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应急处理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应急处理职业暴露的风险识别职业暴露的风险存在于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暴露。
生物性暴露:最常见的生物性暴露风险是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这些疾病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化学性暴露:医疗环境中使用的各种消毒剂、药物以及实验室化学品都可能成为化学性暴露的来源。
物理性暴露:包括针刺伤、辐射、噪音和暴力等。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为了有效防护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个人防护:根据工作需要,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标准化操作: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减少不必要的暴露风险。
环境控制: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定期进行消毒和监测。
培训教育: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提高其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防护能力。
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局部处理:对于针刺伤等局部暴露,应立即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污染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然后进行消毒。
报告与评估:及时向所在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暴露事件,进行风险评估。
预防性治疗:根据暴露的类型和风险程度,遵医嘱进行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如疫苗接种、抗病毒药物等。
跟踪监测: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监测暴露后的健康状况。
职业暴露的预防策略为了从源头上预防职业暴露,医院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框架,包括暴露预防、应急处理、跟踪监测等环节。
安全文化建设:在医院内部营造重视职业安全的文化氛围,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职业暴露事件。
技术创新:采用安全型医疗设备和技术,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心理健康支持: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帮助其应对职业暴露带来的心理压力。
通过上述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其职业安全和健康,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在某综合医院,一名护士在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不慎被针头刺伤。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护士执行的典型职责是面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生理评估,以及病人的健康状况和病史的综合管理和护理。
然而,执行这些职责的护士也会接触到一些潜在的可能对其自身健康造成风险的职业暴露因素。
这些职业暴露因素不仅可能威胁到护士的健康,而且可能会在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对其他医护人员、病人和公众造成危害,从而给病人的安全和医院的卫生带来潜在威胁。
护士职业暴露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生化暴露也被称为职业性剧烈的劳动,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有毒的物质,如药物、消毒剂、灭菌剂等,所以护士有可能接触到物理和化学的有害成分,引起多种健康问题。
二、生物暴露护士从事护理工作,在接触病人时有可能会感染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结核病和传染性肝炎等。
三、空气暴露护士在医院内执行典型任务,可能会接触到空气污染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在医院外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空气污染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危害。
四、辐射暴露护士的日常工作要求可能会接触到X射线或其他形式的辐射暴露,而且长期暴露可能会引起许多慢性疾病,因此,在接触X射线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护士受到伤害。
护士防护措施一、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保护体系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保护体系,使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时,获得全面充分的职业健康保护,从而做好保护自身健康的工作。
二、建立高效的安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安全控制体系,在使用药物、消毒剂、灭菌剂等产品时实施有效的、合理的、安全的操作措施,以防止职业暴露产生的危害。
三、采用有效的人身防护采用有效的人身防护技术,采用个体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手套、安全帽、工作服等),以防止病人、乙类废物、血液和体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害、化学物质和其他有毒物质对护士的危害。
四、采取有效的环境控制措施采取有效的环境控制措施,改善和控制医院的室内环境,通过加强洁净以及定期维护室内空气、换气、净化和检测方法,以防止和控制病人、室内空气和其他空气污染物的传播,维护护士的安全和健康。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一、职业安全的定义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二、职业暴露定义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三、职业暴露分类生物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物理性职业暴露其他四、生物性职业暴露是指暴露在致病微生物的危险因素中,有被感染的潜在危险。
五、生物性职业暴露传播性疾病(1)病毒性疾病:HBV、HCV、HDV、HGV、TTV(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3)其他病毒:HCMV、HTLV、EBV(4)螺旋体:梅毒螺旋体(5)寄生虫病:疟原虫、弓形体虫(6)细菌性疾病:结核等六、生物职业暴露的途径经粘膜(眼、口、鼻)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烂、擦伤)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与血液组织、体液接触?5min)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锐器伤是主要方式被HBV血液的针头扎伤又未经免疫的话,感染机率为6-30%;如果该病人的乙肝e抗体阳性,感染的机率将会27-43%。
被HCV污染的器具损伤而感染HCV的比率为1.8%。
有研究结果表明,被HIV污染的针头扎伤受感染的机率为0.29%。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1075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调查,80.6,发生过针刺伤,年人均3.5次,其中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护士取静脉血及输液时带手套率7.7,,操作后整理用物特别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达36.0%,回套针帽率57.0%;刺伤发生后报告10.2,在一项统计的326起针头扎伤调查中显示,一次性注射器针刺事故发生比率为6.9%,套管针为18.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医务人员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职业暴露的风险,包括感染性疾病、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至关重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确保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药师、行政人员等。
