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新课教案学生版-社会发展的规律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6: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设计6: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课堂练习: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
4.社会生活的本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社会意识
◇课堂探究:(1)想一想,怎样才能揭开社会历史之谜?
(2)想一想,物质生产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
此知识点分三层认识,首先,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识;其次,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如何推动社会进步;最后,得出结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教学过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课堂探究:(1)想一想,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
(2)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1.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发展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和特点。

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不同社会发展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理解。

第二章:社会发展的历史演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

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变革。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变革。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特点和影响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历史演进的理解。

第三章:社会发展的经济因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让学生理解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经济因素的理解。

第四章:社会发展的政治因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政治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让学生理解政治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政治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政治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过程。

2. 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掌握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特点2. 社会发展的规律3. 社会发展的动力4. 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5. 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发展的概念、特点、规律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发展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规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思辨与创新: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与社会发展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材料:收集具体的社会发展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4. 思辨与创新任务: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动力和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社会发展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规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思辨与创新: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案例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社会发展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4. 创新性观点展示:评估学生在思辨与创新环节提出的观点的独创性和合理性。

教学设计20: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设计20: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①为什么高房价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最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
②正如费尔巴哈所言“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③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
问题: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
教师小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自主探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教师小结: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自主探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
教师小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教师小结:(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情境感悟:年度流行热词
教师小结: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合作探究:请你来思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用上述观点看人类社会,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
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发展的含义和重要性;2.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3.能够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4.提高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社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2.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社会发展的经济规律;–社会发展的政治规律;–社会发展的文化规律。

3.社会发展的案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

三、教学过程1. 简介社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10分钟)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社会发展的定义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社会发展是什么?为什么社会发展对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十分重要?2. 介绍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3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包括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经济规律、政治规律和文化规律。

教师可使用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说明各个规律的特点和作用。

3. 进行社会发展的案例分析(4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不同的社会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如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以及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来分析这些案例,提取出规律和结论,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和讲解课后作业(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新闻事件,运用所学的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估;2.课后作业评估:评估学生是否准确理解和运用了社会发展的规律;3.学习态度评估:评估学生在学习社会发展知识过程中的态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课件:包括社会发展的定义、意义、规律等内容;•案例分析材料:关于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全球化等社会发展案例的数据和资料;•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的社会发展案例分析报告。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2. 使学生掌握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影响因素,提高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发展的定义与内涵2.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3. 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4. 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5.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

2. 教学难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影响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因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内涵、规律性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发展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社会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社会发展的定义与内涵,明确社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3. 分析社会发展规律:讲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阶段性。

4. 分析社会发展动力:讲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分析各种动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 分析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讲解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引导学生认识深层次因素的作用。

6.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发展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发展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水平。

2. 理解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提交,评估学生对社会发展概念、规律性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能力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思能力评估:通过作业和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社会责任的反思深度。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难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现象。

三、教学准备1.教材:《社会发展史》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课堂讲解1.讲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结合实例,分析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四、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体现的社会发展规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二、课堂讲解1.讲解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结合实例,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三、课堂讨论1.出示讨论题目: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现象?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一个社会现象,下节课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规律对个人有何启示?二、课堂讲解1.讲解社会发展规律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三、课堂讨论1.出示讨论题目: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现象。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课题: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社会发展的规律;2.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具体规律;3.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社会发展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规律。

2.知识讲解(30分钟)(1)什么是社会发展的规律:(2)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3)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3.案例分析(30分钟)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

比如: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影响等。

4.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如何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个人的努力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总结归纳(10分钟)由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归纳出社会发展的规律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反思个人生活中如何积极融入社会发展。

四、教学方式:1.导入: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

2.知识讲解:采用讲解、示范等方式,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5.总结归纳:由学生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思维整合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通过教学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程度;2.通过总结归纳的表达,评估学生对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思考和理解。

