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知识点(15篇)

合集下载

初一生物知识点整理

初一生物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3.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4.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5.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他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6.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相互连接,形成食物网8.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9.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第二单元10、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11.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初一生物知识点

初一生物知识点

初一生物知识点初一生物知识点大全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初一生物知识点

初一生物知识点

初一生物知识点初一生物知识点(汇编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一生物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生物知识点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篇一1.新陈代谢2.生长发育3.繁殖4.遗传变异5.应激性病毒是个特殊的例子:病毒无细胞结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寄生生活,所以是生物。

二、新陈代谢是其他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三、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装置并且变量唯一。

巴斯德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动手设计了曲颈瓶。

四、显微镜的考点:①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视野变暗,物象变大,视野中的数目增多。

②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

③对光时用低倍的物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④观察装片时:镜筒下降时,操的眼睛注视物镜,目的避免压碎玻片标本。

⑤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污点,你推测它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目镜、物镜、玻片标本。

先转目再移片⑥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的长度越长。

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的长度越短。

五、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六、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

然后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再然后是细胞质分成两份。

七、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了组织。

例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主要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

八、动物体比植物体多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九、鸟冬天换上白色的羽毛,大大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有的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说明①生物适应环境②适应的相对性。

十、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即植物多的地方,空气清新湿润。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十一、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是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例如1、菊花在秋天开放,说明影响生物的因素是光照时间(非生物因素)。

2、草盛豆苗稀,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是:生物因素。

十二、1、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根和茎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

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2、冬青冬天郁郁葱葱,而其它树的叶子都已经掉落,这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认识生命第一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植物: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乔本: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如苹果树,杨树,悬铃木等,热带雨林中有多种高大乔木。

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

常见的月季,牡丹等都属于灌木。

藤本植物:茎长而不能直立,依附其他物体向上生长。

常见的紫藤,牵牛花等都属于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多汁,较柔软,多数矮小。

常见的菊花,百合等都属于草本植物。

粮食作物,蔬菜和油料作物也大多是草本植物。

动物: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蝴蝶,蜂蜜,蜘蛛,蜗牛等动物的身体里都没有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哺乳类动物的身体里都有椎骨,属于脊椎动物。

第二节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细菌:个体微小,经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个体数量多,在自然界分布广,存在于我们身边,甚至体内。

病菌:比细菌还小,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可侵染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和人,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有些细菌和病菌能导致人体患传染病。

具有导致病性的细菌只是少数,有些细菌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是有益的。

细菌和病毒不仅数量大,种类也多,他们是生物界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真菌真菌通常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

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

在食品,物品上长的霉斑是霉菌的群体。

蘑菇、木耳、灵芝等属于大型真菌。

第三节生物圈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因素:环境中其他生物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水、温度、空气和光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共同生存的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在的环境互相作用组成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的“厚度”: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

生物七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

生物七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

生物七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一、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例如,人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鱼类通过鳃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

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动物逃避敌害等。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个体由小长大的过程就是生长,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就是繁殖。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例如,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温暖的地方,苹果适合生长在北方温带地区。

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干旱会使植物叶片枯萎,动物寻找水源等。

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捕食关系:如狼吃羊。

竞争关系:例如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等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它们之间存在合作关系。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三、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例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等都是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4、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5、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不能,(1)人类和类人猿都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了,(2)现在已不具有森林古猿进化人类的外界条件。

6、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有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7、男女生殖系统8、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输精管,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卵巢和输卵管。

9、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10、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输卵管中。

12、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13、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xx,女孩会来月经。

15、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6、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四篇)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四篇)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生物是指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 生物的特征包括生长、繁殖、代谢、适应和反应等。

- 生物可以根据其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生活环境等特征进行分类。

- 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植物,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 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外的部分,其中包含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

-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 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红血细胞等。

3. 细胞的生活活动:- 细胞通过代谢来维持生命活动,包括合成物质、分解物质和能量转化等。

-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

- 细胞通过跨膜运输来吸收和排出物质,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等方式。

- 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 细胞通过遗传物质DNA来传递和保存遗传信息。

4.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

-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递信息,控制人体的感觉和运动等功能。

- 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肤等,用于感受外界刺激。

- 感觉器官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行识别和反应。

5. 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用于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 呼吸系统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组成部分。

