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病人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病人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常规
1、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呼吸机类型。

2、呼吸机在使用前应检查工作性能及运转情况,用模肺与呼吸机连接试行通
气,确认呼吸机有无异常。

3、呼吸机各管路、接头、湿化器等使用前均应清洗、消毒,并正确安装呼吸机
各部件,按规定程序开机。

4、如病人意识清楚,应向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及安全性,以取得病人的
配合。

5、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性别预设呼吸机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
和吸呼比等参数。

然后接通压缩空气气源和氧气气源,开启主机和湿化装置。

6、打开报警开关,调整适当的报警参数上下限,如气道压、潮气量,每分通气
量等。

7、使用呼吸机后应及时确定呼吸机是否为病人提供了适当的换气功能,随时听
诊两侧肺部呼吸音,注意呼吸情况。

8、护士应及时准确记录呼吸机的工作情况。

9、使用呼吸机30分钟后,或改变呼吸机条件30分钟后应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
分析,以了解病人的气体交换功能是否改善。

10、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为病人吸痰,吸痰前后要给予纯氧吸入。

的变化。

11、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情况和SpO
2
12、呼吸机报警后要了解报警原因,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13、呼吸机旁必须备用简易呼吸器以备急需,若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应立即将病人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脱离,用简易呼吸器为病人进行人工呼吸。

14、除吸痰时护士需调节吸入氧浓度外,未经医生同意不可随意调节呼吸机的工作参数。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常规一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衰、肺部感染、痰多、呼吸肌疲乏无力有关1、准备插管行机械通气(1)备好呼吸机,连接模拟肺试机后处于待机状态(2)插管前如时间允许,病人尚清醒,应向病人解释插管的必要性、步骤等注意事项。

(3)准备必要的插管的器材和吸引器、药物,备好胶带,去除病人床头挡板(4)适当约束病人双上肢2协助插管(1)准备体位:仰卧、抬高颈部,使咽喉部充分伸展(2)每次插管前后给予充分吸氧,若插管困难应使用简易呼吸器接面罩作人工呼吸,加压给氧后再行插管(3)准备好吸痰用物及时协助吸引呼吸道分泌物3插管后(1)连接呼吸机,观察胸廓抬动情况(2)垫牙垫,防止插管被咬扁(3)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必要时调整插管深度(4)协助固定插管(5)记录插管深度,严密观察是否移位(6)吸痰必要时(7)遵医嘱与、予镇静剂、止痛剂、肌松剂(8)监测SPO2,使用呼吸机三十分钟后复查血气(9)遵医嘱调整有关参数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管插管、痰多、粘稠、正压气道有关1、翻身、拍背、胸部理疗g2h2、加强呼吸道湿化,痰液粘稠时调节湿化器温度至37度3、听诊两肺呼吸音,监测气道压力,如有痰鸣音或气道压力升高,则需及时吸痰4、吸痰时吸痰管插入要够深5、吸痰前后1—2min给予病人过度通气,吸纯氧6、吸痰前关闭呼吸机的报警音7、遵医嘱保证病人有充足的液体入量,以利于痰液的稀释三有损伤的危险:与呼吸机的参数设定不正确,报警限设置不正确或呼吸机与气管插管脱节有关1、合理设定报警限和呼吸机参数2、保证报警限处于打开状态3、注意监听报警声并立即作出反应,及时处理各种报警4、如无法去除报警,应立即汇报医生,床边应备有简易呼吸器和给氧装置,必要时用简易呼吸器行人工呼吸或更换另一台呼吸机四恐惧、焦虑:与呼吸机报警和病人不能进行自主呼吸及对预后担心有关1、注意及时去除报警声并正确处理报警,向病人解释报警的原因2、工作人员表现出自信、镇静和善解人意3、锻炼病人的自主呼吸时,护士应守在病人床旁,加强观察,鼓励病人放松作深呼吸,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4、降低不必要的负性刺激,提供安静的环境,提供有计划的护理,以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5、允许家属探视,协助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五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有关1、向病人说明因插管所致的不能讲话是暂时的2、教会病人非语言沟通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如纸笔、点头、摇头、打手势、眨眼等3、耐心与病人沟通,主动询问病人的不适与需求六有感染的危险:与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有关1、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2、口腔护理g8h,经口插管期间可用稀释10—30倍的稀碘行口腔冲洗,每日更换牙垫(两名护士操作)3、每天清洗空压机滤网,每天更换人工鼻,湿化液,每48—72h更换呼吸机管道并消毒4、限制探视人数5、每天用超强紫外线灯作空气消毒6、监测体温的变化7、定期作痰培养+药敏,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实用】-机械通气病人护理常规

