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一节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3.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精品PPT课件
思考:政府分配的土地是不是 全部归农民所有?
禁 露田
国家所有
限 桑田
农民所有
1、推行均田制
影局响限:性:
11))抑抑制制了了土土地地兼并兼,并调,动但了土广地大不农民均的依生然存 产在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民族2)(大促国融进家合了。控北制魏的政权土的地封有建限化),推动了北方
4.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
本课结构:
(一)智者的选择; 背景
(二)均田制;
(三)整顿吏治; 内容
(四)迁都洛阳;
(五)革除旧俗;
一、智者的选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386年、439年)
早期鲜卑族拓跋部的游牧生活
嘎仙洞遗址
汉魏以 来,鲜卑拓 拔部逐渐南 迁,过着游 牧生活。公 元315年鲜 卑拓拔部建 立代国,后 为前秦苻坚 所灭。
北魏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后,
前秦瓦解。386
年,拓拔部的首
领拓拔珪乘机复
国,改国号魏,
后来定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
历史上称为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 了北方,结束了
北魏疆域图
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一、智者的选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386年、439年) 改革的前提
2、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
改革的必然性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改革的可能性
①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 实权。
②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 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 个朝代之都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3张PPT)
一、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1、政治前提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必要性
民族融合的趋势 鲜卑族落后 社会矛盾尖锐
3、改革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
4、可能性
冯太后和孝文帝
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前期改革: 创立新制
均田制
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本民族文化特点,最终导致北魏政权的瓦解和鲜卑
族的消亡。
胡旋
胡 饼
鲜卑人乐佣:中国古舞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胡 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其维护自身统床治。
社会制度封建化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材料四(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 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 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 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 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3、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 发展和完善了中华文明;要坚持相互尊重、民族平等 的原则。 4、任何改革都具有曲折性。不会一帆风顺。 5、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作业: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分析解读, 课后据此写一篇小论文。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 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 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1)据材料分析归纳均田制推行的原因、目的及实质。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产 济 数崇方 发 民汉生服尚式 展 族服活胡,农,封方孝服耕政建式这文化权化汉帝是、的的出族社巩成行一化图会固功条制,典度民范永封族。恒建融牧生化合的马产)的图历方,加式史有 强的利 ,规农耕于 是牛律耕北 一图化胡 琴方 次。 但—是,—孝《文帝马不克加扬思弃恩的全格盘斯汉化选,集忽视》保第持二卷
第1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 (共44张PPT)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 孝文行改革,旧俗尽扫光。 均田加俸禄,南迁到洛阳。 鲜卑封建化,民族融合强。
四、改革的影响
经济 使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洛阳繁盛,成
为国际性商业城市,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政治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民族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各地豪强 地主聚族而居,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占据有利地 势筑坞立堡,割据一方,武装自卫,从事生产,维持 生存。这些豪强地主称为宗主,坞堡里的农民实际上 是坞堡主控制的依附程度不等的农民,向坞堡主交纳 地租,承担劳役和兵役。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权时, 为了取得各地宗主的支持,被迫承认宗主在地方上的 势力和他们的政治经济权利,并任命他们为政府收纳 地方租税,征发兵役、徭役。这种宗主督护制有许多 弊端,宗主往往隐瞒户籍借此逃避赋役。 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有何危害?
民族大融合的原因(途径):
⒈政治因素:国家分裂或战乱,民族迁 徙、杂居、兼并战争。 ⒉阶级因素:在各族人民联合反抗统治 者压迫的斗争中。 ⒊经济因素: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转向 农业生活的封建化过程中。 ⒋统治者政策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 汉化政策、“和亲”、“册封” 。 ⒌友好交往。
单元小结
北魏 建立 推动 经济 发展 阶级 与民 族矛 盾日 益尖 锐 改革 迫在 眉睫 推行 新制 推动 经济 发展 推动 封建 化 推动 民族 融合
中国民族融合的几个高潮
1、三国至南北朝 2、五代十国 3、元朝
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和中原汉族居住地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 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 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 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 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 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 的。根据气象学家的报告,中国第二个寒冷期是东汉 至隋朝(公元初至7世纪),第三个寒冷期是北宋中后 期到南宋中期(11至13世纪),第四个寒冷期是元末 明初到清末(15至20世纪)。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 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这就加 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基本吻合。
3.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2张PPT)
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 皇后——冯太后
➢听政20年间,主持 了前期改革,为孝 文帝全面改革奠定 了基础。
一、看时代特征——背景
1、北魏建立与统一黄河流域——前提 2、北方民族融合加强 ——根本原因 3、社会矛盾激化和统治危机 4、冯太后、孝文帝的推动
历史抉择
在今天中国的范围乃至整个东 亚,在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间, 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一直是总体上 最先进、文化水准最高的民族,所 以对其他民族而言,“现代化”的 过程不可避免就是“汉化”的过程。