三、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感染性疾病、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有害因素而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
2. 职业暴露分为以下几类:a) 感染性疾病暴露: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b) 化学毒物暴露:如化疗药物、消毒剂、有害化学品等。
c) 放射性物质暴露:如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药物等。
d) 其他暴露:如生物制品、过敏原等。
四、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 感染性疾病防护:a) 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进行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b) 对患者进行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c)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灭菌。
2. 化学毒物防护:a) 医务人员应掌握化学毒物的性质和防护知识,合理使用防护用品。
b) 储存、使用化学毒物时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
c) 加强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能力,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
3. 放射性物质防护:a) 医务人员应接受放射性物质防护培训,掌握相应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b) 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应遵循最小化原则,合理控制辐射剂量。
c) 配备完善的放射性物质检测设备,定期进行辐射水平监测。
4. 其他暴露防护:a) 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种生物制品和过敏原的特性和防护方法。
b) 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等相关检查,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c) 加强生物安全柜等设备的维护和使用,防止交叉污染。
五、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1. 医院应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预防控制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防护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护理时意外被含有致病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致病的血液、体液污染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护士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每天都有可能接触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相应也提高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目前,很多护士未正确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难以有效防护工作中接触到的不同污染源,显著加重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因此,分析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如何防护变得至关重要。
一、护士执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生物性感染因素在医院场所短期内高度集中大量的患者,病原生物也大量聚集在一起,护士职业的独特性导致其在各种操作中不断重复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和分泌物等,比普通人更易感染疾病。
对护士来讲血源性病原的危险性更强,其在皮肤暴露或粘膜暴露中进行传播,超过80%来自针刺伤。
2、化学性因素各种消毒剂、清洁剂、固定剂、废气、污染气体与有毒化学物等均属于化学性因素。
基于灭菌消毒的特殊要求,护士需要长期工作在有这些化学性因素的环境,如戊二醛、环氧乙烷、甲醛等,人体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症状较轻的是刺激皮肤而出现接触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症状较重的则可能引起中毒或癌症。
此外,护士与有毒化疗药物长期接触也会加重造血功能障碍。
3、物理性因素锐器和针刺伤、粉尘、X线、噪音、同位素等都是物理性因素。
人体长时间生活在噪音环境内听觉系统会严重受损,血管也容易受到伤害,无形增加血管平滑肌刺激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血管收缩升高血压;机体在蓄积及放射线、同位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癌或致畸;呼吸道吸入不洁粉尘造成呼吸道疾病。
4、社会及心理因素社会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酗酒、吸烟等均提高了护士工作的风险等级和紧张性。
患者的过激言行使护士精神压力过大,日常工作中患者死亡打击,这些都让护士更易出现失眠、易怒、疲倦感等非正常心理反应。
2024版(医学课件)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建立个人防护用品领用、使用登 记制度,确保用品的及时更换和
补充。
定期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 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提高护理人员防护意识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提高其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在护理人员中开展职业暴露防护 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其防护意
识。
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职业暴露 防护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加强继续教育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培训活动,不 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提高社会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关注与支持
加强社会宣传
通过媒体、社交网络等途径,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护理 人员职业暴露的认知和理解。
倡导社会支持
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营 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
负重伤
如搬运重物、长时间站立等,可引 起肌肉骨骼损伤。
辐射伤
如X射线、紫外线等,长期接触可引 起皮肤炎、眼炎等。
心理性危害
工作压力
护理工作繁重,长期处于高压状 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
暴力事件
医院内有时会发生暴力事件,护 理人员可能受到言语或身体上的
攻击,造成心理创伤。
悲伤情绪
面对患者痛苦和死亡,护理人员 易产生悲伤和同情心疲惫。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职业暴露防护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护 理人员参与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医学课件)护理 人员职业暴露与 防护措施
目录
• 引言 • 职业暴露的危害与影响 • 防护措施与建议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 未来展望与建议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41
• 职业暴露不是职业病 • 职业防护工作任重道远
• 关爱您的病人 关爱您自己
做好职业防护 利己 利家 利社会
43
• • • • 在护理活动中运人力学原理 腰背部肌肉锻炼 工作之余加强身体锻炼 借助一些护理器械
护理人员移动病人时遵循哪些原则?
