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5.2电流和电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5.2电流和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001dbb2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f.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5.2 电流和电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5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以及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1.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2. 电流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3.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单位,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2. 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并连接简单的电路。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电流的单位及电路的连接。
2. 教学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灯泡时,灯泡发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产生和流动。
2. 电流的概念和单位:教师通过讲解电流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然后介绍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3.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师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并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让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
4. 电流表的使用: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让学生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与电流和电路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 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路,测量电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流和电路1.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电学综合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电学综合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80cea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0.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电学综合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的电学综合复习,主要内容包括: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单位;2. 电压的概念和电压的测量;3. 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计算;4.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5.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6. 电功率的概念和电功率的计算;7. 电功的概念和电功的计算;8. 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2.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3.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能分析简单的电路图;4. 掌握电功率和电功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5.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和电功的计算方法。
难点: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路图、实物电路。
学具:笔记本、笔、电路图、实物电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家用电器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
2.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单位:讲解电流的定义,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并介绍电流的符号I。
3. 电压的概念和电压的测量:讲解电压的定义,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并介绍电压的符号U。
通过示例,讲解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4. 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计算:讲解电阻的定义,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并介绍电阻的符号R。
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R=U/I。
5.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即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
公式为I=U/R。
通过示例,讲解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讲解串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通过示例,讲解串并联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电功率的概念和电功率的计算:讲解电功率的定义,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并介绍电功率的符号P。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bbf7d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9.png)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2. 学会使用电表进行测量,掌握电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能够分析电路故障,学会解决电路问题;4. 能够绘制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电流、电压、电阻;2. 电表的使用:电流表、电压表;3. 电路故障分析:短路、断路、接触不良等;4. 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的绘制;5. 实验操作:电路连接、电表测量、数据处理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3. 演示:进行电表的使用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 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电表进行测量,巩固电表的使用技能;5. 分析:讲解电路故障的类型和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电路问题;6. 练习:让学生绘制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7. 实验:进行电路连接和电表测量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路的运行原理;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9.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学知识的理解;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电路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2电流和电路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2电流和电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1bef6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8.png)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2电流和电路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阶段是孩子们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兴趣的关键时期。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电流和电路,我设计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操作、游戏互动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电流和电路的奥秘。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和电路的概念。
2. 学会使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如电源、开关、灯泡等。
3. 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难点:电路图的绘制和电路故障的排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开关、灯泡、电线、电路图、电路故障排查工具。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套电路元件(电源、开关、灯泡、电线)。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电流和电路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如:“有一个小村庄,里面的居民们用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来点亮灯光,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 讲解:简要讲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让孩子们初步了解。
如:“电流就像水流,是电荷的流动。
电路就像一条道路,让电流顺畅地流动。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动手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引导孩子们发现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4. 游戏互动:开展“电路拼图”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5. 电路图绘制:讲解电路图的绘制方法,让孩子们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6. 电路故障排查:教授孩子们如何排查电路故障,提高孩子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难点:电路图的绘制和电路故障的排查。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电路图绘制和电路故障排查方面,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7391c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6.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单位及测量方法。
(2)了解电源的作用,理解电压的概念,掌握电压的单位及测量方法。
(3)掌握用电器的工作原理,了解用电器与电源、电流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电流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流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电压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3)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灯泡、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电器设备,引导学生思考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2)学生分享对电器设备工作原理的了解。
