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灌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课程设计最终(1)1

合集下载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

明渠均匀流:指渠道断面形状、尺寸、渠底坡降、糙率都沿水流 方种向水不流变流,态则称任明一渠断均面匀的流水。深一h般0,渠流道速为v人,工流开速挖分,布水都流不流变态,为此 明渠均匀流。
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 C
R
i



1

21
R3i2
n
(米 3/秒)
(Q V L V ) tt
进行试算(三次确定后,可在坐标纸上绘图 Q~f(h),根据 Q 确定 h)
求得 h=1.19
流速校核
V 不淤=0.25m/s<V Q =0.726m/s<V 不冲=0.8m/s (满足要求)
渠深=设计水深+安全高=1.19+0.41=1.6 米 (一般要求安全高大于 0.2 米)
加大流量校核 经计算水深不超堤顶高<1.6 米
进口段
导水墙—也称上游翼墙,有八字形、圆弧形、矩形等进口形式,起导入水 流作用。(浆砌石、砼等材料)
铺盖—即闸前护底(浆砌石、砼材料) 闸底板 (砼、浆砌石等材料)
闸墩 ——闸室分孔和安置闸门用
闸室
闸门——挡水和控制水量和水位用(木、砼、铸铁、钢闸门)
边墩——挡土和支承闸门
工作桥——提升和关闭闸门工作以及栓修闸门用(一般为砼排架结构)
求:b,h
假定:b=1m,设 h=1m
W (b mh)h =2.5 m2
X b 2h 1 =4.8 m
R

W
=0.52,将有关参数代入 C

1
1
R6
或查表得
X
n
15
C

1
R
1 6
=35.82

灌溉与排水技术课程设计

灌溉与排水技术课程设计

灌溉与排水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土壤水分、作物需水量及灌溉排水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的灌溉设备及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灌溉方式的优缺点。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农业灌溉与排水现状,认识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灌溉与排水知识,分析实际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灌溉与排水系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农业灌溉与排水数据,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灌溉与排水技术,培养对农业水利工程的兴趣,激发探究农业科技的热情。

2. 学生能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水利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生物基础知识,对农田水利工程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基本原理- 土壤水分与作物需水量关系- 灌溉与排水的相互作用2. 常见灌溉设备及工作原理- 水泵、渠道、喷灌、滴灌等设备- 设备选型与适用条件3. 灌溉方式及其优缺点- 地面灌溉、喷灌、滴灌、微灌等- 各自适用范围及效果对比4. 农业灌溉与排水现状-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状况- 灌溉与排水工程案例分析5.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节约用水技术措施- 水资源保护政策及法规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简单的灌溉与排水系统- 分析实际农田水利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灌溉与排水技术的基本原理第二课时:常见灌溉设备及工作原理第三课时:灌溉方式及其优缺点第四课时:农业灌溉与排水现状第五课时: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六课时: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某引水灌区规划及初步设计(农水课程设计)

某引水灌区规划及初步设计(农水课程设计)
–采用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方式 –根据最小灌水率和加大系数求渠道最小流量、加大流 量
• 2、渠道水位推算
–控制点的选择 –确定灌区取水方式
• 干渠闸前设计水位与灌溉季节外河水位比较。
• 3、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迭代或试算方法
(四)排水沟设计
• 1、排渍、涝流量计算
–平均排除法确定排涝流量
• 2、排水沟水位推算
贡河引水灌区规划及初步设计
设计任务
• (一)灌溉制度河灌水率图设计
– 1、水稻采用列表法
• 建议采用EXCEL
– 2、棉花采用图表法
• 注意采用次降雨量(连续降雨作为一次)作为计算依据
– 如连续3天降雨,分别为3、12、9,其次降雨量为24面mm,次有效利用系 数为0.9,可认为是在降雨量最大日的一次降雨。
–计算排水临界期的排渍、排涝水位, –临界期外河水位进行比较,检查是否满足自排要求 –若不能满足,需要采取的措施
• 3、排水支沟纵横断面设计
(五)建筑物统计
• 干、支渠渠系建筑物统计
– 如闸、渡槽、跌水、桥梁等
提交成果
• 1、规划设计报告一份;
–格式要规范 –图、表要有编号、表头和图名
• 编号唯一 • 表内的文字、数字字号比中文小一号。 • 计算公式要列出,公式中各项参数亦加以说明。
• 2、规划图一张 •
报告提纲
• 一、项目概况与必要性分析
– 1.自然概况 – 2.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3.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二、规划设计标准 • 三、灌溉制度设计 • 四、灌排系统规划
– 1、骨干灌排系统 – 2、田间工程
• 田间渠系布置
– 毛渠、、灌排系统建筑物规划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能够分析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灌溉和排水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掌握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3)了解我国灌溉和排水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灌溉和排水问题;(2)具备灌溉和排水工程的基本设计和实施能力;(3)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和处理灌溉和排水相关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农业水利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尊重和重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灌溉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灌溉制度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3)灌溉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1)排水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3)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3.我国灌溉和排水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用于分析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问题;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灌溉和排水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进行灌溉和排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的教学资源安排如下:1.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灌溉和排水相关知识,拓宽视野;3.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灌溉和排水工程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用于进行灌溉和排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灌溉课程设计

