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运动治疗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手部关节松动术

手部关节松动术
生理运动
屈伸 内收、外展 拇指对掌
关节松动手法
分离牵引 长轴牵引 滑动
长轴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仰卧位,前臂旋前放置在治疗床上,腕部伸出床沿,中立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上方手固定某个选排腕骨,拇指握于掌面;下方手握住相对应的掌 骨,拇指握于背面,其余四指于掌面。下方手向远端牵引掌骨,分离关节面。
分离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增加掌指关节屈曲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前臂中立位放置在治疗床,腕中立,掌指关节屈曲90°。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上方手固定掌骨远端,下方手握住指骨近端。下方手将指骨向远端 牵引。
长轴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增加掌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前臂旋前放置在治疗床,腕中立,手放松。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上方手握住掌骨远端,下方手握住近排腕骨。下方 手将指骨沿长轴牵引。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技术根据是否借助外力分为主动运动、主动助理运动和被动运动3种。
(一)主动运动常用的是各种徒手体操。
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
主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温和的牵拉作用,能松解粘连组织,牵拉挛缩组织,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二)主动助力运动亦称辅助主动运动,是在外力的辅助下,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和动作。
助力可由治疗师、患者健肢、器械、引力或水的浮力提供。
这种运动常是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的形式。
其目的是逐步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
训练时,要求患者完成所需的关节活动,必要时,治疗师手置于患者需要辅助或指导的部位;助力提供平滑的运动,主要用于肌力1~2级水平,不能自主关节活动或活动范围达不到正常值的患者。
1、悬吊练习是利用绳索(可调长短)、搭扣或“S”钩和吊带组合起来,将拟训练活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使其在除去肢体重力的前提下主动进行钟摆样的训练活动。
如训练肘关节屈伸动作的方法,训练肩关节内收、外展的方法,训练髋关节内收、外展或前屈、后伸的方法等。
2、自我辅助练习是以健侧肢体帮助对侧肢体活动的训练方法,适用于因疼痛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
常用轮滑和绳索等用具。
3、器械练习是利用杠杆原理,以器械为助力,带动受限的关节进行训练活动。
如肩关节练习器、肘关节练习器、踝关节练习器以及体操棒等。
在进行主动助力运动时应注意必须向患者讲解动作要领及方向,助力的方向要与被训练肌肉的收缩方向一致,避免出现代偿动作等。
(三)被动运动适用于肌力在3级以下患者。
被动运动是以维持正常或现存关节活动范围和防止挛缩、变形为目的,无需肌肉主动收缩参与运动,而借助他人、器械或自我肢体辅助来完成的训练方法。
被动训练的目的是增强瘫痪肢体本体感觉、刺激屈伸反射、放松痉挛肌肉、促发主动运动;同时牵张挛缩或粘连的肌腱和韧带,维持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为进行主动运动作准备。
关节松动的分级以及应用标准

关节松动的分级以及应用标准
关节松动术是一种康复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减轻关节疼痛和僵硬。
关节松动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其特定的应用标准和操作方法:
1. Ⅰ级:这个级别的松动在患者关节活动的起始端进行,治疗者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这个级别的松动主要用于重建关节韧带或肌肉结构,加强肩关节的稳定性。
2. Ⅱ级:这个级别的松动在患者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进行,治疗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
这个级别的松动主要用于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
3. Ⅲ级:与Ⅱ级相似,但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这个级别的松动主要用于加深关节活动度,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
4. Ⅳ级:这个级别的松动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进行,治疗者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这个级别的松动主要用于精细调整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5. V级:这个级别的松动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进行,治疗者突然用力推动关节并超过关节活动允许范围。
这个级别的松动主要用于高强度治疗,如对关节进行深度拉伸或强制性运动,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级别的关节松动术有不同的应用标准和适应症,治疗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级别进行治疗。
同时,治疗者应熟练掌握操作方法,避免对患者的关节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在某一方向上能够活动的幅度。
保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对于身体的健康和运动能力至关重要。
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通过进行各种伸展运动,如拉伸、扭转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的灵活性。
柔韧性训练可以在运动前进行,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训练项目进行。
2. 动态关节活动训练动态关节活动训练可以通过模拟日常活动的动作来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进行深蹲、提踵等动作可以帮助增加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范围。
