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有感

合集下载

读《大学之道》有感演讲稿

读《大学之道》有感演讲稿

读《大学之道》有感演讲稿《大学之道》是一部由周恩来先生所著的著名散文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大学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深刻思考。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大学之道》这本书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本书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在书中,周恩来先生提到了许多关于学习、成长和人生的哲理,这些哲理对于我们每个大学生都是非常宝贵的。

他告诉我们要保持谦逊和谨慎,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这些都是我们在大学期间需要牢记在心的重要道理。

其次,我想谈谈书中关于学习方法的一些观点。

周恩来先生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而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

这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将来的人生道路做好准备。

最后,我想谈谈书中关于人生态度的一些观点。

周恩来先生在书中提到了许多关于人生态度的哲理,他告诉我们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

在大学期间,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读《大学之道》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明白了大学教育的真谛,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牢记书中的哲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和成长,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谢谢大家!。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读后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读后感

读《大学》有感范文一一直以为,作为儒家四部经典之一的《大学》是深奥的,非一般人所能领悟,所以一直未曾染指。

若不是这次在语文书中偶遇《大学》,短时间内也不会去阅读的。

不过,学了《大学》,还是有一些浅薄的感悟的。

“修、齐、治、平”乃是《大学》中精华,核心思想。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只在修其身。

这四者,乃是一一递进的关系,而修身又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诚意,诚意要格物,格物而后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齐、治、平”的根本。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修、齐、治、平”的范围未免大了些。

现在的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治国,如何齐家,如何平天下,我们要考虑的只是如何诚意,如何正心,如何修身。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知。

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的也是实践获得真知的重要性。

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意义。

我理解为,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来诚意。

意诚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

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一种状态。

除了修身,《大学》中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诚意中“慎独”了。

所谓“慎独”,说的就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

君子在人前人后的表现如一,而小人,却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知,见君子而后厌然,人之视己,如视其肺肝然”。

说的十分有道理。

只有内心真诚,表现才能端正,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大学》中虽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

我们也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读《大学》有感

读《大学》有感

1.《大学》——曾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基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暄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湜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

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读后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读后感

【导语】读书若⽔,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声。

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为您整理了多篇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欢迎您的阅读与关注! 读《⼤学》有感范⽂⼀ ⼀直以为,作为儒家四部经典之⼀的《⼤学》是深奥的,⾮⼀般⼈所能领悟,所以⼀直未曾染指。

若不是这次在语⽂书中偶遇《⼤学》,短时间内也不会去阅读的。

不过,学了《⼤学》,还是有⼀些浅薄的感悟的。

“修、齐、治、平”乃是《⼤学》中精华,核⼼思想。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只在修其⾝。

这四者,乃是⼀⼀递进的关系,⽽修⾝⼜要先正⼼,正⼼要先诚意,诚意要格物,格物⽽后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齐、治、平”的根本。

对于我们中学⽣来说,“修、齐、治、平”的范围未免⼤了些。

现在的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治国,如何齐家,如何平天下,我们要考虑的只是如何诚意,如何正⼼,如何修⾝。

从这个⾓度来看,《⼤学》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所谓格物致知,字典⾥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总结为理性知识。

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知。

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强调的也是实践获得真知的重要性。

格物致知,放到《⼤学》中,也有它的⼀番意义。

我理解为,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真理来诚意。

意诚⽽后⼼正,正⼼⽽后⾝修。

的确如此,只有⼼意真诚才能够使⼼态端正,⼼态端正才能够修⾝养性,修⾝养性才能达到⼀定的境界,⼀种状态。

除了修⾝,《⼤学》中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诚意中“慎独”了。

所谓“慎独”,说的就是在⼀个⼈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的品⾏。

君⼦在⼈前⼈后的表现如⼀,⽽⼩⼈,却常常是在⼈前⼀套,⼈后⼀套。

《⼤学》中说:“⼩⼈闲居为不善,⽆所不知,见君⼦⽽后厌然,⼈之视⼰,如视其肺肝然”。

说的⼗分有道理。

只有内⼼真诚,表现才能端正,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学》中虽然⼤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性的。

读《大学》有感

读《大学》有感

读《大学》有感读《大学》有感1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这是我读完蔡元培先生的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后所发的第一感慨。

我第一联想到的是现在的教育,而非过去。

这往者是所谓的过去的大学教育,但我并不想去深究它的种种弊端,只希望从中借鉴些什么,受用于现在的教育。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张东荪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接受西方文化虽只有短短近五十年,然而却居然在思想文化界养成了一种所谓Liberal Mind(自由胸怀的素养)。