(3)教师总结: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都离不开电流,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电流的相关知识。
2. 探究电流产生的原因(1)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电流产生的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电流产生的原因。
(3)教师讲解电流产生的原理。
3. 学习电流的测量(1)教师介绍电流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电流。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4. 学习电压的概念及测量(1)教师介绍电压的概念,解释电压的作用。
(2)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电压。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5.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6. 学习用电器的工作原理(1)教师介绍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5.2电流和电路(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5.2电流和电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36b06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0.png)
电流和电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实验认识通路、断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3,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画电路图,了解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实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路的识别与连接,树立学生安全操作的意识。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转换法、引导法、类比法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电路的基本组成。
2、画电路图。
3、区分电路的三个状态。
教学难点:认识电源短路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欣赏一组夜景和家用电器图片(PPT),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那你知道怎么又形成电流的吗?我们今天学习从一个简单的实验开始认识电路吧。
学生:欣赏设计意图:说明认识电路的重要性。
(二)新课一、实验探究:研究电流电路1、能不能借助桌子上的器材,让灯泡、小电动机动起来?提问:实验时可不可以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2、学生进行实验,组装简单电路。
3、出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简单电路,问题一:灯泡发光说明了什么?问题二:你能看出,电路主要是由什么构成的?各起什么作用?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到灯泡发光,使学生明确灯泡发光是由于电路中有了电流,为讲解电流方向打下基础。
从媒体上可看到电源外部电流的流动方向。
同时使学生知道了电路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加强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4、学生通过实物电路在老师指导下体会通路、开路、短路。
5、出示多媒体课件,结合实物电路探究电路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通过学生操作体会电路的三种状态,能进一步使更多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 电 教案
![初中物理 电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caf82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7.png)
初中物理电教案《电》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的内容。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与力学、热学、光学等构成物理学的四大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了电荷、电流、电路、欧姆定律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习更高级电学知识的基础。
这些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方式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过渡。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借助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章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本章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荷、电流、电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掌握电路的组成及各种电路元件的作用;(3)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学会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学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力;(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荷、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单位,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的推导及应用。
五、说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大全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b2c2e8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b.png)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3)能够分析电路故障,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运用控制变量法、组合法等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探究(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2)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3)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的实验步骤。
2. 电路故障分析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1)电路故障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2)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作用和调节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欧姆定律的探究。
(2)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的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3)电路故障分析,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与调节。
2. 教学难点:(1)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判断。
(2)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概念:电流、电压、电阻。
(2)提问: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探究欧姆定律:(1)分组讨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设计实验:伏安法测量电阻。
(3)实验操作:测量电阻、电功率,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3. 电路故障分析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1)讨论:电路故障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2)演示: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作用和调节。
(3)练习: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与评价:(1)总结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及结论。
(2)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2. 练习电路故障分析,设计实验方案。
3. 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使学生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学会了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初中物理电学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353b3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a.png)
初中物理电学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掌握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状态。
3. 理解电流的方向和电流的效应。
教学重点:1. 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状态。
3. 电流的方向和电流的效应。
教学难点: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电路的状态。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验电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自然界中存在的电荷种类,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吗?二、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10分钟)1. 讲解电荷的性质,如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 讲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演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并让学生亲身体验验电器检验物体带电的过程。
三、电路的组成和状态(10分钟)1. 讲解电路的组成,包括电源、用电器和开关。
2. 讲解电路的状态,包括通路、断路(开路)和短路。
3. 演示电路的通路、断路和短路现象,并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四、电流的方向和效应(10分钟)1. 讲解电流的方向规定,即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 讲解电流的效应,包括热效应、磁效应等。
3. 举例说明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如白炽灯和电铃。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路的组成和状态、电流的方向和效应。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掌握了电路的组成和状态,理解了电流的方向和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学生的疑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c4ebf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7.png)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流的概念;(2)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3)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4)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形成原因;(2)通过实验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3)学会使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电流的概念;2.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3.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电流的形成原因;2. 欧姆定律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2)提出问题: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有哪些性质?二、实验探究1. 实验一:探究电流的形成原因(1)实验器材:电池、导线、灯泡、开关;(2)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观察灯泡发光现象;断开电路,观察灯泡熄灭现象;(3)实验结论: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2. 实验二: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导线;(2)实验步骤:调节电阻器,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3)实验结论: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三、新课讲解1.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单位是安培(A);2.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3. 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与电阻R的比值,公式为I=U/R。
