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范本模板】
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教书和育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将其紧密地结合起来。
“育人”就是培育对人类有用的人才,而“教书”就是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
单纯的“育人”或单纯的“教书”都是不存在的,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总是要进行思想教育的,这是教育的必然性。
在历史上各时代、各阶级,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个普遍的要求,按照各自的目标来培养人才。
时至今日,我们仍需效仿古人将“育人”贯穿于“教书”之中。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对立的统一体,是缺一不可的、相辅相成的。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学生更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态度,树立刻苦学习的思想,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于人类打好基础。
师生在思想上要融为一体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
教师和学生的心也应该统一到一个“点”上,这样才能将“教书育人”这座“大厦”修建得更加华丽。
韩愈在《师说》中关于“传道、授业”的阐述是何等精辟啊!“传道”即思想教育。
“授业”即教书育人,将其两者高度统一地概括起来作为教师的天职,是对“教书育人”这一规律的自发认识和经验总结。
因此,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只有融合为一体,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才能绽放出艳丽的花朵,才能收获到可喜的成果。
“教书”和“育人”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1.教书是为了育人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育人,就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列宁曾提出:“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转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事业。
”可见教育事业,就是培育人才的事业。
2.育人是主导,教书是主体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是主导,教书是主体。
育人是灵魂、是指针,教书是手段、是过程。
育人是贯穿于整个教书过程中的线索。
3.“教书”和“育人”的目的是一致的“教书”和“育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教书和育人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认识
教书和育人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认识教书和育人是教育工作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书是指教师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习能力的过程;而育人则是指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价值观,塑造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意识的过程。
教书和育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书和育人相辅相成。
教书是育人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相关技能,学生才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有机地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书和育人相互促进。
教书可以为育人提供实践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学科知识的应用和实用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育人则可以为教书提供价值引领。
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知识和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书和育人相互渗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和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在育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知识的引入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水平,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
教书和育人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公民,能够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
只有通过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浅议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浅议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中学杨吟国关键词:教书育人关系矛盾摘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最基本职责。
如果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或将二者混为一谈、互相代替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启蒙者,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按照教育学的要求,教师要从事一门学科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教学目的,这就是要讲清知识内容本身;一是教育目的。
两个目的要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完成,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相互混同。
这就要发挥我们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书育人事业落实到实处。
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很形象地概括了教师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
教师,不仅传递给学生知识,更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灵的陶冶者。
教师有道才能传道。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碰到有道德的教师,而教师也都愿意接近和交往有道德的学生。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师生都愿意接近的老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改后,使我们教师的行为有了准则。
我也认识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员,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
如果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好三对矛盾:一是教书与育人的矛盾。
教师不但要认真传授科学知识,而且又要注重思想教育,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体会,我认为主要应把握这样三点:第一,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
我们所讲授的知识中,一般都包括科学性因素和思想性因素两个方面,要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构成完美的统一。
这里所说的思想性因素,应当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要善于挖掘蕴藏在所授知识中深刻的思想性内容,并加以正确的提示和阐述,要运用自如,而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张俊英
古人云,成才先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优秀的教师,绝不是简单的“教书匠”和传授知识的工具,教师是既是知识的传输者,又是学生生活的导师,是学生道德的引路人,教师作为学生的模仿者,其言行本身就是对学生成长的指引,身教重于言教。
教书就知识而言,只是教育的表象,育人才是教育的本质,通过育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二者相辅相成。
“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
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及教育主管部门都应对目前的德育现状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应相互沟通,同心协力,采取相应对策,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从思想上根本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思想,从行动四坚决除掉应试教育的余毒。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要把德育放到与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做到“五育并举,德育先行”。
教师要增强德育意识,有意渗透德育教育,树立好自身形象,榜样渗透德育。