3. 关节牵引训练关节牵引训练是通过外力的作用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使用牵引器来进行脊柱的牵引,可以帮助增加脊柱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4. 静态关节活动训练静态关节活动训练可以通过保持特定姿势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进行壁侧卧腿弯曲训练可以帮助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保持姿势一段时间来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5. 关节稳定性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可以通过加强周围肌肉的力量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例如,进行肩部稳定性训练可以帮助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哑铃、弹力带等器械来进行。
6. 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进行下蹲、走路等动作可以帮助增加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关节的适应性和运动能力。
7.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可以通过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进行单脚站立、平衡板训练等可以帮助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关节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包括柔韧性训练、动态关节活动训练、关节牵引训练、静态关节活动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功能性训练和平衡训练。
通过合理地结合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身体的健康和运动能力。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常用的技术与方法通过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关节疼痛,增强肌肉功能,提高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经常使用到的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善技术和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对其中常用的几种进行介绍。
一、常用的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技术与方法1. 静态牵引静态牵引是一种通过拉伸肌肉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方法。
在进行静态牵引时,需要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然后通过拉伸肌肉来达到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效果。
静态牵引通常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想要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人裙,特别适合于需要进行大范围活动的人们。
2. 动态牵引和静态牵引相比,动态牵引更加注重动作的频率和速度。
通过有节奏的拉伸肌肉,可以帮助关节增加活动范围,并且能够更好地锻炼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动态牵引通常是在做一些运动前后进行的,可以帮助提高关节的灵活度,减少受伤风险,这种方法适合各芳龄段的人裙。
3. 按摩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来刺激肌肉纤维和神经末梢,从而提高关节活动范围的方法。
在按摩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力度和速度进行按摩,可以帮助缓解肌肉酸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关节灵活性。
适合长时间久坐或工作时关节僵硬的人员。
4. 热敷和冷敷热敷和冷敷被广泛应用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通过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关节疼痛和僵硬,从而提高关节活动范围。
而冷敷则可以有效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适合于急性受伤后的应急处理。
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各种芳龄段的人,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5.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手段包括运动疗法、电疗、声波疗法等,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通过物理治疗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提高关节活动范围。
物理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临床情况的患者。
6.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通过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从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一些常见的运动方式如瑜伽、普拉提、游泳、慢跑等,都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运动疗法学复习题

运动疗法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抗阻力运动:在治疗师用手或利用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抗阻力的活动.2、助力运动:通常由徒手、健肢或通过滑轮装置等对患肢的主动运动施加辅助力量,兼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特点.3、肩肱节律:肩关节的运动时各关节间的协调运动,肩肱关节运动时肩胸连接处随之运动,此协调运动称为肩肱节律.4、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5、牵伸技术:是指拉长挛缩或缩短软组织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伸展性和ROM.6、关节松动技术: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师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被动关节运动.7、关节的附属运动:是关节在解剖结构允许范围内进行的运动,它不能主动完成,可以通过他人或对侧肢体帮助完成8、关节的生理运动:是关节在生理范围内的运动,主动和被动都可以完成,是关节活动评定的主要内容,可以完成所有的关节运动形式,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9、治疗平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至关节凹面中心线的平面10、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11、肌肉耐力:肌肉耐力是指有关肌肉维持进行某项特定人任务作业的能力.