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生命的组成:生命是由细胞组成的,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

2.生命的生长和发育:生物会经历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从出生到死亡,生物会不断发育和迅速生长。

3.生命的反应和协调: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通过调节内部环境来维持稳定的生命活动。

4.生命的传递:生物可以进行繁殖,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确保种群的延续。

5.生命的变异和适应:生物会发生遗传变异,并且通过自然选择适应环境,使得种群更好地适应环境。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组成。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质和细胞膜。

3.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各有不同的功能,如能量合成、物质合成、物质储存等。

4.细胞的生物膜: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5.细胞的代谢和生物循环:细胞通过代谢反应获得能量和物质,参与生物循环,保持生命活动。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豌豆种植实验的结果,得出了隐性和显性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遗传规律。

2.遗传物质的发现:遗传物质是DNA,是细胞内的遗传信息的载体,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3.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决定一个遗传特征。

4.遗传的表现方式:遗传表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基因表现为显性和隐性等性状。

5.遗传的变异和突变:遗传物质会发生变异和突变,导致生物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四、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1.进化的基本规律:生物进化是种群遗传结构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历了自然选择、变异、随机漂变等过程。

2.物种形成和物种灭绝:物种形成是进化的结果,物种灭绝是自然选择和环境压力导致的。

3.生物分类学:生物按照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形成分类体系,便于研究和认识生物多样性。

七年级整个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整个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整个生物知识点本文旨在为七年级学生整理生物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适用于初一生物课程。

一、细胞学1. 细胞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既是基本结构,也是基本功能单元。

2. 细胞类型根据存在核和细胞结构的不同,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 细胞器官细胞器官指的是细胞内部存在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器官”,如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染色体等。

4.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生物繁殖和生长的基础。

二、遗传学1. 生物遗传生物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在生殖现象中遗传自己基因的行为。

2.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指掌控生物遗传信息的物质,包括 DNA 和 RNA 。

3. 一次分裂一次分裂是一种细胞过程,也是有丝分裂的一部分,旨在分离染色体二倍体的基因组成分。

三、生态学1. 生态学概述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问,主要研究生物的分布、数量、生境和交互关系等问题。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含生物界和非生物环境,是研究生物界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学机理和生态学系统的总和。

3. 生态因素生态因素指的是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四、人类生殖和发育1. 人类的性别人类的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主要区分为男性和女性。

2. 生殖器官男性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输精管、附睾、射精管、前列腺和尿道等;女性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3. 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精子和卵子结合、着床、胎儿发育和出生等阶段。

五、生命活动1.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包括人体的各种代谢和能量消耗过程,是生命活动和繁殖的基础。

2.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消化食物并将其转化成能量和物质的机构,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3.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总结七年级生物学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以便其后的学习做好基础。

7年级生物所有知识点总结

7年级生物所有知识点总结

7年级生物所有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
1. 细胞的发现: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首次观察到了细胞。

2. 细胞理论: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3.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
体等)。

4.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生长、分裂、分化等。

二、生物生长
1. 生长的原因:细胞的分裂和增多。

2.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 细胞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4. 细胞的增多:细胞的分裂导致了生物的生长。

三、遗传与进化
1.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显性和隐性等。

2. 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

3. 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包括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等。

4. 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常见的分类包括植物界、动物界等。

四、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生态:生态系统、生物圈等。

2. 生物的适应: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性形态和行为等。

3. 生物的关系: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共生关系、竞争等。

综上所述,七年级生物课程涉及到细胞、生物生长、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多个方面
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环
境的保护意识。

七年级生物全部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全部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全部知识点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重要基础。

在七年级的生物学习中,我们将系统地学习生物的基础知识以及生物界的分类、细胞结构、人体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七年级生物学习的全部知识点。

一、生命的基础概念1.生物的定义、属性和特征。

2.生命的起源。

3.维持生命的重要生化过程。

二、生物的分类1.物种、属、科、目等分类单位。

2.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三、细胞学说1.细胞学说的历史和意义。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概念。

