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古代诗歌鉴赏的九个角度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主旨)
咏物言志诗鉴赏要点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 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 ④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言志诗鉴赏方法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都 华清宫 吴融 是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借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古 讽 过华清宫 李约 今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类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霓裳》《羽 衣》为舞曲名。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直写物象,绘形绘色, 以求逼真传神;一是托物寓意,借题发挥,抒情 言志。如《硕鼠》《江雪》《咏柳》。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 爱好、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 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1)两首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 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 说明。
(1)第一首诗表达了对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批判之情。 第二首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 (2)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宫内与宫外对比(或横比): 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 阴,温暖如春。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或纵比):昔日霓裳 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 荒凉。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 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 差抒写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 手法。 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 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 诗人内心的感受。
例谈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
例谈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古代诗歌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一、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编者按:中国古代文学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个内容,我们也要学会鉴赏作品,那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
诗歌鉴赏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
作为大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
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1、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古代诗词鉴赏角度和方法
二、评价思想内容
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了解作者
的生平经历、思想状况;了解有关历史 时期的时代特点。 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内容、意境,弄清 借景所抒之“情”,托物所言之“志”,
把握风格,分清流派
风格:是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 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 的格调、气质、趣味和创作特色。如:自然、雄 奇、奔放、悲慨、沉郁顿挫 流派:指思想观点、艺术见解和艺术风格相同或 相近的作家所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唐 诗中有山水田园诗派(如:王维)、边塞诗派 (如:高適、岑参));宋词中有豪放派(如: 辛弃疾)、婉约派(如:李清照)。能了解并分 清这些风格流派,有助于对诗词进行准确的分析 和评价。
重点和难点
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把握风格,分清流派。 咀嚼语言,领会精要。 学会比较,明辨手法。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思乡怀念亲人
送别类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
古代诗词鉴赏角 度和方法
梁静
一、诗歌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 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在命题时,主要 考察对 “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 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 “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 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 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 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 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 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
“沙鸥”在茫茫天地间飞来飞去,栖止无定,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诗人一生坎坷、漂泊无依、前途渺茫的沉痛、悲愤之情。
01
02
例3.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ruí):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02
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到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通过想像,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你能补充出来吗?
01
02
01
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
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做阅读题要弄清题干中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的作用。
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学问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学问点一、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1.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
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受、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的政治主见、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受。
