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安徽刘安一中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二者同化的能量关系呈倒金字塔形C.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就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关系,且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同化的能量关系呈金字塔形,B错误;流入人工鱼塘中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和人工投入饲料中的能量,C错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部分相同,D错误。
] 2.(2020·吉林高三期末)下图表示某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流经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aB.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可表示为c+e+g+h+iC.能量在植物和植食性动物之间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h/a)×100%D.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g-i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数值大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A正确;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为a,其中,a=c+b,b=e+d,d=g+f,f=i+h,则a=c+e+g+h+i,B正确;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f/(a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量),C错误;植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植食性动物的摄入量d-未被同化的能量g-植食性动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i,D正确。
]3.(2020·金科高三大联考)汉乐府诗《敕勒川》中写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展现出了我国内蒙古辽阔壮丽的草原生态系统。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同化量之和B.草原生态系统中羊群达到的最大数量即为其环境容纳量C.消费者牛和羊的存在加速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负反馈调节在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起关键作用B[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同化量之和,否则该生态系统无法维持平衡,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错误;消费者可以加速物质循环,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D正确。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12: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12: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考纲指导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
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2020年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的判断技巧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分析图示需注意: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某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获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获“所有狐”时,获得的能量才是10%~20%。
技巧方法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艺术)二轮复习专项课后练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每一个阶梯代表的含义是相应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C.图中一般不会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包括分解者D.图中能体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2.一只羊在一年内吃了100 kg的草,排出20 kg的粪,长了10 kg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 kg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C.20 kg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D.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 kg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字1、2代表第一、第二营养级,字母代表各种能量,其中A指呼吸作用,C流向分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食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应该属于C1B.植食动物的次级生产量是B2+C2+D2C.B2是第二营养级未利用的能量,即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00%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C.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5.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阳光、热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消费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该生态系统中( )A.绿藻、水草吸收的光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轮虫和螺蛳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C.鲫鱼和螺蛳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和捕食D.鲫鱼位于最高营养级,其群体所含的能量最多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B.温室效应主要由过程②③④造成的C.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④是微生物的有氧呼吸8.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B.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C.若图中X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4>X3>X2>X1D.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①之间数量的变化呈正反馈调节9.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若X表示无机环境中的CO2,则②表示光合作用10.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二、非选择题11.下图是由蓝藻、绿藻(如小球藻)等大量繁殖后发生水华现象的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2020高考生物课标二轮专题能力训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外来物种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答案:A
解析:选用植物作为热点区域标志,是因为植物既容易调查和鉴定,又是其他生物类群多样性的基础,A项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项错误。植物种类数只是会影响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项错误。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D项错误。
5.(20xx山东省第二次大联考)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丙和乙的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B.若缺少甲和丁,该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D.照射在甲上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分析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丙和乙都以甲为食,且丙捕食乙,A项正确。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B项正确。碳循环是在每个生态系统独特的营养结构基础上实现的,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C项正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仅是接收到的太阳能中很小的一部分,D项错误。
C.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
D.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
答案:C
解析: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A项错误。图1中甲是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丙处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项错误。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此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C项正确。图2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1+a2+a3,第二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2,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D项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A卷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20高三上·普宁月考) 某生态农场尝试散养山羊以提高羊肉的品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分析该农场生物种间关系时绘出图甲,并进一步分析出了鼠的能量流向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 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B . 大量捕杀鼠,会造成蛇的数量减少C . 图乙中B表示鼠的同化量D . 图乙中下一个营养级摄入的能量约占鼠摄入量的10—20%2. (2分) (2017高三上·镇海期末) 下列有关食物链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在食物链中,若B以A为食,则B消化道内未被吸收的能量属于B所同化能量的一部分B . 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物质移动以及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C . 将农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畜粪入沼气池,沼气作燃料,沼渣做肥料,能够实现对能量的循环利用D . 经干旱环境的长期诱导,生物体会发生耐旱突变,抗旱能力增强3. (2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B .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C . 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D .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4. (2分)某学生兴趣小组,为了解昆虫对日光的反应而开展了捕捉蝶和蛾的活动。
他们在白天捉了60只,晚上捉了40只。
那么,其中蛾有()A . 20只B . 40只C . 60只D . 100只5. (2分) (2017高二上·中山期中)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最重要的特征B . 对池塘中优势种群的研究属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C . 浅海区和深海区的生物的空间分布属于水平结构D .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6. (2分) (2017高二下·辽宁期中)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D为大气,a~d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A,B,C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
