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读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1-2题。

1.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日出前后B.14时左右C.正午D.日落2.这一天的日较差约为()A.5℃B.7℃C.9℃D.10℃某岛屿在每年的6月22日前后都会出现“立竿无影”的地理现象。

如图为该岛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的比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3-6题。

3.该岛位于()℃北半球℃极圈附近℃低纬度地区℃东半球A.℃℃B.℃℃C.℃℃D.℃℃4.该岛全年的气温特征是()A.全年高温B.冬冷夏热C.四季如春D.终年寒冷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为()A.白色B.黄色C.褐色D.绿色6.从地形类型看,该岛屿()A.平原占比大B.以丘陵为主C.山地广布D.高原分布广下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7-9题。

7.据图可知,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递增B.从内陆地区向沿海递减C.从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增D.从低纬向南北两极递减8.图中A地的1月平均气温是()A.0℃—10℃B.10℃—20℃C.20℃—30℃D.20℃9.影响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D.植被下图为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10-12题。

10.有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月平均气温判断正确的是()A.甲地为0℃B.全部在0℃以下C.北部地区差异大D.由北向南逐渐降低11.造成甲、乙两地1月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分布D.河流12.下列关于丙地1月平均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丙地位于该半岛66.5°N以北,受纬度位置影响,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B.西部地势高,受地形因素影响,丙地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C.因为丙地1月为夏季,所以平均气温在0℃以上D.沿海有洋流流经,受暖流增温的影响,丙地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二、解答题(共3大题)13.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同步习题(含答案)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同步习题(含答案)

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单选题1.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A. -4℃B. -8℃C. -12℃D. -14℃【答案】B【解析】解: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8)+(-4)+(-9)+(-11)}÷4=-8℃.故选:B.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本题考查气温的测定,据表中的数据解答即可.2.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2时B. 北半球一年中陆地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C.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D. 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世界气温已经在迅速降低【答案】C【解析】解: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故A错误;北半球一年中陆地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故B错误;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故C 正确;人类的活动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故D错误.故选:C.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本题考查气温分布的规律,牢记即可.3.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和海洋的平均气温最高月分别是()A. 1月和7月B. 7月和8月C. 8月和2月D. 1月和2月【答案】B【解析】解: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属基础题.读图“福州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年级上册08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解析版) 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年级上册08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解析版)   含答案

08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梳理(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2)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海洋上8月,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会计算气温年较差)(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A. 0.6℃B. 0.06℃C. 6℃D. 60℃2.如图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 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B. 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C. 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D. 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3.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的地区是()A. 高山上B. 高原地区C. 沿海地区D. 内陆地区4.暑假期间,一野外考察组对右侧等高线地形图所示的济宁市某区域考察。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B.①地位于王庄的正东方C.小河②河段比③河段流速快D.图中陡崖高度超过200米(2)下列四地中,最适宜考察组野外宿营的是()A.①地B.②地C.④地D.⑤地5.读“等温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温度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B.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6.当海拔500米的地方气温为28 ℃时,海拔4 500米的地方气温是( )A. 0 ℃B. 2 ℃C. 4 ℃D. 8 ℃7. 下图为等值线图,数值关系是a﹥b﹥c﹥d,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习1(含解析)新人教版(new)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习1(含解析)新人教版(new)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单项选择1.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4次气温观测时间各部相同.如图所示是某观测结果,②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的观察结果()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2.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是气温年变化图B.该图是气温日变化图C.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时D.气温年较差大约是7℃3. 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B.气温从南向北逐渐降低C.纬度越高气温越高 D.同纬度夏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4。

下列有关气温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出现B .等温线分布图上,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大C.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D.随着纬度位置升高气温逐渐降低5。

下列对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南半球7月等温线B.是南半球1月等温线C.是北半球7月等温线D.是北半球1月等温线6.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

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C.午后2时 D.午后4时7.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时刻814202气温718154(℃)AD。

13℃8。

南半球海洋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A。

一月B。

二月C。

七月D。

八月9.下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10.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