灌溉课程设计

灌溉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灌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灌溉对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灌溉的定义和作用。

2.掌握灌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我国灌溉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4.能够运用灌溉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分析灌溉系统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灌溉对农业和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灌溉的定义和作用:介绍灌溉的概念,解释灌溉对农业的重要性。

2.灌溉的基本原理:讲解灌溉的原理,包括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灌溉制度等。

3.灌溉方法:介绍常见的灌溉方法,如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4.我国灌溉发展现状和挑战:讲解我国灌溉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强调合理灌溉的重要性,讲解如何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条件进行灌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灌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灌溉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灌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灌溉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灌溉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灌溉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灌溉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灌溉实验所需的设备,如喷灌机、滴灌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灌溉过程。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灌溉信息,以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灌溉毕业课程设计

灌溉毕业课程设计

灌溉毕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灌溉原理,理解不同灌溉方式的优缺点;2.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灌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 使学生掌握灌溉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灌溉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共同完成灌溉系统的设计;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GIS、遥感等)进行灌溉资源调查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课程设计,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在灌溉领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灌溉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灌溉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灌溉方式分类及特点- 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 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2. 我国农业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 主要灌溉技术与设备- 灌溉水资源现状与分布- 现代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3. 灌溉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 灌溉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灌溉系统设计的主要参数- 灌溉系统设计流程及案例分析4. 灌溉资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灌溉水资源调查方法- 利用GIS、遥感技术进行灌溉资源分析- 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5.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 项目分组与任务分配- 团队协作技巧与方法- 沟通表达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灌溉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第二周:我国农业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三周:灌溉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第四周:灌溉资源调查与分析方法第五周: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完成灌溉系统设计项目教材章节关联:《农业水利工程》第三章:灌溉与排水《现代灌溉技术》第二章:灌溉系统的设计《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第四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规划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掌握灌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水库灌区灌溉渠系设计说明书

水库灌区灌溉渠系设计说明书

一、基本资料××水库是以灌溉为主的综合利用工程,总库容 1.25亿m3。

电站为灌溉期发电的季节性电站,整个灌区利用发电后的尾水进行灌溉。

尾水渠渠底高程576.5m。

1.灌区范围及水资源概况××水库灌区位于××以东,大桥河以西,大金河以南的黑峪岭北坡,地形南高北低,海拔500~600m,地面坡降1/250~7/1000,由于发源于黑峪岭北麓的七条大金河支流(包括××,发新河,李家河,西沙河,东沙河,木桥河)的切割作用,使得该区从东到西,川原相间,起伏不平。

灌区土地面积约39.5万亩,其中包括河谷滩地面积。

土地利用系数0.74。

灌区内地表水资源由于地形,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于全部利用,只能通过可能的工程措施来利用一小部分。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灌区分为河谷阶地和山前洪积扇两种地貌类型;河漫滩潜水埋深10m左右,含水层为砂、砂砾石厚3~30m,山前洪积扇潜水埋深20~30m,含水层为含泥沙的砂砾石层,厚10~20m,地下水质良好,矿化度为0.2~0.5g/L,p H值为 6.5~8,适于灌溉和人畜用水。

2.灌区土壤地质概况在洪积扇上,地表岩性为冲积,洪积的次生黄土和亚黄土,土层厚度随地形而异,一般为5~15m,河滩地冲积土层厚度1m。

以下为砂石层。

沿山坡地带土壤为沙壤土,洪积扇中部为中壤土,河谷川地为重壤土,土壤物理性质见下表:灌区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类别 田间持水量(占土体%)容重(g/cm3)沙壤土17~25 1.5~1.55中壤土23~32 1.37~1.49重壤土 30~42 1.35~1.38沿山坡地带,表面沙土覆盖,厚5m左右,以下有2m多的砂石层,再下就是较为坚固的基岩,在李家河左岸及西沙河右岸均有岩石出露,东沙河西支流端头也有岩石出露,东沙河之间为原土。