2020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精品练案: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
模块四专题十三一、选择题1、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解析] 题图中①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②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③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④代表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某些自养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图漏掉了信息传递。
2、(2018·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孔雀开屏等,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错误。
故选:C。
3、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
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
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科研人员在1974年~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D )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解析] 依题意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和蚂蚁在食物上没有竞争关系,但二者生活区域相同,在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A项错误;因为二者都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都属于第二营养级,B项错误;啮齿动物喜食大粒种子,而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竞争中处于优势,所以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植物因没有捕食者以及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而数量剧增,小粒种子植物处于劣势,进而导致蚂蚁数量减少,C项错误;综上分析,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D项正确。
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突破通用版课件:专题五 第十三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8-
网络梳理——填一 填
高考必背——记一 记
易混易错——判一 判
4.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 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物质循环具有全球 性、循环往复性。
6.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 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 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7.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仅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而且也发生 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8.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种群的繁衍,并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
网络梳理——填一 填
高考必背——记一 记
易混易错——判一 判
1.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
及 而(3减)种化轻群学B结信的息构危等害性方。别面比的例知识种,群意密在度考查综合应用能力。
解-析3-
答案
12 3
3.(2019全国Ⅱ理综,31)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
,生产者的
能量可以直接流向
(答出2点即可)。
(2)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
。使用性引诱 关闭
剂 降 ((32))低Y性两可,引种从以诱或而诱剂两减杀是种轻人B以B的工上的雄合生危性成物害的个相。一互体种争,从化夺而学相破物同坏质的B,资属种源于群和化的空学间信而息表。现使出用来性,导的引致相诱互剂 解 可抑以读制诱现借杀象助B害的虫雄防性个治体方,面从而的破信坏息B,考种群查的了性生别态比系例统,导的致结种构群、密信度息降流低,动从
2020江苏高考生物二轮讲义:2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结构(B)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C)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B)►[疏漏诊断](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6)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8)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了(×)(9)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做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10)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11)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12)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长句冲关]1.概述性知识(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减缓温室效应的两项主要措施: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2.程序性诱问(4)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之提分冲刺: 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之核心考点[重温考纲]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核心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要点整合1.“三判”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等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
2.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技巧(1)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2)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的来源减少或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例如图示所示的食物网中,若食草鸟减少,则兔将更多地被鹰捕食而减少,绿色植物因捕食者减少而增多。
3.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的“三个角度”(1)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甚至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种。
(2)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4.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由此可见:(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
(2)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量。
(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部分。
提醒(1)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2)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①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3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课件_2_11-15
(1)从表中可知,通常生物所处的 营养级越高,其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2)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中有 3 条食物链。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 捕食和。水蚤
的聚集行为给鱼提供了捕食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竞争
是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①②
(3)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①~⑦中以CO2形式传递的是 ⑤⑥(填图
中序号);①表示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光合作,用丙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分。解者
(4)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 法两种。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体型较大、数目不多的个体的统计。
课件在线
2
◆考点37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 应试基础必备 ⚫ 高考考法突破
➢ 考法6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综合分析 ➢ 考法7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件在线
⚫ 应试基础必备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 对稳定的能力。 (2)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
燃它们。”其中一个人说。欠债人说,不但能下,而且不比寻常,它在土地女神节会下母猪,在泛雅典娜节会下公猪,买主听了,大为惊异。 BTC https:/// ”
“可是那食品,那床铺……”花猫心有不甘,还在念念不忘黑狗的承诺。 有一天,天上的龙听说有个人很喜欢自己,就飞下来找他了。, 奖杯又得了冠军,他骄傲地来到茶杯家炫耀:“你看我自打出生起都不用劳动,但是每年都会拿冠军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 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题目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备考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知识网络】知识点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知识点二、生态工程知识点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1)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2)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
(3)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比较知识点四、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具体应用1.(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地位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②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提醒①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
②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
③分解者除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蟑螂、蚯蚓等。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包括温度,因为温度既非物质又非能量,但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腐殖质属于该成分。
