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3)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搜集、分析、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史料分析、课堂提问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以印度为例,让学生了解殖民统治对当地人民的影响,以及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和后果;
4.通过分析印度独立运动,让学生认识到殖民统治最终会导致被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和反抗。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1.殖民活动为什么会发生在近代?它与之前的殖民扩张有何不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3.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勇于批判、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感受历史的伟大与悲壮,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同时,通过分析殖民活动及其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冲突与痛苦,从而培养他们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3.认识殖民统治对被殖民地的影响,以印度为例进行分析;
4.掌握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本节课通过对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深入讲解,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2.结合实际生活:本节课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殖民活动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相关历史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历史背景。
2.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中的矛盾冲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2.通过对殖民活动及其影响的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殖民主义的恶劣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认识殖民主义与种族主义之间的危害,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殖民活动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代殖民活动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认识殖民主义与种族主义之间的联系。
2.分析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对转移地和社会的影响,了解其对全球历史发展的作用。
3.通过对殖民活动及其影响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代殖民活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包括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历史事实、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与觉醒,以及殖民活动过程中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4.反思与评价深刻到位:本案例引导学生反思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历史事实,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反馈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内容与过程详细严谨:本案例详细讲解了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历程、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与觉醒以及殖民活动与人口跨地域转移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殖民活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同时,通过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历史事件、人物民活动对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殖民主义残余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3.成果展示: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PPT、展板等形式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交流。
(二)讲授新知
1.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历程:详细讲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过程,包括探险家的贡献、殖民政策的制定等。
2.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与觉醒:介绍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如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强调殖民统治的压迫性质。
3.殖民活动与人口跨地域转移:分析殖民活动过程中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如黑奴贩卖、华人出国打工等,探讨其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原因。
(四)总结归纳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单元设计单元名称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新课标为导向,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以人类的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为主题展开教学。
在具体教学中,以时空观念为框架,梳理出印欧人早期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路线和区域;以史料实证为手段,分析印欧人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本课采取问题式教学,通过系统的问题链,将知识建构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本单元为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文化认同》的第六课,第七课和第八课。
新课标对第三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本课介绍了古代社会公元前的印欧人大迁徙和公元后的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基本概况,重点突出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形成文明程度更高、异彩纷呈的新的区域文化。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2.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把历史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高二学生,他们对历史学习有兴趣,自学能力强。
经过高一的历史学习,观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
但由于本课时间跨度大,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涉及的民族、地区多,知识信息量大,这部分内容对没有充分的涉猎和阅读的高中学生来说相对较远,是有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在研读史料中理解主干知识,感悟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学习本课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而且是有志于参加历史学科等级考试的学生,因此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能力都有比较高的水平;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同时,经过对必修下册的学习,学生对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优秀教学案例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案例背景
在高二下学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中,我们探讨了殖民主义时期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殖民活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中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特定的讨论话题,例如殖民活动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例子等。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每个小组需要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我将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突出殖民活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以及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性。
3.场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殖民时期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的问题导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讲授殖民活动和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时,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探讨殖民活动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现象,培养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视频导入:以一段反映殖民时期西方列强侵略扩张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视频资料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故事引导:在讲授殖民活动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时,引入一些真实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在情感上更容易产生共鸣,引发他们对殖民活动的思考。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评价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3.通过对殖民国家的殖民政策调整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殖民活动对殖民地和母国的影响。
4.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殖民扩张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殖民地人民是如何反抗和斗争的?”