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需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宠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等关键点。
2.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一般来说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详情描写等。
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
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
如赏析《最爱东山晴后雪》,抓住“逐胜”“忘寒”“最爱”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状况时忐忑担忧的心理。
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
还要留意分析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独特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
(1)答题步骤找——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明——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答题模板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表达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品读玩味准确切入古诗鉴赏的几个角度
一、从“景语”入手中国古典诗歌地重要特点,就是讲究意境,讲求情景交融.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人善于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地思想感情,诗中地景物明显地带有诗人地主观色彩,融入了诗人地情感和思想.而且景与情和谐统一,水乳交融.这就是古代诗人所追求地寓景于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地艺术境界和表现方式.所以古诗鉴赏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景语”入手,来剖析诗人所寄寓地“情语”.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一、菩萨蛮王安石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题:这是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江宁半山后地词作.词中勾画了一幅地画面,抒发了作者地思想感情.这是一幅动人地田园风光图.时间是从白天到入夜.画面中有临水地屋舍、劳动地农人,有红花,有绿杨,清风微拂,黄鹂婉转,新月如钩,这恬静、安逸、秀丽地乡村环境怎不令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诗人当时地思想感情完全可用“怡然自得”来形容.当然联系到他当时地处境,也许他地内心深处有一种故作放达以求超脱地因素在里边.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二、关河令周邦彦来时阴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题: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融情于景”是本词地突出特色,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本词是以哀景写哀情,上片先写薄暮凄凉之景,孤独地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声声却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凉地氛围.下片地“孤灯”与之相呼应,孤寂凄凉之情自然流露于词地字里行间.所以前人地评论是准确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从“情词”“情事”入手古代诗歌除了通过景物地描绘来寄寓和表现思想感情之外,很多地诗歌还在写景地同时穿插着叙事或在景物描摹之后直接抒情和议论地.这些叙事或抒情议论地成分带有诗人强烈地感情色彩.所以,品味诗中地“情词”或“情事”也是我们能够迅速把握诗中地形象和题旨地重要途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三、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树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题:诗人见“惆怅东栏一株雪”而“惆怅”地原因是什么?“惆怅”是诗中地“情词”,充分表现了当时诗人地心情.要了解惆怅地原因,我们可以从诗人所见地景物地变化中得知.柳树由浅绿变为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示盛极将衰,一二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最后一句是“情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短暂地感叹.因此,我们抓住“情词”和“情句”地感情线索,在联系景物中探测到了诗人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地情怀.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另外如杜甫地《登高》中地“艰难苦恨”,韦庄《台城》中地“无情最是台城柳”地“无情”,秦观《满庭芳》中地“伤情处”,刘禹锡地《秋词》中地“我言秋日胜春朝”等“情词”“情句”,均能藉此探知诗中地意蕴和诗人地内心.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四、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地情感?请简析之.这首诗在描绘景象地同时还明显地带有描述地情节.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反而高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地是饱览“千山急雨来”地壮观,从中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开阔坦荡地胸襟和充溢内心地豪情.另如杜甫地《倦夜》一诗,把从入夜到破晓地整个过程描述得非常细致,实则突出表现了诗人为“万事干戈里”而彻夜难眠地心境,表达了他对国事民情地忧虑及报国无门地感慨.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从“诗眼”入手“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地字句,犹如这首诗地眼目,即全诗地主意所在.古人写诗讲求炼字、炼句,“吟安一个字,橪断数茎须”,“语不惊人誓不休”,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被称为“红杏尚书”地宋祁地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就使静中显动,把杏花怒放、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地大自然活力跃然纸上.宋欧阳修《六一诗话》载,陈从易得一本集,其中杜甫送蔡都尉诗“身轻一鸟”下面脱一字.陈与几位客人各作一字补之,或作“疾”,或作“落”,或作“起”,或作“下”.后得一善本,发现乃是“过”字.众人叹服.可见,即便普通一字,而境界大不相同.而这也正是我们鉴赏古诗地突破口.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五、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诗题中地“幽”字是本诗地“诗眼”,全诗都围绕“幽”字展开,请简析“幽”字地作用.首联写居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颈联写环境地“幽”;颔联为突出一个“幽”字,诗人以响衬静,写鸟儿在池边地树上睡觉,老僧在皎洁地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都更显出环境地清幽来.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开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地欣悦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联才明白地透露自己对隐居生活地向往之情,表示不负诺言,一定与友人长期归隐.一个“幽”字浓缩了全诗地意境,隐含了全诗地主旨.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诗眼”入手透视全诗,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功效.