【实用】-机械通气病人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病人护理常规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1. 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1.1评估患者呼吸,发绀,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的结果。

1.2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皮肤完整性、出入量是否平衡。

1.3观察痰的颜色、性质、气味、量、伴随症状、与体位的关系、影响睡眠的情况。

1.4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以及人机协调性,气管插管深度,呼吸机的参数和功能。

1.5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通气过度、通气不足、循环功能障碍、气道损伤、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2. 护理问题2.1并发症:肺损伤、呼吸性碱中毒、氧中毒、呼吸系统感染3.护理措施3.1环境管理:保持病室温度23~25℃,温度为50%~60%。

3.2 BiPAP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包括吸气压,呼气压,吸气压力上升时间,吸氧浓度及后备控制通气频率等。

参数调节原则:压力从较低水平开始,吸气压O,待患者耐受后再逐渐上调直到达满意的通与呼气压之差最好不低于6~8cmH2气和氧合水平。

3.3向清醒患者做好解释,使其配合,对患儿应约束四肢,必要时应用镇静剂,防止导管脱出。

3.4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或套管,严防脱出、移位,一旦出现应立即重建人工气道,并同时面罩加压给氧气或口对口人工呼吸,保持氧供。

3.5接呼吸机后应立即观察呼吸机的供氧情况:(1)胸廓起伏是否对称。

(2)、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对称。

(3)、观察指(趾)甲末梢是否转红润。

(4)、血氧饱和度是否逐渐上升。

3.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应及时吸痰,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2分钟,翻身扣背,对痰液粘稠者,行呼吸机气道雾化。

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严重缺氧等情况,协助医生处理。

3.7心理护理:鼻面罩的使用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甚至幽闭的心理障碍,注意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治疗前向患者解释安置呼吸机的目的,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受及对策,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消除其顾虑,取得合作。

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一、呼吸参数及功能的监测1、每班检查呼吸机各项参数与医嘱要求设定的参数值一致。

1、保证充足的气源,包括空气与氧气。

2、保证呼吸机各管道密闭通畅,不漏气、不扭曲、不脱落或阻塞。

应用支撑架固定好呼吸机管路,集水瓶处于管路最低点。

3、及时有效处理机器报警。

二、病情观察1、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观察机械通气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是否有变化。

若患者神志转清,表现为安静,神态自如,瞳孔大小恢复到正常,对光反应灵敏,则提示机械通气治疗有效,通气改善;若患者出现烦燥不安,呼吸急促,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则提示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差,可能与呼吸机调节不当或机器故障等有关。

若患者病情一度好转后,忽然出现兴奋、谵语、面色潮红,甚至抽搐,应警惕通气过度引起的呼吸性或代谢性碱中毒。

2、呼吸: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胸廓的活动度、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的情况。

观察自主呼吸与呼吸机的呼吸是否同步。

肺部听诊每班(8小时)至少1次,仔细判断两侧两侧呼吸音有无改变,有无啰间、哮鸣音、痰鸣音。

3、心率、血压:如血压明显或持续下降伴心率增快,应及时通知医生,因为代谢性酸中毒、血容量不足或通气过度,对心率和血压均有影响。

严重心律失常提示有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

4、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状况:注意皮肤的色泽、弹性、湿度及完整性。

5、体温:发热常提示感染。

体温升高会使O2耗量和CO2产生量增加,故应酌情调节通气参数,增加呼吸机支持力度;高热时还应适当降低湿化器的温度以改善呼吸道的散热作用。

6、出入量: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尤其是尿量的变化,因为它是反映体液平衡及心、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7、痰液:仔细观察痰液的色、质、量,以判断感染的情况,为肺部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

8、腹部胀气及肠鸣音情况:面罩机械通气者,人机配合欠佳,患者咽入过多的气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气囊漏气,均可引起患者腹胀。

重症医学科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常规
1.呼吸机各管路接头,湿化器等使用前均应清洗、消毒,并正确连接。

2.如患者意识清楚,应向患者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安全性,以取得患者配合和合作。

3.护士及时准确的记录呼吸机工作条件。

观察气道压力、呼出潮气量、SpO2等指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综合评估通气、氧合和酸碱状态。