2.提问:“你们对殖民扩张有什么了解?殖民扩张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讲授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殖民国家,分析其殖民扩张的过程、影响及其政策调整。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各小组汇报成果,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从中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殖民扩张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认识到殖民活动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历史影响。
3.运用史料实证法,使学生了解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使其能够将殖民扩张放入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理解和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殖民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其对殖民地人民的同情和理解。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五)作业小结
20232024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案)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的第二课,第三单元主要讲述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本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近代以来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活动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和亚洲华工的大量迁移。
本课承上古代人口迁徙,启下现代人口迁徙。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和“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第一子目讲述了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
第二子目讲述了英国殖民者对大洋洲的开发及其影响。
第三子目讲述了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目标】1.了解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了解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及其大洋洲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3.了解华工到美洲和大洋洲的背景和史实,认识华工对美洲和大洋洲开发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史实及影响。
难点: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展示《15—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和《世界人种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15—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和现在世界人种分布的原因。
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殖民扩张(1)概况: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结果:屠杀、奴役以及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2.族群变化(1)背景①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三四百年间,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5.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出一套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测试卷,用于检验自己对殖民活动和人口转移相关知识的掌握。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殖民活动和人口转移的跨文化研究报告,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殖民活动和人口转移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7.鼓励学生阅读与殖民活动和人口转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献,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到殖民主义、种族歧视等问题仍然存在,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观念。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尊重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倡导平等、包容、互鉴的文化交流。
本章节将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跨文化意识。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殖民国家或人口转移事件展开讨论。
2.讨论主题:如“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华工出国对个人、家庭和祖国带来了哪些变化?”等。
3.教师指导: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发表不同观点。
4.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教师点评并总结。
3.设计比较研究活动,让学生对比不同殖民国家的发展历程、政策及对殖民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公正态度,认识到殖民活动和人口转移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多元性。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4.分享与总结: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殖民主义概念、特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问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殖民活动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
3.合作探究,提升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殖民活动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殖民活动的影响。
4.实践活动,增强体验: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增强对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认识。
c.结合时事,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反对殖民主义,尊重和平等对待不同民族和文化。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代殖民主义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全球历史发展的影响,掌握近代主要殖民国家及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
2.掌握人口跨地域转移的主要原因、过程和影响,特别是对被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3.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殖民活动对世界历史进程的作用,评价殖民主义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
3.选择一个与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制作一份PPT展示,内容包括事件或人物的简介、影响以及自己的观点。
【教学设计】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中的一课。
本单元共3课时内容,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人口迁徙的全部内容。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本课主要学习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
人口迁徙带来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重构,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一是“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主要介绍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白人的涌入、土著印第安人的锐减、非洲黑人的迁入,各族群之间长期共同生活,彼此通婚,逐渐形成了新的混血族群;二是“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介绍了随着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展开,欧洲人大量移居大洋洲,原住民锐减,欧洲文化成为了当地的主流文化;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介绍了奴隶贸易被禁止后,殖民者大量掳掠华工出国,勤奋踏实的华工促进了美洲、大洋洲经济发展的同时传播了中华文化,唐人街遍布世界各地。
二、学情分析本课学习群体为选考历史学科,参与学科等级考试的高二学生,因此学生的学科兴趣、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历史思维和核心素养上都有一定的培养和提升。
同时,经过对《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学习,学生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人口迁移、全球化等概念有较清晰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标准3.3 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四、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引导学生梳理近代人口迁徙的表现,了解人口迁徙的多种形式,运用唯物史观解释殖民扩张与人口迁徙关系;2、利用历史地图形式对近代人口迁徙史事加以描述,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人口迁徙对各洲的影响;3、借助史料理解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史料辩证认识人口迁徙与文化的冲突、融入和认同,引导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博大人文情怀,增强跨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1)理解殖民活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2)分析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理解不同原因导致的人口转移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例如,在讲述殖民活动时,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欧洲国家在近代要进行殖民扩张?这对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哪些影响?”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殖民活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探讨人口转移的原因和影响