唐元稹地诗句“遍绕篱边日渐斜”,一个“遍”字,虽用语平淡,但仔细咀嚼,便能体会到诗人为赏菊花而流连往返地举止和心情;唐许诨地诗句“一上高楼万里愁”,一个“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诗地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唐严维地诗句“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语意双关,既交代了送别地季节,又着重透露出分别地心情.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从“文化意象”入手“文化意象”一词,是笔者地杜撰,尚未见其他评论者使用.“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刘勰地《文心雕龙》,宋代梅圣喻《续金针诗格》中说:“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这是对白居易“意象”一说地补充和发挥.基本揭示出了“意象”这一概念地基本含义.近代西方曾经出现过被称作“意象派”地文学艺术流派,“意象”一词曾风靡一时.根据现代诗评家地整合、诠释,“意象”包括抽象地主观“意”与具体地客观地“象”两个方面,是“意”(诗人主观地审美思想与审美感情)与“象”(作为审美客体地现实生活地景物、事象与场景)在文学地第一要素——语言中地和谐交融和辨证统一.“意象”前冠以“文化”一词,旨在说明这类意象带有浓厚地文化含义,它并非诗人地临时创造而是对带有共同文化认知和文化心理地约定俗成地特定物象地选用.譬如说到杜鹃,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神话中地带有悲剧色彩地蜀帝杜宇,据说他死了之后,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而且它地啼声,似在说“不如归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此类例子实在很多.又如古诗中“鹧鸪”地叫声,往往让人感到愁苦悲凉,“山深闻鹧鸪”,“只今惟有鹧鸪飞”;而鹧鸪地相依想随,又让人联想到男女之恋,“双双金鹧鸪”,“那时同唱鹧鸪词”.猿地啼叫,会使诗笼罩一种凄清、哀婉地氛围.沙鸥象征着自由、无拘地生活,如“飞起沙鸥一片”,“天地一沙鸥”.蝉鸣,特别是暮蝉地叫声,给诗境平添了一分凄凉、悲愁地气氛,“寒蝉凄切”,“蝉鸣黄叶汉宫秋”便是.“落花”、“落英”、“落红”喻示着一种岁月易逝,破败、萧条地景况.“流水”、“东流水”暗含岁月地流逝、人生短暂地意味.“东篱”让人想到秋天、菊花、陶渊明地归隐生活;“后庭”、“淮水”想到故园,想到亡国之恨,想到物是人非.还有“秋风”、“烟雨”、“折柳”……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目前,虽然直接以“文化意象”为内容地题目不多,但我认为,通过对“文化意象”地积累和把握,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分析鉴赏古诗中地景物形象、所形成地氛围及作者地心境,进而深入理解诗歌主旨是大有裨益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从艺术手法入手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个方面.因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内心感受地叫直接抒情;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面蕴涵或表达诗人感情地叫间接抒情.这两个方面前面都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弄清表现手法也是解读诗歌地一把钥匙.我们首先要了解古代诗歌常用地一些表现手法,如以静写动、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衬托对比、象征讽喻等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借用修辞手法来表现,如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借代、对偶等.抓住了表现手法,我们就能依此探求诗人运用表现手法地真实意图、诗歌内涵及诗人内心地情感.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六、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题:、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地特点是什么?、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地思想感情?诗题为《画眉鸟》,诗中所写地这只画眉关在“金笼”里,不愁风雨,不愁吃食,但却心情抑郁,向往着以前在山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显然,诗人是借画眉鸟表达自己地一种生活理想.从中我们可以意会到所用手法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其次,将画眉鸟人格化,赋予它复杂地思想感情.而林中之鸟又与笼中之鸟地生活形成鲜明地对比,在强烈地反差中,始知“金笼”舒适、安逸地生活远不及林间地“自在啼”.从而诗人地思想感情也浮现出来.他借画眉鸟地两中截然不同地生存状态,表达了对自由地热情赞颂,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心灵地憎恶和否定.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七、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皆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待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凤,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一李商隐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注:冬郎,晚唐诗人韩偓地小名,其父韩瞻,字畏之.李商隐地故交和连襟.题:三、四两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析之.、寓情于景.将对冬郎父子地评赞之情寄予所描绘地令人神往地想象地图景之中.、映衬.用老凤地鸣叫衬托雏凤更为清脆悦耳地鸣叫声.、比喻.将冬郎父子比喻为凤凰.、夸张.红艳秀美地桐花延展万里,突出美景地壮观.本诗通过以上多种表现方法地综合运用,赞扬了冬郎父子地才情,表达了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真切赞美.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从题材类型入手从考试地角度看,选作鉴赏材料地古代诗歌,均是篇幅比较短小地,如诗中地律、绝,词、曲中地小令等.古诗虽然浩如烟海,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但在表达思想感情上,往往因题材地类型相同,而形成一定地倾向性和相类性.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写景抒情诗,往往表现诗人对自然美景地热爱和赞美,寄情山水地快乐,超脱尘世地欢愉等,而融情于景之中往往折射出社会地黑暗、动乱,诗人读现实地不满或对自己命运多舛,怀才不遇地感慨.也有些写景诗表现地是对朋友地迎送、惜别和思念之情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咏物言志诗.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地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地对象.在细致描绘事物地同时,还寄托自己地感情.这些诗往往采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诗人所追慕地人格,寄托深刻地人生哲理.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自适、不慕富贵地心境,陆游咏梅,表达自己不媚于俗,坚持正义地气节,于谦地石灰吟,则表现自己面对挫折,百折不回、奋不顾身地坚强人格.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边塞征战诗.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不同时代往往产生不同气概地作品.盛唐之诗往往充满豪迈、勇敢和一往无前地精神,即使写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写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写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昂扬向上地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几多悲壮,几多惋伤.