4.通过听诊肺部呼吸音及观察插管深度(经口:气管插管距门齿20-24cm;经鼻:气管插管距鼻外缘2cm),判断
气道通畅情况,适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并观察分泌物的量、色、形状和味。

进行合理胸部物理治疗,促进排痰和呼吸功能恢复。

5.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6.呼吸机的监测观察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各种设置
有无异常变动;保持管道连接紧密,各种导线、传感线无松脱;保持湿化器内湿化液在正常刻度范围内,并观察管道内积水避免其阻塞通路或返流入患者气道;观察呼吸机报警原因并作相应处理,观察有无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观察撤机过程中患者有无不耐受指证。

7.呼吸机旁边必须备有简易呼吸器,以备急用,若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将患者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脱离,用简易呼吸器为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8.病房内应随时备有一台呼吸机以备急用。

9.除吸痰是护士需调节吸氧浓度外,未经医生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工作参数。

10.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标,以方便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

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

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什么是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人工装置将气体输送到患者呼吸道的过程,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急救室和手术室等临床环境中。

机械通气的适应症机械通气通常用于以下病情:1.严重呼吸困难,无法通过自主呼吸维持呼气气体2.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无法通过其他方法改善3.严重神经肌肉疾病导致呼吸功能衰竭4.手术后无法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机械通气在这些情况下可有效提供气体交换并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1.定期监测呼吸机参数:呼吸机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等。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呼吸机参数是否合适,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2.保持气道通畅: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需要保持气道通畅,护理人员应定期吸出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使用吸痰器进行吸痰。

此外,还需定期更换呼吸机导管,防止导管堵塞。

3.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气末正压等。

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及时报告医生。

4.定期更换呼吸机配件:呼吸机配件包括呼吸机导管、呼吸机面罩等。

这些配件应定期更换,以避免感染风险和配件损坏导致机械通气的效果变差。

5.合理控制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控制是机械通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评估和调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以保持合理的气体交换和呼吸功能。

6.预防并处理并发症:机械通气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气胸、肺炎、肺栓塞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

7.定期调整吸入氧浓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调整呼吸机的吸入氧浓度,以维持患者的正常血氧饱和度。

8.定期进行床边负压吸痰:床边负压吸痰是一种有效的吸痰方法,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技巧,并在需要时进行床边负压吸痰。

9.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机脱机条件:呼吸机脱机是指从机械通气过渡到自主呼吸。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1、保持抢救单位清洁,防止交叉感染,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各项呼吸治疗及护理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注意患儿体位,将患儿头部稍后仰,肩、颈部用软布垫高1~2cm,每2小时翻身1次有利于体位引流,可预防坠积性肺炎,同时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产生压疮,但应注意避免牵拉呼吸机管道,防止气管插管发生移位或脱落。

3、严密观察患儿面色、皮肤颜色、自主呼吸、胸廓运动情况,注意呼吸是否对称等,每2小时记录1次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置远红外辐射床的患儿,同时监测体温。

4、呼吸机工作状态的监测:每2小时记录1次呼吸机参数,包括: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气道平均压、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吸气/呼气时间比值及气管插管深度等。

根据血气分析监测值调整参数随时记录,保持呼吸机回路管道通畅,正确设定报警限并及时处理报警信号。

5、观察使用呼吸机的并发症:吸入压力过高会导致肺泡破裂或气胸;过度通气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抽搐、痉挛以及氧中毒、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应密切观察,经常进行肺部听诊,检查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痰液堵塞、插管过深、脱落、拆管、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有无对抗等,有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

6、气道护理(1)吸痰前先叩背,由下而上,由肺边缘向肺门方向轻轻叩击,一人准备好吸痰用物,戴无菌手套,另一人用球囊给予高浓度加压氧气吸入,使氧分压增高。

(2)使患儿侧卧,分离呼吸机接头,向气管内注人生理盐水冲洗液0.5~1m1。

(3)再接上呼吸机通气5~6次,拍背后吸痰,戴无菌手套,快速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入深度比'管插管深0.5Cm,或遇阻力后退出吸痰管0.5~1cm后开始负压吸引(压力40~100mmHg),边吸引旋转退出吸痰管,动作要轻快,吸引时间不能超过15秒,不能做上下来回吸引。

(4)吸痰后继续加压给氧5-6次,便氧分压恢复到正常,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的改变。