这种氛围在一些外国名校仍然存在,在今天的中国却已经是慢慢地消失了。

还记得央视做过一期名为以求是知名的节目,求是是浙大的校训,然而浙大的某一位教授居然假造论文以求取名誉,其中涉及很多潜规则,多是放之任之。

求是也就成了对现在大学最犀利的讽刺。

这些现实让我们更有感于蔡元培的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的格言。

我觉得,这也同样受用于高中教育。

学习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我总是这样觉得。

而这个感受也只限于某些短暂的没有压力地读书的时候,读自己想读的,没有重点考点,而现在的高中,总是片面追求几个率。

在拼命灌输知识点的同时要求想深、想透,在将学习等同于每一次划分三六九等的考试时要求我们热爱它,这不是很可笑吗?看看那些所谓的名校吧!还有几个人会为了真理争个面红耳赤?考一所大学,是学习教育的终点,而读一所大学,只是找工作,满足物质需求的保障,有多少人在大学四年里毫无长进。

大学的意义何在?大学不该只是这样的浅薄,高中教育也不该只是这样急功近利。

面对分数,我们无力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只有匆匆适应,忙个晕头转向。

一圈下来,少了一颗孜孜不倦的心,不懂得欣赏,感知。

只知模式,只知公式,感觉什么都像被套上了枷锁,囫囵吞枣,味同嚼蜡。

那些整天钻进书海的人,多数是爱的分数而不是书。

我们没有时间,也早已没有兴趣去探究那些不在考纲之中的问题,早早地结束课程,日复一日地做着模拟试卷,除了应付高考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目标。

小学生学习《大学》心得体会

小学生学习《大学》心得体会

读《大学》有感(范文1)同学们,你们知道家喻户晓的“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吗?对了,那就是《论语》《大学》《孟子》和《中庸》。

在这个寒假中,我就阅读了“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大学》。

《大学》这本书为世人所传诵,是儒家学派的经典。

那么,何为“大学”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大学就是一片政治哲学论文,探讨了各国平天下的原则道理。

它以“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三大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个条目,阐明了治国平天下必须从“修身”、“齐家”做起,而“修身”、“齐家”又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途径。

其中还特别强调个人修身对政治的影响。

大学》可真是儒家德治注意原则的表现。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把《大学》看得很重,还将《大学》中的话用于生活当中做到。

古代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汉武帝在位时,可见多么重视儒家学派呀!汉武帝也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打败了匈奴的屡次进攻,最终统一天下。

《大学》这本儒家学派的经典,告诉了我们太多太多。

勤政爱民、自立修身,让我们永远记住“四书五经”中《大学》这本书吧!读《大学》有感(范文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我想到了古代有个人叫周处,他小时候爹死了,没人管教他,他经常把邻居打得头破血流,大家都害怕他,称他为三害之一。

另两害是跛脚虎和蛟龙,害死了好多人。

人们受到了侵害,生活不得安宁,但大家认为周处是三害中惹祸最大。

周处知道后,就下决心要把老虎和蛟龙杀了。

他经过一番千辛万苦,终于把这两害杀死了,大家认为周处也不见了,很高兴。

哪知周处回来了,当他知道大家都在庆祝除了三害,他明白三害中也有自已,于是他下决心痛改前非,刻苦学习,后来做了大官,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我一定要刻苦努力学习,以修养品性为根本,以后才能管理好自已的事,才能管理自已的家庭,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献出一份力量。

《大学》读后感三年级范本

《大学》读后感三年级范本

《大学》读后感三年级范本
抱歉,我不能查看或提供文档的内容。

但是我可以帮助您提供一篇关于《大学》的读后感范文,您可以参考:
《大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著的一本文化经典,它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之一。

作为一名三年级学生,读完《大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在《大学》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教育和人生的道理。

书中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表明了一个人要以修养自己、管理家庭为起点,最终为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做贡献。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并激发了我对于学习和实践的热情。

《大学》中还讲到了“格物致知”、“明明德”、“止于至善”等重要观念。

这些观念告诉我,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并不仅仅是追求知识和技能,更要求我们以德为先,做到内外兼修。

这激励我要在学习上不断追求进步,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通过阅读《大学》,我也意识到要做到上进不仅仅需要学习上的努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其中提到了“识牛”,通过观察牛的品性和特点来引导和认识人类行为,这让我明白了人类行为往往有着深刻的内在规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认识和理解它们。

总之,读完《大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步,同时还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责任。

我希望能通过努力去实践《大学》中的思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大学 读后感

大学 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曾子整理而成。

这本书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核心思想,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学习和处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书中提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明德就是要求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要做到心中有道、言行有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注重学业的提高,更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