四、课堂练习1.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以下电路中的电流:(1)电压为6V,电阻为3Ω的电路;(2)电压为10V,电阻为5Ω的电路。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 复习电流的概念;2. 复习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3. 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册初中物理 第1节 电能 电功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册初中物理 第1节 电能 电功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2a372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c.png)
第十八章电能电功第1节电能电功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
2.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3.能用电功公式W=UIt进行简单的电学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知道电流能够做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对电能重要性的理解。
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电功单位的理解。
照明灯、苹果、电能表等。
打开教室的照明灯,请同学思考照明灯发光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知识点1电能我们教室的照明灯能发光,是因为消耗了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以下2个问题:(1)电能是如何得到的?(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都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哪些形式的能?学生思考后回答:(1)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如火力、水利、风力发电厂以及各种各样的电池,他们把不同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
(2)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水器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教师总结:评价并补充同学们回答的问题,总结得出,电能是可以转化的,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实质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知识点2电能的单位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电能的单位是什么呢?生:“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
物理学中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
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投影](1)将一个苹果从地面放到桌面上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 J。
(2)普通的手电筒通电1 s,消耗的电能大约也是1 J。
(3)微波炉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大约为60 000 J。
(同学们把焦耳换算成千瓦时,看看是多少)1度(1千瓦时)电的作用:(阅读教材第89页图18.1-3)可采掘原煤约100 kg;可用电炉炼钢约1.6 kg;可使洗衣机工作约2.7 h;可使电车行驶约0.85 km,可灌溉农田约330 m2,可使电脑工作约5 h。
初中物理电学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92e86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d.png)
初中物理电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
(2)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能正确测量电流和电压。
(4)理解电阻的性质,能计算电阻的大小。
(5)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电路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通过复习电阻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5)通过复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分享学习成果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
2.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4. 电阻的性质及计算方法。
5.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提问:什么是电源?什么是用电器?什么是开关?什么是导线?二、复习欧姆定律(15分钟)1. 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举例说明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练习计算。
三、复习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15分钟)1. 讲解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步骤。
2. 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看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过程。
四、复习电阻的性质(15分钟)1. 讲解电阻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大小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2. 举例说明电阻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练习计算。
五、复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20分钟)1. 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分配规律。
初中电学物理讲解教案人教版
![初中电学物理讲解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31a82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f.png)
教案名称:人教版初中电学物理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单位及测量方法。
(2)了解电源的作用,理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3)掌握欧姆定律,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的形成,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
教学重点:1. 电流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电源的作用,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3. 欧姆定律的掌握及应用。
教学难点:1. 电流的形成及电流的测量方法。
2. 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如电灯、电视等,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存在。
2. 学生分享对电流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电流的概念。
二、探究电流的形成(10分钟)1. 教师演示电流的形成实验,如电流通过导线时的发光现象。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电流的形成原因。
3. 学生分组讨论电流的测量方法,教师点评并讲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三、理解电源的作用,掌握电压与电流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讲解电源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压、电流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四、学习欧姆定律(10分钟)1. 教师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意义。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阻、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欧姆定律。
3. 教师举例说明欧姆定律的应用,如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电流和电路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电流和电路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3f9dc4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7.png)
电流和电路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初步认识电流的形成及电流方向的规定。
能说出电路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短路及其危害。
三、教学分析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教学中应予重视。
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初中生的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需要教师的帮助。
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初中生还没有真正地组装过电路;电路图看似简单,但比较抽象;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可以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路,可以通过其他间接手段来认识电流,并设定情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悟”。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导入新课“上课”“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早就听说咱泰和县城的夜景漂亮,”[展示泰和县城的夜景图片]“昨晚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些迷人的彩灯,把咱泰和县装扮成一个不夜城”“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彩灯,[出示彩灯]我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让它们也亮起来,美化美化教室,好不好?”“在动手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注意两点哟”[展示:绝不允许将导线直接连在电池的两端!开关在接入电路时要断开!] “请同学们打开桌子上的盒子,利用盒子中的器材,使你们的彩灯亮起来。
人教版初中物理专题二 电学(电流与电压)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专题二 电学(电流与电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390f378e9951e79b89278e.png)