3.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4.生物的组织结构。

四、生物的营养1.自养和异养的概念及分类。

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动物的消化、循环、呼吸等的作用和过程。

五、生命的调节与协调1.内环境和外环境的概念。

2.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调节和适应。

3.神经、内分泌调节和生物钟的作用。

六、生殖和遗传1.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和区别。

2.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功能。

3.基因的遗传和变异。

七、人体和健康1.人体的器官和功能。

2.健康的概念、保持健康的方法和意义。

3.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

总结:七年级的生物学习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了生命的基础概念、生物的分类、细胞学说、生物的营养、生命的调节与协调、生殖和遗传、人体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技能,这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初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初一生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章节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基础知识1.1生物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进化历程-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1.2 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器官的功能: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1.3 生物的组成- 生物的化学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生物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第二章:生物的运动与营养2.1 生物的运动- 生物的运动方式:原生动物的鞭毛运动、肌动蛋白运动等- 生物的触觉和运动调节2.2 生物的营养- 生物的营养分类:光能营养、化学能营养、有机物的摄取- 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2.3 生物的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关系第三章:生物的繁殖和遗传3.1 生物的繁殖-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3.2 生物的遗传- 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型等- 遗传的方法: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3.3 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成因:突变、交叉互换等- 变异的形式: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第四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4.1 生物的生长- 生长的类型:数量生长和质量生长- 生长的调控机制:激素调节4.2 生物的发育- 生物的发育阶段:胚胎期、幼体期、成体期- 生物的发育过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胚胎发育第五章:生物的适应与保护5.1 生物的适应- 生物的生态位和生态因子- 生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策略5.2 生物的保护- 生物的天敌和捕食者- 生物的生存危机和保护方法综上所述,初一生物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生物基础知识、生物的运动与营养、生物的繁殖和遗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适应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生物的起源和发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营养和呼吸、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生物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 调查的一般方法2.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一、生物圈1.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空气等。

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例如,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适应干旱的荒漠环境。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例如,蚯蚓能疏松土壤。

四、生态系统1.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

3. 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练习使用显微镜1. 显微镜的构造:目镜、物镜、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通光孔、反光镜等。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3、研究生物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4、调查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归类⑤将归类好的资料进行整理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P11第一节生物圈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7、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

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10、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

(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第四节生态系统1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1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

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

(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13、物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毒物等)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是主要的成分,因为生产者数量最多。

七年级生物总结

七年级生物总结

七年级生物总结一、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动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部分细胞还有线粒体、叶绿体等。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二、组织:1.生物体由不同的组织组成,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2.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三、生物的分类:1.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四、植物:1.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2.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五、动物:1.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3.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节肢动物(如昆虫)和软体动物(如蜗牛)。

六、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组成的。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有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七、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八、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

2.遗传是指生物从亲代继承特征的过程,而变异则是指生物体在遗传特征上的差异。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七年级生物学的基本框架,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们可以对生物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七年级生物主要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主要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主要知识点归纳生物是我们身边的一切生命体,包括了人类、动物、植物、菌类等等。

学习生物对于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保护生态环境、预防疾病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七年级时,开始正式学习生物课程,以下是七年级生物主要知识点归纳。

一、生活一基础概念1.生命的特征生命的特征有生长、繁殖、代谢、适应环境和有机体构成。

2.细胞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活着的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3.多细胞生物的组成多细胞生物由不同种类的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有它自己的工作和功能。

二、植物组织器官1.根与叶的结构和功能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叶是植物的生产器官。

2.茎的结构和功能茎支持和连接植物的其他部分,可以储存水和养分。

3.植物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是表皮组织、维管组织和基本组织。

4.光合作用叶子上的叶绿素可以利用光转化为能量,使植物能够生产自己所需的养分。

三、动物身体的结构与功能1.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哺乳动物是产奶、体温恒定、有毛发或毛发基因的脊椎动物,分为原始哺乳动物和真正哺乳动物两类。

