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服饰习俗的演变

合集下载

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

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

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侗族是中国人口众多的部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侗族装束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工精细,图形丰富,部落特色鲜明。

精美的修饰和刺绣图形象征着侗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承载着部落繁衍和部落繁荣的美好期望。

本文研究了侗族装束的起源、装束模式及其装束文化。

标签:侗族;装束;纹样;文化1 绪论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部落,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使其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较少,形成了侗族文化,尤其是其装束独特的审美情趣,仍然相对完整地保存着传统的格调,成为“历史的主体”。

侗族妇女装束男服结构更为复杂、简捷,在中国南方较重的方言区保存了传统装束,被称为“历史记载的穿着”,是侗族研究装束文化的“活化石”。

侗族装束与修饰艺术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审美文化和艺术技巧,展示了侗族装束艺术的历史变迁,也是侗族文化传播与风俗的表现方式。

侗族装束修饰艺术鉴赏,从现代审美理性分析到侗族装束修饰的审美情趣和技巧的过程,到今天的审美意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维护、发展与创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 侗族装束起源和发展侗族装束在春秋战国时期,侗族祖先发明了织造的织布的斜机,《吴越春秋》就有“越罗谷纱”的记载。

在唐宋时期,侗族的纺织技术和印染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北宋时期,白娟、斑细布、白练布等都在靖州等地家喻户晓。

明清时期,侗锦已进入了发展与繁荣时期。

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在南侗才能看到传统装束式样,而北侗基本上是中国化的,装束也越来越与汉族相一致。

3 侗族装束图形纹样侗族是一个勤劳的人,精心设计了各种美丽的图形图形来美化装束。

无论是植物纹、动物纹、景物纹都是抽象符号几何纹,他们的造型、色彩和构图反映了侗族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是部落记忆的传承。

没有侗族纹样没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记载,也没有遵循固定的规则。

他们都来自于侗族妇女对生命的感知和对自然的自我认识,并一代代传承下来。

直到现代也没有太多的创新,每一件作品都是对原来纹样创作形态的还原。

侗族传统纹样

侗族传统纹样

侗族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发展
-
清新简约风
十分感谢大家观看
演示文稿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在为观众服务。演示文稿 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
汇报人:XXXX
侗族传统纹样的种类和特点
2. 动植物图案
侗族传统纹样中常见的动植物图案包括龙、 凤、鱼、鸟、花、草等。这些图案多以抽象 的形式出现,通过变形和夸张的手法,将现 实中的动植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赋予其神 秘和浪漫的色彩
侗族传统纹样的种类和特点
3. 人物形象
侗族传统纹样中的人 物形象多以神话传说 中的英雄人物和历史 人物为表现对象。这 些人物形象通常具有 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通过夸张和变形的表 现手法,展现出侗族 人民对勇敢、智慧和 正义的赞美
侗族传统纹样的文化内涵
侗族传统纹样的文化内涵
01.
1
侗族传统纹样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纹样中的几何图案通常寓意着对自然界
的认知和理解,表达了侗族人民对宇宙秩序的探索和追求。其次,动植物图案和人物形象则
寓意着对生命力和人类智慧的赞美,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02.
此外,侗族传统纹样还具有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许多纹样与侗族的萨满教 信仰密切相关,如龙、凤等形象常常出现在祭祀用品和服饰上,表达了侗族
其次,一些侗族地区将传统纹样融入到旅游开发中,通过展示和销售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 艺品和文化产品,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推广侗族传统文化,也 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最后,一些民间组织和教育机构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活动,将传统纹样引入学校 教育和社区活动中。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促进侗族传 统纹样的传承和发展

侗族服饰 侗族不同地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侗族服饰 侗族不同地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侗族服饰侗族不同地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侗族的服饰,以居住的地域划分,可大致分南北两种类型,各具特色。