到了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边塞征战诗中更多流露出报国无门地愤懑,归家无望地哀痛,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与盛唐相比,更多了一种惆怅,一种哀厉.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怀古咏史诗.后代诗人对尘封地历史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地因素或触发感慨地媒介.诗家怀古大致有这几种情况:一是面对历史遗迹,想象在历史舞台上曾叱咤风云地英雄豪杰,留下多少辉煌地业绩,令人钦佩仰慕;二是对历史人物留下地经验教训,感慨唏嘘,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地现象地哀婉叹息;三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地思考,而诗人并不置身其中,表现他们不同地历史观和人生观;四是扭结历史与现实,或感慨个人际遇,或抨击隐喻社会现实.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另外,还有许多其他题材地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要抓住“抒怀”地特点,寻找“事”与“怀”之间地跌宕起伏、摇曳变幻地线索,进而把握诗人在诗中所抒发地情怀.因这类诗对象各异,诗人情绪千差万别,须根据诗中地具体内容并结合以上提到地一些方法开展赏析.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的几个角度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的几个角度一、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1、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加物”,而由诗人对有关人、事、物直接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的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再如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两种方式都是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是作者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有所感触的某种客观景象或事物上。
情景交融是作者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助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咏梅词,通篇未见“梅”字,却传出寂寞之“梅”的神韵,做到了情寄于物,物因情见。
于梅的咏叹中,显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移的崇高品质。
再如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中写了山、潮、月三种景物,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但每句有都融入了诗人浓浓的主观感受。
群山依旧,而故都以荒;潮声仍然,而城已空;旧月还在,宫墙还在。
景物的描写中,寄寓着诗人对历史,对时事的深深忧虑。
二、从构思方式的角度分析1、借古讽今作者由于某种原因,不愿、不便或不能对现时发表议论,于是采用对前代事物或现象进行议论的方式来表达看法,抒发情感。
如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中有讽有慨,寓慨于讽。
从讽的方面看,表面讽刺汉文帝,实际上诗人的用意并不在此。
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
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角度
第六节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角度一、从重点词语处置疑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准确地鉴赏诗歌。
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
例如: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
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故用“铺”更准确、形象。
运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二、从关键语句处置疑所谓的关键语句,多指诗词中的“诗眼”句,即能揭示诗的主旨、艺术内涵的语句。
这些句子多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等起着关键作用。
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关键语句,深入地剖析,才能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深入地把握全诗内涵。
例如: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关键语句。
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点示了诗的内涵。
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与景,情景交融。
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三、从诗词意境上置疑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就能准确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所抒发的感情。
诗歌鉴赏的方法
诗歌鉴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通过精炼的词语和形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诗歌的语言常常具有多重含义和象征意义,需要仔细品味和理解。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从中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要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是一种有着特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音韵的变化和重复,营造出独特的韵律美感。
在欣赏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押韵和音律,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通过朗诵或默读,让自己沉浸在诗歌的音韵之中,领略诗歌的魅力。
再次,要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歌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通过细细品味诗句中的情感线索和情感表达,让自己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体验诗歌带来的情感震撼。
最后,要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诗歌往往是诗人对特定时代和特定主题的思考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在欣赏诗歌时,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内涵,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领略诗歌的深刻意义。
总之,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和理解。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领略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大家在诗歌鉴赏中有所帮助。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例 证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 无晴却有晴”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 沧海”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晏殊《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王维《过香积寺》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教你分析] (1)意象→汉江 (2)抓词语→“万里”“九龙盘”“横溃”“飞迅湍” (3)描画面→汉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 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广大中原地区,波涛汹 涌,迅疾奔流。 (4)品意境→气势浩大,宏伟壮阔。 点作用→三四句用江水泛滥来写前朝国运不兴,为歌颂当 下盛世蓄势。
