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https://img.taocdn.com/s3/m/9baff01cbb68a98271fefa6f.png)
间分布规律大
致是_____ _____ 东部多西 部少从_____ 东南 _____ 沿海 西北 内 _____向_____ 陆递减。
10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4.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原因(1)
1. 影响我国的夏季降水,
太平 洋的_____ 东南 既有来自_____
低气压 低气压
季风,也有来自______ 印度 洋
西南 季风。 的_____ 2.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 东部 地区,西南季风主 的____ 西南地区、 要影响我国____ 华南 ____地区。
11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4.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原因(2)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 大兴安 岭 、 ___ 阴 致以 ________
山、贺兰 ____ 山、 ________ 巴颜喀拉
冈底斯 山、_ _____山为界。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 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 原因远离海洋和山脉阻隔 _______________ 所 以 西 北 干 旱 。
12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 1月份的哪条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哪些地方? 找出年降水量超过 1600毫米及低于200毫米的地区。 能否大致确认学校所在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等温线大体上一致? 400毫米
6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2.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2)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夏秋多,冬春少且雨热同期
7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3.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1)
(1)年降水量超过 1600毫米的地区大 多在东南沿海地区 __________。 (2)800毫米等降 秦 岭、 水量线通过___ 淮 青藏 高 __河附近至_____ 原东南边 缘。它与 我国一月份的0 ___ ℃等 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04b9ce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2.png)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1、气温:大气的冷暖程度测量方法:温度表单位:摄氏度℃气温状况包括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2、温度测量方法:温度计放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观测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水银面平行二、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曲线1、一般规律:午热晨凉(日变化),冬寒夏暑(年变化)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的差,反映反映一地区七万日变化的剧烈程度最高气温一般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一般在日出前后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反映一地区气温年变化的剧烈程度北半球月均温最高在7月夏季最低温在1月冬季(南半球相反)三、气温的空间分布1、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等温线图:由等温线组成的图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3、气温的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反之。
(基本因素)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2)海陆分布: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
冬季反之3)地形、地势: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赤道雪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5、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南半球地形单一,主要为海洋,温度变化小。
4.2 降水和降水分布一、降水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单位:毫米mm一地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表示二、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分类: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少雨型、湿润型三、降水的空间分布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等降水量线图: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2、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3)地形、地势: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原因:暖湿气流遇山地阻挡被迫爬升时,最地势增高,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3、地球雨极——乞拉朋齐因其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初一上册地理气候归纳
![初一上册地理气候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46e2d4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f.png)
初一上册地理气候归纳1、初一上册地理气候归纳2、七年级上册地理各气候的特点(一)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湿度大。
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二)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雨旱两季分明。
(三)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有明显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
(四)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旱。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六)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暖多雨。
(七)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
(八)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九)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十)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少,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
(十一)极地苔原气候终年严寒。
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
(十二)极地冰原气候全年非常严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
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 -29℃—35℃,北极地区-22℃以下,全年多暴风雪。
(十三)高山高原气候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
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
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3、初一地理书上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图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
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ceccf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7.png)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知识点地理气温知识点地理气温是研究地球表面温度分布规律和变化的重要内容,是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点之一。
在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学习并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地理气温知识点。
一、气候带气候带是根据地球不同地区的气温、湿度、降水等因素,将地球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气候特征。
在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掌握热带、温带和寒带三种气候带的特征和区域分布。
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湿度大,年降雨量较多,热带雨林是其代表性景观。
温带气候带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四季分明,降水适中,草原和落叶林分布较为广泛。
寒带气候带位于极地附近,气温极低,降水很少,冰川、苔原和冻原是其代表性景观。
二、气温分布的原因地球表面气温分布的不均匀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在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太阳辐射、海洋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对地球气温分布的影响。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不同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从而影响气温分布。
太阳辐射越强,气温越高。
海洋和大气环流导致不同地区的热量分布也不同,热带地区热量集中,温带地区热量较分散,寒带地区热量较缺乏。
三、气温变化的影响气温变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了解气候变化对陆地、海洋、冰川、生物、人类等方面的影响。
气温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的水循环和气候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极端天气、干旱、地表水资源的减少等问题。
气温变化对冰川和冻土的融化和物种的分布和数量产生影响,威胁生态平衡。