北部地区由于水陆交通较为便利,生产水平较高,文化较发达。

因此,男子服饰的演变与汉族服饰基本相似。

唯妇女的服饰除县城外,仍保持着传统的特色。

侗族的服饰,以居住的地域划分,可大致分南北两种类型,各具特色。

北部地区由于水陆交通较为便利,生产水平较高,文化较发达。

因此,男子服饰的演变与汉族服饰基本相似。

唯妇女的服饰除县城外,仍保持着传统的特色。

以锦屏县平秋侗族服饰为例:平秋地区妇女服饰的盛装,其穿着的布料从种植棉花,纺纱织布,种靛印染、缝纫织绣都是妇女一手操作,展示了她们的勤劳与智慧。

外衣大多为青色,右衽圆领,钭襟开扣,托肩彩色滚边,衣长至大腿中部、衣脚有红色内套露出。

衣袖平手膀,袖口镶花边。

腰系彩色腰带的背后有两条带幛,随着人物走动而翩翩起舞。

内衣为白色或月兰色,袖长超过外衣袖口露在手碗上。

下身穿青色裤子,脚踏翘鼻绣花布鞋。

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

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外加钭襟扣两组;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

银饰品中有雕龙画凤,鸟虫花草等图案,均为当地匠人所制造。

此装古朴繁杂,银光闪闪,叮当作响。

南部侗族地区的服饰则迥然不同。

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因而至今仍保持着较为古老的裙装。

南侗善绣,服饰极为精美,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

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百褶裙,脚蹬翘头花鞋。

髻上饰环簪、银钗、头戴盘龙舞凤的银冠,并佩戴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系腰带,银腰萎,青布包头,下着宽大长裤,穿草鞋或赤脚。

盛装时穿古老的、百鸟衣、银朝衣、月亮衣等等。

黔东南侗族服饰约有近l00种。

南部侗族服饰的选料一般为自制土布,用植物染成棕色,由上装、下装(裙、绑腿)组成。

侗族服饰解释

侗族服饰解释

侗族服饰解释侗族服饰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材质、色彩、款式和图案,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种服饰不仅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他们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1.材质侗族服饰的材质主要是棉、麻和丝绸。

这些材质的选择与侗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棉和麻是适合在侗族地区种植的天然纤维,而丝绸则是贵重的材料,常用于特殊场合或特定人群的服饰。

2.色彩侗族服饰的色彩以深色为主,如黑色、深蓝、深红等。

这些色彩不仅耐看耐用,而且与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有关。

在一些侗族地区,黑色被视为吉祥色,而红色则被视为繁荣和富贵的象征。

3.款式侗族服饰的款式多样,不同地区和支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总体来说,侗族服饰的特点是宽袍大袖,注重流苏和细节装饰。

这种款式不仅舒适耐用,而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图案侗族服饰的图案非常丰富,主要包括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题材。

其中,龙、凤、鸟、鱼等动物图案和花、草、树、木等植物图案是最常见的。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寓意深刻,反映了侗族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5.文化内涵侗族服饰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侗族人民对自然、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诠释,是他们传承和表达文化的重要方式。

同时,侗族服饰也是侗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交流工具,人们通过服饰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和族群归属等信息。

总之,侗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材质、色彩、款式和图案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保护和传承侗族服饰文化对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文化独具特色。

侗族服饰的主要特征是鲜艳多彩,造型华丽,且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侗族男子的传统服装包括“吊脚裤”、“长衫”、“腰带”、“头巾”等。

吊脚裤是侗族男子的标志性服饰,它宽松舒适,裤脚长而悬垂,形似钟摆,给人一种慵懒、舒适的感觉。

长衫则是一种长袍式的上衣,非常宽松,可以让人自由移动。

腰带则用来束裤腰,通常由麻绳或布料制成,非常简单朴素。

头巾则是侗族男子的必备配饰,可以用来遮阳、保暖或是装饰。

侗族女子的传统服装则包括“蓝靛布”、“腰带”、“头巾”等。

蓝靛布是侗族女子的标志性服饰,也是侗族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由手工染色制成,色彩鲜艳,花纹繁复,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

腰带则用来束裙腰,通常由丝绸或棉布制成,可以装饰性地绑在腰上。

头巾则是侗族女子的必备配饰之一,可以用来遮阳、保暖或是装饰。

除了传统服装外,侗族还有许多其他的服饰,如“汗衫”、“蛤蟆裤”、“绣花鞋”等,这些服饰在侗族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常见。

总的来说,侗族服饰文化丰富多彩,不仅具有实用性,更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观和文化传承。

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侗族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
道亮丽风景。

侗族服饰分类

侗族服饰分类

侗族服饰是中国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风格独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节日服饰:侗族节日服饰是最能体现侗族文化特色的服饰之一,如春节、侗年、芦笙节等传统节日时的穿戴。