(5)注意吸痰顺序:先吸气管内的痰液,后吸口腔、鼻腔及咽部的痰液。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1.应有专人护理,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及早发现机械通气并发症(导管堵塞、脱管、气管损伤、肺内感染、肺不张、通气不足与通气过度、肺气压伤、上消化道出血)。

2.注意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做好人工气道护理,固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防止脱落。

4.保持呼吸道通畅,按需吸痰。

吸痰要彻底,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5.根据痰液性状进行气道湿化(1)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能轻易咳出,吸痰后玻璃接头上无痰液滞留,减少湿化。

(2)Ⅱ度(中度粘痰):痰较Ⅰ度粘稠,需用力才能咳出,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适度湿化。

(3)Ⅲ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并伴有血痂,不易咳出,吸痰时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洗干净,加强湿化,必要时加温湿化,湿化罐温度36~37°。

6.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加强翻身拍背、口腔护理、留置胃管的护理。

7.对于躁动患者,可使用约束带,松紧度适宜,加强局部观察,定时放松。

8.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镇静剂、肌松剂,注意根据镇静水平调节速度,观察呼吸、血压等变化。

9.备好简易呼吸器、给氧、吸痰装置及各种抢救物品,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10.病人自主呼吸恢复,神志清楚,痰量减少,血气分析正常,符合脱机指征,可考虑撤机。

11.给予气管导管内吸氧,观察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和血气变化30分钟,如临床情况良好,可拔管;如临床情况不佳,重新接呼吸机,并帮助脱机。

12.拔管前充分吸痰,拔管后鼓励患者咳痰,并做好口腔护理。

13.长期使用呼吸机者,每周更换消毒呼吸机管道,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消毒。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患者的安全是医护人员最重要的责任之一,特别是急诊ICU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更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患者往往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全天候的密切观察和护理,以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工作,以期能够给予医护人员们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一、患者的观察1. 专注于呼吸道和气道状况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和气道状况是最关键的观察重点。

医护人员应当注意观察患者的气管插管位置是否准确,是否产生了气道分泌物堵塞等情况。

同时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节律和呼吸音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监测生命体征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上报医生。

3. 观察意识状态意识状态是判断患者病情稳定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程度、瞳孔大小与反应等情况,并及时上报医生。

4. 行为观察医护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包括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疼痛表现等,以指导护理工作的开展。

二、患者的护理1. 保持气道通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状况对于他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保持患者气道通畅,保持气管插管位置的准确和清洁,并定期吸痰,防止气道分泌物堵塞。

2. 定期翻身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经常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定期协助其翻身,避免压疮的发生。

3. 定期口腔护理由于患者长时间插管通气,口腔卫生往往容易受影响。

医护人员应定期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清洁口腔内分泌物,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

4.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照顾和鼓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一、目的1、增进通气效果。

2、增进供氧效果。

3、减低呼吸功。

二、护理要点1、机械通气治疗前准备(1)准备功能完好的呼吸机和管路。

(2)连接电源、高压氧、湿化器内加入灭菌注射用水。

(3)开机,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

(4)接模拟肺试机、加温湿化器预热5分钟。

(5)检查有无漏气及异常情况存在。

(6)向神志清醒的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的重要性,取得病人配合,教会病人用非语言方式表达其感受。

2、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病情观察、护理。

(1)呼吸监测A.观察呼吸形态:有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呼吸音性质及有无啰音。

开始应每隔30~60分钟听诊肺部。

B.监测呼吸机参数:观察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以根据病情调节参数。

3、停机前后护理(1)向患者解释说明脱机的目的以取得配合,消除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心理。

(2)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出现异常应停止撤机。

(3)脱机后给足够的氧气吸入,密切观察呼吸形态,有无缺氧表现。

(4)鼓励患者有效咳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5)呼吸机终末消毒与保养:用优氯净浸泡管路及附件,呼吸机面板使用中效消毒剂擦拭。

按原结构安装调试备用。

(6)改善营养,可采用肠内、肠外营养方法。

(7)心理社会支持:对机械通气病人,无论意识是否清醒,均应予以尊敬与关心。

让病人用非语言沟通方式表达其要求,以缓解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内科护理学》第四版拟定:吴** 审核:护理部修订时间:2020年9月。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呼吸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护理常规】1.呼吸机的连接:连接呼吸机管路,检查管路是否漏气,通气模式是否合适,参数调节是否准确,报警系统是否完好。

