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三的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的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的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物理电学部分主要涉及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电功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电流:电流是电荷的流动,通常用安培(A)作为单位。

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

电压:电压是使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原因,单位是伏特(V)。

电压的高低决定了电流的强弱。

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表明,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 I = \frac{V}{R} \],其中\( I \)是电流,\( V \)是电压,\( R \)是电阻。

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路元件首尾相连,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即\[ R_{总} = R_1 + R_2 + \ldots + R_n \]。

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电路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流有多条路径。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部分电阻倒数之和,即\[ \frac{1}{R_{总}} = \frac{1}{R_1} + \frac{1}{R_2} + \ldots+ \frac{1}{R_n} \]。

电功率: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单位是瓦特(W)。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P = IV \],其中\( P \)是功率,\( I \)是电流,\( V \)是电压。

焦耳定律:焦耳定律描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为\[ Q = I^2Rt \],其中\( Q \)是热量,\( I \)是电流,\( R \)是电阻,\( t \)是时间。

安全用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用电,避免触电事故。

例如,不湿手操作电器,不使用破损的电线和电器,以及正确使用电器等。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的电学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路问题。

初中物理电学全部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电学全部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电学全部知识点汇总⭐电流和电压1.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量,单位是安培(A)。

2.电压是单位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能量,单位是伏特(V)。

3.电阻是材料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单位是欧姆(Ω)。

4.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可以表示为V=I×R(V-电压,I-电流,R-电阻)。

5.系列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按电阻大小比例分配。

6.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按电阻大小的倒数比例分配。

⭐电阻和电功1.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值和时间成正比关系,可以表示为Q=I^2×R×t(Q-热量,I-电流,R-电阻,t-时间)。

2.电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3.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电功可以表示为W=I^2×R×t(W-电功)。

4.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功的转化速率,可以表示为P=I×V(P-功率,I-电流,V-电压)。

⭐串联和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压按电阻大小比例分配,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2.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流,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的和,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伏特定律1.伏特定律描述了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V=I×R(V-电压,I-电流,R-电阻)。

⭐电路中的功率1.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速率,可以表示为P=I×V(P-功率,I-电流,V-电压)。

⭐电能和电热1.电能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

2.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称为电功。

✨探索性实验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电学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电学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电学电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电的产生、传输、转换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九年级人教版物理课程中,电学知识占据了重要的篇章。

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九年级人教版物理课程中的电学知识要点。

一、电的基本概念1. 电的定义:电是物质所带的一种基本性质,可以表现为静电现象和电流现象。

2. 电荷:电体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带电粒子可以是带正电荷的质子,也可以是带负电荷的电子。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传导称为电流,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方向按照正电荷的流动方向来确定。

4. 电压:电压差(电势差)是指两点之间的电势能差,用U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压差产生了电场,使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电流。

5. 电路:电路由导体、电源和电器组成。

导体是电流的通道,电源提供电能,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电路分析1.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器是并联接在一起的,电流分支,电压相同。

2.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的电器是串联接在一起的,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3.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性质,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特性,用ρ表示。

4.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压、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公式为U=IR。

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5. 电功和功率:电功表示电能的转化,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速率。

电功的单位是焦耳(J),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三、电的应用1. 电场和电势:电荷产生的电场使正电荷受力,使静电势能发生变化。

2. 静电和电容:静电的产生和存储与电容器有关,电容器的单位是法拉(F)。

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与电荷的流动和电势的变化相关。

3. 电流、电压和电功率问题:电流大小和方向问题,电压问题,功率的计算等。

4. 简单电路中的电器的使用、连接和控制。

总结:九年级人教版物理课程中的电学部分主要包括了电的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电的应用等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电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电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电学知识点一、导言九年级电学知识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人教版九年级电学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电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电磁学和电路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电的基本概念1. 电的概念电是一种物质的特殊形态,是物质上的一种运动形式,是世界上最基本的自然现象之一。

2. 电荷的概念电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具有正负两种性质。

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

3.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运动的现象,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三、电路图的表示方法1. 电路图的基本元件电路图使用一些图形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件,如导线、电池、电阻、电容等。

2. 电路的连线规则在电路图上,连接电池、电阻、电容等元件时,需要按照电路的物理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连线。

四、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1. 电阻的概念和特性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元件,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 电流的分析和计算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阻的规律,可以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分析和计算。

3. 电压的概念和计算电压是电路中电势能的差异,可以通过电压表或伏安表进行测量,也可以根据电路中的元件参数进行计算。

五、串联和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相加,总电阻为各个电阻之和。

2. 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联电路中电流相加,电压相等,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六、电功率和电能1. 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或提供的电能,可以通过电流、电压和电阻来计算。