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0点 B.12点 C.14点 D.16点二、综合题11.读图,回答问题:(1)A地各月气温都在℃以上,气温年较差最 ,属于带。

(2)B地七月气温约在℃,一月气温约为℃,年温差为℃。

(3)A、B、C三地都位于半球。

(南半球北半球)12。

读图 3。

2—17回答:(1)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同五带中带的范围大体一致。

(2)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洲,最冷的地方位于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选择题1.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青岛3月17日气温为2~8℃,气温2℃出现在一天中()A. 午夜B. 日出前后C. 日落之后D. 早晨8时【答案】B【解析】【分析】题中气温为2~8℃,2℃为该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8℃为该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

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了解一天中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

难度一般。

需要学生识记。

2.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 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 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C. 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D. 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答案】D【解析】【分析】A、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低,气温越高,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南半球地形单一,以海洋为主,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3.下图为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B. 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C. 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D. 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答案】B【解析】【分析】A.该区域气温由南向北降低,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为海洋.故不符合题意;B.该区域气温由南向北降低,位于北半球,甲地7月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为陆地.故符合题意;C.该区域气温由南向北降低,位于北半球,甲地7月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为陆地.故不符合题意;D.该区域气温由南向北降低,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为海洋.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一天中最高气温应出现于()A. 日出前后B. 正午时分C. 日落前后D. 午后2时【答案】D【解析】【分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1.“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答案】A【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多晴天,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很大,“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的生活现象是昼夜温差大,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下列关于等温线的认识,正确的是()A.等温线就是海拔相等点的连线B.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都相等C.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D.北半球7月份的等温线比南半球的等温线稀疏【答案】B【解析】等温线就是把气温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故A错误;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都相等,故B正确;等温线大致是东西走向,影响气温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因素,故C错误;北半球7月份的等温线比南半球的等温线密集,故D错误。

【考点】该题考查等温线的特点。

3.读下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D 亚热带【答案】B【解析】该图所示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位于温带地区,以地中海周边地区最为典型,故选B.【2】此图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 )A.全年高温多南B.全年低温少雨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干燥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4.影响气温高低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洋流因素D.海陆因素【答案】A【解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相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海拔高处和海拔低处气温不同.但从总体上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所以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5.如果你爸爸今天要到南非出差(南半球),你将会建议他带A.春装B.夏装C.秋装D.冬装【答案】B【解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现在我们这里为夏季,南非在南半球所以是冬季,因此应建议爸爸带冬装。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1.我国的北戴河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因素B 地形因素C 海陆因素D 洋流因素【答案】C【解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和地形因素,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虽然北戴河在北方,但是气温也应该比较高,排除A,导致北戴河气温低的原因主要是北戴河地处丘陵地区,海拔较高,随着海拔升高气温较低,成为夏季避暑胜地,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2.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A.午后14时左右B.中午12时左右C.日出前后D.午后13时【答案】A【解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考点】该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3.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共8分)(1)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判断,随纬度增高,气温逐渐____________。

甲乙丙三地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___地,位于热带地区的是____________地。

(2)图中甲地气温比周围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所示的民居建筑最有可能出现在甲乙丙三地中的________地。

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你认为该民居建筑设计的主要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等温线________(平直、弯曲),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每空一分,共8分)(1)降低乙丙(2)海拔高(3)丙防潮、通风、透气(意思对即可)(4)平直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温差别小(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解析:(1)根据气温的分布规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因为纬度越高,接受的太阳光热少。

乙地年平均气温最低,是因为处于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最少。

位于热带的事丙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2)甲地区气温比周围地区低,以为甲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由于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1.当黑龙江冰天雪地时,海南岛上却鲜花盛开。

造成我国南北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答案】A【解析】由于我国跨纬度广,因此冬季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黑龙江纬度较高,所以气温低,冰天雪地,海南岛纬度低,所以气温高,鲜花盛开。