正是由于鲜卑民族的不断加入, 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中华民族固然应该纪念华夏族的祖 先,但也应该纪念包括鲜卑族的先 人在内的列祖列宗,不要忘记像孝 文帝元宏那样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 壮大作出过较大贡献的盖世英雄。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行汉制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 的封建化进程
鲜卑姓氏 拓跋氏
丘穆陵氏 步陆孤氏
贺赖氏 独孤氏 贺楼氏 切忸氏 纥奚氏
汉族姓氏 元氏 穆氏 陆氏 贺氏 刘氏 楼氏 于氏 嵇氏
北魏鲜卑族人着装画像
北魏人出行图
汉人胡食画像砖
汉族妇女做馒头、烙饼
现象:少数民族逐渐汉化;汉族也受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影响。(相互影响)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二、顺时代潮流
1、目的
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 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 北魏的封建化。
二、顺时代潮流
2、内容
前期——创建新制(冯太后主持) (1)经济:推行均田制 (2)政治: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课件: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节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共19张PPT)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新课讲授
北朝(439-581)
北
东 方
十六国
北魏 386-534
东魏
西魏 齐
北齐 北周 梁
陈
581 隋 朝
汉
南 25-பைடு நூலகம்20 方
魏
蜀 吴
西晋
266-316 东晋
宋
南朝(420-589)
一、智者的选择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 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⑴统一: 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
⑵意义:
①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②为北方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 的发展; ③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有利 条件。
3.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1)北魏政权制度建设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2)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
原因 平城的弱势(政治上,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封建化;经济上,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上, 北方少数民族威胁;地理上,偏居塞上,经略中原 困难),洛阳的优势(地理上,位置优越,农业经 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事上,当时南方国力较
弱,迁都洛阳便于统一全国)。 策略 假借讨伐南朝。[从侧面反映改革的艰难] 作用 仿“原因”。 最主要
迁都洛阳
五、革除旧俗 1.措施:
易服装: 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 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改汉姓: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
通婚姻: 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 改籍贯: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4张PPT)
三、改革的举措: 整顿吏治
有一次,孝文帝问大臣怎样才能够平定盗贼,有大臣 回答说,盗贼也是人,为贼实属无奈。如果地方官吏称职 ,治理有方,盗贼自然就会平息了。 思考:北魏为什么一度盗贼猖獗呢?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 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
思考:据此,北魏应该怎样才能解决吏治混乱局面呢?
服饰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姓 氏 汉 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语言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为了拉拢汉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孝文帝还主张同 汉族通婚。他自己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 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 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这种姻亲关系,把汉族地主 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
社会生活封建化 (汉化)
孝文帝改革内容
经济方面:均田制
政治方面: 1、三长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社会风俗 1、易服饰 2、姓氏汉化 3、语言汉化 4、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5、生产方式农耕化 6、社会生活封建化(汉化)
四、孝文帝改革的实质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政权的封建化 少数民族经济的农业化
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生产方式农耕化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 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 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 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鲜卑人乐俑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 得出什么认识?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讲义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讲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其中,北魏孝文帝改革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孝文帝拓跋宏,这位年轻而有远见的君主,以其坚定的决心和卓越的智慧,引领着北魏走向了新的辉煌。
北魏在孝文帝之前,社会存在着诸多问题。
鲜卑族的旧俗与中原的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导致了民族之间的隔阂和矛盾。
政治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权力分散,官僚腐败现象严重。
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土地兼并问题突出,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孝文帝意识到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孝文帝改革的首要举措是推行均田制。
这一制度规定,政府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均田制的实施,使得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整顿吏治是孝文帝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他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官员进行定期考核,根据政绩的优劣决定升迁或罢黜。
严惩贪污腐败的官员,选拔有才能、清正廉洁的人为官。
这一举措有效地改善了官场风气,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在文化方面,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
他要求鲜卑族学习汉语、穿汉服、改汉姓,并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孝文帝还重视教育,设立学校,培养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了智力资源。
在政治制度上,孝文帝借鉴了汉族的政治制度,对北魏的官制进行了改革。
采用了九品中正制等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权力更加集中于皇帝手中。
孝文帝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遇到了来自各方的阻力。
鲜卑族的保守势力对改革表示反对,他们习惯于旧有的习俗和制度,不愿意做出改变。