沙土覆盖约4m,其他地方土层顺山坡逐渐增加。

3.水文气象概况××王庄站实测多年平均流量9.09 m3/s,最枯流量0.7 m3/s;年平均含沙量35.2kg/ m3。

水利灌溉典型工程设计方案

水利灌溉典型工程设计方案

水利灌溉典型工程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

这些工程旨在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种典型的水利灌溉工程设计方案。

二、工程概述本设计方案旨在设计一个典型的水利灌溉工程,以满足当地农田灌溉的需求。

该工程将建在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并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以提高灌溉效率。

该工程的设计将考虑到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三、工程设计1、灌溉系统设计本工程将采用喷灌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

喷灌适用于大面积的农田,而滴灌适用于小面积的农田。

为了确保灌溉效率,将使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来监测灌溉水的使用情况。

还将使用智能灌溉系统,根据作物的需求和环境条件来控制灌溉水量。

2、水源和水库设计本工程将使用当地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为了确保灌溉水源的充足,将建设一个大型水库来储存多余的水。

该水库将根据灌溉需求和水位来调节水库水位。

还将建设一系列小水库和池塘,以提供额外的灌溉水源。

3、泵站和水渠设计为了将水源输送到农田,本工程将建设一个大型泵站。

该泵站将使用高效的水泵来抽取水源,并通过水渠将其输送到农田。

水渠的设计将考虑到水流速度、渠道坡度和渠道材质等因素。

还将建设一些小型泵站和机井,以提供额外的灌溉水源。

四、环境保护本工程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

例如,在建设泵站和水渠时,将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还将定期进行水库和渠道的清理和维护,以防止水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水资源管理本工程将采用水资源管理的理念。

例如,在建设灌溉系统时,将考虑到如何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

还将定期进行水资源的使用和水质监测,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六、经济效益本工程的建设将带来经济效益。

例如,通过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还可以通过管理和维护水利灌溉工程,获得长期的收益。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h
dh
h2
dh
将 (b mh)h 代入上式,整理得:
b mh m - 2 1 m 2 0 ,进一步整理, h
得: b 2( 1 m 2 m) h
所以,最优水力断面宽深比: b 2( 1 m 2 m) ,或 b 2h( 1 m 2 m) ,对于矩
13
三、渠道横断面设计
(一)设计类型 1、渠道已建成
已知:b,h,m,i,n,求渠道通过的流量
Q C Ri
2、求渠道通过建筑物时,改变纵坡,减少过 水断面积时,校核纵坡i 如渡槽等
3、已知Q,m,i,n,求b,h ,主要设计类 型
14
(二)采用试算法求渠道的横断面
已知:Q=3m3/s,m=1.5,n=0.025(±渠),i=1/1000
2)输水配水系统:
把渠道分为五个等级: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其中, 总干渠、干渠、支渠输水;斗渠、农渠配水。
3)田间渠道系统:农渠、毛渠、灌水畦
通常是:干、支、斗、农、毛。大的有总干渠,较小的有灌水畦
4)排水泄水系统:干、支、斗、农、毛沟 2、分类:
从结构上分:明渠、暗渠 按建筑材料分:土渠、砖石砌渠、砼渠、水泥管 按开挖方式分:挖方渠道、填方渠道
进口段
导水墙—也称上游翼墙,有八字形、圆弧形、矩形等进口形式,起导入水 流作用。(浆砌石、砼等材料)
铺盖—即闸前护底(浆砌石、砼材料) 闸底板 (砼、浆砌石等材料)
闸墩 ——闸室分孔和安置闸门用
闸室
闸门——挡水和控制水量和水位用(木、砼、铸铁、钢闸门)
边墩——挡土和支承闸门
工作桥——提升和关闭闸门工作以及栓修闸门用(一般为砼排架结构)

灌溉渠系系统的规划布置

灌溉渠系系统的规划布置

灌溉渠系系统的规划布置灌溉排水系统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完整的灌排系统主要包括取水枢纽,各级输、配水渠道,各级排水、泄水沟道,灌区或圩区内部的蓄水工程(库塘或湖泊),各种田间工程(包括地面、地下灌排网)以及灌排渠系上的建筑物等,如图8-3所示。