把“教书”与“育人”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做到“教书”时“育人”,“育人”中“教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
教书育人演讲稿
教书育人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
观点和体会。
我想和大家谈谈教书育人这个永恒的话题。
教书育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教书,是指传授知识、技能和经验;育人,是指培养学生的品格、
情感和意志。
教书育人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
我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引导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我要给予他们鼓励
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
要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们,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
书育人的使命。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的需求
和困难,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最后,我想说,教书育人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工作。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健康的成长。
谢谢大家!。
我认为教书和育人两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我认为教书和育人两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教书是与人的一部分,是育人的基本方法,而育人是教书的最终目的。
因此我将从两方面来谈“教书育人”:教书方面:我所从事的是数学教学工作,数学是最抽象的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由抽象变具体,再由具体化抽象是数学教学的难点。
所以我觉得数学教师首先应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同时了解更多的数学名人和数学小故事,以便调节略显枯燥的数学课堂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其次要认真备课、专研业务、提高水平,保证每节课的教学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使教师和学生乐于交流知识。
育人方面:作为一个刚刚踏入教师岗位的人来说教书方面做到以上几点难度不大,但是育人却是个难题,我现在担任初一的班主任,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年龄,我认为教师在育人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有责任感,不要总埋怨中国的教育问题多,自己班级学生素质差,找种种原因推卸责任,说这是学校的责任,是家长的责任,而应大胆的站出来说“是我的责任”。
其次教师要自律。
老师是学生的焦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示范教材,因此为人师者尤要加强自律。
最后要多了解学生,教育方法得当,学生的心里状态、情绪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同时还要注意语言和方法。
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最终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你成功的程度取决于你的态度。
二,当你放弃的时候,失败才成为事实。
三,每个人都会被击倒,问题是:你有没有退缩?四,成功的人做失败的人不敢做的事。
五,当你不再试图改变他人而开始改变自己时,你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好。
六,当我们为我们的想法、决定和行为负责时,事情会变得更好。
七,当你期待成功,你的头脑就会锁定成功。
八,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你所必须做的就是抓住它。
九,如果你不知道想去哪儿,你怎么会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十,如果你不敢出发,你就没有机会到达。
教书与育人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书与育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育工作中,教书和育人是一项不可分割的任务。
它们之间存在辩证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阐述教书与育人之间的辩证关系。
1. 相互依存教书和育人是在教育工作中紧密相连的两个环节。
教书是育人的基础和前提,育人是教书的延伸和目标。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书,才能为育人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同时,只有明确育人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书的过程。
2. 相互渗透教书和育人相互渗透,表现在教育工作中,教书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这种教育渗透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到全面的教育。
而育人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来实现,比如通过组织活动、交流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相互促进教书和育人相互促进,表现在教育工作中,教书的成果可以为育人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而育人的效果则可以为教书提供更好的学生基础和教学氛围。
例如,通过良好的教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目标;而通过有效的育人,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4. 相互转化教书和育人相互转化,表现在教育工作中,教书的成果可以为育人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而育人的效果则可以为教书提供更好的学生基础和教学氛围。
例如,通过良好的教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目标;而通过有效的育人,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是教育工作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泉。
总之,教书与育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这种关系的重要性,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工作。
浅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本科)浅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目录一、教育书育人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 (3)(1)、“分家论” (3)(2)、“自发论” (4)(3)、“代替论” (4)二、教书育人要正确处理三对矛盾 (4)(1)、教书与育人的矛盾 (4)(2)、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矛盾 (5)(3)、言教与身教矛盾 (6)三、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7)(1)、自我认识 (7)(2)、自我激励 (7)(3)、自我提高 (7)参考文献 (9)后记 (10)浅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内容摘要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职责,教师既要认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注重思想教育,每个教师应责无旁贷,终身为完成这一使命而努力。
本文从教育教学过程出发,通过反对三种倾向,一是“分家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
二是“自发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教书代替育人,认为自己传授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育人的任务。
三是“代替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从另一个极端混为一谈,同样混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育人代替教书。
正确处理出教师应提高履行神圣而光荣使命的自觉性,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关键词:教书育人;倾向;矛盾;自觉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书育人换个说法,就是知识的教学,品德的培养。
两者之于教育,都很重要,不这样就做不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
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
之所以把教书和育人分开来说,是为了提醒我们对这两者不可偏废。
教书和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通过教书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书之所以还须教人,首先在于教书有别于当司机、做车工、搞科研等。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青少年。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点和道德、作风势必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生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纯粹地传授知识,往往是不存在的。