这些服饰通常装饰有精美的刺绣、银饰和彩色丝绸,色彩鲜艳,样式多样。

2. 平时服饰:日常生活中的侗族服饰相对简约,但同样具有民族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对襟上衣和长裤,女性则穿着圆领上衣和裙子,服饰上可能绣有几何图案或花草纹样。

3. 婚丧服饰:侗族婚丧服饰有着严格的规范,婚礼服饰通常较为华丽,男女双方都会穿着装饰有银饰和刺绣的盛装。

而丧礼服饰则以白色为主,以示哀悼。

4. 工作服饰:侗族劳动者在工作时会穿着便于劳作的传统服饰,如粗布长衫、草鞋等,这些服饰实用性较强,便于在田间地头活动。

5. 特殊场合服饰:在某些特殊场合,如庙会、庆典等,侗族人民也会穿着特别的服饰,这些服饰往往更加精美,装饰有更多象征吉祥的元素。

侗族服饰不仅在设计上独具匠心,而且在制作工艺上也十分讲究,包括织布、染色、刺绣、银饰加工等多道工序,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

少数民族风情

少数民族风情

少数民族风情建筑:服饰:侗族没有文字,其文化靠口头传承。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将一部分文化特征储存在服饰里,使服饰起到了“文字史书”的作用。

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侗族服饰及修饰图案、色彩都准确地反映出不同时期侗族人民的审美时尚和工艺水平,反映出侗族人民的文化发展轨迹。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

头帕为三米长的亮布,两端用红绿丝线绣着一排锯齿形图案。

盛装时戴“银帽”,并佩戴其它银质物。

女子穿裙时,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

裹绑腿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

盛装时,妇女多穿鸡毛裙。

也有穿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脚穿翘尖绣花鞋。

妇女喜欢佩戴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

小孩喜戴罗汉帽。

帽子上镶缀有十八罗汉、八仙过海、福禄寿禧等形象银饰。

有的罗汉帽沿上层镶嵌十八罗汉,下层镶十八朵梅花。

两鬓处分别装饰一个月亮,正中嵌有丹凤朝阳、双龙抢宝或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周围是彩云和水波环绕,下面各嵌一只雄狮。

侗锦是侗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侗族文化物化形式的代表。

由各种不同图案纹样组织而成的侗锦装饰在侗族服饰上,使侗族人民的审美物象由一般的自然性升华到艺术的创造性。

侗锦长期与侗族服饰结合,使侗族人民的服饰特征更加明显。

侗族服饰是农耕文化的再现。

侗族是古越人的后裔,古越人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

侗族服饰上有许多纹样图案,主要有谷粒纹、桂花纹、花瓣纹、田螺纹、水车花等纹样,这与农耕经济有着直接的联系。

侗族服饰是侗族族徽标志之一。

鼓楼与服饰是侗族的两大族徽标志,有侗寨就有鼓楼,其标志特征十分明显。

而服饰作为侗族的族徽标志主要是它凝聚着侗族人的精神,增强民族内部团结、统一和为集体生存而拼搏的战斗力。

它是区别异族的标志,是本族相互认同的旗帜和联系整体的纽带。

正是这种“族徽”作用而产生的审美原则,使侗族内部的“佬、坦、纹”三大支系在民族意识、民族文化上基本相同。

侗族服饰

侗族服饰

侗族服饰,在唐宋以来的文献中均有一些零星的记载。

宋代的《老学庵笔记》卷四说:“男未妻着,以金鸡羽插髻”,“女以海螺数珠为饰”。

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说:“黎平府属男子科头跣足,或趿木履”,“妇女之衣,长库短裙,裙作百褶裙,后加布一幅。

刺绣杂纹如绶,胸前又加绣布一方,用银钱贯次为饰,头髻加木梳于后”,“好戴金银耳环,多至三五对,以线结于耳根。

绣花如绸如锦,斜缝一尖于上为盖头。

脚趿无跟草鞋”。

《小方壶斋与地丛钞》说:“苗(侗)童未妻者曰‘罗汉’,皆插鸡翎”。

宋明时期侗族先民以羽翎为饰,在现代的侗族生活中还可以见到。

清代文献也有记载,如《广西通志》记载:“侗人”“椎髻,首插雉尾,卉衣”。

“怀远(今三江)侗人,罗汉首插雉羽,椎髻裹以木梳,着半边花绣衫,有裤无裙,衫最短,裤最长。

女子挽偏髻,插长簪,花衫,耳环,手镯与男子相同,有裙无裤,裙最短,露其膝,胸前裹肚,以银镊缀之,男女各徙跣。

”至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民族的交往增多,侗族的服饰逐渐有所改变,唯有南部黎平、榕江,从江等地变化不大,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特色。