2. 电能的概念和计算电能是电流在电路中传递或消耗的能量,可以通过电功率和时间来计算。

七、电流的磁效应1. 安培定则和电磁铁根据安培定则,电流会产生磁场,可以利用电磁铁实现电流与磁效应的应用。

2. 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和应用通过将绕有导线的铁芯通电,可以使铁芯具有磁性,实现电磁铁的制作和应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摩擦起电及原理:(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

(2)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3)摩擦起电的原因: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2、两种电荷:(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

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库伦,简称叫做库,用符号C表示。

(4)一个电子(负电荷)或一个正电荷所带的电量等于C-196.1 。

10(5)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原理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这一原理制成的。

它只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不能检验物体带何种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导体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金属导体是靠自由电子导电,减酸盐水溶液是靠正负离子导电。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只有极少的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3)绝缘体和导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4、电流和电路:(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3)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一是要有电源(凡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就叫做电源),二是电路必须是闭合的。

(4)电路:用导线、电源、用电器、开关组成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5)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方法的图叫做电路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电学知识点总结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②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

7.元电荷(e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e =1.6×10-19C 。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会相互抵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自由电子),酸、碱、盐水溶液(自由离子),人体,大地,石墨等。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二、电路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或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电路闭合。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的现象和规律。

在中考物理中,电学知识点是一个必考内容,下面是对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的总结,主要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方面的内容。

一、电流与电阻1.电流:电流是指电荷通过导体单位时间内的流动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电流的大小与电荷的数量和流动速度有关。

2.电阻: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阻碍作用。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单位是欧姆(Ω)。

3.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它表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二、串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流按照同一个路径依次通过不同的电器元件。

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相等,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2.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电流同时通过不同的电器元件,电流将分成不同的路径流动。

并联电路中,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电压大小相等。

三、电压与电势差1.电压:电压是指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电压的大小与电荷之间的电势差有关。

2.电势差:电势差是指电场中两点之间的电势能的差异。

电势差越大,电荷流动所产生的电流越大。

四、电功与功率1.电功:电功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对导体所做的功。

电功的大小与电流、电压、时间有关,电功的单位是焦耳(J)。

2.功率: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功率的大小与电流和电压的乘积成正比。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U×I,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五、电能与电量1.电能:电能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所具有的能量。

电能的大小与电流、电压和时间有关,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

2.电量:电量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所携带的带电粒子的数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C),电量的大小与电流和时间的乘积成正比。

六、电路图1.电路图是一种用符号表示电路元件的图形表示法。

物理初三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三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三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电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电阻等电学概念和现象。

在初三学习中,电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下面将对初三电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电荷与静电1. 电荷的基本性质:- 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可正可负。

- 同名电荷相互排斥,异名电荷相互吸引。

2. 静电现象:- 静电是指物体通过摩擦、接触或感应等方式获得电荷而产生的现象。

- 静电现象的常见实例:摩擦橡皮棒与头发,电击现象等。

二、电路基础知识1. 电路元件:- 导体: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如金属。

- 绝缘体: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如木材、橡胶等。

- 半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

2. 电流的定义:- 电流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3. 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的流动方向,即从正电荷所在地流向负电荷所在地。

- 实际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

三、电阻与欧姆定律1. 电阻的定义:- 电阻是指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2.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揭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U = IR。

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 欧姆定律适用于恒定电流和恒温条件下的电路。

四、串联与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依次通过各个电阻的电路。

-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上的电压之和。

2. 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一个电路中,电流同时经过各个电阻的电路。

-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小于各个电阻中的最小电阻。

-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电流之和。

五、电功率与电能1. 电功率的定义:- 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能转化的速率。

-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2. 电能的计算:- 电能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 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或千瓦时(kW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
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 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 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学生姓名
年级 九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时2
教学目标
巩固复习电学部分
重点难点
电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
原因:
«实质:
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
正负电荷分开
I能的转化:机械能-t电能
2接触带电:
3感应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
[实质:
负电荷:规定:
[实质:
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1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t各用电器t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
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
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2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 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电路
1、组成:
2、绝缘体:
厂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 装置。
作用:在电源的内部不断地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以持
1电源』续对外供电
「化学电池「干电池
]蓄电池J充电时,电能一■化学能 分类丿LI供电时,化学能一-电能
j光电池 光能T电能
L发电机 机械能t电能
2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3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 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4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
T尾T首T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5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工作时:将电能一-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1通路: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3)、电流的化学效应,
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 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 叫转换法)
与定向运动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 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 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 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5、单位: ⑴、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卩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卩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2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
J作用:
'原理: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广I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
至表被烧坏。
<II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
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丄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 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
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 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
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1Y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
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导体和绝缘体:
广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1、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