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历史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历史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据《礼记》记载:“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所以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

”由此可知,西周“乐”制的设计,旨在A. 巩固宗法制的统治B. 确立贵族等级秩序C. 维系社会秩序稳定D. 弥补分封制度缺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莫不和敬”“莫不和顺”“莫不和亲”“合父子君臣”可知“乐”制旨在缓和等级矛盾、维系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

“乐”制在于维护宗法制和等级次序,非“建立”和“确立”,可排除A、B项;“乐”制与分封制是文化和政治两个不同领域的制度,“乐”制是为了维护分封制,非弥补分封制度缺陷,可排除D项。

2.下表是不同史籍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记述。

对所记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 官吏举荐人才的察举制业已出现B. 德才兼备成为世官制的主要标准C. 贤能之士通过荐举选官步入仕途D. 世卿世禄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郡国孝廉,古之贡士”“举贤能者贡于周王”等信息,可以看出先秦时期通过荐举选官,一些有才能的被任用,荐举选官是指君主及官员个人推荐优秀人才任官。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4题,总分48分)。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从实质上说明了A. 周朝文化具有稳定性与延续性B. 商与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C. 宗法制与礼乐制存在因果关系D.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答案】D【解析】由材料“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知,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为宗法制,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分封制作为宗法制的具体体现,由此可知,材料所述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即互为表里。

故D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到了西周的政治制度,并没有体现出其存续问题,排除A项。

商与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礼乐制度的问题,排除C项。

2.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

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

这说明A. 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B. 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C. 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D. 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23年青铜器牛尊的发现推翻了“汉代赵过始为牛耕”的记载,说明牛耕最晚出现于战国时期,可能更早,中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因此C选项正确。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2.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这表明()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3.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著名的史墙盘有铭文曰:“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尹亿疆。

”与铭文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别子为祖,继别为宗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D.祖宗圣人,百世不迁4.一个西方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

”这种观点()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5.俄日两国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D.缺乏民主传统6.如图漫画体现了作者希望将日本联结成为一体,喻指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哪一改革举措()A.“四民平等”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D.“殖产兴业”7.“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二)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B. 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C.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D.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2..2015年中国百家姓排名前十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姓氏作为血缘河流的主要标志,溯流而上,往往可以追寻到自己的根祖,追访到自己的故乡。

回顾历史,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

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

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

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B. 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C. 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D. 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周以后的秦朝,虽然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时才告终。

他强调A. 中国一直传承秦创制的国家管理制度B. 皇权专制对于政治统一的重要性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使政权稳定持久D. 从秦到清中国政治制度缺乏变革4. 汉代郡守有权任命属吏,属吏往往与郡守结为一种私恩关系。

他们心目中只有郡守而无朝廷。

这一状况A.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稳定了地方的统治秩序C. 使豪强地主势力崛起D. 影响了人才的公正选拔5.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A. 大大加强了宰相的执行权力B. 促进了集体决策模式的形成C. 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D.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评。

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如图为考古发现的商代文字以上考古文物说明,商代()A. 文字书写载体多种多样B. 甲骨是最佳文字书写材料C. 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D. 迷信鬼神的思想非常严重2.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颁布推恩令,三十多年后20个诸侯国中,除6国未分封外,其余14国,王子封侯者已达165人。

这说明实行推恩令()A. 反而壮大了地方诸侯势力B. 分化削弱了各诸侯国势力C. 耗费时间长效果却不显著D. 得到各诸侯王的大力拥护3.唐贞观初年,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23年)增为十五道,置采访处置使(职名),职掌与汉武帝所设置的十三部刺史略同。

由此可知,唐代设置“道”的目的是()A. 加强全国各地交通往来B. 削弱藩镇长官的军事势力C. 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察D. 进一步分割地方行政区域4.下表是宋代各朝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简表据此可推断,当时()A. 小家庭观念盛行B. 人口衰减严重C. 小农经济遭破坏D. 人口隐瞒严重5.地主,古语中多指当地的主人或土地神,唐代以后用来指田地的主人。