图8-3 灌溉排水系统一、灌溉类型及灌排系统的典型布置形式由于地形、水文、土壤和地质等自然条件不同,国民经济发展对灌区所提出的要求不同,各灌溉区灌排系统的布置形式也是不同的。

按地形条件,灌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①山区、丘陵区型灌区;②平原型灌区;③圩垸型(滩地、三角洲型)灌区。

下面以地形分类为主,适当结合其他条件,讨论山区、丘陵灌区的特征及其灌排系统的布置形式。

山区、丘陵灌区的特征及其灌排系统的布置形式如图8-4所示。

图8-4 山区、丘陵区灌排系统的布置形式这类灌区的地形一般比较复杂,岗冲(冲击沟谷)交错,起伏剧烈,坡度较陡。

耕地大多为坡地与梯田,位于分水岭、沟谷、河流之间,分布比较分散,很少有大片集中的平坦土地,而且山区、丘陵区的耕地高程较高,往往需从河流上游远处引水灌溉。

所以,山丘区灌溉渠道的特点,一般是位置较高,渠道弯曲,渠线较长,渠道深挖和高填方多,渠道石方工程和建筑物亦多,而且地形条件是确定渠线布置的主要因素。

另外,由于渠道较多地行经高填方、山坡风化土质和风化岩层地带,渗漏比较严重;且在暴雨季节,山洪可能入侵渠道,使之坍塌决口,影响附近农田村庄的安全。

同时山丘区多塘堰和小型水库,可以拦蓄当地地面径流与引蓄河流径流,故山丘区的渠道,还往往与塘库相连接,形成长藤结瓜式的水利系统。

在山区、丘陵地区,干、支渠的布置主要有下列两种型式。

1.干渠沿等高线布置干渠沿灌区上部的边缘布置,以求控制全部灌溉面积,此时支渠则从干渠的一侧引出。

这种布置形式的地形条件,一般是位于分水岭和山溪或河流之间,呈狭长形,地面等高线大致与河流方向平行,灌区内的山溪、河流常用做排水干、支沟道。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第一节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一、任务1、供水、引水、配水要求:对水源供水状况进行调节对水位、水量有控制,调节能力控制流速,使渠道达到防冲,防淤二、系统分类1、组成:1)水源和引水部分:水源:水库、湖泊、河流、井、泵建筑物:要求有调节、控制能力(闸、坝、抽水站)2)输水配水系统:把渠道分为五个等级: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其中,总干渠、干渠、支渠输水;斗渠、农渠配水。

3)田间渠道系统:农渠、毛渠、灌水畦[qí]通常是:干、支、斗、农、毛。

大的有总干渠,较小的有灌水畦4)排水泄水系统:干、支、斗、农、毛沟2、分类:从结构上分:明渠、暗渠按建筑材料分:土渠、砖石砌渠、砼渠、水泥管按开挖方式分:挖方渠道、填方渠道三、渠道系统布置1、布置原则:总的来说,要求投资少、效益大、渠线尽可能小,输水速度快、沿线地质无严重渗漏或坍塌现象2、平原布置为例,说明其布局原则,见教材3、布置:田间渠道系统一般为沟、路、渠相邻或相间布置。

第二节渠道系统设计流量的确定渠道设计流量是渠道所控制灌溉范围内农作物的灌溉净流量和渠道损失流量之和,即:Q设=Q净+Q损一、渠道净流量1、Q 净 = q 次大 A (立方米/秒)q 次大 :灌区次大灌水率 (米3/秒/万亩), A :灌溉面积(万亩)2 、Q 净= m1A1 + m2A2 +…/ 86400t (立方米/秒)或: 式中:M 综—综合灌溉定额(米3/亩), T —作物允许灌水延续天数。