六、教学延伸: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文章;。

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教案标题: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意义;2. 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学生手册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引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兴趣;2. 提问:你认为社会发展有哪些方面的规律?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意义;2. 分析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等;3. 解释社会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就业机会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社会发展的案例,如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等;2. 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中体现的社会发展规律;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四、扩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社会发展领域,如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2. 要求学生调查相关资料,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规律;3.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调查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社会发展规律;2. 学生回答提问: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规划有什么启示?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小论文;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扩展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对个人的启示,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成长和未来规划相结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社会发展的几种规律;3.分析社会发展规律的影响因素;4.具备思考和评价不同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社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2.社会发展的几种规律;3.社会发展规律的影响因素;4.不同社会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和引发思考(时间:10分钟)1.教师通过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向学生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兴趣。

第二步:社会发展的几种规律(时间: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社会发展的几种规律,包括:–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力发展决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规律: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人口发展规律:人口变化对社会产生影响;–文化发展规律: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

2.教师通过案例和事例,向学生展示不同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第三步:社会发展规律的影响因素(时间:2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社会发展规律的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不同社会发展规律受到不同影响因素的案例。

第四步:思考和评价社会发展规律(时间: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不同社会发展规律的利与弊,以及其与当代社会的关联。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结论。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总结。

第五步:作业布置(时间:5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短文,探讨自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评估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能力等);2.学生针对作业题目撰写的短文;3.学生对不同社会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发展的几种规律。

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3.能够分析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4.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意义;2.社会发展的规律;3.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4.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社会发展的规律;2.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2.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社会发展的概念、规律、趋势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2.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并汇报讨论结果;3.观察法: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事件,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入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第二步:讲授社会发展的规律1.介绍社会发展的规律,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的演变等;2.通过讲解社会发展的规律,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第三步:分组讨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2.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让全班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第四步:观察社会现象和事件1.让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事件,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2.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第五步:案例分析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1.通过分析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第六步:总结1.总结社会发展的规律、趋势和特点;2.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七、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2.通过观察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3.通过总结和讨论,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doc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doc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2019-03-0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 (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456。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教案标题: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 分析社会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 社会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学生小组讨论活动的准备材料。

3. 社会发展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引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兴趣和思考。

2. 提出问题:“你认为社会发展有哪些规律和特点?”知识讲解:1. 通过PPT演示,简要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如人口增长、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

3. 通过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小组讨论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特定的社会发展案例。

2.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个人思考活动:1. 学生个人思考社会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展示和总结:1. 学生展示他们的短文或观点。

2. 教师总结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社会发展的挑战。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社会发展的短文,包括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2. 学生短文的内容和逻辑性。