高中老师教学心得教书与育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是
高中老师教学心得教书与育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是
紧密相关的。
教书是指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而育人则是指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高中教育中,教师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
教书是教师履行
教学职能的基本任务,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学科技能,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而育人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教师在课堂中不
仅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
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等。
教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教书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育人工作,反之亦然。
教师要注重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通过渗透式教育,将育人的要求融入到教学中的
各个环节中去,使教学更具有生活化、实践性、综合性,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的教学心得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育人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道德品质。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学习
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
和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教书育人的理解[5篇范文]
教书育人的理解[5篇范文]第一篇:教书育人的理解问:教书育人统一性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本质属性的核心内容。
请谈谈你对此的认知。
答: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质属性的核心内容:教书、育人。
《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书:教,就是教授、教导;书,就是知识、技能。
所以教书即为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等。
育人:育,就是培育、养育;人,就是学生、学习者。
所以育人即为培养学生。
而教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育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身心都能健康健全的成长。
教书与育人,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整体。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既需要教书,也需要育人,二者的重要性不分高低,即时性不分先后。
在教育工作中,无论是脱离了育人的教书,还是脱离了教书的育人,都是不完整的教育过程。
只讲教书不讲育人,则教出来的学生,即使是知识渊博,无所不懂,但是很有可能缺乏了做人的最基本技能,严重的甚至出现偏差。
诸如此类的例子,马加爵、药家鑫、刘海洋等,举不胜举。
而只讲育人不讲教书,则丢失了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样的方式就不能被成为是教育了。
因此,教书与育人,是一个统一的属性,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中的核心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应该同时进行。
把教书育人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
教书专业化,是一个由来已久,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未实现的问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不再赘述。
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爱。
有爱就有教育。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教师这个职业,是个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
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
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
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
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
浅谈育人在教书的重要性
浅谈育人在教书的重要性一位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做人,把育人放在首位。
那么,为什么在教书的同时要始终注意育人?为什么说教书重在育人呢?1 学生心理上的需要什么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是那些善良、正直、真诚的人,是那些为他人、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在面对挫折、打击、不幸、地位、金钱、荣誉的丧失时能够泰然处之。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人生的大幸福。
相反,如果一个人是邪恶的、自私的,那么无论他有多么高的地位,如文强、胡长清、成克杰,无论他有多少财富,像一些黑道发家的、靠专钻国家政策空子发财的,不论他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如那些制造冰毒的化学专家、制造网络病毒的计算机能手。
他们都免不了在邪恶的精神牢狱里受煎熬,或恐惧,或烦躁。
甚至有的痛不欲生,精神分裂,上吊跳河。
更多的还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既有善良的一面,同时也有过某些坏念头,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
两种矛盾的心理常常打仗。
当我们战胜了邪恶的念头,诠释了人性善良的一面时,我们会感到做人的幸福和自豪;当两种矛盾心理互不相让时,我们又感到做人的矛盾;当我们屈服于各种贪欲,引发各种坏念头时,我们又会感到做人的耻辱,寝食难安,灵魂倍受煎熬。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让学生多一些真善美的品质,才能更多一些人生的幸福。
学生有了比较坚定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他在面对挫折,经受磨难的时候,才能够始终开朗乐观,正确对待,才能战胜困难,在磨练中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给予学生的应该是这做人的道理,这才是学生一辈子最需要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2 国家、社会、人民的需要只有爱父母的人,才能爱别人;只有爱别人,才能爱集体;只有爱集体,才能爱国家。
如果一个人品德不好,视别人为敌人,那他怎么可能爱国家。
有人爱国,国家才可能繁荣昌盛。
当今社会,一些人在自己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无私地奉献着,这些人对于整个国民来说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对社会风气起到了净化的作用。
浅谈如何教书育人-最新范文
浅谈如何教书育人篇一:浅谈如何教书育人浅谈如何教书育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育是用已知的知识去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过程。
在知识逐渐信息化的今天,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必须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师,他的一言一行,可以说学生来说,可以产生不小的影响。
一.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
“教不严,师之惰”。
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
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
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
对学生要真诚,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师益友。
三.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问题学生”也不例外,相反,对这些“问题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爱,。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真正闪光,使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源于爱的话,那么更确切地说是基于一份深深的责任。
我们说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其实责任也是一种爱.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家庭的溺爱、或歧视、漠视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社会不良环境塑造出来的,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以人为善,以人为本”的工作,是心灵塑造、价值观与人生观塑造的人性工作。
1、你是怎样理解“教书与育人”的...