• • • • 操作时保持稳定的站姿 尽量减少弯腰姿势 抬病人时保持上身直立 搬运病人时尽量使病人的身体靠近自己的 身体
抗肿瘤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
• 化疗药物接触的危险因素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 具报道----------
• 意外针刺、刀割伤,污血溅落到眼睛里或污染
皮肤等,皮下接触HbV的危险性是0.3%,粘膜
接触则为0.09%,针刺感染危险性1.8%,由此
可见:注射针刺伤的发生潜在危险更大。
医院职业暴露感染机率
HBV :2-40%
HCV: 3-10% HIV :0.2-0.5%
39
2、药物配置的防护器材
• 1、手套 : 无粉乳胶外科手套, PVC手套
2、防护衣 :采用胸前无开口、配有弹性袖口的 一次 性防渗透材质制成防护长大衣 3、一次性帽子、口罩(有条件者采用N95口罩) 4、根据防护条件可备有防护镜、面罩等
40
二、化疗药物配置操作 规程
配制、输入化疗药物时
遵守操作规程
• 药物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药物接触 • 操作注射过程中可能发生药物接触 • 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药物接触
29
拔针时难以观察到的微粒
30
掰安瓿时溅出的细小药滴
31
化学药物对接触护士的危害
• 皮肤黏膜反应
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难免会有 药物喷落于皮肤上,造成局部皮肤的刺激 症状,如红斑、水疮、溃疡等 这类药物主要有: 吡柔比星、博莱霉素、 顺铂、柔红霉素、长春碱类 如果将化疗药物吸入,则可引起头晕、头 痛、恶心 频繁接触药物偶尔还可出现脱发症状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03
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物理防护
减少接触辐射
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使用防护工具等方式,减少护士接触辐 射的机会,如使用防护眼镜、手套等。
避免锐器伤
严禁直接接触锐器,如针头、剪刀等,如需接触,应使用安全盒或 戴手套,确保安全。
减少噪音干扰
保持工作场所安静,使用隔音设备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噪音对护 士听力的影响。
接种疫苗
鼓励护士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预防传染性疾 病的传播。
遵循卫生规范
严格执行卫生规范,勤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 等,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和感染。
隔离措施
对于疑似传染病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直 接接触,确保护士的健康安全。
心理社会防护
提供培训和支持
01
为护士提供心理健康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工作压力和困
化学防护
使用防护用品
针对接触化学药品的护士,应使用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口罩、 护目镜等,以减少化学药品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危害。
定期更换药品
对于长期接触化学药品的护士,应定期更换药品,以减少药品对身 体的积累和危害。
通风设备
在工作场所设置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化学药品对空气的污 染。
生物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护士职业暴露概述 •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 • 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 护士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 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 护士职业暴露的研究与发展趋
势
01
护士职业暴露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通 过眼、口、鼻、皮肤、血液等途径,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 ,或携带病原微生物,或遭受物理、化学等不良因素影响, 从而对护士自身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洗澡、换衣服等
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 理操作,避免职业暴露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 理职业暴露问题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加强心理调适:加强心理调适,保持良好 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建立完善的防护制度
04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的 效果评估
章节副标题
评估指标的确定
职业暴露风险: 评估护士在工作 中可能接触到的 职业暴露风险
防护措施效果: 评估防护措施在 实际工作中的效 果
健康影响:评估 职业暴露对护士 健康的影响
防护措施的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 提出改进防护措 施的建议
评估方法的选取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 护士对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的认知 和满意度
添加标题