拓展活动:1. 邀请社会发展领域的专家或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来进行讲座或座谈会。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当地社会发展的情况。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第一章:社会发展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发展的概念与内涵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的定义与内涵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的概念与内涵,讲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分享个人对社会发展的看法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概念与内涵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重要性的思考与分析第二章:社会发展的动力2.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掌握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分析社会发展动力的作用与影响2.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发展动力的作用与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讲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发展动力在实际案例中的作用与影响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动力作用与影响的分析与思考第三章:社会发展的路径3.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掌握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分析社会发展路径的影响因素3.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社会发展路径的影响因素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讲解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发展路径在实际案例中的影响因素3.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思考第四章: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4.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掌握应对社会发展挑战的策略与方法分析社会发展机遇的利用与把握4.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应对社会发展挑战的策略与方法社会发展机遇的利用与把握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讲解应对社会发展挑战的策略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发展机遇在实际案例中的利用与把握4.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应对社会发展挑战的策略与方法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机遇利用与把握的分析与思考第五章:社会发展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发展案例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分析社会发展案例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社会发展案例分析能力5.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案例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社会发展案例的方法与技巧社会发展案例分析的实践操作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案例的重要性和作用,讲解分析社会发展案例的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社会发展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和技巧进行深入分析5.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案例重要性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分析社会发展案例的方法与技巧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具体社会发展案例的分析报告第六章: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6.1 教学目标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掌握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分析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6.2 教学内容全球化的概念与特征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全球化的概念与特征,讲解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案例6.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全球化概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的分析与思考第七章:社会发展的政策与规划7.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的重要性掌握社会发展的政策与规划方法分析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实际案例7.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的重要性社会发展的政策与规划方法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实际案例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的重要性,讲解社会发展的政策与规划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具体案例7.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政策与规划方法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政策与规划实际案例的分析与思考第八章: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8.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掌握文化传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承案例8.2 教学内容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文化传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承案例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讲解文化传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承具体案例8.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关系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文化传承在社会发展中作用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承案例的分析与思考第九章: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9.1 教学目标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掌握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策略分析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实际案例9.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策略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实际案例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讲解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具体案例9.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策略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实际案例的分析与思考第十章:社会发展与公民参与10.1 教学目标理解公民参与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掌握促进公民参与社会发展的策略分析公民参与社会发展案例10.2 教学内容公民参与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促进公民参与社会发展的策略公民参与社会发展案例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公民参与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讲解促进公民参与社会发展的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公民参与社会发展具体案例10.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公民参与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小组讨论:学生对促进公民参与社会发展的策略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学生对公民参与社会发展案例的分析与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的基础概念与理论讲解:这部分内容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的概念、动力、路径、挑战与机遇以及案例分析方法。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探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探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如今的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繁杂、纷杂。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帮助学生规律认知和分析社会发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本教案主要探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中的规律、特点和转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现实思维能力,提高其社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2.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3.分析社会发展中的特点和转型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现实思维能力5.提高学生的社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社会发展的定义和内涵(1)社会发展的概念(2)社会发展的内涵(3)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2.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1)农业社会的主要特点和转型(2)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和转型(3)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和转型3.社会发展与现代化(1)现代化的内涵与特点(2)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关系(3)现代化的三个阶段: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4.历史与现实的关系(1)认识历史(2)历史思维的培养(3)历史对现实的启示(4)现实对历史的影响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具体的案例和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特点和转型。

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工作坊式教学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参观社会发展的实物,培养学生的现实思维能力,提高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任务式教学法: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制定解决一个社会问题的行动计划,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思维导图展示(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发展,它包括哪些内容?(2)讲解社会发展的基本定义、内涵和特征。

(3)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归纳总结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过程。

2.案例分析(1)通过历史事件,介绍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主要特点和转型。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实践历程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符合着这些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既是客观存在的,又具有主观性和可操作性。

只有深入研究这些规律,才能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发展战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特征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指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客观变化的基本规律。

这些规律不仅具有科学性、普遍性,而且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中,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核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历史性: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长时间的历史演进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双重特征。

2.科学性: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和解释。

3.特殊性:每个典型的时代都有其自身的社会发展规律,因此,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特殊性。

4.普遍性: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的普遍性,简单地,它可以适用于所有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状况。

二、发展战略的主要制定原则制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科学性原则:发展战略必须基于社会发展规律,并采取科学预测、科学规划、科学实施、科学评估等科学方法。

2.可持续性原则:发展战略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3.统筹性原则:发展战略必须统筹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相互协调发展。

4.区域性原则:发展战略以地区为单位,因地制宜、特色鲜明,推动地区发展。

5.程度性原则:发展战略应符合现代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

6.群众性原则:发展战略须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最大限度寻求社会福利,让所有三方(政府、企业、群众)从发展中受益。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实现路径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高度协调、符合人类长远福祉利益的发展模式。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简介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其中蕴藏着许多规律,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我们了解和预测社会变化的关键。

本教案将介绍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并且针对这些规律提供一些思考题供学生们思考讨论。

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历史发展的逻辑历史上的社会发展,总是有其一定的逻辑和规律。

可以说,历史的发展是有其特定的方向和阶段的。

历史的方向是指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往往是和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需要相联系的。