【答题步骤】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宋 耿 中① 湋②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余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①宋中: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 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这首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证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李白《忆秦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杜甫《旅夜书怀》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纲点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诗歌语言一、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理解关键词语。
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字,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了秋风大散关”一句用六个意象描绘了两幅气势磅礴的抗金斗争图。
此外,有些诗歌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字就显示出此梅先于众梅,不同寻常。
而“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副词“尽”字,写出了戌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2. 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它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不小的帮助。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而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相关链接)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工丽直率清幽雄奇奔放悲慨质朴简洁洗炼沉郁(1)许多作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李清照、姜夔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眺、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雄健高峻:王安石、王昌龄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2)不同类的诗的风格不同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
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
“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出题角度:特定形象(意象)解读、诗歌意境鉴赏、情感主旨提炼、表达技巧分析、语言文字推敲一、特定形象解读类角度1:人物形象【基本格式】确定形象中心词(身份)——基本特点(经历、性格等)——形象意义例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有时还要结合诗句分析)例2(2010 福建卷)访隐者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角度2:事物形象————找寻物的特点,物与人的契合点(多用象征和托物言志)【基本格式】说明形象的具体特征+揭示形象内涵(即作者借这一形象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阐明的道理等,或是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例1(2008安徽卷)小孤山[宋] 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小孤山是长江之中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地(要点一:进一步说明这一形象),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要点二:揭示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时代内涵)。
二、诗歌意境鉴赏类【基本格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格式阐释】1.一定要结合诗中的意象,在忠实于原诗的前提下,展开联想与想像,描绘成图景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在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时,注意准确地把准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
如:自然清新、清旷冲淡、雄浑壮阔、苍凉萧瑟等等。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春日即事①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说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那么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那么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那么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那么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答复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㈠抒情手法⑴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㈡描写手法①比照: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衬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㈢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一、外部感知外部感知,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读题,识人,辨文,看注释。
1、读“题”凡读诗,必须读全诗,即从题目入手,直到最后一个字,凡有注释的,包括注释在内。
事实上,许多读者,特别是中学生,尤其是面对考题上的诗,往往只记住诗句,而忘了题目。
殊不知,有些题目也是诗整体意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丢了题目,等于给自己的理解设置了障碍,抛弃了对诗内容或情感把握的切入口。
因为题目往往含有可资我们理解诗的信息。
例如,王维《过香积寺》,寺,特殊的地点,题目点明了地点,事情(“过”)。
杜甫的《春夜喜雨》,题目既交待了季节、时间、对象,又表达了心情(“喜”)。
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题目不仅交代了人物间的关系,同时,又叙述了情节(“见”——“别”),更重要的是描写了情感的不同特征(喜悦与哀愁)。
面对这样的题目,纵然不读诗,也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题目既明确了地点,一个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地点,又交待内容,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指向。
读题目,可以帮助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所抒情感的把握。
2、识“人”这里的“人”,指诗人、叙述者和被叙述者(诗词中的主体对象)三者。
凡诗文皆有叙述者,相对于文而言,对诗的叙述者的辨识,对理解诗的情感内容更加直接。
诗的“叙述”者有两种形式:一处于诗的景物人事之外的叙述者,作者以旁观者或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一是置身于景物人事之中的叙述者。
