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共14课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8026124431b90d6c85c79b.png)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主讲人:曹圣2011年9月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教学重点:◆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教学难点:◆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和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商品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不仅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同,就是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价格也不尽相同;而且商品的价格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降,似乎有规律可循。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
首先,是它们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
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短缺会造成该商品紧俏难买,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某个商品供过于求时,过剩造成商品的积压,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被称为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三、消费和消费观(一)不同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主要分为钱贷两清的消费和信贷消费。
消费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首要因素,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商品价格、消费心理等也是影响消费的因素。
(二)常见的消费心理影响人们消费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求同心理2、求名心理3、求实心理(三)科学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当消费。
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商品。
过度消费和消费不足都是不可取的,应该适度消费。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4课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4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44d7775acfa1c7aa00cc16.png)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经济政治与社会(全书)教学设计
![经济政治与社会(全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e492180740be1e640e9a05.png)
德育讲学稿经济政治与社会反馈练习(学力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选购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的质量,为说明他关注()A、商品的使用价值 B 商品的价值C、商品的外观D、商品的价格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价值与交换价值B、价值与使用价值3、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D、实用价值与价值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商品的是()A、农民自己家种自己食用的蔬菜B阳光C、原始森林D、氧吧里的氧气2、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的构思、设计和制定完成后,青奥组委会迅速进行了商标注册,作为有偿使用的青奥会吉祥物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商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B、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C、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使用交换三、辨析题一切有用的物品就是商品。
板书设计: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基本属性与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反馈练习(学力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王同学在学校小卖部买了一瓶饮料,会了3元钱,这一过程中的3元执行了货币的()职能A、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2、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B、价值C、一般等价物D、使用价值二、多项选择题1、南京青奥会赛事票分为A、B、C三个等级和学生票,除部分需求项目的决赛外,其余票价均为30元至300元。
货币在门票定价中()A、是执行价值尺度职能B、是观念上的货币C、执行流通手段职能D、是现实中的货币三、案例分析题一包子店老板要一名乞丐付钱,原因是乞丐闻了包子的香味,设想一下清明的县官老爷会如何判?(听一听铜钱的响声)板书设计:偶然的物物交换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反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现在有很多地方把秋季的水果利用冷库来保存,到春天再拿出来卖,价格比秋天高许多,这种现象说明()A、物以稀为贵,供求决定价格B、价格的变化无规律可循C、物以稀为贵,供求影响价格D、价格的变化是由技术决定的二、辨析题市场中商品价格变化高于或低于价值,说明价值规律不起作用。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ac512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3.png)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的基本概念和运行规律,包括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等。
2、理解政治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包括国家职能、政党政治、国际关系等。
3、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分工、技术创新、人口流动等。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二、教学内容1、经济基本概念和运行规律2、政治对经济生活的影响3、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三、教学重点1、市场的机制和作用2、国家的职能和改革进程3、社会分工和产业升级的关系四、教学难点1、复杂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分析2、政治制度的差异和国际关系的策略3、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的互动影响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
2、案例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2、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5、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
2、教学PPT:教师制作的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视频:教师准备的相关教学视频,包括专家讲解、案例分析等。
4、习题库:教师准备的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2、阅读教材的相关章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选择一个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关话题,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九、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等进行评估。
2、课后作业:根据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3、小论文:根据观点阐述、逻辑性、语言表达等进行评估。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4课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4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3c5edd08a1284ac9504300.png)
贵州省经济学校教案首页课次第五单元(章)共6学时第5、6学时总第27、28次课总第27、28学时课型讲授、模拟训练课题第14课构建和谐社会教具板书授课时间班级15计应、计维15电商2、15电商115酒店管理、15计网日期15/12/07 15/12/10 15/12/11 周次19 19 19星期一四五节次3-4 1-2、3-4 1-2、3-4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重点掌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含义,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谐社会建设等重要知识点,并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
授课内容提要(在重点难点下划线)第十四课构建和谐社会一、高举旗帜科学发展1、“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科学发展观二、和谐社会共建共享1、最新最美的画卷2、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3、人人参与建和谐课外作业1、完成本课书面作业;2、课下总结复习本学期所学重要知识点。
课后简要分析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习基本掌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了解科学发展观的要点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但是,在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方面关于实际实践方面还有待提高。
教案纸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含考勤、旧知识提问、新课导入)二、进入新课:(45分钟)(一)快速阅读课本第130-136页,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並在课本上划出。
同时,在看书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
(15分钟)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3、结合课本阐释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4、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内容是什么?5、作为一名中职生,如何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二)学生回答,教师点评(30分钟)通过学生自己回答问题,不会再小组讨论,最后老师补充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的找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解析(25分钟)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在把握以上知识点的同时,对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并且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希望学生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专业技能。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0acd7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1.png)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全套教案第一章:经济建设1.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1.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引发学生对经济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二章:政治建设2.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2.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2.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引发学生对政治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三章:社会建设3.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3.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3.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社会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四章:生态文明建设4.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4.2 教学内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4.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五章:全面深化改革5.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框架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运行机制5.2 教学内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框架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运行机制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深入理解知识点5.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改革现象,引发学生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征、体制框架和运行机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六章:全面依法治国6.1 教学目标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了解全面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6.2 教学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全面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目标案例分析法:分析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影响6.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引发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目标案例分析:分析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全面依法治国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七章:全面从严治党7.1 教学目标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了解全面从严治党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7.2 教学内容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全面从严治党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全面从严治党的影响和效果7.