只有做到内外兼修,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其次,书中强调了“止于至善”的观念。

至善即是追求最高境界、最高目标。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追求卓越,追求至善。

我们不能满足于平庸,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力求做到最好。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书中还强调了“亲民”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亲民就是要做到以民为本,关心民生,服务民众。

而治国平天下则是要求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要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

我们要做到心系民生,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阅读《大学》,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注重学业的提高,更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

我们要追求至善,不断提高自己,做到亲民、治国平天下。

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读一读这本书,从中汲取到正能量,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中庸》《大学》原文及译注

《中庸》《大学》原文及译注

1 【《中庸》原文及译注】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原文】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注释】(1)天命:天赋。

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

”(《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

(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

见(xian):显现,明显。

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

(4)中(zhong):符合。

(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读解】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

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

读《大学之道》有感演讲稿

读《大学之道》有感演讲稿

读《大学之道》有感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大学之道》的感受。

《大学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的著作,其中阐述了他对教育和修养的理念。

在这本书中,荀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对于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一些感悟。

首先,荀子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做到德行端正、修身养性。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炼,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的自己,学习是一种修养,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其次,荀子强调了齐家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无法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在家庭中,要做到和睦相处、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庭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一个和睦的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温床。

再者,荀子强调了治国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有道德高尚的人来领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荀子强调了平天下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要有仁爱之心,宽容待人,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这也让我深受启发,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每个人都有爱心和宽容之心,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和谐。

通过阅读《大学之道》,我深刻体会到了个人修养对于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荀子的思想启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思考,也让我更加明白了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

希望大家也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有所启发,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品读国学经典——《大学》解读有感

品读国学经典——《大学》解读有感

品读国学经典——《大学》解读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文/二七一幼海静在没有参加《大学》分享活动之前,对《大学》的认知甚少,只知道它是“四书”之一,至于书中所讲,和一无所知差不多,很是惭愧。

书中发人深思和给人启示的地方很多,我只想说说“慎独”这一点。

其实早在我上幼师时,就从我的班主任柳老师那里第一次听到了“慎独”这一词,当时只是觉得是一个很奇怪的词,从未听过,后来经班主任老师举例解释过之后,才懂了它的意思。

“慎独”让我受益很多,以此为我的人生敲响了警钟,让我更加自律,更注意自己的行为。

因为我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处事也是粗旷型的,不太注意细节和小节,总觉得那没有必要,只要我问心无愧就行,比如当我的好朋友不在时,我需要用她的东西,我就会很随意的拿起就用,因为我觉得即使她在也会欣然同意,所以就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还比如当没有人在身边时,我吃东西或者做事情就会不太顾及形象,特别随性,想怎样就怎样,并没有一个约束,我当时还想这才是真我的体现,没什么不妥。

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类似这样自己认为没什么不妥的事情,可“慎独”却让我再次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真的没什么不妥当的吗?其实不然,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就动别人的东西,是对她人极大的不尊重;没人在跟前,就肆无忌惮会助长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任何书籍、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批评和奖励方式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在隐蔽处下功夫,在别人见闻不及之处做到谨慎不苟,严于律己。

要对孩子心怀敬畏,应该意识到,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我们,须知天地之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再也没有任何人像孩子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务。

因此幼儿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职业,尊重对面的孩子,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加强自身慎独意识的修养,这样才能用自己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

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800字10篇

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800字10篇

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800字10篇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1) 《大学》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它就像老前辈一样,讲述着人生的道理,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

在《大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这句话的意思是:修身在于使自己的内心纯正,如果心中有怨恨,有恐惧,有喜好玩乐,有忧患,都不能使内心纯正。

读到这时,我想起了一件事。

有一次,我去叔叔家烧烤。

在烧烤前,叔叔把我们几个小孩叫到客厅上,我们一时莫名其妙,但还是来到了客厅。

我们坐下后,叔叔就开始说了:“你们现在可要好好学习啊!不然长大会后悔的。

”这时,叔叔停了停,望着天花板,勾起了回忆:“我以前就是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生意也要和别人合伙。

几年后便合不来了。

然后,我们便拆伙了。

记得刚开始时,没有那么多资金周转。

既要入货,家里又遇上装修,差点连出工资的钱也没了。

幸好坚持下来了,要不然现在我可要流落街头罗!”叔叔说完后,我百感交集,我想:如果换作是我的话,可能一天也熬不过来,更别说是熬到今时今日。

这时,我仿佛瞬间体会到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在每一次失败中,我们都给予自己一个微笑,给予自己继续前进的自信心,把失败看作是成功的垫脚石,这样我们便会走向成功。