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直到出现疲劳时以收缩的总次数或所经历的时间来衡量.12、离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外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肉被动地延长,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远离13、向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力大于阻力外力,肌肉的长度缩短,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靠近14、牵引疗法:是应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并将这一对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于脊柱或四肢关节,达到分离关节面、牵伸周围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之间角度或列线等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15、平衡:是指人体无论处在何种姿势,如静止,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的状态下,能自动调整姿势并维持稳定的一种能力.16、支撑面: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时能稳定的支持身体的重量所依靠的接触面.17、步行: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人体通过中枢命令,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涉及足,髋,膝,躯干,颈,臂的肌肉和关节的协调运动,来共同完成正常的步行行为.18、步态: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势,包括步行和跑两种状态.19、社区性步行:是指可以借助踝-足矫形器,手杖或甚至不用,可以在室外和所在社区内行走;20、反射性抑制:是专门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的姿势反射而设计的一些运动模式.21、Raimiste现象:在仰卧位,健侧下肢抗阻力外展或内收时,患者髋关节可出现相同动作,下肢的这种联合反应;22、技巧性活动23、PNF:采取刺激人体组织的各种感受器-本体感觉,来激活共和募集最大量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同时激发其潜力来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这种方法简称本体促进法.24、运动再学习:它以生物力学、运动科学、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作业与功能为导向,在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运动学习方法对患者进行再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一套完整的方法;25、心功能康复:指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目的各种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指导饮食,指导生活习惯,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预防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26、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27、引导式教育:引导式教育是通过教育教学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尤其是通过其特有的“节律性意向”,诱导儿童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儿童能在相互学习情况下相互激励,克服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28、MDT麦肯基力学诊疗技术:是针对人体脊柱和四肢疼痛和/或活动受限的力学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并应用恰当的力学方法进行治疗的独特的体系29、强制性运动疗法: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损伤患者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上肢;30、运动想象疗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进行的反复运动想象,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二、简答题1、简述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1防止关节周周软组织挛缩造成的关节功能障碍 2防止神经肌肉性挛缩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 3防止软组织粘连形成的关节活动障碍1.主动运动:用主动运动恢复关节活动,动作宜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然后稍加维持,以引起轻度疼痛感为度;2被动运动;由治疗师或患者自己用健肢协助进行.其对挛缩组织的牵张,活动到最大幅度也宜作短时间维持,应根据疼痛感觉控制用力程度,切忌施行暴力,以免引起新的损伤.3助力运动:通常由徒手,健侧或通过滑轮装置等对患肢的主动运动施加辅助力量,兼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特点.4关节功能牵引法:按需要扩大活动关节运动方向作持续一定时间的重力牵引,使挛缩及粘连的纤维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以取得更好的联系效果.在其远端肢体上按需要方向用沙袋作重力牵引,重力以引起一定的紧张或轻度的疼痛感觉,可以忍受,不引起反射性痉挛为度.5持续被动运动CPM主要用于防治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肿胀,疼痛等症状的消除.关节活动幅度一般从无痛的可动范围开始,以后酌情扩大.6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师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被动关节运动.2、简述主动运动的类型1等张收缩 2等长收缩 3特殊主功运动传递神经中动.3、简述增强肌肉力量的常用技术和方法一渐进抗阻训练的方法,具体做法与辅助主动运动的形式相同,利用徒手,滑车,重锤、弹簧、重物、摩擦力、流体阻力等,但方向相反二短暂等长运动练习:徒手等长运动、肌肉固定练习、利用器具三短暂最大负荷练习四利用CYBEX 进行的等速练习;五利用运动进行肌力增强的训练方法.