- 循环系统用于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细胞,并排出代谢产物。

-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

6. 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 消化系统用于分解食物并吸收营养物质。

-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组成部分。

- 排泄系统用于排出代谢产物和废物。

- 排泄系统包括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部分。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七年级生物知识点一、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O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磷:缺乏导致厌食铁: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缺碘: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2、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人教版生物知识点七年级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一、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子粒饱满,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过休眠期。

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抽样检测三、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第二节植株的生长一、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二、幼根的生长1、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2、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初一生物重点知识点的

初一生物重点知识点的

初一生物重点知识点的初一生物重点知识点的汇总生物是初一新生接触的新学科,学什么,怎么学成为了许多学生最想知道的。

其实初一的生物知识都是基础的,关键就是要做好复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必备的生物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一生物知识要点1、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①根、②茎、③叶, (属于营养器官)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形态结构:多种多样的,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命活动: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5、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肝炎等,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艾滋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口蹄疫,鸡瘟以及众多的植物病毒,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人们一方面设法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口服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口蹄疫,鸡瘟等动物病毒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防治,这些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根为假根。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

8、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① 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② 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

③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胚轴,看看它们各有什么。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① 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七年级生物上下册重点知识小结

七年级生物上下册重点知识小结

七年级生物上下册重点知识小结第一篇:七年级生物上下册重点知识小结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的共同特征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O2,呼出CO2)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得生存空间(非生物因素)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扑食、合作、竞争。

4、生物的适应性: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5、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例如:蚯蚓松土、胡杨固沙等。

6、生态系统:在一定得区域内,生物与环境多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人和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7、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画食物链的方法:箭头由被吃者指向捕食者。

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

8、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9、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得自我调节能力。

10生态系统的主要形态:森林生态系统、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1、植物细胞(P45页示意图)2、动物细胞(P48页示意图)第二章细胞的生活1、细胞各部分的功能: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光合作用线粒体:呼吸细胞核:遗传信息库(DNA是细胞核中存储信息的物质、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2、细胞中的物质:水、糖、无机盐、脂质、蛋白质、核酸、氧等3、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遗传物质一样。

(P59页)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组织——器官——植物体3、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神经、生殖、内分泌4、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5、根尖的区域由下往上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66页)6、植物的主要组织:保护组织(根、茎、叶的表皮)、疏导组织(植物体的导管)、营养组织(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分生组织7、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如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68页)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70页)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1、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2、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核。

初一生物下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下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下册必背知识点总结初一生物下册必背知识点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

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4、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2、消化道(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肛门3、消化腺(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使土壤酸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使水质酸化,从而使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死亡;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开发新型能源。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文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文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文生物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学,初中生物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

下面是初一生物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生物是指地球上的各种有机体,具有生命现象,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生物可以通过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类。

动物是指多细胞的有机体,可以运动、呼吸和感觉。

植物是指自养的生物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具有细胞壁和气孔等特征。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胞浆,包含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用来完成不同的生命活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有遗传物质DNA,负责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3. 遗传与变异:遗传是生物种群的一代传给另一代的特点和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遗传物质是指DNA,它储存在细胞的细胞核中。

DNA 通过遗传基因的组合和排列形成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变异是指个体间因为遗传物质不同而出现的差异。

变异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还是物种的形成和多样性的来源。

4. 生物的营养和消耗: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进行营养和能量的吸收。

动物通过消化系统摄取食物,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

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消耗能量,主要通过呼吸和新陈代谢来获取能量。

5. 呼吸与循环:呼吸是生物体与环境交换气体的过程。

动物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完成气体的交换。

植物通过气孔和叶肉进行气体交换。

植物没有呼吸系统,只有气体交换的过程。

循环是指生物体内外物质和能量的运输过程。

动物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将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完成物质的输送和循环。

6. 生长与发育:生长是指生物体体积、重量、数量的增加和细胞分裂的过程。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初一生物知识点15篇

初一生物知识点15篇

初一生物知识点15篇初一生物知识点1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响。

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反射:人和动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响。

植物的向性运动: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植物激素: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对植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生长素的二重性:指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那么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浓度的高、低是针对最适浓度而言〕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