当我们内心去掉一切的浮躁,去掉一切的喧闹,我们就会心如止水。

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能从烦恼中走出来,但觉得烦恼总是会来,所以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

这时我们只是心里太过执着而已,只要我们放开自己,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人生才会活得更有价值。

就像《光明的心曲》中的盲女孩,虽然她眼前的世界是黑暗的,但因为她那不抱怨的精神,使那无忧无虑的歌声成为了照亮她心中的明灯。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

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

”生活其实是一首歌,同样有旋律的升腾跌宕。

作文:《大学不迷茫》有感

作文:《大学不迷茫》有感
作文:《大学不迷茫》有感
《大学不迷茫》这本书,是李尚龙写的,一个我很喜欢的青年作家。这是一本我觉得大学生应该都有的成长指南。李尚龙总是说自己是一个滞销书作家,但其实不然,他的书的内容总是非常精彩又让人深思。 他在书的封皮上说:①会利用时间的高手,都在合理的利用鸡肋时间,但永远不要让这些碎片时间占据你。②深夜,你需要的不是食堂,而是课堂。③只有终身学习,才会创造辉煌。这三句话让我深思,学习其实是一门可以随时开始的活动,零碎的碎片时间不应该浪费在刷微博、刷知乎上面。之前上大学的时候,总是想着熬过大学的日子就再也不用看那些繁琐的书本了,后来想想才明白,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事情,或许一时不需要再看大学的书本了,但是永远都不能失去学习的能力,这些学习的能力其实有的时候很简单和轻松,或许就是学习如何插花,去认真读一本书,听一场讲座等等。永远不要等死混吃混喝,社会在进步,我们需要前进。 在《大学不迷茫》这本书里,解决的就是“如果我迷茫了,我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其实现在的我依然在探寻着,我究竟以后想做什么,有什么理想这种问题,因为它太远了,或者说我太迷茫,我根本对自己的目标模糊不清。第一章:你以为你在努力,其实你在浪费青春 开篇就是李尚龙写的一句经典的话“这世界根本不在乎你多么努力,只在乎你努力的成效”。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自己,之前只要有活动,能加德育分的,我自己能做的来的,就去参加,也并不是为了拿名次,而仅仅就是为了划水,得到德育分。但有时候,这分也不是太好加,需要一些时间去训练,去彩排,但结果无一是成绩平平,一点都不出彩,能得到的,也就是那德育分罢了。而我现在想想,抛开这些德育分,我能得到什么呢?有一些傲人的成绩么?我能让自己提高么?答案大多都是否定。那其实,我做的大部分事,都显得没有什么意义了。书上是这么说的:“其实,在人有所成就前,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人歌颂,只有在人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后,他的伤痛和努力才会被人认可,被人发现…”。所以,我呢,以后要改正的就是,不要单纯的为了加德育分而去参加一些活动,而是要问自己:你感兴趣么?想要把这件事做好么?如果答案是肯定,就算不加分,也要去参加,这样,你奋力想做的事才会有意义,才能激发你的动力和想象力,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敷衍了事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分数。这样才有可能做出属于自己的成果,只有有了成果,有一些东西才会有意义。在没有成功之前,所有的经验都没人听,在有所成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不要到处说,没有人相信不成功者的经验,我们继续平静生长吧,我们继续认真努力吧,这是唯一的出路吧。如果没成功呢?怎么办?可是有收获啊,这些努力会让你自己充实,会让你变得更好,没有苦是白吃的,没有路是白走的。 关于鸡汤,我们喝了很多了,但听了这么多的道理,好像还是没有好如何过这一生。看了书,觉得,梦想并不是一下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完成最终才完成了终极目标,就像通关打游戏一样,先易后难,一步一步来。也像跑马拉松,不要直接就把目标定在终点。最后是你眼前的这五百米,一点一点来,一点一点努力,如果目标一直在达成,并且前进的方向也是对的,那总有一天会到达终点的,当然如果你更拼命,那就加速了你的时间,让你更快达成目标。

读《大学》有感于“君子慎独”

读《大学》有感于“君子慎独”

读《大学》有感于“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是《大学》中孔子的名言,强调人们在生活中要慎独。

它让我想到一句古语“九思莫若慎独”,表明了慎独的重要性。

慎独不仅仅意味着有时要独处,还包括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淡定、反省自己、练习纪律,以及尊重他人等。

慎独不仅是个人应尽的义务,也是未来自我发展的基础。

作为一个君子,必须慎独,因为他不仅要面对自己,也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是的言行都要得体。

慎独不只是避免冒犯他人,更是能使我们受益。

在孤独中我们可以深入思考,学会审视自己,理解自身状态、实现自身欲望,获得良好的成长。

通过独处,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并提升我们的能力,形成一种追求完善的探索精神。

