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范本模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本科)浅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目录

一、教育书育人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 (3)

(1)、“分家论" (3)

(2)、“自发论” (4)

(3)、“代替论” (4)

二、教书育人要正确处理三对矛盾 (4)

(1)、教书与育人的矛盾 (4)

(2)、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矛盾 (5)

(3)、言教与身教矛盾 (6)

三、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7)

(1)、自我认识 (7)

(2)、自我激励 (7)

(3)、自我提高 (7)

参考文献 (9)

后记 (10)

浅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内容摘要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职责,教师既要认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注重思想教育,每个教师应责无旁贷,终身为完成这一使命而努力。本文从教育教学过程出发,通过反对三种倾向,一是“分家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二是“自发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教书代替育人,认为自己传授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育人的任务。三是“代替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从另一个极端混为一谈,同样混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育人代替教书。正确处理出教师应提高履行神圣而光荣使命的自觉性,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关键词:教书育人;倾向;矛盾;自觉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书育人换个说法,就是知识的教学,品德的培养。两者之于教育,都很重要,不这样就做不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

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之所以把教书和育人分开来说,是为了提醒我们对这两者不可偏废。教书和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通过教书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书之所以还须教人,首先在于教书有别于当司机、做车工、搞科研等。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青少年.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点和道德、作风势必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纯粹地传授知识,往往是不存在的。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教人,这一点,文科教学比理科的教学尤为明显。

育人即品德的培养,不可能无所凭借或只是空洞的说教。所凭借的是知识,是对社会的认识,是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通过知识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去获得这些认识.不少教育工作者责备现在的青少年精神空虚,缺乏理想。责备之余,也该反躬自问,我们用什么去充实他们的思想?我们做了些什么去启发诱导他们探索理想?如果听任他们无识无知,浑浑噩噩,只凭一点儿直觉的反应来对待生活,那么理想、道德、情操,这些都会成为空话。

因此教书育人是“教"与“学”双向结合,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教师之所以要坚持教书育人,是贯彻落党的教育方针和客观要求,是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作为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在抓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着力抓教师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出人才、出成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服务。

一、教书育人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教”离开了“学”就没有对象;“学”离开了“教”就构不成教学过程。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只有“教"与“学"的结合,教师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实际技能和思想品德转化到学生身上,使之成长,成才。教师之所以要坚持教书育人,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客观要求,是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但能做到即教书又育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发挥我们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使教书育人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为了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反对三种倾向:(1)、“分家论”。

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传授知识,至于育人那是学校领导的事、政治课教师的事、班主任的事同我这个任课老师无关,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任何教师无论教何种课程,它的授课内容本身就包含有知识内涵和育人内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本身,而且要告诉学生学了它用来干什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总是以自己一定的立场、观点、感性和气质影响学生,这是客观的、必然的。正因如此,才会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启蒙者,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增强教师的主观意识,提高自觉性,明辩教书育人的方向,向学生指明用所学的知识干什么,什么是应该提倡和坚持的,什么是应该反对和摒弃的.如果以“分家论”的观点和态度来对待教学,就势必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助长不正确的东西滋长,以致走向邪路。

(2)、“自发论”。

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教师代替育人,认为自己传授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育人的任务,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按照教育学的要求,教师要从事一门学科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教学目的,这就是要讲清知识的内容本身;二是教育目的。就是要讲清了所学知识怎样运用以及学习的重要意义。两个目的要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完成,不能截然分开,但又不能相互混同。如果混同了,它的结果和第一种倾向是一样的.

(3)、“代替论".

就是把教书和育人从另一个极端混为一谈,同样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育人代替教书。认为自己强调了学习某种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了它有何种好处,不注重把这种知识本身的内容讲清,育人只有在教书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教师对所授内容讲的越清楚越深刻,就越有利于达到育人的目的,就越能显示出知识育人的威力。不可设想,一个教师对所授内容讲得一塌糊涂,却能对学生起到启发教育的作用。教师的讲课没有科学的理论性,没有丰富的信息量,没有充分的说服力,犹如喝“白开水”一样,让学生觉得平淡无味,苍白无力,也就谈不上什么教育性,这样做只能刺激起一种逆反心理,教育的动机与效果不可能是南辕而北辙的。

二、教书育人要正确处理三对矛盾

教书育人是“教”与“学”双向结合,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好三对矛盾:(1)教书与育人的的矛盾。

就是说,教师既要认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注重思想教育,克服“分家论"、“自发论”、“代替论"的“两张皮”倾向,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多年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