1、你是怎样理解“教书与育人”的?请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生举例分析我觉得“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但教书育人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来说,教书育人是指学校全部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都是为国家和人民培育人才;狭义的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教书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分类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生学会学习;育人是指教师在教书过程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身示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
学校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
教师一方面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通过教书、传授知识来育人,另一方面通过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没有只教书不育人,或只育人不教书的教师,也要纠正只重教书,不重育人的错误倾向。
这个学期我担任初一5至10班的生物课,在这几个班中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在其中的一个班中有这样的学生,平时上课从来不做笔记,有时连课本都很懒打开,作业有时也懒得做经常不按时交,上课的时候经常趴桌面或者就是睡觉。
我虽然不是他的班主任但针对这个学生,课后我经常找他谈话,在谈话中我首先从他的心理出发,并且问他的兴趣爱好,他喜欢的科目是什么,讨厌的科目有那些,他说他最不喜欢生物课,最喜欢英语课,我尊重他的爱好,我并且鼓励他要对那些感兴趣的科目,要把它学习好,同时也告诉他学习生物对自己的好处,希望他认真尝试学习一下,从学习中感到快乐。
经过几次的交谈之后,这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态度有所好转,没有像以前那么厌学。
教书和育人之间的关系
教书和育人之间的关系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教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育人则是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既要承担教书的责任,也要育人的使命。
教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通过教书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育人是教师的使命,通过育人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追求。
教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的。
教书是育人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就无法进行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培养。
而育人则是教书的目标,教师通过育人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教师要善于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通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书和育人的关系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上。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书和育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
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教师通过育人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教书育人的关系
教书育人的关系教书和育人啊,就像是一对超级有默契的喜剧搭档。
教书是那个在台上耍宝的小丑,拼命把知识像五彩斑斓的气球一样抛给学生们。
你看啊,老师在黑板前手舞足蹈,嘴里不停地蹦出各种公式、单词、历史事件,就像一个魔术师从帽子里源源不断地变出兔子一样。
而育人呢,它更像是舞台背后那个默默掌控一切的导演。
育人这个导演啊,可不会让教书这个小丑胡来。
它总是在旁边小声嘀咕:“嘿,小丑啊,你可不能只把气球扔得满天都是,还得看看下面的小观众们有没有被气球砸晕喽。
”育人要关注孩子们的品德、性格,就像导演要确保每个演员都有正确的价值观一样。
要是教书只管知识不管人,那就好比小丑只管自己耍杂技,台下观众打起来了都不管,那可就乱套啦。
教书有时候特别像一个急性子的快递员,风风火火地把知识包裹一股脑儿地送到学生门口。
“叮咚”一声,知识就扔那了,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拆开包裹,会不会被包裹里的东西吓一跳。
这时候育人就得像一个温柔的妈妈,耐心地教孩子怎么打开包裹,告诉他们这里面的东西有多珍贵,要好好珍惜。
育人还像一个超级园丁,拿着大剪刀修剪着小树苗。
教书呢,就像是施肥的小助手,不停地往土里倒肥料。
要是光施肥不修剪,那小树苗可就疯长喽,长得歪七扭八的,像个张牙舞爪的怪物。
反过来,光修剪不施肥,小树苗就会瘦巴巴的,可怜兮兮的,就像一个没吃饱饭还被强迫做苦力的小瘦子。
教书和育人又像是做蛋糕的两个重要环节。
教书是往蛋糕胚里加各种美味的馅料,什么巧克力啊、水果啊一股脑儿往里塞。
育人呢,就是给蛋糕做造型,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要是只有教书,那蛋糕就像个乱糟糟的大杂烩,虽然料足但不好看。
要是只有育人,那就成了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蛋糕,中看不中吃。
它们俩还像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里的前锋和后卫。
教书这个前锋一个劲儿地往前冲,想着怎么把知识这个“球”踢进学生心灵的球门里。
而育人这个后卫呢,得在后面保驾护航,防止那些不良的思想像狡猾的对手一样把前锋给绊倒,把球给抢走。
教书与育人教书育人的感悟体会范文
教书与育人教书育人的感悟体会范文教书与育人是教育事业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教书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育人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书与育人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书是立教师之本。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教书是教师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教书不只是将教材内容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育人是教书的终极目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过程。
所以,教育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建设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化,是从人的内心发生的一种促使学生行为变化的影响活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是教育工作的要求。