二、渠道损失流量四、渠道的加大流量和渠道的最小流量1、加大流量:当灌溉区的灌溉面积扩大或出现特大干旱或上游渠道出现失事情况Q 加大=Q 设(1~1.3)2、渠道最小流量:当灌溉区某一种作物需灌溉或某一支渠需灌溉 Q 最小=0.4Q 设渠道一般都应考虑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 第三节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一、渠道横断面的设计100净损Q L Q ⨯⨯=σ (米3/秒)L :渠道长度σ:每公里长渠道渗水损失占所通过净流量的百分比,根据土壤性质确定mQ D净=σ (σ、D 、m 值见教材) 2、通过测定损失直接确定渠道设计流量 设净=Q Q η三、渠道设计流量损净设=Q Q Q + (大型) 或:η净设=Q Q (中小型)t86400⋅⋅A M Q 综净=T i i i 64.8m q ⋅α=(一) 断面形状1、按几何形状和材料分为:梯形(大多数土渠)、矩形(砼渠、石渠)、半圆形(砼渠)2、按开挖宽深比:窄深式:挖方省、占地少、渗漏小、但渠床不稳,施工不便宽浅式:渠床稳定,施工容易,水流稳定但占地多。

水库灌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课程设计

水库灌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课程设计

梅河水库灌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初设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目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1.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规律。

3.对学生进行灌溉工程规划布置与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使用技术资料(包括基本资料获取、正确使用标准与设计规范、合理选取计算参数、灵活运用计算公式)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二. 基本资料梅河水库是以灌溉、供水结合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总库容1.25亿立米。

电站为灌溉期发电的季节性电站,整个灌区利用发电后的尾水进行灌溉。

尾水渠`渠底高程为576.5m。

2.1.灌区地貌及水文水资源概况梅河水库灌区位于梅河以东,大桥河以西,大金河以南的黑屿岭北坡,地形南高北低,海拔500~600m, 地面坡度1/250~1/1000,由于发源于黑屿岭北坡的七条大金河支流的切割作用,使该区从东到西,川原相间,起伏不平。

灌区土地面积约39.5万亩, 土地利用系数0.74。

灌区内地表水资源由于受地形,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全部利用,只能通过可能的工程措施利用一小部分。

灌区作物种植情况与1982—1998年降雨资料见附表。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灌区分为河谷阶地和山前洪积扇两种地貌类型;河漫滩潜水埋深10m 左右,含水层为砂、沙砾石,厚3~30m, 山前洪积扇潜水埋深20~30m,含水层为含泥的砂砾石层,厚10~20m。

地下水质良好,矿化度为0.2~0.5克/升,PH 值为6.5~8, 适于灌溉与人畜用水。

水库灌区灌溉渠系设计说明书

水库灌区灌溉渠系设计说明书

一、基本资料××水库是以灌溉为主的综合利用工程,总库容 1.25亿m3。

电站为灌溉期发电的季节性电站,整个灌区利用发电后的尾水进行灌溉。

尾水渠渠底高程576.5m。

1.灌区范围及水资源概况××水库灌区位于××以东,大桥河以西,大金河以南的黑峪岭北坡,地形南高北低,海拔500~600m,地面坡降1/250~7/1000,由于发源于黑峪岭北麓的七条大金河支流(包括××,发新河,李家河,西沙河,东沙河,木桥河)的切割作用,使得该区从东到西,川原相间,起伏不平。

灌区土地面积约39.5万亩,其中包括河谷滩地面积。

土地利用系数0.74。

灌区内地表水资源由于地形,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于全部利用,只能通过可能的工程措施来利用一小部分。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灌区分为河谷阶地和山前洪积扇两种地貌类型;河漫滩潜水埋深10m左右,含水层为砂、砂砾石厚3~30m,山前洪积扇潜水埋深20~30m,含水层为含泥沙的砂砾石层,厚10~20m,地下水质良好,矿化度为0.2~0.5g/L,pH值为 6.5~8,适于灌溉和人畜用水。

2.灌区土壤地质概况在洪积扇上,地表岩性为冲积,洪积的次生黄土和亚黄土,土层厚度随地形而异,一般为5~15m,河滩地冲积土层厚度1m。

以下为砂石层。

沿山坡地带土壤为沙壤土,洪积扇中部为中壤土,河谷川地为重壤土,土壤物理性质见下表:灌区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类别 田间持水量(占土体%)容重(g/cm3)沙壤土17~25 1.5~1.55中壤土23~32 1.37~1.49重壤土 30~42 1.35~1.38沿山坡地带,表面沙土覆盖,厚5m左右,以下有2m多的砂石层,再下就是较为坚固的基岩,在李家河左岸及西沙河右岸均有岩石出露,东沙河西支流端头也有岩石出露,东沙河之间为原土。

沙土覆盖约4m,其他地方土层顺山坡逐渐增加。

3.水文气象概况××王庄站实测多年平均流量9.09 m3/s,最枯流量0.7 m3/s;年平均含沙量35.2kg/ m3。

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题目名称: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班级:20 级水利水电专业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 年月日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1.基本资料1.1灌区基本情况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