(4)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2.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强化练习: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强化练习·知能提升]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都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也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C.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能量输入的唯一途径D.动物都是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详细分析:选A。
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A正确;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B错误;生态系统能量输入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人工投入等,C错误;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D错误。
2.我国“嫦娥四号”搭载了棉花种子、酵母菌和果蝇等生物作为样本,这些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
试验载荷罐内棉花种子率先发芽长叶,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B.罐内的有机物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C.载荷罐中含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其中酵母菌和果蝇属于消费者D.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详细分析:选A。
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A项正确;罐内的有机物在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物质流动,不能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B项错误;载荷罐中的酵母菌为分解者,C项错误;该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其稳定性较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D项错误。
3.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构成食物链(网),其能量调查如表所示: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kJ·m-2) 2.50 13.30 11.80 0.28 250.00A.甲一定是初级消费者B.5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是戊→乙→丙→甲→丁C.戊是生产者,丁是最高营养级D.乙和丙是互利共生关系详细分析:选C。
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由于丙与乙的能量之比远远大于20%,因此二者为同一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甲为次级消费者,戊是生产者,丁是最高营养级,乙和丙是竞争关系,C正确。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练习 新人教版
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B.食物网仅表达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C.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是不会改变的D.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无关解析: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因此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A正确;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食物网不能表达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B错误;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错误;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而言,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就越强,D错误。
答案:A2.下列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B.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D.同等强度干扰下(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在交错的食物网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B错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得以循环往返,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同等强度干扰下若生态系统没有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快,D错误。
答案: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某个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的研究B.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两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D.在昆虫→青蛙→蛇→狐→豹这条食物链中,豹处于第五营养级解析: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A错误;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依据的是物种多样性的原理,B错误;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为食物,螟蛉和蜾蠃之间为捕食关系,C正确;食物链应该包括生产者,则在草→昆虫→青蛙→蛇→狐→豹这条食物链中,豹处于第六营养级,D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 专题五 生态学 专题突破练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专题突破练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2018江西赣州信丰中学月考,4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答案:C2.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种群实际大小。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B.图甲中所示的全部物种再加上分解者就是生态系统C.从图乙中可知,物种2的种内斗争最剧烈D.若图甲中生物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 130 kg 答案:B解析:图甲的食物网中H在食物链F→G→H和B→C→G→H中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A项正确;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图甲中所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再加上分解者只是生物群落,B项错误;图乙中物种2的种群数量远高于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最为激烈,C项正确;A增加10 kg,其中有6 kg直接来自B,有4 kg来自C,所以至少需要B的量为6÷20%+4÷20%÷20%=130 (kg),D项正确。
3.(2018山西沂州一中月考,1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并且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体内所含有机物的量如表所示:生物种类甲乙丙丁有机物含量/g550 100 3 000 18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减少,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减少C.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D.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丙、丁的种群数量减少答案:D4.(2018湖南郴州第二次教学质监,3)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kJ/(m2·a)〕,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检测: 板块5 生态 专题跟踪检测13
专题跟踪检测(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建议用时:40分钟)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C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A项错误;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是生产者,B项错误;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属于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D项错误。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D.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D解析兔子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3.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食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
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
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B.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C.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C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即a +7,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b为大闸蟹的摄入量,而c为大闸蟹的同化量,其中包含植物和饲料流入大闸蟹的能量,因此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应小于c/a×100%,B项错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即图中的d,C项正确;人工生态系统通常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14 教材经典实验1.下列有关实验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淀粉溶液与足量淀粉酶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B.双缩脲试剂与高温处理的蛋白质溶液混合摇匀后,溶液呈紫色C.将斐林试剂加入乳糖和麦芽糖混合液中,加热后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将苏丹Ⅳ染液加入花生种子匀浆中,溶液呈橘黄色2.(2019江苏海安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所涉及的仪器、试剂及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脂肪的鉴定②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③证明DNA半保留复制④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⑤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⑥DNA的鉴定A.①②⑤均需使用光学显微镜B.④⑥均需使用无水乙醇C.②③均需使用离心技术D.②③⑤均需使用同位素标记法3.为了给害虫防治、适时捕捞等活动提供有效的信息,通常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标志重捕法是人们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关于标志重捕法的叙述,合理的是( )A.标志重捕法适合所有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B.用网眼较大的渔网对草鱼进行捕捞,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较实际值偏小C.如果标志物易脱落,得到的估计值偏低D.不需要重复,一次实验就能准确计算种群数量4.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该反应需要水浴加热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为对照实验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绿变蓝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检测CO2的产生情况D.其他条件相同,有氧呼吸时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比无氧呼吸时大5.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解离的目的是用解离液杀死组织细胞C.观察时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的细胞D.观察时不能从一个细胞看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所示。