主动运动训练方法:训练中应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将肢体位置于抗重力位,防止代偿运动4、简述体位转移方法的选择原则1独立转移 2辅助转移 3被动转移5、简述肌肉牵伸作用及临床应用肌肉牵伸作用: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3调节肌张力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6、简述肩部肌肉自我牵伸的具体方法1长轴牵伸2分离牵伸3增加肩前屈活动范围3增加肩后伸活动范围5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6增加肩旋转活动范围7增加肩胛骨话动范围7、简述关节松动技术中的手法分级标准一共分为5级:第1级,在关节活动起始处做低幅有节奏的震动;第2级,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尚未达到极限时,做最大幅度有节奏的振动;第3级,在运动范围极限处抵抗组织的阻力,做大幅度,有节奏的振动;第4级,在运动范围极限处,抵抗组织的阻力做小幅度,有节奏的振动;第5级在运动范围极限处以小幅度,快速的推进技术打断粘连组织,这是一种高难度技术.8、简述关节松动技术的临床应用指征用于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疼痛;肌肉紧张或痉挛;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等.对进行关节活动受限和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松动术的作用主要是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并发症.最佳适应症是关节附属运动丧失继发性形成的关节囊,韧带紧缩或粘连.9、简述肌力下降的原因1年龄增大;2废用性肌肉萎缩;3神经系统疾病;4肌原性疾病.10、简述肱二头肌的解剖特点与功能解剖特点:肱`二头`肌位于臂前皮下,呈梭形,起端有两个头,短头在内侧,起自喙突尖;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穿过关节囊下行于结节间沟内功能:肱二头肌收缩时使肘关节屈起.,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也能轻微屈肩关节`11、简述影响平衡功能训练的因素1视觉;2前庭蜗功能;3本体感觉效率;4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5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6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7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协调动作;8肌力与耐力;9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12、简述平衡训练的原则1支撑面积由大到小;2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3身体重心由低到高;4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5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到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6从训练时睁开眼过度到闭眼;7破坏前庭蜗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平衡.注意,平衡训练的顺序是由易到难13、简述步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肌力2平衡能力3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均衡4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能5中枢控制具有稳定性,周期性,方向性,协调性以及个体差异性.16、简述自然步态的基本要素合理的步行步长50-80cm;步幅一般为步长的两倍;步宽8+足角度步频95-125steps/min步速65-95cm;步行周期;步行时相.17、简述Bobath疗法的治疗原则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运动模式;3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4将患者作伪整体进行治疗.18、简述Brunnstrom关于偏瘫恢复6个阶段的特点第一阶段:出现驰缓状态第二阶段:出现联合反应第三阶段:共同运动初期第四阶段:共同运动期第五阶段:分离运动初期第六阶段:协调性运动期首先是急性期患肢处于持续弛缓状态,无任何运动I期;随着恢复的开始,患肢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最小的随意运动反应,痉挛出现II期;此后共同运动随意出现,显示有关节运动,痉挛进一步加重,达到高峰III期;之后共同运动模式逐渐减弱,分离运动出现,多种运动组合变得容易,痉挛减少IV期;进一步脱离共同运动模式,可较好地完成独立运动及难度更大的组合运动,痉挛继续减少V期;最后,痉挛消失,可完成每个关节的运动,协调性接近正常VI期.19、简述感觉与运动关系20、简述PNF基本技术与程序中对阻力的表述阻力的施加要与患者的状况,动作的目标相吻合;阻力应是患者能接受的,可平稳移动或维持等长收缩的最大阻力,而不是治疗师的最大力量,对某些患者来说,可能仅仅是轻微的接触;21、简述PNF基本技术与程序中对手法接触的表述治疗师用手接触患者身体的有关部位,刺激皮肤感受器和其他压力感受器,治疗师手的方向与患者肢.体运动方向相反;通过压力的方向来引导动作的进行,施加在患者肌肉上的压力可.以诱发肌肉的收缩力,在活动的肢体上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压力可以剌激协同肌收缩,增强运动的效果;手在躯干上的接触,可以间接地通过改善躯干'的稳定性来帮助肢体运动22、简述运动再学习方法的四步骤 1分析运动的组成:观察,比较,分析, 2练习丧失的运动成分 3〉作业的练习 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步骤1:分析运动的组成观察,比较,分析步骤2:练习丧失的成分解释--认清目的,指示,练习+语言和视觉反馈+手法指导,再评定步骤3:练习解释--认清目的,指示,练习+语言和视觉反馈+手法指导,再评定,鼓励灵活性;步骤4:训练的转移衔接性练习的机会,坚持练习,安排自我检测的练习,创造学习的环境,亲属和工作人员的参与23、简述三大综合征的特点及治疗原则三大综合征:.姿势综合征、功能不良综合征``移位综合征特点: 姿势综合征:其症状多局跟,疼痛常在脊柱中线附近,不向四肢放射,疼痛为间歇性功能不良综合征:疼痛为间歇性,多局限于脊柱中线中线附近,疼痛总是在活动范围终点发生,绝不在运功过程中出现移位综合征:疼痛可为持续性,也可为间歇性,疼痛的范围可以变化,疼痛的程度可以加重或减轻,疼痛可能跨越中线治疗原则:姿势综合征:坐姿,站姿矫正,卧姿指导功能不良综合征:姿莮矫正,有效牵伸的原则,安全牵伸的原则移位合征:复位的维持恢复功能,预防功能,力的升级24、简述颈椎的麦肯基治疗技术1坐位后缩;2坐位后缩加伸展;3仰卧位后缩加伸展;4手法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转;5伸展松动术;6后缩加侧屈;侧屈松动术和手法;8后缩加旋转;9旋转松动术和手法;10屈曲颈椎;11屈曲松动术.25、简述弹力带在康复中的应用1体姿存在问题;2运动功能障碍;3肌肉力量减弱;4肌张力异常;5平衡与步态异常人群;6心血管与呼吸系统异常人群;7功能受限人群.