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当前党的建设现状,引发学生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案例分析: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全面从严治党对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八章:国家安全与国防8.1 教学目标理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了解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的现状与发展8.2 教学内容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防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的现状与发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国家安全和国防的意义和影响8.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国家安全和国防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分析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国家安全和国防对国家安全和国防的影响和作用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九章:外交与国际关系9.1 教学目标理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了解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9.2 教学内容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和作用9.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讲解知识点:讲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措施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典型案例和挑战讨论:讨论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影响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了解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10.2 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难点解析: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abd2f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0.png)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第一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完整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解: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
能力目标:1、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费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讲授新课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一、货币的神奇力量(一)从古到今话货币1、什么是商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
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
我们把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叫作商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教案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66923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f.png)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版全套教案第一章:生活中的经济现象1.1 教学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的基本概念,认识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掌握基本的经济术语。
1.2 教学内容:1.2.1 经济现象的概念与分类1.2.2 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1.2.3 基本经济术语解析1.3 教学重点:1.3.1 经济现象的分类1.3.2 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的辨析1.3.3 基本经济术语的应用1.4 教学难点:1.4.1 经济现象的识别与分析1.4.2 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的实际运用1.5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讲授法1.6 教学准备:1.6.1 教学案例及资料1.6.2 课堂讨论话题1.7 教学过程:1.7.1 导入新课:生活中的经济现象1.7.2 讲授基本概念: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关系1.7.3 分析案例:识别与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1.7.4 小组讨论: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1.7.5 总结与作业:基本经济术语的应用第二章:市场经济的运作2.1 教学目标: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掌握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了解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与发展。
2.2 教学内容:2.2.1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2.2 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2.2.3 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与发展2.3 教学重点:2.3.1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3.2 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2.3.3 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与发展2.4 教学难点:2.4.1 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与运作2.4.2 我国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与挑战2.5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讲授法2.6 教学准备:2.6.1 教学案例及资料2.6.2 课堂讨论话题2.7 教学过程:2.7.1 导入新课: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2.7.2 讲授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7.3 分析案例: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2.7.4 小组讨论: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与发展2.7.5 总结与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与运作第三章: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3.1 教学目标:理解我国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掌握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3734a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f.png)
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经济政治与社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职版《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2.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为例,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教材内容讲解: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3. 例题讲解: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 自主性2. 竞争性3. 开放性4. 法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1. 供求机制2. 价格机制3. 竞争机制4. 信用机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未来展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是什么?(3)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包括哪些方面?(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情况如何?2. 答案:(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法制性。
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
![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a2cd5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00.png)
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 使学生掌握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成就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实践。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
2. 多媒体课件: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成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案例材料: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果,引发学生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2. 讲授新课: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提供的案例材料,分析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各组的分析成果。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2. 教学难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原因分析。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课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课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2859f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4.png)
拓展延伸:跨学科思考和应用能力培养
经济学与政治学结合
探讨政治制度对经济 发展的影响
分析经济政策背后的 政治动机
拓展延伸:跨学科思考和应用能力培养
社会学视角的引入 从社会结构角度审视经济不平等问题
分析社会变迁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拓展延伸:跨学科思考和应用能力培养
科技与经济的互动 探讨科技创新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03 价格机制
通过价格变动调节供求关
系,实现资源配置。
02 竞争机制
企业间通过竞争争夺市场
份额,提高生产效率。
04 供求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
格,引导资源配置。
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
商品、服务、资本、 技术、信息等跨国流 动,形成全球统一市
场。
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邻国家间建立经济 联盟,实现经济互补
0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本课程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培养其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政治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涉及商品与货币、 市场与价格、政治制度与政治参与、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等知识点。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通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执行法律法规,维护 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
法律法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
道德伦理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道德伦理原则的内容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bcb8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8.png)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课程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Studies)课程是面向青少年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课程将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内在和相互影响。
二、课程目标1、掌握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治理体系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备初步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具备初步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了解社会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三个模块:经济模块、政治模块和社会模块。
每个模块都将涵盖该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案例。
1、经济模块:介绍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就业与收入分配等基本概念,同时介绍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策。
2、政治模块:介绍国家政治体系、宪法法律制度、民主制度、政府职能等基本概念,同时探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政治背景和分析。
3、社会模块:介绍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人口与环境、社会保障等基本概念,同时分析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
课堂教学将注重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解,案例分析将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小组讨论将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交流思想,社会实践将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等。