在侗族的风俗传说中也有关于侗族服饰的描述,如:《侗款》中有“父寻鸡尾插头,母制暖布盖身”之句;榕江车江《祭祖歌》中说青年男子皆“鸡尾垂身边;琵琶抱胸前。

”的记载。

迄今,从江县的高传、信地一带,青年大有每着盛装,还有头包花格帕,上插鸡尾或鹭羽以为美的习惯。

对侗族服饰的科学研究,是解放以后才开始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历史调查中,不少学者调查记录了侗族服饰的类型。

在随后出版的著作中都有有关的侗族服饰的研究,如《侗族简史》、《侗族通览》、《侗族文化研究》等著作以及新编的《黎平县志》、《从江县志》、《榕江县志》、《三江县志》、《通道县志》等对侗族服饰的类型、演变作了专门的记录介绍,蒋志伊的《侗族服饰研究》(黔东南师专学报1987年第四期)。

张柏录的《侗2族服饰研究》(台湾汉声杂志社出版。

1996年)则是对侗族服饰研究的最高学术成果。

【侗族服饰】侗族服饰详解(二)

【侗族服饰】侗族服饰详解(二)

【侗族服饰】侗族服饰详解(二)从江洛香一带的姑娘夏天的盛装,头上挽髻于左侧,插木梳。

戴银耳环。

一大一小的银项圈两只,造型为对称的螺旋形。

戴银手镯及银戒子。

上衣开襟敞胸,阴丹蓝色布。

侗族银朝衣:黎平银朝侗族古老的盛装,绣饰精美华丽,婚嫁及重大活动时穿用,现今犹存其富丽堂皇的光彩。

叶片式帘裙,令人追忆起原始时代人们编草叶为裙的情景。

帘裙上绣饰的“滚圆形龙纹”,反映出侗族对龙蛇的崇拜。

榕江县里仁地区的服饰,挽发鬓于头顶,发鬓稍大、偏左侧,戴较大银耳环和银项圈。

上衣青色,大襟无领,衣袖宽大,胸前沿开襟边有效大面积的刺绣花纹。

衣袖中部有两条装饰带,上为蓝缎,下为织花带各宽寸许。

着中裙、青色,百褶,长及翘下三寸处。

系长方围腰,略比裙长,有绣花图案。

脚裹青布绑腿,穿翘尖绣花鞋。

整套服饰古色古香,刺绣花纹工艺精美,可算侗族妇女服饰中的佼佼者。

刺绣纹样多取材于山区的草虫蝴蝶等,造型生动而富于变化。

刺绣工艺为平绣,纹样四周镶有一根特制的白丝线,呈浮雕状。

从江洛香一带的姑娘夏天的盛装,头上挽髻于左侧,插木梳。

戴银耳环。

一大一小的银项圈两只,造型为对称的螺旋形。

戴银手镯及银戒子。

上衣开襟敞胸,阴丹蓝色布。

从衣领,开襟边至前后衣摆,均滚有一条宽五分的白边。

衣长及大腿中部,两侧开叉,腰两侧均缀银片,银片下各吊花带和三根丝线,长至衣摆处,三根饰线各吊三颗各色亮珠,珠下垂大红色丝束。

上衣贴身,下摆宽大。

衣袖紧细,袖口缀花边。

衣内着菱形围兜,青色,领处有对称三角形装饰图案,把姑娘的脸型衬托得更加秀美。

围兜紧身、下尖,似内衣。

穿青色细褶短裙,小腿裹青布绑腿。

脚穿花布鞋。

黎平县三龙地区的姑娘盛装,头挽鬓,偏左侧,额上围彩带银花,挽结于后。

头上插满很多鲜花、白鹤细羽或公鸡尾羽。

戴银耳环,环上镶有细圆珠,珠下垂数条细银链。

颈戴银项圈两三只。

上衣左衽开襟,襟边镶花边。

衣袖细小,袖口饰花边,袖上臂中部有图案装饰。

系方形围腰。

着青色细褶短裙。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侗族男子通常穿着黑色或深蓝色的长衫和宽松的长裤,腰间系一条宽腰带,脚上穿着布鞋或草鞋。