三、论述题1、论述肩关节周围肌群的运动学概要肩`关节周围有较多肌群通过;这些肌群对维护肩关节的动态稳固性有重要意义;但盂肱关节的前下方肌群较`少,关节囊又最松弛,所以是关节稳固性最差的薄弱点;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像肩部的袖子-样包裹肩部,称为肩袖.,这四块肌分别经过肩关节的前方`.上方和后方`与关节囊紧贴,且尚有许多腱纤维编入关节囊壁,所以肩袖肌群的收缩对稳`定肩关节起着重要作用2、论述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与步骤颈椎牵引:1徒手牵引:1患者尽可能放松地仰卧于治疗床;2治疗师位于治疗床头,用双手支持患者头部重量.3首次应用徒手牵引时,应相应变化患者头部的位置并注意患者的反应;4牵引重力可以间歇地应用;5治疗时间和频度与治疗师的手臂里和耐力限制. 2机械牵引:1确定患者体重,2选择舒适体位,一般选择坐位;3根据治疗要求决定患者头颈部的摆放;4绑好牵引带;5设定控制参数;6治疗过程指导;7治疗结束后关机.腰椎牵引:1徒手牵引:1患者仰卧位于治疗床,2治疗师根据患者双髋和双下肢位置的变化而定;3牵引过程中治疗师应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机械牵引1患者仰卧位或俯卧位在治疗床上,2治疗师将牵引带绑于患者骨之上,系好固定带,3设置好固定参数并开始治疗.4治疗结束后关机,并对患者进行一次评定.3、论述运动学习的三个阶段4、论述运动处方的定义及所含内容定义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运动处方的内容应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进度及注意事项等;。
关节康复训练动作

关节康复训练动作
关节康复训练的动作可以根据具体的关节问题和康复目标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节康复训练动作,具体选择和进行训练时应根据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和指导来执行:
1. 被动运动:
- 被动关节活动:由治疗师或训练师帮助进行的关节活动,以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和范围。
例如,被动屈曲和伸展运动。
2. 主动运动:
- 主动关节活动:个体自己进行的关节运动,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例如,主动屈曲和伸展运动。
3. 强化训练:
- 稳定性练习:通过平衡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来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例如,单腿站立、平衡板训练等。
- 肌肉强化:通过抗阻训练(如使用杠铃、弹力带或自身体重)来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
例如,膝关节康复中的腿部强化练习,如腿举、蹲起等。
- 动力锻炼:通过进行动力性训练,如跑步、跳跃、爬楼梯等,来增强关节的耐力和功能。
4. 柔韧性训练:
- 关节周围的柔韧性训练:通过进行伸展和柔韧性训练来增加关节周围肌肉和组织的柔韧性。
例如,腿部伸展和屈曲的
伸展动作。
- 筋膜放松:通过使用滚筒、按摩球等工具进行筋膜放松,帮助减少关节周围的紧张和疼痛感。
请注意,以上动作只是一些常见的关节康复训练动作示例,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在特定方向上的可活动范围。
保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对于身体的灵活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1. 拉伸训练拉伸训练是提高关节活动度的最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拉伸肌肉和韧带,可以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从而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常见的拉伸方法包括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和PNF拉伸。
静态拉伸是通过保持拉伸位姿一段时间来达到拉伸效果,动态拉伸是通过动作的连续性来实现拉伸效果,而PNF拉伸则结合了主动肌肉收缩和被动拉伸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关节活动度。
2. 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活动训练是通过一系列动作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常见的关节活动训练包括关节转动、关节屈伸和关节外展等。
这些动作可以帮助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从而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3. 动态稳定性训练动态稳定性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动作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
这些动作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要求,帮助训练者提高关节的适应性和协调性。
常见的动态稳定性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单腿训练和跳跃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神经控制,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4. 动态拉伸训练动态拉伸训练是一种结合了拉伸和活动的训练方法。
通过在运动中进行拉伸,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常见的动态拉伸训练包括动态大腿前侧肌群拉伸、动态胸肩肌群拉伸和动态髋关节拉伸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5. 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与日常生活功能相关的训练动作来提高关节的活动能力和适应性。
常见的功能性训练包括推、拉、提、扔等动作。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提高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拉伸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动态稳定性训练、动态拉伸训练和功能性训练。
通过合理地结合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关节的活动度和功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康复治疗技术 教材 关节活动的常用训练方法

关节活动异常的训练方法