动物激素:动物体的内分泌腺产生的对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反响调节:指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到达增强效应的结果。

拮抗作用:指不同的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内激素:是由昆虫体内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

它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等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外激素〔信息激素〕:一般是由昆虫体表的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在同种的个体间传递化学信息,因此又叫信息激素。

初一生物知识点21、使用显微镜观察,除了会对光、调节焦距、安放和移动玻片外,还必须使光线能够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楚物象。

因此,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如草履虫、水螅、青霉等)。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1000字(14篇)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1000字(14篇)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1000字(14篇)关于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6篇初一范文,字数为1000字。

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生命和科学知识,是对生物知识的综合化、条理化和系统化的重要基础。

学好生物,要在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把生物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提高,才能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促使他们具备独特的生物学知识,才能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从而形成科学的生物学知识结构。

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一范文):11、基本概念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生命和科学知识,是对生物知识的综合化、条理化和系统化的重要基础。

学好生物,要在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把生物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提高,才能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促使他们具备独特的生物学知识,才能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从而形成科学的生物学知识结构。

2、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是由两个基本原理相互映射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它是由一定的物理量来实现的,它是根据一定的物理量的不同分布和变化而产生的。

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是由一定的物理量来确定的,它是根据一定的物理量的不同分布和变化而产生的,它包括两个基本原理的本质区分:物质变化的物质和变化的物质;其中变化的物质和变化的物质主要是物质或有变化的物质;变化的物质和变化的物质主要是变化的物质和变化的物质;其中变化的物质主要是变化的物质和变化的物质;其中变化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的物质和变化的物质主要是变化的物质和变化的物质。

生物学概念生物学是生物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学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某种事物、某种物质和某种抽象概括来进行的,是由一定的物质、某种基本概念而形成的。

在初中阶段,基本概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也是初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是非常紧迫的,要想掌握其重要的基本原理,就必须掌握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生物知识点(15篇)初一生物知识点1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动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植物通过气孔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进行呼吸);人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植物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追猎物,含差草叶片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植物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崽:(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局部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按照用(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5.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外表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外表)。

7.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局部。

它的外表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0.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根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食物),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无机盐)。

1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细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初一生物知识点2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

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发芽率到达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局部,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

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初一生物知识点3一、种子的结构(79-86页):保护内部结构。

菜豆种子子叶:片,肥厚,储存。

胚芽:发育成和。

胚轴:发育成连接和的局部。

胚根:发育成。

:和果皮紧贴在一起,保护内部结构:贮存营养物质玉米种子子叶:片,不肥厚,转运营养物质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局部。

胚根:发育成根。

2.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局部,由、、、构成。

3.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有和。

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储存营养物质,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2片,储存营养(见教材第80页的表)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2片子叶,无胚乳,多为网状脉。

如:蚕豆、花生、菜豆。

4.被子植物分为植物:种子的胚具有片子叶,胚乳,多为脉。

如:水稻、小麦、玉米。

二、种子的萌发(88-93页)自身条件:种子胚是的、的,种子不在状态。

1.种子萌发的条件外界条件:、和。

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

3.实验:探究萌发的外界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抽样检测)。

三、植株的生长(96-100页)1.幼根的生长:(1)根尖的根本结构和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局部向外突出形成,扩大了与土壤接触的):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生长),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分生组织)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保护(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细胞体积的增大,即细胞生长2.枝条是发育成的。

3.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

(1)植株的生长需要、和。

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株的生长提供。

植株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的无机盐。

无机盐作用缺乏病症含氮的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叶片,植株含磷的促进幼苗的发育和的开放影响和的形成和发育,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含钾的使茎长得粗壮,促进的形成植株易四、开花和结果(103-106页)1.花是由发育而来的。

花梗连接、支持的作用花托萼片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花瓣:内有花粉,花粉内有精子:支持花药花蕊:接受花粉:连接子房和柱头外有子房壁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就会开花,花药承受后自然的裂开,散发出花粉。

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2)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见教材第103页)。

(3)精子与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

(4)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

花粉管穿过,进入,一直到达。

胚珠里面有,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完成后,、以及和纷纷凋落,唯有继续发育,最终发育为果实。