女子则穿着蓝色或黑色的长袍,袖口和下摆饰有彩色刺绣,头上戴着银饰和色彩缤纷的花环。

侗族服饰的特色之一是花鸟图案的刺绣,这些图案通常出现在衣领、袖口、下摆和衣袋上。

侗族刺绣以其细腻、精致、多彩的特点而闻名。

同时,侗族服饰中还经常采用织锦、缎子等精细面料,加上银饰、腰带等装饰,使服装更加华丽、富有层次感。

除了日常着装外,侗族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服饰。

例如,在侗族的“板凳节”和“赛老虎”节日中,男女穿着华丽的节日服饰,舞动身姿,展示着侗族独特的艺术风采。

总之,侗族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束,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侗族人民朴实、勤劳、善良的品质,也反映了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 1 -。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侗族是我国多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侗族服饰作为其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多种元素,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侗族服饰文化。

一、侗族服饰的种类侗族的服饰种类非常多,主要有男女装以及少数民族特有的婚嫁装饰。

男装主要包括蓑衣和中山装。

蓑衣是侗族男性日常穿着的主要服饰,其样式简单、粗犷,能够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

中山装则是在20世纪初由孙中山先生穿起来的,现在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服饰之一。

女装包括衣裙、袄裙、袄子等,颜色多样,花样精美,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而婚嫁装饰则包括头饰、胸饰、腰饰、臂饰、足饰等多种,其花纹、款式各具独特的特点,能够体现出侗族女子的婚姻地位与社会地位。

二、侗族服饰的特点侗族服饰在样式和款式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侗族服饰设计简单,大多采用了自然染色和手工缝制的技术,以及原始的风格和纹饰。

其次,侗族服饰颜色单一,主要以黑色、蓝色、黄色和白色为主,这些颜色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朴素和淳朴。

此外,侗族服饰的花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往往反映了侗族人民的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

三、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侗族服饰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恩。

其次,它反映出侗族的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

再次,它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符号。

总之,侗族服饰文化是侗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体现了侗族民俗、风情和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虽然现代化的浪潮不断涌现,不少侗族人已经不再穿着传统的侗族服饰,但侗族服饰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代表着侗族人民的文化精神传承和历史记忆。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江西等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在侗族的服饰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侗族的服饰主要由衣、裙、腰带、首饰等构成。

女性的传统服饰包括上衣、褶裙和襦裙。

上衣通常是色彩鲜艳的对襟短衫,上面装饰着精美的刺绣和织花。

褶裙是侗族女性的主要服装,通常由上至下有多层褶子,长度可达到踝部。

同时,襦裙作为褶裙的衬裙,添加了一种古典、庄重的气质。

侗族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会根据不同场合配上不同的服饰,展示出不同的风采。

而男性的传统服饰则以长衫、长裤和腰带为主要元素。

男性的长衫通常是黑色的,一般较为简约,但也会有些许装饰。

侗族男性的长裤则以蓝色为主,也有少量红色和白色的。

男性腰带是非常重要的装饰品,通常由皮革制作而成,有时还别上银带扣。

腰带除了起到装饰的作用之外,也可以用于固定和调整服饰。

侗族的服饰文化不仅仅体现在传统服饰的制作上,还体现在服饰的图案、色彩和细节上。

侗族服饰的图案常用花纹、草字和几何图形等,以表达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文化内涵。

色彩方面以红、蓝、白为主,这些色彩代表着幸福、吉庆和美好的意义。

侗族服饰中还喜欢使用金属材质的装饰品,如耳环、手环等,这些装饰品常常镶有珠宝、金银等贵重材料,给予人一种瑰丽而华贵的感觉。

侗族服饰也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随着地域的不同,服饰也有所差异。

例如在贵州的安顺地区,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以红、白、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上衣以凤凰的纹饰为特色;而在湖南的古丈地区,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则以黑色为主,让人感觉更为神秘和深沉。

侗族服饰的文化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艺术特点上,更体现在其文化的传承和衍变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侗族的服饰也渐渐融入现代元素,逐渐与国内外的服装风潮相融合。