制定报告流程:明确报告内容、流 程和时限,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加强监管:对监测和报告制度的执 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有 效执行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控制体系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检查和评估
手套:选择合 适的尺寸,佩 戴时确保完全
覆盖手部
防护服:选择 合适的尺寸, 穿着时确保完
全覆盖身体
护目镜:佩戴 时确保完全覆 盖眼睛,避免 直接接触眼睛
鞋套:选择合 适的尺寸,穿 着时确保完全
覆盖鞋子
洗手液:使用 前检查是否过 期,使用时确 保完全覆盖手
部
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职业暴露的风险,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定期收集和分析数据
03
定期收集和分析职业暴露相关数据,了解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
和规律,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报告制度
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
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报告制度,鼓励护士在发生职业暴露 后及时报告,确保相关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
报告内容要求详细
要求职业暴露报告内容详细,包括暴露时间、地点、方式 、接触物、处理措施等,以便对职业暴露进行全面评估和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CHAPTER 02
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物理防护措施
减少紫外线、红外线等有害光线的暴露
护士在操作仪器或进行相关护理时,应尽量减少暴露于紫外线、红外线等有害光线中,如 有必要,应佩戴专业的防护眼镜或面罩。
防止锐器伤
护士在工作中应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避免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如发生锐器 伤应及时处理并进行相关检查。
类型
包括锐器伤、皮肤黏膜接触、呼吸道暴露等。
护士职业暴
风险因素
护理操作不规范、防护措施不到位、缺乏培训和经验等。
护士职业暴露的影响
感染风险
接触病患的血液、体液等物质, 可能导致护士感染乙肝、丙肝、 艾滋病等疾病。
心理压力
面对职业暴露风险,护士容易产 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影响 工作和生活质量。
定期对报告进行汇总和分析
定期对职业暴露报告进行汇总和分析,了解职业暴露的分 布和特点,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针对不同类型和等级的职业暴露,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确 保在发生职业暴露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提供应急处理设备和药品
确保医院配备足够的应急处理设备和药品,以便在发生职业暴露时 能够及时提供必要的救治。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护士专业)
统一消毒毁行处理。
n 日常护理工作中最常出现的暴露危险: 1、输液完毕拔针后,针头立即插入输液瓶,
严禁将针头裸露,随处摆动。 2、输液渗漏拔针后,立即更换针头或将拔出
消毒。 n 3、对所有器具进行严格消毒。 n 4、使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
。常用的防护措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
、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n 5、安全处理废弃物。运送废弃物的人必须 戴厚质乳胶手套;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 防护眼镜;没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可 以按一般性医疗废弃物处理。
n 二、护理人员防护要点 1、实施护理时护士要穿隔离衣,戴一次性口罩和手
二级暴露
Ø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Ø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 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 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 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 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
Ø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Ø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 ,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 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套。工作完毕后必须洗手。 2、对不合作的病人和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有
技术熟练的两人配合,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
。 3、当进行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
、注射等,要注意防止被刺伤。使用注射器时,
要保证针头在注射器上安牢。采血后不要将针套
重新套回。用过的锐器必须放到锐器盒中。
4、如果手套被血液和体液污染,则必须及时 更换手套,防止通过污染的手套将病毒传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二、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三、危险性评估