近代,地主则特指那些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生的人。

地主一词内涵的演变反映了()A. 历史结论随社会性质而变化B. 历史事实因时代变迁而变化C. 历史解释受阶级立场的影响D. 历史认识受时代背景的影响6.1909年,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写了多则咏叹,涉及报馆、高楼、电灯、银行、纸烟、打球房、马路、洋车等。

这反映了,当时()A. 新生活方式对传统的冲击B. 近代民族工业较快发展C. 封建陈规陋俗逐渐被破除D. 民主科学思想广为传播7.中共二大党章规定,在农村、工厂、铁路、矿山、兵营、学校等机关应该设立基层党组织,而国民党一大党章规定其基层党组织设置在乡镇层级。

由此可知,与国民党相比,中国共产党()A. 更重视建立民主统一战线B. 更重视开展革命武装斗争C. 更善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D. 更善于开展城市工人运动8.新文化运动早期,西方被国人当成一个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唯一可能的行为标准来接受。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2.从题干“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体现鲜明的血缘宗法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姬姓王族,还有功臣和旧代贵族,故A错误。

从“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复杂多样,分封的地域广,周的统治疆域由一个个诸侯国拼接而成。

说明分封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故B正确。

题干只是说明分封对象不只是有姬姓贵族,并不能说明这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故C错误。

题干表明分封的地域较广,并不能得出分封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故D错误。

2.C【解析】“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3.B【解析】内史诗专门管理咸阳事务,相当于现在北京省,属于中央直属机构,说明内史地位的特殊,故B正确;内史不是教育官员,故A错误;C与材料中内史没有直接关系;D中地方治理不符合材料主旨。

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因此,题目问的“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当时”指的是战国时期,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因此,应该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

所以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时代特征5.C【解析】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从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AD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成”。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如图为考古发现的商代文字以上考古文物说明,商代()A. 文字书写载体多种多样B. 甲骨是最佳文字书写材料C. 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D. 迷信鬼神的思想非常严重2.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颁布推恩令,三十多年后20个诸侯国中,除6国未分封外,其余14国,王子封侯者已达165人。

这说明实行推恩令()A. 反而壮大了地方诸侯势力B. 分化削弱了各诸侯国势力C. 耗费时间长效果却不显著D. 得到各诸侯王的大力拥护3.唐贞观初年,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23年)增为十五道,置采访处置使(职名),职掌与汉武帝所设置的十三部刺史略同。

由此可知,唐代设置“道”的目的是()A. 加强全国各地交通往来B. 削弱藩镇长官的军事势力C. 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察D. 进一步分割地方行政区域4.下表是宋代各朝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简表年代户数口数每户平均口数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 10723695 21830004 2.04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 12917221 29092185 2.25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12211713 24969300 1.45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 19715555 44364949 2.25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 20882438 46734784 2.24据此可推断,当时()A. 小家庭观念盛行B. 人口衰减严重C. 小农经济遭破坏D. 人口隐瞒严重5.地主,古语中多指当地的主人或土地神,唐代以后用来指田地的主人。

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部分).doc

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部分).doc

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统一检测高二级文科综合(历史)12.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不准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1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14.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其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15.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①改革地方行政制度②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③重视发展教育④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某课题组在研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时,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开国大典标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17.由《环球时报》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点强团队提出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里,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名列其中。

两人入选的最主要原因是A.他们先进的科学理论影响着中国B.他们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影响着中国C.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众认识世界的方式D.他们的科学成果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18.观察《19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C.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D.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19.“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的不是那艘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艘最慢的船只。

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如图为考古发现的商代文字以上考古文物说明,商代()A. 文字书写载体多种多样B. 甲骨是最佳文字书写材料C. 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D. 迷信鬼神的思想非常严重2.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颁布推恩令,三十多年后20个诸侯国中,除6国未分封外,其余14国,王子封侯者已达165人。