不论是精神上的陶冶,还是智慧的提升,都离不开慎独的重要性。

古人云“慎独者,明虑而仁;轻独者,无以致远”,说明慎独能帮助我们获得正确的观念,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获得高尚的品德。

总之,慎独是一种品质,有利于我们聪明自知、审慎思考、秉持正直,也有利于我们提升智慧、提高境界,将自我发展到更高水平。

所以,作为一个君子,我们必须在生活中永远记住孔子的名言:“君子慎独”。

读大学的读后感

读大学的读后感

读大学的读后感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成长
的旅程。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学习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
朋友,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读完《大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
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充满希望的美好。

《大学》一书中,作者通过描写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现了
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

在大学里,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
的课程,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种自
由和多样性让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除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外,大学生活还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在大
学里,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和作业,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
和挑战。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这些挑战和困难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学习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些朋友不仅给予了我们帮助和支持,还让我们在大学生活中感受
到了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他们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读完《大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充满希望的美好。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友情和成长。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在大学生活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愿我们永远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热爱,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大学生》读后感

《大学生》读后感

《大学生》读后感
《大学生》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它通过讲述一群大学生的故事,揭示了现代大学生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关怀和思考,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首先,这本书描绘了大学生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在书中,主人公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他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和挫折。

这些情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学生生活的不易,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其次,这本书也反映了现代大学生的普遍心态和价值取向。

在书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们的内心独白和行为举止,展现了大学生们对于未来的迷茫和焦虑,对于人生的困惑和追求。

这些情节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需要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取得成功,这种压力让他们感到无比沉重。

最后,这本书也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大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机器,更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个体。

他们应该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被外界的压力和困难所左右。

同时,我也意识到大学生应该注重内心的成长和修炼,培养自己的品格和情操,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总的来说,读完《大学生》这本书,让我对大学生这个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

希望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愿我们都能在大学生活中收获成长和收获幸福!。

读《礼记·大学》有感

读《礼记·大学》有感

读《礼记·大学》有感悠久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自己的特色文化。

上下五千年,无数圣人贤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一路传承,薪火相传,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大学写作老师让我们读《礼记·大学》。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闲暇之余,游弋其间,细细品读。

感悟人生,于物欲横流、亲情疏远、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为国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的一剂良方猛药。

借老师的安排,重拾四书之《大学》,于自身之修养是一次很好的锤炼。

《大学》为四书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

宋朝的朱熹把《大学》的原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分为经和传。

经是曾子记录的孔子的原话,传是曾子学生记录下来的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

开篇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纲目,然后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三纲目的途径。

通篇文辞简约,条理清晰,内涵深刻,对我们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等问题都具有深刻而实用的指导好处。

在《大学》中阐述的八个方面中,我对于诚意感受颇深。

升入大学,我应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迷茫彷徨,我不知所措。

而那时我就告诉自己:不用害怕,以诚意待人就好,做最真实的自己。

在大学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都是以诚心诚意之心。

怀着诚意之心我交到一群好朋友。

诚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厚;诚意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诚意是鲜花,送之人手有余香。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忙;一颗充满戒备关掉的门多么需要诚意这把钥匙打开呀!诚意让我拥有很多。

读完《大学》后,我更坚信诚意会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

在书中看到这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

然而,市场经济发展到这天,急功近利的浮躁和难以言状的焦虑,成为了我们这个转型社会的突出表现,终日思索成功要诀而不得其门,于是就抱怨这抱怨那的,丝毫不审视自己。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大学古本序》读后感读《大学古本序》有感通过7月22日从宝华二楼会议室学习《大学古本序》,从中可以看出王阳明致良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其心学理论体系的成熟。

也是从南宋以来心学最高发展和成就。

主要有他先后提出的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和万物一体等学说,而其学说最重要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生来具有的对真理的认识,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在良知中有,人们只要对自身内心中的良知认真寻求,就能达到对一切真理的认识。

《大学》讲的是”大人”的学问,那什么才是”大人”呢?大人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

大人之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找到通达”大人”的路径。

《大学》中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阳明先生在这篇序中只谈到了诚意,他认为”《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整篇《大学》三纲八目,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诚意”.这是《大学》中最根本的地方,格物、致知、正心,都是用诚意的功夫。

如何诚意?诚意的功夫在哪里?答案是格物,真正踏踏实实地去为善去恶,最终达至我们的良知。

心之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回归这种状态。

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

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够像《大学》所讲的三纲要那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

《大学》中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诚意”,一个是”亲民”.抓住这两个要点,我们不仅可以修炼自己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可以亲天下、利天下。