一、关节活动的常用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主动运动
最常用的是各种徒手体操, 主动运动适应面广,不受场地限制,但是在重度挛缩和粘连时治疗效果不太明显。
(二)助力运动
常用的有器械练习()()、滑轮练习()、悬吊练习()
(三)被动运动
关节可动范围运动,关节松动技术,关节牵引
(四)持续性被动活动
利用机械或电动装置,在关节无痛范围内,连续、缓慢活动关节的一种装置。
二、适应证
1.被动活动患者不能主动活动身体的该部分,(昏迷、麻痹)如早期偏瘫患者的患侧。
2.主动助力活动患者可主动收缩肌肉,但肌肉力量较弱(肌力<3级),如中期期偏瘫患者的患侧,还有有氧练习。
3.特殊情况患者某一部分处于制动阶段,为维持该部位上下关
节的功能;患者长期卧床,为防止循环不良、心肺功能降低和骨质疏松而进行关节活动练习。
三、禁忌证
运动不能破坏骨折愈合过程,如骨折部位。
运动不应该造成新的损伤,如韧带、软组织损伤。
运动导致疼痛、炎症等症状加重。
四、注意事项
1.熟悉关节的结构、运动方向、平面、和活动范围正常值
2.早期活动:不加重病情、疼痛的情况下应该尽早进行
3.全范围活动:各个关节的全方位、全范围活动
4.与肌肉牵伸结合:跨越关节的肌群应进行牵张练习。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实训报告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实训报告摘要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是一种重要的身体训练方式,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稳定性和运动效率。
本实训报告通过对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背景介绍、训练目的和方法、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评估进行阐述,以期达到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目的和方法。
背景介绍关节活动范围是人体各个关节能够自由移动的范围。
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可保证身体的协调运动,提高运动效率,并减少因肌肉、韧带等软组织限制而导致的运动损伤的风险。
然而,长期久坐、缺乏运动、活动不当等因素会导致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小甚至僵硬,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表现。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拉伸运动来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稳定性,增强身体的运动能力。
这项训练在康复治疗、运动训练和日常健身中均有重要的作用。
训练目的和方法目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减少关节僵硬的风险,并提高运动能力。
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以改善身体的协调性、提高柔韧性,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方法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热身准备:进行适度的热身活动,如轻度有氧运动、关节活动范围的基础动作等,以准备身体进入训练状态。
2. 关节活动增加: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拉伸运动,逐渐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
可以使用辅助器械或身体自重来增加训练的难度和效果。
3. 持续训练: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需要坚持一定的时间和频率。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持续进行训练。
4. 逐步增加难度:根据个人的身体适应能力,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注意训练过程中的舒适度和自我感觉,避免过度训练引发的潜在风险。
实施过程训练准备在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定训练目标:根据个人的需求和身体状况,制定明确的训练目标,如增加柔韧性、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等。
2. 选择合适的训练环境:选择一个相对安静、宽敞、通风的场所进行训练,以确保训练的顺利进行。
PNF

PNF技术主要是应用本体感觉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增强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功能活动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神经肌肉的生理特点,在活动中予以刺激,激发尽可能多的感受器兴奋,从而增强肌肉活动,促使功能性运动实现。
它的特点是运用螺旋对角线模式运动,通过主缩肌和拮抗肌间的交互收缩、放松,促进肌力的平衡与协调。
关键技术为:徒手施加阻力,刺激本体感受器,肌肉牵拉,外感受器辅助和要求患者配合。
常用方法主要有:(1)节律性启动(Rhythmic Initiation):在预定的关节范围内,治疗师边用言语节奏引导患者被动运动,边要求患者集中注意力于所做运动,然后进一步在节律性运动中要求患者主动用力,逐渐进展到治疗师在患者主动用力时,在训练的肌肉上施加阻力。
适用于精神紧张、运动启动困难、运动不协调者。
(2)复合等张运动:指训练某一肌群相继进行抗阻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等长收缩,中间无肌肉放松。
这种方法对增强肌力、拮抗肌间运动转换及扩大关节活动范围都有帮助,适用于运动控制能力差,协调不良及关节活动范围下降1。
(3)缓慢逆转技术(Slow Reversal):指主缩肌与拮抗肌间缓慢、交替、节律性向心性收缩或等长收缩,前者称为动态逆转,后者称为稳定性逆转。
根据需要在相应的肌肉上加阻力。
其优点是通过主缩肌、拮抗肌间的相继诱导作用,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稳定关节。
适用于肌无力,肌肉易疲劳,关节稳定性差及变换运动方向不良者。
(4)重复收缩技术(Repetition Contraction):是指在患者进行某肌群单方向等张收缩的过程中,再给予肌肉快速牵拉刺激,强化肌收缩力量的方法。
适用于肌无力、疲劳及运动意识低者。
(5)收缩放松(Contract-Relax)技术:要求患者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尽力抗阻等张收缩,然后放松,保持5秒以上。
这样不仅可增强肌力,还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因此适用于关节活动范围减低者。
(6)保持-放松(Hold-Relex)技术:指患者先放松,治疗师被动运动患肢关节至可动最大范围后,肢体抗阻等长收缩,然后放松,该方法可显著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2-1 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2、主动运动
(1)放松训练 (2)体操或利用设备的训练 借助简单设备,体操棒、肋木。
2、主动运动