气温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健康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系统学习并掌握气候带、气温分布的原因和气温变化的影响,以突出地理气温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为日后更深入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专题12 气温和降水(解析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专题12 气温和降水(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43384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0.png)
专题12 气温和降水知识讲解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最炎热的大陆非洲;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
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同纬度的范围内,海洋与陆地的气温不相同;③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的气温比周围低。
4.北半球,7月,是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
1月,是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
南半球冬夏季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5.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6.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中纬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多于内陆地区;③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少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8.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乞拉朋齐9.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的活动。
10.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太阳光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中四种气候类型中,代表热带雨林气候的是()A.甲B.乙C.丙D.丁【分析】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气候资料图中气温曲线上的点表示各月气温,降水柱状图表示各月降水量;根据气温和降水特点能够判断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解答】解:读图可知,甲图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故A正确;乙图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故B错误;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故C错误;丁图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赤道地区降水多B.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于东岸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较少D.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分析】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
地理课件七年级初一气温和降水
![地理课件七年级初一气温和降水](https://img.taocdn.com/s3/m/3b7367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b.png)
探讨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自然环
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果
掌握了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知识
能够准确描述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地域差异。
理解了气温和降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能够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植被、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提升了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气象数据、分析地理现象等,提高了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 和综合素养。
气温特点
年平均气温较高,冬季温和,夏季 炎热。
降水特点
年降水量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 多暴雨和台风带来的降水。
华北地区
气候类型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
气温特点
年平均气温适中,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降水特点
年降水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春秋季节 较为干燥。
西南地区
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寒冷干燥
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弱,加上冷空气活动频繁,使得气温降低,天气寒冷。同时,空气湿 度小,感觉干冷。
少雪
虽然冬季是降雪的主要季节,但并非所有地区都会有大雪。降雪量与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等因素有关。一些地 区冬季以降雨为主,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出现大雪甚至暴雪。
气候类型
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气温特点
年平均气温较高,但高原地区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
降水特点
年降水量丰富,多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冬季较为干燥。
西北地区
气候类型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干旱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气温特点
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10d05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a.png)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2.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
气温较差: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好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3.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气温分布特征。
纬度因素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海陆因素②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③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1、亚洲的地形特点(1)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3图6.4“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6、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人口占61%;世界上人口超过l亿的国家共有11个,其中有6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多样的地域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
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
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帐篷和长袍。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87cc0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6.png)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七班级地理学问点总结天气和气候(第三章)1、天气与气候概念区分:天气是短时间概念、多变;气候是天气长时间的平均状况、稳定。
2、气候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气温柔降水3、气温分布规律:①赤道及其四周地区气温最高,非洲是最酷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由赤道向两极,气温渐渐降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②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③一天中最高气温消失在14点左右;最低气温消失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叫最气温的日较差;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7月气温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叫做气温的年较差。
④等温线的特点: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
4、降水的形成条件:①充分的水汽和凝聚核②气温下降到足以使水汽凝聚出来5、降水的类型:①对流雨(多在赤道地区、降雨最多) ②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③锋面雨6、降水分布规律:赤道最多,南北回来线四周(如撒哈拉沙漠)和两极最少(P65图4—12)7、影响气候的因素:①地球的样子(近似球体):赤道四周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和地面的夹角)大、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极地相反②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见专题二)③海陆分布: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所以同纬度比较起来,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海洋的最热月和最冷月都比陆地晚一个月;④地形与地势: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⑤人类活动:转变地外表貌,如植树造林、修水库或者滥砍乱伐等;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排放氯氟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等8、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⑴最冷月均温15℃则为热带: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②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印度半岛、中南半岛)③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非洲大陆最多)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撒哈拉沙漠)⑵ 0℃最冷月均温15℃则为亚热带: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暖和潮湿,雨热同期(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②地中海气候:夏季酷热枯燥、冬季温柔多雨(地中海地区最典型,各大洲都有分布)⑶最冷月均温0℃则为温带: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枯燥,雨热同期(中国北方)②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柔、降水匀称(欧洲西部最典型)③温带大陆气候:距离海洋越远降水越少、温差大(亚欧大陆此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以俄罗斯、加拿大分布最广);苔原气候(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南极洲、格陵兰岛)七班级下册地理学问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584817f647d27284b735160.png)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与我们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fce010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5.png)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要点一:降水的变化(重点)1.降水(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测定降水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是毫米。