如此,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通过政府自身建设的完善,”正心诚意而后可为天下师”的古训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管理人员一定会更加赢得员工的信任。

作为企业家,才能真正在未来成就更大的事业。

拿出诚意对待每位员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解决和处理好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员工成就感和归属感。

读《大学之道》有感

读《大学之道》有感

《大学之道》是一部关于个人修养、道德修炼和社会治理的经典著作,作者为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

这部作品主要阐述了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强调个人品行的修养对于家庭、国家和世界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阅读《大学之道》后的所思所感。

首先,《大学之道》让我深刻理解了修身的重要性。

在这部作品中,朱熹强调修身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一个人的品质、德行和能力决定了他在家庭、社会和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反省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才能、有担当的人。

这使我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把修身作为人生的首要任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品质,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大学之道》让我明白了家庭和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朱熹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睦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一个和谐的家庭能够培养出品德高尚、有才能的子女,为国家输送人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伦理,尊敬长辈,关爱晚辈,与家人和睦相处,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此外,《大学之道》还强调了治国的重要性。

在这部作品中,朱熹提出了“民为邦本”的观念,认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取决于民众的幸福安康。

一个明智的统治者应该关心民生,推行仁政,使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

这使我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福祉,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阅读《大学之道》的过程中,我还对朱熹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主张德育为先,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在学术成就的同时,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这使我深感,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德育,培养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总之,《大学之道》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著作。

它让我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使我更加重视个人品行的修养,关注家庭和睦,关心国家大事。

读《xⅹx》有感大学生

读《xⅹx》有感大学生

读《xⅹx》有感大学生花了两晚时间读完余华的作品《活着》,一个字一个字读下去,有些字拦在那里,像一根又一根刺,不仅硬,而且尖。

作者在第五次自序中写到:“我在阅读别人的作品时,有时候会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而我自己写下的作品,有时候也同样会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

”确实如此吧!我读得很认真,捧起书就一直一直读下去,中途两耳不闻身外事,我不敢分神,怕自己一个转身一次回头就会丢了什么,那感觉就像在吃一根长寿面,必须一口吃下去才心满意足,中途咬断,心是不甘的,而且晦气,最重要的是,再吃下去,便全然失去了之前的好味道。

读到后半部分,我越发心急,读得速度快起来,又时常把一大段文字反刍,这样,我的眼睛就跟着一会儿一目十行,一会儿一行十目,然后,落下眼泪,一滴接着一滴,有些落在字上,有些流到嘴里,还有些滑到了衣服上,湿了一片。

前后一共哭了五次,一次比一次更难过。

第一次,有庆死。

那个还在母亲肚子里就被父亲打,光着脚跑来跑去割草喂羊一天两次跑五十多里路的小男孩,他勇敢地伸出胳膊去献血,因为他们学校的女校长生孩子出了很多血,五年级的学生没一个对上校长的血,除了有庆。

有庆以此为荣,医生抽了一点又一点,抽个不停,有庆脸都白了,嘴唇也白了,他说我头晕,没人理会,后来,他失去了心跳。

第二次,凤霞死。

从小伶牙俐齿的凤霞在父亲不在家的那段时间,发了一次高烧就再也不会说话了。

她短暂的一生中,被送走过两次,第一次,因为家里穷,要供有庆上学,被迫寄养给一户人家做女儿,她过了些日子,哭着跑回了家;第二次,她风风光光嫁给了歪头女婿二喜,二喜心眼好,实心实意爱凤霞,凤霞难产时,医生问保大保小,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保大”,可惜,天不遂人意,留下了小的,大的产后出血不止,命没保住。

第三次,家珍死。

家珍家里阔,自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上学路上被富贵看上,三媒六聘娶回了家,这个家也阔,更阔,刚过门时有一百亩地,此前有两百亩,被富贵的爹败了一百亩,又被富贵败了一百亩,两代败家子,活活苦了两个苦命的女人,家珍的婆婆好日子没过过几天,家珍,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大学》有感•相关推荐读《大学》有感1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大学》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大学》有感1本月共读的是《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说实在的,可能源于儿时的阅读习惯,对于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字一直都不是我偏爱的,所以这一本书也读起来很费劲,感悟也不是特别深刻,只能潦草记录。

《大学》中我最认同的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意是:通过向外的学习,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

格物与致知,是由向外学习到自我的内在体悟;诚意与正心,主要是内在存养与省察的功夫;修身是具体的言行修养,也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责任;后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实践与扩充。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果不能“修身”,那么很容易被这些纷扰所左右,甚至走向偏颇的方向。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静下心,修身养性,只有丰盈自己的内心才能谈更大的远方。