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20m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Q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林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 1.2×108m3,总库容 2.3×108m3。

Q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 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1.2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1-1及表1-2。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2013-12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2013-12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2013-12《灌溉排⽔⼯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范⽂波编写2013年12⽉某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第⼀部分总体设计思路第⼀步:供⽔量计算,以⽔定地。

确定规划⾯积。

第⼆步:灌区主要作物灌⽔率。

确定种植类型与⽐例,⽽后做出灌⽔率图,修订灌⽔率图,旱地作物⼀般q=0.25—0.5m3/(万亩s.),⽔稻⼀般q=0.4—0.6m3/(万亩s.)。

第三步:典型⽀取与⼲渠取⽔⼝流量推算。

第四步:典型⼲、⽀、⽃、农渠横断⾯计算第五步:典型⼲、⽀、⽃、农渠纵断⾯⽔位衔接。

第六步:典型⼲、⽀、⽃、农渠纵横断⾯绘图第七步:⽥间⼯程规划布置绘图。

第⼆部分主要步骤⼀、供⽔量计算(⼀)需⽔量计算1、种植⾯积说明拟订的种植结构,确定数量的依据。

总⾯积约3-10万亩。

以下为举例说明!!农场种植农作物⾯积及需⽔量计算表补充:1、净灌溉⾯积:灌⽔⾯积、净⾯积,需要灌溉得可以种植作物的⾯积。

净灌溉⾯积=⼟地有效利⽤系数(0.9-0.95)×灌溉⾯积2、灌溉⾯积:⽑灌溉⾯积、⽑⾯积,包括净灌溉⾯积与渠道、排⽔沟、道路、林带等在内的⾯积。

3、⾮灌溉⾯积:村庄、⽔塘和坟地等其他不进⾏灌溉的⾯积。

4、总灌溉⾯积:灌溉⾯积+⾮灌溉⾯积2、供需⽔量平衡验算农场供需⽔量平衡计算3、灌⽔模数与灌⽔率图修订可以在农⽥规划完成之后,计算出净⾯积,再计算灌⽔率。

此时的数值⽐较精确。

(⼆)根据情况计算⽔量平衡某灌区农场分⽔量计算表⼆、灌区⼯程规划布置灌区规划布置包括:灌排渠沟系统规划布置、⽥间⼯程、渠沟系统建筑物。

(⼀)灌排渠沟系统规划布置见教材P117第三章第五节。

1、各级渠道和排⽔沟布置内容1)⼲渠与⼲沟2)⽀渠与⽀沟3)⽃渠与⽃沟布置形式:灌排相邻或相间布置间距:400-800m或根据当地资料确定4)农渠与农沟布置形式:灌排相邻或相间布置间距:100-200m或根据当地资料确定。

农沟间距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灌区系统布置课程设计

灌区系统布置课程设计

灌区系统布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灌区系统的布置原则、方法和步骤;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灌区系统的实际设计和评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认识到灌区系统布置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灌区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灌区系统布置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灌区系统布置的案例分析。

以教材《灌区系统布置》为基础,结合相关参考书籍和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内容的和安排。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灌区系统布置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该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设备,进行教学演示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灌区系统布置的知识和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占30%,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作业占30%,包括课后练习和项目报告;考试占40%,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平时表现评估主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来进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作业评估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第一节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一、任务1、供水、引水、配水要求:对水源供水状况进行调节对水位、水量有控制,调节能力控制流速,使渠道达到防冲,防淤二、系统分类1、组成:1)水源和引水部分:水源:水库、湖泊、河流、井、泵建筑物:要求有调节、控制能力(闸、坝、抽水站)2)输水配水系统:把渠道分为五个等级: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其中,总干渠、干渠、支渠输水;斗渠、农渠配水。

3)田间渠道系统:农渠、毛渠、灌水畦[qí]通常是:干、支、斗、农、毛。

大的有总干渠,较小的有灌水畦4)排水泄水系统:干、支、斗、农、毛沟2、分类:从结构上分:明渠、暗渠按建筑材料分:土渠、砖石砌渠、砼渠、水泥管按开挖方式分:挖方渠道、填方渠道三、渠道系统布置1、布置原则:总的来说,要求投资少、效益大、渠线尽可能小,输水速度快、沿线地质无严重渗漏或坍塌现象2、平原布置为例,说明其布局原则,见教材3、布置:田间渠道系统一般为沟、路、渠相邻或相间布置。