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是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书与育人是互相促进和统一发展的,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德育的统一,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统一,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品德与提高学科造诣的统一,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体现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导、激发学生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班会、家长会和个别指导等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浅谈教书与育人
浅谈教书与育人作者:冯爱琴来源:《新课程·教师》2012年第04期“教书育人”自古以来就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育人的前提,教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
在师范学校我们就接受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熏陶,如今,面对不同年龄阶段、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它的内容当然也有所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像一块非常粗糙的玉石,只有经过教师的雕刻过程,才能凸显玉石的价值,而育人只有渗透在教书的过程当中,才能体现出它的色、味、情、趣,现在我想就教书与育人方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教书与育人的同时一定要提供机会增强学生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发展之母。
”学困生是班上的弱势群体,不少老师还常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历中,他们产生了自卑感,然而,又有谁想过,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同样有着渴望获得成功的愿望。
因此,我们老师应特别注意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上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
记得班上有一个叫郭健平的同学,上学年刚转入我班时,语文、数学只有35分的成绩,为了更好地激发她的学习热情,我把她安排在第一桌,努力找寻她成为差生的原因,课上我经常提问她。
听写时有一次她考到80分,我就批注:你真棒!继续加油哦!还利用课上时间请她介绍为什么进步这么快。
她兴奋极了,学习兴趣猛增。
打那以后,她听写得80分是常有的事了。
特别是有一次,我在上古诗《咏柳》一课的公开课上,我的问题是: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贺知章还写过哪一首诗?试背一下。
一只小手若隐若现地举了起来,我一看,对,是她。
公开课上也敢举手了,当时举手的同学很多,对这位学困生我完全可以视而不见。
然而我不但请了她,鼓励她放松一些,慢慢背,还逐字逐句引导她,直到她结结巴巴地把那首《回乡偶书》背完。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大加夸奖,表扬她有灵感,记忆力好,还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她表示祝贺!当时的她激动地坐下了。
看着她那抑制不住的喜悦,我禁不住在心里默念着:孩子,谢谢!你又一次让我看到了赏识的力量,我一定会努力去创造使你们获得表现的机会,让你们再一次体验成就感。
谈自身的教书与育人456
谈自身的教书与育人陈安铃作为教师日日做的、年年做的不外两件事,一是教书,二是育人。
教书与育人是有区别的,教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育人是指关心爱护和教育学生。
教书与育人二者又是因果关系,又是互动关系,又各自独立。
音乐教师也不例外,怎样教好音乐,如何育人,对此深有体会。
下面结合自身的音乐教学实践,谈谈从教39年只专注做的一件事——教书与育人。
一、说教书欲想教好书,就先读好书。
要想当一名好教师,头一件事就是要读书。
可假如因为你是小学教师,是小学音乐教师,就功利地、短见地只读些儿童教育,音乐教学等方面的书,莫说脱不出“匠”的窠臼,想上好课也是万难的。
我们熟知的音乐教育家,哪一个不是读遍哲学、美学、历史、政治等书籍,阅尽古典文学、现代诗歌等各类文本呢?且看北京八中的李存····等老一辈音乐教师,他们数十年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在音乐教学岗位上,且做出了成就,是令人崇敬和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为教师,不仅要读好书,读对自己有帮助的书,还要掌握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方法很多,但每个人读书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像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秦牧的“牛食鲸吞”法,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值得借鉴。
秦牧主张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他用比喻的方法告诉我们:“精读要像老牛吃食那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泛读要像巨鲸那样吸进大量海水,把有用的东西留下,再把海水排出去”。
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那些书要精读,那些书泛读呢?我认为对本专业的歌唱、器乐、舞蹈、指挥、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及重要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要精读;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并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盯着读,有时可以采用“跳读”一番,“扫瞄”而过。
这样有利于我们吸收大量信息,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
如果将两种读书法的巧妙结合,有助于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一专多能。
再说教书,我也算是个老教师了,1976年参加工作,至今有39个年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本科)浅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目录一、教育书育人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 (3)(1)、“分家论" (3)(2)、“自发论” (4)(3)、“代替论” (4)二、教书育人要正确处理三对矛盾 (4)(1)、教书与育人的矛盾 (4)(2)、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矛盾 (5)(3)、言教与身教矛盾 (6)三、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7)(1)、自我认识 (7)(2)、自我激励 (7)(3)、自我提高 (7)参考文献 (9)后记 (10)浅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内容摘要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职责,教师既要认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注重思想教育,每个教师应责无旁贷,终身为完成这一使命而努力。