花柱和柱头→凋落雌蕊→果皮子房→种皮果实胚珠→胚种子→胚乳初一生物知识点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1、多莉羊的例子p55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那么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初一生物知识点5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梳理:由人类的起源到人的开展在讲“人类的起源和开展〞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什么?〞的问题,以此引导他们带着问题通过看书找出答案。

不一会儿,一个学生答复:“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其他学生也肯定了这个答案。

接着,我又问:“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学生作思考状,并急于了解答案。

我就让学生观看课本里现代类人猿的插图和屏幕上的投影片,让学生边观看边思考,并尝试答复以下三个问题:1.这些类人猿现在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2.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这是为什么呢?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对于第1题第1问,大局部学生能答复出“类人猿生活在森林或热带森林中〞。

其实,这就足够了,其潜在含义是:它们还是一类动物。

我稍加补充:大猩猩和黑猩猩生活在非洲,猩猩和长臂猿生活在亚洲。

学生对于第1题第2问答复得普遍比拟好,都能说出“群居生活〞“树栖臂行〞“以森林中的果实、嫩芽和昆虫等为食〞。

对于第2题,学生普遍对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答复得比拟好,有的答“它们生活的森林已被破坏〞,有的答“人类对类人猿乱捕滥杀〞,个别学生还能答复出“环境污染〞等原因。

而对于人类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学生们普遍答复得不理想。

此时,我那么向学生做进一步解释:“人类具有创造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首先是制造工具。

〕的本领,使得人类能够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满足生活需要,医疗水平的提高,也使人们的自身保健能力不断加强。

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对于第3题,学生讨论发言更加热烈深入,你一言我一语,根本能归纳概括出人与类人猿的根本区别,如运动方式不同〔人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使用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只能使用自然工具,而人可以使用和制造各种复杂的工具〕;大脑发育的程度不同〔人的大脑较类人猿的兴旺得多,只有人有语言文字能力〕。

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学习,层层递进,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领会了人与类人猿〔动物〕的本质区别。

在顺利解决上述问题的根底上,我抓住契机,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为什么人类和类人猿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而进化到今天却成为完全不同的两类呢〞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表现出强烈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此时。

,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并提出两个问题:1.东非大裂谷地区原有的森林变成了草原,这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2.在东非大裂谷地带为什么会发现这么多的早期人类化石?学生通过分析第1个问题,认识到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不同环境中的森林古猿向不同的方向〔类人猿和人类〕进化。

类人猿这一支因为环境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仍然过着同其祖先一样的热带丛林生活,而人类这一支却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走向了演化的艰难历程。

学生通过分析答复第2个问题,认识到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因为环境巨变,导致一些森林古猿向人类方向进化。

科学家通过发现化石,证明了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在学生搞清楚人类进化的原因和证据以后,我继而又发问,“森林古猿在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艰难在何处?进化历程又是怎样的?经历了哪些必不可少的阶段?〞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找出关键环节,概括并描述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

经过这样的引导提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认真分析归纳,根本能概括出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因为森林消失,一些森林古猿被迫离开树木生活。

它们首先学会直立行走,使前肢〔上肢〕解放出来,迸而又学会使用和制造简单的工具。

它们后来学会用火,改善了食物,促进了脑的发育。

随着交往合作时机的增多,又逐渐产生了语言。

它们的脑越来越兴旺,语言越来越丰富,并能制造复杂和精巧的工具,从而使适应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这就是我们现代的人类。

在学生们答复人类进化历程的艰难时,语言太零碎,表达的很不理想。

他们说着说着,就朝着积极有利的方向说开来,好似人类进化是非常顺利、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

针对学生这种浅薄的认识,我依次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请他们分析思考:1.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这一支,原有的森林大量消失,导致其生存环境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提示学生从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入手分析。

〕2.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主要是为了什么?这更多的是被环境逼迫的,还是古人类自己非常愿意这样去做的?3.古人类在同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适应者多还是不适者多?对这三个问题,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讨论交流,大都能领悟出人类进化历程之艰难。

此时,我又做进一步的归纳、分析:一些森林古猿之所以能进化成人,固然与环境恶化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它们在恶化了的环境面前,努力同大自然抗争,想方设法、竭尽所能地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以确保自己能在猛兽环伺、风雨无常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