这说明实行推恩令()A. 反而壮大了地方诸侯势力B. 分化削弱了各诸侯国势力C. 耗费时间长效果却不显著D. 得到各诸侯王的大力拥护3.唐贞观初年,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23年)增为十五道,置采访处置使(职名),职掌与汉武帝所设置的十三部刺史略同。

由此可知,唐代设置“道”的目的是()A. 加强全国各地交通往来B. 削弱藩镇长官的军事势力C. 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察D. 进一步分割地方行政区域4.下表是宋代各朝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简表据此可推断,当时()A. 小家庭观念盛行B. 人口衰减严重C. 小农经济遭破坏D. 人口隐瞒严重5.地主,古语中多指当地的主人或土地神,唐代以后用来指田地的主人。

近代,地主则特指那些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生的人。

地主一词内涵的演变反映了()A. 历史结论随社会性质而变化B. 历史事实因时代变迁而变化C. 历史解释受阶级立场的影响D. 历史认识受时代背景的影响6.1909年,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写了多则咏叹,涉及报馆、高楼、电灯、银行、纸烟、打球房、马路、洋车等。

这反映了,当时()A. 新生活方式对传统的冲击B. 近代民族工业较快发展C. 封建陈规陋俗逐渐被破除D. 民主科学思想广为传播7.中共二大党章规定,在农村、工厂、铁路、矿山、兵营、学校等机关应该设立基层党组织,而国民党一大党章规定其基层党组织设置在乡镇层级。

由此可知,与国民党相比,中国共产党()A. 更重视建立民主统一战线B. 更重视开展革命武装斗争C. 更善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D. 更善于开展城市工人运动8.新文化运动早期,西方被国人当成一个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唯一可能的行为标准来接受。

2018-2019年广东高二水平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8-2019年广东高二水平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8-2019年广东高二水平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上述口号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实行工农武装割据B.抗击外国侵略C.进行民主革命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A.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只适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抗击外国侵略只适合“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只适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而只有C.进行民主革命适合上述所有的口号。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进行民主革命2.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

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B.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C.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故A应是美国的国歌;德意志是在一个四分五裂的情况下由普鲁士王朝统一起来的,强调统一与集权,故B项应是其国歌;C应是英国的,因歌词中有“神佑女王”;D应是法国的,符合法国革命的特点。

所以应选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渐进的制度创新·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三权分立体制;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法国大革命;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意志帝国的建立3.“据《福建通志》记载:就闽南十二个县的不完全统计,明清两朝未婚妻守节,为亡夫殉节等,明代有三百另七人,清代六百三十二人。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汕头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汕头市2015~2016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位号、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及考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臵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认为井田制破坏以后,便会出现“老弱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的情形。

因此他认为必须有恒产才有恒心,无恒产就无恒心,认为恢复井田制就能保证农民的恒产和恒心。

这体现了孟子A.回归森严礼乐等级的政治理想B.维护私有土地制度的个人诉求C.调整土地政策维护秩序的主张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迫切愿望2.东汉初年,光武帝把具体的权力交给“官小权大”的尚书台,而三公虽地位较高,秩禄万石,却不能管理具体的事务,仅可“坐而论道”。

这一举措A.丰富了古代国家治理手段B.激化了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C.打击了贵族地主等级理念D.完善了官僚队伍的选拔制度3.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律规定“子贼杀、殴伤父母枭首,骂詈(斥骂)父母弃市”。

北朝律规定,子孙杀父祖处以车裂的极刑,而父祖杀子孙用刀刃者五岁刑,殴杀者四岁刑,卖子一岁刑。

”这反映出A.南北方经济水平相近B.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C.以礼入法的刑罚思想D.乱世重典的雷霆手段4.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年级历史模考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年级历史模考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历史模拟试题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3.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

这一现象A.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B.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C.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D.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4.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5.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近年又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

由此可以推知A.文物史料真实可信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C.铁犁牛耕始于商代D.文献史料可与考古发现相佐证6.商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实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的治国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治国政策。