第二节渠道系统设计流量的确定渠道设计流量是渠道所控制灌溉范围内农作物的灌溉净流量和渠道损失流量之和,即:Q设=Q净+Q损一、渠道净流量1、Q 净 = q 次大 A (立方米/秒)q 次大 :灌区次大灌水率 (米3/秒/万亩), A :灌溉面积(万亩)2 、Q 净= m1A1 + m2A2 +…/ 86400t (立方米/秒)或: 式中:M 综—综合灌溉定额(米3/亩), T —作物允许灌水延续天数。

二、渠道损失流量四、渠道的加大流量和渠道的最小流量1、加大流量:当灌溉区的灌溉面积扩大或出现特大干旱或上游渠道出现失事情况Q 加大=Q 设(1~1.3)2、渠道最小流量:当灌溉区某一种作物需灌溉或某一支渠需灌溉 Q 最小=0.4Q 设渠道一般都应考虑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 第三节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一、渠道横断面的设计100净损Q L Q ⨯⨯=σ (米3/秒)L :渠道长度σ:每公里长渠道渗水损失占所通过净流量的百分比,根据土壤性质确定mQ D净=σ (σ、D 、m 值见教材) 2、通过测定损失直接确定渠道设计流量 设净=Q Q η三、渠道设计流量损净设=Q Q Q + (大型) 或:η净设=Q Q (中小型)t86400⋅⋅A M Q 综净=Tii i 64.8m q ⋅α=(一) 断面形状1、按几何形状和材料分为:梯形(大多数土渠)、矩形(砼渠、石渠)、半圆形(砼渠)2、按开挖宽深比:窄深式:挖方省、占地少、渗漏小、但渠床不稳,施工不便宽浅式:渠床稳定,施工容易,水流稳定但占地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水库灌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课程设计最终(1)1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计算书设计题目梅河水库灌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课程设计设计团队蒋国余(09169043)朱余琴(09169050 )郑志新(09169090)徐春鹏(09169083)专业农业水利工程指导教师朱梅完成时间 2021年5月17日设计成绩中国・合肥二��一二年五月目录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 . 0一、课程设计目的 ........................................................................... ................................ 0 二、设计内容 ........................................................................... ........................................ 0 梅河水库灌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计算说明书 .. (1)一. 基本资料 ........................................................................... .. (1)1.1.灌区地貌及水文水资源概况 ..........................................................................1 12.灌区土壤地质概况 ........................................................................... ................... 1 1.3.灌区水文气象概况 ........................................................................... .................. 1 1.4.灌溉制度 ........................................................................... .................................. 1 二.设计灌水率的计算 ........................................................................... (2)2.1. 对气象资料进行初步处理与整编,确定计算的典型年 ............................... 2 2.2.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 .................. 3 2.3作物(玉米)灌溉制度的确定 (4)2.4.灌水率的计算 ........................................................................... .......................... 6 三.干、支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 ........................................................................... .. (8)3.1.推求典型支渠(二支渠)及其所属斗渠、农渠的设计流量 ......................... 8 3.2.二支渠灌溉水利用系数 ........................................................................... .......... 9 3.3.计算1、3、4、5、6支渠的设计流量 ............................................................. 9 3.4.推求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 ........................................................................... .... 10 四.灌溉渠道横纵断面的设计 ........................................................................... . (11)4.1.渠道很断面的设计 ........................................................................... ................ 11 4.2.渠道的纵断面设计 ........................................................................... ................ 13 五、人员任务分配 ........................................................................... (14)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1.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规律。

3.对学生进行灌溉工程规划布置与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使用技术资料(包括基本资料获取、正确使用标准与设计规范、合理选取计算参数、灵活运用计算公式)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二、设计内容根据已给的梅河水库的一些资料设计梅河水库灌区渠系规划布置。

1.设计灌水率,并计算出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 2.干、支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 3.灌溉渠道横纵断面的设计梅河水库灌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计算说明书一. 基本资料梅河水库是以灌溉、供水结合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总库容1.25亿立米。

电站为灌溉期发电的季节性电站,整个灌区利用发电后的尾水进行灌溉。

尾水渠`渠底高程为576.5m。

1.1.灌区地貌及水文水资源概况梅河水库灌区位于梅河以东,大桥河以西,大金河以南的黑屿岭北坡,地形南高北低,海拔500~600m, 地面坡度1/250~1/1000,由于发源于黑屿岭北坡的七条大金河支流的切割作用,使该区从东到西,川原相间,起伏不平。