【考点】我国的纬度2.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最可能出现在A.正午12点B.午后2点C.午后1点D.午后3点【答案】B【解析】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是,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总共只有14%左右,而有43%左右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晒热了地面,地面吸收的热再释放出去烘热空气,所以地面受热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气温升高.在中午以后,地面放出的热量,仍少于太阳供给的热量时,直到下午二、三点钟,地面温度才能升到最高,气温也才是最高.【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考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可通过实际的生活体验理解记忆.3.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状况B.一年之中,世界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七月,南半球出现在一月C.气温的观察者通常是看百叶箱中的温度计D.一个地方气温年较差是指该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答案】D【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气温的含义、测定以及气温变化等的理解。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南半球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一月。

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通过气温年较差,可以反映出气温年变化的幅度。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气温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气温年较差,陆地最高气温所在月份点评:本题综合考查,题目涉及知识点较多,可利用直选法或排除法思考。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气温日变化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左右()A. 2时B. 10时C. 12时D. 14时【答案】 D【解析】【分析】气温日变化:日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读图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

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生能够从所给的图中找到信息并得到答案是学生能力的一种提升,平时要多加训练。

2.一般而言,赤道穿过的南北纬10°范围内地区,往往终年高温多雨,雨林广布,但也有例外。

下面两图中,左图为右图(非洲局部)中广表热带稀树草原的日出美景照片。

此热带稀树草原区降水量就远小于热带雨林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最大湖泊海拔范围是()A. <500米B. 500米-1000米C. 1000米-2000米D. >2000米(2)图示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是()A. 平原B. 高原C. 丘陵D. 盆地(3)照片具体拍摄地点是可图中的()A. 甲B. 乙C. 丙D. 丁(4)根据右图推测,形成左图照片所示植被景现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稠密B. 海拔高C. 人为干扰D. 纬度大于10°【答案】(1)C(2)B(3)C(4)B【解析】【分析】(1)由图示海拔信息和最大湖泊位置可知,图中最大湖泊海拔范围位于1000米-2000米之间,故选C。

(2)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由图中信息可判定,图示地区海拔较高,地面较平坦,是高原地形,故选B。

(3)图所示的是非洲的东非高原,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其地形特点是海拔高,地面较平坦,故丙地符合拍摄地点,故选C。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练(含答案)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练(含答案)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基础】必备知识1 气温的变化1.下图示意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 )A.aB.bC.cD.d2.一年中,北半球陆地7月份气温达到最高,而北半球海洋气温达到最高的月份是( )A.6月B.7月C.8月D.9月3.下图为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下列关于该地所在半球及海陆概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陆地B.南半球陆地C.北半球海洋D.南半球海洋必备知识2 气温的分布4.下列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温线是反映某地气温变化的曲线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小C.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并不一定相等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5.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上,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A.地势低平B.海洋面积广阔C.平原面积广阔D.受太阳光照均匀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A.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B.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C.由亚洲中部向两极递减D.由海洋向陆地递减7.某山山麓的气温为22 ℃,山顶的气温为10 ℃,这座山的相对高度为( )A.600米B.3666米C.200米D.2000米【练能力】“洛阳牡丹甲天下。

”牡丹不耐高温,在2月份发芽,16~20 ℃的条件下进入开花期。

读洛阳气候资料图,完成8~9题。

8.洛阳牡丹2月份发芽时,气温( )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0 ℃D.接近30 ℃9.洛阳牡丹开花的最佳时期在( )A.3月B.4月C.5月D.6月读某区域等温线(单位:℃)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11.下列关于图中气温分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差异最小的是④地B.气温差异最大的是②地C.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2 ℃D.图示区域可能位于北半球下方图1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2示意因纽特人特色民居——冰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练习1【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练习1【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练习1【含答案及解析】姓名 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题号-二二总分得分、选择题1. 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等温线是反映某地气温变化的曲线B.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温度变化小C. 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并不一定相等D.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2. 如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in-| 4"i j i n A. A B. B C. C D. D3. 下图是中纬度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①②两地纬度相同)。