历史的阶段是指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

思考题:请你思考一下,现在的社会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现在处于哪个历史阶段?二、矛盾的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矛盾。

矛盾的存在促进了社会的持续发展。

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矛盾,其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主要矛盾是指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本的矛盾,次要矛盾则是次要的、次序的矛盾。

社会发展中,主要矛盾的解决会推动社会往前发展,次要矛盾的解决则会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积极的影响。

思考题:请你思考一下,现在存在哪些社会矛盾?哪些是主要矛盾?三、阶级斗争的推动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阶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阶级之间的斗争会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形式的变化,阶级斗争的形式也在不断演进,在今天,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是阶层斗争。

思考题:你认为,阶层斗争和阶级斗争有何不同?它对社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四、革命和改革的周期性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革命和改革。

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历史时期,革命和改革的性质和形式也不同。

但是,,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周期性非常明显,通过革命和改革,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思考题:你认为,革命和改革的周期性和什么因素相关?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革命和改革?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蕴藏着许多规律。

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对于我们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预测社会的未来都非常关键。

教学设计3: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设计3: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规律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二、【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三、【课文导语】: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

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

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那么,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 ———鲁迅问题:这两则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总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你是怎么理解的呢?学生阅读课文,阐述内涵深入自主理解问题:不同的阶级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意识,这说明了什么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合作交流理论实际化教师解析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存在)决定了其思想、观念是为其服务的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社会意识问题你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抽象知识具体化总结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问题:同学们能够举出有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例子吗?学生举例知识具体化教师总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③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带有阶级性盲流打工仔、打工妹民工城市建设者北佬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物质社会存在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包含包含(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决定具有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促进阻碍小结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广水一中丁勇2015年5月4日星期一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我国城镇化的具体事例,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坚持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社会实践;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具体案例:①有人说,在战国时期,若是没有秦始皇的网罗人才、文韬武略就没有统一的中国,就没有统一的度量衡,中国就不会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②汉高祖醉斩白蛇典故探究思考:上述案例揭示了什么样的历史观?结合教材P86页楷体字材料和相关链接分析上述观点产生的原因(或回答教材P86页楷体字材料后2问)探究结论:上述案例属于历史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决定,特别是如思想决定的(历史观),或者是等决定的(历史观)。

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决定。

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从出发,没有找到社会存在的物质根源。

具体地原因有:①是同社会历史这个特殊的认识对象有关,历史是由、的人的活动构成的;②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的狭小、社会发展的缓慢都影响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把握;③的偏见经常歪曲历史,夸大精神活动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者从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克服了旧的社会历史理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动机层面的局限性,找到了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探究活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探究思考一:阅读教材教材P87页楷体字相关链接,找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并判断下列那些属于社会存在,那些属于社会意识?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国企去权贵化破冰,中石化打响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枪,对旗下油品销售业务板块进行重组,同时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

()④厄尔尼诺现象()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⑥《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等一批法律法规将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

()⑦2014年度十大新词语是:“新常态”、“沪港通”、“占中”、“一带一路”、“冰桶挑战”、“APEC蓝”“深改”、“小官巨腐”、“微信红包”、“抗埃”。

()⑧2015年4月28日证监会核准批复中国南车将吸收合并中国北车。

()⑨“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资料: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青年人的就业观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服从分配、走向开放、自主择业。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经济地位”成为就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到特区和“三资企业”工作成为年轻人的理想;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高校扩招等引发的就业形势严峻,自主择业,“创业也是就业”成为年轻人的共识。

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⑵每个年代的婚恋都打上了各自的时代烙印。

从包办婚姻到自主婚嫁,从组织安排到网络速配,从工农兵吃香到商贾受捧……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历经风雨,中国人的婚姻状况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探究思考二:就业、婚恋观念的变化折射出社会发展的什么规律?(教材P87页楷体字材料问题)探究结论: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或)①有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 (如静态角度决定性质内容)②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的(如动态角度决定性质内容)解析:在社会生活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物质生活水平就不同,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就不同,从而形成的(整体或个体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在阶级社会,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不同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产及其在这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客观经济关系决定的。