2.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鸟类和爬行动物都是冷血动物,但鸟类有羽毛和能飞,而爬行动物则是缺乏羽毛且无法飞行的。

3.昆虫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昆虫和节肢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具有外骨骼和足的分节构造。

四、遗传和生物多样性1.基因和遗传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一个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

2.突变和适应突变是生物性状自然的变异,适应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中所发展的特性。

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不同物种、遗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五、生态系统与环境1.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交流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一个物种所占据的生境和不同生境之间的连接与交流。

2.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指各个生物体之间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环境保护意味着保护各种生物,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以上述知识点是七年级生物主要的知识点归纳,学习七年级生物知识需要理解生命基本特征、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等概念。

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植物的种类和分类1. 植物的种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 植物的分类:根据种子和叶子的特征,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再根据花和果实的特点,将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 动物的基本特征:具有多细胞结构、异养营养、无细胞壁、有神经组织和运动能力。

2. 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内是否有脊椎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再根据生殖方式将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腔肠动物。

三、生物的生命过程和细胞结构1. 生命过程:生命的特征是生长、繁殖、代谢和适应环境。

2. 细胞结构:细胞包含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仁和细胞核。

四、人体的组成和器官系统1. 人体的组成:人体由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组成。

2. 器官系统:人体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五、生物的基因和遗传1. 基因的结构:基因是DNA分子,由核苷酸链组成。

2.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基因的隐性和显性、基因的分离和结合、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表现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

六、环境和生态系统1.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生态平衡失调等。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链和能量流。

以上是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的总结,生物科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生物知识的掌握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和自然世界的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能够对你的生物学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3篇)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3篇)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七年级生物所有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所有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所有知识点总结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规律的科学,是中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以下是七年级生物所有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一.细胞的发现及发展历程人类开始认识细胞是在17世纪末,如何认识细胞的存在以及细胞结构是怎样的,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二.细胞的结构1.细胞壁:有些植物细胞外面有一层硬壳,就好像一个个装在小盒子里的蛋糕,叫做细胞壁;2.细胞膜:内外边界相连,使细胞"活泼"的工作在膜上展开,所以在膜上有许多结构和分布不均的聚劳素分子,这被称为磷脂双层结构;3.质粒(原核细胞):质粒是细胞器中的第一个发现,因为它染色体外缘有环形 DNA,所以被称为质粒;4.细胞器:包括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辅助器等等;5.核及染色体:核是细胞中的"指挥中心",包含着遗传信息——基因,细胞核内有一到数个染色体;三.细胞的生命活动1.新陈代谢:细胞的生命活动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能量的转换;2.细胞的生殖:在细胞的生命周期内一般有生长和繁殖两个阶段;第二章植物组织结构一.形态特征1.根的形态特征;2.茎的形态特征;3.叶的形态特征。

二.植物细胞的组织结构与功能1.植物细胞的组织结构;2.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3.植物细胞的功能。

三.植物体的组织结构根、茎、叶、花、果实。

第三章动物的生命活动和身体组织结构一:生命活动1.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能量的转换;2. 感知和调节:动物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3. 运动和移动:动物可以运动和移动来适应环境和寻找食物。

二:身体组织结构1. 细胞和组织:动物体的构成单元为细胞,细胞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组织;2. 器官:有些组织聚集在一起形成器官,器官之间相互联系可以形成系统;3. 系统:不同的系统可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机体。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基本特征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子所共同组成,而且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出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5、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6、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8、生物学是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9、①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写出: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10-载物台11-通光孔12-反光镜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5〕目镜和〔7〕物镜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通光孔和〔12〕反光镜②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③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放大倍数为15倍。

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的物镜。

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150倍。

若改用40×的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少,视野变暗。

④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左上方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右下方方向移动玻片。

⑤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q。

⑥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污点的位置可能位于目镜、物镜或者装片上,相互转动,谁动在谁上边。

⑦当镜筒在下降过程中,眼睛要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镜筒上升过程中,要用左眼看目镜,当看到物象时,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而调节细准焦螺旋是物象变清晰。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是我们身边的一切生命体的总称,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