图2是图1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C.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D.由d条件下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方移动7.(2019四川广安模拟)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实验(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B.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C.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只是添加试剂的顺序不同D.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0.1 g/mL的NaOH溶液,后加入0.05 g/mL 的CuSO4溶液8.(2019天津一中模拟)下列有关“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简化操作过程,可用同一个材料同时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B.两个实验都要用活细胞作实验材料C.由于二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因此高倍镜下不易区分D.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可分别将叶绿体、线粒体染成绿色和红色9.有关酒精和盐酸在生物学实验中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线粒体时,需用一定浓度的盐酸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解离固定,再用健那绿染色B.适宜浓度的盐酸能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甲基绿染色剂结合C.常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1∶1混合配制解离液,以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D.因酒精无毒,方便操作,所以常使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10.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二倍体草莓(2N=14)幼苗若干,随机分组,每组30株,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芽,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B.高倍镜下观察草莓茎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56C.秋水仙素与龙胆紫一样属于碱性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从而诱导染色体加倍D.实验表明: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幼芽1 d,诱导成功率最高11.(2019吉林白城一中测试)蓖麻种子的胚乳呈白色,脂肪含量为种子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均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和,并转化为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能源物质。
细胞中催化脂肪水解的酶的化学本质是。
(2)据乙图可知,蓖麻种子萌发初期时干重增加,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第7天至第10天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变化趋势是。
(3)向萌发第7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适量碘液,匀浆变蓝,说明有的形成。
幼叶伸展开后,可以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说明蓖麻是一种型生物。
(4)为了观察蓖麻种子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染色后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被染成的脂肪颗粒。
12.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所示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在某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图3所示为选用蔗糖作为实验材料,用U形管所做的渗透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
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 (填“有”或“无”)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过程中,常选用图2所示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
细胞处于图2所示状态时,A、B处的浓度关系为(用字母和符号表示)。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于是向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溶液,并在适宜温度下水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观察实验现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一段时间后,若发现a、b两管的液面高度差继续增大,直至最后稳定不变。
请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 ;。
②一段时间后,若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管液面仅略高于a管液面后不再变化。
为使两管的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是。
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14教材经典实验1.B 解析淀粉遇碘变蓝,淀粉溶液与足量淀粉酶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淀粉,再用碘液处理,溶液不能变蓝,A项错误;高温处理使蛋白质变性,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其肽键没有被破坏,高温处理的蛋白质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溶液呈紫色,B项正确;斐林试剂可鉴定还原糖,乳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C项错误;花生种子匀浆中含有大量脂质,可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D项错误。
2.C 解析①脂肪的鉴定和⑤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②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使用光学显微镜,A项错误;④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需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⑥DNA的鉴定用到的是二苯胺试剂,B项错误;②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③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均需使用离心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法,⑤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需使用显微镜,不用同位素标记法,C项正确,D项错误。
3.B 解析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较强,且个体较大的动物,而非适合所有动物,A项错误。
用网眼较大的渔网对草鱼进行捕捞,仅仅是对较大的鱼进行调查,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较实际值偏小,B项正确。
如果标志物易脱落,得到的估计值会偏高,C项错误。
每次实验都会有误差,重复实验有利于得到更准确的实验数据,且该方法得到的仅是估计值,D项错误。
4.D 解析鉴定酒精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不需要水浴加热,A项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为对比实验,B项错误;可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检测酵母菌产生CO2的情况,C项错误;相同条件下,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快、量大,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大,D项正确。
5.B 解析解离液会将组织细胞杀死,但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
6.C 解析根据物镜距载玻片的距离,可判断物镜放大倍数的高低,b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高于c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则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目少;a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大于d条件下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在d条件下看到的物像在右上方,转化为a或c条件下观察时,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7.A 解析苹果果肉的颜色比植物叶片浅且还原糖含量丰富,所以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A项正确;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磨充分,B项错误;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C项错误;在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等量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混匀后立即加入组织样液,D项错误。
8.B 解析叶肉细胞可用于观察叶绿体而不能用于观察线粒体,因为叶绿体的绿色会掩盖健那绿的染色效果,影响实验观察,A项错误;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要用活细胞,B项正确;高倍显微镜观察不到细胞的膜结构,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因此不影响二者的观察,C项错误;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可分别将DNA和RNA染成绿色和红色,D项错误。
9.B 解析观察线粒体时需用健那绿进行染色,但健那绿是用于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染料,不需要用盐酸对细胞进行解离固定,A项错误;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B项正确;解离液是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配制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C项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且乙醇无毒,方便操作,故常使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D项错误。
10.C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二倍体草莓经秋水仙素诱导成功后,染色体加倍成28,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56;秋水仙素不能使染色体着色,其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的幼芽1d,诱导成功率在处理的组别中最高。
11.答案 (1)甘油脂肪酸糖类蛋白质(2)O 下降(3)淀粉自养(4)洗去浮色橘黄色解析 (1)据甲图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见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并转变为糖类(葡萄糖、蔗糖)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
催化脂肪水解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