这表明A、集权行政体制建立B、“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商鞅治国立足普通民众利益7.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

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8.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2.从题干“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体现鲜明的血缘宗法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姬姓王族,还有功臣和旧代贵族,故A错误。

从“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复杂多样,分封的地域广,周的统治疆域由一个个诸侯国拼接而成。

说明分封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故B正确。

题干只是说明分封对象不只是有姬姓贵族,并不能说明这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故C错误。

题干表明分封的地域较广,并不能得出分封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故D错误。

2.C【解析】“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3.B【解析】内史诗专门管理咸阳事务,相当于现在北京省,属于中央直属机构,说明内史地位的特殊,故B正确;内史不是教育官员,故A错误;C与材料中内史没有直接关系;D中地方治理不符合材料主旨。

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因此,题目问的“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当时”指的是战国时期,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因此,应该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

所以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时代特征5.C【解析】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从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AD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成”。

广东省汕头市蓝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汕头市蓝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汕头市蓝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英国某史学家说20世纪的某一时期:“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作者的言论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B.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C.20世纪70年代滞涨现象困扰欧美各国 D.20世纪80年代福利国家制度弊端丛生参考答案:A2.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二百年来,此定律一直是不可动摇的,总为每次新的有关发现所证实。

只是在近一个世纪内,才发现它有局限性。

在亚原子结构的无限小的微观世界里,或在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这个定律并不适用。

”这是在评价( )A.生物进化论B.经典力学C.量子理论D.相对论参考答案:B3. 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

该特征可概括为()A.主权在民B.人人平等C.自由主义D.分权制衡参考答案:A4. 《资政新篇》:“火船、火车、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日晷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地球等物,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这段材料表明A.太平天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B.认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C.认为中国科技优于外国科技D.不主张学习科学技术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资政新篇》中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是认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方科技的比较,无法推断出中国科技优于外国科技,排除C。

材料强调学习科学技术,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结合《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的角度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广东汕头18-19学度高二下年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

广东汕头18-19学度高二下年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

广东汕头18-19学度高二下年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高二级历史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卷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单项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分析到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时说:“封建时代,四封之内,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土地为封建贵族所专有。

”这一土地制度是指A、井田制B、地主私有土地C、君主私有土地D、均田制2、那个社会阶层“生活中,招徕、竞争、炫耀、斗胜、哄笑、人头攒动、声嘶力竭,无所不有。

……他们无意追求典雅的意境、浓郁而迷茫的诗情……,他们所醉心的,是具有容量、具有情节的绵密的故事,是能够直截了当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紧锣密鼓。

”出现这种现象的要紧缘故是A、商品经济的进展B、科举制度的推行C、坊市制度的实行D、小农经济的进展3、“1734年,只有一艘英国商船到达广州,一艘去厦门,但厦门的勒索比其它港口厉害,该船只得撤回。

”这说明A、英国走私鸦片B、英国商品没有竞争力C、中国推行海禁政策D、政府的腐败4、“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如图为考古发现的商代文字以上考古文物说明,商代()A. 文字书写载体多种多样 B. 甲骨是最佳文字书写材料C. 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D. 迷信鬼神的思想非常严重2.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颁布推恩令,三十多年后20个诸侯国中,除6国未分封外,其余14国,王子封侯者已达165人。

这说明实行推恩令()A. 反而壮大了地方诸侯势力 B. 分化削弱了各诸侯国势力C. 耗费时间长效果却不显著 D. 得到各诸侯王的大力拥护3.唐贞观初年,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23年)增为十五道,置采访处置使(职名),职掌与汉武帝所设置的十三部刺史略同。