读图完成下列问14时的气温状况A.①处的平均气温低于②处B.①②两处的平均气温相同C.①处是海洋,②处是陆地 ___________D.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2.每年7月,下面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内蒙古高原昼长夜短 ____________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C.长江进入枯水期 _____________D.寒潮频繁南下2.图中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是( ) A. 31°C B. 24°C C. 12°C D. 76. 2008年5月8日,奥运圣火在海拔高度 8844米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点燃,完 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壮举。

在最后一棒火炬点燃时,与珠峰同纬度,海拔约 44米的长沙市的气温为28 C,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时珠峰的气温约为( )A. 28 CB. 24.8 CC. -28 C D. -24.8 C)C. 14 时 _______D. 16 时 C4.读“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A. 8 时 ___________B. 12 时 ___________ 5. 去年寒假,小敏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勇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

下图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 地形类型 ___________B. 海陆位置 ____________C. 纬度位置 _________D. 地势高低7. 图中四地反应了当地气候寒冷的是()r丄F VI J*A. ①B. ②C. ③D. ④A B C DA. AB. BC. CD. D9.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四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例题与讲解(含详解)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例题与讲解(含详解)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答案:(1)14时前后(2)日出前后(3)7月(4)1月(5)大(6)小(7)降低(8)海洋和陆地(9)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1.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2)气温的观测①观测工具。

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有很多种,如下图所示,不同的温度计测量范围和用途不同。

析规律温度计的种类温度计一般分为液体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和感应温度计三类,我们常用的体温计就是液体温度计,最方便的是感应温度计。

②测量方法。

气象站观察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是离地面1.5米处。

③测量时间和温度的计算。

一般在每天的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和2时观察,把四次结果相加除以4,就得出了一天的平均气温。

如下图所示:点技巧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把一个月的日平均气温相加除以天数,得到的就是月平均气温;把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相加除以12,得到的是年平均气温。

④气温的表示。

国际上一般有两种气温的表示方法,分别是摄氏度和华氏度,我国采用摄氏度表示气温,单位是“°C”。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的温度是100℃【例1-1】下列关于气温和气温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冷热的程度B.气温的测量一般每天要进行4次,分别是北京时间的8时、14时、20时和2时C.测量气温的时候,要把温度计放置在离地面1.5米处的室内D.气温是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测量气温的时候,不能放置在室内,要放置在百叶箱内部,这样才能正确地测量空气的温度。

答案:C(3)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

据测量,一天中气温总是在变化,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释疑点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在学习地球运动的时候知道,在12时的时候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此时的光照最强,但是这时候空气中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最高值,在继续上升,一直到午后2时左右才达到最高值,此后就开始下降,到第2天日出前后达到最低。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试题(含答案)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试题(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贝贝和同学一起在学校地理园测量降水量,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A. 下雨时将雨量器搬放到室外,不下雨时搬到室内B. 降水过后,直接从雨量器上读取降水量C. 降水量的单位为毫升D. 将雨量器水平放置于平坦开阔地【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降水量的测量。

雨量器应一直放在室外,故A叙述错误;从雨量器上读取降水量,一般是在8时、20时两个时刻读取数值,故B叙述错误;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故C叙述错误;雨量器应将雨量器水平放置于平坦开阔地,故D叙述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降水量的测量,主要的工具是量雨器,需要放置在水平处进行测量。

2.某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

下图示意该国地形,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位于低纬度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③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④A 地降水比 B 地多⑤1月份气温最低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②③④D.③④⑤(2)下列最适宜该国发展的农业是()A. 畜牧业B. 橡胶种植C. 水稻种植D. 棉花种植【答案】(1)C(2)A【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该国全部位于中纬度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小,A 地处于迎风坡,降水比B地多,该国属于南半球,1月份时气温最高,故选C。

(2)由图可知,该国大部分是位于40-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这种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有利于发展畜牧业,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故选A。

【点评】(1)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以及最大城市奥克兰均位于北岛。

新西兰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不大,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森林覆盖率高。

(2)新西兰天然牧场或农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广袤的森林和牧场使新西兰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

气温地理试题及答案

气温地理试题及答案

气温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气温是指空气的______。

A. 绝对温度B. 相对温度C. 平均温度D. 瞬时温度2.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______。

A. 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中午12点B. 一天中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C. 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日落前后D. 一天中最低温度出现在中午12点3. 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 纬度B. 海拔C. 地形D. 所有以上因素4.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