电学专题二电流与电压考点导航目标一:电流与电流表的认识目标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目标三:电压与电压表的认识目标四: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目标五:电表的作用—简化电路目标六:电路图的转换考点剖析目标一:电流与电流表的认识1、电流的强弱(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2)单位:安培(国际单位),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1A=1000mA 1mA=1000µA2、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0~3A分度值是0.1A, 0~0.6A分度值是0.02A)。
(2)电流表的使用①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②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③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若接反了,指针会反向偏转,损坏电流表。
④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⑤决不允许在任何情况下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⑥若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不动,电路某处断路。
3、电流表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流表中的电阻趋于无限小,甚至可以等同于导线,如果并联在电路中,电流基本不会通过用电器,而是全部通过电流表回到电源负极,这样一方面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另一方面电流过大,电源不能承受会损坏,再者,电流大,导线温度会很高,严重时可能发生火灾典题精讲例1、有0~0.6A和0~3A两个量程的电流表,某次测量中用0~0.6A的量程,从0~3A量程的刻度盘上发现指针正指在2.4A的刻度线上,测得实际电流大小为()A.2.4 A B.0.44 A C.0.48 A D.0.8 A变式1、王海同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把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转如图甲所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另一同学测量时,则发现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如果开门没闭合,产生的原因是。
初中物理讲解电路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讲解电路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ebdcb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5.png)
初中物理讲解电路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3. 能够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电路的绘制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电路图示例;3. 实物电路演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电器,但你们知道电器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器是通过电路连接在一起的。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组成的,电流在其中流动的路径。
2. 讲解电源的作用:提供电能,使电路中有电流流动。
3. 讲解开关的作用:控制电路的通断,控制用电器的启用和关闭。
4. 讲解导线的作用:连接电源、开关和用电器,使电流能够流动。
5. 讲解用电器的作用:消耗电能,完成各种用电功能。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示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电路中的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的作用。
3.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包括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
2. 学生互相交换电路图,进行互相评价和讲解。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个复杂的电路图,并解释电路中的各个部分的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掌握了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通过课堂练习和互相评价,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电路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引入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引入](https://img.taocdn.com/s3/m/fd23826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1.png)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引入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3. 学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等电学仪器;4. 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并进行电路设计。
教学内容:1. 电学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2. 电学基本原理:欧姆定律;3. 电学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的使用;4. 电路分析与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学、热学等物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2. 向学生介绍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起学生对电学的兴趣。
二、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10分钟)1. 电流:电荷的流动称为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的流动方向;2. 电压:电压是指单位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与电场力方向相同;3. 电阻: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三、欧姆定律(10分钟)1.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I=U/R;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验证欧姆定律。
四、电学仪器使用(10分钟)1. 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串联在电路中,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2. 电压表:测量电压的大小,使用时并联在电路中,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3. 电阻表:测量电阻的大小,使用时将电阻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端相连。
五、电路分析与设计(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分布规律;2. 让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2. 强调电学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学仪器。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路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d0b9a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4.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路的概念、组成和状态。
(2)掌握开关、导线、电源、用电器等基本电路元件的作用。
(3)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电路中电流的形成和变化。
(2)学会用实验仪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电路的概念、组成和状态。
(2)开关、导线、电源、用电器等基本电路元件的作用。
(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电路中电流的形成和变化。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电源、用电器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电路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作用和应用。
(2)学生分享对电路的了解和认识。
2. 探究电路的组成和状态(1)教师展示电路图,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
(2)学生分组讨论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3)教师总结并板书电路的组成。
3. 实验观察电路中电流的形成和变化(1)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电路中电流的形成和变化。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电流的变化。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电流的特点。
4. 学习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1)教师讲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读取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数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电路的概念、组成和状态,掌握了开关、导线、电源、用电器等基本电路元件的作用,学会了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 了解电流的概念及其特性
- 掌握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熟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 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篇
- 教具:电池、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教学内容
1. 电流的概念及其特性
- 电流的定义: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 电流的计算方法:电流等于通过截面的电荷量除以时间。
- 电流的特性:在闭合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沿着导线的方向流动。
2. 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 电阻的计算方法: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 电阻的单位:欧姆(Ω)。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 串联电路:电流只能沿着一条路径流动,总电阻等于各个电
阻之和。
- 并联电路:电流可以分别沿着不同的路径流动,总电阻等于
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4. 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电功率的定义: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速率。
-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电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
- 电功率的单位:瓦特(W)。
教学活动
1. 实验:利用电池、导线和电阻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并记录
电流的变化。
2. 讨论:与学生分享电流、电阻和电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练:通过解题让学生巩固电流、电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总结:回顾电流、电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
2. 练题:布置一些题目,考察学生对电流、电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和讨论,评估其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参考资料
-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篇
- 《物理课堂教学指导》(教育部物理教育研究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