评估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c208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3.png)
信用货币制度等阶段。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具有产权明晰的市场主 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提供经济社会运行所必需的公共产品等特征。
供求机制与价格机制
供求机制反映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价格机制则是通过价格的变动调节供求 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经济基础知识 • 政治制度及改革 • 社会问题及治理策略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课程,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经济、政治和社会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
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战与经济合作。 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影响。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社会治理的挑战与 机遇。
公共卫生危机(如新冠疫情)对全球经 济和社会的冲击及应对。
THANKS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
教学内容与结构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涉及基本概 念、原理、主要理论和相关案例。
教学结构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经济篇、政治篇和社会篇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 分包含若干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下涵盖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分析。
02
经济基础知识
商品与货币
01
商品的定义与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种属性。
02
货币的产生与职能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3db02ff7ec4afe05a1df59.png)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授课人:惠毅龙◆教学单元: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授课内容:第一课第一节:商品和货币(1(1【教师活动】: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教材,从书名《经济政治与社会》入手,介绍这本书的大体框架,学生于此门课程中可以以及需要学会哪些知识。
整个学期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每一节一个课时)。
告知学生这是中职学生学习公共政治课程的入门学科,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了解。
书本的知识较为简单易懂,鼓励学生有信心学好。
最后,向学生说明,一个国家的问题包括四大问题中还有一个文化的知识点,文化正是当下的热点话题,如果时间允许将会为学生讲述关于文化的知识点。
随后引导学生过渡到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进行学习,本课程是从经济入手,提问学生由经济会联系到哪些东西、哪些现象?【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逛超市、物价上涨……)新课讲授:一、商品(27’)1、什么是商品(10’)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
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
引出本小节的知识点: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提问】在商品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回答是哪两个。
【学生活动】回答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交换、劳动产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向学生举例诸如商场里的零食、衣服、手机等,原始社会时期自己制作的打猎工具,年8月11日)日在北、准,比如,是商【教师讲解】商品的两种属性存在何种的关系?(1)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比如,一种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废品),虽然花了劳动生产出来,但是它形成不了价值,因此该东西就不能成为商品。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26bd0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e.png)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主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2. 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 分析和评价不同经济政治模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社会意识和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 经济政治理论: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混合经济等;3. 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社会福利等;4.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案例分析:科技进步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等。
教学方法:1. 板书与讲解:介绍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不同经济政治模式的优点和缺点;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案例;4. 视频观看:展示相关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2. 板书与讲解:向学生介绍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并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经济政治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4.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讨论视频中的观点和问题;6. 总结与延伸: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关注和思考当前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
教学资源:1. 板书工具;2. 相关教学PPT;3.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案例资料;4. 相关视频资源。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表现;2. 案例分析的成果和分析思路;3. 参与和理解视频观看的程度;4. 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科研和写作,提高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3.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或模拟联合国会议等活动,加强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8bf70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b.png)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标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2. 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原则和理论;3. 能够分析和评价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和内涵;2.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3.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原则;4.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和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 分析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原则,如市场经济、政治制度、社会公平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其中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一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平衡如何实现;-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并进行辩论和交流。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讨论成果;- 强调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参与相关议题。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或研究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辩论环节的积极程度;2.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个案例分析报告,分析某个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方案;3.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相关阅读或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思考深度。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概念和理论;2. 实际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的讨论和辩论。
教学扩展:1. 邀请专业人士或学者来进行讲座或座谈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机构或企业,让他们亲身体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运作和影响;3.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并组织学术研讨会,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c097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b.png)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标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2. 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和关系。
2.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3.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
4.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2. 介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定义和关系,通过实例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3. 解释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它们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案例分析:4.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如国际贸易、政府政策、社会福利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因素。
5.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讨论与总结:6. 分组或全班讨论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和看法。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经济政治与社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
教学评估:8. 设计一些评估活动,如小组讨论、个人写作或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幻灯片或投影仪- 实际案例材料- 学生讨论和写作材料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关问题,并撰写小论文或展开研究项目。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机构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深入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实际运作。
教学提示:1.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语言,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
2.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它们的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则越低。
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
3.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短缺会造成该商品紧俏难买,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某个商品供过于求时,过剩造成商品的积压,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经营管理水平高的生产这,生产出来的商品适销对路,因而获利较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反之,生产者就可能被市场淘汰。
让学生看第五页图,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不同的价格,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以及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和作用。请同学们课下做好复习,深刻理解。
作业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二、 价格和价值规律
(一)多变的商品价格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 2.市场上商品价格高低不等的原因
3.供求影响价格 4.价格对供求的反作用
5.价值规律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2.培养学生树立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 商品的概念;2.货币及货币的基本职能;
3.价值规律的作用;4.科学的消费观;5.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6. 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
难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值规律的作用;3.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进行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 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常见的消费心理
导入新课:
设问导入:我们生活中必需的物品主要从哪里来的?什么是“钱”?钱是货币吗?