七年级生物主要涉及了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进化、遗传与变异、生物多样性、植物的营养与繁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七年级生物知识点的总结。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 组成:生物由细胞组成,可以是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

2. 营养:生物通过摄取食物和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3. 呼吸:生物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进行氧化反应释放能量。

4. 排泄:生物通过排泄废物维持体内稳定环境。

5. 运动:生物可以通过肌肉等器官运动。

6. 感受: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7. 生长与繁殖:生物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和有性或无性繁殖方式进行生长和繁殖。

二、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器官的功能: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提供营养和储存物质,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3.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4.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用于细胞生长和繁殖。

三、生物进化1. 进化理论:生物是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通过适应环境的选择和遗传变异的积累而得以改变和进化。

2. 环境选择: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可以促进某种特征的存在和繁殖,不利条件则会选择淘汰某种特征。

3. 自然选择:适合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合环境的个体会被淘汰。

4. 人工选择:人类通过人工干预,选取有利特征进行培育。

四、遗传与变异1. 遗传基因:人类拥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状。

2.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

3. DNA与基因: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编码信息,基因通过DNA复制和转录翻译过程决定个体的蛋白质合成。

4. 变异和突变:基因发生变异或突变可以导致新的性状产生,通过选择和遗传可以传递。

五、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根据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

七年级生物每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每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基本结构1.1 细胞的发现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始于17世纪,安东尼·范·莱文虎克使用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植物细胞。

1.2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质器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细胞质中包含细胞器,包括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等。

第二章:细胞的生命活动2.1 细胞的新陈代谢生物体的细胞进行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2.2 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

第三章:细胞的遗传物质──DNA3.1 DNA的结构DNA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碱基包括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3.2 DNA的功能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携带着遗传信息,通过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第四章:遗传与进化4.1 生物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单性遗传定律、二因素遗传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显性和隐性遗传、杂合和纯合等概念。

4.2 生物的进化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和竞争而发生演化的。

第五章:生物多样性5.1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按照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和遗传特征进行分类。

生物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5.2 植物的生殖与繁殖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式。

第六章:植物的营养6.1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水分和矿质营养。

6.2 植物的物质代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排泄和分泌。

第七章:动物的营养7.1 动物的营养方式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肉食、植食和杂食。

咀嚼动物和啄食动物。

7.2 动物的消化动物的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第八章:动物的循环8.1 单回和双回循环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单回循环和双回循环,单回循环的动物有鱼类,双回循环的动物有哺乳动物和鸟类。

8.2 血液的组成和循环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液循环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体循环和肺循环。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概述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定义: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的类型: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3.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保护细胞。

-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

- 细胞质:细胞内充满的半流体物质,包含各种细胞器。

-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进行呼吸作用。

-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仅植物细胞含有)。

-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其他细胞器。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原理:孟德尔遗传定律。

2. DNA的结构与复制:双螺旋结构,半保留复制。

3. 基因的概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4. 进化论:物种的起源与演化,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

三、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 植物的繁殖: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

4. 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过程。

四、动物的解剖与生理1.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 人体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3. 动物行为:本能行为与学习行为。

4.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卵生与胎生,孵化与哺乳。

五、生态环境与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

2. 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

3.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4. 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六、人体健康与营养1.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2. 健康饮食的原则:均衡膳食,适量摄入。

3. 生活方式与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4. 常见疾病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七、微生物与健康1.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微生物与病原体。

3. 免疫系统的功能:抵抗病原体入侵,保护身体健康。

4.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措施。

七年级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生物知识点是初中生物学习的重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继续学习高中生物以及日后的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七年级生物必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细胞与细胞膜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的基础。

2. 绝大多数细胞都包含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基本部分。

3.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壳,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4.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胞内的器官和分子有关。

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1.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以及染色体的性质。

2. 原核生物是结构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的细胞器,但有一个环状的染色体。

3. 真核生物是结构复杂的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一般有数个线性染色体。

三、生物多样性和分类1. 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的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多样性。