处于诗的景物人事之外的叙述者,作为局外人,与诗歌咏的主体对象是分离的。
例如,卢照邻的《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复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这首咏物诗,叙述者和歌咏的主体对象是分离的。
叙述者是诗人,主体对象是池荷。
诗句是围绕主体对象展开的,诗人的思想情感是依附在主体对象允许的范围内的。
要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首先要解读主体对象。
该诗写荷花的香艳,也写荷花担忧因秋风而过早的飘零。
只有解读了荷花的这一形象,才能品味出诗人在诗中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蹉跎岁月的情感。
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1、看标题。
从题材看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
例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
2、看作者,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谈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而与之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有: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3、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察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送别类、怀古类、思乡怀人类、战争或边塞类、闲适类、借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爱情类、民生类等九种类型。
只要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认真去读,就可以定住类型。
4、找意象,定感情。
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他们各自的寓意的。
例如代表相思的红豆,代表离别的折柳、代表孤高独立的梧桐等。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找关键字,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6、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得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方面去分析。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一走好“三个步骤”读懂诗歌大意二抓住“九大题材”了解每
阅读帮
第二步,读诗歌正文 1.抓“变形”之处,读懂“诗家语”。颔联对仗工整,正常语序应是 “曾闻湓浦似衣带,见说庐峰胜香炉”。“曾闻”“见说”为“听闻” 之意。诗人在此运用虚写的艺术技巧呈现出友人贬谪之地江州的自然 风光。 2.抓意象,体悟意境。颔联中的意象有“湓浦”“庐峰”。前句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湓浦”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 后句描写庐峰的盛景。诗人通过写江州的美景,宽慰朋友。颈联中的
阅读帮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 解?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 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 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6分)(评分参考:每答 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阅读帮
阅读范例 诗1 [2021新高考Ⅰ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 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 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阅读帮
3.读注释。 借助注释可以理解一些生僻的字词,了解冷僻的史实、典故等,扫清 阅读障碍;也可以了解一些不太熟悉的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第二步,读诗歌正文 1.抓“变形”之处,读懂“诗家语”。 诗歌语言的“变形”之处表现为:在语法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 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运用互文、列锦等手法。
阅读帮
古诗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
古诗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古诗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人类生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地产生了人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
美感是以人们的爱好和趣味为出发点的。
由于每个人的出身、文化修养、性格、职业和人生的际遇不同,因而,使每个人的爱好、趣味有着个体上的千差万别。
这样,就形成了美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而这种美感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尤其突出。
因此,诗歌的讲解向来被教师视为畏途。
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有诗歌的美感产生的多样性、多解性、复杂性的原因。
但,有一个因素往往为我们忽略,那就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长于概括而短于分析,长于模糊而短于精确,这样就影响了我们对诗歌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那么,要达到真正的阅读、鉴赏诗歌,体会其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一、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的事物入手我国古代的诗歌除了通过景物的描绘来寄托和表现思想感情之外,相当多的诗歌还在写景的同时穿插叙事或在景物描摹之后直接抒情和议论。
这些叙事或抒情、议论带有诗人极浓厚、强烈的感情成分、感情色彩。
所以,品味诗歌中具有浓厚情感的词句或强烈感情色彩的事物,是我们迅速地把握诗歌中形象和题旨的重要途径。
例一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尤其尾联的“艰难苦恨”,并分承五六两句。
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
“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以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例二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古代诗歌鉴赏的九个角度角度一鉴赏诗歌的意象(2017·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问题】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解析】意象方面,应注重分析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
王维的诗使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意象;郦道元的诗使用了三峡、猿鸣等意象,杜甫的诗使用了玉露、枫树、巫山、巫峡等意象。
情感方面,王维的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沿途所见所闻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写山水之趣,来宽解诗人的离愁别绪;郦道元和杜甫的诗歌,主要通过描写悲凉的景色,表达诗人的惆怅、悲苦之情。
【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温馨提示]“意象”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载体,熟知诗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含义是理解诗歌感情、走进诗人心灵的“钥匙”。