然而,孝文帝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措施,克服了重重困难,使得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孝文帝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它促进了北魏经济的繁荣,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也逐渐兴旺起来。
《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
①阶级矛盾尖锐 ②民族矛盾激化 ③人民起义不断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奠定基础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二、改革的内容
前期改革: 创立新制 均田制 三长制 整顿吏制
1、前期 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①均田制
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内容: 官吏可以获得公田 地主的原有土地不变
❖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 北魏历代君主都已重视汉文化之学习。到北魏孝文帝一代, 已有冯太后与朝臣李冲的改革,建立均田制,重新建立以 农业为主体的大帝国。由于孝文帝由冯太后抚养,受汉文 化影响较深
❖ 冯太后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
背景
1、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 合趋势出现
2、社会矛盾和统治 危机
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
整顿吏治
❖背景:北魏统一后,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 风,
不仅影响了北魏政期由官吏的政绩好坏决定
❖内容: 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给百官颁行俸禄
❖ 影响:巩固了北魏政权
材料三: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 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才藻富赡, 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
话题一 “胡汉之争”的由来
拓跋鲜卑的崛起, 得力于武勇之风。但入主中原后,相当一部 份鲜卑贵族却格守“崇武”传统不变,顽固坚持固有的统治模式。拒 绝学习和接受中原文化……鲜卑旧贵族认为知书(儒学)会使鲜卑人 失去勇武性格。这种自尊与自卑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理,导致他们自 甘封闭、拒绝先进文化的保守趋向。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
2.孝文帝时北魏出现统治危机 (1)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①原因:政治黑暗,__租__调___徭役繁重;强迫各族百姓服役 当兵,兵役比较沉重 ②表现:人民不满北魏的暴虐统治,不断举行起义,社会动 荡不安。 (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拓跋贵族和__汉__族___地主官僚之 间常常发生矛盾。 3.冯太后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做了准备
改汉姓
鲜卑族姓氏 拓跋氏
丘穆陵氏 步六孤氏
贺赖氏 拔拔氏 独孤氏
汉族姓氏 元氏 穆氏 陆氏 贺氏
长孙氏 刘氏
定门第等级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 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 甲乙丙丁四等级;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 门第最高外,以穆、陆、 贺、刘、楼、于、嵇、尉 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 大族四姓(崔、卢、李、 郑)相对应;其他则是一 般世族
②孝文帝坚决镇压保守贵族的叛乱,后来又规定迁往洛阳的人不 许归葬代北,逐步割断了鲜卑人与故乡的联系 (3)意义:为孝文帝的其他改革措施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推动了改革的进程
五、革除旧俗 1.措施 (1)仿效_汉__族__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 (2)494年,下令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 (3)495年,面谕朝臣,禁止30岁以下的官员说鲜卑语和其他少 数民族语言 (4)改拓跋氏为元氏,宣布与汉族同源,用行政命令改鲜卑复姓 为音近的__单__音__汉__姓___ 2.影响 (1)通过与汉族联姻的方式,孝文帝巩固了与汉族地主的联系 (2)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 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北魏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 谥称
“文明太皇太后”。冯太后是位典型
的“铁碗女人”。在朝廷内部政治斗
争中,沉着果断,坚忍精明,牢牢地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5张PPT)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思考:孝文帝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野蛮的使征鲜孝卑服文族帝者发顺生总应了时是根代本被潮性流那的,变些推化行他(一们生系活所列方汉征式化汉服政族策民化,、族的
较高文明所汉生 经 少 胡族服征产 济 数崇方 发 民汉生服尚式 展 族服活胡,农,封方孝服耕政建式这文化权化汉帝是、的的出族社巩成行一化图会固功条制,典度民范永封族。恒建融牧生化合的马产)的图历方,加式史有 强的利 ,规农耕于 是牛律耕北 一图化胡 琴方 次。 但—是,—孝《文帝马不克加扬思弃恩的全格盘斯汉化选,集忽视》保第持二卷
中国的公元五世纪,与孝文帝一起结束生命,……他用九年时间把中国北方推入一
个文化拐点,而当时全中国的枢纽也正在那里。因此,他是鲜卑族历史上、北魏历史上,
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帝王……通向大唐之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云冈石窟和龙
门石窟。
——余秋雨《中国文脉》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胡饼
胡瓜
胡桃
胡萝卜高桌高椅ຫໍສະໝຸດ 胡琴胡床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 录
一、融合之势、冲突之时
二、变革制度、移风易俗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 )起, 一直延 续至孝 明帝正 光五年 (524年)止 ,前后60多年 。
三、民族融合、奠基盛唐
孝文帝(467——499)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 洛阳, 同时拉 开了营 建龙门 石窟的 序幕。
大权,在献文帝、孝文帝时期两度
“临朝听政”,成为北魏朝廷的实
际统治者。她主政时已开始了以汉
化为中心的社会改革,孝文帝第一
文明皇后(冯太后)阶段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
掌握实权,培 养孝文帝学习 汉族文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公开课课件PPT1
1.(2010·福建文综)(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 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 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 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 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问题:根据材料和图片,你能分别描绘长城南北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吗?
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
(1)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前期——制度改革(冯太后主持)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如官制、律令等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魏晋南北朝
鲜卑拓跋--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
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 后期——移风易俗(孝文帝主持)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刻木纪契……”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问题:根据材料和图
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俸禄制、任期考核制、贪赃严惩
片,你能分别描绘长
——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
城南北人民的生产、
生活方式吗?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