本文从教育教学过程出发,通过反对三种倾向,一是“分家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
二是“自发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教书代替育人,认为自己传授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育人的任务。
三是“代替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从另一个极端混为一谈,同样混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育人代替教书。
正确处理出教师应提高履行神圣而光荣使命的自觉性,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关键词:教书育人;倾向;矛盾;自觉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书育人换个说法,就是知识的教学,品德的培养。
两者之于教育,都很重要,不这样就做不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
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
之所以把教书和育人分开来说,是为了提醒我们对这两者不可偏废。
教书和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通过教书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书之所以还须教人,首先在于教书有别于当司机、做车工、搞科研等。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青少年.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点和道德、作风势必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生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纯粹地传授知识,往往是不存在的。
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教人,这一点,文科教学比理科的教学尤为明显。
育人即品德的培养,不可能无所凭借或只是空洞的说教。
所凭借的是知识,是对社会的认识,是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通过知识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去获得这些认识.不少教育工作者责备现在的青少年精神空虚,缺乏理想。
责备之余,也该反躬自问,我们用什么去充实他们的思想?我们做了些什么去启发诱导他们探索理想?如果听任他们无识无知,浑浑噩噩,只凭一点儿直觉的反应来对待生活,那么理想、道德、情操,这些都会成为空话。
因此教书育人是“教"与“学”双向结合,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教师之所以要坚持教书育人,是贯彻落党的教育方针和客观要求,是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
作为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在抓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着力抓教师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出人才、出成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服务。
一、教书育人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离开了“学”就没有对象;“学”离开了“教”就构不成教学过程。
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只有“教"与“学"的结合,教师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实际技能和思想品德转化到学生身上,使之成长,成才。
教师之所以要坚持教书育人,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客观要求,是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但能做到即教书又育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发挥我们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使教书育人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为了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反对三种倾向:(1)、“分家论”。
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传授知识,至于育人那是学校领导的事、政治课教师的事、班主任的事同我这个任课老师无关,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任何教师无论教何种课程,它的授课内容本身就包含有知识内涵和育人内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本身,而且要告诉学生学了它用来干什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总是以自己一定的立场、观点、感性和气质影响学生,这是客观的、必然的。
正因如此,才会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启蒙者,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增强教师的主观意识,提高自觉性,明辩教书育人的方向,向学生指明用所学的知识干什么,什么是应该提倡和坚持的,什么是应该反对和摒弃的.如果以“分家论”的观点和态度来对待教学,就势必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助长不正确的东西滋长,以致走向邪路。
(2)、“自发论”。
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教师代替育人,认为自己传授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育人的任务,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按照教育学的要求,教师要从事一门学科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教学目的,这就是要讲清知识的内容本身;二是教育目的。
就是要讲清了所学知识怎样运用以及学习的重要意义。
两个目的要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完成,不能截然分开,但又不能相互混同。
如果混同了,它的结果和第一种倾向是一样的.(3)、“代替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从另一个极端混为一谈,同样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育人代替教书。