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
护理职业的危害因素
• 生物性感染 • 化学性感染 • 物理性因素 • 心理问题
生物性感染危害
生物性感染的最主要有4种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梅毒(梅毒螺旋体TP)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职业暴露后存在着感染HIV的危险性,但实际感染HIV的机 率是很低的。有研究资料表明:针刺皮肤破损: 0.33%
粘膜接触: 0.09%(CI 0.06-0.5%) 职业暴露后是否感染取决于接触的性质、接触物的多 少、在接触物中所含的HIV浓度等。
体液中的HIV
血液 18,000
精液 11,000
阴道 分泌液
7,000
羊水 4,000
唾液 1
每毫升中HIV病毒颗粒平均数
职业暴露于HIV后的预防性用药评估表
污染源状况
暴露后的监测
立即抽取被暴露者的血样作HIV抗体本底检测, 以排除是否有既往HIV感染;
“窗口期”
人体感染HIV后,一般需要2周的时间才能产 生抗体。“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HIV后到外周 血液中能够检测出HIV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为 2周-3个月,少数人可到4个月或5个月,很少超 过6个月。
乙型肝炎病毒(HBV)
血源性传播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性传播 母婴传播 昆虫叮咬传播
梅毒(梅毒螺旋体TP)
梅毒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这是主要的传染途径; 血液传播; 胎盘传播; 其他:接吻,哺乳;接触有传染性损害病人的日常用品
暴露后随访
HIV: 暴露后4周,8周,3月,6月查抗 HIV HBV:3月、6月后检测抗-HBs HCV:暴露后4-6月内复查 anti-HCV 和 ALT 梅毒: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血清检测US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传播:如:结核 虫媒传播:如:疟疾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预防措施
空气传播的预防措施 预防直径小于5微米可漂浮在空气中的病原
体而设计,如结核、麻疹、水痘。 负压病房(同种病人可同室;限制病人外
出,必要时病人佩戴口罩) 护士佩戴防护口罩
步骤1:确定暴露级别
暴露物是否是体液、含血体液、OPIM或其沾染器械
是
否
不需PEP
完整的皮肤
血液或含血体液 刺、割伤皮肤
粘膜或可能有损伤的皮肤
不需PEP
危险度
低危
表皮擦伤、针刺
高危
伤口较深、见血液
暴露量
量小
暴露时间短
量大
暴露时间长
2级暴露
3级暴露
1级暴露
2级暴露
HIV暴露后的紧急处理
局部紧急处理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2)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3)危险性评估
由专家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 毒载量水平进行平估和确定。
暴露级别
➢ 一级暴露 ➢ 二级暴露 ➢ 三级暴露
一级暴露
➢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 的医疗器械、物品;
➢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 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1 1 2 2 3
原因不明
1 2 1 2 1或2
原因不明
PEP不一定用,本人决定 使用基本PEP程序治疗 使用基本PEP程序治疗 使用强化PEP程序治疗 使用强化PEP程序治疗 使用基本PEP程序治疗 NhomakorabeaEP用药机理
皮肤被污染的针具刺伤后,病毒通过破损 皮肤进入体内,2-4小时进入树突细胞,经 过3-5天的时间到达淋巴结,4-11天HIV 活跃复制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到血液循环 。
➢ 艾滋病:
基本用药程序:2种逆转录酶抑制剂 强化用药程序: 2种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
采取补救措施的时间
➢ 乙肝:越早越好,最好在24小时内,最 迟不超过7天。
➢ 艾滋病:越早越好,最好在4小时内,最 迟不超过24小时。
职业暴露的预防
增强防范意识:
在我国三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一项调查中显 示 ,有 37.13 %的人对被针刺后感到无所谓,职业 防护意识太模糊,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 改变观念:
建立安全事故登记和报告制度
步骤2:确定HIV传染源头严重程度
传染源的HIV情况
HIV阴性
HIV阳性
传染源不明
不需PEP
传染源HIV滴度低 传染源HIV滴度高
无症状,CD4高
有症状,CD4低
HIV暴露级别1 (轻度)
HIV暴露级别2 (重度)
HIV暴露级别 不明
步骤3:预防性治疗的推荐方案
暴露级别 传染源级别 推荐方案
CDC指南:尽快开始(2小时) 间隔多长开始无效还不清楚 美国超过36小时仍可以进行 我国以72小时为限
预防用药
➢ 乙肝:
注 射 乙 肝 免 疫 球 蛋 白 ; 对 于 既 往 已 有 HBV 免 疫 的 , 其 HBS>10mlu/ml时,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乙肝疫苗(如果没有接种)
➢ 丙肝:
暂时还没有任何补救措施
至今还没有文献记录少量的血接触到完 整的皮肤而引起感染的病例。
影响HIV经血液传播效率的因素
➢ 接触血液的量 200μl新鲜血液经皮肤针刺伤致感染
注入5ml库存血可致感染
➢ 血液离开体内的时间 时间越长,传染危险性愈低
职业暴露处理程序
职业暴露发生 局部紧急处理
上级
基线检测
危险性评估
选不用药
选择用药
4.4 37 . 6
职业暴露的预防
口罩、护目镜和面罩
在进行有可能血溅的操作时(口腔、鼻腔和眼 睛),医务人员应该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
隔离衣和围裙
预计操作有可能血溅时 供应室刷洗器械时
职业暴露的预防
充足的人员配置,合理安排,减少忙乱
谢谢!