灌区土地面积约39.5万亩, 土地利用系数0.75。

灌区内地表水资源由于受地形,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全部利用,只能通过可能的工程措施利用一小部分。

灌区作物种植情况与1982―1998年降雨资料见附表。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灌区分为河谷阶地和山前洪积扇两种地貌类型;河漫滩潜水埋深10m左右,含水层为砂、沙砾石,厚3~30m, 山前洪积扇潜水埋深20~30m,含水层为含泥的砂砾石层,厚10~20m。

地下水质良好,矿化度为0.2~0.5克/升,PH 值为6.5~8, 适于灌溉与人畜用水。

整个灌区大部分在金辉县境内,其中有五个较大的集镇,人口为11万人。

12.灌区土壤地质概况在洪积扇上,地表岩性为冲积、洪积的次生黄土和亚沙土。

土层厚度随地形而异,一般为5~15m, 河滩地冲积土层厚度为1m以内,以下为砂石层。

沿山坡地带土壤为沙壤土,洪积扇中部土壤为中壤土,河谷川地土壤为重壤土,土壤物理性质见下表:土壤性质田间持水量(占土体%)容重(g/cm3)沙壤土 17~25 1.5~1.55 中壤土 23~32 1.37~1.49 重壤土 30~42 1.35~1.38 1.3.灌区水文气象概况梅河王庄站实测多年平均流量9.09m3/s, 最枯流量0.7 m3/s, 年平均含沙量35.2kg/ m3。

大金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1.9亿m3, 扣除上游魏家原15.7万亩的灌溉用水。

在灌溉季节,下游金辉县境内的河川地灌水也很困难,需从梅河水库供水。

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68mm, 65%集中在八、九、十月,年平均气温17°C, 最高为37°C,最低为零下17°C。

一般年份最大冻土深度45~65cm, 时间一般在十二月中旬到一月下旬。

1.4.灌溉制度灌区内的主要作物为冬小麦、夏玉米、猕猴桃及水稻等作物,复种指数160%,渠系有效利用系数0.60, 灌溉保证率p=75%.1二.设计灌水率的计算2.1. 对气象资料进行初步处理与整编,确定计算的典型年梅河水库灌区降雨量频率计算表年份降雨量序号由大到小 P=m/(n+1)*100% (1) (2) (3) (4) (8) 1961 613.6 1 1983 752.3 2.380952381 1962 530.2 2 1964 730.7 4.761904762 1963 473.2 3 1998 654.9 7.142857143 1964 730.7 4 1981 652.39.523809524 1965 645.1 5 1975 648.1 11.9047619 1966 410.7 6 1965 645.114.28571429 1967 458.9 7 1988 639.4 16.66666667 1968 587.3 8 1984 638.719.04761905 1969 429.6 9 1961 613.6 21.42857143 1970 500.7 10 1996 604.523.80952381 1971 542.3 11 1968 587.3 26.19047619 1972 403.2 12 1974 560.528.57142857 1973 395.2 13 1985 557.1 30.95238095 1974 560.5 14 1971 542.333.33333333 1975 648.1 15 1987 535.4 35.71428571 1976 484.2 16 1962 530.238.0952381 1977 372.3 17 1992 520.9 40.47619048 1978 441.5 18 1980 518.242.85714286 1979 421.3 19 1989 518.1 45.23809524 1980 518.2 20 1994 512.847.61904762 1981 652.3 21 1970 500.7 50 1982 452.3 22 1999 496.8 52.38095238 1983 752.3 23 1976 484.2 54.76190476 1984 638.7 24 1963 473.2 57.14285714 1985 557.1 25 1967 458.9 59.52380952 1986 282.1 26 1982 452.3 61.9047619 1987 535.4 27 1978 441.5 64.28571429 1988 639.4 28 1969 429.6 66.66666667 1989 518.1 29 1993 425.8 69.04761905 1990 407.9 30 1979 421.3 71.42857143 1991 419.8 31 1991 419.8 73.80952381 1992 520.9 32 1966 410.7 76.19047619 1993 425.8 33 1990407.9 78.57142857 1994 512.8 34 1972 403.2 80.95238095 1995 325 35 1973 395.2 83.33333333 1996 604.5 36 2000 383.5 85.714285712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