由此可知,唐代设置“道”的目的是()A. 加强全国各地交通往来 B. 削弱藩镇长官的军事势力C. 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D. 进一步分割地方行政区域4.下表是宋代各朝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简表年代户数口数每户平均口数10723695 21830004 2.04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英宗治平三年(106612917221 29092185 2.25年)神宗元丰六年(108312211713 24969300 1.45年)哲宗元符二年(109919715555 44364949 2.25年)20882438 46734784 2.24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据此可推断,当时()A. 小家庭观念盛行B. 人口衰减严重 C. 小农经济遭破坏 D. 人口隐瞒严重5.地主,古语中多指当地的主人或土地神,唐代以后用来指田地的主人。

近代,地主则特指那些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生的人。

地主一词内涵的演变反映了()A. 历史结论随社会性质而变化 B. 历史事实因时代变迁而变化C. 历史解释受阶级立场的影响 D. 历史认识受时代背景的影响6.1909年,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写了多则咏叹,涉及报馆、高楼、电灯、银行、纸烟、打球房、马路、洋车等。

这反映了,当时()A. 新生活方式对传统的冲击 B. 近代民族工业较快发展C. 封建陈规陋俗逐渐被破除 D. 民主科学思想广为传播7.中共二大党章规定,在农村、工厂、铁路、矿山、兵营、学校等机关应该设立基层党组织,而国民党一大党章规定其基层党组织设置在乡镇层级。

由此可知,与国民党相比,中国共产党()A. 更重视建立民主统一战线 B. 更重视开展革命武装斗争C. 更善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D. 更善于开展城市工人运动8.新文化运动早期,西方被国人当成一个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唯一可能的行为标准来接受。

1919年后,中国人民则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中苏醒过来。

促成这一转变的是()A. 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广泛兴起 B.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 一战及其不合理的战后安排 D. 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确立9.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土地革命政策。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 封建生产关系具有顽固性 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 渐进式土地改革的合理性 D. 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10.表:1949年我国居民受教育情况(单位:万)。

大学毕业生18.5中学毕业生400小学毕业生700043200文盲人数(占总人口80%)就业年龄人口总数34000总人口数54000上表说明,当时发展人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A. 保障人民受教育权B. 开展扫盲教育 C.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D. 发展高等教育11.从1952年到1954年,新中国逐渐形成了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的对外政策,并将“扩大和平中立趋势”“推广和平中立地带”的目标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

实行这一政策主要因为()A. 新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B. 社会主义阵营力量不断壮大C. 中苏签订了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D.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重大胜利12.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贸加速增长,向国外借款额增加,旅游业也敞开了国门,甚至同意外国以合资和其他方式直接在中国进行投资。

这说明,当时中国()A.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B.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与外国资本和市场的依存度提高D.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1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指出:“全体希腊人在血缘和语言方面是有亲属关系的,诸神的神殿和奉献牺牲的仪式是共通的,而生活习惯也是相同的”。

希罗多德的话表明,古希腊()A. 人文精神并非思想文化主流 B. 制度的差异并未妨碍文化认同C. 民主政治促进了城邦的交流 D. 宗教信仰有利于打破城邦自治14.早在公元6世纪,罗马法就已经形成了法人制度、物权制度、不告不理原则、契约自由、占有、代理、不当得利、过失责任等制度、原则、概念和术语。

这反映了,罗马法()A. 极力维护贵族的利益B. 旨在推动帝国扩张C. 有利于维护共和体制 D. 重视调节社会生活15.西欧的某个时期,有人曾愤愤地写道:几年来,每一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包括面包师傅、梳毛工、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

该现象反映了西欧()A. 社会形态正处于变革中 B. 无产阶级革命开始兴起C. 封建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D. 人文主义思想逐渐普及16.16~17世纪,荷兰人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来解决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货币的问题,又创建了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来解决商贸发展的投融资等问题。

据此可知,当时荷兰金融业兴起的背景是()A. 专制王权不断发展B. 欧洲封建制度加速崩溃C. 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 地中海沿岸经济较繁荣17.16世纪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英王)、立法机关(议会)、行政机关(枢密院)和司法机关(特权法院)组成。