(3)文献阅读: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提高对历史事件、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课题研究: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基本脉络已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概念、背景等方面具备初步的认识。然而,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学生在深入理解殖民活动的具体过程、影响以及人口转移的原因、途径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6.教学评价设计: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课题研究等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图片展示和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殖民活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各国间的历史联系和相互依存。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在近代历史中所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设计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近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近代殖民扩张对人口迁徙的双重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认识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资料提出问题,探究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历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对人类移民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人口迁徙带来的文化挑战与认同,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
教学难点:人口和族群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的冲突、交融和认同。
教学方法:使用课件结合教材运用讲授法、问题探究法、阅读归纳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时空坐标回顾: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初步建立全球联系: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陆建立直接联系,打破文明区之间的孤立状态,使世界连城一个整体。
①人口的全球迁移。
②物种的全球交换。
(“哥伦布大交换”)③疾病的全球传播。
④商品的全球流动:传统的印度洋贸易与新兴的大西洋、太平洋贸易。
(2)改变世界格局: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初步形成。
①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
②非洲、美洲、亚洲(对中国的影响)的变化。
③欧洲的变化:推动欧洲的社会转型(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3)拓宽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讲授新课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14、15-18世纪)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的殖民扩张19末20初的殖民扩张背景①新航路开辟②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国家西、葡、荷、英、法英、俄、法、美等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扩张地区非洲、美洲沿海地区全球范围内扩张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张并不断深入内地扩张方式公开殖民抢掠、欺诈贸易、贩卖黑奴、种族灭绝、垄断商路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约:商品倾销、掠夺原料资本输出为主,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结果①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发展②给亚非拉带来灾难③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①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②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客观上促进亚非拉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3)组织课堂辩论赛,让学生针对殖民活动的影响、人口转移中的文化融合与冲突等话题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组与殖民活动和人口转移相关的历史图片,如“三角贸易”、“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等,引发学生对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转移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历史地图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3.教学步骤:
(1)介绍近代殖民活动的背景,如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大发现等。
(2)分析主要殖民国家的殖民政策及其对殖民地的影响。
(3)讲解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通过案例分析,阐述殖民活动与人口转移之间的关系。
(1)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评价内容涵盖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
(3)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让学生实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殖民活动和人口转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其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殖民活动与人口转移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评价: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让学生针对殖民活动与人口转移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观点,互相学习,提高合作能力。
2.讲解知识点: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殖民活动的特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殖民扩张与文化传播、人口迁移与文化交融等知识点。
3.分析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华人移民美国等,引导学生分析殖民活动和人口迁移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生动案例:通过讲述具体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殖民活动和人口迁移对个体命运的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在探讨中碰撞思维,分享观点,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3.创设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相关纪录片、展示历史图片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
3.案例与互动:在板书右侧,列出讨论的案例和互动环节,以图表、关键词等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参与。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将:
1.提前规划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性和层次感。
2.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
3.适时更新板书,保持与教学进度的同步。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区域转移+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区域转移学案课前学习完成预习任务:阅读课本,完成白本的填空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任务一:认识“混血民族痛苦诞生”的历程问题一: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拉丁美洲族群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材料一:病毒的侵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濒临灭绝的印第安社会的组织与文化。
很多活下来的土著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拋弃了自己。
一些人转而相信欧洲牧师;一些人“勇气全失,表情沮丧,如惊弓之鸟”;一些人开始酗酒,甚至自杀。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材料二:殖民者肆意破坏印第安人的庙宇、神殿、焚毁偶像、壁画、手稿等珍贵文物,在印第安人文明的废墟上建造起一座座教堂……到1531年,传教士在墨西哥使超过一百万人的印第安人皈依。
……奴隶被用强迫和暴力从非洲买来,与他们的亲人和民族断绝联系,这些被连根拔起的奴隶在新环境中还要遭受精神和文化上的折磨。
——林被甸、董经胜著:《拉丁美洲史》,人民出版社材料三:图片印刷不清,可看ppt图片(图片)材料四:正如亚历山大·洪堡(1769--1859,德国科学家,曾在美洲进行长期考察)所说:“最粗野、受教育最少、毫无教养的欧洲人也感到自己要比新大陆出生的人高一等。
”美洲一位学者也写道:“克里奥尔人和半岛人互相厌恶的迹象十分明显,无法否认; 也十分普遍,不能忽视。
——改编自韩琦《论西属美洲克里奥尔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局限性》《世界近代史研究》2017年12月问题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混血民族诞生中“痛苦”的理解材料一拉丁美洲白人知识分子时间主要观点墨西哥西古恩萨·伊·贡戈拉17世纪中墨西哥人同埃及人一样,创造了最古老的历史委内瑞拉马努埃尔瓜尔何塞•玛利亚•埃斯帕尼亚1797年明确要求贸易自由、平等、财产权和人身保护权。
强调“各省区全体居民生来一律平等,力主白人、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人种像亲兄弟那样和睦相处、平等以待。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1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设计授新一、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形式1、原因2、形式师:出示材料及问题材料一从17世纪起,英国步西班牙的后尘,开始在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
1607年,伦敦公司依据国王的“特许状”建立了詹姆斯城,从而揭开了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序幕。
英属北美殖民地居民大多数来自英、法、德、荷等国,他们有的是为了逃避本国政府迫害和天灾人祸,有的是为了追求信仰自由和美好生活。
移民凭借武器和物质上的优势,驱逐或屠杀印第安人,强夺其土地。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百度文库材料二教材中黑奴贸易图片材料回答: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形式。
生:分组讨论回答,师予以纠正,归纳如下:1、原因(1)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西欧各国政府大力支持。
(2)西欧移民为了逃避政治迫害,大多逃亡到北美。
(3)黑奴贸易把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各个殖民地。
(4)为了开拓海外殖民地,西方列强掠卖人口。
(5)19世纪末,拉美很多国家都鼓励外国移民进入。
2、形式(1)自发移民,如英国大批清教徒逃亡北美进行开拓。
(2)被迫移民,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活动,如进行黑奴贸易。