概括意象的内涵须联系该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普遍含义,而后再结合原文诗句作具体分析概括,切忌以偏概全。
角度二鉴赏诗歌的意境(2014·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问题】“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意境角度设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
“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
“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温馨提示]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比较。
意境,是情与景的组合体;“意”即主观思想感情,“境”即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意境一般包括时空、意象、程度等要素。
就本题而言,前句时间为白天,意象为“花”,颜色为“红”,程度为“百般”。
“百般”是副词,表程度,意思是“十分”“万分”,“百般红”强调了花的艳丽。
后句时间为夜间,意象有“乔木”“月”,程度为“峥嵘”“明”。
“峥嵘”是形容词,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这里指树木高大;“明”也是形容词,表明园中高大的树木沐浴着月光的清辉。
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越发深邃、幽远。
角度三鉴赏诗歌的语言(2014·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问题】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从炼句角度设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
这两首诗歌的结句都是景物描写,以景结情。
韦诗的结句描写的是友人的居住环境,也是对友人诗思诗境的比况形容,表达了对友人的钦慕之情,借“境”衬“人”。
李诗的结句描写的是诗人自己访隐者不遇归来时的情景,借“景”衬“情”,突显了对友人的感情。
【答案】韦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居住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李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温馨提示]不同作者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炼字”“炼句”和诗歌的语言风格。
“炼句”,一般要求辨明句子所用手法,理解句意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理解句意,一要抓住关键词语;二要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与使用的表现手法。
二者不可偏废。
角度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2015·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问题】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解析】本题从正侧面描写角度设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
上片从演奏者、乐曲变化等角度叙写;下片“洗耳为渠听”,表明从听众角度描写乐曲。
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温馨提示]词内上下片之间比较。
古典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描写分为正侧面描写、白描和细节描写等。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用典抒情等。
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是考查的重点。
角度五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2015·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问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虚实结合角度设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别朋友,写的是眼前实景;本诗则是“将赴”而“留别”,诗人尚未到达北庭,借助于想象叙写边塞风光,属于虚写。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眼前实景,而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不是作者亲眼所见,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温馨提示]同一作者相同题材的不同作品的课内外比较。
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衬托、借古讽今、时空交织和衬托等;衬托又分为正衬(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其中“虚实结合”“衬托”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角度六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2016·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问题】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着眼于梳理诗歌中的事件。
阅读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从北方金人统治下南逃的人,怀着沉痛的心情,诉说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悲惨经历。
诗歌通篇都是这位“北来人”说的话,这种口吻就显得自然真切,叙事中带有凄凉感与孤独感,情感十分明显。
同时,叙事中的对比也十分鲜明,如权贵的歌舞升平、不问军情与百姓的心系故国形成对比,主人公亡国前后的境况也形成对比,从而表现了百姓的流离之苦。
【答案】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如“今成独雁飞”流露出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温馨提示]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用典等,其中比喻、比拟、用典是考查的重点。
赏析修辞手法应结合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角度七鉴赏诗歌的结构方法(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问题】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
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从行文结构角度设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
刘诗,第二句写“登城”;第三句写诗人纵目野望所见景象。
“浅深山色高低树”,“浅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第四句写虚拟的意象。
苏诗,开头写风雨入楼,气势很猛,好像很热闹的一番景象;第三句却写雨阑云散,海阔天青;第四句则写景象变幻得让人目瞪口呆,表现出一种壮美之景。
刘诗行文脉络为“登”“望”“想”,前后承接,由实及虚;苏诗行文脉络则为“壮观”“平静”“壮观”,前后转换,突显变化。
【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的意境。
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温馨提示]登高望远类题材的诗歌比较。
古诗词结构讲究起承转合。
“起”,指“开头”;“承”,指承接“开头”;“转”,指“转折”“转换”;“合”,指“结尾”。
常见的“合”的形式有:“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收束上文;“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结尾,将要表露的胸怀、志向很自然地说出来,也叫“篇末点题”。
鉴赏诗歌应把握诗句的位置,理解诗句的含意。
角度八理解诗歌的内容(2016·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注】耿:微明的样子。
【问题】“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