认为自己强调了学习某种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了它有何种好处,不注重把这种知识本身的内容讲清,育人只有在教书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教师对所授内容讲的越清楚越深刻,就越有利于达到育人的目的,就越能显示出知识育人的威力。
不可设想,一个教师对所授内容讲得一塌糊涂,却能对学生起到启发教育的作用。
教师的讲课没有科学的理论性,没有丰富的信息量,没有充分的说服力,犹如喝“白开水”一样,让学生觉得平淡无味,苍白无力,也就谈不上什么教育性,这样做只能刺激起一种逆反心理,教育的动机与效果不可能是南辕而北辙的。
二、教书育人要正确处理三对矛盾教书育人是“教”与“学”双向结合,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好三对矛盾:(1)教书与育人的的矛盾。
就是说,教师既要认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注重思想教育,克服“分家论"、“自发论”、“代替论"的“两张皮”倾向,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体会,我认为主要应把握这样三点:第一,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我们所讲授的知识中,一般都包括科学性因素和思想性因素两个方面,要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构成完美的统一。
这里所说的思想性因素,应当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要善于挖掘蕴藏在所授知识中深刻的思想性内容,并加以正确的提示和阐述,要运用自如,而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应该承认,有些课程比如政治理论、社会科学及比较容易找到它的思想性因素;而有些课程比如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等则难于找到它的思想性因素。
但就是在这些课程内容中,也包含着科学的逻辑思维和深刻的辩证法因素,这些因素也应当被看作是思想性因素而予以重视。
第二,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教学环节之中。
除了课堂讲课之外,还有辅导答疑、考试考查、批改作业、课外活动、毕业实习等环节,我们都应当把它作用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机会和有力手段。
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既能表现出他们掌握知识的深广程度,又能够表现出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还可以看出他们的智慧和才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还可以启迪他们独立思想、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敢于竞争的精神。
教师对上述各个环节严肃住址的处理本身,就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示范,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纪律性和职业道德都有很大的好处,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寓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之中.师生关系除了表现在教学环节之外 ,更多的表现在师生平日的交往之中,以个别谈心作为主要交往方式。
通过谈心,可以交流思想观点,增进师生感情。
师生之间的亲密谈心,内容广泛多样,大至对国内外形势、对当前改革的看法,及一些学术观点的交流,小至个人爱好志趣、追求向往、家庭生活等等。
友好的交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以态相待,能够收到课堂上难以得到的良好效果。
学生可以视教师为良师益友,愿把他们心中最为机密的事吐露给教师,求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有时学生可以提出各种知识性、哲理性很强的问题,要求教师给以解答,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教书必然育人,育需要知识的深刻道理。
(2)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矛盾。
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爱护学生就是正确处理教师职业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是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关键。
教师对学生的爱护,最主要的是给学生应有的科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但是学生能够把它接受下来并且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需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矛盾斗争过程,因此要严格要求学生,通过严格要求,达到教书能人的目的。
爱护之情体现在严格要求之中,不严格就体现不出爱护,迁就纵容学生,等于误人子弟。
名曰爱之,实则害之。
怎样把爱护和严格统一起来呢?概括起来,要做到“熟”、“准"、“强”。
所谓“熟”,就是亲近学生,熟悉学生,掌握他们的家庭状况、社会关系、优点长处、缺点弱点、爱好个性、思想特点等,做到心中有数.所谓“准”,就是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在讲授知识时,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弄清楚从哪里作起点,最高要求应达到什么程度;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明确从哪些方面进行。
所谓“强",就是教育性要强,所讲授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有用的、先进的;所进行的思想教育内容应当是有说服力、感染力、鼓舞力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当代学生的思想状况,我认为要抓住这样几个方面: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强调以强国富民强,振兴中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而不能只是为了谋求一个“饭碗”;在成才观、价值观教育中,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而不能单纯追求个人的待遇享受;在专业教育中,要正确阐述各自专业所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既不夸大也是缩小更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抬高自己的专业,贬低其他专业;在道德纪律中,要高标准、严要求,讲究理想人格的完美形象,而不能满足于低水平、得过且过;在个人生活方面,要强调崇尚高尚的、先进的品德,而不能追求低级趣味的、颓废的东西。
(3)言教与身教的矛盾。
就是说,利用学生具有天然“向师性”的特点,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身教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信念,加深学生对接受教育的感受,从而转化为他们的本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