同时,侗族服饰也成为了各类文化交流、展览和表演活动的重要元素,为世人展示了侗族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总之,侗族服饰文化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风格。

侗族服饰介绍,关于侗族服饰的资料大全

侗族服饰介绍,关于侗族服饰的资料大全

侗族服饰介绍,关于侗族服饰的资料大全侗族的服饰以精美轻巧著称,特别是色彩搭配和花纹图案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女性服装上面,侗族服饰的特点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带来侗族服饰的详细介绍,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侗族服饰的简介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

缠头布为三米长的亮布,两端用红绿丝线绣着一排锯齿形的图案。

盛装时戴“银帽”,并佩戴其它银质饰物。

女子多穿鸡毛裙,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

也有穿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

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

侗族服饰的服饰特点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

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

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

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

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

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

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

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侗族服饰的服饰装饰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

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外加钭襟扣两组;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服饰

穿草鞋 或 赤脚 。盛 装 时穿 古 老 的百
鸟衣 、 银 朝衣 、 月亮衣 等等 。
围, 胸 围上 齐脖 部 呈两 岔 , 均 绣 有花 纹 ,并 以两 红 带挂 过肩 头 系于 背后
南部侗 族 服饰 的 选料 一般 为 自
靛、 白酒、 牛皮胶等混合成 的染液反
复 浸染 、 蒸晒、 槌 打而 成 。侗 布 先用
吊一 银质饰 品 , 腹 部罩 以围腰 , 围腰
带飘于 身后 , 下 身穿百 褶裙 。女子盘 发, 结于前额 , 发 的 尾端 飘 于 脑 后 , 插 红 木梳 ,耳 吊金 环 、银环 或玛瑙 环, 上 身 赤 着 对 襟 敝胸 衣 , 罩 围腰 ,
自种 的靛蓝 草 叶加 石灰 发酵 泡 制而 成 的染 料 ) 每 日浸 染三 到 四次 , 每 次 染后清 洗晒 干 ,连续 反复 染 晒1 0 天
Li l un Y u D angdai
虫 贝
州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国家级非物 保
护 与

族服 饰
岳立成

贵 州 省 黔 东 南 州 侗 族 服 饰 于 2 0 1 4 年 被列 入第 四批 国家级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代表 性 项 目。侗 族 是一 个
侗 族 自纺 自染 的侗布 是 侗 家男 女最 喜爱 的 衣料 。 由于 制作 工艺 复
杂, 侗 布 非常珍 贵 , 侗 族人 民除 了 自 己用 外 ,还 作 为婚 嫁 馈赠 的最佳 礼 品 。侗布 是 用 自家织 好 的棉 布经 蓝
相似 ,并插 银 簪 ,带银 质耳 环 或耳
缀 ,上 身穿 开襟 敝胸 衣 ,胸 部罩 胸
, 旮暑 ■ ■ 1 ■ ■ ● ● f ■ ● ’ ■

侗族服饰文化成因初探

侗族服饰文化成因初探


方 用 银钱 贯 次 为 饰 头 髻 加 木


梳 于后




好戴 金 银 耳 环 多 至 三 五对 以 线 结 于 耳 根
” 。

绣 花 绅 如 锦 钭缝


尖于 上为 盖

头 脚 趿无跟 草 鞋
清 康 熙 《 贵 州 通 志 》 载 用 蜡 绘 画 于布 而 染 之 既 去 蜡 则 花 纹 如




集 蛮 邸 请 图 其事 以 贻於后
, ,


宋朝 《 老 学 庵笔 记 》 卷 四 说 在 辰 沅 靖 等州 有 仡 伶







未妻 者 以 金鸡 羽 插髻


“ 。
女 以 海 螺数 珠 为 饰


侗 《 小 方 壶 斋 舆 地 丛钞 》 说 侗 童 之



作者简 介 马 丽亚


1
9 8 4




女 回 族 贵 州 平 坝人 馆 员 研 究 方 向 博 物 馆 学 民 族 文 化









2 8 0


侗族服 饰 文 化 成 因 初探

未妻 者 罗 汉 拜 回互






皆 髻 插 鸡羽





黎 平府 志 》 载 洪 饴 孙诗说

侗族服饰简要发展历程

侗族服饰简要发展历程

侗族服饰简要发展历程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服饰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早的侗族服饰是在古代部落社会时期形成的,主要以兽皮和植物纤维为材料制作。