中庸之道,几乎成为很多中国人标榜的行为准则,那么到底何为中庸?可能是言行不要偏激,态度力求温和,但中庸也可能变成表面的客套,以致失去一份真诚的心意,或为了息事宁人,以致不再坚持原则,但其实“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也就是说真诚到极点的人,行善没有片刻止息。

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了。

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

这样的一种心态,就是平常心。

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

天地万物各安其位,正常运行,这是一种大智慧。

这也是我们本该在生活中的一种心态与智慧,这样才能面对那些生活的那些烟火气与恼人愁。

这本作品分为原文、译文、注解几个部分,特点是注解部分不是单纯的解释词句,而是融汇了傅老师的见地,这些属于大家的智慧与思考,读来还不错,但深入了解,还需细细品读。

回过头追随古之圣人的脚步,走一遍孔孟之道。

探索古之读书人的精神世界,或许能给迷茫的自己带来一缕希望。

读《大学》有感2九月,一个儿童欢乐喜庆的海洋,一段少年激扬文字的岁月,同时更是一条毕业生,特别是大学毕业生人生事业的起跑线,一个起始站。

在这个九月的季节里,无数的大学毕业生,或从容,或坚定,或迷茫,或无奈地走出了曾经一度被忽略的校园,走上了他们终究要去的复杂繁华的社会。

此后,又将有一批批高中优秀毕业学子怀着神圣期待的心情走进了神往的大学。

上届大一的新生迈入了大二的行列,大二学生或许却被冠以了毕业生的头衔。

就这样,一切按着自然规律运行着。

那么我们这群大学生如何才能按照自己的规划顺利运行:去学一个好专业,拿一个优异的成绩,找一份体面地工作,赢得一份甜蜜完美的爱情?暂时抛下这个问题,我先和大家,特别是大学生们一起走进“专为我们写,专写我们”的经典著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从走近到走进,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而本书作者覃彪喜,却在书的开篇只用了“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仅9个字,就似乎让读者实现了从观众到主角的地位的转变。

当作者进而谈及“当所有的人都不把大学生放在眼里,你不妨用这句话来维护最起码的尊严。

进而用一个大学生所应有的标准要求自己,顽强进取,不懈追求,最终成为时代的主导者。

”时。

我们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的震撼!对,就是这样一句话,这就是当代大学生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这就是大学生的时代精神,祖国的希望所在。

然而更令我们庆幸自豪的是现在还远不及“所有人都不把大学生放在眼里”这种恶劣环境,我们更应该有理由相信:顽强进取,奋勇拼搏的我们,理应而且必会成为时代的主导者。

“草木可以在校园里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得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就是作者这看似伤感话语,却让我们这些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不得不去思考: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关于这个“欲说还休”,说不清却不得不说的问题,此书中作者也给了我们温馨的解答:读大学,必先读大师。

读大师就是要向老师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去,并在课前课后尽量抓住与老师交流的每一个机会,不断学习。

其次,除了读大师,最重要的便是读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方圣地,在那里,可以接触到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感受到书香的气质!读大学,选对专业,学好本领自然就似乎成了我们重要的“赌资”。

我很赞同覃彪喜作者的观点:“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

在当代,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肆意侵虐的今天,“一业不专”肯定找不到工作,但“只专一业”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是大学生们,在“专一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多专几业”……人生是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

我想属于我们的那杯“茶”现在该是苦的时候了。

相信吧,苦尽甘来!作者说,他给我们讲的这些,只不过是他给我们上的几道菜。

而我,也只是点了几道我自己喜欢的小菜,还有许多的美味等待我们一起去品尝!如果我们只吃菜,肯定解决不了我们的饥饿。

因此,在菜上来了的同时,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实践,从现在起,马上去捕捉自己的“猎物”——适合自己的大学计划,职业设想,人生憧憬。

“凡事预则立”。

相信自己,不断努力,现在赢在大学,将来赢定一生。

读《大学》有感3近日,在网上读到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的一篇演讲稿,他说,当所有精英都想干金融,这个国家一定出了大问题。

抛开演讲中的慷慨激昂之气,和过分夸大的语病(所有一词),这句话确乃肺腑之言,可谓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作为国际顶尖的科学家,用国士无双,灵蛇之珠来形容施一公教授,绝非溢美之词。

就是这位一个有担当,有忧患意识的人说出口,话才显得有分量。

但施教授也许碍于地位,也许碍于演讲环境,话并没有说透,说完,说露。

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出了什么大问题?我们不是有四纵八横的高铁,有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大数据吗?有数不清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还有能上月,能入海,能飞跃上万公里的东方系列吗?等等…这些只是浮在星空表面的烟云,璀璨浮华。