(3)降水的等级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雨量等级表2.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1)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按照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分为年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2)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
3.降水量柱状图降水量柱状图是用柱状或条状图形表示某地在一定的时间里(通常是一年)的降水量变化状况。
我们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阅读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根据各月柱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重点分析该地降水的变化状况,包括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还是较集中等信息。
(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①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②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以某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③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例题1】下图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最大的是( )点拨:根据各月柱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可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
图中A地各月降水都很多,属全年多雨型;B地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季节差异大,属夏季多雨型;C地降水均匀,雨量适中,属常年湿润型;D地各月降水都很少,属全年少雨型。
答案:B要点二:降水的分布(难点)1.等降水量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在降水量分布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即为等降水量线。
七年级气候划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气候划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9a9f3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1.png)
七年级气候划分知识点总结
气候划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按照温度、降水等要素,按
照季节变化,或按照地理位置等。
以下是七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
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按照温度和降水划分气候区域
1. 热带气候区:热带气候区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通常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频繁。
热带草原
气候适合放牧,通常在赤道两侧的经度较大的地区出现。
2. 温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降水少。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
水较多,气温变化较小。
3. 寒带气候区:寒带气候区分为亚寒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亚寒
带气候区位于温带和寒带之间,降水少而气温变化大。
寒带气候
区则特点是严寒和多雪。
二、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气候区域
1. 洋际气候区: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夏季凉爽,冬季温暖,降雨集中在夏季。
2. 大陆气候区:气候受大陆影响较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雨多集中在夏季。
三、按照季节变化划分气候区域
1. 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可以分为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2. 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气温温和,夏季干燥,冬季降雨,适合种植水果和葡萄。
以上是七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气候划分知识点总结。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c5c2b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f.png)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及其影响1. 天气的定义: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的特点。
2. 天气的描述: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汇来描述天气。
3. 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农业、交通、生活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二、天气预报1. 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一日或多日内的阴晴、气温、降水、风向和风力等情况。
2. 常用天气符号:为了方便读懂天气预报,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如晴天用太阳符号表示,阴天用云朵符号表示等。
3. 获取途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报纸、电视、网络、广播和电话等多种途径获取。
三、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2.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气温通常在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则相反,8月最高,2月最低。
4. 气温的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四、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 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 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和降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 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五、气候的地区差异1.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2. 气候的特征: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3. 气候类型:世界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布地区。
六、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纬度位置:纬度低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2. 海陆位置:距海近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多;距海远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1)](https://img.taocdn.com/s3/m/2094493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9.png)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气温是指,单位是,测量工具是。
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3.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最高,最低;海洋上最高,最低。
南半球气温,大陆上最高,最低;海洋上最高,最低。
4.(1)等温线密集的地方,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
(2)等温线呈现闭合状,表示有或。
5.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2)(3)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1)(2)(3)(4)3.影响世界降水的因素:4.(1)世界降水的“雨极”——乞拉朋齐(2)世界降水的“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气温和降水都受的影响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4.3天气1.天气: 特点: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天气晴朗;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3.风向是指风向标识读,如该图为4.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8级以上的用表示。
4.4 气候1.气候:2.天气与气候的比较实例:(1)气候:四季如春、全年严寒、终年炎热干燥;(2)天气:明天大风降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气候的两大要素是和。