强调双向防护
经血液传播疾病传播途径
➢ 血液:输血、静脉吸毒、针刺伤等 ➢ 性:无防护的性行为(阴道交、肛交、口交):
男-女;男-男;女-女(少) ➢ 母婴传播:
产前:通常发生在妊娠15~16周后,HIV经胎盘合 胞体滋养层细胞扩散到胎儿所有含CD4细胞的器官 中; 产时:产道分泌物或血液可进入胎儿口腔导致感 染,剖腹 产可避免这种粘膜接触而降低感染率 产后:哺乳
奉献精神、节约、降低成本。
职业暴露的预防
➢ 培训 ➢ 2001年上海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是否受过培训
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程度有关, 接受过有关培 训的医务人员其皮肤粘膜接触病人血液、被医疗 器械损伤次数均小于未接受过培训者. ➢ 美国CD C 已将该工作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 给全美所有医院 ➢ 普及性预防措施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肺结核二科 马永丽
护士职业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因而知识必须不断更新。 HIV感染的蔓延和其他传染病的存在,在医务领域
存在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护士进行传染病管理时,应最大限度的确保自身
及患者的安全。 护士职业安全的保障有赖于对潜在的感染危险性
的警觉及必要的保护措施及设备。 贯彻落实《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
接触传播的预防措施
实施标准预防措施的同时,还要附加以下 程序
隔离单间 戴手套 隔离衣 洗手
防护原则
按照导致感染的危 险程度采取分级防 护,防护措施应当 适宜。
医院内所有区域应 当采取标准预防。
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均被视 为具有传染性。
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 又要防止经非血传播性 疾病
不要留给他人处理。 ➢ 不要将锐利废气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 绝不徒手拾破玻璃碎片。
职业暴露的预防
改革医疗用具 ,完善防护设施
➢安全型注射器(自动回缩针头) 世界卫生组织主张在2004年全面推行使用自动报废注
射器
➢使用有生物危害标记的锐器收集箱(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 低 50 % )
职业暴露的预防
职业性接触病人血液(职业暴露)
➢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被经血液传播感染的危险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 者是病人的血液溅到医务人员的眼睛、口腔或 者皮肤。
➢ 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与防护 工作指导意见(试行)》中:艾滋病病毒职业暴 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 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 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 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局部皮肤洗、冲、挤,70%酒精消毒; 大量水冲洗眼睛
评估 暴露级别确定; 传染源严重程度评估;
PEP 安全事故报告和随访
向所在单位领导和专家报告 向地区性HIV安全药物储备点报告和确定暴露后药物预防(PEP) 如要服药则需在24小时内完成 暴露者血液检测:0, 6周, 12周, 6月, 12月
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
➢ 轻度: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 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 CD4计数正常者。
➢ 重度: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 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 CD4计数低者。
➢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为艾滋 病病毒阳性者。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4)基线检查:暴露人员、暴露源 (5)预防用药
飞沫传播的预防措施
预防含有病原体大颗粒(直径大于5微米) 飞沫溅到结膜或口鼻黏膜所设计。
如:SARS、流感、支原菌体、链球菌肺炎、 流行性腮腺炎和百日咳。
隔离单间病房(同种病人可同室;限制病 人外出,必要时病人佩戴口罩)
护士近距离(1米之内)接触病人时,必需 佩戴外科口罩或质量更好的口罩。
由于手套具有弹性 ,当含有血液 的针头刺破 手套时 ,手套会对针表面上的血液有一定 的擦拭作用 ,以减少进入体内的血量50%
751 人注射、静脉取血及输液等操作中不 戴手套的原因
不戴手套的原因 ➢ 没有必要 ➢ 不方便 ➢ 未提供手套 ➢ 院方未要求
人数 44 391
33 283
百分比( %) 5.9 52 . 1
检测随访、心理咨询
其它不良反应检测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后立即: 肥皂和清水冲洗被刺伤或被割的伤口。(15分钟) 用清水冲洗被血溅到的口腔、鼻腔和皮肤。 用清水、生理盐水或者其它消毒冲洗液冲洗被血 溅到的眼睛。 没有科学证据显示使用消毒剂和挤压排血可 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伤口冲洗后,用75%乙 醇或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作指导原则(试行)》
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
接触生物因子。 医疗利器损伤。 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欠缺。 防护用品不足,防护基本措施不当。 基础设施不符合要求。
传染源可能是?
病人 工作人员 探视者 潜伏期的带菌者 自身体内的菌体 非生命的物体,如器械和药品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直接传播 间接传播 飞沫传播
假设任何血液都具有浅在的传染性
职业暴露的预防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绝对不要将针帽套回用过的针头,必要时用单手法。 ➢ 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
出血。 ➢ 在创口缝合时,特别注意减少意外伤害。 ➢ 手持锐器行动时,要避免将锐器面对他人 ➢ 尽快就近和正确地丢弃所有用过的锐器。操作后及时清理,
认真洗手
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简单、最有效和最
重要的方法
在脱去手套后,即使手套表面没有破损,
也应马上清洗双手。
注射乙肝疫苗
使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