但掠过表象,剩下的只是严峻的岩石,和浓郁的雾霾。

因为这个国家,人民,时代,缺少了理想,浪漫,诗意,信念,还有发自内心的快乐。

而变的世俗,现实,冷峻,功利,浮躁,急功近利。

觥筹交错之下,璨绮繁华之后,光鲜亮丽之中,难掩苍白落寞。

再回到施一公教授那句话,重做解读。

他说,他最想培养的学生,告诉他,我想进金融公司。

还有,清华北大,70%的高考状元,都想干经济管理,金融。

而不愿意做基础研究。

金融是啥?其实就是看得见,来的快的经济利益,能迅速变现成名车,豪宅,爱马仕,LV,美女,劳力士,一身的名牌,和世人艳羡的成功眼光,掌声,花环。

其实也不必苛求世人,都不是清淡的圣人,亦都是芸芸众生,劳碌之辈。

但为啥施一公教授还要说,因为看见了社会,国家的弊病和导向偏差。

时代,是日新月异,变化是,光阴似箭,社会是残酷现实。

几千年来的社会演化,从没有像最近几十年来这样飞速,迅猛。

君不见,功能机时代的老大,诺基亚,几年之中就被安卓,苹果,扔到了历史的故纸堆里,曾经门庭若市的银行,被微信支付,支付宝,余额宝冲击的门可罗雀。

………这就是时代变迁。

无论你是人中发骐骥的优秀人才,还是平凡如初的普通人,在这个剧烈的时代,总要衣食住行,为阿堵物低头。

于是,时代压力,社会压力,生活压力,迅猛冲击每人,无人能置身事外。

所以,国人变得冷峻,现实,凤凰不为了歌唱,只为了炫耀羽毛。

千里马不为了奔跑,只为了槽中之草。

试问谁有擎天手,翻云覆雨,扭转乾坤?邓公去也,留下春天的故事。

毛公走也,留下每天,凡俗奋斗渴望的“毛爷爷”。

这就是社会。

作为国之基本的教育,承担了什么?遥想,西汉时太学,教育是传授知识,研究各色学问,为其纯也。

隋唐开始科举制度,为士人,平民打开了通天之门,无数的人才,荡漾在历史的天空。

宋朝的岳麓,应天,白鹿洞几大书院,虽然办学理念各不同。

但传道,求仁,从德,经世却一样,均反对教育为科举仕进之用,利禄富贵之器,而强调格物,寻理,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之途。

读《大学》有感4上周星期一,学校为我们征订了一本书——《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老师要求我们认真阅读。

周末,我把家庭作业做完后,就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当我读到《美国无家可归女考上哈拂大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一个无家可归女居然可以考上哈佛大学。

在她小的时候,她和哥哥就被染有毒瘾的继父和生母抛弃了。

由于家里没有钱,上不起学。

后来,伯恩斯学校得知这个消息后,同意让她和哥哥一边打工赚学费,一边继续上学。

这个人就是洛金斯。

洛金斯到学校上学后,学习非常认真。

到了高中最后一年,洛金斯的成绩突飞猛进。

后来,洛金斯被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录取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一个无家可归女居然考上了哈佛大学。

我看完这个故事,不禁思索起来:“一个无家可归女居能考上哈佛大学。

那么我们21世纪的中国小朋友现在吃的、穿的、玩的、看的,应有尽有。

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关心我,爱护我。

每到周末,爸爸妈妈还陪我出去郊游,还可以和同学去溜旱冰、去爬山……。

有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向爸爸妈妈、老师请教。

为什么我就不能刻苦读书,立下远大志向,将来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呢?”洛金斯洛金斯看看洛金斯,想想我自己。

从现在起,上课时我决心认真听讲,放学后按时完成家庭作业。

周末,还要多看一些课外书,多积累一些各科知识。

有时间,還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争取做一个新時代全面发展的四好少年。

在上课时,发言要积极,多动脑思考问题。

下课后,如果周围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要给予帮助,耐心给他们讲解。

做事也不能太粗心,有时,一道简单的数学题都会因为我的粗心大意导致做错。

我现在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做事的毅力,缺乏耐心,遇到困难就想退缩。

譬如遇到自己认为有一定难度的题就不想去多思考思考,而是比较烦燥。

以后我一定要改正我的缺点。

不仅要做到更好,而且争取做到最好。

我相信我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一定会做得最好,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大学》有感5一直以为,作为儒家四部经典之一的《大学》是深奥的,非一般人所能领悟,所以一直未曾染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