4.全球的气候分布(牢记气候的类型与特征)纬度位置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寒带极地气候高原山地高原山地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实例:(1)青藏高原纬度低,但是气候寒冷。
(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3)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
( )(4)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
( )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6)一座位于热带的山,山底是热带气候,再往上变成温带气候,再往上变成寒带气候,原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b2b1b0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6.png)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归纳地球上的气候因素众多,其中气温和降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之一。
在七年级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对气温和降水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的知识点归纳。
一、气温的基本概念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运动的热力学温度,是一个物体表面或空气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
一般来说,气温是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的。
在地球上,气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纬度、海拔、地形、季节等等。
二、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1. 纬度因素:随着纬度的增大,赤道地区的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的气温较低。
2. 海洋影响:海洋气候相对稳定,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
海洋气流通常比陆地气流更温和,因此沿海地区的气温较为稳定。
3. 地形因素:地形的高低差异会造成气温的不同。
山地气候通常比平原气候更寒冷。
4. 季节因素:不同季节气候差异较大,气温变化也较明显。
5.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比如城市化、工业化等,会对气温产生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等,会对气温产生影响。
三、气温变化的影响气温变化不仅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还对自然环境、生物等方面造成影响。
比如:1. 气温变化会直接影响生物物种的生存和分布。
气候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繁殖、粮食的产量等。
2. 气温变化会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
高温会引发干旱、火灾等问题,而低温则会导致雪灾、冰冻等。
3. 气温变化对人类健康也有影响。
比如高温易引发热波、中暑等问题,低温则容易引发感冒、冻伤等问题。
四、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后形成的雨、雪、雾、霜、露等。
降水量用毫米(mm)来表示。
地球上的降水随地理位置、季节、气候和地形等因素而变化。
五、降水的影响因素1. 气候因素:不同气候区的降水量差异较大。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降水量较大,而在沙漠、温带地区则较少。
2. 季节因素:不同季节降水量也不同。
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
3. 地形因素:山区和平原地区的降水量差异也很大。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8a66fbd5bbfd0a79567380.png)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a78374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6.png)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1. 天气- 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 特点:短时间、多变。
例如,今天上午晴空万里,下午可能就乌云密布。
- 描述要素:气温、降水、风、云、雾等。
2. 气候- 概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 特点:长时间、相对稳定。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说明昆明多年来的天气平均状况是比较温和的。
(一)天气预报1. 卫星云图-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2. 常用天气符号- 晴:太阳图案;多云:太阳被云朵部分遮挡的图案;阴:云朵图案;小雨:一滴雨的图案;中雨:两滴雨的图案;大雨:三滴雨的图案;暴雨:四滴雨以上的图案;雷阵雨:闪电加雨滴的图案;雨夹雪:雨滴和雪花混合的图案;小雪:一片雪花的图案;中雪:两片雪花的图案;大雪:多片雪花的图案;雾:三条曲线的图案;霜冻:冰晶图案;沙尘暴:类似旋风加沙子的图案等。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气温的观测- 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进行观测。
-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8时气温 + 14时气温+20时气温 + 2时气温)div4)。
-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2. 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 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2月,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
3. 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 气温分布规律-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因素)。
例如,赤道地区终年炎热,两极地区终年寒冷。
-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降水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降水](https://img.taocdn.com/s3/m/83ac93c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5.png)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降水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学科。
降水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七年级地理学中关于降水的知识点。
一、降水的定义降水,指在空气中存在的水蒸气因冷却而凝结成水滴或冰晶落到地面或其他物体上的现象。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雹、霰、冰雹等。
二、降水量降水量是指某个时间段内某地区内降水总量。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通常是毫米(mm)。
气象站通常用雨量计来测量降水量。
三、降水类型1. 雨水雨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冷却后凝结成液态水滴,从云层中落下的降水形式。
雨水在大气中逐渐增大,落到地面上时速度较快,对花木的伤害较小。
2. 雪水雪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冷却后凝结成小晶体或星形晶体,从云层中落下的降水形式。
雪水在大气中持续生长,冰晶较大,落到地面上时速度较慢。
在不同气温下会形成不同的雪花,积雪对植物的伤害较大。
3. 雹雹是指具有多个同心层的焦曲晶体或盘状球形晶体,从雷暴云中落下的降水形式。
雹体重,落地速度较快,对花木的损害极大。
4. 霰霰是指由小冰粒组成的一种降水形式,它的晶粒较小,缓慢下落。
霰对花木的伤害相对较小。
四、降水与人类生活降水的存在对人们的生活与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降水通常会影响农业、交通、城市建设等方面。
1. 影响农业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
正常的降雨可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但是过多或过少的降雨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良的影响。
洪涝灾害会导致农业生产的大面积损失,干旱则会造成农作物死亡。
2. 影响交通降水会对交通出行造成不便。
强降雨会使路面湿滑,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暴雨则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交通设施造成破坏。
3. 影响城市建设城市建设中需要考虑降水的排水问题。
城市排水系统必须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处理降水,以免水浸城市、引发洪水等灾害。
五、结论总之,降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它对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气候和天气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气候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的知识点。
一、气温知识点
1.气温测量单位及仪器
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和频率的大小,通常使用摄氏度(℃)来衡量。
气温可以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其中普通温度计是根据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而设计的。
而且还有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和感温电阻温度计等多种温度计仪器可以使用。
2.气温的分布和变化
气温是地球表面的重要气候要素,它随着地理位置和季节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分布和变化。
例如,赤道附近地区气温高,极地地区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3.气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气温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高温天气容易引起中暑,低温天气容易引起冻伤。
气温还会直接影响到农业、交通、航空、能源等领域的生产和发展。
二、降水知识点
1.降水的类型及测量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降水的类型有雨、雪、雾、露、霜等。
降水的测量可以使用雨量计、降水量计等仪器来进行。
2.降水的分布和变化
降水是地球表面的另一种重要气候要素,它的分布和变化也随着地理位置和季节的不同有着巨大的区别。
例如,赤道附近地区降水量大,极地地区降水量小,夏季降水量多,冬季降水量少。
3.降水的影响
降水对于土地、植被、水文、环境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多雨的地区有利于农业生产,但也容易引起水灾和泥石流;缺水的地区则会影响到农业、工业和人类日常生活。
综上所述,了解气温和降水是理解气候变化的基础,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的气候和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