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景物形象鉴赏题专练(解析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景物形象鉴赏题专练(解析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

【答案】

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②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需要分别分析两首诗。本诗,结合“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分析,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

郑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

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正月三日闲行

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颔联与颈联主要围绕苏州的哪些景物来写?请概括这些景物的特征。

【答案】

主要围绕水、桥、鸳鸯、柳条来写。水——错综复杂;桥——千姿百态;鸳鸯——柔情蜜意;柳条——嫩绿与润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中景物及其景物特征的能力。景物构成意象,意象是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正月三日闲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用“东西南北水”“三百九十桥”写出了苏州城市的独特景观:水多、桥多,而且红栏绿波相映,十分美丽。再加上杨柳多、鸳鸯多更使锦上添花。这首诗字词清秀,风格淡雅,与《钱塘湖春行》一样,都是诗人描写苏杭美景的名篇。颔联与颈联主要围绕苏州的水、桥、鸳鸯、柳条来写。“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颔联写闲行所见。“绿浪”“红栏”,色彩已觉鲜艳喜人,何况更有“东西南北”之广、“三百九十”之多,一路慢慢看来,赏心悦目之意更不待言。虽只是写“闲行”之意,却觉得仿佛春天已在眼前。两句互相对仗,却用的是自对句,“南西南北”自对,“三百九十”也是自对,既工整,又活泼。“十”字平仄又误,则是不以辞害意了。“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颈联写鸳鸯成对,杨柳千条,却分明已是春天。才说春天欲到,谁知已经到了。诗人惊喜之下,不禁自问:春天是什么时候来的,猛一想,原来就是这两天到的,正月初一,一年之始,正是一春之始。想到来得这么快,不知不觉。“双双翅”“万万条”,写得风情毕现,春意尽出。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

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

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

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

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箨(tuò)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竹”是诗歌常见的意象,用来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使用了“竹”这一意象,诗人寄托的情志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①其一用“箨落长竿削玉开”“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写像碧玉一般的新竹挣脱束缚,一夜之间就拔节千尺,脱却尘泥,向上成长,直插云霄,寄托了诗人心怀凌云之志,不愿一直埋没,渴望早日实现的情志;

②其四用“古竹老梢惹碧云”,写古竹虽老,仍参天挺拔,梢可拂云,何等挺拔坚韧;“风吹千亩迎雨啸”写大风吹来,千亩的竹子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声音,何等雄浑豪迈;“鸟重一枝入酒尊”写风和景明之日,一小鸟气息枝头,其景可入酒樽之中,何等静谧安闲。表达诗人对自己虽失意家居,贫困潦倒仍甘守清贫,应对困境,葆有雅趣的精神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中意象的能力。意象在诗词中是常见的,它往往对于诗人抒发情感起到一定的作用。常见形式是一系列意象描写,或者全首诗中只有一个意象,这时候就是采取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第一首诗的大意是:笋壳落掉后,新竹就很快地成长,像用刀把碧玉削开;你看那些健壮的大笋都是奇伟非凡之材。它们一夜之间将会猛长一千尺,远离竹园的数寸泥,直插云霄,冲天而立。诗人把新笋刻画得

具有这般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内心,是托物咏志,这新笋就是诗人李贺。诗人李贺虽然命途多舛,遭遇坎坷,但是他没有泯灭雄心壮志。他总希望会实现自己的拔地上青云的志愿,这首咏笋的绝句就正是他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第二首诗的大意是: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我并不太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风吹竹声时,仿佛雨啸;而风和景明时,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诗人自己此时失意家居,贫困潦倒,托物言志,借写竹表达诗人对自己虽失意家居,贫困潦倒仍甘守清贫,应对困境,葆有雅趣的精神追求。这也是诗人自己处境的生动写照。两首诗情感的不同依据上述分析整理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唐·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注释:高唐是台观名。霖:甘雨,相传殷高宗任命傅说为相时说:“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诗人写“云”有何用意?另举一例,说说“云”这一意象的在古诗词中的其他内涵。

【答案】

一问:诗人写云即在写自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云的自由东西、飘于湖山之间、可化而为雨等特点,展现诗人的自由不羁、自信洒脱,表达渴望得到重用济世的愿望。

二问答案示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浮云”象征游子思念家乡或怀友。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浮云”隐喻蒙蔽圣君的奸邪。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白云”象征了历史变迁。

“荡胸生曾云”中“曾云”代表空旷浩荡的胸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中意象的能力。意象在诗词中是常见的,它往往对于诗人抒发情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