A.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B.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C. 从赤道向两极先升高后降低D. 从赤道向两极没有明显规律5.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 纬度B. 海陆位置C. 地形D. 季风6. 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是______。

A. 赤道附近B.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 极地地区D. 热带雨林地区7. 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气候类型可以划分为______。

A. 热带气候B. 温带气候C. 寒带气候D. 所有以上气候类型8. 气温的测量通常使用______。

A. 温度计B. 湿度计C. 气压计D. 风速计9. 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是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的数值,这个数值一般为______。

A. 0.5℃B. 0.6℃C. 1℃D. 2℃10. 气温的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通常用来衡量______。

A. 气候的稳定性B. 气候的极端性C. 气候的多样性D. 气候的湿润度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气温的日变化中,一天中气温最高值通常出现在下午______时左右。

12. 气温的年变化中,一年中气温最高值通常出现在北半球的______月。

13. 影响气温分布的纬度因素,主要是由于地球的______造成的。

14. 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气候类型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来划分,其中降水量较少的气候类型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的北戴河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因素B 地形因素C 海陆因素D 洋流因素【答案】C【解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和地形因素,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虽然北戴河在北方,但是气温也应该比较高,排除A,导致北戴河气温低的原因主要是北戴河地处丘陵地区,海拔较高,随着海拔升高气温较低,成为夏季避暑胜地,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2.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A.7月B.1月C.8月D.2月【答案】D【解析】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海洋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应该比陆地晚一个月,在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海洋出现在8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那么南半球海洋最高温出现在2月,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南半球最热月的时间。

3.有关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温线密集,温差小B.等温线稀疏,温差大C.北半球等温线较南半球平直D.等温线稀疏,温差小【答案】D【解析】等温线密集的区域,气温差别大,A错,等温线稀疏的区域,气温差别小,B错,D对,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C错,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温线的判读。

4.读哈尔滨、广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从两地气温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出,哈尔滨的气温年较差(填“大于”或“小于”)广州的气温年较差。

(2分)(2)哈尔滨与广州两地中,降水量多,其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多雨月有个月。

降水量少,其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多雨月有个月。

(每空1分)(3)哈尔滨与广州两地中,纬度位置较高的是,做出判断的依据是(每空2分)(4)从两地气温变化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中可以看出,哈尔滨与广州月气温最高,降水多集中在、两季,、两季比较少。

(每空1分)【答案】(1)大于(2)广州 6 哈尔滨 1(3)哈尔滨哈尔滨气温低(4)7 夏、秋;春、冬【解析】(1)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从两地气温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出,哈尔滨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广州的气温年较差。

(2)从哈尔滨与广州两地的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广州降水量多,其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多雨月有6个月;哈尔滨降水量少,其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多雨月有1个月。

(3)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越来越低,读图可知,哈尔滨气温较广州低,因此可判断,纬度位置较高的是哈尔滨。

(4)从两地气温变化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中可以看出,哈尔滨与广州都是7月气温最高,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春、冬两季比较少。

【考点】该题考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5.下图是某地气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当地月平均最高气温约是_____℃,出现在_____月。

(2)该地_____月和_____月降水较多,从图中可知,降水集中在_____季。

(3)根据图可判断此地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答案】(1)25 7(2)7 8 夏(3)D【解析】(1)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从该地气温曲线图看出,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是25℃.(2)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从该地降水柱状图看出,该地7月、8月降水较多,由此可见,该地降水集中在夏季.(3)从该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该地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为温带季风气候.【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6.读两地的气温、降水图,完成下列问题。