师:出示上图地图材料生:依据材料回答特点:1.由欧洲迁往北美、大洋洲,由发达地区迁往落后地区。
学法指导:对学生进行材料题解析的方法训练和解题技巧点拨。
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从课本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学生进行史料解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口头表达等诸多能力的训练。
对学生回答问题给与激励性的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分层次、多角度分析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形式,归纳总结结论。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材料分析,总结出观点。
锻炼学生的史料解析、知识迁移的能力,适应高考需要。
对学生进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培养。
教学设计1: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目标】通过印第安人的骤减,尤其是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明确为了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家野蛮掠夺资源从而导致殖民掠夺的现象;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美洲种族结构变化、大洋洲人口变化的时期、华工出国的背景等让学生明确时空观念;通过对教材中的“历史阅读”、“学思之窗”等材料的解析并结合教材相关人口数据,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从华工的悲惨命运中看到中国人的吃苦耐劳品质,从华工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看到炎黄子孙永恒不变的中华情。
【教学重点、难点】殖民掠夺与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原因和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世界人种分布最多的区域是哪些?”学生回答“美洲、大洋洲、非洲”问“为什么这些地方人口分布复杂?”答“殖民活动导致的”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图”,让学生思考当今世界的主要人种及其分布)教授新课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互动一:观看PPT“美洲文明的分布图”和《新全球史》中对阿兹特克文明的介绍(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美洲文明的发达程度,并分析这一文明在16世纪戛然而止的原因)提问:什么事件导致了这种局面被打破?回答“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殖民活动”提问“为什么会出现殖民活动呢?”回答“掠夺资源、积累资本”总结:通过殖民掠夺,欧洲人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积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是野蛮掠夺的结果,造成大量印第安人遭受奴役,而且由于长期与世隔绝,印第安人缺乏来自殖民者携带的病菌侵害,大量印第安人因此丧命。
然而,殖民活动并不会因为印第安人的减少而停止,殖民者又盯上了新的劳动力——黑奴。
互动二:三角贸易过程图(设计意图:通过对“三角贸易”的分析让学生看到这一过程对不同地域的影响)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张图来分析三角贸易的过程,并且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谁获益最多?谁损失最大?谁最痛苦?回答:略总结:欧洲殖民者在这个过程中获益最大,继续为资本的扩张积累财富;非洲损失最大,近一百年的时间非洲损失一亿人口,深刻改变非洲的人口结构;而运往美洲的黑奴则是最痛苦的一方。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近代殖民活动的影响。
2.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基础知识点,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形式、移出地区与移入地区、人口跨地域转移的特点、影响等。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4.历史解释:对已经掌握的史料进行分析,形成独立、正确的认识。
5.家国情怀:学习近代殖民活动的过程中,结合中国近代史被侵略的历史,培养爱国情怀,提升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影响。
难点: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影响。
【教学方法】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提前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所学知识新课讲授: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1)“新大陆”被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屠杀、奴役印第安人(2)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3)殖民者从非洲贩卖黑奴到美洲2.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出现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成为美洲的主要居民形成美洲国家不同的人口结构3.族群变化对文化的影响课堂探究,依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族群对文化的影响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
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
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美]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张森根等译《现代拉丁美洲》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二、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1.英国的殖民活动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19世纪,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大量英国移民涌入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大批来自欧洲、美洲和中国的淘金者蜂拥而至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近代华工出国的原因(1)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限制,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2)为生计所迫(3)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2.华工与美洲的开发在美国,华工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安德鲁·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作为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 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州、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教学理念和目标】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版)》要求,体现历史
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通过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教学中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进行“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培养。
突出华工为美洲及大洋洲开发作出的贡献,理解华人在传播民族文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华工的悲惨命运中看到中国人的吃苦耐劳品质,从华工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看到炎黄子孙永恒不变的中华情,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历史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的第2 课时。
第三单元共三课时内容,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人口迁徙的全部内容,叙述了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创造出地域文化。
本课的内容涉及的是近代部分,上承古代,下启现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通过介绍并分析西方殖民者对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等地的殖民侵略带来的人口转移情况,认识族群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的冲突、交融与认同。
由于转移人口的身份和转移方式的不同,转移人口和原住民之间的文化关系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认同模式。
【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本课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而且是有志于参加历史学科等级考试的学生,因此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能力都有比较高的水平;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同时,经过对必修下册的学习,学生对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和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引导学生梳理近代人口迁徙的表现,了解人口迁徙的多种形式,运用唯物史观解释殖民扩张与人口迁徙关系;
2、利用历史地图形式对近代人口迁徙史事加以描述,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人口迁徙对各洲的影响;
3、借助史料理解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史料辩证认识人口迁徙与文化的冲突、融入和认同,引导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博大人文情怀,增强跨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4.在答疑环节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的变化。
难点:人口和族群的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的冲突、交融和认同。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引用地图及图片材料,引导学生把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放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学习,直观的理解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
本课充分利用教材、教师用书和历史地图册中的文字材料及图片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全球的人口迁徙带来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重构,新的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本课内容主题突出,浅显易懂、知识点脉络清晰,引用材料丰富多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但是学生活动设计还不充分。
另外,由于习题包要求选择高考题,以往的高考题和统编教材的重点难点契合度不高,略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