提问和设问,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中产生的。
(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最初的商品交换---物物交换。
(2)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交换出现难度。
(3)难题解决的办法---出现一般等价物。
什么是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与其他各种商品相交换,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出现。
2.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啥商品。
3.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
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D.你从商店买来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
E.废品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社会分工(需要,商品经济存在的基础。);
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交换,不能无偿获得)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9.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 10.个人的收入与分配;
1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2.个人收入所得税;确立纳税人意识;
13.认识储蓄、证券、商业保险。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从一般到特殊,从普遍到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是学生树立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难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 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设疑:以农夫山泉为例分析: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水面下70米,长年水温12摄氏度,天然清纯,味道甘洌,富含多种矿物质,经过十三道工序加工成可口的农夫山泉天然千岛湖水、采集来的千岛湖水、经过加工后的农夫山泉三种水有何不同?分别以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商品来命名。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结合典型案例,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提问、讨论等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抽象的问题讲好、讲活。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4课时
第2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2课时
第3课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4课时
课时序号:12016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专业部
任教班级
学生讨论、回答
讲授新课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一)多种多样的商品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学生分析
A.自然状态下的阳光,空气?
B.商店里卖的农夫山泉,乐百氏是不是商品?
C.声音不是商品,美国加州某青年游历全世界,录下了各种鸟鸣,松林喧哗,瀑布奔泻,小溪潺潺的声音,经过剪辑,开办了“自然之声”豪华商店,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成为很多失眠者的催眠曲,生意兴隆,这种声音是不是商品?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盖上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其价值来交换,谁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谁的劳动生产率就高,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少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就多,就会刺激其他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中的劳动者
第三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二、依法纳税三、投资理财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知识目标: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及货币的基本职能;
3.商品的价格及影响价格的因素; 4.价值规律的作用;
5.消费方式及常见的消费心理; 6. 科学的消费观;
7.企业的含义和类型; 8.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016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专业部
3D动漫
任教班级
3D动漫
教材版本
北师大班版
学科单元
第 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第三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学内容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三、消费和消费观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提问和设问,学生回答。
小结
学生概述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教师点评并进行德育教育。
作业
1.什么是货币?
2.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基本职能?
3.什么是纸币?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货币?
3.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2)纸币
(3)货币的其他职能
运用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市场现象
教学重点
难点
价值规律的作用
教 法
案例教学法
学 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导入新棵
商店里的商品种类繁多,每种商品都有自己的价格,随着时间的不同,各种商品的价格都不相同。那么商品价格的变动时什么原因引起的?商品价格的波动又有什么规律?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谜团。
4.货币的发展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32016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专业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学科单元
第 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
2
课 题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价格上下波动的原因,掌握价值规律的作用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意识
钱货两清的消费是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消费方式;
信贷消费是用未来的钱实现今天的消费,这种消费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被越来越多的人采用。
请学生思考:我们在消费的时候,是不是想怎样消费就怎样消费呢?
请学生总结: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首要因素。商品价格、消费心理等也是影响消费的因素。
4.价格对供求的反作用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会相应减少对这种商品的需求,生产者会扩大生产,增加对这种商品的供给;反之,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厂商的供给会减少,从而改变供求关系。
5.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被称为价值规律。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3、关系
教后反思
课时序号:22016年 月 日
教师姓名
专业部
任教班级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学科单元
第 一 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周课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