(附教材P88页楷体字专家点评)资料:1950年《婚姻法》宣布废除包办强迫,实行婚姻自由,建立一夫一妻的新婚姻制度,彻底颠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

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解放运动。

《婚姻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从根本上否定了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婚姻制度,把妇女从专制的父权、夫权解放出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赋予妇女和男性平等的作为人的资格。

随着这部法律颁布实施,妇女从此有了基本的人权和自由。

也翻开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第一页,标志着我国婚姻家庭制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有法律可依的阶段。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婚姻与时俱进地继续呈现新变化。

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在总则中重申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等原则;同时禁止家庭暴力、夫妻间相互忠实等基本原则被列入新法;婚姻的私密性和个人自由得到更多尊重。

现行婚姻法,对于建立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俅”的古老情话,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不朽誓言,从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的坚贞不渝,到梁祝化蝶和孔雀东南飞的凄美绝唱,再到“山楂花开,纯爱永恒”。

不同时代的人们却选择同样的“纯净”爱情,数千年来来中国人心里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从未改变——为更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改革开放30年来,婚恋摆脱了旧制度和旧观念的束缚,结婚与离婚变得更为自由。

然而,当爱情挣脱枷锁之后,自由的天空一度让人迷茫。

爱情不再神圣至上了。

电视速配的出现和风靡让爱情变成了一种快餐式的游戏。

对自由的极度追求和对西方性开放的误读,攻破了中国人固守多年的从一而终观念。

婚外情甚至“包二奶”开始滋生,家庭暴力出现,离婚率随GDP攀升,固若金汤的中国婚姻不得不直面开放带来的种种危机。

经济对婚姻的左右能力持续上升,结婚的前提条件越来越赤裸。

过去的门当户对开始复苏,宁愿在宝马里哭,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笑或许是当代婚姻最现实的残酷。

所以,有人归纳出了城市结婚成本排行榜,那上百万的条件或许还真只有一些大叔或熟女能够具备,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视婚姻为人生的第二次投胎。

探究思考三:有人认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请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婚姻观念的多元化事例评析该观点,并据此分析我国婚姻观念多元化出现的合理性和社会影响?探究结论: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解析:社会意识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

社会意识虽然为社会存在决定,并因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样的变化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又会先与社会存在的变化,进而对社会存在产生不同的作用。

②社会意识具有。

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

③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表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社会意识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作用探究思考四:归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思考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异同▲探究活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探究思考一:结合教材P30页知识和专家点评,回答教材P89页楷体字⑵问?并举实例证明。

探究结论: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地位和作用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和的统一。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显著标志(最基本、最根本方面)生产关系⑵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①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②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生产方式的变革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资料:⑴与建国初期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越来越不适应并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适应生产力水平进行了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或教材P89页马克思名言和楷体字材料)⑵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其建立和形成过程中,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建立了区分"农业"和"非农业"两种户口性质的户籍制度、劳动制度及相关制度,造成了人口和劳动力的城乡分割、地域分割和单位分割交织在一起,不仅把人口分隔在农村和城市两个空间,也把个人的居住和就业限制在登记居住地和特定工作单位。

这样逐步形成了与之相适应城镇劳动就业“统包统配”劳动就业制度。

其最大的缺陷在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均无自主选择权,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和平均主义思想,容易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且加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演变为“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从前的“特饭碗”逐渐被打破,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就业渠道拓宽;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与就业制度的推进相适应,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招考录用政策、权利维护政策、创业扶持政策、指导服务政策等就业法规和政策。

新的就业模式有助于个人特长的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有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⑷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向智慧经济的演进,继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克强经济学”关键词之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

中国迎来了新经济环境下政府与市场共同催生的自主创业3.0版——“大众创业”潮。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快改革步伐,简政放权,给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留出空间,搭好舞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