教学相长等。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这些原理。

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和规律,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理论,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4.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进行综合性的评判和分析的过程。

教师需了解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以便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

5.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以便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教师需了解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改革的动态,灵活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模式。

2. 教学设计与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师需掌握不同教学设计模式,并能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

3. 教学评价与调整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教师需掌握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包括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等。

教师需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合理运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是规范教育行为和保障教育权益的法律文件。

教师需了解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法规,以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2.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是在选拔优秀人才,确保教育系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教育基础知识则是考核教师候选人是否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法规等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教育实践等方面探讨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教师候选人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同时,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有助于候选人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二、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教师招聘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国家关于教育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候选人需要了解,学习和掌握有关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学生权益保护等相关法规和政策。

此外,候选人还需要熟悉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责和管理制度等内容。

三、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师招聘考试中能力测评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候选人需要展示自己在实践中应用教育理论和教育法规进行教育活动的能力。

这包括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等。

在准备教育实践方面的知识时,候选人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思考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回答与教育实践相关的考题。

综上所述,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候选人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只有通过对教育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应用,候选人才能胜任教师这一神圣而伟大的职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备考过程中,候选人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育专业书籍、参加教育培训班和进行模拟练习等方式来加强自己的教育基础知识,为考试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总结起来,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教育基础知识是教师候选人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它涉及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 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 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来源: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网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教学提纲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教学提纲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二、试题类型及分值(一)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二)名词解释(4题,每题4分,共16分)(三)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四)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五)材料分析题(1题,每题15分,共14分)试题举例一、单项选择题(在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孟子》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是:A.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C.感觉后效 D. 感觉的相互作用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华生B. 桑代克C. 苛勒D. 勒温二、名词解释1.感觉后效2.学校教育制度3.教师权利三、简答题1.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简述我国教师具有的基本权利。

2.注意分配的条件。

3.校园文化的构成。

四、论述题1、论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2.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五、材料分析题试用所学的教育学原理知识对下面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

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

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

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

以前的男孩,都已长大成人。

有的还住在那里,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

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小学 )《教育基础知识》Ⅰ.考试性质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考试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三、学校教育制度(一)识记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

校长负责制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校园文化(二)理解1、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2、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

3、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和变革,小学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现状及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4、我国学校现有的运行机制及其创新(三)运用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2、能够根据校园文化特征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建理想的学校组织文化提供基本思路。

3、能够对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教师与学生(一)识记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途径。

4、校长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5、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群体文化的特征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7、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二)理解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2、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变化2、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三)运用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2、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发展的需要,能够准确定位中学校长的职责和作用。

3、能够根据对教师学生地位的认识,确立自己对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

五、课程(一)识记1.课程概念(广义与狭义)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3.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4.活动课程论、要素课程论、结构课程论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6.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二)理解1.课程内涵的发展。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三级课程管理4.校本课程开发5.课程资源开发(三)运用1.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2.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3.活动课程与结构课程比较。

4.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六、教学(一)识记1.教学、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与结构。

3.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5.课的类型与一般结构。

6.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二)理解1.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4.教学的教育性。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

6.有效教学的原则及理解。

(三)运用1.教师应如何备课。

2.如何组织学生复习。

3.范例教学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4.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七、学校德育(一)识记1、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2、德育过程本质、结构与基本矛盾;3、德育原则概念、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二)理解1、德育的目标确定依据、我国初级阶段中学的德育目标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思想品德形成基础3、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写和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4.德育的组织形式:教学,团队、学生会及其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三)运用1、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德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2、运用德育基本理论分析新时期德育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方法;七、班主任工作(一)识记1、班集体概念、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2、班主任概念、班主任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的意义(二)理解1、班集体的特征与发展阶段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3、班主任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4.班级管理内容5、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与方法(三)运用1、运用所学班集体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班集体及班主任基本理论和观点;八、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一)识记1、教育研究的内涵、性质、类型2、教育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3、教育改革含义、作用(二)理解1、教育研究发展趋势2、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教育研究中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叙事、随笔等反思性、质性研究方法。

4、了解国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趋势。

5、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历史、现状和背景;了解国内近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具体进展情况。

(三)运用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始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部分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一)识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产生、独立与发展。

(二)理解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2、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关系;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二、认知过程(一)识记1、感觉的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后效;2、知觉的概念、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现象、诱导运动、错觉;3、注意的概念和特点、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4、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保持、遗忘、再认、有意回忆、无意回忆、追忆、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记忆的几个品质;5、思维的概念和特点、思维的种类、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6、问题解决的概念;7、想象的概念和种类、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8、言语的概念和特点;严于的感知与理解。

(二)理解1、感觉的种类;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4、感觉与知觉的关系;5、知觉的特征;6、影响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的条件;7、影响识记的因素;8、思维的过程;9、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0、问题解决的阶段;1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2、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13、言语的种类。

(三)应用1、运用感知觉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2、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3、运用记忆和遗忘规律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4、联系实际说明机械识记的必要性和意义识记的优越性;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防止不必要的遗忘;6、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7、结合学生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8、根据言语感知与理解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情感和意志过程(一)识记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2、情绪与情感的种类;3、意志的概念与特征;4、意志品质。

1、情绪与情感的功能;2、意志行动的过程。

(三)应用1、根据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谈谈如何调节人的情绪;2、谈谈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四、人格心理(一)识记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需要的概念;3、动机的概念;4、气质的概念;5、性格的概念;6、智力、创造力的概念;7、智力的结构、创造力的结构。

(二)理解1、人格的结构;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3、需要的种类;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动机的种类、功能;6、气质类型的特点;7、性格的类型;8、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9、智力结构的有关理论,尤其是多元智力理论;10、影响智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三)应用1、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2、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特征因材施教;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4、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

五、人生全程发展(一)识记1、人生全程发展的概念、人生全程发展观;2、个体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年龄特征;3、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图式、同化与顺应等概念;4、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5、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理解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2、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3、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4、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

1、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2、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或中学生)的人格发展;3、根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

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一)识记1、小学生动作发展的特点2、感知觉发展的特点3.记忆发展的特点4、思维与智力发展的特点5、言语发展的特点6、情感发展的特点7、个性发展的特点(二)理解1、道德发展的特点2、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三)应用1、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2、根据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3、根据小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促进小学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4、根据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能力。

七、学习理论(一)识记1、学习的概念2、安德森、加涅、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划分3、替代性强化的概念4、发现学习5、有意义言语学习6、加涅的智慧技能7、观察学习的过程8、先行组织者的概念与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