2. 生物分类是将所有的生物按照某种规则或标准分成不同的类或等级。

3. 现代生物分类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进化关系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

四、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态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生态环境涉及到光、水、土壤、空气和气候等非生物要素的因素。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多方面的影响。

五、人体健康1. 人体健康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充分发展和稳定状态。

2. 处理好饮食、锻炼等生活方式以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3. 大多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及早发现和处理常见疾病可以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细胞、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是初中生物学习中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以正确的方法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

七年级生物总结知识点(集锦14篇)

七年级生物总结知识点(集锦14篇)

七年级生物总结知识点(集锦14篇)七年级生物总结知识点第1篇探索生命1.显微镜:⑴反光镜:反射光线,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⑵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⑶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⑷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因此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⑸粗准焦螺旋:粗略调节,找到物象;⑹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物象更清晰。

2.临时玻片的制作过程:擦玻片→中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若为动物细胞滴0.9﹪的生理盐水)→取材料→放水中,且展平→盖盖玻片→染色、吸水(染色用稀碘液)。

3.实际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4.显微镜成像的规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d”。

5.怎样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像偏什么方位,就把玻片向什么方位移(如从显微镜中看到物像在左上方,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6.显微镜中污点的找寻(转动目镜,污点动,在目镜上;或者移动标本,污点动,在玻片上;或者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7.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应换大光圈、凹面镜。

8.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让光线能透过。

9.科学探究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即实验变量是的)。

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是全透性的。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围墙和门卫”。

)3)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4)细胞核:(贮存并传递遗传信息。

——“管理和调控部门”)。

5)叶绿体:(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即光合作用的场所——“生产车间”,是能量转换器)。

6)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把有机物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是能量转换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注: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不是生物,都没有生命,不符合生物的特征。

(P6)▲生物的归类1、按照形态结构: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

厚度:20千米左右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水生生物,水面下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土壤,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注:1、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

现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级〞动物。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的越多。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绿色水库〞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自然之肾〞,典型:沼泽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域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

注意:DDT的例子;有毒物质富集;生物圈Ⅱ号▊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光圈)反光镜转换器镜筒物镜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遮光器: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3、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注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观察细胞结构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永久玻片和临时玻片)1、常用玻片标本: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2、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净→滴→取→浸→展→盖→染3、植物细胞模式图动物细胞模式图4、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液态的,可以流动,内有细胞器等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液泡:有细胞液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注: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

6、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

7、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1、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分子较大,可燃烧):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分子较小):水、无机盐、氧等注意:图Ⅱ-7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2、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区别: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是指上一代传给子代的控制该物种遗传性状的全部信息。

1、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多莉羊例子2、遗传信息的载体——DNA(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3、基因是指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断。

4、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注:1)、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2)、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

3)、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5、细胞中有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1、生物由小长大:细胞的分裂(细胞数量的增加)和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2、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细胞一分为二3、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染色体数量加倍,等分到两个新细胞中。

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4、癌细胞最初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的——癌变。

特点:分裂非常快;癌的转移。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组织: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1、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肌肉组织(收缩、舒张)、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2、植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分生组织(分裂产生新细胞)、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输导组织(运输有机物、水分和无机盐)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注:大脑: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胃: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结构。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生物体结构层次▲单细胞生物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2、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饵料、净化污水;有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赤潮▲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1、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2、病毒结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里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3、与人类的关系:害处:引起人类和动植物患病益处:用于生物防治、基因工程▊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部分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1、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2片子叶)(双子叶植物)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1片子叶)、胚乳(单子叶植物)胚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子叶和胚乳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种皮能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等常见的被子植物:玉米、小麦、水稻、牡丹、刺槐、槟榔、玫瑰、菊、杏、苹果等4、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皮可以保护种子免受昆虫的叮咬,以及外界环境中其他不利因素的危害。

5、种子的传播方式:借助风力、水力、动物等传播。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籽粒饱满、具有完整的胚、储存时间短、已度过休眠期。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和抽样检测4、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