(1)放松训练 (2)体操或利用设备的训练 借助简单设备,体操棒、肋木。
2、主动运动
(1)放松训练 (2)体操或利用设备的训练 借助简单设备,体操棒、肋木。
三、训练方法
防止关节周 围软组织挛 缩造成的关 节功能障碍
病理性因素
1.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 2.神经性肌肉挛缩 3.粘连组织的形成 4.关节内异物 5、关节疾患 6、疼痛/保护性肌痉挛 7、关节长时间制动后
(二)病理性因素
1.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 创伤、烫伤——肌肉皮肤瘢痕化形成的瘢痕与皮下组织粘 连,会降低ROM 长期制动——废用性萎缩
(二)病理性因素
三、训练方法
三、训练方法
防止关节周 围软组织挛 缩造成的关 节功能障碍
防止神经肌肉 性挛缩造成的 关节活动障碍
防止软组织粘 连形成的关节 活动障碍
三、训练方法
防止关节周 围软组织挛 缩造成的关 节功能障碍
防止神经肌肉 性挛缩造成的 关节活动障碍
防止软组织粘 连形成的关节 活动障碍
三、训练方法
被动活动训练方法 (六)膝关节
膝部关节构成
股胫关节 髌股关节 胫腓近端关节
2020/3/10
54
被动活动训练方法 (七)踝及足部关节
踝及足部关节构成
踝部: 下胫腓关节 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足部: 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 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 趾骨间关节
足的功能
背伸、跖屈、 内收、外展、 内翻、外翻
2020/3/10
57
(1)背屈、跖屈
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 进行背屈时,治疗师一手固定踝关节上方,另一手固定 足跟,在牵拉跟键的同时,利用治疗师的前臂屈侧推压足底。 跖屈时,治疗师固定踝关节上方的手移动到足背,在下 压足背的同时,另一手将足跟上提。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THANKS
感谢观看
强度
训练的强度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以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训练 的难度和强度,以避免过度训练 和损伤。
训练的安全性
热身
逐渐增加难度
在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前,应进行 适当的热身运动,以减少肌肉和关节 的受伤风险。
随着训练的进行,应逐渐增加训练的 难度和强度,以适应个体的发展需求, 同时避免过度训练。
果。
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物理治 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改善关
节活动范围和功能。
06
案例分享与讨论
个人案例分享
案例一
李先生,一名长期办公室工作者,因 久坐导致腰部僵硬和不适。通过简单 的关节活动训练,如伸展和旋转,他 的腰部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案例二
王女士,一名中年家庭主妇,经常进 行家务劳动,导致手腕关节疼痛。通 过特定的手腕关节活动训练,她的疼 痛得到缓解,关节活动范围也得到扩 大。
通过训练可以改善肌肉力量、 柔韧性和协调性,减轻疼痛, 提高生活质量。
训练对于运动康复、预防损伤 和术后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
02
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
生理因素
关节结构
关节的结构决定了其活动范围。 例如,肩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范 围较大,而腕关节和踝关节的活
动范围较小。
软组织限制
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 组织对关节活动范围有一定限制。
和功能受限程度。
医学影像法
通过X光、CT、MRI等 医学影像技术,观察关
节结构变化和异常。
评估的标准和指标
01
02
03
04
正常值范围
根据年龄、性别、身高、体重 等因素,制定关节活动范围的
正常值范围。
十种能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

十种能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在康复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的范围,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包括辅助-主动关节活动训练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包括辅助-主动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辅助-主动关节活动训练详解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是康复医学中重要的一环,旨在通过系统性的锻炼,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这种训练对于因伤病、手术或长期制动等原因导致的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的患者尤为重要。
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中,辅助-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析。
一、辅助-主动关节活动训练原理辅助-主动关节活动训练结合了被动关节活动和主动关节活动的优点。
在训练过程中,患者主动参与关节活动,同时通过外部辅助力量,如治疗师的手法、器械辅助等,帮助患者完成更大范围的关节活动。
这种方式既可以发挥患者的主动性,又可以借助外部力量,达到更好的关节活动效果。
二、辅助-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方法1.治疗师手法辅助:治疗师通过手法引导患者完成关节活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手法的力度和角度,确保关节活动的安全和有效。
2.器械辅助:利用康复器械,如持续被动运动机、关节活动器等,为患者提供持续、稳定的辅助力量,帮助患者完成关节活动。
3.患者主动参与: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主动进行关节活动,通过自身的肌肉力量,推动关节的活动。
三、辅助-主动关节活动训练的注意事项1.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确保训练的安全和有效。
2.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度,避免一开始就进行过度的关节活动。
3.及时调整:根据患者的反馈和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案,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保持沟通:治疗师和患者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确保训练的顺利进行。