这些机构在开始分权的同时,事实上已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

由此可知,当时的制度设计()A.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B. 为英国宪政体制奠定基础C. 削弱了英国国王的权力 D. 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14世纪的人文主义原本具有反对神学的倾向。

17世纪后期,英国的洛克将人文主义发展为强调天赋人权、自然权利、经济自由,把重点放在了研究人的权利上,从而形成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在英国的兴起反映了,英国()A. 天主教势力的衰落B. 成为世界殖民霸主C. 极力抢夺世界市场D. 资产阶级革命兴起19.18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马布里描述道:“岛上渺无人烟,天空晴朗,万顷碧波舒人心脾,它吸引我去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贫富与共、自由博爱的共和国。

我们第一个法令是不得拥有私人财产。

”这表明,马布里()A. 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存在弊端 B. 主张开展无产阶级革命C. 强力抨击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D. 极力鼓动资产阶级革命20.表:英国各行业收入情况(单位:万英镑)时间农林渔牧业工矿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地产房租1688年1930 990 560 2501831年7950 11710 5900 2200上表呈现的经济状况的变化,导致英国()A. 进行议会制改革B. 加强干预经济 C. 加强海外掠夺 D. 进行产业革命21.19世纪,英国政府在各工业城市建立城市学院,推行职业教育和科技教育。

这些城市学院紧扣当地人民生活,教授有助于他们工作的知识。

不少的城市学院在20世纪发展为完全大学。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 产业革命扩大了教育需求 B. 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优势C. 政府极力调节劳资矛盾 D. 经济发展导致劳动力不足22.斯大林在实施各项政策的时候都从列宁在建国之初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文件中寻求理论支撑,认为自己所实行的政策都是符合列宁思想的,是对列宁思想的一种延续。

这表明,斯大林()A.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 B. 重视延续列宁的经济政策C. 坚持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D. 注重吸取治国理政的经验23.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指出:“在大萧条危机四伏的汪洋大海里,每个国家都设法为自己的人民建立一个经济的安全岛,世界经济体因此而分解成一个个激烈竞争的国家经济体。

”这种状况的出现,说明当时()A. 国家干预经济成为共识 B. 斯大林模式受到各国推崇C. 大萧条导致了世界大战 D.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危机24.美国官方人士形成共识,认为在西欧遏制苏联的最好办法“是面包和投票而不是子弹”。

基于这个共识,美国()A. 对苏联进行孤立和封锁B. 推行马歇尔计划C. 主导成立了“北约”组织 D. 提出杜鲁门主义二、必考题(本部分共有2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共计37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英国乡村社会底层民众普遍经历了贫困。

英国历史学家贝内特认为,当时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考虑到农奴沉重的封建负担,以平均4.5口的家庭规模计算,必须10英亩以上才能维持生存。

经济史学家波斯坦测算,13世纪英国小农户人口众多,104个庄园的随机样本表明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家庭土地少于10英亩。

贫困成为困扰中世纪英国的重要问题。

英国乡村家庭内部救济、庄园共同体救助和基督教慈善救助发展起来,共同构建了多元化的救助体系。

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救助体系由宗教慈善向世俗救济、临时性救济向长期救助和法制化公共救助过渡,开启了英国社会保障近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王学增《中世纪英国乡村贫困与社会济助研究》材料二:我国古代社会的贫困救助,可以分为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

我国在传统上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发生天灾人祸时,政府大规模的赈灾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至于日常的贫困救助,实际上是由民间社会自己来实施的。

针对古代聚族而居的情况,宋代范仲淹开设了“义庄”,购置族田,以族田收入在宗族内部开展济贫、赡养和助学。

南宋朱熹也曾提议民间创办“社仓”,向灾民贷赈钱粮以济贫困。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在贫困救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此外,一些财力丰厚,影响较大的佛寺,都有过一些救灾济贫的举措。

——摘编自刘志扬《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途径与成效》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

联合国秘书长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摘编自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工作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说明中世纪晚期英国救助体系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救助体系的特点,指出其与中世纪英国救助体系的共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