男性通常穿着兽皮制成的外衣和裤子,女性则穿着以草编制的裙子和上衣,这种原始的服饰形式主要用于保护身体和抵御严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流的增加,侗族服饰逐渐出现了一些变化。

在唐宋时期,侗族开始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服饰逐渐朝着华丽和精致的方向发展。

男性开始穿着长袍、褂子和紧身裤,女性则穿着绣花的长衫和窄袖。

明清时期,侗族地区逐渐成为了多民族交融的地方,这也对侗族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侗族服饰开始吸收了一些汉族和苗族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男性开始穿着带有花纹的长袍和披肩,女性则穿着色彩鲜艳的绣花长衫和裙子。

20世纪初,侗族地区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服饰逐
渐式微。

在这个时期,西式服饰开始流行,取而代之的是裤子、西装和连衣裙等外来的服饰风格。

然而,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多元文化的尊重,侗族传统服饰又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

许多侗族年轻人开始喜爱穿着传统的侗族服装,他们将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的设计中,使
传统服饰更加时尚与独特。

总的来说,侗族服饰经历了从原始、华丽、交融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变迁。

侗族服饰的演变也反映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珍视和保护。

知识点·侗族|可以说相当专业了!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

知识点·侗族|可以说相当专业了!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

知识点·侗族|可以说相当专业了!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侗族是我国发展良好的人口大族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侗族服饰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工艺精湛、图案丰富、民族特色鲜明。

精美的饰品和刺绣纹样象征着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承载着种族繁衍与民族兴旺的美好期盼。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广东、广西一带“百越”族系,现主要聚居在贵州、广西和湖南三省区,其中以贵州最多,约占全国侗族人口的56%。

在侗族,刺绣、侗歌和戏曲文化成为推动侗族文化生生不息传承和发展的三驾马车。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文明的崛起,经济的发展,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侗族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影响。

1 侗族服饰起源和发展侗族服饰在春秋战国时期,侗族先辈便已发明了织布用的斜机,《吴越春秋》就有“越罗谷纱”的记载。

两汉至唐宋时期,侗族纺织技术和印染工艺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到北宋时期,靖州等地纺织的白娟、斑细布、白练布等均负盛名。

明清时期,侗锦已进入了发展繁荣的时期。

直到近现代 20 世纪以来只有南侗才能看到传统服装式样,而北侗基本汉化,服饰与汉族日趋一致。

2 侗族服饰图案纹样侗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精心设计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对服饰进行美化。

侗族服饰图案纹样数量繁多数不胜数,大多取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多崇拜意义。

2.1 图腾纹样龙蛇崇拜——龙蛇纹。

在中国古代龙一直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经常以云龙、盘龙、二龙戏珠等形式出现。

侗族以龙蛇为神灵,其服饰纹样中的龙纹不似古代朝廷龙纹那样庄严,而是一个善良灵巧且可爱的形象,以特殊针法,马尾绣做成,并赋予其精巧细腻的神韵。

“萨岁”崇拜——蜘蛛纹。

“萨”在侗族传统文化是至高无上的神,也被称为“萨玛”、“萨天巴”。

相传萨神中的“萨巴隋俄”神,其化身是一只金斑大蜘蛛,因此侗族人把出门见到蜘蛛认为是平安喜庆的吉兆,还有些地方在新婚夫妇的床铺四角,分别放置用布包裹的蜘蛛,寓意求子求福[3]。

2.2 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植物崇拜——花草纹、树纹。

侗族服饰历史

侗族服饰历史

侗族服饰历史历史渊源一个民族的服饰总是与其总体文化的演进紧密相联的,因而服饰不仅仅是直观的物质文化,而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精神文化内容。

侗族服饰所显示出来的多重文化精神远远超出其它载体的功能和意义。

一个民族的服饰总是与其历史变迁息息相关,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对于理解这个民族的服饰变化及现状往往能给人茅塞顿开之感。

侗族祖先哪里来在朦昧的原始社会阶段,侗族先民对大自然的种种现象,自然也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