四、辅助-主动关节活动训练的意义辅助-主动关节活动训练在康复医学中具有显著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同时,这种训练方式也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康复过程中。
kaltenborn手法

kaltenborn手法Kaltenborn手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技术,可用于调整和修复骨骼和关节的功能。
它是由挪威物理治疗师弗罗雷德·卡尔滕伯恩(Frederic Kaltenborn)在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
卡尔滕伯恩手法有不同的变体,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原理和目标。
卡尔滕伯恩手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手动技术和动作来纠正关节的损伤和病变。
它主要用于治疗骨骼和关节的功能障碍,如关节僵硬、疼痛、运动受限等。
这种手法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患者,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
卡尔滕伯恩手法通过以下几种主要手法来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1. 手动牵拉:治疗师使用手动技术通过牵拉和拉伸骨骼和关节。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并减轻关节疼痛和不适。
2. 轻拍和击打:治疗师使用手掌、手指和拳头轻轻拍打和击打患者的肌肉和关节。
这种技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
3. 按压和推动:治疗师使用手指、手掌和手臂施加压力和推动患者的肌肉和关节。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纠正关节位移和改善关节运动功能。
卡尔滕伯恩手法有许多优点和好处。
首先,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需要使用药物或手术。
因此,它可以减少患者的风险和副作用。
其次,卡尔滕伯恩手法可以针对每个患者的特定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
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程度,量身定制治疗计划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卡尔滕伯恩手法通常与其他物理治疗技术和康复计划结合使用,如热敷、冷敷、电疗和运动疗法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卡尔滕伯恩手法适用于各种骨骼和关节疾病和损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关节炎:卡尔滕伯恩手法可以改善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减轻疼痛和减缓病变的进展。
2. 脊柱问题:卡尔滕伯恩手法可以纠正脊柱的异常位移和畸形,如脊柱侧弯、脊柱前屈和后屈等。
3. 肩袖损伤:卡尔滕伯恩手法可以帮助恢复肩袖肌肉的弹性和稳定性,缓解肩关节疼痛和肩周炎。
4. 髋关节问题:卡尔滕伯恩手法可以改善髋关节的运动范围和稳定性,减轻髋关节痛和改善步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概述
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善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运动损伤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人
们可能由于长时间的坐姿、缺乏运动、年龄增长等因素,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掌握一
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常用技术与方法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常用技术与方法
1. 拉伸运动
拉伸运动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最常见、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定期进行伸展、拉伸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和韧带的弹性,缓解关节压力,从而改善关节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常见
的拉伸运动包括臂部、大腿、腰部的伸展,需注意保持姿势正确,并逐渐增加拉伸幅度。
2. 瑜伽
瑜伽是一种古老的身体锻炼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姿势和呼吸练习,可以促进身体柔韧
性和力量的提高,进而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
瑜伽还可以强化肌肉,同时调整身体姿势,
减轻关节的压力,对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大有裨益。
3. 水中运动
水中运动是一种低冲击、高效果的运动方式,对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尤为有益。
在水中
进行运动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负担,减少关节受力,同时水的阻力又能够锻炼肌肉,提高
身体的柔韧性,因此适合关节活动受限人群进行。
4. 热敷与冷敷
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热敷与冷敷也是一种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简便方法。
局部热敷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关节僵硬;而冷敷则可以减轻关节的疼痛和肿胀,有
利于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
5. 接受物理治疗
对于长期关节活动受限的人群,接受专业的物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方法。
物理
治疗师可以通过按摩、牵引、超声波等技术手段,针对性地帮助患者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进行相关的功能锻炼,加速康复进程。
总结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通过以上提到的拉伸运动、瑜伽、水中运动、热敷与冷敷、以及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和技术,人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活动范围。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适当的锻炼和方法,可以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提升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