如一切正常,向湿化罐内注入无菌注射用水,使液面至上下标记线之间,并调节湿化器的温度。

2.人工气道的管理:①妥善固定:记录气管插管的深度,并班班交接,防止脱管。

固定气切套管的寸带松紧适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

烦躁患者,适当使用约束带予以约束。

一旦出现脱管应立即重建人工气道,并同时面罩加压给氧气保持氧供。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评估呼吸道内是否有分泌物,如患者有痰鸣音、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等表现。

定期翻身、叩背,确保分泌物的充分引流。

对痰液粘稠者,气道内注入3-5ml灭菌注射用水,每30-60分钟1次,以稀释和化解痰液。

吸痰前后给予吸100%氧气2分钟,1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注意无菌操作。

③呼吸道湿化:使用温加湿器,调节温度温度在32-37℃,相对湿度达到100%,以维持呼吸道黏膜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④气囊充、放气:如气管插管未使用低压气囊,需定时放气,防止气囊压气管粘膜过久,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粘膜损伤,甚至坏死。

一般每6-8小时放气1次,放气时,先抽吸气道内分泌物,再缓慢抽吸囊内气体,尽量减轻套囊压力,每次放气5-10min后再充气。

在进行充放气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插管脱出,充气完成后需测量末端到牙齿的距离,并与原来的数据比较,确保固定良好。

3.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①气压伤:严密监测患者的神志、血压、心率、呼吸次数、SPO2、呼吸机参数。

发现气胸、皮下气肿时及时处理。

②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定时监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重视呼吸机报警信号,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每日更换气管插管位置,给予口腔护理,每日4次。

机械通气的护理

机械通气的护理

严重低氧血症, PaO2≤50mmHg, 尤其是充分氧疗 后仍≤50mmHg。
人机连接方式
二、有创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 经口气管插管:
易于插入,适用于紧急抢 人
救或留置时间不长的患者。 工
• 经鼻气管插管:

不适用于紧急抢救插管。
气 无

• 适用于需长时间呼吸道管理 及机械通气,或头部外伤、 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者
优点 • 减少了人工气道的并发症 • 患者痛苦少 • 人机配合好 • 使用方便
不足 • 需要患者配合 • 不能提供有效的气道管理 • 漏气影响效果
三、无创机械通气
适应证
NPPV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呼吸衰竭,没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且没有禁忌证 的患者。 1.呼吸衰竭应用指征 • 中至重度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COPD患者的呼吸频率>24次/min,心力衰竭患者的
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所有表面都得到充分的清洁和消毒。
调整呼吸机参数状
况,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设置和调整。如有需要,应及时调整参数,以保证患者的舒 适度和治疗效果。
四、护理
预防并发症 使用呼吸机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肺炎、气压伤等。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
通气参数设置
二、有创机械通气
21%~100%
12~20次 /min
1∶(1.5~2)
5~12ml/kg体重
5~10cmH2O
高于或低于 目标值15%
并发症
二、有创机械通气
• 导管移位或脱出 • 人工气道堵塞 • 气道损伤
并发症 张力性气胸最为严重
• 呼吸性碱中毒 • 血流动力学紊乱 • 气管-食管瘘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常规填空题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常规填空题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常规填空题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常规包括以下______。

A. 上机前准备
1.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2. 向意识清楚的患者解释机械通气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取得患者配合;
3. 评估人工气道类型、气道通畅程度、肺部情况、痰液性质及量;
4. 检查呼吸机各部件性能及运转情况是否良好,确认无异常,遵医嘱调整好呼吸机参数,连接患者人工气道。

B. 通气期间护理
1. 听诊双肺呼吸音,检查通气效果;
2. 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病人神志、呼吸、紫绀、尿量等变化,并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心率、心律、血压、SPO2 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 及时处理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机报警;
4. 如无禁忌,应抬高床头 30-450,保持病人处于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病人翻身、拍背及体外排痰机排痰,按需吸痰;
5. 为防止吸痰时引起的通气不足,应在吸痰前后给予 100% 纯氧 1 到 2 分钟;吸痰前后应听诊呼吸音,观察吸痰效果;
6. 密切观察并预防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肺不张、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氧中毒等;
7. 密切观察并及时纠正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并发症,如导管阻塞或脱出、气囊滑脱或破裂及气管粘膜受压引起的缺血坏死等;
8. 做好口腔、外阴、皮肤等护理,预防 VAP 及其他感染的发生;昏迷患者防止眼睛干燥及角膜感染。