但他们还是凭自己的想象创作了许多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的神话。

侗族先民认为人是卵生的,最早是由亲兄妹的结合繁衍了人类。

在古歌《侗族祖先哪里来》中,第一章《龟婆孵蛋》是这描述的:四个龟婆在坡脚,它们各孵蛋一个。

三个寡蛋丢去了,剩个好蛋孵出壳。

孵出一个男孩叫松恩,聪明又灵活。

四个龟婆在寨脚,它们又孵蛋四个。

三个寡蛋丢去了,剩个好蛋孵出壳。

孵出一个姑娘叫松桑,美丽如花朵。

就从那时起,人才世上落。

松恩松桑传后代,世上人儿渐渐多。

侗族系古越人后裔。

古代越人借助于富饶的自然环境,发展较快。

春秋时期,越国曾称霸中原,在与楚的战争中失败后,其臣民被迫南迁,一部分人到岭南定居。

由于秦、汉、隋、唐封建王朝不断对岭南用兵,部分越人在战乱中先后向西南各地迁徒。

其中仡亻览、、仡伶部族迁到"武陵蛮"、"五溪蛮"地带,与当地土著溶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今的侗族。

今之侗族地区,周以前属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属楚巫黔中郡,秦时属黔中郡和桂林郡,两汉时分属武陵、郁林郡,三国时属荆州武陵郡和交州郁林郡。

魏晋至隋,沿旧制。

唐时,分别隶江南道和岭南道。

唐末,湘西南地区的州郡,为当地大姓首领据有,田氏据奖、锦、懿、晃等州,舒氏据舒、峡等州。

杨氏据叙州之西南,号"十洞首领",其族人杨再思据谭阳、朗溪,自称诚州牧。

后梁授之为刺史。

后周马氏覆灭,杨氏乘机以"十洞"称诚、微二州,自署刺史,领今之湘黔毗邻诸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服饰习俗的演变
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独特的优秀文化的侗族,分布于湘黔桂毗连地区和鄂西南一带。

侗族服饰衣料,多用自种的棉花,自纺自织自然的侗布,细布、绸缎多作盛装还配饰,侗民喜着青、紫、蓝、白、浅蓝等色衣服。

据史书记载,宋时,“男未娶者,以金鸡羽插髻”。

“女以海螺数珠为饰”。

明代黎平府属“侗人”、“男子科头跣足,或趿木履”,“妇女之衣,长裤短裙,裙作细褶褶,居加一幅刺绣杂文如缓,胸前又加绣布一方,用银钱贯次为饰,头髻加木梳于后”,“好戴金银耳环,多至三五对,以试结于耳根。

织花细如锦,斜缝一尖于上为盖头,脚趿无跟草鞋”。

清代文献也有类似描述:侗人椎髻;首插雉尾,卉衣;怀远(三江)侗人:“罗汉首插雉羽,椎髻,裹以木梳,着半边花袖衫,有裤无裙,衫最短,裤最长。

女子挽偏髻,插长簪,花衫、耳环、手镯与男子同。

有裙无裤,裙最短,露其膝,胸前裹肚,以银缀缀之,男女各徒跣。


近代至现代,大部分地区,男穿对襟衣,装来与附近的汉族相似。

南部侗族,男着右枉无领短衣,包大头帕,着大管裤,云钩花鞋。

有的地方,逢年过节着盛装时,头插羽毛为饰。

妇女装束可分穿裙和穿管裤两种,其中又各有殊异,在天柱、锦屏九寨和通道北部及靖县一带,妇女穿右衽元领衣,把肩滚边,订银珠大扣;姑娘以红绳结辫盘头;出嫁后挽髻于后,包对角头巾,腰系飘带。

黎平、锦屏毗连地区;妇女衣长及膝,包三角头帕,有的与当地汉族妇女装未相似。

通道、三江、龙胜部分地区。

女着大襟无领衣,衣裤都是较宽大,无扭扣,着褶裙或管裤。

头插银簪。

榕江县乐里、瑞里等地妇女;上衣宽袖右枉,衣襟镶宽,流边,上绣龙凤、蝴蝶、花卉、裙长边膝,着无跟草鞋。

侗族妇女喜佩带银饰,银器种类繁多,如银圈、手镯、戒指、耳环等等。

每逢喜庆佳节,年轻姑娘佩带的项链、项圈层层叠叠于胸前,手圈八、九对;全副重量
达一、二十斤以示富裕荣耀。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有些地方,传统服饰已渐松驰,以服饰为订情物的习俗,也基本上消失,代替传统服饰的是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服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