(22分)(1)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地,年降水量多的是。

(2)甲地的气温特点是,甲地降水特点是,因此可以判断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性气候(3)乙地的气温最高气温月份在月份,气温最低月份在月份,乙降水特点,由此可判断乙地位于半球(南、北),乙地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答案】(1)乙甲(2)终年高温全年多雨 B(3) 1月 7月冬季多雨南 C【解析】(1)从两地的气温曲线图看出,甲地气温各月都在15℃以上,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从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A地终年多雨,故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乙地,年降水量多的是甲地.(2)甲地的气温特点是终年高温,可判断甲地地处热带;同时甲地的降水特点是全年多雨.因此,甲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3)乙地气温最高的月份在1月,此时降水的特点是降水少;气温最低的月份是7月,此时降水的特点是降水多,属于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7.小明同学对于生活中的感受特别细心,他发现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在A.10时B.正午12时C.2时D.14时【答案】D【解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考点】该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8.下列漫画最能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是【答案】D【解析】A图表达的是草地在利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过度放牧现象,而不是反映的气候变化;B 图反映的是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森林资源破坏,小鸟失去栖息地,与气候变化无关;C图反映的是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无关;D图反映的是由于工业发展,过多的排放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是反映的气候变化。

【考点】该题考查爱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9.某山山脚下气温为22℃,山顶气温为10℃,则这座山的相对高度是 ( )A.3600米B.2000米C.600米.D.200米【答案】B【解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我们先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22℃-10℃=12℃,用气温差除以0.6℃再乘以100就可以计算出两地的海拔高度差,12℃÷0.6℃×100m=2000m,则这座山的相对高度是2000米。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10.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A.日出前后B.2时左右C.12时左右D.午后2时左右【答案】D【解析】世界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考点】该题考查气温的变化规律。

11.观察右图,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答案】B【解析】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由于海陆性质的不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吸热快,气温高,海洋吸热慢,气温低;冬季陆地散热快,气温低,海洋散热慢,气温高.读图可知,A处气温高于B处,由于A处为陆地,B处为海洋,所以此时为夏季,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2.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你的解释是。

【答案】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下降,导致气候寒冷。

【解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据此分析青藏高原应该是地势高导致气温下降而寒冷。

【考点】本题考察影响气温的因素。

13.读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反映出上海市气候特征的气候资料是A.a B.bC.c D.d【答案】D【解析】上海市是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A图7月低温,是南半球的气候;B图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C图冬季气温低于0摄氏度,是温带季风气候,所以ABC不对,选择D答案。

【2】 a、b、c、d四地中,纬度最低的是A.a B.bC.c D.d【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AD是亚热带气候,B是热带气候,D是温带气候,所以纬度最低的应该是B气候,在赤道附近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和识别。

14.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A.中午12点B.子夜C.午后2点D.日出前后【答案】D【解析】夜晚,大气主要以逆辐射的形式和大气辐射的形式散失热量,只有到次日日出时才有太阳辐射的补充热量,所以一天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相关知识。

15.赤道与两极地区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人为因素【答案】B【解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总体有三条: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赤道地区纬度低,获得的热量多,终年炎热,而两极地区纬度高,获得的热量少,因此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相关知识。

16.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A.8点B.2点C.14点D.20点【答案】C【解析】大气的热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使地面升温,地面得到热量后,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热量绝大多数被大气吸收。

这样大气的温度就会上升。

中午12点是一天当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但热量被大气吸收需要一个过程,地面大约到13点时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把这些热量向大气传输,时间大约也要1个小时,因此,14点时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相关知识。

17.贝贝去年暑假爬了华山(海拔2155米)。

当他到山顶时,不由感叹:“这里可比山脚下凉快多了!”这是因为A.海拔高,气温低B.离海远,气温低C.纬度高,气温低D.出汗多,风吹而凉【答案】A【解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海拔高、气温低,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8.下列气候现象中,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的是A.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稀少B.两极地区终年寒冷干燥C.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D.台湾山脉东侧降水丰富【答案】A【解析】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台湾山脉西侧位于山地迎风坡,多降地形雨,且降雨量极大,被称为“雨极”.台湾山脉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9.我国新疆地区种植的花蜜瓜特别甜,主要的原因是( )A.新疆地区人们勤劳B.水热条件优越C.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D.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例如化肥的使用【答案】C【解析】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水汽难以到达,所以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合成,因此,哈密瓜特别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