C. 停止机械通气的护理
1. 遵医嘱停止机械通气前,评估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行脱机训练并严密观察脱机时患者的生命体征、SPO2 和心律、心率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 及时清洗消毒机身及各配件;
3. 检查呼吸机性能,使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注意事项

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注意事项

健康域护理ICU机械通气是指借助人工设备帮助患者维持呼吸的治疗手段,维持有效通气以保证体内氧气的供应,避免二氧化碳潴留。

但是ICU机械通气可能出现堵塞导管、导管脱出、呼吸性碱中毒等情况。

因此,需要重视护理的作用。

机械通气设备依据患者的需求设置正确参数,保证氧气平衡。

保证呼吸机各管道通畅、密闭,避免发生漏气、扭曲、阻塞的情况。

同时,应减少导管的移动或牵扯,以免导管脱落。

需要随时关注湿化器中蒸馏水的量,调整湿度,注意更换过滤纸,重视设备的消毒清洁,降低感染风险。

此外,护理人员需要明确呼吸机的使用方式,了解各种警报代表的意义及发出警报的原因,以便及时处理。

基础护理ICU病房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0℃~22℃,病房中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开展治疗时需进行消毒。

减少病房中的人员流动,每日早晚消毒地面。

同时,需要预防局部感染,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的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此外应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数据,查看通气情况,并记录好每分通气量、气道压力、血气指标等。

心理干预ICU主要收治的是危重症患者,此类患者多数在治疗中会出现担忧、恐惧的情绪,情绪波动会引起不良的治疗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可告知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目的及对病情改善的作用,使患者明白使用机械通气可帮助其维持有效呼吸,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以此减轻患者的忧虑。

指导患者配合机械通气的方式,提高其依从性。

此外,如患者有需求,可适当延长家属探视时长,也可指导家属录制一段鼓励、开导的话语,由护士将其带进病房,播放给患者听,以此刺激患者的意识。

在治疗期间可以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类型,以此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

唤醒护理在患者意识恢复阶段需要进行唤醒,在唤醒时告知患者现在的时间,以增强患者的时间观念,并以图片、手势等与患者沟通,增强其接受信息的能力。

生活干预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在护理中需要多关注患者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等,可对患者进行肌肉按摩,被动的活动关节,避免发生血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的意识状况、生命体征、呼吸状况、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2、呼吸机的连接方式、呼吸机的型号、通气模式及参数选择。

3、患者的配合情况、有无人机对抗。

4、呼吸机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

5、人工气道的状况。

二、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包括患者意识状态、患者自主呼吸的频率、节律与呼吸机是否同步、生命体征及胸廓活动度、皮肤紫绀及四肢循环情况。

2、体位:床头抬高30-45度。

3、血气监测:使用呼吸机前后30分钟或调整呼吸机模式参数后30分钟均需监测血气指标。

4、心理护理:使用呼吸机要取得患者的配合,对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

5、人工气道管理
(1)气管插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出。

(2)气囊充气要适量,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0,每班观察。

(3)气道要适当进行湿化,预防管道堵塞。

(4)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成人吸痰负压100-120mmHg。

(5)气管切开的伤口敷料每6小时更换一次,带内套芯的导管
6小时清洗消毒。

6、保证呼吸机管道通畅,避免扭曲及打折。

集水杯处于最低位,及时倾倒冷凝水。

人工鼻及螺纹接头有污染及时更换。

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每周更换2次呼吸机管道。

7、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呼吸机使用完后,机器表面清洁消毒,管路及湿化器送供应室消毒。

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8、营养支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9、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炼,协助完成床上活动,争取尽早脱机拔管。

三、健康指导要点
1、使用呼吸机的目的,指导患者与呼吸机同步。

2、呼吸训练及床上活动方法。

四、注意事项
1、使用呼吸机前完成机器自检,启动声光报警。

2、严格无菌操作,物品专人专用。

3、冷凝水及时倾倒。

4、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2次。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
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
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手术当天及术后按要求书写交接记录,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

③已有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应记录损伤部位、分期及大小(长×宽×深)、渗出液情况、处理措施及转归。

④执行输血医嘱后记录输血过程、输血种类、数量以及有无输血反应。

⑤因疾病或治疗而出现某种症状时,记录患者主诉、临床表现、处置及护理措施,观察效果并记录。

4)抢救患者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因抢救未能及时书写护理记录的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5)及时打印重病护理记录并签名。

护理查房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